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秩序的起源

政治秩序的起源

政治秩序的起源
政治秩序的起源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读书笔记

本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福山,译者是毛俊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一版。先看一下作者简介,福山生于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舒华兹讲座、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曾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著有《历史之终结与最後一人》、《後人类未来──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跨越断层──人性与社会秩序重建》、《信任》。《政治秩序的起源》是福山的新作,其主要内容是试图讲述今日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历史之中发展出来的,其首先把对政治秩序的研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类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制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度在欧洲的发展。这本书涵盖了众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论证资料也包括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国家之前、国家建设、法制、负责制政府、以及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一部分国家之前我认为黑丝本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展开了对政治秩序发展的阐述,在第1章讲政治的必需,作者以第三波民主化的发展与衰落为引子,论述时人对自由民主制的担忧以及无政府主义的不合理性,1970年到2010年的40个年间,世界民主国家的数量经历了一次高涨,民主制和市场导向的经济在中东阿拉伯之外的国家蓬勃兴起,这便是亨廷顿所讲的第三波民主化,然而,第三波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却出现了民主衰退,参与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国家不是回到了威权主义,就是看到其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侵蚀。导致该原因的出现不无政治焦虑及左右派无政府主义的影像,作者用“达到丹麦”来形容建立政治秩序的问题,丹麦这个国家象征着民主、稳定、热爱和平、繁荣、包容、政治腐败极低。“到达丹麦”的过程首先是以牙还牙的部落制社会,之后,这些部落逐渐发展出等级制度,中央集权的产生,财产不再为宗族而是为个人拥有,产权相应的规则也出现,日积月累,政治规则越来越正式化,变成书面法律而不再是习惯或非正式的传统,即制度代替了领袖,最后社会不仅使统治者遵守限制国家权力的书面法律,还责成他们向国会、议会和其他代表较多人口的机构负责,一旦统治者接受了正式规则,限制了自己权利,并让自己统治权臣服于通过选举表现出来的大众意志,这样民主制便产生了。本书认为现代政治秩序首先出现于中国,其认为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有时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同步的,工业化首

先在西方发生西方经验便是现代化的范本。人类社会经历过自然状态,本书讨论自然状态实际是讨论人类的手段及隐喻,用于建设政治社会应培养的各级人性美德,在此作者列举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几人关于自然状态的观点,同时运用现代现代生物学介绍人类灵长先驱互惠理他的行为,以及进一步分析这种合作行为的根源,黑猩猩政治与人类发展有很大关系,非复杂社会的人类战争与黑猩猩攻击非常相似,但人类的独到之处在于智力、认知力以及人的语言功能,都对人类社会组织有着不同于其他动物种类的影响,宗教的发展使得社区有了规范和支撑,同时,人类之遵守规范,主要植根于情感,并非依靠理性的过程,规范行为植根于情感,促进了社会合作,这正明显提供了生存优势。

部落发展必然涉及财产的分配,相应的不平等及权利划分自然会出现,作者用进化论的观点,从史前阶段的族团、部落、酋邦、国家等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讲述家族宗教和不同社会组织的关系,利益分配无非就是血缘分配,在有效的政治制度确立之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囿于周遭的亲戚,而政治秩序发展正是基于对该问题的解决,本书正是围绕此而展开。

以下是本书各章节的重点记录:

第一部分国家之前

第1章政治的必需

政治焦虑

20世纪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21世纪第一个10年“民主衰退”->回到威权主义/民主制遭受侵蚀。

政治衰败

既防范暴政,又顺利行使国家权威->没有机制上保障。

民主->自利->特权->社会困境。

没有自制机制使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短视补救->腐化自己。

无政府幻想

民主得民心,却在执行中失败。新兴技术,主权黄昏,最小政府/无政府。破易,立难。

穷国之所以穷,不是缺少资源,而是它们缺少有效的政治制度。

达到丹麦

民主、稳定、和平、繁荣、包容、政治腐败低。

自利+合法性->政治秩序基础。

中央集权,法治,负责制政府,相互平衡->现代自由民主制。

中国第一

现代政治制度历史远早于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已经形成。

了解中国发明国家制度之前,必须了解战争起源和人类社会起源。

自然科学+人类生物学->为人类政治行为设定框架,但生物学不完全固定是起点。

第2章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人性)->正义+政治秩序->现代自由民主制->培养各级人性美德

卢梭、霍布斯、洛克对自然状态的解释(西方政治自我解释)在一个重要论点上是错误的,即都视自然状态为隔离中的个体,都视社会为非自然的。

霍布斯式谬误:假设个人主义->理性自利(解释自由至上商品交易)->制度克服更自然的群体本能(不是理解人类政治早期发展途径)合作自然来源:亲戚选择(生物学缘由)+互惠利他(第二生物来源)黑猩猩政治与人类政治发展关系

寻找弱小敌人攻击消灭,取得各自统治地位后,行使权威->只有黑猩猩和人有此行为->假定:人类从没作为隔离个体而存在,人类社会性不是因为文化和历史,而是人类天生的。

唯独人类

1%人类与类人猿分开的染色体->智人,有智慧的->与人合作,与人竞争。

自利推动社会群体中合作,也鼓励了欺骗和其他破坏性社会团结行为。

语言->抽象理论->心智模型+因果关系->原因归于冥冥中的抽象->

宗教出现的基础->笃信一个无形的超自然秩序->解决集体行动难题,通过奖罚大大增强合作->加强规范和支撑社区->凝聚社会提供生存优势宗教/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因果关系归因于无形力量->导向礼仪+改造自然,获得对环境主导->帮助区分群体,脱节于导致其产生的认知理论(自然)->礼仪不再代表心智模型而变成目的本身->人类之遵循规则,主要植根于情感,并不依靠理性过程(遵循规范的能力是遗传的)->将情感投入后设规范(如何恰当阐述+执行规范)->说教型进攻->把规则当作目标,给政治上造成难题->抗拒改革->政治衰败主要原因。

寻求认可的斗争

规范被赋予内在价值->为获认可的斗争(有生物学根源)->社会等级相对的,零和斗争,必然牺牲他人尊严->地位比赛不存在贸易中双赢。

政治发展基础

亲戚选择+抽象理论+遵循规范+他人认可。

社会高度保守->顽强抵制其支配观念->政治衰败->社会变化延长淤

滞->继之以剧烈变革爆发->暴力对政治发展重要性->政治出现为了控制

暴力,暴力又是政治变化的背景。

对他人价值做裁决,借此建立等级制度->政治最终植根于认可->合法性,广受欢迎观念思想。

进化与迁移

两次大迁徙->直立人(非洲到亚洲)/巨人(海德堡人,非洲到欧洲,欧洲后来人类)

第3章表亲的专横

卢梭->摩尔根(人类历史三阶段)->马克思(私人财产+家庭起源+共产主义等一系列进化论)->从简的发展模型是错误的(直线,先后阶段绝对)->误导数代学者

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原理用到社会进化上->殖民秩序,全球等级制度->北欧>黄/棕>黑->种族褒贬+逆反回潮

政治复杂性的进化不是直线的,任何指定历史阶段包含前阶段特征->人类社会复杂,很难由文化比较研究总结真正普遍规律,但也有进化形式中的规则性和同类性。

宗教->促进大规模集体行动,以祖先崇拜动员大量亲戚->对付敌人巨大优势,战争->他人模仿->战争早就国家/部落。

第4章

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

法国大革命分隔左右两派争议->私人财产

马克思基于摩尔根误解->阶级剥削兴起之前曾存在“原始共产主义”->集体化打破努力和报酬之间关联->共有财产灾难->讨价还价分割共有

财产(理性),霍布斯“利维坦”->两个疑问->是否曾存在共有财产?/是否有和平自发的“讨价还价”?

亲戚关系和私人财产

最早私人财产不属于个人,而属于宗族->动机不仅是经济,而是宗教、社会的。

第三方强制执行司法裁决,必须等待国家出现。

1.农业->人口高密度->私人财产更多->动产/不动产保护

2.人类连贯性暴力倾向->暴力发生于社会群体+狩猎

->战争->致富+荣誉

长期互惠所建立的互相忠诚,是凝聚力的非经济原因。

部落社会向亲戚关系注入宗教意义和神灵制裁

不应低估俘获女人在早就政治组织方面的重要性

世界上只有欧洲打破了亲戚关系为凝聚基础的传统。(基督教发挥决定性作用)

中国从来未能成功压抑亲戚关系的弄权。

印度,亲戚关系与宗教互动->演变成种姓制度

从部落制到保护人——依附者和政治机器

部落制+分支世袭制->父母双传部落+接受无亲戚关系成员部落+因

互惠和私人关系绑在一起的保护人和依附者->部落制是政治发展常数->

领袖帮助促进团体利益,团体帮他获得竞选->以非人格化形式的政治关系取代部落政治的斗争,仍在21世纪继续。

第5章“利维坦”的降临

与部落相比,国家层次社会具有下列重要差别:

1.它们享有集中权力。国王,总统,首相。

2.权力后盾是合法强制权力的垄断,体现在军队和警察。

3.国家权力领土性,不以亲戚关系的基础。

4.国家更为等级分明,更为不平等。

5.更为精心雕琢的宗教信仰,将合法授予国家。

退出亲戚关系->走向政治发展

避免重新部落化,不是所有社会都能自己过渡到国家层次。

国家形成理论

霍布斯:国家(利维坦)通过权力的垄断保证公民安全,公民放弃各行其是的自由以作交换。国家还提供公共服务。作为回报,公民认可国家征税征兵。

如果主要动机是经济,推不出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其实国家形成真正原因是暴力,或暴力的威胁。社会契约只是有效途径,并非终极原因。

密集人口可能不是国家形成原因,只是中间变数。

阿拉伯国家创立靠宗教思想的政治力量。宗教+军事,没有经济因素。

如果不能理解统治者如何控制宗教礼仪取得合法地位,就不能理解早期国家政治力量。所以国家原生形成原因是若干因素汇合:

1.资源丰富有盈余

2.社会绝对规模足够(初级分工+执政精英)

3.居民收环境束缚

4.部落群体愿意放弃自由来服从国家权力(武力或魅力)所以霍布斯谬误:国家产生起源于个人之间理性社会契约。暴力从未被解决,暴力与合作不断反复,没有永久解决暴力的方法,只能将之移至更高层次。

物质条件+宗教->原生国家形成

竞争->大多数国家形成(非原生)

中国政治发展不同于西方:其他建制化力量,无法抵消早熟的现代国家发展,无法加以束缚,例如法制。不像欧洲、印度建制化社会力量抵抗国家发展。

中国国家行政动力——战争。战争创建国家,国家发动战争。

第二部分国家建设

第6章中国的部落制

远古到秦,公元前2000到公元前221,整体数量3000到1.

中国/欧洲发动战争促使国家形成,封建属地逐渐聚合成领土国家,政治权力趋于集中。现代非人格化行政脱颖而出。封建制度独特之处是它分散的政治权力。

中国,亲戚团队治理自己封地享有实质性自治,更像部落;

欧洲,没有亲戚团队,促进社会合作,非人格化扎根,这就是中国和欧洲封建主义差别。

第7章战争和中国国家兴起东周(公元前770-256)真正国家成形:常备军+官僚机构+度量衡+公共基建。

秦:破坏世袭,提高社会流动性,大量征募农民,富国强兵,打造冷酷专政。

中国发明了现代官僚机构,周朝混乱中崛起。官僚化始于军队,各项职能由规则转让给庶民。

战乱,打开思潮,如何施政+全国文化

早期亲戚人脉是中央集权障碍,法家把个人与国家绑在一起,所有国家都试图掌握各自的社会。

儒:向后看,合法性扎根于古代实践;以家庭为榜样,为国家建立道德原则的意识形态,家庭责任大于政治责任。道德专制主义。

法:向前看,赏罚分明。不是道德人,是自私人。专制主义,剥去道德外衣。

中:自上而下社会工程,不能达到目标。父系社会死而不僵。

欧:自下而上,基督教,理论层次,教会影响家庭。

第8章伟大的汉朝制度

秦始皇全凭赤裸的政治权力改变中国社会,极权主义+庞大社会工程,统一的中国,精英文化。坚韧不拔,朝代兴旺和内乱后,总能浴火重生。后进君主的复杂遗产,最不道德,但定义了中国文明。

在项羽封建复辟和秦始皇现代专政之间,汉高祖的政治权采取这种路线,创建双轨制度,部分地区恢复周封建主义。

家族地方权力,未有法律上权力基础,直接篡取中央政府,混乱时期产物。国家稳定后,中央政府夺回政治体控制,法家的胜利。

意识形态:

儒家,读好经典做官敲门砖,科举制度雏形;民为邦本儒家简介重获尊敬,把负责制带进中国政府。对皇帝唯一制衡是道德。皇权限制官僚机构,官僚机构限制百姓,百姓靠武装起义对坏皇帝做最后制裁。儒家天命流转原则,正当合法。儒家反对法家赤裸专制,保护自己亲戚关系社会等级制度。

西汉中国政府几乎符合现代官僚机构全部特征。推荐制度不能杜绝一切私人影响,任人唯贤有教育条件限制。

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培育出满腹经纶的儿子。

汉不寻常,文官掌兵。原因:军事等级建制化不如文官;真正政治权威在于教育和教养,不在于军队威力。

第9章政治衰退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环境条件(饥荒,洪水),死亡人口2/3,道教兴起,非精英抗议宗教;外戚重用宦官,宦官残杀外戚,形成强大政治力量;家族经营篡取国家权力,削弱中央政府。有趣问题:中国为何再次统一?(汉——隋300年争斗)

答案:1.中国早熟现代化,最强大社会组织,继承者受制于汉朝中央集权制度,即合法性最终来源于天命继承。2.秦汉时期统一的文化有着强烈的情感,特别是精英阶层,通知整体比通知部分更合法。

所以中国创建了现代国家第一个世界文明。但不受法治限制,偏于专制。后续中国政府收敛雄心与社会力量并存,专制但不极权。

第10章印度的弯路

早期政治发展与中国分流

四大社会阶层,瓦尔纳阶层: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首陀罗,农民。世俗/宗教一分为二,祭司享有道德权威,不受国家干涉。

迦提,种姓制度,所有瓦尔纳细分,对内通婚,职业秩序神圣化,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双重特征,政治力量依赖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

印度——雅利安部落,黑海里海之间的俄罗斯南部,迁移至印度,开创印度政治发展。

印度的现在,看欧洲的过去。统一的雅利安文明。

亲戚关系作为社会基本结构原则,与中国相近。三大区:北,梵语,印-雅后裔;南,达罗毗茶语;东,缅甸相邻;同地理、种姓制度及宗教不同,展示出巨大内部差异。

雅利安阶层征服达萨阶层,铁器使用,权力合法性,导致国家形成,暂时和中国西方无太大差别。

差别:无幅员辽阔整体,无漫长战争,宗教祭司超越祖先崇拜,合法性可由任何人。法律来自吠陀本集仪式,不来自政治权力。制度>国王,摩奴法典,保护制度,法治雏形。

第11章瓦尔纳和迦提

社会理论学争辩:经济利益与思想谁占鳌头?

马克思,现代理性选择,认为物质利益享有优先权,思辨时候建立来解释物质利益。

婆罗门教理背后高度合理性,始于否认现实的现象世界,个人一生都陷于自己的业力,社会升迁在现世达不到,只能指望来世,所以要有良好行为准则。若不遵守,则降级,更加远离真正存在。

婆罗门教制度像巨大社会网络,不像天主教行使制度化权威。较弱国家+强势社会,导致种姓制度+村民组织,这是印度社会支柱,限制政治权力。

婆罗门教社会制度对文化的控制,使大批印度人陷入贫穷和绝望。婆罗门坚持口头传送吠陀本集,垄断教育知识,不使用书写技术。影响现代国家发展,统治者自己是文盲,文化是婆罗门特权,维持对知识和仪式的垄断来保障自身利益。

婆罗门教建立法治基础,反映社会正义感,比国王意愿更为崇高。很难弄清楚婆罗门教在捍卫神圣法律,还是在保护自身利益。印度权威分裂,对政治权力造成制衡,不能建立强大军队,不能渗透村民自治,部下和自己缺乏教育文化,统治者处境不同于中国。

第12章印度整体弱点

社会发展(宗教信仰+社会实践),压倒政治/经济发展。

公元前1000,印度次大陆,魔羯陀,婆罗王,统一次大陆大部。公元前321,日护王,孔雀王朝,次大陆第一个政体,《政事论》为印度经世王道。

孔雀王朝经理3代,对照阿育王和秦始皇,几乎同时形成,公元前3世纪。政体相差很大。

魔羯陀:种姓制度限制+家族式。不懂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度量衡和语言,建国温和,屈服进贡,国王不拥有土地,不向现有产权做挑战。没有印度统治者尝试大型变革,从没法家赤裸极权思想,从没想到国家建设,没有共同规范和价值穿透整个社会。

10世纪后,印度政治史一连串外国入侵史,穆斯林,英国。印度易征服,因为不团结;但难统治。

英国统治影响深远,现代印度是外国人建国计划的产物。政治层次印度在英国统治之前不存在,但社会层次完整无缺,远离殖民政府。

印度高度不平等文化中,民主只是文化舶来品,由殖民政权输入,不深植于国家传统。社会不公抗议针对婆罗门控制的社会秩序,异端宗教运动以否定现世秩序的形而上学基础。

中国和印度经验:强大国家和强大社会同时出现,随时间流逝而互相平衡,互相抵消。

第13章军事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

奥斯曼帝国军事奴隶制:只对外国人开放,基督徒;等级分明奴隶制里帝国——东方专制主义;父母身边抢走,改信伊斯兰教,残酷。

强大部落社会建国对策,发明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精彩的适应,作为集中和巩固国家权力措施,极为成功,挽救了伊斯兰教。

先知默罕默德统一麦地那部落、麦加和周边部落。奥斯曼惊人速度扩张,兼并整个阿拉伯半岛。

国王和农民+市民往往联合对付寡头,削弱政治挑战,挣到税收,国王代表大众利益概念雏形。

早期阿拉伯统治者优势:绝对君主制和中央行政官僚形式;拥有上帝之下人人平等宗教意识,不靠亲戚关系。

共享曾祖父,穆罕默德,哈希姆血统;微码亚血统,反对穆斯林信徒,征服麦加失败,改信伊斯兰教,仇恨延续。阿里党羽,变成什叶派,信奉正统主义,认为阿拉伯帝国只属穆斯林直系后裔;魏玛亚,逊尼派,正统理论与实践奉行者。

以部落为基础的国家本质上是动荡的,依靠部落领袖传统权威。9世纪阿拔斯王朝军事奴隶制克服穆斯林军队基于部落征召重重弊端。

亲戚关系和对公共政治秩序的义务之间永远存在紧张关系,成功的秩序需要通过某种机制来抑制亲戚关系。

阿拔斯王朝灭亡,三个新权力中心,军事奴隶制幸存。1.迦色尼帝国,阿富汗,波斯东部2.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和中亚阻止基督教十字军和蒙古军3.奥斯曼帝国

魏玛亚,8世纪-9世纪,独立王朝于摩洛哥,突尼斯,伊朗东部,西班牙设立第一独立伊斯兰国。

第14章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扩张,不仅取决于宗教思想的号召和吸引,还取决于政治权力,最重要:军事奴隶制。

马穆鲁克制度创立于阿尤布王朝末期,短暂统治埃及和叙利亚,最著名子孙萨拉丁,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反十字军战争中投入突厥奴隶军。

马穆鲁克制度缺陷:1.没有制度化统治机制2.缺乏最高政治逆向代理权威。

犯罪集团的国家,掠夺国家里掌握精英试图向社会提取最高程度的资源以供自己的私人消费。精英之所以追求权力,是因为权力于向他们提供租金,商业资本主义在埃及被扼杀。1517马穆鲁克败于奥斯曼帝国。

第15章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513。法国/土耳其,土,难政府,维持易;法,易政府,维持难。

16世纪早期,奥斯曼更加集中非人格化,更加现代化。以征募制和军事奴隶制为基础,建成高度强大且稳定的国家。

蒙古13世纪征服一系列土库曼部落,中亚和中东赶到小亚细亚,夹在拜占庭帝国和东方的蒙古属国之间,部落们组织起来,领袖之一奥斯曼1302年打败拜占庭,新兴征战年代,没有古老制度继承,只能创建全新制度。仅一代贵族制度,迪立克制度,防止世袭特权的强大地方贵族涌现,剔除马穆鲁克制度失灵缺陷,奴隶永远都不能成为苏丹,避免既得利益的世袭精英,土耳其统治者目标不是经济租金最大化,而是平衡权力、资源和合法性综合国力最大化。

奥斯曼制度缺陷:1.缺乏成熟长子继承制或其他继承规则,儿子之间经常发生内战2.只允许外国人参与3.离帝国中心越远,地方上制度越偏离核心规则。

没有新的基督教领土,导致减少了征募制人选供应。

奥斯曼是穆斯林世界中迄今最成功的政权:

中央集权官僚和军队,以非人格化择优标准;中央遥控省级行政制度,从没允许地方贵族涌现,比15世纪同期欧洲组织更为成熟和先进;存在立法的宗教机构,理论上独立于国家。

奥斯曼从没发展本土资本主义,不能期取得持续生产力增长,只能依赖粗放式增长来增加财政资源。

经济和外加的政策失败,彼此雪上加霜,使本土制度无法承受。

第16章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中、印、中东,建国者想让个人忠于国家(领土/中央合法统治权力为基础的制度),自上而下,都归于失败,家族制复辟。

例外的欧洲,男女倾向于晚婚,女子财产多,低出生率。1400-1650.

没有表亲的专横,分割遗产和长子继承权原则深入人心,欧洲很早就是个人主义的,先有这样的社会,再有国家,社会发展走在政治发展前列,日耳曼部落蹂躏罗马帝国后从天主教皈依基督教。

梅因:现代化设计从“身份到契约”过渡。

马克思:经济变化促使个人主义和核心小家庭兴起。

韦伯:基督教主要动力。这个变化仅几百年历史。

女子拥有和遗赠财产的能力是部落组织退化标志。严格的父系社会规则已经消失。

“抚养合同”在英国出现,比资产阶级兴起早了好多世纪,资本主义只是社会关系和习俗变化的后果,不是原因,马克思“纯粹金钱关系”是错误的。巨大父系宗族很久以前在欧洲消失,中世纪欧洲从不单凭父系追溯后裔。

封建主义——个人自愿屈服于无亲戚关系的他人,仅仅是以服务交换保护。

天主教促进分化,极力反对四种行为:近亲结婚,兄弟寡妇结婚,领养,离婚。教皇格里高利一世6世纪促使异教徒盎格鲁撒克逊人皈依基督教,提倡一夫一妻,《圣经》此类禁令在耶稣诞生的巴勒斯坦很普通,基督教福音是反家庭的,招募人们离开安全的亲戚团体,教会坚持这立场不是神学,为了教堂自己物质利益,这些都是继承策略,因为亲戚团体控制财产。

女子有权处置财产,无子女寡妇和老处女变成了捐献一大来源,破坏了单传原则,敲响了父系宗族丧钟,教会大有裨益,教会成本土地主,在中世纪政治舞台中成为一名独立角色,对西欧部落组织构成相当大的破坏,皈依植根于政治,亲戚架构解散。

教会作为社会参与者以经济目的制定文化规则,非常个人主义早于欧洲国家建设开端,资本主义顺利扎根,私人产权财产在陌生人之间转手,这些社会建制是封建的,不基于亲戚关系,高度不平等和等级化社会形式化,为个人主义和法律人的理解树立先例。

封建领主的权力一旦获得合法确认,便不需要持续重新谈判。

宗教权力从没凝聚成国家之外的中央官僚机构(印、伊),中国从没发展起超越祖先崇拜或鬼神崇拜的本土宗教。

第三部分法治

第17章法治的起源

欧洲政治发展是个例外,早期建国分配正义杰出能力,国家权力和合法性的增长,法治涌现。

早期欧洲国家只是正义,不一定是法律,更多依赖公正执法。弄清法律和立法差异,相当于宪法和一般法律之间差异。

法治是政治秩序中的另一组件,以限制国家权力。当代发展中国家,最大缺点之一就是相对软弱,高效法律机构最难构建,法律机构必须遍布

整个国家,持续不断,长期运作。现代资本经济世界涌现,很大程度归功于既存法治,可信承诺是国家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学家对法治下现代产权和合同执行的强调有两个错位:1.足够好的产权足以创造高效经济增长2.即使有现代产权和法治存在还是无法取得。

谈论法治一定要弄清法律对象,不能仅保护靠近或控制国家的物质。

法律早于立法,哈耶克理论,奥地利,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教父。唯理主义/建构主义,立法者理性地研究社会问题,从而发明法律,以建立自以为更好的社会秩序。

错误:以为人的大脑足以理解人类社会工作方式,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以公正社会的预设重整社会,错误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和欧洲社会民党。

原因:没有一名计划者,能掌握足够社会实际运作的知识,以作出理论重新排。没有人能掌握足够信息来预测法律或规则改革后效果。

哈耶克:社会秩序不是自上而下的理性计划结果,而是个人尝试各式规则,保留有效的,拒绝无效的。分散的适应和选择,不依靠创世主的专门设计。法律本身便构成一种自发秩序,英国普通法就是模型,判决的累积促使法律的进化发展。法治本质:代表整个社区愿望的既存法律,高于当前政府的意志,限制政府的立法范围。惯例法到普通法,不是自发秩序,而是中断过渡,国家政治权力干预自主法庭,国王主要服务是当作上诉法庭,收费;推翻地方领主裁决,削弱后者权威,各类法庭相互竞争,取得司法生意。第一个全国官僚机构是国王法庭所建立的,建立先例系统,原亲戚团体以赔偿金解决犯罪,现受到最高级别的第三方起诉。法治依靠法律本身和可见的管理机构,也依靠制度运作的正式程序,相信法律基本上是公平的,道德观念上已习惯于遵守。建立规范化的法律秩序,不但国王接受,老百姓也愿接受,宗教就很有必要。

第18章教会变成国家

最深刻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共识。其法律是公正和既存的,能够约束其对统治者行为,享有主权的不是统治者,而是法律,统治者正当权力只能来自法律,方才享有合法性。欧洲法治植根于基督教,宗教权威独立于政治权威。政教合一是一种制度,宗教权威完全服从于国家,像基督教,罗马国教。多数欧洲国家,教会拥有1/4到1/3土地,从而得到收入和自治。

11世纪晚期,天主教开始独立于政治权力,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1073-1085对所有基督徒和政治当局行使至高无上法律权力,并有罢免皇帝权力。攻击家族制根源(主教和神父生儿育女),教会内部激烈斗争,目标在教会内终止腐败和寻租。思维逻辑=中国太监/奥斯曼军事奴隶,减少腐败最直接方法,禁止官员组织家庭。改革遭现有主教反对,除非他有权

任免主教(从国王手中收回)。罗马亨利四世不同意,格里高利将皇帝逐出教会。叙任权斗争对欧洲后续发展非常重要,机构发展的标准之一就是自治,控制对自己官员的任命。教会也纯洁自己的行为,独身制涂上新的道德色彩。天主教在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连贯性方向的建制化更为高级。叙任权斗争后果:精神领域和尘世领域更明确、分离,从而为现代世俗国家铺平道理。西方教会历史上永远终止导致政教合一的时代,从没出现于东正教/穆斯林世界。划出明确界定的精神领域,控制有成人世俗统治者行使统治权,对欧洲法律和法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教会阐述系统性教会法规,取得合法化;教会创造建制化的精神权威的单独领域。韦伯定义现代官僚的职位,第一个模型在12世纪教会等级制度产生。格里高利改革不仅向领土国家提供官僚和法律榜样,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建制,世俗统治者负责领土内的和平和秩序,提供规则以促进新型商业。

欧洲国家今后发展的是负责制政府,还是专制政府,将取决于这些阶层(贵族,神职人士,平民)能否顶住中央君主的压力。

欧洲国家建设特征之一:很早非常非常依赖法律。法律在国家制度成长方面,既是动机,又是过程。国家获得合法性和权威,靠的是分配正义的能力,他们期待统一的中央政府,通过国王法庭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权利。基督教君主同意自己身处法律之下,但试图侵入宗教法律领域。作为经济现代化关键两个基本制度:1.可以自由选择个人社会关系和财产关系2.透明预知的法律为政治统治设限。都是中世纪教会创造的。

第19章国家变成教会

中国宗教并不反映社会和文化共识,从不承认比国家本身更高的权威,中国没有基于宗教的法治历史基础,中国人心目中主要是王法。

印度法律深深植根于宗教,婆罗门教,但婆罗门阶层没有组织成单一等级制度,没有印度教皇,也没有印度教会,迦提所造成的权威碎片化,不单影响政治权力,也影响宗教权力。法治是穆斯林文明基础,法律植根于宗教,行使普世司法权,是所有真理/正义源泉,深深依靠宗教经典《古兰经》。

伊斯兰教实质上是政教合一,不是神权。世俗统治者掌握权力,没能简称单独的穆斯林教会,需要世俗法用于传统伊斯兰教法鞭长莫及的领域(公共行政),需要平行两种司法建制,一个世俗,一个宗教。日益增长商业社会需要越来越多原则,实际上宗教法律反而遭受排挤。

司法部门的权力或成为法律监护人的宗教权威,体现在可向统治者提供合法性,以及作为社会共识保护人而获得广泛支持。教皇权威确实存在,并不依赖它的师团。

法律对统治者有效约束条件:编撰文本;法律专业化;机构自治。

一个没有法治的伟大世界文明是中国。

第20章东方专制主义

王朝中国,没有对皇帝权力的司法制衡,遂给暴政留下充分余地。

四个中国政治制度基本问题:

1.缺乏法治给政治带来的影响?

2.中国制度中的合法性来自何方?

3.中国统治者为何没有尽量形式理论上所拥有的权力?

4.仁政性质而言,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何种教训?

中国建立较为现代的政治制度是在唐宋之间过渡期,皇帝不再受贵族家庭的威胁,形成更为纯粹的中央专制主义。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更为公开的途径,平民对贵族地主的农奴义务终告结束,其地位得到改善。

武则天对唐宋过渡的贡献表现在她清理实际上或受怀疑的贵族对手,大大削弱他们的人数,使整个贵族阶层变得羸弱,促动中国社会巨大转型。

天命含义:寡头强人一边彼此厮杀,一边尽情剥削自己的臣民。中国社会将合法性赋予具体的个人和其后裔,让他们享有统治百姓的独裁权力。

中国制度困惑:不是天命存在与否,其实是程序问题。何以知道自己获天命?有机会为何不抢走?

中国不同于其他文明,因为天命涉及的既不是选举,也不是宗教赋予的合法性。天命更像“自然”或“天道”,可被打乱,但必须返回平衡。天命概念第一次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的商周更替。周武王很明显从合法持有人那里夺得王位,天命是军阀权力斗争后核准儒家正名思想,饱学士大夫,遵循理想前任的榜样。中国制度能在建制上做得特别讲究,皇帝收到天命后,其权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很少充分行使他们的权力。

第21章坐寇

流寇和坐寇,动机一样,短期掠夺,制定秩序,长远期富饶,理性自私,最大化资源供自己使用,最大化税率,微观经济学中垄断价格。

事实并未最大化税率,皇帝并没有理论上权力,不单表现在征税上。

专制只是偶见,多数表露仁善忍让,儒“仁”。

中国权力约束三种:1.缺乏行政能力2.中国君主非最大化,适可而止3.权威权力转授官僚,不执行领袖意愿。

中国政治制度没有任何政治负责制机制以保证官员诚信。

政治发展三大组件——国家建设、法治、负责制。中国发明了好政府,但又落后,从没创立法治和政治负责制机制。

中国王朝遗产,高品质维权政府。确有负责制,但是向上对皇帝负责,遇上昏官唯一求援是上诉,皇帝的注意简直缘木求鱼。

法治、政治负责制本身很好,但搅乱卓有成效政府运作。

适当条件下,法治和负责制制衡国家权力,约束最好政府防止坏政府失控。

遏制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不是由于良好制度缺席,而是:1.经济上不理性,严格控制商人和贸易2.缺乏经济学家假设人类共同特征:利益最大化精神。

西方评论家认为拖中国后退的文化缺陷,儒家士绅学者除当官拒绝做任何其他工作。

中国领导人渴望学习外国经验,如合适便加以采用。

中国前一世纪全球经济比较落后,现在杰出,较为信服的解释是它对科学、知识和革新的态度,而不是它的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

第四部门负责制政府

第22章政治负责制的兴起

负责制政府:统治者相信自己应对治下民众负责,应将民众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负责制形式:道德教育,程序上(选举,普通法)。早期负责制,非民主,只对精英。程序上负责完全民主化要等到20世纪。

欧洲国家建设的迟到,是欧洲人后来享受政治自由的来源;早期发展在限制国家权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基督教+印刷机,个人追求信仰、尊严、价值平等,欧洲人质疑现存权威,重新学习古典文献测试因果理论,树立了新式权威,奴隶意识到自己价值并最求政治权利。思想观念,均势的政治参与者,共产主义倒塌,第三波民主化,民主政体唯一合法,最合法,负责制政府产生。

1100年封建欧洲像中国周朝,实际权力落到高等分散封建主手中,不同之处只在最终幸存者国家众多,不是大一统帝国。

欧洲国家发展必须应对限制国家权力的全套法律。战争、征税要求,社会资源动员,官僚机构扩大,国家建设架构,欧洲历史此时的政治发展,体现在集权国家和抵抗团体之间的互动,他们坚持无代表不纳税原则,愿意提供实质资源,但一定要参与如何使用的决策。

1.较弱专制。法国,西班牙。

2.成功专制。俄

3.失败的寡头。匈,波。

4.负责制政府。英,丹。

第23章寻租者

法兰西王国呈现极端矛盾现象,既强大,又充满潜在的虚弱。

法国政府致命弱点,既无法控制自己的精英,也无法向基层征税。

法国君主政体处境和当代中国相似,讨厌法治,不愿花在补助金或社会福利上,困境唯一出路征用精英财产。缺乏社会团结、资本,法国偏向于专制主义,脆弱。招架不住以人权为合法性基础的启蒙思想,大革命。

法国变成彻底家族化,国家缺钱,官位卖给最高投标者,政府私有化直达核心功能,公职变成世袭的私人财产,给寻租和腐败披上合法化制度化外衣。

让平民融入国家削弱古老贵族影响,全面家族化渗进法国公共行政核心,该制度造成的低效、腐败非常可怕。

法国的政治制度无法自我革新,广大的寻租联合体获得权利并在传统法律中寻求保护,这就是国家权力基础。等到寻租者被非人格化和任人唯才的官僚所替代,现代法国亦能涌现它所保护的不是现代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传统的社会特权和国家掌握的低效经济。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即制度外非精英团体的愤怒,借用革命来将之彻底摧毁。抵抗法国专制主义失败,源于他们未能团结一致,社会不合根植于家族制实践本身,征税不公,破坏议会团体团结,不像英国,执政贵族最佳者统治。法国就是今天寻租社会早期原型,精英篡取公职以保证自己租金收入。法国古老家族制革命中死去,西班牙旧政权创建类似制度,18世纪躲过革命改革,输往拉丁美洲,后者不得不与这份遗产长期共存。

第24章家族化跨越大西洋西班牙制度和其移植至新大陆殖民地,第三波民主化使它总体上成为世界上民主地区之一,民粹政府兴起后也出现了民主倒退。

拉丁美洲两方面表现平平:平等,法治。这两现象互有关联,法治只适用于古老精英等极少数人。不像美国累进个税,拉美税收很少来自个人,征税主要来自消费税、关税、增值税,落在穷人头上便高。

国家权力的伤害大多落在非精英身上。外强中干国家出售公职于私人企业家,私人成功获取国家创造的寻租权。16世纪20年代,查理五世控制当时世界最大帝国,财政上不足,无征税基地,政治上更难向这些精英直接征税,宁可选择不断赖账。新大陆未开发地区的发展不受既得利益团体和习惯行为的妨碍,彻底重建制度。家族化17世纪在新的路无可避免,殖民地实际参与者倡议增加自己租金和特权,而马德里中央政府太弱太远无法制止,大地产或大庄园铁律,富人更富,移民阶层强烈抵制托管权仅维持一代规定,将自己权利传给孩子。

强大地位阶层出现,但无法凝聚政治参与者。18世纪平等和人权原则开始向新大陆殖民地渗透,但西班牙政治社会制度已在拉美再生,但类似法国大革命从未光顾西班牙母国/殖民地,拉美独立成功之前家族制仍然迁入很多独立后政权。西班牙旧政权的家族遗产仍在21世纪存活。

第25章易北河以东

匈牙利成为失败负责制另一选择,宪政主义,贵族统治出现于匈牙利。

匈牙利专制努力最初是失败的,强大和组织良好的贵族阶层可以向国王权力施加宪法的限制,一个阶层的自由导致其余阶层不自由。

匈牙利例子显示:对中央政府权力的宪法限制,并不一定能建成政治负责制。匈牙利贵族阶层遂追求的是更加彻底地剥削农民的自由。易北河以西,农奴制逐渐取消;以东,先前自由农民在历史同期逐渐沦为农奴。农奴保留少许法律权利,不同于奴隶,但实际差别并不大。俄国统治阶层开始以手下农奴的数量来评估自己的地位,俄的贵族高层富得惊人。

东西欧农奴制迥异发展,原因爱与经济、人口和政治因素总汇。

东欧城市和君主权力都很弱,让贵族阶层自由支配树下的农民。

非精英真正自由还需依赖现有精英参与者的僵局或均势。非精英团体两种情况都受到压榨:1.分散寡头太强大2.中央政府太强大

匈牙利例子:强大、凝聚且武装齐全的民间社会,能抵制中央政府,但不一定能获得政治自由。赢得政治自由不是国家权力受到遏制时,而是强大国家遇上同样强大社会制衡时。

美联邦架构中的州政府就像封建社会的男爵,他们独立于中央政府,其对自由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它与从属权力机构的互动。如果强大国家与强大寡头相互勾结,自由就面临尤其严峻的威胁。

第26章更完美的专制主义

俄罗斯政治发发展特征,君主政体依赖贵族,造成农民沦为农奴;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专制主义在俄罗斯取得更为彻底的胜利。

俄罗斯专制主义来源:

公元前1000年末其,起源于乌克兰基辅地区,被蒙古占领250年,政治文化与西欧不同,切断俄与拜占庭中东的贸易,思想交流文化来源,阻碍与欧洲联系,深入继承与拜占庭的法律传统,不可持续的掠夺策略训练。俄领袖,通过联姻融入俄人口的基因。封地期间的俄,类似中国/奥斯曼的国家形成过程,俄版本封建主义。

俄和匈差异:俄,服役贵族接受招募,走向中央集权;匈,变成贵族阶层一部分,趋于权力下放。

俄:颁布门第选官制,让贵族互相竞争,从而破坏了贵族内部凝聚力。俄贵族作为一个阶层其内部团结很差,几乎无联合抵抗中央国家机构。

俄法治一开始就弱于西欧,被俄当作模型的拜占庭帝国其教会和国家关系是政教合一,东正教没有发展出可颁布法律的国家般中央机构,教会获得国家资助,鼓吹国家第三罗马合法性。

法治保护西欧精英,沙皇特辖制清洗贵族精英,所有斯大林杀光老共产党员,武则天等。

俄传统并不是暴政不断,自由选择时有发芽开花。但其兑现还在将来。

15世纪-16世纪国家建设第一期,主要是动员服役贵族。彼得第二期更进一步,征召整个贵族阶层参与国家服务。

整个16,17世纪,农民说服日益上涨,限制农民迁徙,地理不适于奴隶制发展,俄专制主义的基础,就是君主和上下层贵族联合,牺牲农民。

第27章征税和代表权

失败的负责制案例,帮助理解议会在英国的发展。

政治负责如何发展的最后案例是英国,其政治发展的三大组件——国家、法治、政治负责制——都成功获得了制度化。

英:部落,封建中央集权始于16世纪晚期-17世纪早期,社会精英组成政治团体——英国议会,推行现代化君主向它们寻求支持和合法性。其他欧洲国家没能取得宪政妥协。

英国议会都是强大而凝聚的,不仅代表贵族神职人员,世俗/精神领主,而且代表广泛的士绅、市民和业主,这些平民是议会的灵魂和动力。

17世纪初,英国日益专制腐败,但政治制度得以废除公职买卖,建立现代官僚机构,组织国家陷入法式腐败泥潭。

英国政治团结的根源:1.社会团结的政治性大于社会性2.普通法和英国法律制度合法性获得广泛认同,保卫自己财产的意愿强烈3.。宗教赋予议会超越的使命感。

基于亲戚关系的社会其集体行动范围非常狭隘,所以需要政治制度。

英国早期的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社会团结的消失,只是团结形式是政治性的,而非社会性的。

县法庭,后变成议会,既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既对过往向上负责,又对县民向下负责,两者日益趋于平衡,整个英国已组建高度参与的各式政治单位,一直抵达村庄层次。不是地方社会组织参政,而是合同政府邀请地方上的参与。

司法机构,县法庭+英国普通法,保护产权->英国政治代议制度。

国王法庭倾向于反对领主保护个人所有权,以致这种财产渐渐进化成真正的私人财产。国王仲裁人增强英国产权合法性,变成真正第三分支。全靠法官以专业语言作出讨论,而不是政治上这种,司法独立,国王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宗教作为集体行动的基础,英国对专制权力的抵抗涂上宗教色彩,大大加强了议会阵营的团结。

英国地方上自治团体,深植人心的法律,产权不可侵犯的信念,君主政体涉嫌参与国际的天主教阴谋,这一切都有助于议会阵营的精诚团结。

自由城市和资产阶级

英国城市中产阶级在议会中扮演主要角色,光荣革命之前已获得经济和政治实质性力量。自由城市促成西欧农奴解放。

城市资产阶级形成

亚当斯密:相互利益促使他们支持国王,又促使国王支持他们反对领主。

马克思:经济增长,技术变化结果,不是政治因素。政治变化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但一开始资产阶级兴起要有政治前提,市民和国王都憎恨领主。东欧条件不存在,所以无资产阶级出现。

13世纪,英议会定期开会,原始司法功能,扮演更广阔政治角色,成为国王联合统治者。两大问题:1.没有议会批准,国王擅自增税权力2.政治腐败,公职待价而沽,变成世袭财产。

国王与议会斗的结果是1688光荣革命。直接原因: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试图扩军并配以天主教军官实施专制。根本原因:议会反对国王,合法性最终应给予被统治者同意,国王无权强加于人。宪法+宗教+财政+军事各重要方面综合原因。

光荣革命导致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国家源于为保障天赋权利而签署的社会契约,不是某个统治者或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租金,而是定出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

光荣革命使政治负责制和代议政府的原则制度化,但还没引进民主,议会只有很小比例人口选出。

英独立宣言:光荣革命建立了被统治者同意的原则,后人再去拓宽政治意义中人民的范围。

光荣革命成功,与其说是强大可靠产权的原因,到不如说是结果,英国有产阶级觉得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保护。

光荣革命重大成就之一是使征税合法,征税全凭同意。较高征税没有遏制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和随之发生的财产和银行改革,使18世纪英政府借贷激增,国家愈加壮大。

英国是三大组件聚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大国——通向代议政府的英国路径不是唯一。

第28 章负责制或专制主义?

负责制和代议制4各个结果

1.法国/西班牙。弱专制主义,无议会负责制。分割出卖功能给精英,精英只保护自己。

2.俄罗斯。更彻底中国式专制主义。精英征入国家服务。

3.匈牙利。精英在君主权力上实施宪政制衡建立起负责制。制衡太强大,阻碍国家有效运作。

4.英国。强大议会负责制。强加于国王,但没破坏统一的主权政府。

原因,四分法公式解释:

1.贵族家族:国家取得优势,归功于有利地理,卓越领导,组织能力和掌控合法性能力。

2.高级贵族:遗留军阀,拥有领土,大批侍从和资源可传后裔。

3.士绅:低级精英,有社会地位但无土地资源,人数多,从属于贵族。

4.第三等级:工匠、商人、解放的农奴,城镇居民。

5.农民:很难采取集团行动,以迫使整个制度实施关心农民利益长期改革。

哪里有负责制,哪里的国家相对于弱于其他政治群体——议会政府出现的地方,和社会之间产生相对均势。相对软弱国家遇上组织良好社会——弱专制主义。

俄与西欧5点差异:

1.地理有利军阀

2.贵族成员组织松弛,无法抵制中央君主。

3.没有与西欧媲美法治传统,宗教。

4.地理环境使农奴必须,将贵族利益与君主绑定

5.思想在俄渗透不足。

英国负责制政府没有退化成贪婪寡头政治原因:

1.英国结构不同于匈,基层政治参与,自耕农,资产阶级

2.英国个人自由传统,思想非常重要

达到丹麦

1.宗教改革,非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动员,农民脱盲,改善经济条件,互相交流作为整治行动者组织起来。

2.来自外国,法国大革命思想传播促成资产阶级农民参与、国家认可语言统一,就丹麦故事,思想至关重要。19世纪丹麦君主接受权利和宪法启蒙思想,丹麦民主兴起充满历史偶然性,不能复制,达到丹麦,多种途径。

第五部分通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29章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

政治发展史: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美国革命前夕。至此,真正现代政治方才问世,此后众多政治体包括现代政治制度三大重要理解: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

国家在中国/欧洲出现,根源就是当代国际体系所竭力组织的无休止战争。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2016新课标1,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5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013课标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12北京文综,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4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政治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很难定义它是科学,因为它总是根据发生过的事件来梳理规律,很难通过规律来预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件。很多政治学家“活久见”,晚年时会推翻早年提出的观点。特别是所谓的“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后,目睹了冷战结束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学家纷纷开腔;而中国的崛起、拉美的衰落、非洲的迟滞、美国的霸权、欧陆的困境,都给他们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影响。政治学的发展简直不能再波澜壮阔一些了。 当代政治学讲述政治学史的时候,起始往往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落脚点往往都是福山。幸好福山是一个平易的讲述和评议者,也是一个各种学科都能涉猎的杂家。他写的两部皇皇巨著《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横跨几大洲、纵跨几千年,系统梳理了国家、民主、权力、自由等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免去了“爬楼”看史的痛苦。 关于“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卢梭、洛克作为西方政治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明确提出人类个体原本是“自由人”“个体”,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获取利益,形成了国家,让渡了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甚至是财产和生命,来获取国家机器的保障。这也是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点:国家在保障“个体”

安全的同时,必须最大程度的赋予“个体”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权利。 然而,福山从生物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出发,提出人类和黑猩猩一样,生来就是群聚的,并不是“个体”“自由人”,因此也不存在“生来自由”,更不存在让渡自己的权利来获得国家保障的“契约”。 所以,自由的程度、民主的程度、权利的多寡,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个制度优劣的标准;与之相对的,国家能力的强弱、法治制度的规范、政府部门的负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符合人类福祉的。 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代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家都认为,物质利益享有优先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带动了思想理论的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很难解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为何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也很难解释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此重要的地位。 以韦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家认为,不管经济发展到何种阶段,思想观念,特别是宗教和宗教观念,是人类行动的动力和社会身份的来源。同样的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涌现的法家、儒家、道家、墨家,都根植于同一个生产水平;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现在,我们还是离不开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1688年“光荣革命” 1、背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士二世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这损害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2、经过: 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玛丽成为英国国王,共同统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3、实质: 从过程来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是一场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 4、影响: 标志着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它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最终确立。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注: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议会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3、内容: (1)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2)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3)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4)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4、影响: (1)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2)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3)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注意:《权利法案》颁布之初,国王掌握行政权,权力依然较大。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1、形成过程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重要枢密大臣在一个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故被人们称为内阁会议。后来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开始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责任内阁产生的程序: (1)议会的产生:下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首相的产生:由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政治社会学——政治权力的基础及来源

政治社会学第二章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基础及来源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贾察荃 20103718 来源: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多种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理论。 替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专制制度辩护的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学者则用契约论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以反对专制制度的神权说。特别是j.-j.卢梭,从契约论中引出人民主权的思想。他提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基础。 当代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政治资源的拥有和掌握。所谓政治资源则包括:金钱、信息、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人们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便具有影响他人行为的一定力量,拥有一定的权力。人们所拥有的权力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人们掌握政治资源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而政治权力的直接来源则是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中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实际结果。革命的政治权力最初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最初的斗争指挥中心便是革命权力的萌芽。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革命的权力也在发展,直至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形成完整的革命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说,革命的政治权力又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委托。这一点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类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选举和授权的形式和程序,则是其经常的表现。 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同时,权力依赖于运转的制度本身的好坏,这也直接决定了权力的性质和权力的力量。 1、武力: 武力是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弱国无外交”就是鲜明例证。 在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之际,武力最强者得天下。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军队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国际政治中,作为国家实力象征的武力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 2、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活动产生的前提是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培育了政治权力。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政治权力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权力制约着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性质不但由经济决定着,政治权力的大小在很多时候也由经济财富决定的。 邓“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3、技能: 政治技能是获取政治权力的重要因素,无可否认政治谋略在获取权力和运用权力过程中的作用。 4、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在政治上就是以权力基础的身份出现。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权力的重要基础。事实上,那些具有更多知识(有时甚至垄断某种知识)的人总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 5、动机: 动机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基础。 动机是个人所渴望的体验或占有某种事物的愿望,是行为的动力。权力动机是个人对取得、占有或行使政治权力的一种愿望。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可能会形成强弱不同的权力动机。 6.、制度基础: 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权力衡量指标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新制度主义研究表明,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政治制度及其决定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度本身是政治权力的最根本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财富、知识等因素。 小结 总之,随着政治过程的复杂化,必须审慎地对待作为政治权力基础的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政治活动需要的是技巧和专门知识,而不是权力的最原始的形式暴力或武力。成功的政治活动并不是显示令人生畏的力量,而是更多地运用技巧与知识的过程。但要记住,建立在财富之上的暴力永远是权力运动的最坚实的后盾。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 (1)原因 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西方民主政治解读_田海蓝

第14卷 第1期2001年2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 niv ersity of T echno lo g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 V ol.14 N o.1 Februar y2001 西方民主政治解读 田海蓝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民主政治是一种思想理念与国家制度形态。西方民主政治泛指西方的国家制度形态,它继承了西方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在反神教斗争中逐步形成。由于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又形成了诸种民主政治模式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关键词:民主政治;西方民主政治理念;模式;原则 中图法分类号: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1-0018-03 民主与政治的结合为民主政治。这里的民主是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形态。这里的政治是指国家政权,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民主政治,既是一种思想理念,又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方式和组织形态。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解读一下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民主政治继承了西欧奴隶制 民主政治的精华 西方民主政治的雏形,来自古代希腊奴隶社会的文明成果。其思想理念和制度模式,我们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可以认识到些许。 柏拉图的民主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政治著作《理想国》、《法律篇》为代表,通过对奴隶制民主政治及国家现象的观察和剖析,阐明了他的奴隶主等级制的民主政治观。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民主政治论”、“正义国家论”、“理想王权论”。“民主政治论”的要旨是讲,由第一等级:哲学家、第二等级:武士、第三等级:农民及手工业者共同组成执政国家,强调“统治”与“服从”相息相安,以等级民主划分阶梯。这种民主政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而已。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濒临极大危机的时代。为了挽救这种危机,这位古典政治家对奴隶制的城邦民主政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著成《政治学》,从整体价值和完全意义上阐明了关于国家的起源、目的、任务及活动原则,形成了他的民主政治观。这种民主政治观概括起来是:国家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至善至和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要实行的任务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善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该是“民治法制”,其目标就是实行“民主程序”。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民主程序”与民主实质放在同等地位。法定的民主程序是以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多少为标准,照顾多的为正宗的政治,否则为“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正宗的则有:君主制政治、贵族制政治、共和制政治。而非正宗的“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则有:君主制、寡头制、缺少法律制度限制的平民制等。 诚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政治理念的出发点是以维护奴隶主群体统治为目标,但剔除其奴隶主统治的糟粕,仍然留下有可以继承的遗产:(1)国家是一个众人参与的具有实体存在的组织和团体,这种组织和团体应该是“和睦安宁”的。(2)有法律制度保证的等级参与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3)维护统治权威是城邦民主政治存在的前提,法制是它的保障。据此,我们似乎可以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和体制中看到与古代民主政治类似的影子。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正是继承了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某些遗产,尽管这些遗产“陈词难辩”,但它毕竟为近代资产阶级呼唤民主政治的新生提供了原始材料。诚 收稿日期:20000904 作者简介:田海蓝(1944-),女,河北省望都县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回望历史,发现社会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一.导语:真理的预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另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却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残酷严峻的金融危机,纷争不断的国际形势,还有民不聊生的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令人困惑,那么,卡尔·波兰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使我们从一个客观、全面、实证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全书探讨并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大转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的衰落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本书的主题极具前瞻性,因为直至今日,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与探索还在激烈地进行;作者的见解又极具创造性——他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提醒人们,如果盲目地深信“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社会很可能落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印证了这位思想巨人的预见。因此,对这一部经典著作的回顾也就尤为必要,它带给我们的思路和启示,或许将会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主题与中心:“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错误” 全书主题即“发现社会”,作者认为,社会是比经济和市场更为广阔、也更为核心的关注对象。作者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19世纪文明的解体,是因为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1。基于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展开了实证的论述,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经济与社会的嵌入式关系,劳动力、土地和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如此强大的破坏性张力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性建议与展望。 全书用三篇、二十一章来阐述这一主题,其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为导言部分,作者对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国际动荡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在欧洲,一段长期的相对和平繁荣时期(1815-1914)会突然让位于一场尾随着经济崩溃的世界大战;第二篇是全书论证的核心部分,作者运用详细的论证试图阐述几个主要观点,诸如“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过”、“政府干预是保护社会的一种必要”,以及“市场建立过程所导致的社会变迁会引发巨大的灾难”等等。第三篇是结语,作者否定了“自由市场”所谓的“自由”,却又满怀乐观精神地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自由,引用文中原话就是:“社会的发现既是自由的终结,也是自由的重生。”2 三.主要观点 1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2

专题四 西方民主法治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四西方民主法治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掌握罗马法的形成,分析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掌握《权利法案》及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分析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影响,并比较美国的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之异同。 【高考在线】说明:07—10年山东文综本专题只10年涉及,选择题15题如下 (10年山东)15.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 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线索梳理一】 (请认真填写关键词):知识梳理(一)、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⑴确立的条件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地理上: ⑵民主制的特点-- 基本内容----------- 积极性: 评价 消极性

【线索梳理二】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的方式 法律 政体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美国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 1875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制 德国 统一战争 187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 日本 资产阶级改革 1889 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深化拓展】 (请认真填写关键词):知识梳理知识整合 (二):深化拓展

【能力提升】 1、全国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本题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从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说明当时贵族地位没落;“但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故“贵族地位开始没落”错误,是已经没落,没了社会地位,A错误;本题时间是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说明议会的权力大,但还没有拥有绝对权力的地步,因为1660年出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是出现在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C错误;题干中始终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来,故D错误。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而1649年的议会国王没有了权威,也没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说明当时的传统议会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答案为D。2、江苏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公民要求法律援助就要先找法官,向其申明,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正确答案为A。 3、江苏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解析:议会掌握立法权,其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故正确答案为D。 4、浙江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 【解析】(1)问通过设问中的“三权分立”可联想到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思想观点主要从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等分析。对三权分立一定要答出其核

浅谈西方民主的历史渊源

浅析西方民主的历史渊源 首先,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Demokratia),从词源看,民主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即民众掌握,作主的意思。而在近代,民主主要是指人民主权的意思。一般认为,民主一词最早还是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即希罗多德记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历史事件时始用此词。追溯民主思想的历史渊源,大致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下面就分而论之。 (一)古代的萌芽。在古希腊,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式即政体,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希腊城邦里,公民大会正式决议的第一句话就是“The demos has decided”(人民决定)。雅典是古希腊城邦民主里的典型代表。雅典城邦原始社会民主遗风;工商业发展及独立小生产经济的稳定;平民力量增强和贵族内部的分裂;以梭伦等为代表的个人作用等因素,均为雅典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用伯里克利的话来解释雅典的民主政治最恰当不过——“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城邦事务中,由公民全体构成的“公民大会”,每一个雅典公民都参与其中。大会每年召开超过40次,法定最少人数6000人。雅典意义上的“公民权”包括参与立法、司法的权利和直接介入城邦事务的权利。这就是雅典的直接民主。但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它的民主是建立在对二三百

个属邦和二十万奴隶残酷压榨和剥削之上的,它限制了社会的另一部分成员———奴隶与外邦移民,以及附属国民的自身发展能力,这实际上是社会奴役和不公的一种体现,也阻塞了自身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世纪的潜流。中世纪的欧洲受封建制及基督教统治,教会与国家二元并存。但在这一千多年时间中,民主及民主思想的暗流涌动:日尔曼人部落民主遗风;罗马政治法律和思想中民主与共和因素以及封建契约、宪章中萌生的民主法制因素等,均体现了民主的遗韵和风采。圣托马斯·阿奎那曾写道:“一位国王如果不忠于其职守,他便放弃了要求服从的权利。废黜他便不是叛乱,因为他本人才是叛乱分子,人民有权予以镇压。不过,最好是剥夺他的权力,这样他就没有能力滥用权力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全体人民都应该参与管理自己;宪法应该将一种受节制和选举的君主制,与贤明的贵族制,以及允许所有阶级经民众选举担任公职的民主制结合起来。任何政府都无权超出人民所决定的界限征收税赋。一切政治权力都来源于民众的选举,一切法律都必须由人民或其代表制定。只要我们依赖于另一个人的意志,我们就不会有任何保障。”这段话中阿奎那很明显的主张将人作为个体享有天赋权利。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社会。它在采邑制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等级、团体和个人以契约为纽带连结为一个共同体,从而确认了契约双方权利主体的地位和某种程度的平等。契约中的任何一造违反契约,另一造就不再受义务的约束,并有权采取行动予以纠正。这种封建契约,必然反对绝对专

福山 政治秩序的起源 1-5章

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史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福山 第一章:政治之必需 第三波的民主化,时人对自由民主制前景的担忧;左右两派憧憬政府的消亡,发展中国家却在身受该憧憬之实现;我们视各式机构为理所当然,但对其来龙去脉,却一无所知。 1970年到2010年的40年间,世界上民主国家的数量历经一次高涨。1973年,世界151个国家中,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评估为自由国家的,仅占45个。《自由之家》是一家非政府机构,每年就世界各国的公民权和政治权,提供量化的评选。(1)该年,西班 牙、葡萄牙和希腊是独裁政权;苏联和其东欧卫星国仍显得强大和凝聚;中国正卷入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一群腐败的“终身总裁”正在非洲巩固他们的统治;大部分拉丁美洲处于军人独裁之中。到了下一代,人们则亲眼目睹巨大的政治变化。民主制和市场导向的经济,在中 东阿拉伯之外的世界各地蓬勃兴起。20世纪90年代後期,约有120个国家——占世界独立 国家总数的60%——成为民主制。(2)这一变化,即是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讲述的第三波民主化。自由民主制作为首选,已成为21世纪初普遍接受的政治环境。(3) 潜行于体制变化之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转型。世界上一度消极的千百万民众,组织起来,参与他们各自社会的政治生活,其结果是大幅转向民主制。此次社会大动员,背後有众多因素:广为普及的教育,使民众意识到自我和周遭的政治环境;信息技术,使思想和知识得到迅速传播;廉价的旅行和通讯,让民众得以运用他们的脚来参与选举,如果他们对政府不满;经济繁荣,诱发民众渴望获得更齐全的保障。 第三波在20世纪90年代後达到顶峰。21世纪第一个10年则出现“民主衰退”。参与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约有五分之一,不是回复到威权主义,就是看到它们的民主机构遭受严重的侵蚀。(4)《自由之家》提及,2009年是世界自由程度连续下跌的第四年,这是1973年创建以来的首次。(5) 21世纪第二个10年初,民主制的病状以若干形式呈现。第一种焦虑,取得民主进展的某些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 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 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根本原 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亚历山 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评价: 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形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当时的罗马只有习惯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诞生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正式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问题,学界从不同维度与视域分别作了论述,但都没有把握到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历史维度。有学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利益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是处理利益冲突的需要,其起源于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追求的需要,起源于开展利益活动的需要。但依旧没有明确提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较为准确的历史阶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的探讨,显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历史的探讨,即说明在历史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如何呈现,推动其从无到有的历史动因又是什么?当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探讨也是比较重要的,它影响着推理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原因、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何时、推演着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必然性。因此,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就必须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做一定性,在涵义的规约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就更为严谨。 一、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探究的理论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它绝对不会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纵观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社会阶层,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不过他们是为了维护各自不同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就如同秦朝时期的法家思想让秦国迅速崛起并统一了六国,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帝国的正统思想。要想深刻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就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義,即其具体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指向。“思想政

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在实际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将其统治思想及理念传播和根植于被统治阶级的头脑中,使其形成一种对统治阶级思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也是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的生活必须依赖于社会这个大群体,也就必须遵守有社会大多数人制定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我们也就必须时刻学习这个社会群体的主流思想,接受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按照这个社会固有的政治文化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个体接受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和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生存的利益。这就必然会出现两种不一样的结果,一种是当个体来到这个社会中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个框架是由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文化所构筑出来的。那么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统治阶级就必然会采取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得以传播和灌输,使每一个个体都接受和认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理念。另一种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利益博弈,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融入到社会的主流思想当中,主动地去学习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便自己能够跻身于统治阶级的行列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想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人的政治社会化,用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就是一个人接受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过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根 本原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亚 历山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评价: 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形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当时的罗马只有习惯法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 劉性仁( (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 北京100871)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 前言 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 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柏拉圖(Plato)對雅典民主的批評,他認為在雅典,民主政治意謂著貧窮大眾的統治,如果人民喜歡的話,就可以為所欲為,在學校、家庭或其他地方都不會尊敬權威,柏拉圖認為這樣的結果會使法律不受尊重,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成為專制統治的溫床,因此柏拉圖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議由有智慧、受過訓練及教育的哲學家來統治。而亞里斯多德對於民主政治的看法,他將民主看成一種只為窮人謀福利的政府形式,亞里斯多德認為參與法律制訂,必須要是君主制與民主制的結合,權力分立以確保社會上主要團體間勢力均衡之混合國家(mixed State);隨著雅典城邦的沒落,關於民主理論的討論沉寂了一段時間,在中世紀封建體系下,權力並非歸屬於選舉產生的團體,權力只根據透過繼承或武力的方式來取得。到了十九世紀,才產生現代社會所思考之民主政治相關問題,從文藝復興運動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有關民主理念形成於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脈絡中,各種民主理論激辯著,但始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從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實行民主政治以來,對於西方民主政治一直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思辨,到了近代之後,關於民主理論的研究著作也越來越多,民主政治一詞的使用也越來越浮濫,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吾人所使用民主及民主政府字詞的形式,易造成極大的混淆,除非這些字詞有了明白的界定,而其界說獲得同意,否則人民會處於不可避免的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04 古代西方的政治和思想(含解析)

专题四古代西方的政治和思想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考点二罗马人的法律 考点三人文精神的起源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考点回顾] 1.形成环境 (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多山靠海、良港众多、海岛棋布、平原狭小。 (2)经济环境: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 (3)政治环境: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发展过程 (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里)斯提尼改革,使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3)顶峰:伯利(里)克里(利)执政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3.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 (2)五百人议事会:国家常设最高行政机关。 (3)陪审法庭:国家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4.突出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历史评价 (1)积极性 ①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②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2)局限性 ①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点深化]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经历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度,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 度的尝试。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几个热考命题理念 (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民主权利只属于雅典少数 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则不享有民主权利。 (2)评价 ①进步性 a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近现代 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b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政治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 了雅典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从而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 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②局限性 a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 寡民的城邦。 b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 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c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 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题印证] 1.(2019.4·浙江高考·17)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