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题

名词解释

1.生理学

2.兴奋性

3.刺激

4.反应

5.阈刺激

6.兴奋和抑制

7.内环境及稳态

8.反射

9.反馈 10.负反馈 11.正反馈 12.前馈 13.整合

问答题

1.组织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如何衡量这种变化?

2.何谓内环境和稳态?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4.简述人体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

B.器官的功能活动

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A.整体水平

B.局部水平

C.组织水平

D.细胞、分子水平

E.器官、系统水平

3.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E.生长和生殖

4.有关剌激与反应的下述各点,正确的是:

A.相同剌激作用于同类组织,其反应必然相同

B.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剌激称为阈剌激

C.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变化都可称为剌激

D.只要是剌激均能引起反应

E.反应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的一系列活动

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最常用指标是:

A.阈强度

B.阈电位

C.刺激波宽

D.刺激频率

E.强度-时间变化率

6.当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阈强度(阈值)增大时,表示该组织的兴奋性: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高

E.先增高后降低

7.可兴奋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的最主要表现是:

A.肌肉收缩减弱

B.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C.阈刺激增大

D.腺体分泌量减少

E.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8.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这一现象称:

A.兴奋

B.抑制

C.双向性反应

D.适应性反应

E.局部反应

9.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顺序为:

A.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B.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0.组织细胞兴奋性为零的时相是在: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静息期

11.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

12.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

13.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

A.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有负反馈

D.有生物节律

E.有前瞻性

14.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

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

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有体液因素参与

E.反射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15.关于体液调节的说明,错误的是:

A.激素是全身性的体液调节因素

B.在机体功能活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

C.作用缓慢,持久、广泛

D.可作为神经调节传出环节的辅助部分

E.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活动

1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适应性反应

B.旁分泌反应

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

E.前馈调节

1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

B.干扰信息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E.自控制信息

18.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稳态的调节过程主要是:

A.负反馈

B.正反馈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19.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E.排便反射

20.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这种现象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21.实验中剌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机标本的坐骨神经,引起腓肠机收缩的现象,属于:

A.反射

B. 反馈

C.兴奋

D.反应

E.抑制

2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的生理过程属于: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发生、发生的条件、与各组织器官活动及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关系,即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兴奋性。通常将兴奋性较高的神经、肌肉和腺体组织,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3.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反应:当机体或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其代谢及其外部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统称为反应。反应的形式主要有兴奋和抑制。

5.阈刺激: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率,把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阈值)。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阈刺激与组织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6.兴奋和抑制: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转为强活动,这一现象称兴奋。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强活动转为弱活动,这一现象称抑制。

7.内环境及稳态: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

8.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有规律性的反应,称反射。

9.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反馈。

10.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活动减弱,称负反馈。负反馈是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重要机制,是可逆的。

11.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称正反馈。正反馈可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后迅速加强,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不可逆的。

12.前馈:不由效应器产生动作后才发出反馈信息,而是某种监测装置受到干扰后,可预先发出影响中枢的信息,以便及早作出适应性反应,称前馈。前馈可使机体的反应更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如条件反射。

13.整合: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把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配合的生理活动或过程,称整合。

选择题

1. E

2. D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E 10. A

11. C 12. B 13. A 14. C 15. B 16. A 17. D 18. A 19. B 20. E

21. C 22. D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题库及答案

任务1-1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阈值 B. 静息电位 C. 刺激强度 D. 反应强度 E. 动作电位 能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凡是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 A. 阈上刺激 B. 阈刺激 C. 最适刺 D. 阈电位 E. 阈下刺激 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 A. 物理刺激 B. 阈下刺激 C.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D. 电刺激 E. 化学刺激 兴奋性是指() A. 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 B. 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 C.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 D.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 E.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B.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 C. 阈值即阈电位 D. 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 E.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任务1-2 内环境不包括()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脑脊液 D. 血浆 E. 消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 A. 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B.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 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E. 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 体液 B. 淋巴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液 E. 细胞外液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 A. 自身调节 B. 正反馈 C. 负反馈 D. 体液调节 E. 神经调节 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意义,不正确的是 A. 体温、pH相对恒定利于维持酶的活性正常 B. 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尾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 缺氧、高烧、酸中毒等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 D. 通过呼吸运动维持细胞外液中O2与CO2分压的稳定 E. 通过消化和吸收补充营养物质,血糖正常提供能量 任务1-3 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B.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C.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D.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E.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神经冲动 B. 正反馈 C. 反应 D. 反射 E. 负反馈 关于自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理学中南大学

生理学(physiologiy)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领域中,要求护理人员能有依据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维护或促进健康,评述护理品质与效果,独立地对护理对象提供照顾或与医师合作处理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等。 因此,课程主讲教师采用kwl的教学手段,K = What you/ We know about x(我已掌握的知识); W = What you/we want to konw about x(我想学的知识); L = what have you/we learnerd about x(我学会的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 对于本课程的学习者,每一章的学习流程建议如下: K(我已掌握的知识):每章的"学前测评"栏目中,教师按知识点设置不同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并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提出详细的学习建议。 W(我想学习的知识):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测试情况和老师的学习建议,在"教师讲堂"栏目中进行选择性学习知识点。 入学考察 一、单选题 1、肾脏分泌肾素的结构是()。 A、致密斑 B、球外系膜细胞 C、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颗粒细胞 D、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内皮细胞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

2、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3、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面积 E、滤过膜通透性 4. 下列哪种情况下滤过分数将增加() A. 肾血液量增加 B. 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出球小动脉阻力不变 C. 入球小动脉阻力不变,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E. 肾小囊内压增加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大学生理学第二章习题

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 钠-钾泵 5.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6.静息电位 7.动作电位 8.阈电位 9.神经肌接头传递 10.横桥周期 11.兴奋—收缩耦联 12.等长收缩 13.等张收缩 14.强直收缩 15.前负荷 16.后负荷 17.最适初长度18.肌肉的收缩性 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比较各转运方式的特点。 2.何谓钠泵?简述其运转机制以及生理意义。 3.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 4.试述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变化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4.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5.试述刺激运动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6.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和肌肉收缩舒张的原理。 7.简要分析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选择题 1.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和出胞作用 2.载体扩散不具有的特点是: A.饱和性 B.电压依赖性 C.结构特异性 D.不消耗能量 E.相对竞争性抑制 3.下列有关细胞膜主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泵蛋白参与 B.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 C.需消耗ATP D.主要转运脂溶性物质 E.缺氧时可影响其转运 4.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细胞本身耗能 B.顺电-化学梯度转运 C.逆电-化学梯度转运 D.需膜蛋白参与 E.转运小分子物质 5.形成并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的主要机制是: A.ATP作用 B.钠泵活动 C.K+易化扩散 D.Na+易化扩散 E.Na+、K+通道开放 6.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7.关于钠泵转运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防止细胞水肿 B.造成细胞内高钾 C.造成高血钾 D.建立膜两侧离子的势能储备 E.产生膜两侧Na+、K+不均匀分布 8.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并保持在-70mv,这一现象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超射 9.细胞膜内电位由-7OmV变为+30mV的过程,称为:

最新2019年大学《生理学》期末测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大学《生理学》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肾素是由哪些细胞分泌的:A A.近球细胞 B.致密斑 C. 间质细胞 D. 皮质细胞 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2.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C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 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球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少 3.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 髓襻升段 D.髓襻降段 E.集合管 4.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一(血浆胶渗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渗压一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一(血浆胶渗压一囊内压) D.血浆胶渗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 E.血浆胶渗压一(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一囊内压) 5.肾滤过分数是指:B A.肾小球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乘积 D.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E.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浆清除率的比值 6.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D

A. 水的含量 B. Na+的含量 C.葡萄糖的含量 D. 蛋白质的含量 E.尿素含量 7.某患者的尿中肌酸酐浓度为196 mg/ml,血浆肌酐浓度为 1.4mg/ml,尿量为lml/min,其肌酐清除率为:D A.75ml/min B. 98ml/min C.125ml/min D. 140ml/min E.196ml/min 8.关于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E A. 形成髓质高渗梯度的主要环节是髓襻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转运和尿素循环 B.渗透梯度的维持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C.小管液从皮质集合管向乳头方向流动时,由于管外渗透压升高,水分被重吸收而缩 D. 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可以调节,从而可控制尿的浓缩与稀释 E.当集合管通透性增加时,尿液稀释,透性降低时,尿液浓缩 9.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A A.动脉血压在10.7—24.0kPa,肾血流量保持恒定 B.动脉血压在5,0—30.0kPa,肾血流量保持恒定 C. 肾血流量不随动脉压改变而变动 D。肾髓质血流量不随动脉压的改变而变动 E。肾皮质血流量不随血压的改变而变动 10.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C A.Na+、K+ B.氨基酸 C.血浆白蛋白 D.甘露醇 E.葡萄糖 11.肾脏的泌尿功能不包括:E A. 排出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人体内的异物 B.调节细胞外液量及血浆的渗透压 C.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 D.排出过剩的电解质 E.产生与尿生成调节有关的肾素 12.近髓肾单位;的特点中,错误的是:E A.分布于内皮质层 B.占肾单位总数的10%一15%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切勿外传。 生理考试题型:A型选择题+问答题或论述题 问答题: 1.试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2.试述血液凝固的途径及过程。 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试述胃液分泌的调控。 5.决定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6.试述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7.试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8.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9.试述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11.胰岛素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选择题仅为重点复习方向,不保证一定出,请注意复习尺度: 1.生命最基本的表现是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4.下列哪种过程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5.关于Na+泵,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6.阈强度指的是 7.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8.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9.阈电位是指 10.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11.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12.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 1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14.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15.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16.下列哪种血型的人难以找到供血者?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18.肝素的主要功能是 1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 红细胞不凝,此人血型为 20.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 21.等容收缩期时 2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时是在 23.心脏的工作细胞是 24.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25.心室肌细胞做东典韦3期复极因-----而产生 2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27.患者的动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增高表示 2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理习题册答案

生理学习题册答案大全 生理学学习指导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的前0.4s,心房也处于舒张状态,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3.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4.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又称心输出量。 5.心指数: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6.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7.窦性节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8.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缓慢传播而至耗时较长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9.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0.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11.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12.收缩压: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 为收缩压,亦称高压。 13.舒张压:舒张压就是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 14.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15.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 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16.有效不应期:以心室肌肉为例,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是指心室肌由0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到膜电位-60mV这一段时间。 17.等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发生变化,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18.异长自身调节:即心脏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对搏出量的影响。搏出量与前负荷 有关,在一定限度内前负荷增加→搏出量增加。可见,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来实现的,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19.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是指产生和控制心血管反射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分布在从大脑皮层到脊髓的各级中枢,形成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复杂网络。 20.动脉压力感受性发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又称减压反射。 简答题 一、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案:(1)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

最新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 案分析

[1]生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A.结构和功能 B.对环境适应能力 C.生命活动规律 D.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答案]C 考点:生理学的概念。 [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血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 [答案]D 考点:体液的概念及组成 (1)体液(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 (2)细胞外液即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蛛网膜下腔、脑室、脊髓中央管内的脑脊液。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控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答案] E 考点:稳态的特点及稳态的维持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稳态主要是依靠负反馈来进行调节的。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调节稳态的三种调节方式。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局限 C.反应速度快而准确

D.作用范围广而且作用时间持久E.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D 考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 (1)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3)自身调节:简单、幅度小,但对稳态的维持也十分重要。 [5]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全身性体液调节 E.局部性体液调节 [答案]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CTH分泌增多,而ACTH的分泌受到CRH 的控制,而CRH的分泌则受到神经因素的影响。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的结果。 A.K十平衡电位 B.Na十内流和Cl-内流 C.Na十内流和K十内流 D. K十外流和C1-外流 E.K十外流和Na十内流 [答案]A 考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是K十外流的结果(K十的平衡电位),方向为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Na十内流的结果(Na十的平衡电位),方向为内正外负。 [7] ( )是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 A.反射活动 B.动作电位 C.神经传导 D.肌肉收缩 E.腺体分泌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生理学重点知识必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 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问题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第二章细胞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也称为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应期。 5.超常期:用略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兴奋,由于处于轻度除极状态,距阈电位较近,相当于后除极的后期,易于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这一时期称为超常期。 6.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由于处于后超极化状态,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需要较大的刺激强度才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低常期。 7.跨膜信号转导: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受体,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改变,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胞功能改变。 8.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中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9.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光饱和点 2、植物激素 3、衰老 4、乙烯的“三重反应” 5、种子休眠 6、光周期现象 7、春化作用 8、植物细胞全能性 9、光周期现象 10、冻害 二、填空题(60×0.5分=30分) 1、蒸腾作用常用的指标有、、。 2、完整的C3碳循环可分为、、个阶段。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除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和()等酶。 4、细胞内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愈有利于呼吸速率和、ATP的合成。 5、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6、植物体内IAA的合成,可由经氧化脱氨,生成,或经脱羧生成,然后再经脱羧或氧化脱氨过程,形成,后者经作用,最终生成IAA。 7、培养基中,IAA/CTK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例高,形成,低则分化出。 8、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在研究时发现了。 9、起下列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为: a、促进抽苔开花; b、促进气孔关闭;

c、解除顶端优势; d、促进插条生根; 10、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是,感受春化刺激的器官是。 11、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多在春季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植物。 12、12、光敏素包括和两个组成部,有和两种类型。 13、1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14、1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一般培养基成分包括五大类物质,即、、、和。 15、15、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于,其中的作用可通过外施GA而恢复。 16、16、种子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有二: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 三、选择题(10×1分=10分) 四、1、从分子结构看,细胞分裂素都是。 A、腺嘌呤的衍生物 B、四吡咯环衍生物 C、萜类物质 D、吲哚类化合物 2、C4途径CO2受体的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甘油酸 D、核酮糖二磷酸 3、短日植物往北移时,开花期将。 A、提前 B、推迟 C、不开花 D、不变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含量显著增加。 A、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 C、脯氨酸 D、丙氨酸 5、能提高植物抗性的激素是。 A、IAA B、GA C、ABA D、CTK 6、下列生理过程,无光敏素参与的是。 A、需光种子的萌发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植物秋天落叶 D长日植物开花 7、大多数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呈。

大学生理学第四章习题分析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全心舒张期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和射血分数 5.心力贮备 6.异长自身调节 7.心室功能曲线 8.心肌收缩能力 9.有效不应期 10.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1.自动节律性 12.窦性节律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外周阻力 16.收缩压和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中心静脉压 19.微循环 20.迂回通路 21.有效滤过压 22.交感缩血管紧张 23.压力感受器反射 2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问答题 1.何谓心动周期?心率加快时,对心动周期和生理活动有何影响? 2.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各有何变化? 3.试述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4.试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5.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 6.简述心肌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7.试分析膜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8.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有何特点和重要意义? 9.试从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分析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10.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 11.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2.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3.试述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的生理特点及其调节? 14.试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能引起水肿的原因。 15.试述心血管的神经支配、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6.人体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17.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并比较两者作用的异同。 18.试述冠状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选择题 1.心动周期是指: A.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脏生物电活动的周期 C.心音活动的周期 D.心率变化的周期 E.室内压变化的周期 2.在心室快速充盈期,心房:心室:动脉之间压力梯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全心舒张期 D.心房舒张期 E.舒张前期 4.心动周期中,引起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的重力作用 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是: A.心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动脉血压 E.中心静脉压 6.心肌的异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泵血功能的?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教学文案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切勿外传。 生理考试题型:A型选择题+问答题或论述题 问答题: 1.试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2.试述血液凝固的途径及过程。 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试述胃液分泌的调控。 5.决定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6.试述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7.试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8.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9.试述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11.胰岛素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选择题仅为重点复习方向,不保证一定出,请注意复习尺度: 1.生命最基本的表现是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4.下列哪种过程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5.关于Na+泵,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6.阈强度指的是

7.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8.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9.阈电位是指 10.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11.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12.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 1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14.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15.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16.下列哪种血型的人难以找到供血者?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18.肝素的主要功能是 1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 血红细胞不凝,此人血型为 20.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 为 21.等容收缩期时 2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时是在 23.心脏的工作细胞是 24.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25.心室肌细胞做东典韦3期复极因-----而产生 2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①、②和③的氧化分解。 2.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是①定律和②定律。 3.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的常用方法是测定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①,再乘以混合食物的②,从而计算出③。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①和②。常温时主要依靠③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④产热占极大比例。 5.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①,其散热的方式有②、③、④和 ⑤ 4种,常温时以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⑦散热。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①,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 ②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③。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①期体温降低,②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③激素水平较高。 8.体温调节中枢在①_____,下丘脑的②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③可能起调定点作用。 9.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①,肌紧张②,产热量③,皮肤血管④,汗腺分泌活动⑤,散热量⑥。 10.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版神经元兴兴奋的阈值①,体温调定点②,导致发热。 二、选择题 [A型题] 1.体内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A.30%以上 B. 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E.70%以上 2.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酸 D. ATP E. 蛋白质 3.正常人的能量代谢率在下列情况中最低的是() A.安静时 B.熟睡时 C.室温为18~25℃时 D.进食12h后 E.全身肌肉松弛时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A.进食 B.高温 C.肌肉运动

大学生理学名词解释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反射:由神经系统参与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负反馈: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来活动的相反方向变化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作用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来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称为正反馈。 极化:在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成为复极化。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并非不是全无反应,不过反应非常微小,不能形成峰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向远处传播。这样的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兴奋:细胞或组织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收缩耦联:在细胞动作电位与后来机械收缩活动之间有一个过程将两者相连起来,这个机制就是兴奋—收缩耦联。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长度保持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等张收缩: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抵消阻力时,肌肉开始缩短,张力不再增加。 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自律性:心肌组织能够在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 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急速上升,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心舒末期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中心静脉压:把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成为中心静脉压。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有效率过压: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心血管中枢:与控制心血管活动相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 呼吸: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二型细胞分泌的覆盖在肺泡液体表面的一层脂蛋白。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为0.84. Hb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饱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也称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氧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 呼吸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调解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局部去极

大学生理学第六章习题

名词解释 1.消化和吸收 2.基本电节律 3.胃肠激素 4.脑-肠肽 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肠-胃反射 9.胆盐肠-肝循环 10.分节运动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与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有何关系? 2.阐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 3.分析引起或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因素。阐述进食后胃液分泌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4.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5.为什么说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控的? 6.胆汁有哪些生理作用?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控的? 7.小肠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它们有何生理意义? 8.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分别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消化吸收有何不同影响? 9.糖、脂肪和蛋白质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 选择题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自动节律性 B.对电刺激敏感 C.富有伸展性 D.兴奋性较低 E.收缩速度较慢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胃肠处于安静状态下记录到 B.基本电节律的产生需神经和激素参与 C.与细胞膜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D.在消化道各段平滑肌的发生频率有差异 E.起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Cajal细胞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 D.Cl-大量外流 E.Na+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4.关于迷走神经兴奋对消化器官器官活动的调节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囊收缩 B.肠管蠕动加强 C.胃肠管括约肌收缩 D.消化腺分泌 E.胃运动增强 5.支配胃肠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组织胺 6.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消化腺分泌 B.调节其它胃肠激素的释放 C.营养消化道组织 D.调节小肠内营养物的吸收量 E.调节消化道运动 7.有关胃腺分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

生理学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习题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体温 2.基础代谢 3.温热性出汗 4.行为性体温调节 5.体温调定点 6.蒸发散热 7.能量代谢 8.食物的热价 9.食物的氧热价 10.呼吸商 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础代谢率 二、填空题 1.体温通常是指_____。 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 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 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 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 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 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 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 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 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中医大-生理学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体液量保持不变 B、血液容量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同 第2题,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分娩 第3题,阈电位是指 A、引起膜的K+通道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B、引起膜的K+通道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C、引起膜的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D、引起膜的Na+通道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E、动作电位的最大幅值 第4题,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不应期 B、能引起时间性总和 C、不能引起空间性总和 D、去极化反应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E、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 第5题,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白蛋白 第6题,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E、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第7题,下列哪项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 A、第一心音 B、第二心音 C、第三心音 D、第四心音 E、房室瓣关闭音 第8题,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贮备 第9题,平静呼吸时在那一时相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A、呼气初 B、呼气末 C、吸气初 D、吸气末 E、呼吸停止 第10题,100ml血液中Hb所结合的实际氧量称为 A、Hb的氧含量 B、Hb的氧容量 C、Hb的氧饱和度

大学生理学第九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九章习题

名词解释 1.感受器电位 2.简化眼 3.近点 4.瞳孔对光反射 5.近视 6.视觉二元学说 7.生理盲点 8.暗适应 9.视力 10.视野 11.听阈 12.气传导 13.耳蜗微音器电位 问答题 1.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试述正常人看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常见的屈光不正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4.简述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5.试述眼暗适应的概念及其机制。 6.阐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7.简述前庭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选择题 1.有关感受器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是: A.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形式的刺激最敏感 B.有换能作用 C.能对电信号序列进行编码 D.有适应现象 E.各种感受器适应速度快慢一致 2.有关感受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 B.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C.具有“全或无”性质 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E.感受器出现的电位变化,都是通过跨膜信号转换的结果 3.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率最大的是: A.晶状体 B.角膜 C.玻璃体 D.前房水 E.后房水 4.看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除眼轴会聚外,还包括: A.晶状体变凸,瞳孔散大 B.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 C.晶状体扁平,瞳孔缩小 D.晶状体扁平,瞳孔散大 E.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瞳孔缩小 5.有关晶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年龄的增大,弹性逐渐减退 B.视近物时后表面凸度变化大于前表面 C.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决定近点的距离 D.所视物体近移时,凸度增大 E.近点越近说明调节能力越强 6.人眼的调节功能主要依赖于: A.角膜的曲度变化 B.角膜和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C.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D.玻璃体的曲度变化 E.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曲度变化 7.关于老视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状体的弹性降低 B.看远物不清,看近物和正常眼无异 C.主要为眼球前后径改变 D.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 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人体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内环境 2.肺泡通气量 3.特异性投射系统 4.肾小球滤过率 5.动作电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相对为____ ,膜外相对为——。 2.为了避免输血反应,临床上即使ABO同型输血,输血前也要做____ 试验。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肌肉活动、____、特殊食物动力效应、环境温度。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 5.突触传递的特征是单向传递、____ 、总和、兴奋节律改变、后放、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6.在眼的折光系统中,由于---------的曲率半径可以调节,所以它的作用最重要。 7.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三类,即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和-----激素。 8.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变化。 9.胆囊收缩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胆汁排放和刺激----分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D B.维生素B12和叶酸 C.铁离子 D.钙离子 E.氨基酸 2.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