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西汉

第七章 西汉

第七章 西汉
第七章 西汉

第七章西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西汉:时间前202~公元25 都城:长安

历代皇帝:高祖---惠----吕后---文---景---武(前,中转折点)---昭---宣---元(开始衰弱)---成---哀---平

第一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一、西汉初年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秦末长期战乱使社会残破不堪(人口剧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

1、封建国家机器的重建

A 建立制度官僚行政制度:汉承秦制,地方“郡国并行”

萧何定《九章律》

B 加强军事力量:地方为“正卒”兵种为车骑,材官,楼船

主管为中尉(王国),郡尉(郡)

中央为“卫士”,设南北两军

南军卫皇宫,由卫尉率领;北军卫京城,由中尉率领

C 黄老思想:即道家思想,以此为指导思想,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社会经

济的特定环境。

2、稳定社会秩序:

A 军事复员“兵罢皆归家”按军功大小及从军长短给予不同军功爵位

B 召民归田留关中者复12年,回本土者复6年

有罪者返乡既往不咎,并可认领原有田宅

皇家园林和无主荒地若被开垦,承认既成事实

C 解放奴婢,鼓励生育:

因穷困卖身为奴者一律赦免,未释者加倍征口赋。

女子15~30岁未出嫁者分5个等级加征税收;生育子女复2年

D 打击商人:

不准衣私乘车,不准自带兵器,不准作官,算赋加倍

3、再建赋役制度:

A 田租:什五税一(6.7%)

B 按人头收税:算赋:15~56岁,每人每年交120钱(1算)

口赋:7~14岁,每人每年20钱

C 徭役:23~56岁男子

力役:每年在本郡服役1月(卒更),可出2000钱托人代劳(践更)每年戍边三天,可出钱300托人代劳(过更)

兵役:一生中服兵役两年

4、翦灭异性王:

将楚汉之争分封的异性王一一消灭(长沙王吴芮除外)

随后分封同姓王:刘邦之子7人,兄弟1人,侄子1人

汉惠帝和吕后时继续采用用刘邦时期政策,于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惠帝,吕后时初见成效

二、文、景时期政策的调整:

背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但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商人势力的发展,农民利益受到侵夺,社会因而出现动荡隐患

·地方王国势力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强大,逐渐与中央分庭抗礼

1、轻徭薄赋

田租:三十税一(其中文帝末年12年全免)

算赋:40钱(此前为120钱)

徭役:23~56岁的男子每三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此前为每年)

2、“贵粟”政策

刘邦以“抑商”来“重农”,景帝以“贵粟”来“重农”

3、修“马复令”

民间养马一匹,复3人

4、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5、提倡节俭,约法省禁

提倡节俭以文帝为盛

废除秦律的严酷条文,且量刑定罪较轻

6、评定六国之乱

文帝时,贾谊“分藩”;景帝时,晁错“削藩”

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太尉周亚夫三个月平叛,随后中央对王国制裁

三、汉武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背景: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达到顶点,但又在繁荣的背后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豪强地主形成,打死兼并土地,使广大自耕农破产,社会开始动荡

·王国势力再度发展,形成中央王朝的威胁

·民族矛盾尖锐----匈奴从西汉初年开始肆无忌惮的进攻难以平息。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A 削弱丞相权利

·设立中朝(内朝),排挤外朝

·直接打击丞相;汉武帝在为54年,丞相频频更换达12人之多

B 设置州刺史

·全国分为1部(司隶部)和13州,掌管司隶校尉,刺史

·职责:监察所属郡县“以六条问事”

C 订立官吏选举制度

·汉初官吏来源:任子,赀选。

·新的选官制度

察举------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1人到中央为“郎”

在京城设“太学”选50人学习,置五经博士

征召:由皇帝亲自面试选拔

D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E 进一步打击地方封国势力

·主父偃“推恩令”王国地盘渐变为侯国

·左官律,附益法

·酎金夺爵: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F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变道家的“无为”为儒家的“有为”成为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开端

G 加强中央军事力量

·除汉初的征兵制外,实行募兵制

·在兵力部署上,加强中央军事力量,除保留南北两军之外,增强军事力量期门军1000人

羽林军700人(建章营骑)

羽林孤儿

八校尉(每支700~1000,隶属北军)

2、新财经政策:

A 改革币制

·秦:半两钱

汉初:荚钱,可私造

吕后:八铢钱,四铢钱

文帝:四铢钱,可私造

武帝:前118年,造五铢钱(上林钱,三官钱)

B 盐铁官营

·均输:将地方贡品转为现金送到中央

·平准:在京城长安设平准官,“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C 算缗和告缗

·算缗(征收财产税)

商人每2000钱抽1算(120钱)

手工业者每4000钱财产抽1算

轺车每辆抽1算,商人加倍

每船(五丈以上),抽1算

·告缗:鼓励告发,查实后没收全部财产,告发者可得一半

四、昭宣中兴

背景:汉武帝后期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开始动荡,出现了大规模流民起义

汉武帝颁“沉命法”,使社会更加动荡

前89年,颁“罪己诏”,社会稍有缓和

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七次颁诏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六次颁诏赈贷种,食和“勿收责”(债)

2、重视吏治

“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汉书·循吏传》

3、平理邢狱

设置“廷尉平”专门平理疑,错案,并把治狱好坏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

一、农业:

1、铁器牛耕进一步推广

2、水利有很大发展(集中于汉武时期,集中在关中,以修渠道为主,黄河的治理)

3、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4、人口和耕地面积增加(汉初:500万,汉成帝5900万田约827万顷)

二、手工业

1、冶铁:地区大大扩展,遍及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用煤炼铁、淬火法、低温炼钢

除农具外、兵器和日常生活用具也大量生产。

2、纺织:官营作坊的产品代表西汉纺织业水平:一些地区因地方特产而闻名

齐地:三股官长安:东、西织室产品:娟,纱,锦、绣

齐地:刺绣襄邑:织锦蜀汉:布帛

3、煮盐业:海盐、四川自贡井盐

三、商业:

1、商业城市大量兴起:长安、洛阳、临淄、邯郸、南阳、成都

2、商品种类增多

3、丝绸之路出现

第三节西汉的民族关系

一、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三个阶段:1、西汉前期----------充满屈辱的和亲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

昭宣之后-----------友好和亲

西汉前期:西汉初年,冒顿单于登位,是匈奴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前200年,白登山之围,此后刘邦被迫和亲,与匈奴互为兄弟

前166年(文帝)匈奴攻打甘泉宫(陕西淳化)

汉武帝时期:前133年,马邑之围,揭开面纱

三次重要大战:

·前127年,大将军卫青收复了河套地区,解决了长期以来对京城的威胁

·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解决匈奴钳形攻势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两路出击,是汉朝出兵最远的一次,也是对匈奴最具

毁灭性打击

昭宣:汉昭帝时,匈奴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率一部归附西汉。

汉元帝时,前33年,昭君出塞,双方友好达到顶峰,长达半个世纪

二、西汉与西域的关系:

前138~11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前60年(宣帝)西域都护府成立

三、西汉与南方各族的关系

汉武帝时期设置九郡:南海,郁林,苍梧,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

四、西汉与西南各族的关系

汉武帝设置六个郡:犍为,越巂,沈黎、汶山,武都,益州

五、西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

·东北地区:(夫余,肃慎(挹娄))乌桓,鲜卑,高句丽

·朝鲜半岛北部:

箕氏------卫氏,都王俭城(平壤南)

前109年发兵,第二年灭卫氏朝鲜,设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汉昭帝时,取消真番,临屯,合并到乐浪,玄菟

第四节绿林、赤眉大起义

一、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数量增多

2、地主阶级荒淫奢侈,人民生活痛苦

3、王莽改制

·王田与私属:

更名天下曰王田,奴婢比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

分余田予九族

·五均,赊贷,六莞:

五均:长安城设五均司市师,每季“中平”

赊贷:贫民遇丧,祭祀可赊(不计利息,十日内还清),工商业经营可贷,年息10%

六莞: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五均赊贷

·改革币制:

公元7年:大钱,契刀,错刀,原五铢钱

公元9年:大钱(旧),小钱(新)

公元10年: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金,银,龟,贝,铜(钱布)

公元14年:货布,货泉。

二、绿林赤眉起义经过

绿林军起义:

·17年,王匡,王凤起义于绿林山,七八千人

·21年,打败官军围剿,发展到五万多人

·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队伍转移,刘縯,刘秀兄弟投靠

·23年2月,更始政权建立,刘玄为帝,随后攻占宛城(南阳)

·23年6月,昆阳之战,以少胜多的战例,具有转折意义

·义军分两路:申屠建从武关攻长安,23年9月入长安。

王匡攻洛阳,第二年进长安

黄河流域以北的起义:

几十支起义队伍。

“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

赤眉军起义:

·18年,琅琊人樊崇率领1万人起义,逄安,徐宣,谢禄,杨音加入。

·22年,击败官军王匡,廉丹部十余万人

·24年底,西进,立刘盆子为帝

·25年9月,赤眉军攻占长安

·26年春撤离长安西进,入安定,北地(今甘肃省境内),遭隗嚣袭击

·26年5月,返回长安

·26年12月,再度撤离长安东归

·27年1月,东归途中,被刘秀打败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昆阳之战,刘秀受封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率兵三千平定黄河以北地区·25年6月,刘秀于鄗称帝(河北泊乡)东汉建立。

·27年1月,拦击赤眉军

·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刘秀首先平定山东,先后诛灭刘永,张步,李宪,董宪。又南灭秦丰,西击田戎36年,灭公孙述,益州平。40年,灭卢芳。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西汉的历史演变

西汉的历史演变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210年。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与项羽开展了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到前202年,在垓下之战时取得了对项羽的决定性胜利后,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汉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鉴于秦朝速亡,汉高祖废秦苛法,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租赋徭役,令军吏士卒及流民各归本土,给予田宅。有军功的给予食邑封赏。又抑制富商大贾,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这样使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重新得到稳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公元前159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吕后前后共掌权16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183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由于汉初大封诸侯王,地方

西汉地图及演变

汉朝地图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汉朝初期地图

西汉疆域图

汉朝13州 商朝的领土范围 汉朝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高祖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汉朝地图区趁机与汉朝脱离,后来文帝派人说服南越王和各国归顺,又恢复了一统的局面。但不久南越就因为荆州两湘地方不肯开关通商而肆起发动进攻。此时恰值汉武大帝时期,汉朝的文治武功已到极盛,遂彻底剿灭了南越王政权,南越也首次直接归中央管理。西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满朝鲜,

设置了东北四郡。大汉帝国的国土已基本成型。而在西域设郡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西汉末期,由于帝国的衰落和皇室的动荡,疆域萎缩。东北撤销了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王莽代汉【大新帝国】时期已经仅剩秦朝时的疆域,西域各国因为大汉帝国的衰落而逐渐脱离管制。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西汉皇帝顺序表

西汉皇帝顺序表 -- -- -- -- -- -- -- -- -- -- -- -- 西刘邦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第二位:汉惠帝(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开国皇帝的嫡长子,母亲,在位7年。 刘盈的人际关系图: 父亲:刘邦、刘季 母亲:吕雉 妹妹: 儿子:汉前少帝、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后改封淮阳王) 刘盈之后的继位皇帝:刘恭(刘盈跟一个宫女的儿子) 汉朝第三个:西汉前少帝(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命令汉惠帝皇后(汉宣平侯之女,为时,无子)佯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周美人。 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也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父亲是汉孝惠帝,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人,一个被政治牺牲的女人。因为惠帝皇后张嫣没有生孩子,而惠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于是吕雉找来惠帝妃子中一个美人的儿子过继到皇后张嫣身下,并杀了美人,接着立这个儿子为皇帝,是为汉前少帝。吕太后开始了临朝称制 汉朝的第四位:西汉后少帝(?-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命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公元前180年9月,吕雉逝世。经过周勃、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应废黜。朝臣选定代王作为新皇帝并迎入长安,遂于11月14日诛杀刘弘。

历史趣谈西汉末年王莽乱政的空前浩劫 全国人口锐减一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的空前浩劫全国人口锐减一半 导语:汉武帝去世前,动荡的社会局面便开始得到稳定,瘟疫也得到控制。在汉昭帝、汉宣帝统治的近四十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成为文、景之后的又一个 汉武帝去世前,动荡的社会局面便开始得到稳定,瘟疫也得到控制。在汉昭帝、汉宣帝统治的近四十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成为文、景之后的又一个好时期,户口不仅得到恢复,还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汉武帝去世后经过两代人,华夏大地上的人口又翻了一翻,在西汉末期即公元前6年的统计中达到了5900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载的全面人口统计。考虑到当时还会有一些为躲避财税而隐漏的人,汉朝总人口会在 6000多万,这是中国人口出现的第一个高峰。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西汉后期能达到这样一个人口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不仅说明国家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同时也说明社会上的瘟疫得到了相当有效的控制。可惜的是,封建社会的周期率是一段稳定期后必有大动乱。西汉末年又出现了可怕的社会大动乱和全国范围的大瘟疫。 西汉自元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仍,使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汉王朝已由盛转衰。据记载,汉元帝时国内已出现了“今民大饥而死,死又不葬,为犬猪食,人至相食”的悲惨景象。到成帝时,国内出现了因饥饿疾疫死于道路者“以百万数”的情景,大饥荒和尸横遍野不可避免地导致瘟疫在内地蔓延开来。 国家遇到灾祸,若有强势统治者还便于应付,可惜当时西汉王朝又遇到了皇室衰弱无力的状态。到了西汉末期,刘氏皇室多由年幼的小皇帝当政,太后的亲属即外戚长期把持朝政,其中王太后的娘家侄儿 生活常识分享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参考教案1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

中国各个时代简介及其地图

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舜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地图:

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商朝简略: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地图:

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周分两段,西周、东周。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东周都城洛邑。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地图: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东周春秋时期地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习题新人教版

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2.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佛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4.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后世认为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三大宗教。其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A.①③ B.② C.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C 7.(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汉朝地图——中国古代汉朝地图

汉朝地图——中国古代汉朝地图 汉朝地图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商朝的领土范围 汉朝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高祖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汉朝地图区趁机与汉朝脱离,后来文帝派人说服南越王和各国归顺,又恢复了一统的局面。但不久南越就因为荆州两湘地方不肯开关通商而肆起发动进攻。此时恰值汉武大帝时期,汉朝的文治武功已到极盛,遂彻底剿灭了南越王政权,南越也首次直接归中央管理。西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满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大汉帝国的国土已基本成型。而在西域设郡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西汉末期,由于帝国的衰落和皇室的动荡,疆域萎缩。东北撤销了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王莽代汉【大新帝国】时期已经仅剩秦朝时的疆域,西域各国因为大汉帝国的衰落而逐渐脱离管制。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汉朝初期地图 西汉疆域图 汉朝13州 汉朝13州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西汉末期的三位外戚丞相

西汉末年的三位外戚丞相 田静 王商、史丹和傅喜是西汉末年的三位丞相,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三人均为外戚,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官至丞相。值得注意的是,三人不是以外戚的身份而取得高官显位的,而是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出众的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事原则。三人中的王商刚毅不阿,庄严诚实;史丹博学善谋,经验老到;傅喜守节持正,廉洁正派。这些优秀品质,在西汉末年腐朽的政治环境下,都是不可多得的。 外戚掌权本是西汉后期历史上的一个怪胎,外戚们的特点是“重侯累将”,但“见其位矣,未见其人”,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才有德者。西汉末的三位丞相王商、史丹和傅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外戚中少数有作为的贤者,所以班固将他们单独列传,而不入《外戚传》中。 1、气节刚毅的王商 王商字子威,祖上为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后迁徙到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县。王商的父亲名叫王武,王武的哥哥名叫王无故,因两人是汉宣帝的舅父而获得侯位。王无故被封为平昌侯,王武被封为乐昌侯。 王商少年时任太子中庶子,以庄严诚实为人们称道。父亲去世后,王商继承了侯位。他将父亲留下的财物统统分给异母诸弟,自己分文不取,并且坚持为父亲守孝。因其品格高尚,两袖清风而被荐举,大臣们称赞说他的品行足以勉励群臣,其义行足以使风俗淳厚,宜担任皇帝身边亲近的大臣。于是,王商被提拔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汉元帝时,王商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当时,定陶恭王受到皇帝的特殊宠爱,几乎要取代太子。王商以外戚重臣的身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始终拥戴和护佑着太子,劳苦功高。 元帝去世后,汉成帝即位,依然重用信任王商,调任他为左将军。这期间,汉成帝的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飞扬跋扈、行事骄横,经常越权办事。王商与大臣议论朝政的过程中,难免会说到王凤,并且多次谴责王凤的行为。不料,此话传到王凤耳中。王凤心中非常忌恨王商,由此疏远王商,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建始元年(前32年)秋天,长安城里的民众无缘无故地惊恐,原来是人们都在暗地里传说,大水就要淹没长安城了。谣言传播很快,于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一时间,长安城内老百姓到处奔走逃窜,互相践踏。汉成帝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着急,便亲临前殿,召集三公九卿商议对策。大将军王凤建议太后、皇帝和后宫妃嫔先行乘船离开,让官吏和民众上到长安城城墙上躲避大水。群臣认为王凤说得在理,唯独左将军王商不相信。他说:“自古以来,就是无道的朝廷,也没听说有大水淹没城廓的事。现今政治平和,上下安定,也没有发生战争,还有什么原因能使大水一日之间到达城内呢?这必然是谣言,不适宜命令官吏和百姓上城,这样更加惊扰民众。”汉成帝制止了这一做法,长安城中才安静下来。事后追查,果然是谣言。汉成帝由此更加欣赏王商的才干和冷静,多次在大臣面前称赞他。王凤感到非常惭愧,悔恨自己说错了话。 建始二年(前31年),王商接替匡衡之职担任丞相,增加封邑一千户,成帝依然尊重和

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西汉晚年阶级矛盾的激化 西汉晚年,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成哀之时,数以百万计的流民衣食无着,辗转于死亡线上,甚至嫁妻卖子以求生存。为了抑制兼并趋势,缓解社会矛盾,哀帝时师丹提出了限田之议。在贵族官吏的反对下,限田计划不能实现。侥幸没有踏上流亡之路的穷苦大众,在官府及地主的剥削压榨下,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加上元帝以后频繁的自然灾害,广大民众的生活已苦到无法活命的地步。 两极分化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面对一无所得,只有死路一条的悲惨命运,民众只有揭竿而起,用武装斗争来争取改善自己的境遇。成帝时,先后爆发了颍川铁官徒申屠圣、山阳铁官徒苏令以及广汉人郑躬、尉氏人樊并领导的四次工徒、农民起义。哀帝时,农民武装此起彼伏,越来越壮大。有的活动于天子脚下的三辅地区,甚至放火焚烧了武帝茂陵,冲天大火在未央宫中都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此时还出现了从关东直到京城到处传行西王母等①的怪事。人们甚至在京城中,半夜里举着火把,爬上屋顶,无目的地猛劲击鼓,拼命叫喊。这是社会失去向上力,民众失去信念,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状态的生动反映。农民起义的地火已在岩层下冲腾奔涌,即成喷发之势。在燎原烈火中焚毁行将就木的腐朽皇朝,已只是时间问题了。 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的暴政伴随着严重的天灾。在王莽从居摄到灭亡的二十年间,水旱蝗灾和一道道掠民虐民的诏令接踵不断地向民众头上压来。不堪忍受的痛苦,点燃了人民反抗的怒火。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很快推翻了倒行逆施的新朝。 始建国三年(公元11 年)以后,北方的并州、平州不断有零星农民聚众起事。天凤二年(公元15 年)五原、代郡一带出现了数千人的暴民队伍,他们转掠州郡,活动了一年多才被镇压下去。天凤四年(公元17 年),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临淮人瓜田仪起义于会稽长洲。吕母起义于山东海曲。吕母本是工商业者,因儿子以小罪被县宰杀害,吕母散其家财,招聚饥民,进行反暴政斗争。她率领众人攻陷海曲县城,杀掉了县宰。此后她自称将军,以海岛为根据地,继续进行武装斗争,部众达到万人。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也于这一年举起了义旗。几年之间,各地义军掀起的反抗浪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汇成浩大声势。荆州的绿林,山东的赤眉、力子都,南郡的秦丰,平原的迟昭平,钜鹿的马适求,黄河以北的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各部互相呼应,规模浩大,遍及全国。绿林、赤眉两支义军声势最为壮大,是推翻王莽政权的两支主要军事力量。 鄂西连年大旱,人死无数。求生的农民成群结队到低洼的沼泽地中寻找一种叫做凫茈的草根果腹。新市人王匡、王凤在调解饥民争端中建立起威信,①《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遂被饥民推为首领,于天凤四年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江夏郡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闻讯后,前来投奔,也成为义军首领。几个月内,这支队伍就集合了六七千人。他们以现在当阳境内的绿林山为根据地,被称为“绿林兵”。地皇二年(公元21 年),荆州官府派两万大军前来征剿,王匡等率领义军在今湖北京山大败官军,歼敌数千,获取大量辎重粮食。这个重大胜利给了义军和百姓很大鼓舞,他们乘胜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等县,打开粮仓,赈济难民。当他们返回绿林山时,队伍已达五万余人。 次年,一场大瘟疫在鄂西扩散,义军染疾而亡者将近半数。将领们经过研究,决定分兵两路进行战略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进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及朱鲔、张卬等人率领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战略转移扩大了义军的影响,给义军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这时,平林人陈牧、廖湛也聚集千余人响应起义,称“平林兵”。鄂北豫南成了义帜纵横之地。

汉朝的衰落

汉朝的衰落—特权阶层之祸 诸葛亮曾深刻总结汉室衰亡的历史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外戚、宦官相争,党锢祸兴,朝廷中的士大夫不附外戚则附宦官,互相倾轧,彼此构陷,使得国政日非,朝纲委靡,人才催折,直接导致党锢之祸,终亡汉室。 一是外戚专权。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擅权干政,甚至改朝篡位,西汉末王莽便是一例。刘邦建立的汉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汉承秦制”。然而,汉高祖刘邦错误地总结秦朝二世灭亡的教训,以为是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因此,他在推行秦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功臣和同姓王。他在封建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意图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然而事与愿违,在他去世之后,吕后控制了朝政,揭开了外戚擅权的序幕。外戚控制朝政的最大弊端就是任人唯亲和飞杨跋扈。西汉时期的吕后专权,一边诛杀刘氏宗亲和功臣,一边安排娘家人掌权;霍光专权,“秉政前后二十年”,近亲属均位居高官,权倾朝野,连汉宣帝也不敢得罪霍光;王莽代汉,外戚王氏家族掌权,操纵国家机器,最终导致王莽篡权,西汉终结。东汉时期外戚势力更甚。《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

者四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政”。窦、邓、阎、梁等六位太后临朝,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等六位外戚以大将军身份当政,外戚皆占据亲要之地,他们生活上越来越奢靡,政治上越来越专横,整个国家乌烟瘴气。 二是宦官专权。西汉时期宦官专权还不是很严重。到了东汉,光武帝进行“行政改革”,所有的宫廷职务都由宦官充任,宦官势力从此逐步做大。外戚梁冀过于嚣张,汉桓帝忍无可忍,与五个太监合谋,铲除了梁氏,五个太监因功封侯,取梁氏而代之,宦官专权进入极盛时期。宦官专权擅政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涉足司法。东汉宦官专权时,有座宦官掌管特殊监狱叫“北寺狱”,它主管监禁、审讯将相大臣。凡重大案件,均由中常侍出面审理,然后直接向皇帝呈报。二是亲属多参预政事。随着察举制的蜕变,宦官集团打破以往那种“中人无外党”的局面,“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三是典领禁军。汉代禁军系指侍卫宫省的皇帝亲兵,其中包括虎贲、羽林、厩驺等。在争夺权力的关键时刻,宦官集团借之使用武力逼迫制诏或自拟诏书排除异己。宦官专权制造了一起起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三是官僚体制。汉朝时期对外扩张不断,国家处在高度竞争和威胁的外部环境中,官僚体制不仅成为社会公权力的载体还成为了社会资源的控制者,呈现出企业化特点:与民争利。大量官员贪污腐化,疯狂敛财。汉成帝时期丞相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12.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1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14.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5.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老上单于 D.郅支单于 1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l27年 C.公元前ll9年D.公元前60年 17.下列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欧洲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8.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分别是在 A.西汉前期和东汉 B.西汉后期和东汉 C.秦朝和西汉后期 D.秦朝和东汉 19.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华佗 C. 张仲景D.孙思邈 20.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1(9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南北的是 A曹魏 B.东吴 C.蜀汉D.西晋 2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 许 C.洛阳 D.殷 2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形容 A.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B.王羲之的书法 C.顾恺之的画D.蜀锦上的图案 24.东晋时期擅长人物画的著名画家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钟繇 D范缜 25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均开凿于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北朝 二、史实诊断:(26题6分、27题10分,共16分) 26.根据所学知识诊断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内画上“√”错误的画上“×”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 ) (2)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举世闻名。 ( ) (3)铁农具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 (4)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朝文明的标志。 ( ) (5)景帝时候,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 (6)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

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2016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主备人 备注栏(教师填写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标注学习重点及修改错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6.11.22 序号 15 学习 目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法 指导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学习过程 【对照学案,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问世之前的书写材料: 2.纸的发明: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纸的改进: (1)时间: 时期 (2)人物: (3)原料: 、 、 和 等植物纤维 (4)特点: (5) 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生活年代: (2)成就:写成了 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 和 ,总结了 ,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 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3)张仲景是的开创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2.华佗 (1)生活年代: (2)成就:不仅擅长用 、 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了 ,进行各种手术。创造了 ,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2.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约3000年的史事。 4.价值: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 (1)创立时间: (2)张角创立了,尊奉和,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3)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创立的。 2.佛教 (1)产生的时间: (2)创始人: (3)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传入中国,明帝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1.材料研读: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总会死,有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些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2.问题思考:司马迁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课后活动: 3.想一想,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4.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其文指——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 后 记

西汉皇帝顺序表

西汉皇帝顺序表 汉高祖刘邦 -- 汉惠帝刘盈--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 汉昭帝刘弗陵-- 汉废帝刘贺 --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 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 汉平帝刘衎-- 汉孺子刘婴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刘盈的人际关系图: 父亲:刘邦、刘季 母亲:吕雉 妹妹:鲁元公主 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后改封淮阳王) 刘盈之后的继位皇帝:刘恭(刘盈跟一个宫女的儿子) 汉朝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汉宣平侯之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周美人。 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也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父亲是汉孝惠帝刘盈,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人,一个被政治牺牲的女人。因为惠帝皇后张嫣没有生孩子,而惠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于是吕雉找来惠帝妃子中一个美人的儿子过继到皇后张嫣身下,并杀了美人,接着立这个儿子为皇帝,是为汉前少帝。吕太后开始了临朝称制 汉朝的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

【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 (十)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辽宁初一期中)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合并州县 2.(2018·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初一期中)《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 3.(2019·山东中考模拟)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印章中可以用来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山东中考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 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

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5.(2019·贵州初一期中)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2019·广东初一期末)“外戚梁翼(他妹妺是汉顺帝皇后)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西汉时皇帝早逝 B.西汉时幼主即位 C.东汉时宦官得宠 D.东汉时外戚专权 7.(2019·广东初一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

西汉时期的教育

西汉时期的教育 西汉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政治更加混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赤眉军、绿林军推翻了新朝。公元25年,西汉皇室刘秀依靠地方豪强势力,利用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王朝。光武帝刘秀惩治贪官污吏,减轻农民负担,社会逐渐安定,经济走向繁荣。东汉继承了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在“光武中兴”之后数十年里,东汉保持了兴旺的势头。首都洛阳人口多大百万,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其富庶繁华远远超过西汉首都长安。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发明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文化传播。元初元年(117年),蔡伦负责监典校订经书,将所抄副本颁行各地,形成了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皇帝年幼,国家政权逐渐被宦官操纵。随着士人阶层的壮大,特别是豪门士族力量的壮大,士人的集团意识日益强烈——他们要求与皇权达成某种平衡,强调“士大夫”对国家的责任和权力,坚决反对宦官擅政。因而士人集团、外戚集团与皇权专制、宦官专权斗争非常激烈,“党锢之祸”不断,导致东汉中期以后上层权力结构很不稳定。桓灵之世,宦官对士人集团的打击日益残酷,士人的反抗也日益激烈。在黄巾军大起义的冲击下,东汉王朝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汉代的儒学自西汉初年就分成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西汉200多年间,一直是今文经占统治地位,朝廷所立的14家经学博士均为今文学家。西汉末期,刘歆向皇帝建议将古文经列入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博士反对,从而引起双方的激烈斗争,直至东汉末年郑玄杂糅两派学说,这场斗争才暂告结束。今文经学是官方学说,偏重于政治上的实用性,多讲阴阳灾异、天人感应。古文经学是民间学说,虽注重阐释经书的政治和伦理原则,穿凿附会成分少,但地位一直不高。东汉时期,今文经学进一步滑落为“谶纬之学”,脱离经书,专门伪造和推究神秘妖异的预言,其愚昧繁琐,导致今文经学的进一步衰落。东汉灭亡后,儒学整体上衰微,其中今文经学趋于灭绝,古文经学则仍保持着虽非统治性的却仍然重要的地位,并为后世重新改造利用。就《诗经》来说,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人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汉代是我国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过渡时期。当时虽还没有形成后世关于“文学”的观念,但却已把诗赋作为一个门类,并把《诗经》作为楷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在汉代文学中一向并不显得重要的诗歌创作,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乐府民歌的长期影响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开始出现初步兴盛的局面。四言是《诗经》的主体,也可以说是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的诗歌的主体。但从东汉时期起,四言诗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就逐渐被五言诗所取代。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体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 东汉王朝继续设立乐府,采集民间诗歌。一般认为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乐府机构所采集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了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东汉乐府民歌中整齐的五言诗越来越多,艺术上也越来越高。在东汉乐府诗中,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等五言诗的出现,可以大略看出乐府民歌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和文人在民歌基础上的改造与提高,说明乐府诗的创作开始受到文人的重视。 东汉前期,楚歌已逐渐退出诗歌舞台,但还有个别作品值得重视,如梁鸿的《五噫歌》。此后,以班固的《咏史》诗为代表,标志着五言诗正式登上了文人诗坛,开始取代楚歌的地位,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歌的内容,一方面具有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精神,一方面非常注重抒情,而歌功颂德之风已消歇。在抒情方面,东汉中后期的文人诗广泛地歌咏了夫妇或恋人相思离别之情、朋友之情、游子思乡之情,尤其是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和短暂人生的欲望,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特别是感慨人生的主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诗歌的中心主题。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东汉后期文人的五言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虽然这个时期的文人诗歌还不足以取代辞赋的主流地位,但至少已经显示了这样的趋势,因而为魏晋时期以五言诗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代表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这两首诗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很大影响。《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就诗歌的语言技巧、反映的生活状况、表达的思想情调来看,其作者当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文学素养的文人。在东汉中后期统治思想崩溃、社会动荡不宁的时代,一向以皓首穷经、报效国家为目标的文士们失去了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他们面临着人生巨大的痛苦和困惑。从西汉初年以来诗歌中反复咏唱的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进一步成为当时诗歌的中心主题。以感伤悲哀为基调,《古诗十九首》抒写了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等内容。作为汉代五言诗的代表性作品,《古诗十九首》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在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诗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