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昌县人民政府

永昌县人民政府

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3-30 8:48:02] 浏览次数[3293]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4日在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永昌县人民政府县长马国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全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政府工作。同时,根据《中共永昌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制定了《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进取、艰苦奋斗、共铸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全民创业、统筹城乡、和谐共享”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县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生产总值达到39.5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76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2.9%;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8亿元,年均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8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6元,年均增长8.6%。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动员全县各级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五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市重点项目236项、资金12.4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1项,到位资金33.3亿元;组织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598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年均增长23.5%;完成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年均增长21.6%。

——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10个乡镇

的集镇总体规划和74个村庄规划。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新改建城镇道路48.6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204公里、供热管网12.7公里,建成商品住宅楼80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7.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8%。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99%的村实现通油(水泥)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5%,建成了4个乡镇的农民文化广场。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8.1%提高到27.7%。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懈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合并农村初中11所、小学51所,新建初中2所、小学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8所,在全省率先普及了高中教育。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改造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和22个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9.2%和99.7%,提前实现了“四个全覆盖”。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成了县计生服务站和7个乡镇计生服务所,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4个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93%。续修出版了《永昌县志(1991—2005)》。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4769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众1197人次,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1028人。城乡医保、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补贴制度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特困家庭大学生生活补贴制度和低保边缘户救助政策。政策研究、工商税务、质监药监、兵役民兵、档案史志、宗教民侨、妇女儿童、邮政通讯、气象人影、金融保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抓党建、强基础”的工作主线,审视县情完善发展思路、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4.65%,第二产业增长1

5.1%,第三产业增长8.5%;县级财政总收入达到7.6亿元,其中县级可用财力3.8亿元,上级专项补助资金3.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建设呈现内涵提升、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高效节水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示范推广啤酒大麦垄作沟灌13万亩,新建日光温室542 座、食用菌棚667座,启动食用菌旧棚2549座;建成万只羊场6个、千头牛场1个、养殖小区1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13户;土地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流转土地4.31万亩,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示范点7个;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任务,家庭承包经营率达到75%以上。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劳动力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亿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补助资金6674.97万元。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永昌工业区完成主干道、人行道绿化1.8万平方米;焦家庄氟材料工业园完成环境预评价,规划编制顺利进行。金化集团公司实现扭亏增盈,金泥集团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省电投永昌发电公司、金铁集团公司、瓮福公司稳步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春天电石1、2号炉、鑫和铸造件和裕隆

达二氧化碳生产线、长庆电解镍粉扩建、三洋玉米秸秆饲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化集团“2030”、金铁集团煤气热电联产、鑫华捣固焦、泰琦化工氢氟酸生产线、健新热风干燥蔬菜、溢金香油脂加工、金川东水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1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2台,万元GDP能耗下降3.25%,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4%。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骊靬古城开发实现突破性进展,御山峡景区路基、桥涵、防洪墙等工程全部竣工,圣容寺塔维修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商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羊肉美食城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北关蔬菜市场主体完工,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9个、冷库8座、活畜交易市场1个,完成县级粮食储备第一期250万公斤收购任务;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瑞泽13万吨、英豪3

万吨物流仓储项目建成运营,永昌工业区仓储中心二期、太西煤金昌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消费市场日趋繁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成效显著,销售家电产品15750台,补贴资金352.4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增长10%。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增民营企业86户、个体工商户1822户。

(二)突出抓工抓大,项目建设呈现量质并重、活力倍增的强劲势头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按照“争融并举、抓工抓大、全民创业、大办项目”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年初确定的86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18%;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19.62亿元,增长18%。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兰洽会签约项目17项,资金达14亿元,位居全省县(区)前列;落实招商项目52项,到位资金9.3亿元,增长26.1%,一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的大项目落户我县。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占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河西堡工业区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引进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54.7亿元。项目争取成果丰硕,争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3.8

亿元,其中农林水利资金1.4亿元、教育资金0.6亿元、医疗卫生资金0.1亿元、社会保障资金0.9亿元、其它领域资金0.8亿元。积极与金融单位协作,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作用,融资1.2亿元,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突出基础支撑,城乡建设呈现功能优化、亮点纷呈的崭新面貌

立足打基础、谋长远,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着力推进一体化进程。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县城居民健身广场建设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和河西堡集中供热等重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武当路、云川路延伸段竣工通车,东环路人行道铺设完工。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开发住宅小区9个,新开工商住楼29栋12.9万平方米。城镇管理进一步强化,集中整治城区主干道、城乡结合部和拆迁改造区环境,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河西堡、朱王堡、六坝等乡镇主要街道两侧拆迁改造及开发建设成效明显,焦家庄农民文化体育广场竣工使用,红山窑、南坝文化广场进展顺利,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人饮安全等项目全面实施,新改建干支斗渠260公里,建成一体化净水厂2座,解决了18个村2.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乡村道路61公里、沼气池300座,编制村庄规划50个。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人工造林0.6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牧还草围栏50万亩,武当山、水云山绿化650亩,管护重点公益林164万亩;全面完成河西堡镇区环境治理规划任务,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四)突出增收节支,财源建设呈现竞相发展、保障有力的喜人变化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造血”、“输血”并重,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财源建

设,着力培植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骨干财源,实现利税0.9亿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成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0.3亿元;加强资金争取,得到省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县级可用财力达到3.8亿元,增长26.8%。加强资金管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节约资金1028

万元。加强民生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安排资金2.2亿元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占财政预算支出的65%;经过不懈努力,干部职工津补贴全额到位,住房公积金财政补助比例和住宅取暖费定额补贴标准适度上调,公益性岗位及合同用工人员工资得到提高。加强银地协作,金融单位的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余额达到46.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7.9亿元,贷款增量是2009年的2.4倍。

(五)突出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呈现统筹协调、全面进步的和谐局面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形势不断向好,为1281名创业妇女贷款8001.5万元,为430名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2150万元;安置高校毕业生257名,城镇新增就业284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77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之一,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90元提高到209元,人均纯收入在1100元以下的农民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9.2%、99.7%,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基本医疗保障两个全覆盖;发放五保金、低保金、各类救灾救助金3640万元、价格临时补贴32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8万人次;开工建设廉租房540

套2.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3500套,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17所,永昌六中、城关三小、河西堡二小顺利招生,农中公寓楼、职中实训楼投入使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县医院住院医技楼主体完工,朱王堡、六坝中心卫生院附属设施竣工投入使用。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县计生服务站投入使用,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扶助资金421.5万元,我县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文体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7个乡镇、6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和104个农家书屋设施设备配套,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完成32个村14372户“村村通”建设任务,城乡电视数字化用户达到18500户,建成4个乡镇高标准体育场地,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完成规划、初设等前期工作;各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省级文明县称号,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新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5个,提高了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和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社会管理不断强化,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专项攻坚活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769件,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12件,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破获刑事案件320起、经济犯罪案件13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六)突出廉洁高效,自身建设呈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政府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实施“六项行动”(素质提升、惠民便民、创先争优、效能提升、爱岗敬业、廉洁从政),努力创建“六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和谐型、清廉型),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坚持依法行政,“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78件,办复率达100%。按照“精简、效能、高效”的原则,新一轮政府

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永昌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26万人民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营企业家、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永部队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永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运行质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工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功能亟需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出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肩负着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历史重任。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民、全民创业、和谐共享”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四个翻一番”,并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翻两番。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0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年均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按照市上“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优势企业、优势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河西堡工业区、永昌工业区、清河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焦家庄氟材料工业园“两区两园”,争取将“两区两园”纳入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上台阶。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化工、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促进产业在接续中延伸、结构在延伸中调整,构建更具特色、更具增长潜力和更大财政贡献的新型工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

(二)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围绕一增两化主线、突出两大战略、健全三大体系、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五大园区、发展六大产业”的思路,着力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深入推进清河现代高效农业、东河高效节水农业、西河设施农业、城郊科技农业、河西堡土地集约化经营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新建日光温室2000座、食用菌棚3000座以上。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新建万只羊场20个、千头牛场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羊饲养量达到180万只,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不断壮大啤酒大麦、蔬菜、制种、油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马铃薯、葡萄、枸杞、花卉等后续产业。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发展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0家,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80%的农户、80%的农产品参与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到“十二五”末,农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充分挖掘农业外部增收潜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抓好以水利、道路、安全饮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新改建渠道1000公里,85%以上的社实现通油(水泥)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

(三)以旅游资源开发为龙头,着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进外资,加大骊靬古城、北海子景区、圣容寺、云庄寺和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配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延长服务链条,加强宣传促销,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立足县域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着力培育以河西堡工业物流、县城商贸物流、清河农产品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努力把我县建成河西走廊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粮油交易中心、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材市场、蔬菜肉食品市场,加快建设综合性汽配维修中心、连锁超市、特色街区和中高档酒店。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审计评估、法律会计、信息咨询、金融担保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到“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四)以城镇规划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县城主城区、河西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县城地下管线及绿化专项规划。加快县城改造建设步伐,注重完善城市发展的各类要素,突出抓好居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着力完善天然气利用、集中供热、供水改造、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公共设施;完成西环路拓建、金昌路改造及武当路、东关路延伸段等道路工程,争取实施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加大北海子、中庄子、黄家学、小坝等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推进北海子景区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善、山水相依、宜居宜业的生态性现代文明城市。河西堡镇重点实施工业区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垃圾污水处理、防洪河道治理等项目,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服务功能,打造西北工贸强镇。朱王堡镇着力提升规划水平,抓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域性中心城镇,打造绿色农业名镇。其他乡镇继续加强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后劲。争取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50%。

(五)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

问题。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扩建城关一、二小,新建永昌七中、河西堡三小,整合建设永昌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服务功能;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城市有线电视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文化广播影视新业态。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创造性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按照“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突出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民生保障,以河西堡工业区为核心区着力打造“两区两园”,以现代农业为方向着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以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小城镇建设为先导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和谐共享为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建市3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44.6亿元,增长1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9亿元,同口径增长10%;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之以恒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推进特色富民

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动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建设1

万亩以上的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1个,示范推广啤酒大麦垄作沟灌12万亩以上;扶持规模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新建日光温室500座以上,新改建食用菌棚1500座,推广二次发酵和立体栽培各1000座,提高原建菌棚的经济效益。

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投入资金1500万元,引进基础母羊2万只以上,新建万只羊场或千头牛场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力争羊饲养量达到135万只,牛饲养量达到6.5万头。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放种公羊200只以上,新建肉羊改良站点100个,授配改良地方羊15万只,肉羊良种率达到68%以上。种植双垄沟播全膜覆盖饲草玉米2万亩,完成青贮氨化玉米秸秆30万吨以上。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1个,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1—2家。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业“五大园区”建设为主旨,每个乡镇集中抓好一个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城郊、清河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高原无公害蔬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优质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以清河地区为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力争玉米、蔬菜制种面积分别

达到8万亩、1万亩;以西河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油料基地,力争以胡麻为主的油料面积达到3万亩。

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院(校)地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着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服务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功能,完善乡级检测站点,力争优势农产品全部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每个乡镇集中建设2—3个示范点,带动全县流转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输转富余劳动力6.8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5亿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配合市上抓好西金干渠改扩建工程,深入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清河灌区节水改造、东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新改建、维修干支斗渠460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切实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成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1座,争取实施国家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

(二)坚定不移发展园区经济,切实推进工业强县

坚持以河西堡工业区为核心区,着力打造“两区两园”,集中培植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力推进两区两园建设。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率先发展的思路,加快河西堡工业区路网、防洪、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高压线移位工程,支持省市驻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入园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后续项目,努力建设西北工贸强镇、全省重要的化工能源建材基地和全省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切实抓好永昌工业区的闲置土地及资产清理盘活工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高家山区域开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啤酒麦芽、蔬菜、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快规划建设清河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努力建设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科学编制焦家庄氟材料工业园规划,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协作,积极引进氟材料高端产品,延伸氟化工产业链,壮大企业群体,努力建设全省氟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主业带动、产业聚集、循环延伸、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发展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氟化工,抓好金化20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金泥30万吨电石、鑫华150万吨捣固焦、日升隆60万吨兰炭、镕凯20万吨电石、施可丰60万吨复合肥、金川公司5万吨草酸、励志2.7万吨无机氟、泰琦1万吨氟化钾等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在循环延伸上实现新突破。认真做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前期工作,抓好西大河二级、金川东水电站建设,推动能源产业在发展重点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东烨20万吨特种钢、瑞升20万吨工业硅等项目建设,支持特种合金企业扩能改造,推动冶金产业在深度开发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发展新型建材,抓好农友雨润节水器材、省力多PVC深加工、金门100万张墙体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建材产业在规模扩张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好永顺泰6万吨麦芽生产线、一品弘5万吨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在带动效应上实现新突破。

切实提升协调服务水平。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协调解决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协调金融机

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健全中小企业发展辅导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着力扩大市场份额。

(三)千方百计开发旅游资源,切实提升第三产业

坚持以特色旅游业为龙头,立足资源禀赋,开发精品项目,发挥带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按照“创建特色品牌、强化基础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的思路,重点抓好骊靬古城开发和《消失的罗马军团》影视作品摄制,开工建设骊靬公园,抓好骊靬文化中心、者来寨生态旅游村建设;组织实施武当山、水云山绿化工程和圣容寺塔修缮工程;改造金川峡景区道路,完成骊靬路、河沟路路基工程,着力打造金川峡—圣容寺—毛卜喇和北海子—骊靬古城—河沟风景区等精品旅游线路。抓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瑞兴农产品集散中心,抓好南关服务区综合物流中心建设,逐步把县城打造成河西走廊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兰新铁路和金阿铁路,强化协调服务,推进兰州铁路局金昌物流园区和太西煤集团金昌物流园区建设,逐步把河西堡镇打造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现代物流配送的“旱码头”;依托金武高速公路,结合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以农副产品仓储、加工、配送、营销为重点,逐步把清河地区打造成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物流节点。

着力发展传统服务业。逐步健全市场体系,规划建设建材、农贸、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完成羊肉美食城一期工程;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放心粮油” 工程,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培育住房、汽车、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物业、家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以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资本为内容,以投融资机构为平台,按照市场化要求,推动资源、资产、资金不断转化为资本,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以更强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围绕确定的100项重点项目,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挂靠制度,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月通报、季汇报、半年推进、年终考核,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乡镇引资创办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商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努力引进和培育更多的投资主体,力争签约项目50项、到位资金10亿元。

不断优化项目管理。严格落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立项、备案程序,全面落实项目建设“五项制度”,着力加强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着力争取项目资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精心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点争取祁连山生态补偿、石羊河流域治理、中型灌

区水利骨干工程、县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县城供水改造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北海子景区、文化中心、博物馆、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永昌七中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投资计划。

(五)坚持不懈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健全城乡规划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抓好县城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20个村庄规划。加强规划方案的筛选论证,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严格城乡规划控制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提升县城服务功能。坚持把县城作为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完成居民健身广场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抓好环城北路改造、东关路延伸段轻车道铺设工程,完成西岚路续建任务;新建西南集中供热站,扩建2号集中供热站,做好县城供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建好民大御山等高层建筑,着力打造县城新亮点,加快福地苑、鸿润嘉苑等住宅小区开发,建成商品房17.8万平方米。按照“谁开发、谁拆迁、谁建设”的要求,完成已开发住宅小区的建设任务。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抓好西湖丽景、西津西苑等小区建设;启动实施北海子景区保护性开发建设项目,逐步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管理综合执法改革,逐步推行扁平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突出加强环卫、交通、社区、治安和集贸市场管理;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河西堡镇重点实施金铁大道、新河路、昌河路拓建等道路工程,完成镇区电网归整工程,继续抓好镇区防护林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开工建设太西煤集团集中办公区、金泥家园和兴民、兴盛家园住宅小区二期工程,完成住宅5万平方米。朱王堡镇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供水站、集中供热站各1个,敷设供排水、供热管网4.1公里,抓好昌河苑、永清苑和绿洲康城小区住宅建设,完成住宅2万平方米。其他乡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商贸服务型、工业带动型、旅游拉动型等特色,进一步加强驻地改造建设,抓好红山窑红山广场、新城子西河休闲文化街、南坝文化体育广场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聚集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以“三镇七村”为重点,按照散居村向大村集中、小村向中心村集中、城郊村向城镇集中、城中村融入城镇的原则,打破村社界限,加大扶持力度,每个乡镇布局建设1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的新农村综合示范点,清河地区每个村建设2个以上集中居住点,改善村容村貌。抓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0个村68个社1.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1.7%。加快县乡及通社公路建设,完成通社道路50公里,改造河清路等县乡公路41公里;积极发展城乡一体的公交事业,开通1—2条城乡公交线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

(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认真实施生态功能县项目,加强水源地保护,积极推进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工程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抚育0.5万亩、退牧还草围栏50万亩,管护重点公益林104.7万亩。抓好省、国道过永段绿化工作,完成金永高速公路两侧绿化935亩。完成武当

山、水云山绿化1005亩。争取实施金川峡水库围栏保护工程。切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加强节能减排。强化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和监督性检测,促使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河西堡镇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推行“绿色”建筑。确保万元GDP能耗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指标内,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争取实施1—2家规模养殖场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和沼气池建设;完成朱王堡镇生活垃圾、污水连片整治和黄家学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创建省级环境优美村和生态村各1个。

(七)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工业区新建企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认真抓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等工作,帮助更多的劳动者自主创业。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今年实现参保全覆盖;继续扩大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困难家庭、困难学生、病残群众的救助力度,强化县福利服务中心、河西堡敬老院运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普通商品房价格,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度任务和在建的1802套廉租房建设任务。认真落实残疾人特惠政策,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浅山区贫困村列入省级扶贫开发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七中、城关三小艺术馆,抓好一中综合馆、职中公寓楼、城关二小综合楼项目建设,完成五中综合楼、朱王堡、红山窑明德小学教学楼和六中、职中体育场改造等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争取开工建设县城第二幼儿园,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抓好卫生计生工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抓好县妇幼保健站业务楼、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建设。认真做好重大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抓好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巩固提升“创国优” 工作成果。

积极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民健身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翻印旧志、出版永昌文化系列丛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扩大城乡数字电视覆盖面,力争农村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000户以上。

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积极争取科技示范项目,完成15项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支撑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加强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健全完善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

(八)多措并举加强社会管理,切实建设平安永昌

坚持依法治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

良好环境。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抓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工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切实加强侨务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村社的创建水平,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创建活动成果,开展省级文明标兵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努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六连冠”的目标。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化解各类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切实加强反恐工作,巩固“无毒县”成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肩负起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

不断解放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坚持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扬敢负责、会干事、作风硬、能吃苦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敢抓落实、狠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意识。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强化行政监督,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加强与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工作合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切实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履行职责的本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研判形势、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建设高效政府。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更加注重开源节流,加强财源建设,加大税收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监管力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解决民生保障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严格制度约束,强化廉政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快推进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永昌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为把永昌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区域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