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侯和要牟乃海宋全山王君霞彭作波林玉川

(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日照276826)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大竹蛏的繁殖季节、亲体暂养与催产、产卵孵化和幼体培育及变态附着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竹蛏在人工暂养条件下无需特殊的人工催产方法,可自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2~25℃条件下,22~24小时孵化出D性幼虫,孵化率为58%以上。水温22~26℃条件下经6~7天完成变态,发育至稚贝。以粒径400~500μm细砂作为附着基,经40~50天培育可达体长1cm左右的苗种。同时,对大竹蛏的催产方法、产卵行为、附着基的投放和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长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大竹蛏繁殖生物学人工育苗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隶属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贝壳相当长,呈竹筒状,一般壳长约为壳高的4~5倍,进、出水管愈合,足极发达;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生活在潮间带至负20米水深的浅海,营埋栖生活,栖息深度约30~40cm,洞穴倾斜,与地面成70~80°角[1],生存底质为砂底、泥砂底,主食浮游性较弱易于下沉或底栖的硅藻类[2、3]。大竹蛏一般2~3龄达性成熟,繁殖盛期在4~5月份。本种个体较大、出肉率高、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食的贝类,其市场前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见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我所于2000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研究,初步掌握了大竹蛏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工艺和关键技术环节,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 育苗设施水泥育苗池规格9m×3m×1.2m,二层底砂床育苗池规格

2.3m×2.1m×1.3m,0.5m3圆形玻璃钢水槽。育苗室均为玻璃钢屋顶,顶部及四周用黑塑料布帘遮光,同时具有充气流水设备。培育用水为二级砂滤海水。

1.2 亲蛏来源本试验用亲蛏采自日照市涛雒镇5~10米深的浅海区,由潜水员用高压水枪喷射所获得。

1.3 亲蛏暂养

1.3.1亲蛏处理及培育池的准备亲蛏入池前,先将活力差、贝壳有破损的亲蛏捡出,

再用砂滤海水将亲蛏表面的附着物和杂质冲洗干净,并用8~10ppm高锰酸钾消毒处理。培育池用漂白粉彻底清刷干净后,在远离进水口一端的2/3面积上铺15~25cm厚并经30~40ppm 高锰酸钾消毒的细砂(粒径0.5~1mm)。

1.3.2亲蛏管理暂养期间水温18~21℃,盐度28左右,光照500~1000Lux,PH值8.1~8.3,密度20~30只/㎡,连续充气。每日早晨彻底排空换水一次,并清除池底粪便及死蛏等;晚上换水一次,换水量1/2左右。饵料以金藻、扁藻、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15~20万细胞/ml。间隔2~3天施用一次青霉素1~2ppm。

1.4 产卵孵化采用亲蛏暂养自然排放法。亲蛏排卵达一定密度(约20~30个/ml)后,及时用300目筛绢网将受精卵集出,放于孵化池中孵化,孵化密度20粒/ml左右,施用青霉素1~2ppm,EDTA-Na25~10ppm。孵化过程加大充气量,每隔半小时用搅棒搅动一次。

1.5 选优受精卵孵化为D型幼虫后,用300目或250目筛绢网,用虹吸或拖网法及时集出幼虫。

1.6 幼虫培育

1.6.1 培育条件水温22~26℃,盐度28~30,PH值8.1~8.5,光照500~1000Lux。

1.6.2 培育密度D型幼虫~壳顶期4~5个/ml,匍匐期0.5~1个/ml。

1.6.3 日常管理见表1

表1 幼虫的日常管理

期别 D型幼虫壳顶初期壳顶后期匍匐幼虫

天数 1~2 3~4 5~6 7~8

换水次数(天) 2 2 2 2

换水量(次) 1/4~1/3 1/3~1/2 1/2 1/2

饵料(万细胞/ml)金藻1~2金藻2~3 金藻4~5 金藻6~8

硅藻0.5 扁藻0.2 扁藻0.4 扁藻0.6

此外,定时检查幼体摄食发育状况及饵料密度、池底沉淀物的变化情况,隔日施用青霉素1~2ppm。

1.7附着稚贝的培育

1.7.1 附着基的投放幼虫发育至眼点幼虫后,采用二层底砂床(细砂粒径400~500μm)附着培育。

1.7.2培育密度附着密度30~40万/㎡;稚贝生长至500μm时,将密度通过倒池调整为4~5万/㎡。

1.7.3 日常管理采用流水方式,稚贝体长1mm前日流水4次,每日2~4个全量;1mm 以上改为全天流水,每日4~6个全量。饵料以扁藻、金藻、硅藻等混合投喂,日投饵由5~8万细胞/ml逐渐增加至10~20万细胞/ml。隔日清除死蛏及杂质。

1.8回归分析对稚贝及幼蛏壳长L与壳高H、稚贝生长y(壳长μm)与时间x(孵化后天数)分别进行曲线和直线回归分析:

L = a + bH

其中,L为壳长,H为壳高,a 、b为常数。

c

y = ————

1+e a-bx

其中,y值为每4天随机取样20只,测其壳长后取平均值,x为天数,a 、b 、c为常数。

2. 结果与讨论

2.1大竹蛏的繁殖季节大竹蛏雌雄异体,外观不能分辨雌雄,只能通过解剖镜检分辨。通过周年调查和解剖性腺观察发现,在山东南部沿海,大竹蛏在自然海区每年性成熟一次,繁殖季节为4月~5月,繁殖盛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亲蛏的采捕时间要在繁殖盛期进行,过早性腺不成熟,暂养时间较长;过迟性产物排放,很难再采到好卵。两年试验表明,最适宜的采捕时间是4月下旬~5月上旬。

2.2亲蛏暂养、催产与产卵孵化大竹蛏亲体的选择最好挑选体长9~13cm、3龄的亲蛏,一般这样的个体外表光滑,呈浅褐色或黄褐色,活力好且排卵量大。4~5龄个体壳面为黑褐色,活力差,处于老化状态,排放精卵质量差,不能使用;不足3龄的个体,虽然也有成熟的,但排卵量较少。亲体暂养过程一定要铺沙,沙层厚度15~20cm,保证蛏体能够全部埋栖于沙层中。试验证明,铺沙暂养大竹蛏的成活率在89%以上,而不铺沙暂养大竹蛏在5~6天内死亡率达80%以上。催产采用了阴干流水刺激法和自然排放法,特别是自然排放法,一般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精卵。阴干流水刺激法是将消毒处理后的亲蛏置于排卵池内,干露4~5小时,再流水1~2小时,这时成熟好的亲蛏能排放,但排卵数量较少,而且,不成熟的亲蛏亦排放部分精卵,导致孵化率较低。自然排方法则是将处理后的亲蛏均匀撒在沙层上,让其自然钻入沙内,一般暂养3~5天换水后即能大量排放精卵,且精卵质量好,孵化率也高。大竹蛏的产卵行为一般在夜间进行,但也有白天产卵的情况。自开始至结束约持续2.5~3小时(非单枚蛏持续时间),产卵时可观察到池水逐渐变为乳白色,随着精卵排放的增加,池水乳白色加

重,这时应及时分池,并冲稀卵的密度,防止精子过多而影响孵化率。大竹蛏为沉性卵,卵径85~95μm,个体排卵量约200~300万粒。2000年5月28日~6月12日采用亲蛏451只,获受精卵1500万粒,孵化D型幼虫900万粒,孵化率60%,有效利用400万粒,获眼点幼虫139.2万粒。2001年5月3日~5日购买亲蛏325只,共产卵6次,获卵5.8亿粒,孵化D 型幼虫3.3亿粒,孵化率达58%。

2.3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活史在水温24℃,盐度28条件下,受精卵的发育见表2。

表2 大竹蛏胚胎发育

发育阶段时间

第一极体10分钟

第二极体20分钟

第一次分裂50分钟

第二次分裂1小时5分钟

第三次分裂1小时25分钟

担轮幼虫9小时35分钟

D型幼虫23小时

在水温22~24℃,盐度28条件下,大竹蛏受精卵经9小时左右发育至担轮幼虫,23~24小时发育至D型幼虫,D型幼虫个体大小在120×90~140×100μm。受精后3~4天发育至壳顶幼虫,壳长150μm左右,5~6天形成晚期壳顶幼虫。壳长至230~250μm时,眼点出现,面盘萎缩,足不断伸出,鳃丝逐渐形成,幼虫结束浮游期而下沉附着变态,进入匍匐幼虫期。受精后7~9天,壳长280μm左右时完成变态过程,变成稚贝。生长至壳长450μm左右时腹部开始闭合,形成出水管。经14~16天培育,壳长800~900μm时,腹部已闭合一半以上,身体亦逐渐拉长,幼虫具备潜砂能力,开始营埋栖生活。18~20天壳长约1.5mm时,腹部完全闭合。经50天左右的培育,稚贝壳长达到1cm左右时可做苗种。养殖一周年,规格可达5~6cm;预计养殖两周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性成熟个体可做亲蛏。

2.4稚贝培育水温20~28℃条件下,经50天左右,大竹蛏幼体可发育至体长1cm左右的稚贝。2000年7月23日验收时出池1cm以上稚贝49.95万只,平均每平方厘米1.7~2只,育苗成活率20.1%;2001年6月29日验收时出池平均壳长0.92cm稚贝12.18万只,0.5cm稚贝100万只,育苗成活率28%。

2.4.1附着基的投放幼虫进入变态期时,要及时投放附着基。以棕帘做为附着基的稚

蛏生长缓慢,至壳长0.5~0.7mm时逐渐脱落而死亡;不放任何附着基和直接投放细沙的稚蛏均在壳长0.8~1mm时开始死亡,倒池后死亡更严重。我们采用本所专利设备“快装二层底埋栖水产动物饲育装置”即二层底上铺细沙进行稚蛏附着,获得满意效果。稚贝生长至1mm以上仍然生长良好,并能培育到体长1cm以上。

2.4.2大规格稚贝的培育大竹蛏的采卵孵化与幼虫培育难度虽然不大,但转入底栖生活后,特别是在室内生长至0.8~1mm后易出现死亡现象。由于双壳较薄,倒池极易造成破碎死亡。所以在室内培育大规格稚贝有一定难度,只能通过二层底砂床培育方式,稚贝才能正常生长,达到壳长1cm以上。能否在幼虫眼点出现时,投放到室外条件适宜的细沙底池塘,使其变态附着生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稚贝及幼蛏生长水温20~28℃,盐度28~30条件下,室内培育的稚贝生长y(壳长)与时间(孵化后天数)x的关系如下:

5215.5516

y = ————————,r2 = 0.9914 , P<0.01

1+e3.9185-0.1456x

图中曲线由两个拐点,第一个在完成变态后身体逐渐拉长的过程中,然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而第二个拐点在体长达4000μm以上时,生长变慢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培育密度、水质、

饵料等客观条件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在给予足够适宜的条件下,能否继续维持幼蛏的快速生长还尚待研究。

在水温24~29℃,盐度24~29条件下,室内培育大竹蛏稚贝壳长(1~10mm )与壳高满足

以下关系式:

L = 0.6406 + 0.1876 H , r 2 = 0.9894 , P < 0.02 。

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养殖一周年内的幼蛏壳长(1~5cm )与壳高满足以下关系式:

L = 0.04796 + 0.2265 H , r 2 = 0.9968 , P <0.01。

可见,大竹蛏稚贝生长至壳长1cm 前,壳长与壳高比由4:3左右迅速增长至接近于4:1,是身体逐渐拉长的过程。此后,壳长与壳高比逐渐达到4~5:1后基本稳定,与成体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齐钟彦,中国经济软体动物。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33—234。

〔2〕 潘星光,缢蛏的生态观察与食性分析。动物学杂质,1959,3(8):355—357,349。 〔3〕 何进金等,缢蛏稚贝尔辽河底质的研究。水产学报,1986,10(1):29—39。

〔4〕 齐秋贞,杨明月,缢蛏浮游幼虫、稚贝和幼贝的生长发育。台湾海峡,1984,3(1):

90—99。

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 例范文)详细编制方案 北京博思远略咨询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 二零一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博思远略编制大数据项目可研报告思路 (3) 一、大数据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3) 二、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要求 (3) 第二部分甲级资质单位编制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2013发改委标准) (5)

第三部分关于大数据项目可研不同用途及编制重点差异的说明 (11) 一、大数据项目可研报告按用途分类构成 (11) 二、用于发改委立项的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独特性说明 (11) 三、用于银行贷款的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独特性说明 (12) 四、用于申请用地的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独特性说明 (13) 五、用于IPO上市募投的大数据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独特性说明 (15) 第四部分大数据项目可研编制热点问题与专家答疑集锦 (16) 一、企业在项目立项备案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提高通过率? (16) 二、哪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具有发改委甲级资质的机构撰写? (17) 三、大数据项目投资决策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博思远略可以提供哪些 服务? (18) 五、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流程及各阶段提交材料清单? (19) 第五部分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21) 一、“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1) 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1) 四、“节能方案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2) 五、“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3) 六、“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4) 七、“经济影响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5) 八、“社会影响分析”部分编写要点说明 (26) 第六部分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节选(基于成功案例) (28)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方案 (28) 二、企业介绍说明(图形数据归纳直观化) (28) 三、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方案(根据要求可做效果图) (29) 四、项目综合能耗方案设计 (30) 五、项目投资构成方案设计 (31) 六、项目设备选型方案设计 (33) 七、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方案设计 (35) 八、项目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大量数据) (36) 九、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38) 十、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38) 第七部分博思远略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 (40)

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基础

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基础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二、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和分期 三、鱼类的性成熟的年龄和性周期 第二节中枢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一、营养 二、温度 三、光照 四、水流 五、盐度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鱼类人工繁殖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性腺发育状况。性腺发育的全过程直接和间接地受内分泌腺及神经系统的控制。鱼类的性腺由体腔背部2个隆起嵴(生殖褶)发育而成。生殖褶由上皮细胞转化为原始性细胞时,分不出雌雄;进一步分化成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后,以不同的方式发育成卵子或精子。鱼类性腺的发育进程主要由卵子和精子的发生过程决定。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卵原细胞分裂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经过若干次分裂后,卵原细胞停止分裂,开始生长,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此阶段的卵细胞为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以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为主的卵巢称第Ⅰ期卵巢。 2、卵母细胞生长期此期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开始时,细胞质呈微粒状,细胞核卵形,占卵母细胞的大部分,其内壁四周排列着许多小核(或称核仁),中央为粒状的染色质,有时细胞质中可见卵黄核。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卵膜外出现了一层滤泡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内有长形的核。小生长期发育到单层滤泡为止,这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Ⅱ时相,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Ⅱ期卵巢。性未成熟的鱼,常有相当长的时期停留在Ⅱ期。 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卵母细胞由于卵黄及脂肪的积贮而体积大大增加。卵黄沉积可分2个阶段:①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卵膜变厚,出现放射状纹。滤泡膜的上皮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贺红川 (重庆市合川区三江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学校401520) 摘要:通过2001-2007七年来对岩原鲤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自养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基本探明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在水温19.5℃~26.0℃时,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可达到较好催产效果。其正常受精率都在70%以上,孵化率在50%以上。七年共获得水花鱼苗44.097万尾。 关键词:岩原鲤、人工繁殖、亲鱼饲养、方法与规律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岩鲤鲃、墨鲤、水子、鬼头鱼。它是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特有的正在开发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喜欢栖息在江河水流较缓、底质多岩石的水体底层,经常出没于岩石之间。它肉质细嫩,性成熟较早,具显著的杂食性。但长期以来,所消耗的岩原鲤都来源于对江河野生鱼的捕捞,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其江河野生岩原鲤资源已日益枯竭,已成为濒危鱼类,被重庆市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和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岩原鲤的驯养研究、人工繁殖研究和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研究。现已取得基本成功。为了推动该鱼的生产养殖,现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亲本的选留和培育。 1、1、1天然捕捞亲鱼的选择与暂养 2001年~2005年我们先后从嘉陵江、渠江二条江的江段中,渔民在2~6月捕捞的年龄在3~4龄以上,体重在0.5kg/每尾以上的,体质健状,损伤较小的个体中选择成熟亲鱼,雌、雄比按1:1的比例。(因为该鱼最小成熟年龄为雄性2龄,雌性3龄;4龄个体全部达到性成熟。产卵期在2~6月,产卵期在不同江河中有所不同。)进行短暂的暂养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暂养时,保持较好的水质环境,投饲一定数量的水蚯蚓和螺类,繁殖试验后进行再后备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专池培育。(祥见表1)。 表1 2001年~2005年天然捕捞成熟亲鱼数及暂养催产后成活率 捕捞时间(年)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计 数量(尾)26 32 78 29 18 183 暂养成活数(尾)10 20 54 26 18 128 暂养成活率(﹪)38.5 62.5 69.2 89.7 100 催产后成活数(尾) 4 10 36 20 17 87 催产后成活率(﹪)40 50 66.7 76.9 94.4

鱼类人工繁殖

鱼类人工繁殖 百科名片 鱼类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方法按亲鱼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有计划地大量生产鱼苗。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 目录 鱼类人工繁殖 原理 人工繁殖方法 环节 编辑本段鱼类人工繁殖 fish,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根据鱼类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技术措施。编辑本段原理 鱼类自然繁殖是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水位变化,以及性引诱和卵的附着物等外界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当这些生态条件综合作用下刺激成熟亲鱼的感觉器官时,鱼即产生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刺激下丘脑促使释放激素,使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细胞发生显著变化。在卵母细胞成熟变化过程中,滤泡膜破裂并进行排卵和产卵;雄鱼的精液量显著增加,并出现性行为。由于池塘内缺乏相应的鱼类繁殖生态条件,不能适度地刺激亲鱼的下丘脑释放激素,从而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分泌一定浓度的性腺激素,使亲鱼自然产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编辑本段人工繁殖方法 生态法是在鱼类繁殖的适温季节里,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雌雄配对,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使亲鱼自行繁殖或进行人工采卵和受精。此法适用于鲤、鲫、非鲫和虹鳟等。生理法是在繁殖季节对某些无法满足其成熟产卵生态条件、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促其性成熟、产卵和排精,适用于草鱼、青鱼、鲢、鳙等养殖鱼类、印度鲤科鱼类、闪光鲟和鮻等。生理生态法是将上述两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 编辑本段环节 中国鲤科养殖鱼类的繁殖一般采用人工繁殖生理生态法,整个过程分亲鱼培育、催情、授精和孵化4个环节。 ①亲鱼培育。是将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鱼类成熟年龄因种类和所处纬度而异;雌鱼比雄鱼早熟1龄。亲鱼达到性成熟年龄后,性腺发育要求提供适口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在进行人工繁殖前约1个月,应适当减少投饵和施肥量,并每日冲注新水4~6次,促其性腺进一步发育。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在外形上腹部膨大、下腹松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 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其主要技术如下: 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 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 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 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

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在乌鳢精养池适量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栖息水层中的鲢鱼、鳙鱼等,规格为每尾0.2千克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100尾,调控池塘水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部分养殖户搭配了大规格鲫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25尾~50尾。 养成管理1.水质管理与调节 在乌鳢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残饵、排泄物多,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塘底部,作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基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仅有害于乌鳢的生长,还会导致乌鳢中毒及发生疾病。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容易发臭变黑。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换水。3月~5月每15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3%。随着鱼体的长大,6月~9月每10天换水l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具体看水质变化灵活掌握。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要升高,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性。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项目六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任务二熟悉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一、水质净化处理设施 水质净化系统一般包括沉淀池、过滤器、蓄水池和消毒装置等。 二、产卵设施 产卵池一般容积50~100 m3,池深1.5~2.0 m。形状有圆形、八角形、长方形,以圆形为好。通常为砖水泥结构,池壁、池底要光滑,以免伤到鱼卵。圆形或八角形池,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池底略向中央排水口倾斜,倾斜度为3%~5%。 分为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及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 1、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 2、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对于产浮性卵鱼类在圆形产卵池水面下20~30 cm处,设置一个口通向集卵槽,在集卵口处装一个用直径100 mm的管剖成两半做成的管片,利用池水旋转形成的水流将卵子导入集卵槽中。 3、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与鱼巢对于产粘性卵的鱼类多

用池塘或长方形产卵池,同时配备人工鱼巢。鱼巢是亲鱼产卵时的附着物。只要是纤细多枝在水中易散开而不易腐烂的均可成为扎制鱼巢的材料。生产上多采用水草(聚草、金鱼藻等)、水中杨柳树的根须、棕榈皮和人造纤维等。杨柳根须和棕榈皮需用水煮过晒干,除去单宁酸等有毒物质。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鱼巢在产卵池内布置适当与否,能直接影响到雌鱼的产卵效率和鱼卵在巢上的附着率。 鱼巢按排列形式分为:悬吊式鱼巢、单列式鱼巢、环列式鱼巢及上层平列筏式鱼巢。 悬吊式鱼巢 单列式鱼巢 环列式鱼巢 平列筏式鱼巢 三、孵化设施 1、孵化桶(孵化缸)孵化桶是用白铁皮、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的漏斗形孵化器。孵化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250 kg左右为宜。孵化桶的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左右。孵化桶进水在漏斗底部,由桶上端纱窗处出水,水由下而上,鱼卵也随之翻动。

第五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一、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则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治虫方针指导下,贯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在害虫防治上,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而是着重将害虫的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 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而且强调以自然调控为主,各种防治措施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 3.在防治效益上,应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不能单看防治效果,同时,还应注重生态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 植物检疫的种类(对外检疫、对内检疫) 3、园林植物害虫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 ?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危险性害虫。 ?必须是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而防除又极为困难的。 ?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二、园林技术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因子,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的目的。 常见措施 选择适宜圃地,育苗或栽植前应先进行地下害虫调查。 合理轮作。 选用良种壮苗。 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培育抗虫品种。 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 修除枯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 物理机械防治 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方法。 常用的防治方法 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习性的害虫。 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阻杀:人为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高温杀虫: 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②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污 染环境;③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④对一些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局限性:①生物防治效果比较缓慢;②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化学防治 概念: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农业害虫的措施称为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a.高效;b.使用方便;c.速效;d.杀虫谱广。 缺点:a. 易产生抗性;b.引起环境污染和人蓄中毒;c. 造成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药害产生 正确选用农药: 适时用药: 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 防止药害产生: 产生药害的类型:急性、慢性。 产生药害的部位: 产生药害的因素: 植物本身生理生化及形态因素: 药剂因素: 气候因素: 农药的分类 按其作用和效益分类: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 绝育剂: 拒食剂与忌避剂: 引诱剂: 接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分类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 5、农药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 粉剂:用原药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粉经机械磨碎成为粉状的混合物。 可湿性粉剂: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通过机械研磨或气流粉碎而制成。 可溶性粉剂:把具有水溶性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溶性粉剂。 乳油:用原药加入一定量乳化剂、溶剂制成透明油状剂型。 颗粒剂:原药加载体制成大小约30-60目的颗粒。 烟剂:用原药加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制成。 超低容量制剂:是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剂型。

鱼类增养殖学(3)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一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鳢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鳢,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鳢体型似乌鳢,长圆筒形,与乌鳢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鳢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鳢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 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鳢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鳢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 将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乌鳢的生物特性、生活习性 乌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 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 2 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鳢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鳢也能生活。 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 摄氏度,最适宜水温为26—28摄氏度。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乌鳢善跳易逃,

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新版

大数据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新修版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大数据中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大数据中心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黑鱼养殖技术介绍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 黑鱼的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2、食性: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3、生长: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 4、生殖 ①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本地一般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 ②怀卵量: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数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数据 篇一:大数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年 前言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中商产业研究院每年完成项目数量达数百个,在养老产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民营银行、民营医院、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酒店、机械电子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可对同行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意见,为客户设计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及建设工程方案、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和评价;内容详实、严密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必要性。我们策划编制的大数据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发改委、投资商与金融机构的审慎下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出版日期】 XX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订制 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二、经营业绩 三、资质证书 第三章大数据市场分析 一、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 二、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三、大数据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项目总体规划 一、项目定位 二、项目功能 三、主要服务内容 第五章运营管理 一、商业模式 二、运营模式 第六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

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发

DB34 T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8625181.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亲鱼池的准备 (1)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 5 人工催产 (2) 6 受精卵孵化 (2) 7 乌鳢仔鱼培育 (2) I

DB34 512—2005 II 前 言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等,属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是 我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名特优品种之一。 为规范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魏泽能。 本标准2005年5月9日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8625181.html, 免费下载

DB34 512—2005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鳢亲鱼池塘条件、乌鳢亲鱼的选择、培育、亲鱼的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培育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乌鳢人工繁殖的苗种生产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鱼池 3.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00 m2~400 m2,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质符合NY5051。土质池底,淤泥不超过10 cm。按每667 ㎡池塘面积使用生石灰50 kg~60 kg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2 kg彻底清塘。1周后注水1.2 m~1.5 m。 3.2 防逃设施 池堤四周设0.8 m~1 m高尼龙或聚乙烯网。 4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4.1 亲鱼选择 选留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750 g以上、2冬龄性成熟的亲鱼。 4.2乌鳢的雌雄鉴别 雌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白色,胸部无黑斑,尾鳍有两列黑斑;雄鱼腹面和腹鳍条纹呈黑色,胸部多黑斑,尾鳍有三列以上黑斑。 4.3 亲鱼培育 4.3.1亲鱼放养 乌鳢亲鱼每100 m2池塘放8~10组,雌雄比例以1︰1为宜。搭养花白鲢5尾,规格100g以上,用以调节水质。 4.3.2 饲料质量要求 小杂鱼、虾要新鲜适口;人工配合饲料符合NY5072,按乌鳢营养需求配比且物理性能良好。 4.3.3饲料投喂 乌鳢饲料主要为小杂鱼、虾,辅以人工配合饲料。当水温达10℃时,即可投食,当水温达23℃~27℃时乌鳢食量大增,此时的投喂量为亲鱼体重总量的10%~15%。 4.3.4亲鱼的饲养管理 1

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观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岩原鲤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探索研究了水温对孵化时间、孵化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成反比;孵化水温明显影响孵化率、畸形率;22~24℃为岩原鲤孵化的最适温区。 关键词:岩原鲤;水温;受精卵;孵化 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属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干、支流特有名贵经济鱼类,其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小,濒危等级为易危,被重庆市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岩原鲤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属上等食用珍贵鱼品,经济价值高,极具开发养殖前景。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养殖户进行了人工繁育,但技术尚未成熟,亲鱼储备少,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苗种供给极为有限,因此,开展其人工繁殖技术工作已迫在眉睫。 受精卵的孵化是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而水温是影响鱼卵孵化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及畸形率的

影响,为提高和完善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受精卵来源 用于试验的受精卵取自本所驯养后的长江原种岩原鲤亲鱼,经人工催产、授精而得的同一尾鱼的受精卵。 试验条件及方法 受精卵分别置于常温、22℃、24℃、26℃、28℃五种水温中孵化。常温变动于17℃~20℃之间,设为对照组。试验分别在室内玻璃缸(70×35×45cm3)中进行,试验用水为经曝气的、过滤清洁的自来水。放入受精卵前,除常温外,其它水温是经电热棒加温自动控制的恒定水温。在鱼苗出膜前,使用过滤器清洁水质及保证充足的溶氧。受精卵放入用60目的尼龙布做成的木框(25×15cm)中,每框放卵50粒,再置入玻璃缸中孵化。受精卵孵化过程用解剖镜进行连续观察。 2结果 岩原鲤受精卵孵化过程观察 据观察,岩原鲤鱼苗出膜前三至四天肉眼可见鱼鳔,如人为刺激或将鱼卵转入小容器如培养皿中,几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 中图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 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P86 L.1~L.16) 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 器官型 芽,扩大繁殖系数稳定,是快速繁殖的主 要方式 丝石竹等可获得与母株相同的

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 无病毒苗的获得: (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 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 (二)茎类剥离 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 (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以上操作必须严格在无菌条件下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所用器具都应浸泡于70%的酒精中,使用前要在究竟灯上烧灼灭菌,注意不使解剖针、刀太烫,以免损伤组织。解剖镜台应垫载玻片,每剥离一个茎尖应以酒精棉团擦拭,手也应经常用70%酒精擦试。茎尖很幼嫩,暴露时间越短约好。因为超净台的气流和酒精灯发出的热都会使茎尖迅速变干。 (三)茎尖培养 目前常使用的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或White培养基,它有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对促进组织分化和愈伤组织生长是有利的。在培养基中可酌情添加5%~10%椰乳,0.1~1.0mg/L 的吲哚乙酸、萘乙酸、苄基腺嘌呤等,有的还需添加活性炭。根据培养种类不同,添加的生长调节剂可适当调整。(P92~P93 L.11) 茎尖培养的生长可能有4种类型:①组织不增大,不久变褐死亡,这可能是生长点受伤所致。②组织渐变绿,但体积增大缓慢,可把组织转到NAA浓度高于0.05mg/L的培养基上,并提高温度以加速其生长。③组织基部不产生或少量产生愈伤组织,而生长点发育正常,一个月内可形成无根的小植株,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当长有2~3片西欧啊叶时,应把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我们于1999年5、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12组,分4批。第一批4月30日催产。孵出水花2.5万尾,6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的鱼种1.4万尾,成活率5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于6月4日催产,孵出水花鱼苗4万尾,7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鱼种0.5万尾,成活率12.5%。平均成活率28.5%。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下: 1亲鱼培育 1.1亲鱼来源:选择我站试验基地池塘自育个体1kg以上达性成熟的亲鱼。 1.2亲鱼培育:催产前1个月左右(即3月底)将亲鱼放在15m2的水泥池里进行强化培育。放鱼前用漂白粉彻底消毒。然后加1m深的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鱼2尾(1~2kg/尾)。亲鱼进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0min左右。先让鱼适应小水体的环境。第三天投喂新鲜的鱼肉块,大小以鱼能一口吞吃为度。分上、下午各喂1次。池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临产前一星期提高到26~28℃。每2~3天换

水1次,同时清除池底沉淀的废弃物。水源是经过曝气预热的深井水。池内放置占水面积1/4的水葫芦遮阴。 2人工催产 2.1亲鱼选择:雌亲鱼要选择腹部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感觉柔软且有弹性,肛门微突且呈红色。雄亲鱼则选择腹部稍大、肛门微红、体两侧有明显的暗红色条纹。临产时雌、雄鱼很易区别。一般雄鱼个体比雌鱼大。雌、雄以1∶1配对。但雌雄鱼个体之间配对时不要悬殊太大,以利发情产卵受精。 2.2催产剂种类和单位剂量:催产剂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高效催产合剂(RES)和地欧酮(DOM)三种。其匹配形式及单位剂量如(1)LRH-A2.2ug+RES.5mg/kg鱼; (2)LRH-A2.2ug+DOM.2mg/kg鱼。作胸鳍基部腹腔1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总用量如表所示。 2.3产卵效果:雌、雄按1∶1配对、置于约1~0.5m2小水体中产卵。当水温在26~30℃时,效应时间为30~36小时,其产卵结果如下表所示。 2.4孵化结果:我们采用“静水法”孵化。即将产卵时段相隔4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