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时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课时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课时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课时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课时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习题作业

1.什么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

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髙教育质量、发展

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它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活动中的现象或

问题为主要对象,以探索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丰富教育科学知识

为目的。

2.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教育研究主要由六大要素构成,即研究主体——谁研究,研究客体——研究谁,研究问题—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研究条件——怎么研究。教育研究的六大要素在教育研究中各有各的地位,各起各的作用,但它们又是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活动整体。研究主体是教育研究的组织者、计划者和实施者,其他要素应服从和服务于研究主体;研究客体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主体的认识对象,是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寄寓对象,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作用对象;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研究主体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客体的真实化身,是研究目的的实现中介,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作用对象;研究目的是教育研究的方向和灵魂,是研究主体通过研究过程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研究客体与研究问题的选择依据,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服务对象;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研究主体的得力助手,是研究目的的实现途径,是研究客体和研究问题的剖析武器,是研究条件的辅助力量;研究条件是教育研究的供给保障,是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的服务对象,是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依赖对象,也是研究方法的辅助力量。

3.教育研究有什么特点?

首先,教育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因而具有与其他研究活动共同的特征。研究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组织性与自觉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探索性与长期性。

其次,教育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研究活动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复杂性和难控性。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受多种因索的制约,不仅涉及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内部因素,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传统等外部因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使得教育研究变得极其复杂。教育研究往往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操控,难以对无关变量实行严密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

②广泛性和反思性。教育研究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二是教育研究的队伍构成非常广泛;三是社会影响非常广泛,由于教育本身涉及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因而教育总是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教育研究成果相应地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研究成果一旦付诸实施,就会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教育研究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活动,它既是对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审视、反思、探究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理论进行不断的反思、前瞻与创新的历程,还是对教育信念不断追寻和确认的过程。

③长期性和时代性。教育研究的长期性是由教育周期长所决定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是某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其效果也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一方面,不同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1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题.doc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 题型 1: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1 .下列各式 a , 1 , 1 x y , a 2 2 b , 3x 2 ,0?中,是分式的有 ___ __;是整式的有 _____ . π x 1 5 a b 题型 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的应用 2 .下列分式,当 x 取何值时有意义. (2) 3 x 2 ( 1) 2x 1 ; . 3x 2 2x 3 3 .下列各式中,无论 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2 C . 3x 1 A . 1 B . x D . x 1 2x 1 2 x 1 x 2 2 x 2 4 .当 x ______时,分式 2 x 1 无意义. 3x 4 题型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 2 5 .当 x _______时,分式 x 1 的值为零. x 2 x 2 6 .当 m ________时,分式 (m 1)(m 3) 的值为零. m 2 3m 2 题型 4:分式值为 1 的条件的应用 7 .当 x 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当 x _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 . x 5 x 5 课后训练 基础能力题 8 .分式 x ,当 x 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 x 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2 x 4 9 .有理式① 2 ,② x y ,③ 1 ,④ x 中,是分式的有( ) x 5 2 a 1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0.分式 x a 中,当 x 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 x 1 A .分式的值为零; B .分式无意义 C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3 11.当 x _______时,分式 1 的值为正;当 x ______时,分式 4 的值为负. x 5 2 x 1 12.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 m 2 1 B . m 2 1 C . m 1 D . m 2 1 A . 2 1 m 1 2 1 m 1 m m 13.使分式 x 无意义, x 的取值是( ) A . 0 B . 1 C . 1 D . 1 | x| 1 拓展创新题 14.已知 y x 1 , x 取哪些值时:( 1) y 的值是正数;( 2 ) y 的值是负数;( 3) y 的值是零;( 4)分式 2 3 x 无意义. 题型 1: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 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女口:C02、BF3、CCI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严密的思维意识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形成推理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四人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菱形的图片,实物等,然后进行全班性交流. 引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教学说明】认识菱形,感受菱形的生活价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说明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教学说明】通过教师的教具操作感受菱形的定义. 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

思考: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2.有几条对称轴? 3.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4.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教学说明】充分地利用学具的制作,发现菱形所具有的性质,激发课堂学习的热情. 【归纳结论】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另外,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第1题. 2.见教材P3例1 . 3.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 A.15 B. C.7.5 D. 【教学说明】本题考查有一个角是60°的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等于菱形的边长. 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且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DE=1 2 BE.

比的基本性质-习题

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1、填一填 (1)4÷5=()÷()= (2)16:12=(16÷□):(12÷□)=4:3 (3) 分米: 米的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4)六(1)班有45名同学,共买了225本练习本。练习本的总数与人数的比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5)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如果乙数除以3,要使比值不变,那么甲数()。 (6)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0.36,如果甲数乘以5,要使比值不变,那么乙数()。 (7)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如果甲、乙两数都乘4,那么比值是()。 (8)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6,如果甲、乙两数都除以6,那么比值是()。 2、化简下面各比 13:26 18:45 ::0.375:0.25 0.8:0.05

3、商店运来的苹果箱数是运来梨的1.6倍,写出苹果箱数和梨箱数的比,并化简。 4、汽车每小时行驶72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写出汽车速度与火车速度的比,并化简。 5、某工厂工人数占全厂职工总数的,技术人员人数占全厂职工总数的,其余的是干部。写出这个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人数的比。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课题二:比的基本性质(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 的整数比.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下表: 3.商不变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将这两个性质板书 在黑板上: 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 数,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 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分式的基本性质-经典例题及答案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考纲说明】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本部分在中考中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3--4分。 【趣味链接】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尔后两人都用原来速度继续前进,结果甲达到B地比乙达到A地早1小时21分.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1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知识梳理】 分式 1.分式的概念: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分式的分子,B叫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因为两式相除的除式不能为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零,即B≠0,分式有意义.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二者缺一不可. 有理式 有理式的分类:有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其中M≠0) 约分和通分 1.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约分. 2.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通分. 最简分式与最简公分母: 约分后,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称这样的分式为最简分式.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称为最简公分母. 【经典例题】 【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A.10 B.9 C.45 D.90 【例2】下列等式:①=-;②=;③=-; ④=-中,成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4】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

19.3.2菱形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1、2.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 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观察下列图片中的图形,它是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说明】 复习矩形的性质,了解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观察图片,认识菱形的形象,从而联系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

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教学说明】 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展示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菱形的定义,然后强调指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菱形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探究、归纳. 方法一:如图1,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就是菱形; 方法二: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在折痕上取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打开即是菱形(如图2) . 总结: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教学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然后观察猜想,再进行推理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3.探索 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公式? (提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说明】 这是对菱形性质的进一步推理应用,同时也是掌握菱形的面积与对角线关系的重要公式,要让学生明确推理的过程,并且明确菱形面积的两种求法之间的关系.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

比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章人教版

第四单元比 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 3.1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4 教材分析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学中,由除法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质”。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是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5 专家建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

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6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 7 教学用具 PPT 展示。多媒体投影。 8 教学过程 8.1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预设问题: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请两位同学回答一下,展示PPT 。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同学回答,展示PPT 【师】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计算,很好。那么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呢? 【生】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嗯,很好,请坐。这是一组除法,下面我们来看下一道题。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65= 2 625÷÷ =1210 同学回答,展示PPT 。 【师】此题应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换算,非常正确。那么什么是分数线的基本性质呢,下面有请XXX 同学回答。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 选择题 1. 在x 1、21、212+x 、πxy 3、y x +3、m a 1 +中分式的个数有( )A 、2 B 、3 C 、4 D 、5 2. 要使分式 1 (1)(2) x 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1 ≠2 ≠±1 ≠-1且x ≠2 3. 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3 26x x x =; B 、 0=++y x y x ; C 、x xy x y x 12=++; D 、2 14222=y x xy 4. 化简2 293m m m --的结果是( ) A 、3+m m B 、3+-m m C 、3-m m D 、m m -3 5. 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 ) A.a b b a -- B.22x y x y ++ C.242x x -- D.4 422+++a a a 6. 对分式 2y x ,23x y ,14xy 通分时, 最简公分母是( )A . B . C. D. 7. 下列式子(1) y x y x y x -=--12 2;(2)c a b a a c a b --=--;(3)1-=--b a a b ;(4)y x y x y x y x +-=--+- 中正确个数有 ( ) A 、1个 B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8. 分式 1 3-+x a x 中,当a x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 若3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3 1 ≠a 时,分式的值为零 9. 如果分式x 211 -的值为负数,则的x 取值范围是( )A.21≤x B.21x 10. 若分式1 1 22+-a a 有意义,则( )。A、a≠1 B、a≠-1 C、a≠±1 D、a为任何数 11. 对于分式 1 1 -x ,永远成立的是( ) A . 1211+=-x x B. 11112-+=-x x x C. 2)1(111--=-x x x D. 3 111--=-x x 12. 下列各分式正确的是( ) A.22a b a b = B. b a b a b a +=++22 C. a a a a -=-+-11122 D. x x xy y x 21 68432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倒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根据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下表填写完整。 追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呢? ⒉你会填吗? 4÷0.25=( )÷( ) 思考:你怎么想的?(投影出示思考过程) 这样填写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商不变性质) ⒊你化简吗? ()() = 1015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 思考:2 3是不是最简分数?“5”与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这样做的依据 是什么?(投影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类比导入,猜想验证。 2.投影出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要求: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能不能验证一下。 3.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⑴教师指导举例验证,师生共同完成并板书。 小结: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⑵学生举例验证,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到投影仪上说说自己的验证与想法。 小结:通过验证,有没有不符合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说明了什么? ⑶直观演示,验证想法。 ()()2 35105151015=÷÷=()()3 123612363 618618123626:2186:18=÷==÷==??=:::乘法:()()3 393936186183 926:2186:18=÷==÷==÷÷=:::除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新课标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探究,猜测验证。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环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巧妙点拔,层层深入。 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步步深入,充分发挥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作用,使学生理解化简比的意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同时能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化,并能熟练地化简整数、分数、小数比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复习。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 吗?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 明吗? 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回顾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汇报 a÷b=a b =a∶b(b≠0) 3.举例说明商不变的性质。 4.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5.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3(同步练习)

18.2.2 菱形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A.M(5,0),N(8,4) B.M(4,0),N(8,4) C.M(5,0),N(7,4) D.M(4,0),N(7,4) 2.(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A.2 B.C.1 D. 3.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3:1 B.4:1 C.5:1 D.6:1 4.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15 B.C.7.5 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cm2. 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_________. 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cm2. 6题图7题图8题图9题图 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_________. 9.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_________度. 10.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_________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全册含答案

1.1分数乘整数 一、填一填。 1.74+74+74=( )×( ) 2. 107 ×2=( )+( ) 3.9 4 ×5表示( )。 4.8个11 1的和是( );求6个92 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 2 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2= 169×5= 4×157 = 93×5= 7×10 7= 三、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 10 1 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时呢?24小时呢? 四、 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 3 ,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 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红红和爸爸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 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

答案: 一、1. 3 2. 3. 5个相加 4. 6× 5. 二、 三、×5=(桶)×10=1(桶)×24=(桶) 四、2×=(米) 五、1. ×3=1(袋)×3=(袋) 2. 1×3+=7(袋)

1.2分数乘分数 一、计算。 3 241?= 31×61= 4 131?= 3152?= 14 5 87?= 9 8 43?= 7 9 21?= 7 6 83?= 6 7 92?= 5 6245?= 二、列式计算。 1.71的51 是多少? 2. 43的6 5 是多少? 3.156 千克的3 1是多少千克? 4. 87 米的21 4是多少米? 三、校园面积的5 3是空地,空地的32 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四、五(1)班和五(2)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操场的一半。五(1) 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3,五(2)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 4 。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复习讲义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复习 班级 姓名 一、知识梳理 1、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A B 叫做 。 2、分式的 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 时,分式的值为0。 3、用具体的数值代替分式中的字母,按照分式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就是 。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 的整式, 分式的值 。 5、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 ,叫做分式的约分。 6、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 。 7、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 ,把分子 ;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 , 再 。 8、分式乘分式,用 的积做积的分子,用 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 。 9、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 ,后 ,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二、基础练习 1、下列各式中,2 4,2),(31,23,2,312---+-x x b a y x m x π,分式有 。 2、当x 时,分式31-+x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3 2-x x 无意义; 当x 时,分式3 92--x x 的值为零。 3、填空:(1)b a a b b a 2)( =+; (2)x x xy x )(22 =+; (3)222)(xy y xy = ; (4)21()a a a c ++= ; (5)()n mn m m =+2 ; (6)()()222x y x y x y +=≠-; 4、若分式12 32 -a a 的值为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5、请你写一个关于x 的分式,使此分式当3=x 时,它的值为2。

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虞城县芒种桥乡中心小学沈爱玲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比的意义,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约分、通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传承性。并为下面学习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在教师的的引导下不难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环境分析: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进行化简比的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由旧到新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2、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引入新课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分数 前项分子

:(比号) -(分数线) 后项 分母 比值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 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 二、观察猜想、探究新知 1、猜测比的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淘气和笑笑进行踢毽子比赛淘气踢了30个,笑笑踢了36个: (1)写出淘气和笑笑踢毽子的比,并求出比值 30:36=30/36=5/6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吗?并在小组进行验证: 30÷36=(30×2)÷(36×2)=60÷72 30:36=(30×2)∶(36×2)=60:72 30:36=(30÷2)∶(36÷2)=15:18 30÷36=(30÷2)÷(36÷2)=15÷18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3、展示结论: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试着求淘气和笑笑踢毽子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范例点击,应用新知 例1:尝试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4 : 42 ⑵ 0.7 : 0.8 ⑶2/5 : 1/4 (4) 0.7:0.8 (5) 52:4 1 你是怎么想的?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沪教版数学(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课时练:3.2比的基本性质(2)

3.2(2)比的基本性质 姓名 一、填空题 k a ∶ . 3. 把连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2∶4∶8= ; 18∶27∶45= ; 21∶31∶61= ; 811∶411∶211= ; 0.3∶0.15∶0.45= ; 1.6∶2.4∶4= . ★4. 化简比:8R π∶R π6∶R π24= . 5. 化简比:120分∶1.2小时∶1小时20分钟= . ★6. 比的前项是2,比的后项是5,如果比的前项增加4,要使原比值不变,那么比的后项应增加 . 7. 把3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中,露出水面部分是113 米,那么入水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之比是 . 8. 超市销售一种什锦饼干,其中含4千克的巧克力饼干,6千克的牛奶饼干和8千克的草莓饼干,则巧克力饼干、牛奶饼干、草莓饼干的重量之比为 . 二、选择题 9.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3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天完成,丙队单独做6天完成,那么 甲、 乙、丙三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 (A )3∶5∶6 (B )1∶5∶2 (C )10∶6∶5 (D )31 ∶51∶6 1 10.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2∶3∶1,则其中最大的角为 ……( )

(A )?60 (B )?90 (C )?120 (D )?150 11. 25∶0.6化为最简整数比是( ) A. 2∶3 B. 8∶5 C. 10∶1 D. 5∶8 12. 如果m ∶n = 0.5∶1.5,n ∶k = 1.3∶3.9,那么m ∶n ∶k 为( ) A. 9∶3∶1 B. 1∶3∶9 C. 1∶1∶3 D. 3∶1∶1 三、利用已知条件,求a ∶b ∶c 13. a ∶b =2∶3,b ∶c =6∶5; 14. a ∶b =2∶3,b ∶c =4∶3 15.a ∶b =5∶8,a ∶c =10∶13 16.a ∶b =21∶31,a ∶c =21∶4 1 17.a ∶b =1.5∶1, b ∶c=32∶65 18.3 1:41:,31:21:==b c b a 四 简答题 19. 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七年级(下) 第九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 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和最简分式的化 简方法。 (知道分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简单的约分,知道最简分式)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 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 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知道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非常类似) 3、情感目标:通过与分数的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渗透 事物是联系及变化发展的辨证关系。 即类比— —联系— —归纳— —发展。 (让她感受课堂的快乐以及一起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及最简分 式的化简方法。 (区分最简分式,把分式约分变为最简分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观察 在括号内填写每一步骤的依据 计算: 解:(由她来完成这个题目) [通过填空和观察,使学生明确分数的计算和化简实质是进行分数 =12=36=16+2613+16

B ≠0,M ≠0,N ≠0 的通分和约分,而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思考 问题(1):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在其他学生的引导下,让她再次重复一遍) 问题(2):分式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 [通过提问的方式先使学生回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继而引导 学生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了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今后学习与研究分式变形的依据。] 3.讨论 (1)对照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 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M 、N 为整式,且 (大家朗读完了以后,由她再次朗读一遍,并且在书上帮她自己划好 重点) (2)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从分数到分式是把“数”引伸到“式”. 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形。]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分式中的A ,B ,M ,N 四个字母都表示整式,其中B 必须含有字 母,除A 可等于零外,B ,M ,N 都不能等于零.因为若B=0,分式无意 义;若M=0或N=0,那么不论乘以或除以分式的分母,都将使分式无 意义. (找出重点以后由她再来重复一遍) 2.例题分析 例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导学案设计(第1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写出H 2、Cl 2 、N 2 、HCl、CO 2 、H 2 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 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2、N 2 、C 60 、P 4 。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 2、BF 3 、CCl 4 。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 3、H 2 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1-2608:31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技能,能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有序、分层次的突破。用对旧知的理解方法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技能和升华。 本节课的闪光点对在于板书设计中的“符号”变式,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从“商不变性质”转向新知的学习目标上来。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数学底子较薄,灵活性不足。主要反映在把小数化简(0.15:0.3)同时乘多少、或把两个小数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来化简;分数比化简找不准最小公分母。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教案精选教案1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3中的例2,例2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3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四、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五、例题分析 例1 (教材P3例1)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