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上编综述
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基本特征?
性质: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柔软,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现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行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主要矛盾?
1、中华民族与资本一帝国主义的矛盾 2、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三、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关系
两大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着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一项任务为第二项任务打下基础,扫清障碍,第二项任务是第一项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土地,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偿,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

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边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瓜分危机:1898至1899,德、俄、英、法、日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1、帝国主义力强之间在中国势力范围的划分的矛盾互相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一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四、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1、近代中国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社会制度,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发展经济,提高科学水平,进行现代化建设提高武器装备,正确运用发展的政策和方针
五、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低于外国侵略。严复翻译《天演论》。
第二章
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的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建立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

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诽谤国法”。
二、天京事变
1856年9月,由于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发生,严重消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跟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的、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4、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5、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兵力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四、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由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发动的自救改革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指导思想是冯桂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被称为“洋务派”。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五、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封建守旧派和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发动攻击,于是两派展开攻击论战,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行西学。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七、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的这么快,这不但不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就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起来。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他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和黄兴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及其局限性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没有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证)、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围绕中国是采用革命手段或改良方式,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上,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民主共和的思想流传广远,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就是市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 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了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正因为如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

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而在另一个时期,就有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危险。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第四章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成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代表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上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5.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

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主观上,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教训: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任然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力量明显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力量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庞大的军队,还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为了控制舆论,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革命的危机关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会决定进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从而进入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新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从而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

生产有了长足的增长,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也开始建立起来,苏维埃政府开展同国统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设置了对外贸易机关。
5、土地革命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到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错误的认为中国革命进入高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并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原因就是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占领遵义之后,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在台湾日本从《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31年占领东北后开始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的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实行三光政策,首先,制造大屠杀。其次,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3、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中共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中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4、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在张学良、杨虎城为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和平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的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5、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以国名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孤军据守四行。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为保存实力实行保守的收宿战略,同时抽出许多兵力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制造反共事件。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对抗战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6、为什么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一方面,日本式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战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他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2.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发展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11月的太原会战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等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策略总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共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8、三三制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中共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明确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0、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调用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阐明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

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卖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只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
1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时。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既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达成五项协议。
2、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平津战役由林彪、罗永恒、列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

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已严重丧失人心。
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4、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鼓吹“中间路线”,他们认为,国名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但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他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尤其是内战重起,使他们只能靠近共产党或国民党,没有其他的道路,致使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5、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的格局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
6、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8年,毛泽东论述了即将成立的型中国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打大宪法,起着临时约法的作用。
8、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有:1)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

争的伟大时代。2)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3)各民主党派和无民主党派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在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中国革命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的阶级的利益,而且还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5)中国革命的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