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_马铁明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_马铁明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_马铁明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_马铁明

第14卷 第8期 2012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 ol. 14No. 8

Aug .,2012

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和多类型的态势。高等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得到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高等中医药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球化中医药热的兴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都对高等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类型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不是单纯地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各类人才。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依据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求,立足于中医药本身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的优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积极地探索并构建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多元的结构系统,近年来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特色型人才培养模式、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1创新型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活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2]。在充分分析未来社会经济、科技诸方面的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和谐教育理念,从中医药教育的特色和规律出发,构建培养集道德、知识、能力、素质四位一体,结构优化,和谐发展的中医药人才的方式和途径[3]。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人才时,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4]。

1.2传统特色型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教育也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中医药教育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具体到中医药教育上,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就是要求培养传统型人才。

传统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即师承教育,它是中医独特的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适应了中医本身的特点,而且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对中医的传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5]。传统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中医基本功扎实的传统型高级人才[6]。专业思想是否牢固是传统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对学生在中医专业思想、专业基础、经典学习、临床实践等各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中医临床技能和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传承,使中国的传统中医药学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1.3外向型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国际化,传统中医药学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不但能够促进中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马铁明,尚冰,丛培玮,史冰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摘 要: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球化中医药热的兴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都对高等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要按照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重新思考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中医教育的主体性,在中医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8- 0009- 02

收稿日期:2011-12-12

基金项目:马铁明(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9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4卷

华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还能够促进中医药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培养能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药外向型人才,探索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

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英语水平,能胜任国际间相互交流工作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6]。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并且能用外语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临床应用能力,也就是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娴熟地应对各种疾病,才能够肩负起将中医药学推向国际,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甚至喜爱中医的使命[7]。

1.4复合型

传统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医疗、保健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的生活及健康的体魄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于中医药医疗和中医的水平也有着新的要求[8]。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中医“治未病”、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特点,还重视现代自然科学、现代医学、计算机、现代诊断仪器等科技知识与传统中医的融合。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以便迎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以多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教学平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校外实践平台等多方位培养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9]。复合型人才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复合,包括宽泛的知识面,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交叉性、多元性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优良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个性和较强的适应能力[10]。

2 我校的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在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跳跃式的发展,一大批中医学院升格为中医药大学,我校也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逐渐由单一的中医中药专科医药类院校提升为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中医药大学,完成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2008年,我校从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中,遴选出一批对中医药兴趣浓厚、综合能力素质优秀的学生,实施了“重素质、熟经典、多临床”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中医经典的掌握与应用,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倡导经典熟颂,强化经典学习,学校构建了以中医经典和传承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建立中医经典及临床类选修课程模块。每天清晨,咏颂中医经典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促进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认识与应用,学校还适时聘请对中医经典研究造诣深厚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为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不断强调临床科研能力在学习与工作中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温习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逐渐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路[11]。

针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我校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为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特色、外向、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的目标,我校也不断力图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是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对先进教学技术的运用;二是改革课程体系与设置,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注重协调学生外语和非医药学科的发展,并把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渗透到课程体系当中,拓展丰富中医药教育[12];三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加大临床实践比例,注重师承教育,强化学生对专业和中医经典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宏观研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21世纪初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一项非常及时、迫切的工作。总而言之,无论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改革如何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更大进步,续写我国中医药学的光辉篇章。◆

参考文献

[ 1 ] 涂雪峰.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 ]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 ( 11 ):38-40.

[ 2 ] 李荣群,曹灵勇,方针.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 .中医研究,2011,24 ( 8 ):1-2.

[ 3 ] 张淑芬,朱峰.树立和谐教育理念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J ]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 1 ):141-143.

[ 4 ] 帅惟,李桂荣.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 ( 4 ):377-379.

[ 5 ] 曹丽娟.高等中医院校传统型人才的培养[ J ] .亚太传统医药,2008,4 ( 2 ):89-91.

[ 6 ] 王新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构想[ J ] .中医教育,2005,24 ( 5 ):1-3.

[ 7 ] 童兴红.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 ] .中医教育,2005,24 ( 3 ):27-28.

[ 8 ] 郑玉玲.面向卫生市场需求构建地方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C ] .广州:第六届高等中医药教育校长论坛,2009:122-126.

[ 9 ] 佟子林.论高等医药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J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 3 ):171-173.

[ 10 ] 葛立军,朱振洪,万海同.多学科交叉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 4 ):

5-7.

[ 11 ] 王斌,王希利.辽宁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 N ] .中国中医药报,2010-07-08 ( 3 ).

[ 12 ] 马骥.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 .中医教育,2009,28 ( 4 ):1-9.

10

课程改革成果

寨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汇总 寨子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62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1人。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射洪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射洪县文明单位”。2002年,射洪县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寨子小学,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十年来,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汇报如下: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㈠、机制有保障。 成立“寨子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文春同志任组长,教导处、年级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几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容和教师测试容。教师的培训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民

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如:《小足球赛》的教学目标:A 指导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指导

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 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教学成果报告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多角度、分层次”民 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成果负责人:刘威娜 成果完成人:刘威娜冯研谭芳郑彩飞 任洪云 起止时间:2012年6月-2017年6月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调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严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民办型高校来说,更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经管类专业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自己培养为集应用型和创新型为一体的人才。 近年来,学者们更是从各种角度对于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教育机构和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的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观点,有的从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提出观点,有的从教育理念提出观点,有的从专业和大学生的综合角度提出观点,这些对于我们

高等职业教育中中医学的教学改革(一)

高等职业教育中中医学的教学改革(一)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中关于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进行简要的探索。根据中医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知识面的扩展、德育教育的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中医学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医学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reformpracticecoreistransformsstudent’spassivelearningintotheactivelearning, thenegativestudytransformsintotheactivelearning.Thiscandisplaythestudymainbodymaximumeffi ciency,canletentireteacheswithstudytheprocessbevitalandvigor,canalsothebestimplementationed 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Buttransformsthekeyistheinterest,theinterestisbestteacher,has theinterestonlythentohaveearnestlyseeks,hasearnestlyseeksonlythencaninitiativepositive. 【Keywords】Interest;Chemistryteaching;Experiment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二十余年,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社会的反馈信息,谈一下中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医,有的同学甚至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药不治病,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他们根本就不热爱中医,怎么能够把中医学好?那么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我总结了一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 1.2中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1.3中医在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急性病中风还是慢性胃肠炎,无论是常见病感冒还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疗过程中,中医都起着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有好多疾病,用西药治疗无效甚至延误病情,用中药却药到病除。 1.4中医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中药无毒副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也是食物,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而西药毒副作用就比较大。美国医学协会刊物曾登载一篇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0万多名病人死于药物反应,药物反应在美国已成为导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对美国医院过去30年有关用药不良反应的39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用药不良反应定义为“药物剂量用于人体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药不良反应。研究人员估计,“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106000名病人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这意味着用药不良反应在美国可列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研究者补充说,这些数字也许只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不包括错误服药,过量用药,滥用药物和治疗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一项美国研究估计,治疗药物反应的总体费用,每年高达40亿美元。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应:(1)可引起过敏、甚至死亡。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做皮试。(2)降低人体免疫力。青霉素不但杀菌,还杀伤人体的白细胞,降低人体的抵抗力。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的人,抗

2020年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2020年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教学改革”工作的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科学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思路。 二、具体实施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首先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其次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教学模式。最后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其次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个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面。结合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学期初下发教师理论学习要求和读书指导计划,公布教师读书推荐目录,制定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办法,让教师读书成为常态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5、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定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方案实施计划阶段 (一)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组织教师学习先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的初步尝试。 1、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外地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学生动员,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 3、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 4、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借鉴阶段。组织部分教师到课改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 (二)第二阶段:课改实验阶段。 1、借鉴外校经验,尝试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一种挑战。改变传统的、低效的、灌输式的应试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对于这样一项大动作的改革,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细致的研究,精心的准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去总结,去升华,得出符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学改革之路。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理性地分析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力求扬长避短,理性地思考如何让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使学生的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行理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灌输式的班级授课模式由来已久,它之所以能发展至今,难以改变,必定有其存在的优势;这种授课方式单一,教师操作简单,准备什么讲什么,或者说讲什么准备什么,很少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即使是有人提出问题也是少之又少,针对班容量大的现实情况,这种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同时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其它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育发展至今日,提出课堂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的作用,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2勇于放手,相信学生并充分地予以鼓励 传统的教学是一节课时间几乎完全由教师掌控,有时还要提前和错后,使一节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谈新时期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谈新时期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由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对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仍存在种种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深化,中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来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形势下,中医院校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外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为适应中医药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为国家培养外向型的中医药人才,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应该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 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此, 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1中医专业英语与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中医专业英语,是指研究如何将中医知识系统而全面地用英语来表达及运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专业英语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研究的成果在外语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其目的和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特殊性,一方面,与专业知识或特定职业密切相关, 要求学习者能够在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另一方面,未经过专门训练或系统学习就难以获得的专门化内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既能系统掌握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知识,又能熟悉运用英语对外交流;既能从事中医药专业口语会话,又能从事教学文献资料翻译和国际对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医学英语人才。可见,中医英语教学承担着英语语言教学与中医专业知识教学的双重任务。其一,它要组织运用英语交流与中医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其二,它又面临着学习者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的难题。以何种方式向学习者传授教学过程中必须的中医专业知识,能够在既满足英语语言教学需要的同时又兼顾到专门化内容的学习,这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逐年提高。然而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 2.1教材缺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和解决策略 大冶三中石福广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我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对农村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一些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在二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讨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剖析 1、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运用“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己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应用,如今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2、努力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急功近利和狭隘性、效率低、质量差。教师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向着应急和实用的功利方向发展,进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围绕考试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仅“双基”目标比较明确,能力目标模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虚化甚至缺失。 (2)在题海战术上。教师大量布置作业,试卷满天飞。教师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做,学生做得天昏地暗,漫无目的地做,一题接一题地做。学生成为做题机器,思想麻木,甚至晚上要做到十二点,哪有时间归纳做题的方法、技巧。同类题的分析比较,教师认为题目做得多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思考 新课改在我乡推行已有几年,我校领导、教师从外出学习、培训到模仿学习、研究探索,一路走来,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现我就本校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2012年,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席卷了黑田铺乡教育,全乡中小学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到岳阳许市中学考察学习,我校派了肖志丽(语文)老师,佘国美(数学教研组长),校长、教导等部分领导参加。考察后,各校积极响应中心校号召,开始推进新课程改革,一个学年结束了,新课改的进程怎样,效果如何?作为校长,我目睹和经历我校及本乡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感觉到新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学校在师资安排,设施配备,都向课改实施班级进行了倾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课改在我校仍步履艰难。把新课改挂在嘴边老师多而有实际行动的少;注重课改形式的教师多而注重课改效果的教师少;照搬模式一味模仿的教师多而认真研究善于创新的教师少。 具体表现在: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 我校12个教学班级,876名学生,25名教师。在这25名教师中,中老龄教师多,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学历高,开展课程改革难度不大,但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改中就有些难度了。首先,是思想认识跟

不上时代的节拍。有些老年教师一直在说:“快退休了却说要搞课改,这不是班门弄斧嘛!”其次,是知识结构不符合当前的形势。学习同一节课,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截然不同的,多数老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关注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部分领导的管理观念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上,多数人抱着“正常运转”的态度,只注重了教学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与促进。部分学校领导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着为难和观望现象。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不能较好的将培训所学的课程标准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3、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挖掘课改内涵。 茶余饭后,一说起课改,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走了极端。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4、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形”,而忽视了“神”。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学变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计划 令狐采学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满足社会成长和企业立异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办事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办法,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变革的实际情况,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变革,增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教学变革的目标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开发,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执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立异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系和教学实施、管理及评价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主要内容 1.变革教学结构 修改了以往教学结构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招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别离,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脱离的状况。为适应学生就业和可继续成长的需求,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职业人才生长规律、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原则。 2.变革理论教学 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护理法度”的教学办法,向学生教授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课程重点包含: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成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护理评估,阐发护理诊断、护理办法及专科护理技术操纵等。此教学理念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办法和手段,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管饭的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角色饰演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办法,是学生从主动学习变成主动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立异思维能力。同时,积极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使用配套的CAI教学课件,充分阐扬各种多媒体的方法,增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每年职业资格考试教导的经验与重案内容并填充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变革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课程改革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初级中学 ****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如此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者:张霞,陈秀 来源:《师资建设》 2009年第10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等数学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应当是: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 培养。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确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导向、坚持三个结合、开放四个领域、培养五种能力。 1、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2、转变两种导向。就是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功能定位,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标准,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导向转变。 3、坚持三个结合。就是在处理课程与专业的关系时,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突出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多样性需求。在处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时,坚持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突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 是解决具有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的实际问题。在处理课程考核标准与学生学习能力关系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开放四个领域。就是吸纳更多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建设开放的应用型教师队伍。采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建设开放的应用型内容体系。使用更多的讨论、启发、合作等教学方式丰 富课堂教学,建设开放的应用型互动课堂。采取形式多样的应用型过程考核方法,建设开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培养五种能力。就是通过分析具有专业背景或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案例,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实验、体验实验、应用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软件来 实现数学目标的能力。通过应用型的互动课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合 作完成一些小的课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8期)

执业医师法与中医教学改革关系浅议

执业医师法与中医教学改革关系浅议 标签:中医教育;执业医师法;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于1998年6月23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5月1日施行至今已有11年。该法对我国医师的考试和注册、执业规则、考核和培训、法律责任做了全面的规定,对医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医师执业的准入条件[1]。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级各类的获证考试(如晋升职称考试、执业医师证考试等)是临床医师上岗和评聘职称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这意味着所有将来要成为临床医师的中医院校毕业生都必须参加这样的考试。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强化临床实践技能,顺利拿到执业医师执照,是中医教学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现就此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 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学科特色 中医院校的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的是传统方法。老师面面俱到地讲,学生事无巨细地听,不厌其烦地背。到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的随意性又很强,辨证大多数不按教材上的证型进行,给学生的感觉是脱节了,似乎教科书上的东西可以不用掌握。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中医教学特色,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突出学科特色上。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使学生掌握的临床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职业医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表明,教科书仍然是指导实践的标准,是衡量对错的准绳。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把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解贯穿在病证讲述中,以临床各科常见病证为中心,串讲该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方剂及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艾灸等治疗方法。 2 大力提倡智能组卷,加强培训力度 职业医师考试题目的顺序是颠倒的,各学科各专业的人员交叉混坐,理论上讲,作弊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专业考试内容完全相同,而且题量比较少,如此每届考下来,难免会被一些人钻空子,出现舞弊现象。笔者建议采取上机考试,并对传统的考试软件进行改革,采取智能组卷,随机组出每人不同的一份试卷。根据考试的专业、内容及时间安排的不同,可随意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实现智能判分,可以彻底杜绝舞弊现象。以《中医内科》为例,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所有病证都输进去,重点放在常见病上,只需在建题库时掌握好尺度就可以了。 在培训方面,要因材施教,加强临床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临床技能学是为加强临床技能的实验教学、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新设置的一门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2]。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训练项目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规范,模型具有能反复操作、条件设置单纯可控等优点。 3 改革考试方式,杜绝出题模棱两可

教学改革规划

人文社科系2007—2010教学改革 总体规划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系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达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动力,提高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水平,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和“六结合”教学模式。“三全”育人模式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六结合”教学模式指: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二是第一课

堂和第二、三课堂(网上课堂)结合,三是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四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五是教学与科研结合,六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小组自主学习结合。努力使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在重庆市高校中处于前列。 (二)构建“两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实施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大学生分阶段修身计划,从知识和能力上同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行本科专业、辅修专业、选修课三位一体人文教育模式,开设人文素质百家讲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构建医校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班、系、校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实行医校结合,与重庆市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开展合作,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社会工作专业坚持以全面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加强基础性与强调适应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按照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向、加强素质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在2006级进行试验的基础上,2007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次局部调整,2008年对人才培养计划做一次系统调整,对所有必修课、选修课内容进行讲授顺序调整、内容整合与合并,避免重复,保证先修与后续课程的内容衔接,使人才培养计划能够适应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在社会工作06级实行导师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五)法律教育要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法律援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庭参观、普法宣传等实践教学形式,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1.教材建设 (1)邱棣华、秦飞、王亲猛、夏雅琴编著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7040130742);(注:邱 棣华教授是刚刚退休的本课程组教授) (2)隋允康、王慕、邱棣华承担的“教育部网络课程试题库”也已正式结题,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过程材料力学习题库(分项目负责),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2004; (3)隋允康教授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的国外著名教材、James Gere英文版的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写序,强调教育创新的观点; (4)邱棣华主编、秦飞参编的《材料力学》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 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7040144778)。 2.教学研究 近年来撰写了30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完成本课程学生小论文集3册,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教育教学多项研究课题,其中有 (1)“地方工科院校高等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系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立项课题:(B17),隋允康等,2001; (2)“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力学”,北京市教委,隋允康等,2003; (3)“基础力学重点课程建设”,北京市教委,隋允康等,2003; (4)“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邱棣华、秦飞,2003-2004; (5)“北工大基础力学重点课程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等,2002; (6)“材料力学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秦飞,王亲猛,2001. 3.优秀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奖 (1)王慕(第4名),仿真应用力学实验,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 (2)隋允康获“北京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称号,2001; (3)“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开发与更新”,张亦良,王慕,李晓阳,邱棣华,隋允康,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