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变化及雪线

2015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变化及雪线

2015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变化及雪线
2015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变化及雪线

全球气候变化(雪线)

一、考纲透析

1.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情况与成因 2.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理解雪线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体验高考

1.(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 .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 .减轻酸雨污染

D .加快海洋流速 2.(2010上海高考)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4.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三、自建基础

一.全球气候变化

图1

1.定义:雪线是指常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限,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

2.主要影响因素:1.温度 2.降水

3.地形起伏

四、总结提高

二.全球变暖的适应对策

三.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1.对雪线定义的理解:雪线为山地常年不融化的积雪冰川带的下线。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所以雪线的最低海拔为山地夏季0℃等温线。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五、精题砺剑

Ⅰ、基础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4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 A .ab

B .ac

C .bd

D .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

期内,全球河川径流量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全球变暖虽然会给地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大幅度减少

B .全球变暖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加大,从而使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更加充沛

C .全球变暖会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各地的农作物产量提高

D .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适于温带作物生长

4.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

A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 .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 .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 .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C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升温3°C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 .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C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 .澳大利亚

B .西亚

C .北非

D .中亚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7~9题:

7.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8.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

A .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 .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 .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 .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9.依图示资料可知 ( )

A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 m 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 坡是向阳坡,S 坡是迎风坡

C.S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 坡是向阳坡,N 坡是迎风坡

山脚最高气温,T

11.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 冬表示冬季

表示夏季山脚最高气温)应是

A. T 夏 <18℃

B. T 夏<20℃

C. T 冬<10℃

D. T 冬<18℃

N

S

② ③ ④ ①

二.综合题(14分)

11.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Ⅱ、能力提升

(高考江苏卷地理)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到50厘米。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3(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2012高考真题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3~4题。

4.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07年高考天津卷)下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下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

A.0.4km B.0.5km C.1.2km D.1.5km

6.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增强B.沿海平原扩大C.陆地淡水减少D.植被型增多7.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热量因素②降水因素③相对高度④海陆位置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012高考真题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图2

8.图中所示山地

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9.该山地位于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山脉

C .祁连山脉

D .昆仑山脉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0题。

10.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 .自北向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1.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图2

变化趋势

观测值

90

95 100 经度(E )

5750 5500 5250 5000 4750 4500

海拔(m ) 5750 5500 5250 5000 4750 4500

海拔(m ) 34 36 纬度(N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几十名气候学家进行的国际调查发现,诸如北冰洋冰层融化和亚马孙雨林消失等九大气候变化的“爆发点”都可能在100年内发生。尽管许多潜在的“爆发点”可能会发生在本世纪,但只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爆发点”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 2000年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哪国?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

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下图是雪线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

(1)、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海拔高度

D. 洋流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 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 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 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 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4)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一般来说,降水量、——、——是影响雪线的三大因素。(5)由图中可以看出纬度和雪线高度的关系是————————————。

(6)该图表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没有出现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体验高考:1-2AD

自建基础:【基础梳理】

一.长时间温度第四波动交替长短不一一致气温降水两温暖寒冷上升热亚热减小上升

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农业牧业渔业某些疫病流行

基础自测:1-5 CADDB6-11 BABABA

12.【答案】(1)CO2(2分)氟氯烃(2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分)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2分)(2)气候更加干旱(2分)退化成草场(2分)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2分)

13..(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2)副热带地区(或20°-30°N)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积雪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积雪易融化(3)北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

坡,大西洋水汽在北坡产生大量降水(4)南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能力提升:1AB 2BC 3A 4B 5D 6C 7B 8C 9A 10D 11B

12.(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3)中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3.(1)、B ( 2)、C ( 3)、B ( 4)气温地形

(5)低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雪线位置低。或答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6)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同赤道带温度差别并不显著,降水量却相当悬殊,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急剧减少,气温高,因而使雪线上升到最大高度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2讲《地图》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CO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4)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高中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汇总 .docx

1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等高线地形图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 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 蓄水量大 . ⑵交通运输线路 ( 铁路、公路 ) 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海洋资源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 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 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 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 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 (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 洋 ) 3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 暖 ) 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 高 ) , 方向方面:由较高( 低) 纬度流向较低( 高) 纬度。 4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河流及交通⑴中国南 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 -- 红河澜沧江 -- 湄公河 怒江 -- 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 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 ( 叶尼塞河、勒拿河 ) 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 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汇总

高考地理考点整理 一、自然地理 (1) (一)地球与地图 (1) (二)行星地球 (1)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1) 2、地球自转运动 (1) 3、地球公转运动 (1) (三)地球上的大气 (2)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 2、大气环流与气候 (2) 3、天气系统 (2) (四)地球上的水 (2) (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3) (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 (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二、人文地理 (4) (八)人口与环境 (4) (九)城市与城市化 (4) (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6) (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6) (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6) (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 (十六)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 (十七)区域经济发展 (7) (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7) 四、区域地理 (7) (十九)世界地理 (7) 1、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 (7) 2、世界其他地区 (8) (二十)中国地理 (8) 1、中国地理概况 (8) 2、中国地理分区 (8) 五、选修地理 (9) (二十一)旅游地理 (9) (二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 (10) (二十三)环境保护 (10)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球与地图 考点命题特点 名称内容 考题统计 (课标卷) 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经纬网的判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 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 意义 2015课标Ⅰ,6, 4分 Ⅱ 以飞行航线为背 景。考查经纬网 的判读及应用 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 尺、常用图例 —————— 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对高度,等高(深)线 和地形图 2012课标, 10-11,8分 Ⅱ 利用等高线地形 图,考查海拔, 高差计算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天体系统,地球与宇宙探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 行星 ——————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4课标Ⅰ, 1-2,8分 Ⅰ 以太阳能光热电 站建设为背景,考 查我国太阳能资 源分布,以及光热 电站建设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 2、地球自转运动 考点 名称内容 运动特征与水平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的判读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3、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 意义 —————— 昼夜长短的变——————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 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 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 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及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及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一: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 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 E 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高考地理九大考点分析

2019高考地理九大考点分析 1、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