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41.论长沙市城市可持续生态基底建设——以《长沙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

2141.论长沙市城市可持续生态基底建设——以《长沙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

2141.论长沙市城市可持续生态基底建设——以《长沙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
2141.论长沙市城市可持续生态基底建设——以《长沙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导读:本文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 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 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 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 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 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 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 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世联-城市边缘区域项目开发案例

城市边缘区域项目开发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供客户内部使用,版权归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向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传阅、引用、复制和发布报告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研究案例: 案例选取标准: 案例借鉴点: 采取何种产品品质策略提升项目价值? 如何通过启动区策略实现平台价值超越?如何通过有序的开发策略实现项目价值的不断提升? l 承接被动郊区化发展区域l 与中心城40-60分钟车程距 离 l 超越区域平台的价值实现l 实现开发商在区域内的品 牌美誉度 北京绿城百合北京顺驰领海深圳金地梅陇镇 案例借鉴 北京花盛香醍

案例借鉴之金地梅陇镇 ◆项目相关指标 占地面积:13.6万平米建筑面积:42万平米其中商业面积:1.2万平米相关会所配套:2000-2500平米容积率:3.08 主力户型(一期):76㎡两房、105-122㎡三房 ◆开发背景 位于关外,距离市中心车程30-60分钟; 周边多为农民房和待开发空地,区域形象差,区域价值认知低; 客户主要为年轻白领客群。 地处城市中心区边缘,摆脱较差区域形象,跳脱平台价值,成为区域标志性项目 ◆销售情况 2006年5月28日开盘,实现销售率82%,实收均价约7000元/平米,树立区域价格标杆。 蓄客:在未整体推广的前提下,销售中心开放日,两天积累客户3000张卡次。并成为深圳首个在会展中心开盘的项目。

特色会所作为售楼处,年轻炫酷的视觉体验和时尚新潮的功能,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玩家阵 地 案例借鉴之金地梅陇镇 ◆客户反响 关内主流客户对梅陇镇的时尚会所的认同度很高,反馈这样的会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年轻炫酷的视觉体验 l 30米悬空泳道,宽7.5米,水深1.2米,全钢池体,透明池底 l 六个架空层,六种情景设置,可随意选择开酒吧、咖啡厅、茶室 l 多处下沉或挑空,视觉多变,l 不规则柱体支撑的休闲咖啡吧l 螺旋架空结构的网吧,,,,,, ◆时尚新潮的功能 以都市年轻人的时尚新潮的游乐倾向为指导,设置了:1.传讯囊(上网) 6.瑜珈房2.咖啡吧7.健身房3.阅览室8.创意厨房4.击剑房9.棋牌室5.攀岩墙10. 乒乓球室 空中泳道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1)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 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 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 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 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 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 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 目前的城市状况“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 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许多城市如上海市、长沙市、宜春市、扬州市、威海市、深圳市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他们的地方学会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地方性学术讨论会,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到了高潮。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市召开,《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3.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笔者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 3.2 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摘要:边缘区是物质与能量互换活跃区。城市的边缘区是城市生态的保护屏障,却往往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被蚕食。本文以成都十陵片区为研究对象,剖析边缘在动态发展中,应用区域整体同构、体验式业态,构建生长在中的绿色屏障网络,发挥边缘区生态效应。 关键词:边缘区,生态,动态,同构,业态,生长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fringe area of matter and energy are interchangeable active area. The edge of the city zone is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barrier, but usually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was fretting gradually. This paper ShiLing in chengdu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edg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verall regional isomorphism, experience in the industry and build the green barriers grows in the network,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ge area ecological effect. Keywords: fringe area, ecological, dynamic, isomorphism, industry and growth 引言: 城市代表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以及社会自身最生动的写照。回顾各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不难发现,历史脉络下的城市空间体现着社会各阶段的世界观和社会伦理。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_毛岩亮

第12期(总第265期) 2005年12月 财经问题研究 R esearch on Financ i al and E cono m ic Issues Numb er12(General Seri alN o1265) Dece mber,2005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1 毛岩亮,刘俊甲 (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市化;核心区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5)12-0053-05 西方地理学界对城市边缘区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从城市形态角度进行柏林的城市地域结构研究时,首次提出城市边缘区(U r ban fri n ge)。[1]R#E#迪肯森(D i k i n son)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于1947年进一步提出了三地带理论,将城市地域结构区由核心到外围分为中央地带、城乡边缘中间地带和城市外缘地带或郊区地带[2],开创了城市边缘区(即所谓中间地带)研究的先河。L#H#洛斯乌姆(L#H#Russ w ur m)提出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对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我国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于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1995年顾朝林编著5中国大都市边缘区研究6的出版,标志着研究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1]综观整个研究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对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地域界定以及特征等探讨、研究得比较多;在应用研究方面,从单一问题入手研究得也比较深入,比如空间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等。但是,根据多年的区域行政和经济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城市边缘区问题是一个复杂体系,涵盖经济、社会、行政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策略就是协调推进城市化,这也是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边缘区的特殊性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核心区的社会、经济功能和影响等因素集中向周边区域辐射与扩散,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特征、结构和功能实质介于传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理区域,是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特殊地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1二元性。城市边缘区在经济、人口和土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经济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城市经济,又有乡村经济、城乡混合经济和外来经济;既有从城市延伸或新兴的现代工业、服务业体系,也有乡镇工业、传统农业等生产体系。人口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城市人口,也有农村人口;既有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也有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土地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国有土地,又有集体土地;既有城市建设用地,又有农业用地。 21中介性。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域,特殊的区位使这里混杂了城市与乡村两种经济、社会形态和环境景观,而且两种形态之间的 1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毛岩亮(1956-),男,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

(岳政办函[2011]65号)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岳政办函[2011]65号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机关各单位,麓山景区及桔子洲景区管理处,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岳麓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生态品位和城市价值,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长先管发[2011]11号)、《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2011年市政府环保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证,突出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环境治理、环境创建等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氛围浓厚的环境友好目标。 二、具体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优势 1、切实保护原生态。按照《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要求对我区范围内面积大于2公顷的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相对高差大于30米的山林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廊道等都予以重点保护,除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开发建设。一是通过严格环境前置管理,切实保护现有原生态不被破坏。各街道(乡、镇)引进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严格环 1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第十条居住用地及商住用地临路幅宽度26米及以上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商业部分)不应超过用地临城市道路边线总长度的30%;临路幅宽度26米以下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

(完整版)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0505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 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 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 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 应遵守本规划。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 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 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 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 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 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 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 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 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注重植物景观的塑 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 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 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 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 ●《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 ●《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王 伟1 陆健健 2**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1-1314-03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WA NG Wei 1 ,L U Jianjian 2 (1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hanghai Univ 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2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Estuar ine and Coas tal Resear ch,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T 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 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 s a ho t pot issue in eco 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At pr esent,there are no systemic theori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 ion,and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repeated estimation o f some prevalent ser vices by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w ithout any pertinence and exploration.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 ature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med t hree new concepts,i.e .,top dr aw er ecosystem serv ices,theor etical value,and actual value.A case study o n t he Sangyang wetland of Wenzhou further illustr ated th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w concepts.It is sug gested t hat if t he main purpose of ecosystem serv ices study is to serve decision making,it is no need to evaluate al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a regio n accurately and roundly,w hile the v aluation of several top dr aw er ecosys tem services is sufficient.T he co 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actual values could hel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e cosystem degeneration and ev aluate the process of ecolog ical r esto ration.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classification,valu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13102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7 改回日期:2005-04-20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 要作用[9,15,17,20,24]。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面,Daily [19]、Costanza [18]、Norberg [23]、欧阳志云等[10,11]、童春富等[16]和de Groot 等[21]都曾对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各自的观点,但各种分类框架不尽相同,国内外在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尚未形成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评估体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是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述式评估,基本上是套用现成公式计算服 务功能[2~8,12~14],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本文总结笔者前期经验和教训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阐述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5页)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5页)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 二00九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离界及退让 第六章建筑设计相关规定 第七章停车场配建规定 第八章建筑环境与配套设施 第九章市政工程 第十章附则 附件: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长沙市建筑间距I类地区范围示意图 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三各种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表附表四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 附表五市政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表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1.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城乡个人居住用房修建、危房翻建及装修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1.3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工程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2.1条 按照主要用途和功能,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在长沙市进行规划编制及实施规划管理需符合如下用地分类和代码标准要求: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范围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基层社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 用地

城市边缘区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2008-01-21 10:39:00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尽管城市边缘区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受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在变化之中,使城市边缘区还会有种种问题凸显,而未来还会出现地域规模更为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因此,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十分重要。 1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总体进展 1.1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中期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 1.1.1 大城市边缘区特征研究 城市边缘区具有与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景观特征间。顾朝林(1993)等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等多种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①过渡性和动态性是基本的人口特征;②社会空间分异明显;③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由于受级差地租及比较收益规律支配,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经济活动具有圈层分布的特征;④而城市边缘区的用地具有城乡用地犬牙交错的特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都具有从城市向郊区衰减的特征,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规律。林炳耀在对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权、地价以及人口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变动的影响因素。 1.1.2 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研究 空间结构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重点内容。顾朝林(1995)等研究发现,北京城市边缘区大致形成三个分异带:①内环带宽约5km,为城市与农村交错地区,是精细蔬菜、花卉、苗圃等园艺农业分布带;②近郊环带宽10-15km,为蔬菜、畜牧(奶蛋为主)混合农业分布为主;③远郊环带为粮、经、果、牧综合农业分布带;涂人猛(1990)认为可以将城市边缘区划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三个层次,并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认为内边缘区已经形成多种高层住宅区,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社区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中层边缘区内有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外层边缘区为郊县地带,以农业为主,保留有大片的农田。 1.1.3 城市边缘区演化机理研究 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过程和结构演变是城市经济活动、自然、技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工业活动是边缘区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大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和用地特征。崔功豪(1990)等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经济的扩张一过热一收缩一再扩张导致了边缘区的扩展速度也表现出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存在着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三种变化状态;武进(1990)认为我国工业用地的扩展是我国大城市边缘区推进的先导因素,他推断,尽管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过程是经济、自然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当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文化的作用将是影响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顾朝林等(1995)结合我国郊区城市化、乡村城市化和卫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我国大城市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试行)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 (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二O一O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四章修改论证报告成果一般要求 第五章用地及指标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第六章道路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局部修改工作的管理与技术审查,保证控规修改论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修改经批准的控规,编制控规局部修改论证报告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条控规修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并应当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控规修改范围面积累计占原控规总面积50%以上,或修改范围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应重新编制控规,不作为局部修改处理。 第五条原则上不予修改的控规内容按照《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规定(试行)》执行。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六条控规局部修改,原则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修改的内容和周边地区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第七条控规修改论证应由申请单位委托具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的单位进行。由市规划局承担控规修改论证设计费用的,从定点单位中按采购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八条控规修改论证应以该片控规范围为主要研究范围,并结合控规编制单元进行分析论证。 第九条控规修改论证结论应不突破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论证要点通知单的规定。 第十条控规修改论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解决方案等。 二、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关于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问题的分析

关于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周边 区域扩张,这使得城市边缘区域的处理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双修是一种城 市发展新模式,其对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城市双修 的内涵以及城市边缘区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休”规划的有效策略进 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 前言: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至关重要。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是一种创新理念和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及城市特色的突显。但由于城市规划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复杂,加之工程建设难度较高,导致城市 双修实施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因此如何做好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 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1.1城市双修的概念分析 城市双修是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基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完善城市制度而提 出的一个新概念,多用于老城区的改造,目的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保障城市和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质上来讲,城市双修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对 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其二是对城市发展状态的改善。 1.2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和市中心相比,城市边缘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落后, 普遍同时具备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边缘区都存在 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差、道路交通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 题会对该区域的发展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阻碍着城市的整体性发展。 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 整合。城市边缘区发展落后意味着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实施“城市双修”规划 建设能够对城市边缘区的功能进行改善,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扫清障碍。此外,引入“城市双修”理念还有利于改善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边缘 区的宜居性。因此综合来看,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对于城市良性发 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现阶段我国城市边缘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2.1土地利用率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一些城市边缘区逐步被纳 入到城市中,但是由于边缘区的发展情况和城市发展条件存在巨大的差距,导致 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城市边缘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土地利 用不均匀,而且想要发展城市边缘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 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边缘区会出现学校、商铺等机构设施,但是由于发展状 态不同,很多地方都会受到阻碍。这种土地利用缺乏系统规划的情况导致土地资 源的价值根本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对土地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2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道路交通体系的完善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许多城 市边缘区在城市扩张的道路上被征用,但是由于交通体系不完善,且情况复杂, 对建设活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道路定位精确的市中心相比,城市边缘区的道

长沙市城市规划标准跟准则

第3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 3.1 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3.1.1 科学的用地分类是促进城市土地合理使用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用地分类遵循适应长沙 未来城市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的修订原则,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并结合长沙市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而制定的。 3.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作为分类的主导因素,兼顾用地的使用目的、出让方 式及所有权属等相关因素。在编制本标准与准则时,充分考虑到长沙市土地管理体制的要求,协调分别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侧重于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与由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侧重于非建设用地分类和管理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两个标准,并结合长沙城市用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力求用地分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能与两套各有侧重的国家用地分类标准基本衔接。 3.1.3 本标准与准则将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共10大类、48中类、84 小类,以反映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满足城市规划、地政管理及规划研究等工作使用的需要。与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结构相比,大类未变,中类、小类结合长沙实际有所调整。 3.1.4 在编制不同层次的规划以及在规划管理、地政管理和规划研究的不同环节中,对城市 用地的分类要求的深度不同,本标准与准则中确定的大类、中类和小类的三级用地分类体系,可适应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对用地类型不同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规划及管理工作的性质、内容及深度的具体要求,采用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中的全部或部分用地类别。在确定一个从土地使用权权属或功能地块角度不能再细分的地块的用地性质时,如果地块上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占地的主要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时,在确定地块的用地性质时应按照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通过并列列举各用地类别来描述该地块的用地性质。 3.1.5 为使各用地类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用地类型在规划图纸及相关文件中的使用, 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使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用地的代号采用用地类型名称英文译名中一字母表示;中类用地和小类用地的代号分别在大类e用地代号后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形成新的代号来表示。 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中同层级用地类别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而在大类——中类——小类这个层级序列上,存在着一个大类包含若干并列的中类、一个中类包含着若干并列的小类(部分中类用地没有再细分小类用地的情况除外)的逻辑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