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已发表)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已发表)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已发表)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已发表)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地球0引言

中国东南部的浙闽赣粤古陆块之上,广泛发育了寒武纪 三叠纪海相和近海相沉积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揭示的最大的海相地层发育区块,主体位于福建省境内(部分延入广东省)的永安地区,兼具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和中 新生代陆相地层信息,是中国东南部一个较典型的多期复式叠合盆地,是研究晚古生代 中 新生代构造环境演化的较佳场所[1]三

华南褶皱系闽西北隆起带上的举岚盆地为燕山运动早期断坳型盆地与燕山运动晚期火山盆地的二期叠合盆地,是浙闽一带典型的山间盆地,地表面积约1100km 2,盆地基底由上侏罗统南园组(J 3n )火山岩组成,基底埋藏西南深二东北浅,并在盆地东北缘出露三

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是沉积物物源分析,作为连接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纽带,为研究盆山相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再现沉积盆

地演化二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2]三通过对典型的山间盆地

举岚盆地永安吉山中生界剖面下白垩统坂头组进行物源分析,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沉积岩的成分二结构二构造与大地构造背景联系起来三从而对浙闽一带永安地区的物源作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永安地区下白垩统坂头组的沉积物源区以及沉积构造背景三并对该地区盆山相互作用的研究提过科学理论的依据三

1区域地质背景

浙闽一带的举岚盆地内填充沉积河湖相下白垩统坂头组(K 1b )浅灰色泥质砂岩,火山岩建造的石帽山群(K 1sh)及河湖相赤石群(K 2c)的浅灰色泥质砂岩,K 1b 和K 2c 碎屑岩系在全区分布较为广泛,K 1sh 仅见于盆地西南部,可见该地区古环境主要为深水沉积三盆地呈南西倾块断状单斜结构,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发育NE 二NW 二EW 二SN 多组断裂,断层有正有逆,并以正断层为主三据统计,K 1b 出露区共有33个大小断块组成,构造较为破碎[3]三

盆内永安地区位于政和 大埔断裂带的核心部位,沿NE SW 走向分布,地理位置N24?00'~26?00',E116?00'~118?30',整体形态为一山间洼地三大地构造上,永安地区位于浙南闽北华夏块体南部,其东南面为东南沿海火山岩带;邵武 河源断裂,为其北西界,政和 大埔断裂为穿盆而过的控制性断裂三早晚白垩世之交,中国东南部曾发生过一次从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由此可见,永安地区地层发育于晚古生代,后期又经历动力学改造三现今永安地区的盆山格局是长期地质过程和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4]三吉山中生界剖面出露保存好二沉积体系相对完整,主要为碎屑沉积,典型的深水沉积环境[5]三以吉山中生界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碎屑岩类法从而进行物源特征的分析三

研究区吉山中生界剖面位于永安市西南3km ,剖面起点在永安

至连城公路旁,于下吉山村东北山顶结束三露头良好,化石丰富三下段

为吉山组总厚>977m ,上段为坂头组厚>127m 三在永安地区吉山村坂头组 吉山剖面进行了剖面勘测,以吉山村宝应山殿后约25米处为起点,由于采集点位于华南褶皱隆起带故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限制到吉山村墙后终止三整个采样区皆位于吉山剖面的层位段,约为162.5米三并在露头良好的层位具体层段的露头剖面用岩石采样器进行采样(表1)三

2坂头组碎屑组分特征

本次的研究对吉山中生界剖面坂头组作了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磨片处理,利用蔡司偏光显微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三坂头组的砂岩从粒度上主要分为细砂岩与粉砂岩两类三碎屑颗粒的含量一般在97% 80%之间三少数砂岩的含量低于了80%三碎屑物的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好,各岩石样品的粒度较为均一,大部分的成熟度中等偏差三

砂岩骨架统计表(表2)与薄片鉴定相结合,得出碎屑组分分的基本特征为:(1)石英颗粒呈次圆状二圆状二椭圆状等形态,磨圆度较好三单晶石英含量一般为9%一43%;单晶石英比多晶石英更常见,多晶石英含量一般小于1%三总体样品平均含量达到了24.4%三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物源的多样化,与当时沉积地层的序列性与沉积环境的变化差异有关三(2)长石颗粒呈短柱状等,含量总体都在10%以下,平均含量只有4.1%,从而其特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而长石的种类也可以说明其物源的特征三(3)岩屑颗粒多呈次圆状二次棱角状等三各岩石样品岩屑类型呈现不等的变化三其总体平均含量也达到了59.0%,岩屑是在沉积过程中机械破碎的矿物颗粒的集合体,而其形态的特征也对物源的性质起到了指示意义三岩屑种类也复杂多变主要为火成岩岩屑,其次变质岩岩屑三(4)白云母和绿泥石含量都不高三(5)孔隙极少基本上都少于1%三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说明其物源的性质,并且也指示着该地区岩石具有良好的储集性,非渗透性的岩石也为油藏储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6)填隙物基本上都以粉砂级粘土杂基为主三

坂头组砂岩总体来看,砂岩厚度增大,粒度变不大,石英含量呈现了不等程度的变化,长石含量和岩屑含量与石英呈相互消长关系三样品中石英颗粒磨圆度普遍比长石二岩屑更好,说明石英是经过多次破碎二搬运二磨蚀,而长石和岩屑经历的破碎次数少或搬运距离较短三可见其物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三

3物源分析及特征

3.1样品观测统计方法及原理

沉积岩的成分蕴含着大量与地壳发展演化密切相关的信息,其中砂岩的研究在沉积学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三砂岩作为大陆的风化一沉积旋回产物,不仅直接记录了沉积物的母岩组合,改

■王小垚1张峰1尹航1曹立坤1李仙2

[摘要]福建永安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闽西北隆起带,发育了燕山运动早期与燕山运动晚期二期叠合盆地三永安地区吉山剖面白垩系坂头组为典型山间盆地的深水沉积,针对性系统开展这一露头的物源分析,利于恢复古地貌背景,重构沉积面貌,进而分析油气地质条件三通过对浙闽一带永安地区坂头组的砂岩系统采样,进行了详细的鉴定,观察砂岩的碎屑组分与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应用Dick-inson 的分析理论对其进行了砂岩骨架矿物统计分析三结果表明永安地区坂头组为混合物源,发育了几种物源,主要是混合岩浆弧带物源和在回旋造山带上的俯冲带复合体物源三

[关键词]永安地区吉山剖面坂头组碎屑组分物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P5[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 (2015)-9-50-3

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地球|地质与矿产|

[作者简介]王小垚(1995~),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2012级本科生。表1举岚盆地永安地区吉山村吉山剖面岩样采集层位分布表

50

?

|THE EARTH 9期|地球

地球

造强度及沉积环境等信息,而且因其碎屑组分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密切相关,还可以反映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三因此砂岩的碎屑组分及其时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演区域构造活动的强度二性质和延续一转变时间等[6]三根据砂岩的成分判断其物源区的性质与方向,进而探讨物源区的构造性质与物源的特征三

事实上,由于露头岩石样品不同程度地存在化学风化和成岩后期改造作用,因此详细二准确的砂岩骨架组分鉴定和统计对物源研究尤其重要,其可信度要大大优于化学分析资料[7]三针对永安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吉山中生界代表性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砂岩样品采集和薄片鉴定统计三为了保证碎屑骨架组成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Dickinsonet a1(1979).和Dickinson(1983)的经典方法三

3.2坂头组碎屑组分统计及物源特征

符合上述统计原理并参加作图的坂头组有效砂岩样品共11个,统计数据如表2三成分包括:单晶石英(Q m )二多晶石英(Qp )二长石(F )二沉积岩岩屑(Ls)二火山岩岩屑(Lv)二变质岩屑(L m)二总岩屑(L )二填隙物二胶结物与基质(M )二孔隙及其它三其它包括来源指数二流动指数二成熟度等三把模式分析各成分的结点个数换算成百分含量,其点计法统计结果和骨架三角图解模式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和图3三

砂岩骨架三角图解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Qp Lvm Lsm 图

中其物源以混合岩浆弧和断陷大陆边缘物源为主,但是随着火山岩岩屑的增加,出现少量的岩浆弧带的砂岩,有部分的岩石样品落在俯冲带复合体物源区中;Lm Lv Ls 图进一步反映永安地区坂头组主要为混合岩浆弧带物源,同时也有俯冲带复合体与缝合带混合物源,也伴随出现少量的岩浆弧带上的砂岩;Q F L 和Qm F Lt 图解侧面进一步显示坂头组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在回旋造

山带二在回旋过渡带和岛弧过渡带及未切割岛弧带三由物源区与构造背景对比图进而证明了坂头组的砂岩为混合岩浆弧带物源与在回旋造山带物源(表3)三综上所述,坂头组砂岩主要来源于混合岩浆弧物源区和在回旋造山带物源区三

4结论

(1)永安地区白垩系坂头组砂岩碎屑组分三碎屑组分特征主要

表2举岚盆地永安地区下白垩统坂头组岩石薄片碎屑组分统计表

1-1克拉通内部;1-2大陆过渡带;1-3隆升基地;2在旋回造山带;3-1岛弧切割带;3-2岛弧过渡带;3-3未切割的岛弧

1-1克拉通内部;1-2大陆过渡带;1-3隆升基地;2-1在旋回石英;2-2在旋回过渡带;2-3在旋回岩屑;3-1岛弧切割带;3-2岛弧过渡带;3-3未切割的岛弧;4混合区

1断陷大陆边缘;2混合岩浆弧和俯冲复合体;3混合岩浆弧和断陷大陆边缘;4岩浆弧;5缝合带

1缝合带;2混合岩浆弧+俯冲复合体;3混合岩浆弧+大陆边缘;4岩浆弧

图2福建永安地区白垩系坂头组组砂岩骨架成分三角图解(下转第90页)

51

?

地球参考文献

[1]舒良树,周新民.2002.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J].地质论评.48(3):249~260.

[2]赵红格,刘池洋等.2003年.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1(3).

[3]徐焕友,胡龙天,李秋政.2014年.举岚盆地坂头组油气地质评价及潜力分析[J].复杂油气藏.7(3).

[4]福建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9: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福建省分册[M].地质出版社.[5]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85:福建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

[6]闰义,林舸,等.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02,85-88.

[7]杨忠琴,边申武,邓贵标,马会诊,龙建喜.贵州省三穗地区青白口系隆里组砂岩碎屑组分和物分析[J].贵州地质.2014.31(2).

为:石英颗粒磨圆度较好三单晶石英含量一般为9%一43%;单晶石英比多晶石英更常见,多晶石英含量一般小于1%三长石颗粒含量总体都在10%以下三岩屑颗粒其总体平均含量也达到了59.0%岩屑种类也复杂多变主要为火成岩岩屑,其次变质岩岩屑三孔隙极少三填隙物基本上都以粉砂级粘土杂基为主三

(2)坂头组碎屑组分三角图解和物源分析结果显示三坂头组受燕山运动的岩屑影响,永安地区的古陆发生伸展裂陷产生窄洋盆,为典型的深水沉积环境,形成一套由混合岩浆弧物源区和在回旋造山带物源区提供物源的大陆边缘河湖相陆源碎屑岩组合三坂头组砂岩具有混合物源,主要是混合岩浆弧带物源和在回旋造山带上的俯冲带复合体物源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652013042,

2652013128,265201313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415056)资助三

的全过程三大致可分为三期:①粒状自形 半自形晶;②细粒浸染状;③细脉二网脉状三其中烟灰色微细粒者含金性较好三黄铁矿化与绢英岩化组合构成黄铁绢英岩,对金矿化富集更为有利三

(4)绢云母化:也是区内普遍分布的蚀变类型,表现为岩石中斜长石被绢云母替代成黄绿色的褪色蚀变三主要是热液作用的结果,部分为岩石受挤压碎裂过程中产生三与金矿化有一定关系三

硅化二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随深度加大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矿体中心部位以黄铁矿化二硅化为主,往两侧逐渐过渡为硅化二黄铁绢英岩化,往深部则以绿泥石化为主三

3矿体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

经地质普查工作,在涌溪矿区南方子尖矿段圈定金矿体3个,编号分别为Au 1二Au 2二Au 3三

在矿段西部经工程(主要为采坑二平硐和钻孔)揭露,圈定一条长度约880m 二厚度1.40~5.48m (平均2.16m )二延深200m 的金银矿体,编号为Au1(图1)三矿体走向近东西向二倾向南二倾角70~80?三矿石品位:Au 1.01~13.4?10-6,平均5.28?10-6,伴生Ag 5~800?10-6,平均163.95?10-6三矿体呈脉状二透镜状赋存于F1构造破碎带中,两侧围岩为流纹斑岩或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等三

在矿段东部经揭露圈定了一条金矿体,编号为Au 2三矿体长约240m ,厚度1.20m ,走向近东西向二倾向南二倾角80?三矿石品位:Au 2.99?10-6三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F2构造破碎带中,两侧围岩为角砾晶屑凝灰岩二砂岩三

三号金矿体位于矿段北部,编号为Au 3三矿体长约240m ,厚度0.98-2.88m ,走向近东西向二倾向南二倾角70-80?三矿石品位:Au 1.16~6.25?10-6,平均3.71?10-6三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F4构造破碎带中,两侧围岩为流纹斑岩二角砾晶屑凝灰熔岩二砂砾岩三

3.2矿石特征

根据矿石矿物组合及有用组分特征,可将矿石分为两个自然类型:黄铁矿化石英脉型金矿石及黄铁硅化蚀变岩 绢英岩型金矿石;各类矿石在空间分布上常具渐变过渡关系,即矿床上部为石英脉型矿石,下部变化为黄铁硅化蚀变岩二绢英岩型金矿石三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金矿物及方铅矿二闪锌矿二褐铁矿等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二斜长石二钾长石二绿泥石二黑云母二粘土矿物等三

4结论

4.1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本矿床受断裂二中低温热液蚀变带控制明显,故认为其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而其工业类型则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银矿床三

本区构造演化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可概括如下:早期(加里东或更早)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近东西向构造带;海西一印支期,由于大洋板块俯冲,发生北东向福安一南靖(以压应力为主的)深断裂带,并引起东西向构造带复活(显张性),成为沿深断裂上升的超基性二中酸性岩浆(主要)就位空间,并带来岩浆期后含矿热液;燕山期,在大洋板块的冲撞下,N E 向的断裂多次活动,并派生层间断裂(以压应力为主),稍后形成以张为主的北西向断裂,基性岩浆侵入,中酸性一酸性火山喷发和相应的次火山岩二隐爆角砾岩沿N E 向二Ew 向及两者的 构造结 侵入定位,同时形成(本区主成矿期)的硅化石英脉型二破碎带蚀变岩型二次火山岩型二斑岩型金矿床[3]三

4.2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东西向构造断裂带,尤其是构造叠加二交汇二强烈破碎蚀变及断裂带膨大部位三

(2)岩性岩相标志:流纹斑岩二热液角砾岩具强硅化二黄铁矿化及绢云母化,且黄铁矿化呈微细粒稠密浸染状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三

(3)矿化标志:细粒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露头三

(4)围岩蚀变标志:硅化二黄铁矿化二绢云母化二碳酸盐化二高岭土化二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等三发育硅化蚀变带的断裂结构面,是指示矿脉的良好标志三

(5)物探激电异常标志:一般情况下,矿化蚀变岩(含硫化物的矿化蚀变带)的视频散率较高,约大于6?10-2,而其他岩性的岩石的视频散率约为2?10-2三

(6)地球化学标志:化探Au Ag Sb Hg 组合异常,是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三

4.3深部找矿预测

(1)据黄树峰研究,尤溪一上杭金矿带,东起尤溪一潘田,往南经南靖梅林,向西过上杭而北至长汀,是一个环绕尤溪古陆(核)边缘分布的 U 字形金矿(重砂异常)带;已知有尤溪官田金矿(床)二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和永定高东金矿点等重要金矿产出[4]三本区刚好处于该金矿带上,根据矿床等距分布特征[5],本区处于良好的成矿区位三

(2)相邻东洋-大冬坑矿区深部新发现斑岩型金矿,矿体规模大,赋矿岩性为流纹斑岩,该矿区的成矿规律二赋矿岩石二控矿构造二围岩蚀变等与本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进一步反映本区深部斑岩成矿的可能性三

综上,本区找矿类型应由以往单一的矿床类型,改为:1二浅部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为辅;2二在次火山岩(主要是流纹斑岩及其隐爆角砾岩)区二环形构造二构造交汇区二化探重砂异常叠合部位的深部,寻找(半)隐伏(次)火山岩型-斑岩型金矿为主,寻求矿床规模上的突破三

参考文献

[1]晏建忠,张磊,福建省德化县涌溪矿区南方仔尖矿段金银矿详查地质设计[R],福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2010.[2]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出版社,1985.

[3]黄永磋,卢寿麟,万维铿,闽中金矿控矿构造及找矿远景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1995,第十卷第二期.

[4]黄树峰,福建中西部地区金矿带古构造环境的新认识[J],福建地质,1991,第十卷01期.

[5]黄春鹏,黄树峰,福建省金属矿床的构造空间分布模式[J],福建地质,2001,第一期.

(上接第51页)

|地球|地质与矿产|

90

?

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

作者:王小垚, 张峰, 尹航, 曹立坤, 李仙

作者单位:王小垚,张峰,尹航,曹立坤(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李仙(中国地质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100083)

刊名:

地球

英文刊名:The Earth

年,卷(期):2015(9)

引用本文格式:王小垚.张峰.尹航.曹立坤.李仙浙闽永安地区中生界典型山间盆地深水沉积的物源特征[期刊论文]-地球 2015(9)

浙江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

浙江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 Naming and Numbering Rules of ZheJiang Provincial Expressway 浙 江 省 交 通 运 输 厅 二○○九年七月

前言 交通运输部于2005年制定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之后对于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规定了我国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的路线走向、命名、编号、高速公路的出口编号及里程桩号传递的规则,同时对省级高速公路的命名和编号给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依据浙江省省政府正式批准的《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5000公里以上,其中国家高速公路2714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已开展的相关研究,以用户的最终需求和便于行业管理为导向,制定《浙江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

目次 1范围 (1) 2 命名规则 (2) 2.1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规则 (2) 2.2 省级高速公路网命名规则 (2) 3 编号规则 (3) 3.1 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规则 (3) 3.2 省级高速公路网编号规则 (3) 4 出口编号规则 (5) 4.1 国家高速公路网出口编号规则 (5) 4.2 省级高速公路网出口编号规则 (5) 5 里程桩号传递规则 (6) 5.1 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规则 (6) 5.2 省级高速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规则 (6)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浙江省高速公路网路线的命名规则、编号规则、里程桩号传递规则和全称、简称与编号。 本规则适用于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的命名和编号。

2.1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规则 2.1.1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及联络线名称由路线起讫点的地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路线简称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组合表示。其中放射线起点均为北京,其余路线起讫点顺序都为从东向西,从北向南。 2.1.2地区环线名称以地区名称命名。 2.1.3城市绕城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 2.2省级高速公路网命名规则 2.2.1《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中已有的高速公路采用《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名称。 2.2.2新增高速公路名称由路线起讫点的地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路线简称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组合表示;城市绕城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 2.2.3高速公路标志牌设置中保留省级高速公路网名称。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第44卷 第4期西北地质Vol.44 No.42011年(总180期)NORTHWESTERN GEOLOGY 2011(Sum18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1)04-0122-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 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宋和平1,张炜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100;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 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 -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 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 资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层系接替;储层特征;构造形态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倾单伊陕斜坡的南部(杨俊杰,2002)(图1)。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面积约2 285km2。该油田经历了3个勘探开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对甘泉县桥镇以东、王坪以西一带进行了勘探验证,钻探127口井,其中试油108口井,87口井获工业油流,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1、长2和延安组延7、延9、延10油层,探明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2 127×104t;第二阶段是1987年组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采取“滚动开发,以油养油”的战略,主要围绕已有探井扩大生产规模,到2001年先后在柳洛峪南部、雨岔西部、张岔、北沟、川道-龙咀沟、道镇等区块对延长组长2、长3、长6油组进行了勘探,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08km2,已探明地质储量11 600.8×104t;第三阶段是2008年开始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进行勘探,相继发现了柳洛峪区块延长组长8,雨岔区块延长组长7、长8、长10,川道-龙咀沟区块延长组的长7、长8油层组。 随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上组合地层开发状况的日趋饱和,可用于继续勘探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日渐减少。笔者依据近年来在下寺湾地区探井钻遇油层特征,主要针对三叠系下组合地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为下寺湾油田稳步增长寻找到接替性油藏资源(裘亦楠等,1994,1998;李道品,2002)。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宇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经过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下寺湾采油厂“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综合评价”(2008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宋和平(1966-),男,陕西甘泉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技术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shp663@163.com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摘要:准噶尔盆地由于受到周缘造山带的多期次的逆冲推覆作用,其发育演化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前陆盆地,而是具有类前陆盆地的特征。准噶尔盆地经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四个构造旋回的演化,形成了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为特征的多期叠合型盆地。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类前陆盆地 引言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发育的大型陆相盆地,对其盆地的类型及其演化,经历了很长一段研究探索过程,形成了对准噶尔盆地的形成过程的诸多认识和观点。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二叠纪为裂谷和断陷为主,三叠-白垩坳陷,第三纪以后为上隆。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了“陆内前陆盆地”(陈发景,1997) 、“再生前陆盆地”(卢华复等,1994) 及“类前陆盆地”(雷振宇,2001 ) 等概念。蔡忠贤等(2000)认为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为陆内前陆盆地。陈新和卢华复等(2002)则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地体形成、板块拼贴、前陆盆地、陆内坳陷和再生前陆盆地等6个阶段。陈业全(2004)划分盆地演化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裂陷盆地、晚石炭世-二叠纪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古近纪陆内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再生(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4个阶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二维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钻井及测井资料,我们将准噶尔的演化划分为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四个阶段。其中以中生代的复合类前陆盆地为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与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地质构造背景 中国西部各盆地位于几个大的造山带及板块缝合带之间,属于古亚洲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对挤压和相对扭动的压扭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构造格局.在南北对挤和南北对扭的联合和复合的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大量平移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展布. 中国西部盆地主要受控于三向动力体系:北部主要受古亚洲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古亚洲域;西部主要受特提斯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域;南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的北上扩张.三大动力体系在时间、空间上的叠加、复合, 形成了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多期叠合盆地,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板块构造背景,盆地类型和性质也不相同。 中国西部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亚洲洋开合阶段,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古陆解体,使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从其上裂解出来。晚奥陶世开始地壳俯冲消减,至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成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发育一套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之前消减殆尽,华北、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等小陆块拼合在西伯利亚块体的南缘,形成古亚洲大陆。在拼合后的

长江大学盆地构造分析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伸展盆地分类:根据伸展盆地的岩石圈或陆壳性质及演化阶段又可将伸展盆地划分为:大陆内部裂谷、陆间裂谷(原洋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间和孤后边缘海盆地、大洋盆地等基本类型。 2.伸展盆地:伸展盆地是由岩石圈受拉张作用而伸展、减薄而形成的裂陷或裂陷一拗陷盆地。 3. 挤压盆地:挤压盆地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和陆一陆碰撞或陆一孤碰撞有关,通常包括海沟盆地、残留洋盆地、孤前盆地和前陆盆地等。 4.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系指介于造山带前缘及相邻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状盆地,盆地横剖面为一不对称楔状。前陆盆地分为孤后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和破裂前陆盆地三类;(前二者属于简单型前陆盆地,后者属于复杂型前陆盆地。) 5.前渊:前渊是指紧邻前陆冲断带的覆水最深的前陆区,不能将覆水深的盆地与前陆盆地的巨厚地层混淆,因为巨厚的前陆地层是完全可以在缺乏覆水盆地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 6.走滑盆地及分类:因走滑断层的走滑作用而产生的盆地,总称为走滑盆地。这些盆地发生在走滑断层产生的局部拉张地区。走滑盆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转换拉张盆地、转换挤压盆地和拉分盆地。其中拉分盆地与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7.拉分盆地及分类:拉分盆地产生在两个走滑断层雁列重叠部位的拉张区,其拉伸轴基本上平行主断层,这类盆地常为菱形断陷,发育成熟的盆地长宽比为3:1。断层的长度反映水平位移量,盆地边界有走滑断层和正断层,盆地中常有张性及张剪性断层,边缘可见雁列褶皱。拉分盆地依形态分舒缓S型及Z型。拉分盆地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沉降速率快、沉积速率大的特点,且热流值较高,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常构成小而肥的含油气盆地。 8. 裂谷形成的动力学模式:一类是要有热源,如地慢柱和上升热对流,由于热岩石圈变弱和变薄而产生应力或应力集中;另一类是归因于岩石圈的拉伸,引起热软流圈的被动上拱,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在板内形成张应力,或继承老地壳和岩石圈边界和构造产生先存应力的集中,或大洋裂谷作为一种迁移破裂传播到大陆内部去等,均可以导致岩石圈的拉伸。以上两类的主要差别在于热源和拉伸的关系上具有相反的因果关系。前者称为主动裂谷,而后者则称为被动裂谷。) 9.正花状构造:是在压剪性应力场下形成的。基底走滑断层向上分叉并形成背形构造,10.负花状构造:发育于张剪性应力场下,基底走滑断层向上分叉并形成向形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浙闽发卡点扩建工程优化设计思路与体会

浙闽发卡点扩建工程优化设计思路与体会 发表时间:2009-05-14T12:52:25.170Z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温作铄[导读] 主要阐述站房场地和路面抬高优化设计思路与体会,并对竣工后发卡点营运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 【摘要】本文以浙闽发卡点扩建工程为例,主要阐述站房场地和路面抬高优化设计思路与体会,并对竣工后发卡点营运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站房场地;路面抬高;优化设计 Zhemin hair card point extension the engineering be excellent to turn design way of thinking with realize Wen Zuo-shuo (Wentaiyong superhighway limited coMPany ounan administrative officeWenzhouZhejiang325000) 【Abstract】This text with zheming hair card point extension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main elaborate station place and road noodles to jack up excellent turn design way of thinking with realize, and to finish construction behind hair card point operation the circumstance carried on simple summary. 【Key words】 Station place;The road noodles jack up;Excellent turn design 1. 浙闽发卡点扩建工程概况1.1建设意义。浙江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瓯南段浙闽交界处分水关到浙闽主线收费站之间的路段为长达9.0公里的长下坡道,坡道弯多坡陡(最大纵坡4.8%,平均纵坡3.8%),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据统计,主线收费站自2004年1月31日开通至2004年9月的一段时间内,共发生车辆追尾事故35起,造成3死4伤,入口车辆冲卡事件达882次,成为该路段交通安全最大的隐患,累计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自该路段发生第一次交通事故起,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为缓减和避免该处发生车辆冲卡与追尾等事故,立即着手对该路段进行针对性地安全整治工作。在2004年1月11日完成长下坡路段各种应急交通标志及沿线防雾灯的设置;同年1月17日、1月31日分别完成主线收费站福建进口车道四改五工程和收费岛区范围抗滑道钉埋设工作;并在入口收费岛前加设防撞筒、增开车道及发放安全行车宣传单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未能有效遏制该处入口车辆冲卡、追尾等事故现象。为长期、有效遏制该路段频发交通事故状况,公司决定将主线发卡点北移900米,2004年底浙江省交通厅下达《关于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浙闽主线站发卡点迁移改造的批复》(浙交复[2004]126号)。新建发卡点位于K347+600处,包括4车道收费亭及一座管理房。一期工程完成左侧两车道收费亭和有关标志、标线、加固型波形护栏及临时生活设施的施工,于2004年7月底开工建设,同年9月29日正式建成开通。临时发卡点开通后有效遏制了该路段频发交通事故的情况,据统计,开通后至2004年底,该路段无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冲卡事件也锐减到个位数。发卡点开通半年后,由于驾驶员的放松警惕及麻痹大意,该路段交通事故及冲卡事件又有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5年1月至11月,共发生车辆追尾事故23起,造成7人轻伤,入口车辆冲卡事件130次。对此,公司采取了在发卡点入口路面设置振颤标线和在发卡点顶棚设置警示灯及增加相应警告标志牌等一系列措施,并决定加快发卡点二期工程的建设步伐,彻底地消除该地段的安全隐患。浙闽主线站发卡点扩建工程为浙闽站临时发卡点的扩建工程,由原来的两车道发卡点扩建为四车道,并增设站房、完善顶棚等设施。该工程的竣工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该处入口车辆冲卡、追尾等事故现象,彻底地的消除该地段的安全隐患,为高速公路浙闽主线营造了安全、畅通、美丽的交通环境。 1.2工程概况 1.2.1土建工程:总用地4115m2,场地现状为山地。原设计车道宽为10.75m,为两车道两个发卡点,扩建后路面实际宽度为22.40m,为四车道四个发卡点。主要工程数量:挖方11524.92m3 ,填方1250.2 m3 ,挡墙1884.4 m3 ,护面墙1437.86 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70.48 m3,水泥混凝土面层:275.86 m3,中央防撞护栏152m,沥青路面接线720m等。 1.2.2房建工程:建筑面积196m2,砌体一层结构,宿舍楼高5.487m。2007年10月15日,浙闽主线发卡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工程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为浙江交通工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温州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 站房场地和路面抬高优化设计2.1站房场地 2.1.1优化内容。站房地面标高(±0.00)原设计为18.35m,与发卡点路面高程相同。由于发卡点经常发生车辆冲卡、追尾事故,站房处于扩建后超车道的延长线上,再加上广场汽车噪声和尾气、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违章超车、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及爆胎现象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地增加了员工在站房休息的危险性,遭受意外风险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另外该地块基本为山田,征地工作也存在较大难度,综合考虑后将站房地面标高(±0.00)改为20.75m,场地标高提高到20.30m。 2.1.2优化分析。站房场地标高20.30m相对于台阶起点标高17.34m高2.96m,从理论上杜绝了车辆事故给站房带来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标高上提,场地土石方开挖和防护工程的数量减少,征地面积相应减少。绘制站房横断面图如图1所示,并列表1计算土石方数量。图1站房横断面图表1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桩号断面面积挖方(m2)填方(m2)平均断面面积挖方(m2)填方(m2)距离(m)工程量挖方(m3)填方(m3)347K+73145.700 347K+746110.12077.910151168.650347K+755147.310128.72091158.440小计(原设计)242327.090347K+7312.0824.34 347K+74638.766.7420.4215.5415306.323 3.1347K+75569.04053.903.379485.130.3小计(优化后)24791.4263.4)由断面图我们可以看到优化后的断面在土地征用方面分别减少 4.40米、 5.0米及5.0米,合计减少面积为115.5m2,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量化工程造价,列效益分析表如表2所示。表2效益分析表工程项目单位单价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历任闽浙总督

历任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总督疆臣之一,总管闽浙(今浙江省、福建省与台湾,台湾于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的军政、民务。 沿革 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浙闽总督,总督府驻福州,兼管浙江。 顺治五年(1648年),总督府迁往衢州,仍兼管福建。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两省各设总督,福建总督府驻漳州,浙江总督府驻温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将福建总督府迁往福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福建总督更名闽浙总督。 雍正五年(1727年),特授李卫总督浙江,整饬军政吏治,并兼巡抚事;闽浙总督专辖福建。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销浙江总督,仍合为一。 乾隆元年(1736年),诏依李卫例,特授嵇曾筠为浙江总督,闽浙总督郝玉麟仍专辖福建。 乾隆三年(1738年),嵇曾筠入阁,郝玉麟仍总督闽浙如故。

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取消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任总督因闽军举事,而兵败,吞金殉国。 历任总督 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 刘兆麒顺天宝坻(今天津宁河)隶汉军康熙九年 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康熙十一年 李之芳山东武定康熙十二年(1673年) 王骘山东福山康熙二十七年 高其倬辽宁铁岭雍正三年 李卫江苏砀山(今属安徽) 雍正五年(1727年) 程元章河南上蔡雍正十年(1732) 郝玉麟汉军镶白旗雍正十二年(1734年) 嵇曾筠江苏无锡乾隆元年(1736年) 德沛乾隆四年(1739年)

喀尔吉善满洲正黄旗乾隆十一年 杨廷璋汉军镶黄旗乾隆二十四年 苏昌满洲正蓝旗乾隆二十九年 崔应阶湖北江夏(今武汉) 乾隆三十三年 钟音顺天大兴(今北京) 隶满州镶蓝旗乾隆三十五年富明安满洲镶红旗乾隆三十八年 富勒浑蒙古镶白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 常青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一年 觉罗长麟满洲正蓝旗乾隆六十年 李侍尧汉军镶黄旗乾隆五十二年 程祖洛安徽歙县嘉庆十二年 方维甸安徽桐城嘉庆十四年 汪志伊安徽桐城嘉庆十六年 王懿德河南祥符(今开封) 咸丰二年 庆瑞咸丰八年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讲解

卷 (Vo l um e ) 35 ,期 (N u m b e r ) 2 ,总 ( S U M ) 12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 t ec t on i ca e t M e t a l l ogen i a 页 ( Pages ) 190 ~197 , 2011 , 5 (M a y, 2011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邓昆 1 , 2 , 张哨楠 1 , 周立发 3 , 刘燕 4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 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10; 3. 西北大学 地质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4.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生代构 造背景 、地层体残余厚度 、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 ,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 ,大体分 为 3个演化阶段 :初始演化阶段 :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 ; 发育阶段 : 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 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 ,为隆升剥蚀过程 ;调整 、消亡阶段 :石炭纪 - 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 ,但其形态 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 ,为低缓隆起 。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 。 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 、残余生烃坳陷 、储集条件 、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 方面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中央古隆起 ; 形成演化 ; 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 : 1001 21552 ( 2011 ) 022******* 中图分类号 : P618. 13 文献标志码 : A 组之上 ,香 1 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 ,镇探 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 (图 1 ) , 对中 央古隆起原先“L ”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 正 ,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 。在环县 、龙门 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 、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 隆起区 , 其面积约 11000 k m 2 。运用古构造图 、构造 顶面图 、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 ,认为其形成于 中寒武世 ,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 图 2显示 :古隆起顶部在镇探 1 井一线 ,不只缺 失奥陶系 ,而且还缺失寒武系 ,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 古界 。但是 ,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 ,地层 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 ,并不代表现今的隆 起 。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 ,存在一个加里东期 - 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 。但它并不代表这个 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 。在拉平的石炭系 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 ,说明 0 引 言 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 ,同时也 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 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 ,前人已有大量研究 ,给出 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 。主要分歧体现在 : 古隆 起形成时代 、分布特征 、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 ,形 成于中新元古代 (汤显明和惠斌耀 , 1993 ) 、早寒武 世 (黄 建 松 等 , 2005 ) , 早 奥 陶 世 (张 吉 森 等 , 1995 ) 、中奥 陶 世 (解 国 爱 等 , 2003 , 2005 ) 、石 炭 纪 (王庆飞等 , 2005 ) 。形成机制的观点有 : 伸展背 景 下均衡 翘 升 (赵 重 远 , 1993① ; 何 登 发 和 谢 晓 安 , 1997 ) ,构造地体拼 贴 (任 文军 等 , 1999; 解国 爱等 , 2003 , 2005 ) ,继 承基 底 构造 格局 (贾 进 斗 等 , 1997; 安作相 , 1998 ) 。本文结合最新钻井 、测井及地震资 料分析的基础上 ,如灵 1 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 收稿日期 : 2010 203 216;改回日期 : 2010 205 217 项目资助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 973 项目 ) ( 2003CB214601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邓昆 ( 1968 - )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 。 Em a i l: dk_dengk@ 126. co m ①赵重远. 1993.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 西北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

地层划分

2.1.1 地层划分的依据 地层划分的依据有标志层法、剖面结构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类比法、沉积旋回法、地层厚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判识对比,下面就地层划分的依据简要论述如下。 1)主要标志层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期石油勘探开发中在延长组识别出K1-K9共9个可以基本区域对比的标志层,这些标志层可以归为两种类型,一类为与火山喷发物有关的凝灰质岩,另一类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表2-1);各标志层都有特定的电性组合特征(图2-1)。下面就9个主要标志层的特征及其在研究区域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 (1)K1标志层位于长7油层段中部,通常在3 m左右,电性特征突出,均以箱状高伽玛、高声波时差且曲线形态呈梯形、大井径、中低电阻、低感应为特征;K1在本区内厚度变化稳定,岩性特征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具水平层理,是延长阶长7期湖泊兴盛时的产物,属半深水—深水湖相沉积,其中软体动物和浮游生物甚为丰富发育,微体动物(介形虫)常密集成层,是盆地最重要的优质油源岩;此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分布极为稳定,可以作为剖面对比的基准面与构造制图标准层,是地层对比最主要的依据和标志层,是划分延长组长6-长8的区域性标志。 表2-1 鄂尔多斯盆地坪桥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表

(2)K2标志层位于长6底部,为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组分界;本区内位于K1之上50 m左右,岩性特征据取芯资料证实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区域分布稳定,厚0.5~1.5 m左右,具有高伽玛、高声波时差、中低电阻、低感应,俗称“肥皂片”。 (3)K3标志层位于长6油层组中、下部,其顶为长6-3与长6-2的分界。距长7顶(K2)30~40 m,是控制长6下部的重要标志层,岩性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该层厚度在1 m左右,电性特征为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伽玛值。

衢州市情概况

衢州市情概况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现辖龙游、开化、常山3个县,柯城、衢江2个区和江山市,地域面积8844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 1.古城新市。衢州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5年衢州从金华地区分设,复建地级市。衢州府城是江南保留最好的古代州级城池之一,衢州府城墙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复建后的天王塔院、文昌阁等是衢州古城悠久历史的见证。 2.南孔圣地。衢州是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衢州是伟人毛泽东的祖居地,江山清漾村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以及毛泽东嫡孙一致确认为毛泽东祖居地和“江南毛氏发祥地”。衢州历史上儒风浩荡、人才辈出,自唐以来,共有文武状元8人、进士1096人。衢州还是围棋文化发源地,烂柯山有“围棋仙地”的美誉。 3.交通要地。衢州历来有“四省通衢”之称,区位交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齐全。浙赣铁路、沪昆高铁、九景衢铁路横贯全境,衢(州)宁(德)铁路正在建设。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公路和黄衢南、龙丽温高速公路形成“两横两纵”路网框架。衢州机场已开通至北京、深圳、厦门、青岛、昆明航班。衢江航道即将通航。杭衢高铁已获工可批复,建成开通后,衢州到杭州仅需40余分钟。

4.人居福地。衢州是浙江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和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5%,地表水质绝大部分达到一、二级饮用水标准。衢州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在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5.旅游胜地。衢州居于黄山、三清山、武夷山、千岛湖等著名景区交汇带,是首个国家休闲区,拥有江浙沪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钱江源国家公园、国家5A级景区开化根博园和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世界之谜龙游石窟等风景名胜。

浙江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场(重磁)特征、分区及地质解释 (一)我国东南沿海重磁场特征 1. 物性特征与物性层划分 (1)密度特征 由表1可知,浙闽粤三省各地层和侵入岩的密度参数主要有两个特点 密度参数单位:g/cm3 ①新老地层的密度值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时代越老,其密度值越大。平均密度值在地层学的“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形成4个大的物性层。新生界密度值最小约2.3g/cm3;中生界内部白垩与侏罗系之间也存在一密度界面;古生界内部志留系为一低密度层。具有较为明显密度差异的层位有:a 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71g/cm3左右;部分岩性密度值低,接近古生代沉积岩的密度值;b以古生界沉积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65 g/cm3左右;c本区地表大片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白垩系是本区密度值较低的地层,其密度值在2.50 g/cm3,但方岩组密度值比较大,由于其

分布范围有限,对重力区域场影响不大。变质岩和古生界地层以及中生界潜山常形成局部正异常。 ②侵入岩的密度值差异也较大。一般是来自地壳深度较大的侵入体密度值较大,而浅成侵入体密度值较小。如基性侵入岩的密度值为2.90 g/cm3左右,中性侵入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分别在2.70 g/cm3和2.65 g/cm3左右,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 (2)磁性特征(表2图1) 表 2 磁性参数表 单位:K10-6×4πsi、r10-3A/M

3 h t t p ://g m c 886 .t a o b a o . c o m

① 以中生界为主的火山岩,除部分火山沉积岩外,大部分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有较强的磁性,并以有较强的剩余磁性为特征。 ② 以古生界为主的沉积岩,除部分受矿化蚀变影响的岩石有一定磁性外(如角岩化),大部分沉积岩没有磁性或仅有微弱磁性。 ③ 以元古界为主的变质岩,除部分大理岩,石英岩,浅粒岩等岩石有微弱磁性外,相当一部分变质岩有一定的磁性,并以剩余磁性较弱,磁化率相对较强为特征。 ④ 侵入岩中除部分酸性侵入岩磁性较弱外,其他侵入体都有一定的磁性,基性、中性侵入岩的磁性最强。 ⑤ 根据物性资料较详细的浙江地区按地层顺序编制的磁性参数变化曲线中也可以看出,有磁性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生界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古生界的磁性很弱,元古界有一 定的磁性。由此形成一个时间顺序上,新、老地层磁性强,新、老地层之间的中间地层磁 性弱的特性。这一特性对从磁场信息中提取隐伏于火山岩下古生界沉积岩分布与厚度信息是重要的依据。 (3)磁性、密度参数的综合特征 为了研究不同地层和岩石的磁性与密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浙江较详细的物性资料,编制了各类岩石磁性、密度参数关系图 (图2)。 图中可见岩石类型从综合参 数可分为五类。基性侵入岩是磁性和密 度参数值最大的物性体,很容易与其它 物性体加以区别。古生代沉积岩是弱磁 性、中等密度的物性体。元古界变质岩 中和中酸性侵入岩体都是具有中等磁性 中等密度的物性体,两者的差异是变质 岩磁性弱一些,密度高一些,中酸性侵 入岩磁性强一些,密度小一些。中生代 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都是有一定磁性而 密度值较低的物性体,两者很难区分, 说明两者在成因上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磁性变化很大,从弱磁性到强磁性的都有,而密度值变化不大,一般在2.58 g/cm 3左右;部分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由于磁性较弱,常常与沉积岩不易区分,表明它们在成因的性质和物质的来源上与沉积岩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构造盆地编图系列

盆地构造研究编图系列 一、盆地分析编图方法概述 为了对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为了查明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以作出合理的工业评价,就应当根据地质勘探过程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各种普查勘探工程与手段所获得资料,编制出一整套盆地分析图件。目前,包括煤盆地在内的沉积盆地分析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理论、概念和术语、分析流程和方法,而与知识赢得一整套编图方法也已成龙配套,日趋完善。 盆地分析编图方法是在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等学科发展中不断积累和完善起来的。 早在1836年,J.Phillips首次编制了石炭纪一个统的岩相分析图。1862年,Hull根据野外观测结果编制了厚度等值线图,用以反映英国石炭纪碎屑岩和灰岩厚度的消长关系,并详细讨论了等值线图的编制和使用方法。1913年,A.W.Grabau编制了岩相图,用阴影图案来表示低层单位的区域变化,如海陆性质等。1938年,A.Gressly在研究瑞士保罗山和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发现:侏罗纪最顶部地层单位可以分为五种岩性类型,每一种类型各自具有特征的动物群,他把这些同时期的不同岩性类型和动物群称之为相(facies),意指反映这些岩石形成环境的与岩性和古生物面貌,并且用相图表示了这个地层单位的区域变化。1947年,Read和Wood用等值线表示新墨西哥州宾夕法尼亚含煤岩系碎屑成分对非碎屑成分的比值。上述学习和的工作成果对近代盆地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无疑是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但是,真正淡定近代盆地分析学科和发展基础的主要是W.C.Krumbein等人的《综合相分析》,P.E.Potter等人的《古流相盆地分析》和C.E.B.Conybcare的《岩石地层分析》。 盆地的构造研究是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构造作用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对盆地的沉降沉积及沉积矿产和油田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构造租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了解盆地的范围和形态,确定盆地坳陷的幅度和方向,查明盆地内部低级别的同生构造,分析盆地类型及形成机制,弄清盆地的古构造与周围区域构造背景的关系,分析古构造对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 盆地构造学的主要图件一般包括:构造纲要图,古构造剖面图,构造格架图,构造-沉积充填模式图,构造-岩相分区图,构造等高线图,构造高程趋势面图及残差图,古构造剖面图,盆地基底构造图,盆地基底等高线图,构造演化剖面图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图件: 二、.构造纲要图 构造纲要图是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以不同的线条、符号、颜色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主要表示填图区各类构造如褶皱、断层、岩体等的特征;一般无须绘出所有地层界线,只须表示反映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以及以此为依据所划分的构造层等。图上也可标注面理、线理等的统计资料。绘制构造纲要图的目的是为了形象地突出一个地区的主要构造特点,使之能够鲜明、概括地反映出构造复杂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发展史。它是一种理论性较强的图件,特别是由于研究范围和观察现象的限制,常常要作某些推断,但一定要力求有理有据。因此,需要充分分析本区构造情况后,方可动手编制构造纲要图。构造纲要图的目的是说明区域或矿区的构造条件和构造特点,是采用地质历史发展的观点编绘的一种图件,如下图,一般要求用醒目的方法表达各类型、各级别的褶皱、断裂和其他构造形迹在时间上分布规律,及其对岩浆岩和矿床的控制作用。 在沉积盆地分析中构造分析十分重要。具体包括地质观察和填图、物探、航片与卫星照片判释、构造岩石学以及数学和物理模拟等多种方法。 盆地构造纲要图,主要反映盆地性质、基本轮廓和走向、构造分析(隆起及坳陷分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