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期末练兵——单选题

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D )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

2、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 A )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B )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埃及文化

4、( A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5、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是( D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守仁

6、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的是( D )

A、《论语》

B、《孟子》

C、《春秋》

D、《老子》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为( C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8、秦朝统一中国后,以( B )作为治国之本。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崇有论》的作者是( A )

A、裴頠

B、郭象

C、王弼

D、王充

10、第一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的是( A )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四书集注》

D、《天论》

11、以下除了( D ),都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A、向秀

B、嵇康

C、何晏

D、范缜

12、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B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C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 B )。

A、《诗经》

B、《易传》

C、《楚辞》

D、《尚书》

1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体现得是庄子( B )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16、( D)的“寡欲”、“养心”、“养气”的修养方法直接为宋明理学家所继承。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7、( B )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A、贵族制

B、世袭制

C、推恩制

D、分封制

18、虽然孟子与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荀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B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恶论

19、秦始皇接受(A )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

B、商鞅

C、韩非

D、李悝

20、“存礼灭欲”是( A )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

B、魏晋玄学

C、明清实学

D、汉代经学

21、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B)。

A、正一道

B、全真道

C、大道教

D、方仙道

22、宋明新儒学的奠基者是(A)。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周程

23、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C )。

A、正一道

B、大道教

C、全真道

D、方仙道

24、(A )以《法华寺》为主要经典,主要理论是“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禅宗

2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出自(A )。

A、《国语·郑语》

B、《诗经》

C、《易传》

D、《孟子·公孙丑》

26、明末清初,提出儒、道、佛三教“理实唯一”主张的是(C )

A、六贤禅师

B、荡益智旭

C、王重阳

D、朱熹

27、( C )针对佛教哲学宣扬的神不灭论,专门写了《神灭论》。

A、王充

B、桓谭

C、范缜

D、王夫之

2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格物致知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

29、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 A )。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C、创立唯识宗

D、创立禅宗

30、道教对我国古代医药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炼丹家,下面不属于炼丹家的是(D )。

A、葛洪

B、陶弘景

C、孙思邈

D、华佗

3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D )。

A、元始天尊

B、道德天尊

C、灵宝天尊

D、太上老君

32、对清代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D )。

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 因文字犯罪而被迫入狱

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建造的监狱

33、春秋战国( A)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于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官学

B、私学

C、大学

D、小学

34、除了( D ),都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A、王安石

B、朱熹

C、陈亮

D、黄宗羲

35、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6、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拥有绝对权威的教育家是( D )。

A、董仲舒

B、孔子

C、朱熹

D、荀子

37、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和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提倡全面而实用的“取材”、“育材”标准,注重“实用”教育的是( A )

A、王安石

B、王守仁

C、朱熹

D、黄宗羲

38、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的是唐代的().

A、韩愈

B、李白

C、柳宗元

D、杜甫

39、下列著作由黄宗羲撰写的是( B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文集》

40、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是(A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1、中国古代选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 A )。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

42、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着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43、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 A )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

44、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B )。

A、人之初,性本善

B、性相近,习相远

C、性善者伪也

D、生之谓性

4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D )

A、孔子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许慎

46、《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B )

A 、王安石 B、颜之推 C、孔子 D、孟子

47、( A )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接近于今天的学术思想史。

A 、学案体

B 、史评体 C、政书 D、纪传体

48、《古文尚书》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孔安国

C、司马迁

D、贾谊

49、下列不属于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的是( D )

A、《春秋》

B、《左传》

C、《世本》

D、《国语》

50、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 A ).

A、《后汉书》

B、《尚书》

C、《诗经》

D、《汉纪》

51、“史学”一词出现于( A )。

A、南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隋朝时期

D、先秦时期

52、五代宋元时期,产生了具有总结性的三部通史巨著,下列不属于通史巨著的是( D )。

A、《资治通鉴》

B、《通志》

C、《文献通考》

D、《唐书》

5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B )。

A、《春秋》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54、《汉书》是我国第一本(B )史书。

A、纪传体

B、断代史

C、通史

D、官修

55、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C )。

A、纪事本末体

B、政书

C、编年体

D、纪传体

56、以司马迁的( B )为开端,形成了官修史书的传统,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A、《资治通鉴》

B、《史记》

C、《通典》

D、《通志》

57、“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 )。

A、李白

B、杜甫

C、王勃

D、白居易

58、《满江红》是宋代文人根据民族英雄( A )的《满江红》词所谱的曲子。

A、岳飞

B、文天祥

C、蔡文姬

D、俞伯牙

5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学方面,( A )和诗经是杰出代表。

A、楚辞

B、尚书

C、春秋

D、甘石星经

60、以下( D )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A、苏轼

B、辛弃疾

C、张孝祥

D、周邦彦

61、柳永的词以( B )为主要描写对象。

A、士大夫的雅致生活

B、青楼歌妓

C、朝廷盛典

D、离人送别

62、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 )。

A、《金瓶梅》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喻世明言》

63、除了(D ),都代表着清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64、中国唯一的帝王词人是( C )。

A、秦观

B、柳永

C、李煜

D、苏轼

6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A )的名句。

A、李煜

B、温庭筠

C、苏轼

D、柳永

66、(A )的散文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或创作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老子

67、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文到合一”、“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观点的是( D )。

A、柳宗元

B、白居易

C、王维

D、韩愈

68、清朝中叶,文坛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众多散文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桐城派”,下面不属于桐城派作家的是( D )。

A、方苞

B、刘大魁

C、姚鼐

D、候方域

69、( A )的新体散文对一切传统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秋瑾

70、五言诗盛行于( A )

A、魏晋

B、春秋

C、西汉

D、东汉

7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A ).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阮籍

72、“新乐府”一语的提出者是( A )

A、白居易

B、李绅

C、元稹

D、孟浩然

73、下列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C )。

A、《西游记》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74、《白虎通德论》一书由( A )撰写而成。

A、班固

B、王充

C、董仲舒

D、鲁班

75、人称“小李白”的是(李商隐)。

A、白居易

B、杜甫

C、陆游

D、王维

76、( C )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最好继承者。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梅尧臣

77、( D )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A、李白

B、曹操

C、白居易

D、屈原

7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D )。

A、《左传》

B、《楚辞》

C、《诗经》

D、《史记》

7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B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天华

80、下列作品不属于西周时期的是(D )

A、《周颂》

B、《大雅》

C、《小雅》

D、《史记》

81、“新乐府”民歌出现在(A )。

A、南北朝

B、汉代

C、唐代

D、魏晋

82、《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学著作( B )。

A、《史记》

B、《三国志》

C、《左传》

D、《资治通鉴》

84、《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者是( D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85、中国艺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 C ) 艺术

A、武术

B、杂技

C、园林

D、戏曲

86、不属于园囿建筑的是( D )。

A、御园

B、宫囿

C、别墅

D、院落

87、( D )不属于唐代诗人。

A、李白

B、陈子昂

C、孟郊

D、陶渊明

88、古代佛画第一人,有“画圣”之称的是(B )。

A、齐白石

B、吴道子

C、苏轼

D、欧阳修

8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开凿( A )。

A、龙门石窟

B、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90、京剧的前身是(C ),通称皮簧戏。

A、越剧

B、黄梅戏

C、徽剧

D、豫剧

91、( A )是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成就之大成的著作,它除了记述农业生产技术外,着重阐述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其他措施。

A、《农政全书》

B、《农书》

C、《四时纂要》

D、《种植法》

92、( C )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并精确测定了交点月和木星一周天的时间。

A、陈卓

B、虞喜

C、祖冲之

D、石申

9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第二高潮时期是( B )。

A、秦汉时期

B、唐宋元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94、《授时历》是由( A )主持制定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95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B )。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96、( D )是有郭守敬主持制定的。

A、《农书》

B、《内经》

C、《金刚经》

D、《授时历》

97、西汉后期的( B ),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当时的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种植法》

D、《农书》

98、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是( A )。

A、《皇帝内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99、浑天说是由( B )提出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100、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 D )制作而成的。

A、先秦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魏晋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01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B )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102、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是( D )

A、霍尔巴赫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3、有“欧洲孔子”之称的是( A )。

A、魁奈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104、《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是(D )的科学史学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05、中国火药于13——14世纪由( A )传入欧洲。

A、阿拉伯人

B、美洲人

C、澳洲人

D、非洲人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ABCD)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ABC )

A、人君受命于天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效法天道,德刑并用

D、经世致用

13、四谛包括( ABCD )

A、苦

B、集

C、灭

D、道

1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ACD )

A、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

B、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

C、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

D、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

15、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ACD )

A、史著数量大为增加

B、史学发展成熟期

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史著种类繁多

16、属于明代小说的是( A )

A、蒲松龄《聊斋志异》

B、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C、吴承恩《西游记》

D、施耐庵《水浒传》

17、《阳关三叠》是( ABCD )

A、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五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B、因诗中有"阳关"一词,又称"阳关曲",又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C、《阳关三叠》使原诗中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深挚、强烈,富于感染力

D、著名诗人白居易赋诗赞道:“最忆阳关道,珍珠一串歌。”

18、明清实学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ABC )

A、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

B、清中叶的乾嘉之学

C、晚清的公羊之学

D、清初的乾嘉之学

19、儒教的基本思想是( ABCD )

A、祖先崇拜

B、圣贤崇拜

C、天人合一

D、宗教与政治、伦理的紧密结合

20、关于〈齐民要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B、北魏时贾思勰编写

C、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

D、提出了按照自然规律搞好农业生产的宝贵思想

21、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ABCD)

A、公元前14世纪,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

B、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竹书纪年》、《春秋》中已开始记录天象的重要发现

C、汉代,天文仪器有测日影的“圭表”,水运浑天仪

D、几市、记时工具有“漏壶”,宇宙模型有盖天说、浑天说等

2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迪(ABCD )

A、将人格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的思想

B、主张创造性学习的思想

C、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

D、重视社会教育的思想

23、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ABC )

A、经世致用的精神

B、实事求是的精神

C、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

D、改革精神

24、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精神包括( ABCD)

A、“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B、“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

C、“中庸”的美学风格

D、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

25、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ABCD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并重

D、循序渐进

26、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ABCD)

A、中国古代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

B、中国古代史著的数量相当可观

C、中国古代史学历史记述系统、完整

D、中国古代史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古代文明生生不息保持联系不断的纽带

27、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ABCD)

A、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B、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

C、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D、艺术风格特别重视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28、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有(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整理、选择、评价

B、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微观剖析,又要宏观鸟瞰

C、把握好史与论的关系

D、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吸收西方文化的关系。

29、书院的教学特色包括(ABCD )

A、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B、崇尚学术争鸣

C、书院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为辅

D、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0、宋明理学基本的伦理道德观(ABCD )

A、将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奉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模式

C、主张“存理灭欲”

D、理气性命

31、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包括(ABCD )

A、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B、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D、注重启发主体的自觉性

32、关于〈九章算术〉,正确的是(ABCD)

A、成书于公元1世纪

B、该书涉及到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C、最早记录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D、被称为“中国算法”

33、中国传统道德对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代意义

( ABCD )

A、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对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B、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也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职业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

C、中国传统道德仅仅制约着公共道德。

D、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家庭生活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中向来特别注重家庭道德的建设。

34、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B )

A、“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文”则处于从属地位

B、“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C、“文以载道”关心政治、留意现实,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D、“文以载道”另与政治过于接近和过于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一部分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异常单调,使古代文学中往往以道德判断代替审美判断,影响了文学的审美价值

35、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发生在中唐时期

B、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

C、以维护唐王朝统治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D、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36、中国传统宗教有那些特征( ABC )

A、中国传统宗教不发达性

B、中国传统宗教的实用性

C、中国传统宗教的兼容性

D、中国传统宗教的主观性

37、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ABC )

A、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C、秦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D、由秦朝到晚清的漫长发展里程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成熟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微

期末练兵——判断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T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统一帝国秦王朝建立在公元前199年。F

3、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F

4、中国古代文化仅仅是汉文化。F

5、春秋以前,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T

6、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朱熹的天人感应之学和董仲舒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T

7、战国初期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先秦各家伦理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综合。

8、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T

9、名家学派以惠施和公孙龙为代表,在名辩思潮中,惠施提倡“离坚白”,公孙龙提倡“合同异”。F

10、阴阳五行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战国初期的齐人邹衍。F

11、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F

12、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当时被称为显学。T

13、世界三大气功流派指道教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佛教的禅定。

14、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T

15、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是对宋明理学发难的第一人。F

16、“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孝悌。T

1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F

18、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T

19、道教的主要信仰是“道”,根本信仰是“德”。F

20、禅宗是东土佛教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久远的一个宗派。T

21、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太宗时期。F

22、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由波斯传入中国,当时称为景教。T

23、黄宗羲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F

24、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T

25、以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反对儒家独尊,主张博通百家之言,在学习途径和方法上,反对“生而和之”,主张“学而知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T

26、北朝著名教育学家颜之撰写的《颜氏家训》中,主张家教的方法是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F

27、在学校教育方面,明代同宋代一样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制度。F

28、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T。

29、儒家在教育上培养的目标为“兼士”,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武艺学习。

3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T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第1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A. 以人为本 B. 崇德重义 C. 载道化成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 《周易.贲》 B. 《周易.艮》

C. 《周易.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 A. 天文 B. 地文 C. 物文 D. 人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儒道互补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7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4 ?第1部分 ?总题数:4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2017年电大年最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年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

《中国传统文化》(本科)复习资料及答案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ABCD )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 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D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 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 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ABC )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 (3)繁多的量词 (4)庞杂的补语 (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例如“实事求是”由四个语素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一个丰富完整的含义。特别是象“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成语,由四个语素记述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再由此作比喻引申,使成语在字面意义之外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寓意。这无疑是凭借了汉语单音节语素表义容量大这一有利条件。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表达丰富的意思。汉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

2020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

2020年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500篇。 答案: (错) 2.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答案: (推己及人) 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答案: (贾宝玉) 4.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汉字)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答案:(墨家的“兼爱”思想) 6.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7.中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比盛唐时期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来说主要有 答案:(现实主义诗派/浪漫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8.下列属于道家人物的是 答案:(庄子) 9.《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史学史上有开拓性的意义。 答案:(正确) 10.《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答案:(赋) 11.“吾丧我”的意思是南郭子綦将自已杀死了。 答案:(错误) 12.书法的章法要 答案:(有节奏感/有秩序感/气息贯通) 13.“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中国传统史学 答案:(为政治服务的) 14.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 答案:(仕女画) 16.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答案:(对) 17.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 答案:《生民》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A、60岁 B、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推荐下载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 2. 厚德载物 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 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转注,同义互训。 ⑥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 2. 变化发展的思想 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 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 无限发展的思想 3.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4.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 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回复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因为为的价值全在于做的本身之内, 孔子认为,他的仁、义、礼、中等是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良方。因此,他一道以贯之,死守善道,矢志不移,他周游列国,明知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记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6.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7.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8.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义) 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唯一没有间断 2、中国西汉纹理《易·贲卦·象传》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儒家文化 5、起源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 发展沉暮总结 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8、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周礼”“仁”“仁”五伦四德 10、阴阳五行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人文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纽带 14、多元结构包容性 15、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 16、夏商周春秋战国 17、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实学 18、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 19、如家学说佛道程朱陆王 20、韩愈李翱朱熹 21、先秦天人 二、选择题 1、1.2.3.4 2、1.2 3、1.2.4 4、2.3.4 5、3.4 6、1.3.4 7、2.3 8、1.2.4 9、1.3.4 10、1.2.4 11、1.2 12、1.2.3.4 13、2.3.4 14、2.3.4 15、1.2.3.4 16、1.2.3 17、1.2.4

18、1.2.4 19、1.2.3.4 20、1.2.3 21、1 22、1 23、1.2.3.4 24、1.2 25、1.2 26、1.2.3.4 27、1.2.4 28、1.2 29、1.2 30、1.2 31、1.2.3 32、1.2.3 33、1.2.4 34、1.2.4 35、1.2.3 36、1.2.4 37、1.2.4 38、1.2.4 39、3 40、1.2.4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P2 2、狭义文化P3 3、中国文化P3 4、中国传统文化P3 5、宗法制度P26 6、分封制P26 7、宗庙祭祀制P27 8、家国同构P28 9、君主专制制度P27 10、先秦子学P31 11、玄学P32 12、隋唐佛学P32 13、宋明理学P32 14、明清实学P33 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 17、天道观P43 18、人道观P44 19、古今观P44 20、名实观P4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 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 (3)《史记》(4)《说苑》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 (3)以文教化(4)学历 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 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 (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 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 (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 (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 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 (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 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

(3)竹简上(4)丝织品上 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 (3)明朝(4)清朝 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 (3)朱元璋(4)孙中山 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 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 (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 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春秋战国(2)秦汉 (3)隋唐(4)明清 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1)汉代(2)南北朝 (3)唐代(4)宋代 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1)秦汉时期(2)隋唐时期 (3)宋元时期(4)明清时期 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 (1)崇尚科学的态度(2)迷狂幻想的习惯 (3)因循守旧的心理(4)敢于冒险的精神 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教学文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 1、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答: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与“新文化”相对】 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两者有何区别? 答:文化本义:文,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教化,使人与人和谐融洽。 文化定义: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 3、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A、时代性——承传与变异B、地域性——差异性C、民族性——与地域性紧密相连D、阶级性——E、同一性——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 4、文化有哪些作用?请简单分析。 答:A、满足需要的功能。B、认知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 D、凝聚的功能。 分析,暂略 5、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请简单阐释。 答:(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重乡土情谊 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

《周易》的哲学观 名词解释:《周易》 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答:《易经》和《易传》 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答:阴阳二爻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 4、《周易》的核心思想及其变化观是什么? 答:变化观: 1、矛盾观 2、发展观 3、内外因结合的动力观 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三易”:变易、简易、不易 (上面四个小问题,可以成为该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 5、“三才”指什么? 答:天—人(君子)—地 1、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五四”运动以前约5000年历史中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3.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4.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5.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 6.河姆渡文化区产生了“水稻文化”。“小米文化” 7.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建立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生产的土壤里。 8.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陆九渊),他建立了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9.儒家经典所谓十三经是在唐宋代形成的。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最早出自《大学》(《论语》)。 11.“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论语》《孟子》 13.“性善论”是孟子韩非子思想的基础。 14. “尚贤”、“尚同”反映了道家墨家的政治理想。 15.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法制改革,其最大贡献在于“铸刑鼎”。 16.“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希腊文religare,意思是“联系”。 17. “日神崇拜”现象在世界原始宗教崇拜中很突出,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中国把日神(即太阳神)叫羲和望舒。 18.藏传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大师。

19.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经责令各州府设大兴善寺大云寺。 20.中国古代被称为“谪仙人”的古代诗人是李白王维。 21.古代餐具有匕、叉、箸,其中箸就是今天大众普遍使用的筷子,汤匙 22.古代饮食器具中,“甑”是一种用来蒸饭盛饭的器具。 23.唐代陆羽陆机撰写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之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 24.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服为贵,秦始皇时期规定官至三品以上着绿袍,平民穿白袍青袍。 25. 明清时期官服实行“补子”制度,其中一品文官补子纹饰为仙鹤孔雀。 26.布达拉宫始建于明初清初,是著名的藏式宫殿建筑。 27.纳征礼是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所用礼物在各代规定不完全一致,民间多用首饰、细帛,后演变为财(彩)礼。 28.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随遇而安。 29.古琴曲《潇湘云水》是宋代音乐家郭楚望姜夔的代表作。 30.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今体书法,而被奉为“书圣”。 判断正误 1.从结构学角度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错 2.剪纸艺术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3.服饰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4.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 5.制度文化是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对 6.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风俗、习惯、情感、信念、思想倾向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对 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 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也有应当剔除的“糟粕”。对 7.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对 8.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区的代表文化。错 9.与自认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儒家八派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史称“儒家八派”。 2、密宗 佛教发展到公元七世纪后,出现衰落的趋势,神秘化密教的出现就是重要标志。密教,是大乘佛教一些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而成,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基本特征,着重宣扬口诵真言即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观佛尊(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就能即身成佛。密教至迟在三国时就已传人我国,通称“杂密”。杂密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术和民间巫术有许多是相通的,以至在宗教实践上相互影响,很难区别。中国密宗的正式建立,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密教与政治结合紧密是其特征,这一点被藏传佛教所继承。 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分化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所谓“乘”,是“道路”之意,大乘是大道,小乘即小道。 4、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文化的特征。

“文化”一词在当今世界哲学和各门科学都取得重要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它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其实现成果的体现,既表现在各种自然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和发展,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1)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诸种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2)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緸缊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具体说来,心态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社会心理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2、简述经今古文学之争与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经今古文学之争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五经的传授全靠记诵,在师徒之间一代代口耳相传,由汉朝人用当时同行的文字“隶书”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汉武帝所尊崇的儒学,就是今文经学派。 汉武帝以后,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称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但是在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致,而爆发了经今古文学之争。经今古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