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国家与新中国最先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A.苏联

B.印度

C.缅甸

D.瑞士

思路解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就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A

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思路解析:《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亚非万隆会议属于参加国际会议,“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答案:C

3.阅读下列材料: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

该适用这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请完成:

(1)材料中“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统称为什么?

(2)“这些原则”的发表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时,应首先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结合教材中的要求进行整合和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统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保卫地区和平

B.发展民族经济

C.争取民族独立

D.印度支那和平

思路解析:保卫地区和平、发展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三项均属于1955年万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

答案:D

2.2005年是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70周年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亚非会议是在1955年召开的。

答案:B

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思路解析:①是1949年,②是1953年,③是1955年,④是1954年,故选C项。

答案:C

4.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中,最能证明中国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路解析:“另起炉灶”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B

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朝鲜停战以后的遗留问题

B.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思路解析:A项涉及日内瓦会议,B项涉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项涉及“一边倒”。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50年代前期)共和党人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行比对苏联更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正是在上述观念的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上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地损害了美国自己。

——《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请完成:

(1)结合材料分析指出,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背景和造成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思路解析:回答第(1)问时,应注意美国对华政策的两个角度——经济和政治;回答第(2)问时,应着重从中国和美国两个角度分析对华政策出现的背景与影响。

参考答案:(1)美国对中国实行包围和禁运,并继续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2)背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美国继续坚持敌视新中国的立场,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后果:美国的对华政策,既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对美国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有关亚非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思路解析: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④不是亚非会议的内容。故选B项。

答案:B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思路解析: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

年,20世纪50年代外交斗争主要在政治领域,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

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外交人才

B.始终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善于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D.大面积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思路解析:A、B、C、D四项都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不断的原因,但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主要内容。

答案:B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

B.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密切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

思路解析:A项表述错误,中国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条件;C、D两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根本目的。

答案:B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阐述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思路解析:适应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原因之一,B 项本身就不正确,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件中国有很多,故选C项。

答案:C

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A.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B.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C.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思路解析:“求同存异”是为了粉碎挑拨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图谋,A、B、C三项不只在此次会议期间存在,故选D项。

答案:D

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当时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巩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

B.使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C.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思路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第一次建交高潮的表现之一,而非意义。

答案:B

8.新中国首次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日内瓦会议

思路解析:联合国成立大会最早发生,但新中国尚未成立;日内瓦会议是其他三次会议中最早且讨论朝鲜问题的会议。

答案:D

9.之所以说亚非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因为()

A.粉碎了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B.讨论有关亚非新独立国家的发展等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思路解析:A、B、C三项均是亚非会议的内容之一,论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只有D项是其历史影响,阐述了亚非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

答案: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分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请完成:

(1)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

(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3)根据材料一、二,列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4)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思路解析:从材料二中不难看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第(3)问结合教材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其实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这些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名丘,字、时代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讲学之风,据说弟子有3000人,他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五经”。 3、战国时代,、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提出“”,他还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主张统治者要让百姓有一定的和,这样才能使政治安定。他还说“”,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孟子还强调社会分工和等级秩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荀子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 二、老庄之学 1、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他又提出了“”的命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回“”的社会。 3、庄子名周,他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在这部书中,庄子善于用寓言来阐发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法家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李悝在魏文候时期任相,主张“”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国家赋税;创立“”,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魏国由此强大起来。他所著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实施。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在经济上废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 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主张加强,厉行赏罚,。法家的理论对中国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墨子提出了:、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和方面,他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最后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学习要求: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背景: ①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 ③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影响: ①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高三历史(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专题训练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24题)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开幕式的盛况迅速传遍全球。世界人民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主要途径是() ①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邓小平在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八亿人口八个戏” D.“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3.(2010年江苏会考16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1)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 (2)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3)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4)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 A.(1)(2)(3)B.(1)(3)(4)C.(2)(3)(4)D.(1)(2)(3)(4)4. 1900年,在法国举行第五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是“世纪回眸”——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其展品不可能有 5.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去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政府倡导的目的是()A.让知识青年吃苦锻炼,磨练意志 B.知识青年支援和推进农村建设 C.解决知识青年就学、就业困难 D.解决“60后”脱离社会实践的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①② D.①③ 2.(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8题)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3.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4.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严复 D胡适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9题)“……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6.魏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7.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9.(2010年11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21题)有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历年高考题节选)

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笔记

第一节.智者运动 5世纪中叶) 一)背景:经济:古希腊工商经济繁荣(根因) 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地位的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因)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普罗塔戈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感觉即知识 意义:①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②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评价:①积极:第一次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中心,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消极:带有相对主义,主观主义倾向 2.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升华 评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思想主张:①美德即知识(强调对道德的重视) ②认识你自己(认识做人的道理,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対思想自由的追求和对道德的重视,即使人由低级走向高级,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③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④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3.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真正的研究人的学问 二.斯多亚学派(系统论述) 1.产生: 2.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自然法之父),哲学家塞内卡 3.主张:a.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垂不朽的理性 b.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4.意义:a.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 b.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14到17世纪),宗教改革 中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时间: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年文艺复兴为止 意识形态:(1)基督教处于统治地位(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2)人是神的附属品 (3)禁欲主义,人性被泯灭 一)文艺复兴意大利欧洲 1.含义: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2.为什么先从意大利开始:(1)经济: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因) (2)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 想束缚 (3)保留了较多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3.概况:(1)表达形式:借助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是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 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2016.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练习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练习试卷 老师们往往都会试卷的作用!特别是在考前让学生做练习试卷,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练习试卷,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练习试卷选择题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要求妇女解放 下图是18世纪法国等级制度示意图。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冲

击该制度的主张有( ) 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是指(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 那班人是指( ) A.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 NO.4 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一、课程标准要记牢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㈠《新青年》的新觉醒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獗反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明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2、但是,辛亥革命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1916年由上海迁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㈡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与,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就是“赛先生”,就是“德先生”。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3、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的原则,鲁迅的短篇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 4、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了《》,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㈢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发起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大量涌现。对爆发作了宣传动员工作。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C) A 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 西方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C 袁世凯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 2、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矛头指向(B) A 袁世凯复辟 B 封建文化 C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D 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潮 3、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 C ) A 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B 促进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 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D 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 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Democracy and Science”指(D)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 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不能体现在( D ) A 反封建专制制度 B 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C 促进中国富强 D 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6、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A 鲁迅的《狂人日记》 B 胡适的《文学改良走刍议》 C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 )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8、蔡元培的主要贡献是(B) A 创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 实行“兼容并包,松下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 D 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9、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 C ) A 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B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 C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10、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D) 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④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C )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2、新文化运动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 中国的先进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 B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 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3、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 ) A 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 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 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D 首先提倡白话文 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D ) A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 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 否定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政治主张 1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贡献在于( D ) A 确立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导地位 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 揭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 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过去的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C) A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C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 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7、材料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来年各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辛亥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取而代之以西方文明。 请回答: ⑴“两位先生”指什么? 民主与科学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 陈独秀认为应该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 ⑶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