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5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含解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5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含解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5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含解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5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含解

专题15 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热力学运动定律的理解等;以计算和问答题的形式结合气体考查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1)考纲要求

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物理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命题规律

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用图象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

1.如图所示,向一个空的铝饮料罐(即易拉罐)中插入一根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长度可以忽略),如果不计大气压的变化,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气温计。已知铝罐的容积是360cm3,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0.2cm2,吸管的有效长度为20cm,当温度为25 ℃时,油柱离管口10cm。如果需要下列计算,可取相应的近似值:360?298÷362≈296.4 364?298÷362≈299.6

(1)吸管上标刻度值时,刻度是否均匀?说明理由; (系数可用分数表示)

(2)计算这个气温计的测量范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用摄氏温度表示。)

【答案】(1)体积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吸管上的标的刻度是均匀的。

(2)23.4~26.6℃

【解析】

【详解】

(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则有:…①

所以…②

即体积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吸管上标的刻度是均匀的

(2)因为,所以有:( )

这个气温计可以测量的温度为:t=( ± . )℃,

即这个气温计测量的范围是296.4K~299.6K,即 .4℃~ . ℃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容器右侧部分水银压强计的左管中有一段长度为h=10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下密封一段长为l=4 cm的空气柱B。实验开始时水银压强计的两侧水银柱上端在同一水平面,这时容器内液体的温度为27℃,后来对液体加热,通过向水银压强计右管中注入水银,使左管水银面仍在原来的位置,此时测得水银压强计左管中密封空气柱B的长度为l'=3 cm。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6 cmHg。求:

(I)加热后液体的温度t;

(II)向水银压强计右管中注入水银的长度。

【答案】(1);(2)水银压强计右管注入水银的长度为

【解析】

【详解】

(I)由题意知,B部分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则初始时

4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得:4

这时A气体压强

A气体做等容变化,初始时,

根据查理定律,

得 4

(II)设最终右侧水银面比左管中水银面高,由题意知

得,

所以水银压强计右管注入水银的长度为4

3.如图所示,一气缸水平放置,用一横截面积为S、厚度不计的活塞将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

缸底间的距离为L,在活塞右侧处有一对气缸内壁固定连接的卡环,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0,大气压强为p0,气缸导热性良好。现将气缸在竖直面内缓慢转过 °,气缸开口向下,活塞刚好与卡环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气缸与活塞间摩擦。

(1)求活塞的质量;

(2)再将气缸在竖直面内缓慢转动 °,当气缸开口向上时,对缸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当缸内活塞再次恰好与卡环接触,加热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求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加热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答案】(1)

;(2),

4

【解析】

【详解】

(1)设活塞的质量为m,当汽车缸开口向下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当气缸从水平转到缸口向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则有:4

联立解得活塞的质量:

4

(2)设气缸开口向上且活塞与卡环刚好要接触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缸内气体的压强:

4

气体发生等容变化,则有:

解得:

设气缸刚转到开口向上时,活塞力卡环的距离为d,则:4

解得:

在给气体加热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

4.底面积为4S的圆柱形烧杯装有深度为H的某种液体,液体密度为ρ,将一横截面积为S、长度为2H的玻璃管竖直向下插入液体中直到玻璃管底部与烧杯底部接触,如图1所示。现用厚度不计气密性良好的塞子堵住玻璃管上端如图2所示。再将玻璃管缓慢竖直上移,直至玻璃管下端即将离开液面如图3所示。已知大气压强p0=kρgH,k为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图3中液面下降的高度Δh及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h 。

4,4

【答案】

4

【解析】

【详解】

(1)由液体在整个过程中体积不变,设图3烧杯中液体的高度下降为,则由几何关系有:

4 4

解得 4

对管内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设图3红粉笔气体的压强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对管内液体有平衡条件有:

联立解得:4

考虑到无论k取何值4

即4恒成立,所以式中只能取-号,所以4

4

故4,

4

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A和容积为V B=3.6L的容器B由一容积可忽略不计的长细管经阀门C相连。汽缸A内有一活塞D,它可以无摩擦地在汽缸内滑动,A放在温度恒为T1=300K、压强为P0= . × 5Pa的大气中,B放在T2=400K的恒温槽内,B的器壁导热性能良好。开始时C是关闭的,A内装有温度为T1=300K、体积为V A=2.4L的气体,B内没有气体。打开阀门C,使气体由A流入B,等到活塞D停止移动一段时间后,求以下两种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①汽缸A、活塞D和细管都是绝热的;

②A的器壁导热性能良好,且恒温槽温度调高为500K。

【答案】① . L . × 4Pa ② . 4L . × 5Pa

【解析】

【详解】

①设活塞D最终停止移动时没有靠在汽缸A左壁上,此时气体温度为 4 ,压强设为,体积为,则对活塞,由平衡条件,有:①

解得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如②

①②联立,解得:小于,由此可知活塞D最终停止移动时靠在了汽缸A左壁上,则此时气体体积为。

设此时气体压强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③

解得内4。

②设活塞D最终停止移动时靠在汽缸A左壁上,此时气体温度为,压强设为,体积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④

解得大于

由此可知活塞D最终停止移动时没有靠在汽缸A左壁上,则此时气体压强为。设此时气体体积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⑤

解得 4

6.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被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压强,这就是“光压”。光压的产生机理与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类似: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表现为气体的压强。

在体积为V的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的光子,如图所示。为简化问题,我们做如下假定:每个光子的频率均为V,光子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光子与器壁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前后瞬间光子动量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不考虑器壁发出光子和对光子的吸收,光子的总数保持不变,且单位体积内光子个数为n;光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已知:单个光子的能量s和动量p间存在关系ε=pc(其中c为光速),普朗克常量为h。

(1)①写出单个光子的动量p的表达式(结果用c、h和ν表示);

②求出光压I的表达式(结果用n、h和ν表示);

(2)类比于理想气体,我们将题目中所述的大量光子的集合称为光子气体,把容器中所有光子的能量称为光子气体的内能.

①求出容器内光子气体内能U的表达式(结果用矿和光压,表示);

②若体积为V的容器中存在分子质量为m、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个数为n'的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均为v,且

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分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求气体内能U'与体积V和压强p气的关系;并从能量和动量之间关系的角度说明光子气体内能表达式与气体内能表达式不同的原因。

【答案】( )①②( )①②

【解析】

【详解】

(1)①光子的能量,根据题意可得

可得:

②在容器壁上取面积为S的部分,则在时间内能够撞击在器壁上的光子总数为:

设器壁对这些光子的平均作用力为,则根据动量定理

由牛顿第三定律,这些光子对器壁的作用力为

由压强定义,光压

(2)①设光子的总个数为N,则光子的内能为

将上问中的带入,可得

②一个分子每与器壁碰撞动量变化大小为,以器壁上的面积S为底,以为高构成柱体,由题设可知,柱内的分子在时间内有与器壁S发生碰撞,碰壁分子总数:

对这些分子用动量定理,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力大小

由压强定义,气压

理想气体分子间除碰撞外无作用力,故无分子势能。所以容器内所有气体分子动能之和即为气体内能,即气

由上述推导过程可见:光子内能的表达式与理想气体内能表达式不同的原因在于光子和气体的能量动量关系不同。对于光子能量动量关系为,而对于气体则为。

7.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间能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h0.现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恒为p0的空气中,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后,活塞缓慢上升d后再次平衡,问:

(i)外界空气的温度是多少?

(ii)在此过程中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答案】(i)(ii)ΔU=Q-mgd-p0Sd

【解析】

【详解】

(i)取密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上升过程中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

得外界温度(

(ii)取活塞为研究对象,设活塞对密闭气体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

-W-mgd-p0Sd=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

联立上面两式得密闭气体增加的内能:ΔU=Q-mgd-p0Sd

8.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大圆筒由上面的细圆筒和下面的粗圆筒两部分组成,粗筒的内径是细筒内径的3倍,细筒足够长。粗简中放有A、B两个活塞,活塞A的重力及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活塞A的上方装有水银,活塞A、B间封有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上表面与粗简上端相平,空气柱长L=15cm,水银深H=10cm。现使活塞B缓慢上移,直至有一半质量的水银被推入细筒中,求活塞B上移的距离。(设在整个过程中气柱的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相当于75cm 的水气柱银柱产生的压强)

【答案】9.8cm

【解析】

【详解】

初态封闭气体的压强,体积为

有一半质量的水银被推入细筒中,设粗筒横截面积为S,细筒和粗筒中的水银高度分别为h1和h2,由于水银体积不变,则 ,解得: 4

根据题意

此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体积

由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

活塞B上移的距离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方程,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表达式,然后建立方程求解9.如图所示,“L”形玻璃管ABC粗细均匀,开口向上,玻璃管水平部分长为30cm,竖直部分长为10cm,管中一段水银柱处于静止状态,水银柱在水平管中的部分长为10cm,竖直管中部分长为5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cmHg,管中封闭气体的温度为 °,求:

①若对玻璃管中的气体缓慢加热,当竖直管中水银柱液面刚好到管口C时,管中封闭气体的温度升高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②若以玻璃管水平部分为转轴,缓慢转动玻璃管 °,使玻璃管开口向下,试判断玻璃管中水银会不会流出?如果不会流出,竖直管中水银液面离管中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① 4 ②水银不会流出,管中水银液面离管口的距离为

【解析】

【分析】

①若对玻璃管中的气体缓慢加热,当竖直管中水银柱液面刚好到管口C时,对气体,先找到气体的状态参量,根据气体的状态变化方程列式求解温度;

②若将玻璃管以水平部分为转轴,缓慢转动玻璃管 °,使玻璃管开口向下,假设水银不会流出,根据玻意耳定律求出竖直管中水银面离管中的距离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

①开始时,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p1=p0+5cmHg=80cmHg气柱的长度l1=20cm;气体加热后,当竖直管中水银面刚好到管口C时,管中封闭气柱的长度为l2=25cm;管中气体压强:p2=p0+10cmHg=85cmHg

根据气态方程可知:

解得T2=398.4K升高的温度: 4

②若将玻璃管以水平部分为转轴,缓慢转动玻璃管 °,使玻璃管开口向下,假设水银不会流出,且竖直管中水银面离管中的距离为hcm,这时管中气体压强:

管中封闭气柱长:l3=(20+5-h)cm=(25-h)cm

根据玻意耳定律:p1l1S=p3l3S即:80×20=(65+h)(25-h)

解得h=(5-20)cm

因h>0,假设成立;

因此水银不会流出,管中水银面离管口的距离为(5-20)cm。

10.如图所示,两正对且固定不动的导热气缸,与水平成 °角,底部由体积忽略不计的细管连通、活塞a、b用不可形变的轻直杆相连,不计活塞的厚度以及活塞与气缸的摩擦,a、b两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S1=10cm2,S2=20cm2,两活塞的总质量为m=12kg,两气缸高度均为H=10cm。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系统平衡时活塞a、b到气缸底的距离均为L=5cm(图中未标出),已知大气压强为P=105Pa.环境温度为T0=300K,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若缓慢降低环境温度,使活塞缓慢移到气缸的一侧底部,求此时环境的温度;

(2)若保持环境温度不变,用沿轻杆向上的力缓慢推活塞,活塞a由开始位置运动到气缸底部,求此过程中推力的最大值。

【答案】(1)200K(2)40N

【解析】

【分析】

(1)将两活塞作为整体受力分析,求得气缸内气体的压强;缓慢降低环境温度,使活塞缓慢移动时,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活塞向下移动;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活塞缓慢移到气缸的一侧底部时环境的温度。(2) 沿轻杆向上的力缓慢推活塞,活塞a由开始位置运动到气缸底部时,推力最大。求得末状态(活塞a由开始位置运动到气缸底部时)气体的总体积;据玻意耳定律求得末状态气体的压强;将两活塞作为整体受力分析,求得推力的最大值。

【详解】

(1)设初始气体压强为,将两活塞作为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代入数据解得:

活塞缓慢移动过程中,缸内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活塞向下移动;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解得:活塞缓慢移到气缸的一侧底部时环境的温度

(2) 沿轻杆向上的力缓慢推活塞,气体体积变化,又气体温度不变,则气体压强变化,当活塞到达汽缸顶部时,向上的推力最大,此时气体的体积为,设此时的压强为,由玻意耳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将两活塞作为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4

11.如图所示,绝热气缸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可通过电热丝给内部封闭的气体加热,其活塞用一轻绳与导热气缸B的活塞通过定滑轮相连,气缸B悬在空中,质量为M,底部悬挂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气缸B 的活塞到气缸B内部底端的距离为d。两活塞面积均为S,两气缸中均封闭有相同质量的同种理想气体,两气缸都不漏气。开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且温度均与环境温度相同为T0,不计活塞和气体的重力,不计任何摩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P0。

(i)求A、B气缸中气体的压强;

(ii)若环境温度、大气压保持不变,取下气缸B底部悬挂的物体,重新稳定后,要使气缸B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与取下物体前相同,则气缸A中气体的温度应升高多少?(活塞不会脱离气缸)

【答案】(i)(ii)

【解析】

【分析】

(i)对气缸A、B的活塞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即可求解向应的压强;

(ii)再次根据平衡条件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i)取下物体前对气缸B的活塞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取下物体前对气缸A的活塞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故气缸A、B中的压强相等;

(ii)取下物体,重新稳定后,对气缸B有:

解得:

此过程中气缸B中的气体等温变化,有:

此过程中气缸B上移的距离为:

联解得:

取下物体前,气缸A、B中的压强相同,温度也相同,且两气缸中均封闭有相同质量的同种理想气体,故气缸A、B中的气体体积相同,气缸A中活塞到气缸A内部底端的距离也为d,要使气缸B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与取下物体前相同,则气缸A中活塞应向右移动Δd的距离,因此在此过程中对A中气体有:

而:

联解得:

气缸A中气体的温度应升高:。

【点睛】

本题结合平衡条件求解气体的压强,然后结合等温变化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求解,要注意两个气缸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如图,内径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CDE两端开口,AB、CD段竖直,BC、DE段水平,AB=100cm,BC=40cm,CD=50cm,DE=60cm。在水平段DE内有一长10cm的水银柱,其左端距D点10cm。在环境温度为300K时,保持BC段水平,已知大气压为75cm Hg且保持不变。

(1)若将玻璃管A端缓慢竖直向下插入大水银槽中,使A端刚刚没入水银面,再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温度升高到多少K时,水银柱刚好全部溢出;

(2)若将玻璃管A端缓慢竖直向下插入大水银槽中,使A端刚刚没入水银面下10cm。再将环境温度缓慢降低,求温度降低到多少K时,水银柱刚好全部进入CD段。

【答案】(1)375K(2)208K

【解析】

【分析】

(1)A端刚没入水银面,随着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封闭气体做等压变化,根据=求解。

(2)当液柱刚好全部进入CD管时,玻璃管中的水银将沿AB管上升10cm,则封闭气体的压强P3=65cmHg,所以大水银槽中的水银将沿A管上升20cm。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T3。

【详解】

(1)A端刚没入水银面,随着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封闭气体做等压变化,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V1=200S,T1=300K;水银柱刚好全部溢出时:V2=250S。由=,代入数据:=,解得T2=375K,即当温度升高到375K 时,水银柱刚好全部溢出。

(2)若A端刚没入水银面下10cm,当液柱刚好全部进入CD管时,玻璃管中的水银将沿AB管上升10cm,则封闭气体的压强P3=65cmHg,所以大水银槽中的水银将沿A管上升20cm,封闭气体的体积V3=160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代入数据:=,解得T3=208K,即当温度降低到208K时,水银柱刚好全部进入CD段。

【点睛】

当液柱刚好全部进入CD管时,关键是根据压强能分析出大水银槽中的水银将沿A管上升20cm,这样才能得到封闭气体的体积V3.

13.如图所示, A、 B 气缸长度均为 L,横截面积均为 S,体积不计的活塞C 可在 B 气缸内无摩擦地滑动, D 为阀门。整个装置均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起初阀门关闭, A 内有压强2P1的理想气体, B 内有压强P1/2的理想气体,活塞在 B 气缸内最左边,外界热力学温度为T0。阀门打开后,活塞 C 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不计两气缸连接管的体积。求:

(1).活塞 C 移动的距离及平衡后 B 中气体的压强;

(2).若平衡后外界温度缓慢降为0.50T0,气缸中活塞怎么移动?两气缸中的气体压强分别变为多少?

(2)不移动,气体压强均为

【答案】(1)活塞C移动的距离为,平衡后B中气体的压强为

4

【解析】

【详解】

(1)打开阀门后,两部分气体可以认为发生的是等温变化,设最后A、B的压强均为P2,活塞向右移动x,则A中气体:2P1LS=P2 (L+x)S

B中气体:P1LS=P2 (L?x)S

解得:x=L;P2=

4

(2)设降温后气缸内活塞向右移x0,两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3

则A中气体:=

B中气体:=

得x0=0,即活塞并不发生移动,因此降温过程两部分气体发生的是等容变化,由A中气体=

解得:

【点睛】

本题采用是的隔离法分别对两部分气体用玻意耳定律研究,同时要抓住两部分气体的相关条件,如压强关系、体积关系等等.

14.如图所示,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下部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S= × -5m2,活塞及框架的总质量m0= × -2kg,大气压强p0= . × 5Pa。当水温为t0=13℃时,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5.5mL。(g=10m/s2)

(1)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稳定后测得t1=65℃时,气体的体积为多大?

(2)保持水温t1=65℃不变,为使气体的体积恢复到5.5mL,则要在框架上挂质量多大的钩码?

【答案】(1)6.5mL (2)0.1kg

【解析】

【分析】

(1)加入热水后,温度升高,但气体压强不变,故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求得气体的体积;

(2)加上物体使气体做等温变化,则由玻意耳定律可求得变化后的压强,从而由压强公式可求得需增加的质量.

【详解】

(1)加入热水,由于压强不变,气体发生等压变化,V1=5.5mL,T1=t0+273=286K;T2=t+273=338K;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V2=V1=6.5mL;

(2)设恢复到V3=5.5mL时,压强为P3

V2=6.5mL,P1=P0+

由玻意耳定律得:P3V3=P1V2

解得:P3== . × 5Pa;

又因为:P3=P0+

解得:m=0.1kg

15.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试管竖直放置,中间一段24 cm的水银柱将气体分成相等的两段,温度均为27 ℃,气柱长均为22 cm,其中上端气柱的压强为76 cmHg.现将试管水平放置,求:

①水银柱如何移动(向A还是向B移动)?移动了多远?

②保持试管水平,将试管温度均匀升高100 ℃,那么水银柱如何移动?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分别多大?

【答案】①向A端移动了3 cm ②不移动;115.7cmHg

【解析】

【详解】

(1)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对A: =①

对B:=②

p B=p A+24 ③

p A = p B ④

L A + L B =44 ⑤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L A =19cm

即水银柱向A端移动了3cm

(2)假设水银柱不移动,则有=

△p=△T

因为左右压强相等,所以△p A=△p B

升温前p A=p B

所以升温后p A = p B ,仍然平衡,水银不移动

对气体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4

解得:p A =115.7cmHg

【点睛】

本题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二问用假设法,先假设水银柱不移动,气体等容过程求解,因为水银柱的移动是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引起的,而它的受力改变又是两段空气柱压强的增量的不同造成的,必须从压强的变化入手分析.

16.如图,A为竖直放置的导热气缸,其质量M=50kg、高度L=12cm,B气缸内的导热活塞,其质量m=10kg;B与水平地面间连有劲度系数k=100N/cm的轻弹簧,A与B的横截面积均为S=100cm2。初始状态下,气缸A内封闭着常温常压下的气体,A、B和弹簧均静止,B与气缸底端相平。设活塞与气缸间紧密接触且无摩擦,活塞厚度不计,外界大气压强p0= × 5Pa。重力加速度g=10m/s2。

(i)求初始状态下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ii)用力缓慢向下压气缸A(A的底端始终未接触地面),使活塞B下降lcm,求此时B到气缸顶端的距离。【答案】(i) . × 5Pa(ii)11.25cm

【解析】(i)初态,A受重力、大气向下压力P0S和内部气体向上压力P1S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Mg+p0S=p1S

代入数据解得:p1= . × 5Pa

(ii)缓慢压缩气缸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不变

未施加压力前,弹簧弹力为:F1=(M+m)g

施加压力后,B下降1cm,即弹簧再缩短?x=1cm

弹簧弹力变为:F2=F1+k?x

代入数据得:F1=600N,F2=700N

设此时A内气体压强为P2

对B,由力的平衡条件有:mg+p2S=p0S+F2

代入数据得:p2= . × 5Pa

设此时B到A顶端的距离为L'

A内气体:初态体积V1=LS,末态体积V2=L'S

由玻意耳定律有:p1LS=p2L'S

代入数据解得:L'=11.25cm

1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经历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对外界放出 4 热量。求该气体在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

【答案】138.6J

【解析】

整个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W=W AB+W CA,且W CA=p A(V C–V 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W AB=–(Q+W CA)

代入数据得W AB=–138.6 J,即气体对外界做的功为138.6 J

18.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股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 cm和l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答案】7.5 cm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玻意耳定律、液柱模型、关联气体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此时原左、右两边气体长度分别变为l1 和l2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①

式中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

由玻意耳定律有

p1l1=pl1 ②

p2l2=pl2 ③

l1 –l1=l2–l2 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l1 = . cm⑤

l2 = . cm⑥

19.如图,容积为V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一阀门K。开始时,K关闭,汽缸内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p0,现将K打开,容器内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时,将K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体的体积减小了,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流入汽缸内液体的质量。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玻意耳定律、关联气体、压强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设活塞再次平衡后,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为,压强为;下方气体的体积为,压强为。在活塞下移的过程中,活塞上、下方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

由已知条件得

4

设活塞上方液体的质量为m,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联立以上各式得

20.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 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 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 已知室温为 ,汽缸导热.

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 ,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1) , (2) 稳定时活塞位于气缸最顶端 (3)

【解析】

【分析】分析打开K2之前和打开K2后,A、B缸内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列方程求解;打开K2,分析活塞下方气体压强会不会降至p0,确定活塞所处位置;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等容升温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解:(1)打开K2之前,A缸内气体,缸内气体,体积均为V,温度均为,打开K2后,B缸内气体(活塞上方)等温压缩,压缩后体积为V1缸内气体(活塞下方)等温膨胀,膨胀后体积为2V-V1,活塞上下方压强相等均为P1,

则:对A缸内(活塞下方)气体:,

对B缸内(活塞上方)气体:,

联立以上两式得:;

即稳定时活塞上方体积为,压强为;

(2)打开K2,活塞上方与大气相连通,压强变为P0,则活塞下方气体等温膨胀,假设活塞下方气体压强可降为P0,则降为P0时活塞下方气体体积为V2,则,

得,即活塞下方气体压强不会降至P0,此时活塞将处于B气缸顶端,缸内气压为P2,,得,即稳定时活塞位于气缸最顶端;

(3)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等容升温过程,升温后温度为,由得:

,即此时活塞下方压强为

21.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时的密度为,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3)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答案】(1)(2)(3)

【解析】

(i )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 的空气在温度T 0时的体积为V 0,密度为

温度为T 时的体积为V T ,密度为:

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联立①②③解得:

④ 气球所受的浮力为: ⑤

联立④⑤解得:

(ⅱ)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 ⑦

联立④⑦解得:

(ⅲ)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mg =f –G –m 0g ⑨

联立⑥⑧⑨可得:

【名师点睛】此题是热学问题和力学问题的结合题;关键是知道阿基米德定律,知道温度不同时气体密度不同;能分析气球的受力情况列出平衡方程。

22.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密闭活塞,活塞A 导热,活塞B 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且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 0,温度为T 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 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 ,且mg =p 0S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在活塞A 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 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求:

①活塞B 向下移动的距离;

②接①问,现在若将活塞A 用销子固定,保持气室Ⅰ的温度不变,要使气室Ⅱ中气体的体积恢复原来的大小,则此时气室Ⅱ内气体的温度。 【答案】①

02

5

l ② T 0 【解析】①初状态Ⅰ气体压强:P 1=P 0+mg

S

因为:mg=P 0S 故:P 1=2P 0 Ⅱ气体压强:P 2=P 0+

3mg

S

=4P 0

添加铁砂后Ⅰ气体压强:'

10034mg

P P P S

+

== Ⅱ气体压强:P 2 =P 1 +

mg

S

=5P 0 Ⅱ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P 2l 0S=P 2 l 2S 可得:l 2=

35l 0,B 活塞下降的高度:h 2=l 0?l 2=25

l 0 ②Ⅰ气体末状态的体积'112001

10

l l l l l =+-=

根据玻意耳定律:=P 1 l 1S= P 1 l 1S 解得: P 1 = P 0 只对Ⅱ气体末状态压强:P 2″= P 1″+

mg

S

=21P 0 根据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0220x

P l S

P l S T T '"= 解得:T x =7T 0

23.如图所示,U 型玻璃细管竖直放置,水平细管与U 型玻璃细管底部相连通,各部分细管内径相同.U 型管左管上端封有长20cm 的理想气体B ,右管上端开口并与大气相通,此时U 型玻璃管左、右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水银面距U 型玻璃管底部为25cm .水平细管内用小活塞封有长度10cm 的理想气体A .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5cmHg ,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现将活塞缓慢向左拉,使气体B 的气柱长度为25cm ,求: ①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是多大? ②理想气体A 的气柱长度为多少?

【答案】①15cm ;②12.5cm . 【解析】 【分析】

①利用平衡求出初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B 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即可求出末态B 中气体的压强,再根据平衡,即可求出末状态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h ;

②选择A 中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求出初末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对A 中封闭气体运用玻意耳定律即可求出理想气体A 的气柱长度。 【详解】

①设玻璃管横截面为S ,活塞缓慢左拉的过程中,气体B 做等温变化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工艺流程题含解析(I)

2021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工艺流程题含解析(I) 1.【xx年高考四川卷】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案,制备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CaCO3、Mg(OH)2、P4和H2,其简化流程如下: 已知:①Ca5(PO4)3F在950℃不分解; ②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950℃煅烧磷尾矿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浸取液II中通入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CaO(s)+H2SO4(l)=CaSO4(s)+H2O(l) △H=-271kJ/mol 5 CaO(s)+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条件下CO(g)+H 2O(g) CO 2(g)+H 2(g),当CO 与H 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 转化了5/6.若akg 含Ca 5(PO 4)3F (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Ca 5(PO 4)3F 转化为P 4,将产生的CO 与H 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 2________kg 。 【答案】(1)CO 2 (2)漏斗、烧杯、玻璃棒。 ( 3)N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 、Ca(OH)2反应生成Ca 2+ (4)MgSO 4+2NH 3+2H 2O===Mg(OH)2↓+(NH 4)2SO 4 。 (5)Ca 5(PO 4)3F (s)+ 5H 2SO 4(l)=5CaSO 4(s) +H 3PO 4(l)+HF(g) △H=-418kJ/mol (6)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20高考物理运动学专题练习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 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的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且忽略其水平方向 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由g v h 22 0=可求出刚离开台面时的速 度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18 力学实验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纲要求 1、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3、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等处理实验数据。 命题规律 1、高考对于基本仪器的读数作为基础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在力学部分,考查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弹簧测力计、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大多数时候是填空题,注意估读和误差分析。 2、力学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能否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能否完成这些实验的关键,利用纸带直接测量的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研究对象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它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解决与上面这些量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动能、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功率、转速等,从而延伸出很多与纸带有关的力学实验。 3、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图象具有既能描述物理规律,又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表示物理量之间定性定量关系及变化趋势的优点.当前高考试题对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考查的频率较高。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 1.某研究性实验小组为探索航天器球形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所受空气阻力(风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如图为测定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CD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均不计的细长裸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小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OC=H;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与电阻丝相交于某一点(如图中虚线所示,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 (1)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理想电压表两接线柱分别与O点和C点相连,球P的质童为m,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推得风力大小F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为F=_______。 (2)研究小组的同学猜想:风力大小F可能与风速大小v和球半径r这两个因数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实验后获得了如下数据:(下表中风速v的单位为m/s,电压U的单位为V,球半径r的单位为m)根据表中数据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高考物理公式: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2019年高考物理公式:能量守恒定律公式高考物理答题时离不开公式,为方便同学们复习物理知识点,小编整理了2019年高考物理公式,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 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 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 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优等生】专题05++万有引力定律—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5 万有引力定律 优生-百日闯关 第一部分 名师综述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该定律的内容,还要知道其主要应用,要求能够结合该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估算天体质量、密度、计算天体间的距离(卫星高度)、以及分析卫星运动轨道等相关问题。由于高考计算题量减少,故本节命题应当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以前会有所降低。本章核心内容突出,主要考察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与实际生活、新科技等结合的应用性题型考查较多。 第二部分 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探月的“嫦娥工程”已启动,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假如宇航员在月球上测得摆长为L 的单摆做小振幅振动的周期为T ,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半径为r 的球体,则月球的密度为 ( ) A. 2 3L GrT π B. 2 3L GrT π C. 2163L GrT π D. 2316L GrT π 【答案】 B 【解析】据题意,已知月球上单摆的周期为T ,据单摆周期公式有: 2l T g =加速度为: 224l g T π=;据月球表面物体重力有月球万有引力提供,有: 2 Mm G mg R =,月球平均密度设为ρ,据343M V R ρπρ==,联立以上关系可以求得: 2 3L GrT πρ=,故选项A 正确。 【结束】 2.由于太阳不断向外辐射电磁能,其自身质量不断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演变过程中,地球公转的情况是 ( ) A .公转周期变大 B .公转半径减小 C .公转速率变大 D .公转角速度变大 【答案】 A 【解析】如果太阳质量不变,线速度V 正好能够满足万有引力提供需要的向心力.可是太阳质量变小了,万有引力就变小了,这个时候需要的向心力就比万有引力大了.地球就做离心运动了,也就离太阳越来越远了.所以运动半径变大; B 、地球跑远了,同时是在背离太阳做负功的,这个时候动能转化为势能,所以速率变小了.同时半径又变大了,根据r ν ω= ,所以角速度就变小了,根据2r T πν = 所以周期就变长了.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题(带答案)

1. 行驶中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上述不同现象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 D ) ①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②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③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④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A .②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2.下面关于摩擦力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B.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C.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静摩擦力做正功,另一静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D.一对动摩擦力中,一个动摩擦力做负功,另一动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人站在h 高处的平台上,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 ,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有(B ) A .人对小球做的功是22 1mv B .人对小球做的功是mgh mv -22 1 C .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22 1mv D .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mgh mv -22 1 3.(2003上海综合)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客运效率” 来反映交通工具的某项效能,“客运效率”表示消耗单位能量对应的载客数和运送路程的乘积,即客运效率= 消耗能量 路程 人数?.一个 人骑电动自行车,消耗1MJ (610J )的能量可行驶30Km ;一辆载有4个人的普通轿车,消耗320MJ 的能量可行驶100Km ,则电动自行车与这辆轿车的客运效率之比是C A. 6∶1 B.12∶5 C.24∶1 D.48∶1 4.如图6-2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应是( D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5.如图6-4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沿动摩擦因素为μ的水平 面以初速度0 υ从A 点出发到B 点时速度变为υ,设同一物体以初速度0υ从A '点先经斜面C A ',后经斜面B C '到B '点时速度变为υ',两斜面在水平面上投影长度之和等于AB 的长度,则有( B ) 图 6-2 图6-4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专题06 扩展和压缩语段-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学生版)

专题06 扩展和压缩语段-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学生版)

(√)测隐之心(恻)成出不穷(层) 层见迭出(叠)层峦叠障(嶂) 插科打浑(诨)蝉连冠军(联)陈陈相应(因) 陈词烂调(滥)自学成才(=材)惩前毙后(毖)惩一禁百(儆)吃里爬外(=扒) 斥之以鼻(嗤)冲耳不闻(充)首当其充(冲)忧心冲冲(忡)山峦重迭(叠) 三、我能背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

子滕文公下》) (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技能培训营 一、考点综述 “扩展语句”是指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依照给定词语, - 5 -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专题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 专题四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注意大点的字) 一、大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大纲》对本部分考点要求为Ⅱ类有五个,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常有高考压轴题。考题的内容经常及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它的特点: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

要求高。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09年的高考中要考查学生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剖析 1、理解功的六个基本问题 (1)做功及否的判断问题:关键看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一是力;第二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所谓的“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可作如下理解:当位移平行于力,则位移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的位移;当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就不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当位移及力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于力,则可对位移进行正交分解,其平行于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仍被称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关于功的计算问题:①W=FS cos α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 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关于求功率问题:①t W P =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②功率的计算式:θcos Fv P =,其中θ是力及速度间的夹角。一般用于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模型概述】 在近年的高考中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度有所加强,如直线运动之间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整合等,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而进行。 【模型回顾】 一、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方法(公式法与图象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2 002 1at t v s at v v t +=+=,,几个推论、比值、两个中点速度和一个v-t 图象。 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机械能守恒。 特例2:竖直上抛运动为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特点:时间对称(下上t t =)、速率对称(下上v v =);机械能守恒。 二、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水平匀速、竖直方向自由落体 匀速圆周运动: ωωmv mr r mv ma F F =====22 向向法 【模型讲解】 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组合 例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1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1 解法1:(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OS=vt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图2 由几何关系,有 OS OM l OM h -= 联立解得t l h hv OM -=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2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OM-OS ,由以上各式得 t l h lv SM -= 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 h lv k -= 。 解法2:本题也可采用“微元法”。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0(→??t t ,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C 点到达C ’点,由于t v S AA ?=?'则人影顶端的移动速度: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2014-2018高考物理运动学真题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2017~2018年) 201803 4.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 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201802 6.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16~2014年) 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2 B.3s 2t2 C.4s t2 D.8s t2 2.(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6物质结构必修含解析

专题06 物质结构(必修) 1.【2015天津卷】(14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 (4)已知1mol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R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若R溶液改加20mL1.2 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 量为__________mol。 【答案】(1)第三周期ⅢA族(2)r(O2-)>r(Na+)、HClO4>H2SO4 (3)(或) (4)2Na(s)+O2(g) =Na2O2(s) △H=-511kJ·mol-1 (5)①c(SO42-)>c(NH4+)>c(Al3+)>c(H+)>c(OH-) ②NH4+ + OH-=NH3·H2O ③0.02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图像、盐类水解、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涉及元素的判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化学用语的书写、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名师点睛】本题将元素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判断、原子半径与元素化合价规律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酸性的比较,电子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对图象的分析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化学用语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再到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层层递进,逐步加大难度。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每个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尤其是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的问题,抓住溶液的酸碱性,水解程度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强弱进行判断。电子式的书写中应注意物质的类别,根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单质的电子式的不同进行书写。离子半径的比较应掌握一般规律三步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