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第一、二课时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第一、二课时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第一、二课时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第一、二课时

课题: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

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课程:英语授课教师:黄玲

授课班级14级授课日期2015年3月25日—4月1日授课类型新授课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周末娱乐活动的词组,如:surf the Internet, see a movie, listen to music, go to the gym, watch a cartoon, play computer games etc。

(2)学生能掌握讨论周末娱乐活动时所使用的句型,如: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

How about you?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Yes. I ... / No, I ...

We both spent a relaxing weekend.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听懂关于周末娱乐活动及活动中人物和感受的对话。

(2)学生能用基本句型就周末娱乐活动进行对话交流。

3.情感目标

通过口语交流了解他人的周末娱乐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了解。

教学内容本课时系教材《英语2》(基础模块高教版)第二单元的第一、二课时,包括Lead-in and speaking两部分,具体内容为:周末娱乐活动的词汇和对话。

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

学生能听懂关于周末娱乐活动的词汇和句型,能够口头运用表达关于周末娱乐活动的词汇和句型。

⑵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与周末娱乐活动有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方法新授法、互动教学法

学习方法认知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课题引入Some questions: Did you watch a movie last weekend?

Did you watch the Titanic? 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Step One Lead-in

1.Brainstorming

Teacher: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Ask students to tell the activities one by one.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启发学生的

主动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为后面的听说做好最基

础的词汇铺垫。)

2.Look and complete.

Show the students a group of pictur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each picture,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 rn “I / He / She … last

weekend.”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话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

应能力。教材25页)

Step Two Words Study

1. Read

Teacher: read aloud and explain the words.

Students: follow and take notes.

2. Listen

Ss read one by one ,others listen.

3.Teach

Teacher: teach the new words use phonetics.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听练习活动让学生熟悉并巩固词汇。)

Step Three Listening

listening

(1)Listen and number (Activity3)

Listen and number the phrase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

(2)Listen and tick (Activity 4)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tick the right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握材料的大意,

获取主要信息,同时为说的活动提供语言铺垫。)

Step Four Speaking

1. Read and underline (Activity 5)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underline the weekend activities.

I went to see a movie called Titanic with my father.

复习-回

顾旧知

识,引入

新知识

新授课,

新单词的

学习

听力训练

I went to the gym and played volleyball with my friends.

(设计意图:阅读对话并划出关于周末娱乐活动的语句,让学生重点关注这些句子。)

2. Activity 6: Listen and repeat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focusing on the sentences underlined.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对话,让学生对周末娱乐活动的句型进行反复口头表达。为以下的对话操练做好语言上的准备。)

3. The teacher explains the dialogue and writes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新单词,新句型。)

4. Practice and act

Students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following the example. Then some of them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whole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话操练,熟练运用谈论周末娱乐活动的句型。)

Step Five Unit task: make a survey

Ask students to do a survey in groups of four: How did they spend their last weekend?

Na me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Who

did

you go

with?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like it?

Ask some of them to report their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Eg. Last weekend, XX watched TV, played football…口语练习对话演练

学生学习

活动

课堂练习Listening exercises and the answers:

part 2: 4 2 5 3 6 1

Part 3: 2-1-4-3-5

Part 4: 1(√) 2(√)

检测学生

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

程度

其他板书设计

Useful expressions:

Surfed the Internet played computer games Saw a movie went to the gym Watched TV watched a cartoon Listened to music went to a club

Useful sentences:

I went to see a movie called Titanic with my fathe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is so moving.

Nothing special.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it.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Useful expressions:

Surfed the Internet played computer games Saw a movie went to the gym Watched TV watched a cartoon Listened to music went to a club

Useful sentences:

I went to see a movie called Titanic with my fathe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is so moving.

Nothing special.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it.

本课作业1. Remember and search more phrases about weekend activities, and write on the exercise books.

2. Write a short report about one o f the classmates’ weekend activities.(设计意图:记忆周末娱乐活动的词汇并加以补充,以复习课堂词汇并扩散学生的思维。)

本课教学后记

英语教案Unit2Myschoolbag第二课时

英语教案-Unit2Myschoolbag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2.词汇:colour , fat 教学难点:1.发音:What’s colour is it? 2.在回答句子时颜色前面不用冠词,学生经常会出现It’s a red。这样的错误。教具准备:1.教师使用的一只玩具熊猫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做本单元A部分Let’s do内容,听指令做动作。2.复习上一课内容:看单词卡,读单词:English book,Chinese book, math book , notebook, story-book。做对话: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进行对话。(使用第一册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4 Let’s talk/B)A: I have a …B: Oh, 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A: Sure。 Here you are。B: Thank you。 Oh, it’s nice! I like it。A: Thanks。(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如果在前面做的对话中,有学生说出:I have a new schoolbag。这时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追问: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与课文相关的句子,教师可进行以下操作:教师手中拿一个书包,说: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让学生听两遍后,问学生:What colour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识字2.姓氏歌》第二课时教案

识字2.姓氏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反复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学生回忆并作答] [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实用文档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板书]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用文档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深沉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内疚交织的感情。 二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三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母爱激发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问中母爱的特殊性 二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采用作家王安忆曾说过的阅读史铁生散文的三步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入手细细品读文本语言,然后交流欣赏本文的精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合欢树》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要一起通过品析文章语言来感悟文章的精华,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母爱使作者重新树立了信心走向成功的。 二幻灯片展示王安忆的关于史铁生的散文的阅读方法: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原初面目的情感,然后体会文中理性的提炼然后思考文中的哲学意味。 三题目切入,牵一发动全身。提问:文章题目史合欢树,那么你从合欢二字会想到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合家欢乐、团员、昌盛等”呢么文中有这种情感的流露吗?没有,相反更多的是生命的苦难,愁闷,甚至还有些绝望。提问:同学们下面就透过字里行间去品味母亲的深深的母爱吧! 四语言品析:提示:可以通过分析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或某个词语的妙处,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勇气的深沉的母爱。 示例:“。。。。。。。白发”肖像描写写出了母亲因操劳而衰老。“母亲惊惶了几个月,。。。。一换药就说。。。。。”心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心痛,内疚。“。。。。。虔诚。。。。的希望”心理描写,恭敬而有诚意,表现母亲为我治病的急切心理“。。。。到处顶风冒雪”动作描写,“。。。。搞写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我写作的支持。 小结:文中母爱的特点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抓住有关年龄标志的词语,继续品味相关语句。 语言描写:“。。。。。。没用”心理描写“。。。。。死痛快”明确一开始是不理解,后来作者成功了,母亲去世了。 “苦”苦字写出了母亲的艰难与伟大,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所以极为悲伤。 五过渡:母亲去世了了,作者孤独时无处倾诉,成功是无人分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睹物思人情何何以堪。作者最魂牵梦绕的就是母亲亲手种植种植的那棵合欢树。 教师小结:一、不理解母亲的苦心二、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六听读感悟深入探究 (一)同学们关注表明光阴流转的词语,思考:合欢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历程有什么相似之处?母亲对合欢树的侍弄又与照管我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同学们自由结组讨论。师归纳小结,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

Unit2 My schoolbag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来回答书包中各书本的名称。 3.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重点: 1.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2.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难点: 1.发音:math book, Chinese book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 教师说simon says: Clean the board….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问答: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问答练习。 2.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pencil, pen, pencil-case, ruler, ersaser, crayon, book, 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让学生熟悉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师手拿出书包,提问:What is this? 教师出示单词卡,引导学生回答:Schoolbag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 教师继续提问:Wha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师分别出示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笔记本,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识别。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这些单词。 6.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学习maths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th咬舌尖。指导学生区别带有book这几个单词

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夏立南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手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几分之几

第2课时几分之几 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 1.由复习过渡到探索新知。 上课开始,设计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内容,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教材92页例4和例5前,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彩带平均分成10份,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 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1.举例说明,并说说这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内容。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

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

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英语PEP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2 Colours教案 Unit 2 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及用This is……向别人介绍身边的人。 2 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 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教学重点:This is ……句型的学习。 教学难点: 1、This is ……的得体运用。 2、This is …… 句型字母i 及th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 1、本课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Hello"“Good morning”的录音带。 3、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 4、小星星的贴贴。 教学过程: Step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歌曲Good morning,让学生跟唱,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Do a game. "SIMON SAYS" 指令是第一单元B.Let's do的内容。(3)师生同唱歌曲"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例如:教师举起Miss White的头饰说:This is Miss white 然后戴上Miss white的头饰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white (5)请三个学生扮演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Hello" Step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T: What are they doing? (3)教师演示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戴上Miss White 的头饰,左手举起Mr. Jones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This is……。 (4)教师提问:Miss White 是如何介绍Miss Green 给Mr. Jones的?Miss Green 和Mr. Jones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 (5)听本课时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This is……一句中的元音字"i" 的读音是[i] ,提示学生要读得短促些。而this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顶住上齿,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分组练习。每三个学生一组进行练习Good morning ,this is ……,给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小星星贴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课时《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几分之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培养。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 ( ) ( )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 3○ 1 5 1 8 ○ 1 7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实践探究 1.教学教材92页例4: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3)说一说没有涂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出理由) (4)师小结:这些正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教材92页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1份?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7份呢?(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对折,先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像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1)请同学们说一说2 4 、 3 4 、 3 10 、 7 10 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

Unit 6 Is she a student-第二课时

Unit 6 Is she a student?第二课时 Lesson32教案示例 课题:LESSONTHIRTY-TWO 重点:句子Isheateacher?No,heisn’t. 词汇tallfifteen 难点:发音、理解Who’sthatyoungman? 过程: 一、复习/热身 1.Sayarhyme[配套第19课录音] Howoldishe? Howoldisshe? Heisthirteen. Sheisthree. Comehere,please. Havesometea. Sitdown,please. Talkwithme. 2.复习第31课课文对话 看图问答:根据主题图内容随意进行问答练习 课文对话表演:找几组学生在班上表演 3.游戏:猜一猜 操作:手拿一张班内男学生的照片,画面向教师,学生用英文对

照片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答案,学生猜出照片上的人物到底是谁。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情景展示[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画面中呈现的内容进行提问,可能会涉及到以下问题:Howmanyboys?Whoarethey?Who’stheboy?Howoldishe?Isheastudent? 教师这时在Who’stheboy?的基础上稍加引导Who’stheyoungman?,并让学生回答 B.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对画面内容做归纳描述 2.接触新词汇 A.教师出示ZhouMin的图片,提问学生:Who’sthegirl?Issheateacher?得到答案后,对全班学生说:She’sastudent.Butsheistall.用手势表示tall,接着说:Lookatthisyoungman.Ishetall?Heisastudent,too.He’stall.示范两遍tall,并带读,小组读与个人读相结合。 B.教师做神秘状问学生:Heistall.Guess!Howoldishe?学生猜男孩的年龄。猜过几轮后,教师告诉学生:He’smiddleschoolstudent.Ithinkhe’sfifteen.带读词汇fifteen,并将所学的数字简单复习一遍。请学生寻找记忆数字13以后的窍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 3.听课文对话录音一遍,回答问题[配套录音]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Let’s play 词汇: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eason 教学目的: 1. 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eason。 2. 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五个单词。 3. 能够完成“读一读,连一连”的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eason。 教学难点: 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eason。 教学方法:听、读、说、写、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复读机和磁带再加PPT,学生预习。 授课类型:词汇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活动一:看一看,演一演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出示四个季节的卡片,引导学生边看,边表演出每个季节的气候,可以请一个孩子表演,大家说出季节。 活动二:读一读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抢答或学生开火车认读。同时,按照四季顺序,然学生排列词汇,并认读。 活动三:听听,唱唱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播放本单元中Let’s sing中的歌曲,孩子们边听边唱边演。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活动四:听听,连连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班中随意三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将表示季节的单词卡贴在黑板上。教师和“榜上有名”的三个同学分别进行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 on?的对话。全班同学听完后,共同完成连线活动。 活动五:说一说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学生根据实际做答(Winter.)。教师询问:Why? 学生结合实际回答(I can play snow.)。教师询问1-2名学生后,将句型变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句型,示意学生将此句型和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进行比较。最后,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活动六:模仿对话 教学参考时间:8分钟 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提问学生:How many people in this dialogue? Who are they?Which season does Mike /Zhang like best?Why? 听录音后,重复听到的句子,并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每张图片下的表示气候的词汇,然后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仿例示范一组对话,最后进行小组对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活动七:小调查 教学参考时间: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时间进行,或课外进行。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运用本课新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完成对五个以上同学的调查,并要求回答的同学对季节气候进行描述。 活动八:游戏——找朋友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询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然后同时说出答案,答案一样的两人成为朋友,不一样的学生再重新开始游戏。 (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九:听力练习 教学参考时间:5-6分钟 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并公布答案。

课题2溶解度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猜想)1.能 2.不能 (活动与探究1)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小结)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

(新)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反应热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 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学引导】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描述物质所具有的物理量,符号是。 2.反应焓变(ΔH) (1)定义:总焓与总焓之差。 (2)表达式:。 (3)与反应热的关系: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即ΔH Q p 。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在热化学中,将一个化学反应的和反应的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298K时,1 mol H2(g)与1 2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 表示该过程的方程式H2(g)+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1即为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其中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般用英

文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溶质则用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是不同的。如果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条件下的反应热。 (3)ΔH的单位是。 (4)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不同,ΔH也不同。根据焓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ΔH的数值;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但数值。 【自学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反应产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反应产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1 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第6页内容及练习二第1~4题和第6~8题。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投影仪。 师:同学们,五(1)班有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呢?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 引入新课,板书:因数和倍数。 1.投影出示例2。 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到了3份不同的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3份答案。 ①1、18、2、9、3、6。②1、2、3、6、9、18。③2、3、18、6、9。 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哪一份? 生:我更喜欢第2份,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师:那第一种对吗? 生:对,但是看起来有点儿乱,没有顺序。 师:其实一点儿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他是想着1×18=18,就找到了1和18是18的因数;2×9=18,就找到了2和9是18的因

数;3×6=18,就找到了3和6是18的因数。 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明白)他们都是用乘法去找的,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去找18的因数的,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那你们在找因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地找的吗? 生:是两个两个地找的。 师:恩,也就是一对一对地找的。好办法! 师:都是用乘法找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还可以用除法找。 师:具体说说看。 生:18÷1=18,就能找到1和18,就是用18去除以一个非0自然数,商是自然数。 师: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 师: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生:从1开始算。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找比较有序。 师:那为什么找到3,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 生:因为是一对一对地找,再往后找就出现重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8,找到了2就找到了9,依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最后写上句号。 小结: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8,这两个数就是18的因数;在除法算式中,18能被一个非0自然数整除,除数和商都是18的因数。 师:写一个数的因数,还可以用画图法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 师: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学生分组找30和36的因数,然后汇报交流) 师: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小结:从最小的非0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自由发言,作出总结】 2.投影出示例3。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 生1:15个。 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