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桃子教学反思(19)

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桃子教学反思(19)

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桃子教学反思(19)
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桃子教学反思(19)

分桃子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 环环紧扣,有层次,有思考性;步步扎实,稳扎稳打,体现了计算教学的特点。

环环紧扣,有层次主要体现在新课的传授上。教师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精雕细琢,还原计算教学的本色。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先从48—2入手,重点解决竖式的书写格式,再到48—4的巩固,然后到48—3重点突破本题难点余数1的算理。步步扎实,体现计算教学的特点。

思考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并没有过分注重情境和简单教给学生除法法则。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性的,有可思考价值的问题,重在理解算法、算理。比如:孙老师在教学48—2时通过口算,将学生的认知往竖式上迁移;当教师教学48—3时利用摆小棒往竖式上迁移,这样教师把发现性学习(摆小棒、尝试列式)和接受性学习(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竖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一是来自于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二是靠学生自身反思过程中的领悟,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这种反思的机会。

如:孙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两个竖式(如下算式)的不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就是是否有余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并准确地找到关键所在,这就是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教学设计巧妙。体现在小棒的处理上,问题情境的设置上,练习的把握上三个方面。

小棒的处理上。在把48平均分成3份时,教师故意问先分什么再分什么9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流畅的操作思路。这样的操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提高。教师在学生分小棒遇到困难的时候,故意表扬一个学生能够用拆小棒的方法给其他学生以提示,让学生教学生,把“1个十”和“10个一”的转化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体现了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问题情境的设置上。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使教学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主要体现在正确、错误竖式的对比上。此环节看似不精心,很随意,实质却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目的是引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练习的把握上。教师关注练习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关注问题解决的策略性和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使学生练习的过程同样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从形式上激发学生兴趣,从知识上把计算顺序融入到练习中,把每一步体现出来。

可以看出,孙明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她细心观察、认真倾听,随时抓住新的信息,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她把学生的疑惑,产生的误区,创新的火花……都当作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尝试48—2=24的竖式时,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哪种对,哪种错,老师先不表态,而是让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接着让量一量书上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学生示范围一围,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其次,对比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一猜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能备好学具,于是一手操办。学具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利用对长方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围一围的操作范围小,马上进入画一画环节。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画长方形,并没有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于是“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成了学生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生都排除了水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方格纸上画倾斜的平行四边形,这样难度大幅度增加了。疑惑:这是在哪里出了岔子了?幸好在说你是怎么画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鼓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又多占据了一些课堂时间。总缺乏课堂练习。 重新设计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围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中,在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之前,应让学生说说画时应注意的地方,同时在学生画时出现不规则的地方让学生展开讨论。预设出学生画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先画两条与方格重合的现,再画两条斜边。画完后总结最佳画法:先把直边画对了,斜边再连线就可以了。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专题练习

里程表专项练习 (1)请问李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李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李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 2、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多 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4、书店216米学校 225米电影院 博物馆 382米邮局 ②博物馆到学校一共998米,电影院到学校有多少米? ③书店到博物馆和学校到书店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5、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 北京(1)、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太原 532济南青岛 (2)925-532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画一画,算一算。 南京 上海(3)967+532求的是哪部分的距离?画一画,算一算。

6、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7、解决问题。 (1)填一填。 (3)学校到公园一共570米,电影院到公园有多少米?(4)广场到学校和广场到公园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8、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预习到位,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习的过程明显不足。 2、在解决分巧克力一题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方法,也有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其一直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符号代替方法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注意。 4、对学生的赞赏语言不够,有些匮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当评委的活动,通过辨别对错,提醒学生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节教学不进位的乘法,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情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计算的用处却是极其广泛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用处,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利用在情境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借助旧知,独立去探索,去尝试计算。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并在互相欣赏、评价的

过程中,学着去质疑,去提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3、精心设计练习,培养数学能力。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以外,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找鞋”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积的末位和首位的数判断积的大小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检验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计算一篇课文共有多少个字的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目的,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进位的问题,这就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够新知识的网络,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反思《千米和吨》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千米和吨所用的材料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内容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千米和吨这个单位之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探究新知。 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里程表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里程表练习题 一、计算。 584+217 700-489+154 653-(76+499) 600-476 500-204-196 859-(162+88) 二、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三、解决问题。 (1)填一填。 (2)学校到公园一共570米,电影院到公园有多少米?(3)广场到学校和广场到公园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四、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国庆假期,小强一家乘坐动车D2332从深圳北到厦门北旅游。左下图是深圳北到厦门北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你知道从深圳北到厦门北有多少千米吗? (2)列车从深圳北站开出,已行驶了200千米,在图上标出列车的大致位置。 二、解决问题 1、从盆景园道树林至少要走多少米?

2、从月季园到树林至少要走多少米? 3、从桃花源到盆景苑哪条路最近?是多少米? 1、这五天,王叔叔共行驶多少千米? 2、哪一天他里程的里程是最远的呢? 3、哪一天他形式的里程是最少的?与最多的那天相差多少千米?

1、B点到F点距离是多少? 2、从C点出发到E点,再返回到A点的里程是多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935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Volume 1 of grade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五班有学生70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

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专题练习

里程表专项练习 1.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232 315 475 614 737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小明每天骑赛车进行锻炼,本周每天骑行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32 29 41 37 37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 读数是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四和星期五的里程数都是37,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小红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门时里程表的读数为5千米。小红记录了她爸爸这一周汽车行驶的里程表上的读数。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里程/千米137 496 814 814 1160 1498 (1)小红爸爸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多?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少?相差多少? (2)星期三和星期四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4.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5.下面是商场到少年宫的路线图。 (1)填一填。 (2)商场到少年宫的路程是1126米,公园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3)学校到商场和学校到少年宫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路程/米商场——书店 商场——学校 商场——公园 86米 商场 书店公园 少年180米 512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本课时教学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校园和教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校园和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这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整理统计的数据,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 引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5篇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二)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 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 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 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因为预习到位,学生学 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 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 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 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 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有的不足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不过,本节课的教 学实践中,也存有着问题: 1、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习的过程明显不足。 2、在解决分巧克力一题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方法,也有了思考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其一直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符号代替方法将 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 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个点上,我以后 会注意。 4、对学生的赞赏语言不够,有些匮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持续的学习,增强自身修养,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理解分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53—55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 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 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上课开始我从创设“开心餐厅”的情境入手,再提问:“四块鸡 翅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两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比较公平?”,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 比萨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 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 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我采用了一个学生 感兴趣的故事协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分西瓜与本节课的结合起来,借 助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理解整数的基础上实行的,是数的 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增 强直观教学能够更好地协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 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 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能够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 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非常轻松了。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呢?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探索,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这方面知识。我认为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背面刚好是东面。又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后面是“东”。)“你

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单元教学的反思,总体来说,就是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教材教参的钻研,实物教具的准备等等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1、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处罚,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在教学中发现两个教学安排上的特点:1、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真实、自然的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2、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师华秀毓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拨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个别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强烈推荐】北师大版三年级 里程表练习题

一、北师大版三年级里程表练习题 二、计算。 584+217 700-489+154 653-(76+499) 600-476 500-204-196 859-(162+88) 二、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三、解决问题。 (1)填一填。 (2)学校到公园一共570米,电影院到公园有多少米?(3)广场到学校和广场到公园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四、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国庆假期,小强一家乘坐动车D2332从深圳北到厦门北旅游。左下图是深圳北到厦门北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你知道从深圳北到厦门北有多少千米吗? (2)列车从深圳北站开出,已行驶了200千米,在图上标出列车的大致位置。 三、解决问题 1、从盆景园道树林至少要走多少米?

2、从月季园到树林至少要走多少米? 3、从桃花源到盆景苑哪条路最近?是多少米? 1、这五天,王叔叔共行驶多少千米? 2、哪一天他里程的里程是最远的呢? 3、哪一天他形式的里程是最少的?与最多的那天相差多少千米?

1、B点到F点距离是多少? 2、从C点出发到E点,再返回到A点的里程是多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本节课就是本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就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她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她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找同学”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将学生带入操场,辨认“东、西”方向。由于南、北两个方向学生较难辨别,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来帮助学生对“南、北”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她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她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第二层次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我又采取让学生分别面朝南、西、北四个方向,说说前、后、左、右分别就是什么方向。虽然刚开始,学生叙述有点困难,但随着方向感的逐步建立,她们也较清楚的辨别出了各个方向。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了两个小故事——“环球旅行”与“小雁归队”的故事。增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她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虽然这就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新授课,但我认为今天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整节课老师充当的只就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学生在玩一玩、认一认、辩一辩的活动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 《描述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瞧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瞧图辨认方向的知识。学生学会瞧简单的路线图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难点。教学时,我先出示例题的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图中的四个方向,再先让学生重点讨论“小明要到少年宫,该怎么走?”由于学生就是初次接触描述路线,个个显得特别兴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后面的个别学生汇报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明白这个路线该怎样走,但都表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由于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想下节数学课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应当适当加强,以更好的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游园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认识,明确定义之后,对周长的实际计算方法的探索.本课结合具体情景游园体 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从身边的数学 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六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肯定评价激励学生独立去解 决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拓展练习中,特别引出中间有对角线的 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 解周长的概念.整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满意的,但是就是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过多,而学生的语言相对较少, 这是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 花边有多长

教学反思: 整体把握得不错,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晰.整课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过 程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汇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 空间与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地砖的周长 教学反思: 1.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 自主化、情感化. 2. 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 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提高认识.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 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测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任务,耽误了一些时间.也由于时间的 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有 盲从的现象.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而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则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我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学生沿操场跑步”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课件和学生身边的教材,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认”到“描”,又到“摸”最后再“量”。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再次,好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在认识了周长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求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量一量腰围和头围,通过量一量、围一围、等方法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老师要抓住学生的亮点引导学生要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从而优化求周长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作铺垫。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两个人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活动,同时算一算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语言表达过于书面化。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如何把教师的语言演译成学生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本堂课中让学生在从周长的概念过渡到具体图形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落实到具体图形中,它的周长是指什么呢?这是教案设计时的话,本不应该直接拿到课堂中,而要把它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具体的图形中去。又如,在概括周长这一概念时,我说:老师来完善一下大家所说的“什么是周长”。这“完善”一词太书面化了,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用:“老师再把大家的意思说一遍,听听老师所说的是不是你们要表达的”就比较好了。另外,上课时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键词的重读能成为引导学生的好的手段。这点在今后也要逐步提高。二、板书设计不合理。一堂课的板书设计应当体现整堂课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流程,在课堂总结时也有利于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我应该在学生上台板演后整理一下学生所写的,这样可能会使板书更整洁,更清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我感觉最遗憾的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几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有的学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