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HUNAN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最近20年,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IP电话通信中得到普遍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通信容量和质量,对语音编码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低码率、低延迟,而且要求有很高的语音质量。先进的语音压缩编码的目标就是要在尽可能低的比特率下,最大限度的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信息,在接收端恢复尽可能清晰自然的语音。

本文介绍了语音数据压缩编码,以及常用的编码算法,还有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数据传输的特点等,同时还重点论述了在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压缩的Huffman编码和游程编码的算法原理及其实现过程,从而了解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压缩的特点。

关键词:数据压缩,语音编码,传感器网络,Huffman编码,游程编码

The data of speech encoding and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ech compression co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speech compression technolog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and IP telephony in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quality, the request of the speech coding is higher and higher. Not only requires a low rate, low latency, but also has a high voice quality.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speech compression coding is to distill the speech signal maximum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when the bit rate is as low as possible and restore the natural clear speech as clear as possible in the receiving end. 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coding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waveform encoding, encoding parameters coding and mixed coding.

This issue focuses on speech and data compression, as well as the common speech and data encoding method, the features of speech transmission in sensor networks and such as corresponding speech coding. The issue also discussed the voice data compression coding Huffman coding and run-length coding algorithm principl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data compression; speech encoding; sensor networks; Huffman encoding; run-length encoding

目录

声音数据的压缩编码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语音编码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设计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论文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语音编码的概述及常用算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波形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参数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混合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常用的语音数据编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PCM (6)

2.4.2 ADPCM……………………………………………………………………………………..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1 DPCM…………………..……………………………………………………………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2ADPCM (8)

2.4.3 CELP………………………………………………………………………………………...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语音编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错

误!未定义书签。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12)

3.2.1 传感器网络结构 (12)

3.2.2 传感器节点结构 (13)

3.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错

误!未定义书签。

3.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语音数据编码…………………………………………………………….错

误!未定义书签。

3.4.1网络编码的发展和现状…………………………………………………………………...错

误!未定义书签。

3.4.2 网络编码的优缺点………………………………………………………………………..错

误!未定义书签。

4 传感网络中Huffman编码和游程编码 (20)

4.1Huffman编码 (20)

4.1.1Huffman树及其构建 (20)

4.1.2Huffman编码算法的描述…………………………………………………………………错

误!未定义书签。

4.1.3静态Huffman编码和动态Huffman编码…………………………………………….…错

误!未定义书签。

4.1.4 动态Huffman编码算法实现的流程……………………………………………………..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游程长度编码……………………………………………………………………………………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1 游程长度…………………………………………………………………………………..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2游程长度编码的原理……………………………………………………………………..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3 游程压缩模型……………………...………………………………………………….…..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4 游程长度编码压缩的实现过程........................................................................................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5 游程长度编码解压缩的实现过程......................................................................................错

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道资源显得更加宝贵,为了在有限的信道内进行更多的信息传输,必须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语音信号能够压缩的基本依据是语音信号中存在的冗余和人类的听觉感知机理。语音信号存在多种多样的冗余,可分别从时间域和频率域描述。从时间域分析:幅度的非均匀分布,即语音中的小幅度样本出现的概率高,信息主要集中在低功率上;采样数据间的相关,相邻的语音信号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当采样率为8kHz时,相邻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5,如果采样率提高,相关性将更强;周期间的相关,浊音语音段具有准周期性,反映在波形上出现图形的重复,即信息冗余;语音间隙,实际语音通信中,存在通话间隙,通话分析表明,全双:r话路的典型效率约为通话时间的40%,即静止系数为0.6;长时自相关,除了样本间、同期间的相关外,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上,语音信号也存在相关,统计表明,8 kHz采样时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9 ,从频率域分析:非均匀的长时功率谱密度,从相当长的时间内统计平均,语音信号的功率谱呈现强烈的非平坦性,这说明语音信号对给定的频段利用的不充分,存在固定的冗余度;语音特有的短时功率谱密度,语音信号的短时功率潜在某些频率上出现峰值,而在另一些频率上出现谷值,这些峰值频率是能量较大的频率,称为共振峰(Formant),语音特征主要由前3个共振峰频率决定,随着频率的增高,对整个功率谱的影响会快速递减。语音压缩的第二个依据是人的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对语音的感知。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听觉系统(Human Auditory System,HAS)对声音具有掩蔽效应(Mask Effect),即一个强的声音能够抑制另一个同时存在相对较弱的声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抑制与信号同时存在的量化噪声。第二,对不同频段的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人的听觉对低频端比较敏感,而对高频端不太敏感,这主要是因为浊音的周期和共振峰在这里。第三,人耳对语音信号的相位变化不敏感。人耳的听觉不像人的视觉对感知的信号相位那样敏感,一定程度的相位失真对听觉来说是可以容忍的。人耳听不到或感官极不灵敏的语音信号都可以认为是冗余,可以利用这些特性进行语音数据压缩[1]。

1.2 研究现状

自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PCM 及通道声码器理论以来, 语音编码技术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 但只有近20 年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才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高质量语音压缩编码的技术已开始大规模地走向实用化,各种国际标准的制定均集中反映了这种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这些标准均根据应用背景,对编码质量、编码速率、编码延时以及算法复杂程度等进行综合权衡和最佳选择而制定的,以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最佳的效益。此外,有一些国际组织或国家也都在积极制定自己的标准,例如北欧、北美、日本等都先后公布了他们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分别采用了13 kbit / s 带长时预测规则码激励(RPELT) 线性预测编码、8 kbit / s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VSELP) 编码及6. 7 kbit / s 的VSEL P 编码等方案。国际海事卫星组织( INMARSA T) 于1990 年制定的语音压缩编码标准采用了4. 15 kbit / s 改进型的多带激励( IMB E) 的算法,而美国Qualcom公司为CDMA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4 kbit / s~8 kbit / s 的变

速率语音压缩编码的标准,即CEL P类型,叫QCEL P ,并纳入了IS-95标准[2]。

总之,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例如在目前已能在5 kbit / s~6 kbit / s 的速率上获得高质量的重建语音, 在8 kbit / s 的速率上也可获得短延时高质量的重建语音,而下一个目标则是要在4 kbit / s 速率上获得短延时高质量的重建语音。特别是对中长延时编码,人们正在研究其更低速率(如400 bit / s~1 200 bit / s) 的编码算法,以应用于语音存储、短波通信、计算机语音通信等方面。目前比较好的算法还有正弦变换编码(S TC)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ELPC) 、时频域插值编码(TFI) 、基音同步激励线性预测编码(PSELP) 等等。发展的趋势是向着具有更低速率、更高质量和更低延时的压缩编码方案方向发展。

1.3 语音编码标准

语音编码的各种标准集中反映了语音编码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随着08年代语音编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的推动下,制定了一系列数字语音编码的国际标准,详见附录表1[3]。

由表1可以知道,随着语音编码算法的不断研究,传输速率总是不断地下降,这可以有效地节省传输带宽的资源。但是在传输速率降低的同时,输出的语音质量也下降。

1.4 设计过程

本课题是通过VC++平台来实现语音信号的压缩与还原,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采集一段通过传感器网络传输的语音信息;

(2)对该段语音信息进行huffman压缩编码,得到压缩后的语音信息;

(3)对编码后的语音信息进行解码还原,得到另外一段语音;

(4)将这两段语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在采集另一段语音信息,对该段信息进行游程编码,分析结果。

1.5 论文结构

本论文的工作是围绕语音数据压缩的算法进行的,论文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并对本课题研究方法做初步介绍,以便在内容上掌握全文的结构;

第二章概述语音数据压缩编码及常见的几种语音压缩编码的算法;

第三章讲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网络中语音数据编码特点;

第四章论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huffman编码和游程编码算法及实现过程;

第五章总结全文。

2 语音编码的概述及常用算法

现代通信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数字化,而要实现数字化首先得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这种变换对语音信号来说就是语音编码。为了提高语音编码和语音信号数字传输的有效性,通常还要进行语音压缩编码,语音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2.1 波形编码

最早的语音编码系统采用波形编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语音信号的波形,力图使合成语音与原始语音的波形误差最小。由于语音信号的全部信息都蕴含在原始波形里,所以这种方法编码后的合成语音质量非常好,且适应能力强,抗信道干扰性能好。所采用的压缩方法一般是基于各种有效的数学变换,通过将波形从一个域变换为另一个更易于提取特征参数的域来达到对变换后的参数进行量化编码的目的,在数学上,这实质上是一个曲线拟合或数据近似的问题。主要的编码器:脉冲编码调制(PCM)、自适应增量调制(ADM)、自适应差分编码(ADPCM)、自适应预测编码(APC)、自适应子带编码(ASBC)、自适应变换编码(ATC)。波形编码的性能和压缩比特率决定于所用的变换方法的性能,由于语音波形的动态范围很大,目前所用的变换算子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波形编码的比特率不能压得很低,一般在16 kb/s以上,再往下,性能就下降很快。新近蓬勃发展的小波变换,尽管具有分层的思想、“显微镜”的功能、与图像的视觉感知相吻合,但用于语音编码效果不理想。因为与人的听觉感知不相吻合。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现已并入国际电信联盟)于1972年制定的G.711 64 kb/s的脉冲编码调

制(PCM)和ITU在1984年公布的G.721 32 kb/s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编码器标准等都属于这一类编码器[2]。

2.2 参数编码

参数编码始于1939年美国人Homer Dudey发明的声码器,它是根据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来编码,所以又叫“声码器技术”。这种编码方法是通过对人的发声生理过程的研究,建立一个模拟其发声的数字模型来达到提取其特征参数进行量化编码的目的,它力图使合成语音具有尽可能的可懂性,保持原语音的语意,而合成语音的波形与原始语音的波形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由于它是以滤波器为主来构造语音产生模型,发送的只是

滤波器的参数和相关的特征值,可以将比特率压得很低。但合成语音质量不是很好。这种方法在低速率声码器中普遍采用。主要声码器有通道声码器、共振峰声码器、同态声码器、线性预测(LPC)声码器等。其中LPC声码器是以线性组合模型均方误差最小意义下逼近原始波形的方法提取参数,较好地解决了编码速率和语音质量的问题,以其成熟的算法和参数的精确估计成为研究的主流,并已走向实用。美国政府1980年公布的2.4 kb/s线性预测编码算法LPC一10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1986年,美国第三代保密电话装置采用了2.4 kb/s的LPC一10e(LPC一10的增强型)作为话音处理方法[2]。

2.3 混合编码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混合编码算法成为主流,这种算法也假定了一个语音产生模型,但同时又使用与波形编码相匹配的技术将模型参数编码,吸收了两者的优点。所谓混合编码有两层含义:激励的混合,达到更精确的表示残差信号;编码方式的混合,综合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优点,从而获得更高的质量。根据这种方法进行编码的有1982年Bishnu S.Atal和Joel R.Remde提出的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LPC),码率在9.6 kb/s~16 kb/s范围内,1985年Ed.F.Deprettere和PeterKroon首先提出的规则脉冲激励语音编码(RPE—LPC),1985年Manfred R.Schroeder 和Bishnu S.Aral提出了用矢量量化技术对激励信号进行编码的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在4.8 kb/s~16 kb/s范围内可获得质量相当高的合成语音。近年来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作为一种优秀的中、低速率方案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研究,在降低复杂度、增强CELP性能、提高语音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3]。1989年,Motorota 的8 kits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成为北美第一种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语音

编码标准,与美国政府标准4.8kits CELP语音编码器基本相同。美国政府制定了FS一1016 4.8 kb/s的CELP保密电话网的标准之后,提出了制定半速率2.4 kb/s声码器的新课题[1]。

2.4 常用的语音数据编码方法

随着语音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数据编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最常用的有脉冲编码调制(PCM),自适应差分编码(ADPCM),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等等编码算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2.4.1 PCM

脉冲编码调制(PCM) [4]是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运用软件方法来实现PCM 编解码芯片的部分功能并与PCM 编解码芯片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整个电路设计上的编解码,不仅设计简单,灵活方便,而且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具体调制过程是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量化和编码。这种方法通过用脉冲编码来代表取样后的模拟信号的幅度。即用二进制的大小来代表取样后的信号幅度。在接收端再将这些编码的二进制数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PCM通信的原理

PCM通信即脉冲编码调制通信, 是时分制多路通信。实现PCM通信, 对发送端而言, 要完成抽样、量化、编码三步操作对接收端而言, 要完成译码、扩张、分路逆向操作。图2.1为通信方式构成的示意图。

图2.1 PCM方式的构成

(1) 信号的抽样

所谓抽样, 就是把连续的输入波形用一定周期的离散脉冲振幅来代表的过程。抽样产生的每个离散值叫样值。由于样值具有脉冲的形状, 好像输入信号对一连串脉冲进行调幅, 因此抽样称为脉幅调制--PAM。

(2)脉幅信号的量化

由于PAM脉冲的幅度与输入信号的瞬时值成比例, 它有无穷多个值, 而N位二进制

数字只代表2N个值, 因此必须进行化零取整的处理--量化。

量化有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两种。图2.2是用三位二进制进行量化的示意图。均匀量化所产生的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均一样在小信号时信噪比(S/N〈26dB, 所以现在大都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目前国际采用13折残A律路(30路一基群)和15折线u 律(24路一基群两种)[4]。在此不作介绍。

图2.2 三位二进制进行量化的示意图

(3) 编码

把各路汇集起来的样值脉冲, 根据其幅度的大小转换成一一对应的码组,这就是编码, 其实它就是一种A/D转换。

2.4.2 ADPCM

2.4.2.1 DPCM

差分PCM (Differential PCM) [5]记录的不是信号的绝对大小而是相对大小。因为信号相对大小的变化通常要比信号本身要小,码位用得也就少。模拟信号波形的平均值从一个样值到另一个样值得改变是很小的,如果取样频率足够高,大多数连续的样值之间会有很大的相关性。差分系统就是利用这种信息的冗余,不记录信号的大小,而是记录相邻值之间差值得大小。差分编码采用预测编码技术,从输入中减去预测值,然后对预测误差进行量化,最终的编码就是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解码器用以前的数据对当前样值进行预测,然后用误差编码重构原始样值。这种方法使用的比特数较少,但它的性能决定于预测编码方法以及它对信号变化的适应能力。

DPCM的结构框图如图2.3所示,图中x ( n)是输入语音信号, xr ( n) 是重构的语音信号, xp ( n - 1)是预测信号, d ( n)是预测误差信号。图中,差分信号d ( n)是离散输入信号x( n)和预测器输出的估算值xp ( n - 1)之差。注意, xp ( n - 1)是对x( n)的预测值,而不是过去样本的实际值。DPCM系统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差值d ( n)进行量化编码,用来补偿过去编码中产生的量化误差。重构信号xr ( n)是由逆量化器产生的量化差分信号dq ( n) ,与对过去样本信号的估算值xp ( n - 1)求和得到。它们的和,即xr ( n)作为预测器确定下一个信号估算值的输入信号。

2.4.2.2 ADPC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ADPCM) [5]用预测编码来压缩数据量。它结合了ADM 的差分信号与PCM的二进制码的方法,是一

图2.3 DPCM的工作原理

种性能比较好的波形编码。它的核心想法是: ①利用自适应的思想改变量化阶的大小,即使用小的量化阶( step - size)去编码小的差值,使用大的量化阶去编码大的差值, ②使用过去的样本值估算下一个输入样本的预测值,使实际样本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总是最小。它的编码简化框图如图2.4所示。ADPCM的线性预测滤波器传输函数P( z)是自适应的改变的,以适应输入语音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变化,除此之外它与图3.2.1的DPCM并无别的区别。图2.4发送端量化器的输出为:

dq ( n) = xp ( n) - xp ( n - 1) + E ( z)反馈环路的输出为:

xp ( n - 1) = dq ( n) 3 P ( z) / [ 1 - P ( z) ]

于是得到:

dq ( n) = [ xp ( n) + E ( z) ] 3 [ 1 - P ( z) ]

而在它的重构信号为:

xr ( n) = dq ( n) + xp ( n - 1) = xp ( n) + E ( z)

即它是原始语音信号的重建,仅仅引入量化噪声E ( z) , E ( z)是e ( n)的z变换。接收端的P( z)是根据受到的反射系数的码字,经过解码和Levinson 递推运算得到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量化误差。为了保证发送端的P ( z)与接收端的完全相同,在发送端也采用由反射系数码字经解码和Levinson递推运算得到P ( z) 。这样做保持了与接收端的预测器在性能上的完全一致。

图2.4 ADPCM的工作原理

2.4.3 CELP

从1985年B.S .Atal和M.R .Sehroeder提出CELP(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简称CELP)算法以来,闭环分析算法(LPABS)成为主流。CELP编码综合了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优点,具有高质量的合成语音及优良的抗噪声及多次音频转接性能,以自适应预测编码技术为基础,采用了矢量量化、合成分析和感觉加权等技术,在4.8k b/s-16kb/s的速率上可以获得较高的语音编码质量,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8年,美国政府以美国国防部与AT&T贝尔实验室共同研制的4.8kb/s CELP声码器为基础制订了标准[7]。

本章针对中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研究了CELP语音编码模型的结构和算法,对其中的多个模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CELP语音编码模型的基本原理

与LPC模型类似,CELP模型中也有激励信号和声道滤波器[6],但它的激励信号不再是LPC模型中的二元激励信号。CELP分帧的帧长为20ms-30ms,采用合成分析搜索,直觉加权,矢量量化,线性预测等技术。CELP语音编码模型的原理框图可用图2.5来表示。

图2.5 CELP编码原理框图

CELP模型按帧做LPC分析并进行编码,帧长一般为20-30ms,每帧又分为2-5个子帧。CELP语音编码器通常采用合成分析法(Analysis-by-Synthesis),用LPG参数构造合成滤波器,并以感觉加权最小均方预测误差作为搜索最佳码矢量及其增益的度量准则。CELP 建立两个码本,一个叫自适应码本,其中码字(码矢量)来逼近语音的长时周期性(基音)结构,另一个叫固定码本或随机码本,其中码字来逼近语音经过短时、长时预测后的残差信号。线性预测短时谱分析通常每帧进行一次,采用LP分析提取语音信号的谱包络信息,长时基音预测和随机码本搜索则每帧进行一次。长时基音预测通常利用自适应码本,从中找出最佳基音延时所对应的码矢量以描述语音信号中的基音周期信息。从自适应码本和随机码本中搜索出的最佳激励矢量乘以各自的最佳增益后相加便可得到激励信号E,(n ),它一方面被用来更新自适应码本(每帧更新一次),另一方面则被输入到合成滤波器H(得到合成语音S( n)与原始语音S(n)的误差通过感觉加权滤波器W(z)后可得到感觉

加权误差信号e(n),并以此作为码本搜索的依据。

CELP的解码过程己包含在编码过程中。在解码时,根据编码传输过来的信息从自适应码本和随机码本中找出最佳码矢量,分别乘以各自的最佳增益并相加可得到激励信号E,(n),将E,(n)输人到合成滤波器H(z)便可得到合成语音S(n)。

一般码矢量长短与子帧的长短有关,码本的大小与占用存贮空间大小及搜索时间

长短有关。其中固定码本使原来设计好的,在机器里固有的,而自适应码本是在A-B-S 分析过程中不断更新的,一般都采用二码本激励方案。码本的设计有以下一些规律:

(1)无论自适应码本还是固定码本,码本内的码字(码矢)应正交化。而码字一帧长而定。

(2)固定码本大于1024个码矢对于音质贡献不大,所以一般设计为512个较多。

(3)自适应码本一般为128个码矢。

(4)固定码本一般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中心削波法生成,每帧含有70%-80%的零值,即所谓的稀疏三值序列,帧与帧之间(相邻码矢之间)采用迭接方法或平移补尾方一式。

(5)也有三码本或多码本方案,即固定码本两个或多个,这样每个固定码本可以小一些,使自适应码本形成更快,搜索计算量大幅度减少。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语音编码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近年来,由于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开始得到商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个领域,可以实时地监测和采集监控区域内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尽管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最初是基于军方电子战的需求,但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向大规模、低功率方向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应用于战场侦察、灾后恢复、环境监测、电力系统监控、交通管理、生产自动化、医疗救护等领域,并且可以作为互联网的极大延伸,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商业周刊和MIT技术评论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分别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被称为全球未来三大高科技产业之一[9]。

3.2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3.2.1传感器网络结构

我们可以如下定义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以Ad Hoc方式构成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有线或无线网络是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一组功能有限的传感器协作地完成大的感知任务是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特点。传感器网络中的部分或全部节点可以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也会随着节点的移动而不断地动态变化。节点间以Ad Hoc方式进行通信,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路由器的角色,并且每个节点都具备动态搜索、定位和恢复连接的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网络结构和工作方式如下:将大量传感器节点布置或抛洒到感兴趣的区域,节点通过自组织快速形成一个无线网络。每个节点都有自己控制的一个区域,通过感知设备,如温度、湿度、声音或光学设备,化学分析装置,电磁感应装置等,来对周围的物理环境进行监控,也可以通过配置一些专用的功能单元来实现与特定环境交互的功能。节点的通信距离一般较短,只能与自己通信范围内的其他传感器节点(称作邻居节点或邻居)交换数据。要访问通信范围以外的节点,必须使用多跳路由。因此,节点既是信息的采集和发出者,也是信息的转发传输者,采集的数据通过多跳路由到达网关,网关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可能通过Internet、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等与监控中心通信。也可以利用飞机飞越网络上空,通过无线通信采集网关数据。为了保证网络内大多数节点都可以与网关建立无线链路,保证传感器节点对目标区域有很好的覆盖,节点分布要相当的密集。高密度分布还可以在某些传感器节点能量耗尽或者出现故障时不影响网络的连通性和整体的工作。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体系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一个典型的传感器网络的结构

3.2.2传感器节点结构

(1)节点的硬件结构

传感器节点一般由传感单元、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电源单元等功能模块组成(见图3.2)。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可能还会有定位系统、电源再生单元和移动单元等。传感单元用于感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协调节

点各部分的工作,如对传感单元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保存,控制传感单元和电源的工作模式等。收发单元负责与其他传感器或观察者的通信。电源单元为传感器提供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能源。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图

(2)节点的软件结构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软件结构与系统的硬件资源有关,如果节点的处理器采用低端单片机,其内存可能在512字节以内,这样很难实现一种操作系统来管理硬件资源,其软件结构可能就是单层结构。软件结构跟系统的应用有关,如果每个节点始终执行单一的任务,为了节省系统有限的内存空间供用户使用,可以去掉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器。图3.3所示是从通用意义上对传感器节点软件结构的描述。

操作系统层基于传感器节点硬件环境,以多任务调度为核心,合理管理系统的软、

图3.3 传感器节点软件结构图

硬件资源,如传感器元器件、处理器输入输出、存储器、无线收发器等。操作系统层完成的功能包括检测感知对象、采集对象的信息、多跳传输感知信息及初步的信息处理。在传感器节点软件结构中,操作系统是对系统硬件的封装,向网络层、数据管理层、以及应用层提供程序接口。

网络层以通信网络为核心,实现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的通信,支持多传感器协作完成大型感知任务。网络层包括通信网络、支持网络通信的各种协议和软、硬件资源。

数据管理与处理层以传感器数据管理与处理软件为核心,包括支持感知数据的采集、标定、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等各种数据管理和分析处理软件系统,有效地支持感知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挖掘,为用户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由于受到节点硬件存储容量的限制,现有的传感器节点软件系统没有实现本层,而是将本层的功能在Sink 节点上或者远程主机上实现。一般Sink 节点比其他节点有更强的处理能力,或者拥有更多的能源,所以在Sink 节点上实现对数据处理是目前采用的方法之一。

应用开发环境层为用户能够在操作系统层、网络层和数据管理与处理层的基础上开发各种传感器网络应用软件提供有效的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开发都是在宿主机如PC 上进行,应用开发环境提供软件编译、连接、代码下载的功能。

应用层由各种传感器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构成。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综述 概述: 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 们所面对的各种数据量剧增, 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图像压缩编码就是在满足一定保真度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去除多余的数据以减少表示数字图像时需要的数据量,便于 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即以较少的数据量有损或无损地表示原来的像素矩阵的技术,也称图像编码。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 图像数据的压缩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度可供压缩;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 图像数据的冗余度又可以分为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 和视觉冗余几个方面。 空间冗余:在一幅图像中规则的物体和规则的背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时间冗余:电视图像序列中相邻两幅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 结构冗余和知识冗余:图像从大面积上看常存在有纹理结构,称之为结构 冗余。 视觉冗余:人眼的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的感知是非均匀和非线性的,对图像 的变化并不都能察觉出来。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亮度辨别阈值:当景物的亮度在背景亮度基础上增加很少时,人眼是辨别 不出的,只有当亮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人眼才能感觉其亮度有变化。人眼刚 刚能察觉的亮度变化值称为亮度辨别阈值。 视觉阈值:视觉阈值是指干扰或失真刚好可以被察觉的门限值,低于它就 察觉不出来,高于它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统计值。 空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是指对一幅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和细节的分辨力,视觉对于不同图像内容的分辨力不同。 掩盖效应:“掩盖效应”是指人眼对图像中量化误差的敏感程度,与图像 信号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关。 图像压缩编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损耗可将图像编码分为: 无损压缩:又称为可逆编码(Reversible Coding),解压缩时可完全回复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 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压缩(Non-Reversible Coding),不能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一定的失真换来可观的压缩比。 根据编码原理可以将图像编码分为: 熵编码:熵编码是编码过程中按熵原理不丢失任何信息的编码。熵编码基

电脑键盘按键注塑模具毕业论文

摘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电脑键盘按键注射模具设计,本次设计是根据零件的实体形状结构,通过测绘得到各个尺寸,用 AutoCAD 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通过本课题能够帮助我系统了解塑料的工艺性及注塑成型的有关成型原理、工艺特点等,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掌握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模具结构特点及设计程序等;了解其它模具有关知识及模具 CAD/CAM;本课题还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学、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关系紧密,是所学知识综合应用。 关键词: 模具制造;塑料管套;工艺;注塑成型

Abstract Mold is a kind of bas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s purpose is to control and limit of material (solid or liquid) flow, the form of need. With mold manufacturing parts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products of good quality and low material consumption,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widely used in manufacturing.

挤压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挤压工艺及 模具设计题目:棘轮套冷挤压模具设计 课 程 设 计 学院(系):___机械与电子学院___________ 专业:___模具设计与制造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0540902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喻庆勇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丁常汶______________ 设计时间:__二 0 一一年十月________

目录 一、冷挤压零件分析 3 1、材料选择 3 2、形状设计 3 3、尺寸分析 4 二、冷挤压工艺分析 4 1、坯料尺寸确定 4 2、毛坯软化处理 4 3、冷挤压毛坯表面处理与润滑 5 4、变形程度计算 6 5、确定挤压次数 6 6、工序设计 8 三、冷挤压设备选择12 1、挤压力的确定 12 2、压力机吨位计算12 3、挤压设备类型选择 13 4、液压式压力机型号选择 13 四、冷挤压模具结构设计13 五、凸模设计14 1、凸模的长度尺寸计算 15 2、凸模加工工艺路线 15 六、凹模设计16 1、组合凹模结构设计 17 2、棘轮套挤压齿形模芯的设计 17 3、齿形模芯加工20 七、冷挤压件质量分析20 八、凸模机加工工艺23 九、非标准件三维结构图24 致谢29 参考文献30

一、挤压零件分析 图1—棘轮套零件图 图1所示为棘齿套零件图。它是一种两端带孔,中间带凸缘的轴类齿轮零件,其各截面变化较大、直径为φ39mm的外表面为异形齿且精度要求较高,外齿齿顶圆角太小(R0.5),成形工艺性较差。内孔型腔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毛刺,划痕,裂纹和折叠等缺陷存在,表面粗糙度Ra3.2以下。对于这种具有外齿形、两端带孔﹑中间带凸缘轴类零件,要获得具有外齿形的精密锻件,采用单工序成形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多工序成形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工艺特性,采用冷挤压成形工艺比较适宜。 1,材料选择 该棘轮套选用20CrMo钢,该钢材参照国家标准:GB/T 3077-1988。其化学 成分(质量分数,﹪)为:0.17~0.24C,0.17~0.37Si,0.40~0.70Mn,≤0. 035S,≤0.035P,0.80~1.10Cr,≤0.030Ni,≤0.030Cu,0.15~0.25Mo,属 于低碳合金结构钢。该材料的强度较低、塑性很好,是典型的冷成形材料。 2,形状设计 (a)对称性 棘轮套为轴对称,对称性最好, (b)断面积的差 根据冷挤压棘轮套工序,第一道正挤压工序断面积差=1909.562 mm,第二 道工序断面积差:2513.312 mm mm,第三道工序断面积差:1010.262 (c)断面过渡 第一道正挤压工序,由于直径φ46圆柱与直径φ63.6的中间凸缘相差较大,

模具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2011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冷冲压模具设计任务书 1、零件的工艺分析; 2、毛坯下料尺寸计算; 3、确定零件的成型工艺方案,选定模具种类及模具结构形式; 4、毛坯的排样图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5、各工序间零件尺寸的确定,各工序有关力的计算; 6、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弹性零件的计算与选用; 7、确定模具闭合高度计冲压设备的选定; 8、绘制供生产用的模具总装图及重要零件图(凸模、凹模、凸凹模、凸模固定板,上模座、下模座需加工部分、垫板等),图纸量相当于2张零号图以上;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工程制图的要求;装配图手工绘制,图幅A1 9、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要求规范化,包括: (1)、设计题目, (2)、设计的任务书, (3)、目录, (4)、内容提要(200字左右),并用英文写出摘要, (5)、前言, 、正文(包括:工艺分析,涉及的方法,设计计算,模具件图,模具安装调)6

(. 整、加工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生产时会出现的问题,结束语),要求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清晰、逻辑性强, (7)、致谢, (8)、参考文献或资料, (9)、附录,论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书写格式要符合要求,说明书要求文句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10、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及手工图纸。 冲压模具类型: 题目1:推力滚子轴承外罩冲压工艺与(某一冲压工序)模具设计零件名称:推力滚子轴承外罩的材料:08或10,年产量:6万件。 要求:设计推力滚子轴承外罩的冲压工艺;选某一冲压工序,完成该工序模具的设计计算工作。 题目2:金属手柄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数据压缩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1

《数据压缩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46学分: 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开课时间: 三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 吴德林大纲审定人:杨宁 一、课程性质、任务: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大量数据的存贮、处理特别是传输,是影响网络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压缩技术对提高网络通信能力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课程的目的在于学习数据通信基本原理和了解数据通信网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压缩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数据压缩技术及经典算法,包括信源的数字化方法、基本的统计编码方法、预测编码的理论与实现方法、HUFFMAN方法、算术编码方法、字典压缩技术、文本压缩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理解和实验基本图像JPEG压缩编码或EZW/SPIHT压缩编码。 二、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部分

2、实验要求指:必做或选做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数据压缩的常用方法与算法,数据编码技术、图像压缩技术以及视频压缩技术。。 2、难点:视频压缩与小波分析技术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多媒体、PPT课件 2)实验(实训、实习):

3)作业: 问答题,计算题 4)课程设计: 5)考试 5.1 考试方法:(考试;考查;闭卷;开卷;其它方法) 闭卷考试 5.2 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 5% 第二章 10% 第三章 10% 第四章 20% 第五章 20% 第六章. 20% 第七章 10% 第八章 5% 5.3 考试题型与比例 Eg:填空:20% ;判断题:10% ;单项选择:20% ;问答题:40%;分析题:1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 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吴乐南著:《数据压缩(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魏江力.JPEG2000图像压缩基础、标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数据压缩技术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7870173.html, 数据压缩技术综述 作者:汪见晗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4期 摘要:在现今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有长远影响的数字化革命。由于数字 化的多媒体信息尤其是数字视频、音频信号的数据量特别庞大,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压缩就难以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此,数据压缩技术已成为当今数字通信、广播、存储和多媒体娱乐中的一项关键的共性技术。本文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与数据压缩相关的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分布,介绍了数据压缩技术的重点技术分支及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全球数据压缩技术演进特点,并绘制了国内重点申请人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关键词:数据压缩;发展路线 1 数据压缩介绍 1.1 数据压缩的分类 目前,通用的主流压缩方法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数据统计冗余度的理论限制为2:1到5:1,所以无损压缩的压缩比一般比较低。这类方法广泛应用于文本数据、程序和特殊应用场合的图像数据等需要精确存储数据的压缩,通常的无损压缩编码方法有香农-范诺编码,霍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字典压缩编码等。 有损压缩方法利用了人类视觉、听觉对图像、声音中的某些频率成分不敏感的特性,允许压缩的过程中损失一定的信息。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但是所损失的部分对理解原始图像的影响较小,却换来了比较大的压缩比。有损压缩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压缩,按照应用领域来分,有损压缩编码分为图像压缩编码,视频压缩编码,音频压缩编码。 2 数据压缩专利申请数据分析 本章主要对全球和国内数据压缩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国内外专利重要申请人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各阶段专利申请人所属的国家分布和主要申请人。其中以每个同族中最早优先权日期视为该申请的申请日,一系列同族申请视为一件申请。 2.1 全球专利申请状况 2.1.1 全球数据压缩专利申请量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第1章绪论 1.1冲压工艺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冲压工艺有如下特点 1.用简单的机械设备能生产出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复杂形状的制件。 2.制件的精度高,互换性好,一般不再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就能获得强度高、刚性好、质量轻的零件。 3.同切削加工相比较能节约金属资源,并可以利用廉价的板材。 4.生产效率高,每分钟能够生产多件产品,制件成本低廉。 5.有利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 冲压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复合冲压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 1.绪论 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 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因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来完成加工,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可达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可达数百次甚至千次以上,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能得到一个冲件。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

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但是,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冲压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冲压法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汽车、农机、仪器、仪表、电子、航空、航天、家电及轻工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的大,少则60%以上,多则90%以上。不少过去用锻造=铸造和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大多数也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因此可以说,如果生产中不谅采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等都是难以实现的。 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答辩内容

一、首先是开场白: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讲机注3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金函绪,是08级机制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论文是在李章东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塑模具毕业设计。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的谢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二、内容首先,我想陈述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熟悉拟定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设计对讲机注塑模具,是基于一下几个目的:(1锻炼自己对步骤和方法。增加对注塑模具的认识,对塑料模具制作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10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主要阐明了我国注塑模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确定脱模斜第二部分是塑件工艺分析。这部分主要进行了塑料结构和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度和模具的结构形式,同时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第三部分是注射机型号的确定。这部分需要进行注射量、面积及锁模力的计算,并校核注射剂的工艺参数,确定注射机的型号。第四部分是模架的确定。主要确定模架的型号以及各板的尺寸。第五部分是合模导向及定位机构的设计。包括了导柱、导套以及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脱模阻力的计第六部分是脱模机构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囊括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分类,算和脱模机构的选用。第七部分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主要完成内抽芯距的计算。第八部分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包括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计算冷却参数和冷却时间。第九部分模具零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了模具各零件的选材及制造工艺。第十部分是模具的装配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装配的步骤和模具工作过程校验和修改。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实没有实践经验,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思考问题有些简单,以及对塑料模具知识的缺乏,使该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际情况来修改,老师提问:掌握了塑料模具成本论文的优缺点:对塑料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0)解决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一次新的锻炼,学会了分析问题、型的机构特点及设计计算办法,模具中斜顶杆不能准问题的方法。本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量生产后,由于顶针板变形,确复位,并对型腔造成损害,使塑件上有磨伤,且侧凹位置发生变化,无法满足装配要求。)写作毕业论文的体会(9对我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也发现了自己在学科内的和巩固,也对平时所学习的比较零散的知识做到了系统化的运用。对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有了通过本次设计,做到了很好的复习和理解。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但在李章东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终于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在此对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及同学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8()还有那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的不够透彻?对于斜导柱的侧抽芯机构不甚了解,对斜导柱和滑块、导槽的配合过程中的整个动作过程 不太明白。对斜导柱的在模架上的安装位置还不太明白。 (7)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那些? 我对塑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首先是塑料的组成和特性,塑料由合成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包括填充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着色剂。其次是塑料的特性,包括质量轻、电气绝缘性好,强度刚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耐磨性能优良。最后是塑料的分类,按合成树脂受热的状态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按应用范围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6)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的见解?对这些不同的见解,自己是怎么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分流道设计过程中,由于分流道的截面有圆形、梯形、U型、矩形等,为了减少分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分流道的截面面积要大,同时,为了减小散热,又希望分流到表面积要小,对选用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doc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 【篇一: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参考】 模具专业 毕业生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安全快速换模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2.精密注塑成型技术的探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是一门涉及原材料性能,配方,成型工艺及设备等方面 的综合技术,其技术特点是使制品达到高质量、高精度的尺寸要求。 着重分析模温、注射压缩工艺及锁模压力与注射压力同步变化等对 精密注塑的影响。 3.注塑件的品质管理技巧 在注塑生产中,总是希望达到无废品生产的境界,但是由于注塑用的 塑料原料、成型模具、注塑机及辅助设备、成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生产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品质问题,因此注塑件的品质管 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把注塑件的品质控制到最好,废品损失降到最少。在品质控制方面,从注塑机、塑料原料,成型模具、人员等多方面论 述注塑件品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工业产品不断向多样化和高性能化发展,产品厂要求模具制造业 在短时间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投产提供高精度模具。模具制造业为了 适应用户的这一要求,充分利用数控加工及模具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新 找术,从而使模具加工技术进入以数控加工和模具计算机辅助制造为 主的新阶段。 5.冲裁模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 冲模压力中心是指冲裁时的合力作用点或多工序模各工序冲压力的 合力作用点。设计时应保证压力中心通过模具的模柄轴线或与压力 机的滑块中心重合,也就是说在设计时,模具压力中心应与压力机滑 块中心一致,否则,不能保证冲模准确和平衡地工作,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等。应阐述模具压力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用的模具压力中 心的求解方法,其中包括基本方法和简单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6.弯曲回弹预测及优化方法的研究 板料成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家电等工业领域,其中弯曲是板料加工的重要成形工序之一。弯曲回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塑料模具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电话机听筒下壳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 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电话机听筒下壳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电话机听筒下壳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电话机听筒下壳的具体结构,该模具是点浇口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具。由于塑件内侧有四个小凸台,无法设置斜导柱,固采用活动镶件的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简化机构,使模具外形缩小,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通过模具设计表明该模具能达到电话机听筒下壳的质量和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塑料模具电话机听筒下壳模具 Abstract This topic mainly aimed at the mold design of plastic phon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lastic product , the plastic mold was designed. This topic came from the technology capability of product, the structure of the mold embarks, the pours system, the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 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 examination, the mold took shape the partial structures, the against system, the cooling system all had the detailed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 the processing craft of the mold were simply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design indicated this mold can achieve the processing craft which the plastic lid requested. Key words plastic mold the plastic phone mold

2020年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论文参照模板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闹钟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 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前言. (1) 绪论 (2) 1 塑料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成形工艺分析 (4) 1.2闹钟后盖原料(ABS)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4) 2 注塑设备的选择 (7) 2.1 估算塑件体积 (7) 2.2 选择注射机 (7) 2.3 模架的选定 (7) 2.4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8) 3 塑料件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3.1 型腔的径向尺寸 (10) 3.2 型芯的计算 (10) 3.3 模具型腔壁厚的计算 (11) 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4.1 主流道的设计 (12) 4.2 冷料井的设计 (13) 4.3 分流道的设计 (13) 4.4 浇口的选择 (14) 5 分型面的选择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17) 5.1 分型面的选择 (17)

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1) 绪论 (2) 第1章工艺分析 (5) 1.1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5) 1.1.1 材料分析 (5) 1.1.2 结构分析 (6) 1.1.3 精度分析 (6) 第2章工艺方案的确定 (7) 2.1 模具类型的确定 (7) 2.2 模具结构的选择 (7) 第3章工艺参数的计算 (9) 3.1 拉深毛坯的尺寸计算 (9) 3.2 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的确定 (9) 3.3 确定拉深圆角半径 (10) 3.4 拉深直径的计算 (10) 3.5 拉深力 (10) 3.6 拉深间隙 (11) 3.7 拉深凸模的工作尺寸 (11) 3.8 拉深凹模的工作尺寸 (12) 3.9 压边装置确定 (12) 3.10 压边力 (12) 3.11 冲裁力 (13) 3.12 冲裁凹模的工作尺寸 (13) 3.13 冲裁凸模的工作尺寸 (14) 3.14 相关计算 (15) 3.14.1 排样设计 (15)

3.14.2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15) 第4章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16) 4.1 冲裁凹模的结构设计 (16) 4.2 压边圈 (17) 4.2.1 压边圈内径尺寸计算 (17) 4.2.2 压边圈外径尺寸计算 (17) 4.3 拉深凸模的结构计算 (18) 4.4 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19) 第5章模架的选择 (20) 第6章压力机的选择 (22) 6.1 压力机的选择 (22) 6.1.1 冲裁拉深模的闭合高度的计算 (22) 6.2 压力机的校核 (23) 设计总结 (24) 设计图纸 制造的模具装配图 加工零件图 加工工艺卡 模具加工、装配、调试总结 (25) 模具实物图 参考文献 (26) 致谢词 (27)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主要有:(1).链式编码(2).行程编码(3).块式编码(4).四叉树编码 (1).链式编码:由某一原点开始并按某些基本方向确定的单位矢量链。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南=3,西=2,北=1等,还应确定某一点为原点。(2).行程编码: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即按(属性值,重复个数)编码 (3).块式编码:块式编码是将行程编码扩大到二维的情况,把多边形范围划分成由像元组成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4).四叉树编码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将图像区域按四个大小相同的象限四等分,每个象限又可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是否继续等分为次一层的四个象限,无论分割到哪一层象限,只要子象限上仅含一种属性代码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少数几种属性时,则停止继续分割。否则就一直分割到单个像元为止。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按照象限递归分割的原则所分图像区域的栅格阵列应为 2n×2n(n为分割的层数)的形式。下面就着重介绍四叉树编码。 四叉树编码又称为四分树、四元树编码。它是一种更有效地压编数据的方法。它将2n×2n像元阵列的区域,逐步分解为包含单一类型的方形区域,最小的方形区域为一个栅格像元。图像区域划分的原则是将区域分为大小相同的象限,而每一个象限又可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是否继续等分为次一层的四个象限。其终止判据是,不管是哪一层上的象限,只要划分到仅代表一种地物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几种地物时,则不再继续划分否则一直分到单个栅格像元为止。 所谓四叉树结构,即把整个2n×2n像元组成的阵列当作树的根结点,n 为极限分割次数,n+1为四分树的最大高度或最大层数。每个结点有分别代表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象限的四个分支。四个分支中要么是树叶,要么是树叉。树叉、树叶用方框表示,它说明该四分之一范围全属多边形范围(黑色)或全不属多边形范围(空心四方块),因此不再划分这些分枝;树用圆圈表示,它说明该四分之一范围内,部分在多边形内,另一部分在多边形外,因而继续划分,直到变成树叶为止。 为了在计算机中既能以最小的冗余存储与图像对应的四叉树,又能方便地完成各种图形操作,专家们已提出多种编码方式。下面介绍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信

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电池舱盖盖注塑模具设计 学生:学号: 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 10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业发展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30%左右,而在整个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随着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追求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制造业的应变能力等目标。新兴的模具CAD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愿望。近年来,CA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 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 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国的塑料制品行业在近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也带动了注塑模的迅速发展, 但是与国际水平却相差很远,主要缺陷明显的表现在精度不高,技术含量底、复杂 程度底等缺点。严重的阻碍着国塑料制品业的发展。设计出好的产品却无法做出是 我模具业最大的不足。因此,注重科技含量,借签了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则尤为重要。 1.1.2意义 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掌握注塑模的模具结构的设计,对cad,pro/e等一系列的软件的应用熟练,让我们能更快的适应生产工作,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测量与控制及它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培养与提高。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塑料仪表盖模具设计 姓名:夏祖华 学号:200732107009 班级:MG30707 指导老师:叶久新教授 湖南·长沙

2010·5 前言 模具被称为“百业之母”。的确,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最基础和最具有源头意义的一环,无论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孕育而来。作为制造业的上游部分,模具对产品质量、效益的决定作用会在工业流程的洪波中成倍放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要说模具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半点都不夸张。 二十多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猛,至近几年尤显疾劲。“十五”期间,模具业年均增速达20%。2005年,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近8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据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更将达到1200亿元。如此惊人的宏大体量带来了灿烂机遇,与之对应的前提是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必须大幅提升。 当前,国内模具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而一些高精密、高质量的模具制品仍依赖进口。对于行业来讲,提升技术含量,走向高端,是未来的必然选择。同时,国际模具界巧妙借力于IT技术,以网络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效仿的方向。对于从业者来说,模具业一直存在且不断扩大的人力资源缺口也是个人前景的莫大机遇。但细分来讲,人力缺口同样以兼具国际眼光与实战经验的高端人才为主,而普通设计人员并不缺乏,因此要大力发展被称为“百业之母”的模具行业,这就要求我们设计者有着更高的水平。

目录 一塑料课程设计 (1) 二塑件成型的工艺性分析..................................... . . . 2 1.塑件的分析......................................... . . . 2 2.ABS的质量分析...................................... . . .2 3.ABS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 . . . 2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 . .3 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 3 2.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3 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 4 四注射系统的设计.............................................. . . .6 1.主流道的设计................................................ ..7 2.分流道的设计................................................. . 7 3.浇口的设计.................................................. . 9 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 9 5.冷料穴的设计及计算 (10) 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 . 10 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0) 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0) 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0) 4.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块厚度的计算 (10) 六模架的确定及校核.............................................. .11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注塑模具)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保险座塑料注塑模具设计 系别:机电信息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B090202 学生:李煜 学号:B09020213 指导教师:王沁 2013年05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别机电信息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B090202姓名李煜学号B09020213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保险座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2.题目背景和意义: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是在当今大部分塑料制品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几乎都要用到注射模生产的塑料零配件,因此掌握塑料注射模的设计技能是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通过塑料制品的注塑模具设计,能够熟悉和掌握塑料制品设计全过程,能够根据不同塑料材料的性能,塑料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具结构,并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主要零件的尺寸确定,掌握材料的选择,通过该设计,应能检查外语翻译及理解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绘图。通过设计后,能够完全独立完成中等难度以上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并能在选材,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理工科含技术指标): (1)分析塑料的材料、形状、结构对注塑成型的影响; (2)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注塑机的选型,分型面得确定,浇口形式的选择等; (3)完成有关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成型型腔壁厚计算;冷却系统设计等; (4)完成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的绘制; (5)论文撰写符合管理规范手册要求。 4.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进度安排(含起始时间、设计地点): 第1-3周,选题、收集资料了解模具设计的背景、理解题目、开题报告 第4-6周,分析塑件的形状特点,确定方案,完成英文文献的翻译 第7-15周,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完成相关的计算 第16周,按照论文格式要求书写论文,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5.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要求撰写15000字论文 *或实习(天数): ①实验(时数) *:折合A0图纸3张 ②图纸(幅面和张数) ③其他要求:查阅资料不少于15篇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学生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审批:年月日说明:1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学生装订入册,一份教师自留。 2 带*项可根据学科特点选。

AZ61镁合金挤压模具毕业设计

一.镁合金概述及其应用前景 1.1 镁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镁的密度是1.74g/cm3,只有铝的2/3、钛的2/5、钢的1/4;镁合金比铝合金轻36%、比锌合金轻73%、比钢轻77%。镁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能好,并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阻尼性、减振性、切削加工性以及加工成本低和易于回收等优点。镁合金的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相当,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耐磨性能比低碳钢好得多,已超过压铸铝合金A380;减振性能、磁屏蔽性能远优于铝合金。 镁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资源比较丰富,镁的来源最主要的是海水、盐湖卤水中的氯化镁和光卤石以及呈碳酸盐形式的菱镁矿和白云石。金属镁的生产方法有熔盐电解法和热还原法。目前世界上用这两种方法生产的镁,分别占80%和20%左右。熔盐电解法炼镁包括氧化镁的生产及电解制镁两大步;硅热还原法炼镁又有皮江法和马格尼特法两种。 镁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与其它材料相比,镁的制造成本很低。尽管每公斤镁锭的价格要比铝贵一些,但它单位体积的成本价格几乎是一样的。镁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比铝更适合压铸大型部件。镁单位体积的熔化潜热只有铝的2/3,比热只有铝的3/4,并且有非常低的溶铁性。这些特性使镁压铸件达到和铝几乎相同的生产成本/每公斤。

1.2 镁合金性能 (1)、在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 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它是实用金属中的最轻的金属。应用范围:镁合金广泛用于携带式的器械和汽车行业中,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2)、高强度、高刚性 镁合金的比重虽然比塑料重,但是,单位重量的强度和弹性率比塑料高,所以,在同样的强度零部件的情况下,镁合金的零部件能做得比塑料的薄而且轻。另外,由于镁合金的比强度也比铝合金和铁高,因此,在不减少零部件的强度下,可减轻铝或铁的零部件的重量。 应用范围:手机电话,笔记本电脑上的液晶屏幕的尺寸年年增大,在它们的枝撑框架和背面的壳体上使用了镁合金。 (3)、传热性好 虽然镁合金的导热系数不及铝合金,但是,比塑料高出数十倍,因此,镁合金用于电器产品上,可有效地将内部的热散发到外面。 应用范围:在内部产生高温的电脑和投影仪等的外壳和散热部件上使用镁合金。电视机的外壳上使用镁合金可做到无散热孔。 (4)、电磁波屏蔽性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_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_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7-12-06 1.1 引言现今我国模具工业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进程,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汽车、it电子、航空等相关行业领域高速发展,我国模具行业日新月异、高技术含量模具成为“xx”发展重点。未来中国将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模具,模具产品向轻巧、精美、快速高效生产、低成本与高质量方向发展。 1.2 模具的发展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模具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与it业相比,模具专业的从业人员的价值会随着从业年限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升,是一个真正的“永不衰退的行业”。 1.3 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人设计的这副模具是塑料成型模具,是比较常见的塑料注塑成型模具。通过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使用proe软件对塑料电表盒盖进行三维造型,并确定选择一模二腔的型腔布置方式。2、进行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主要包括浇注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脱模机构的设计。3、用cad绘制了模具的二维装配图,以及型腔、型芯、定模固定板等主要零件。4、用pro/e完成了模具的三维装配图。 1.4 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撰写毕业论文在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唤起的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所激发的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写作中辛勤的耕耘 2 成型工艺分析 2.1 塑件形状在模具设计之前需要对塑件的工艺性如形状结构、尺寸大小、精度等级和表面质量要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恰当确定塑件制品所需的模具结构和模具精度。零件如图所示,具体尺寸详见图纸,该塑件结构简单,生产量大,要求较低的模具成本,成型容易,精度要求一般。图2-1 3d视图 2.2 abs材料分析abs塑料系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俗称abs塑料,其临界表面张力为34—38mn/cm,热变形温度为70—107℃,能够溶解abs塑料的溶剂有酮、苯和酯类溶剂,而醇类和烃类溶剂对abs塑料没有溶蚀作用,所以所选用的abs专用涂料中一般应含有适量的上述溶剂和非溶剂。abs塑料的涂料选择范围较宽,以热塑性丙烯酸酯涂料为主,还有环氧醇酸硝基漆等,以下为abs塑料的一个专用涂料树脂实例。丙烯酸树脂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40%—45%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酸丁酯35%—40%过氧化苯甲酰2%—5%丙烯酸羟乙酯20%偶氮二异丁腈1%—2%溶剂组成:甲苯、二甲苯50份200#溶剂汽油20份乙酸丁酯30份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内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内容摘要】随着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手机厂商都在加大力度提高自己手机品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