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下册爱之梦 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爱之梦 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爱之梦 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爱之梦 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纳林希里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年级:六年级授课教师:白建平授课时间:2016.3.10 第四节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2.4致云雀雪莱 教学设计

1.2.4 致云雀 《致云雀》排在本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在这首诗中,这一首诗并没有一个故事情节,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故事。诗人把云雀的歌声比喻为各种各样美丽非凡的事物:天空的星星、光芒里的诗人、城堡里的公主、闪亮的萤火虫等,借此表达自己对云雀的歌声的热爱。热爱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开始好奇地询问云雀如何才能有如此纯粹的喜乐,如何才能忘记生命中的苦痛,如何避开爱的餍足,如何看待生死的意义等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及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2.深刻体会诗歌意蕴。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1.感受诗歌意蕴。 2.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课前诵读培养他们愿听爱读,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致云雀》

一、作者生平 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出身于一个有点地位和权势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苏塞克斯郡的绅士,国会的辉格党议员;他的祖父是位从男爵,积聚了万贯家财。雪莱是长子,因此他长大以后,可望成为既富有又有爵位的人。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公学时,他就显示出是个优秀的古典派学者,但他并不感到愉快,因为他生来具有叛逆的、不落俗套的性格。他以“疯子雪莱”和“无神论者雪莱”而闻名。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雪莱赞颂各种革命思想,更看中了《政治正义论》的作者威廉?葛德文的观点,葛德文已与《妇女的权利》一书的作者玛丽?伍尔斯特奈克拉夫特结了婚。雪莱和哈丽艾特的结合完全破裂以后,他就和葛德文的十五岁女儿玛丽私奔了。同年11月,有人发现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她和雪莱的两个孩子的归宿问题成了一宗诉讼案件。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爱的罗曼 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附送: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单簧管波 尔卡》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成功之处: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

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不足之处: 一、学生的想象力太过束缚,不敢大胆想象。也不太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可以适当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自己创编的时间。 三、音乐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对视频画面清晰度的处理,音乐长短的裁剪等。 四、说话语速过快,不易低段学生的理解。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乐教学中,将游戏,表演、律动等诸多形式引进课堂,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听、玩、、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的学习,是变苦为乐学的良好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探索能力是需要在不断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实践中提升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此基础上,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上好每一堂课。

陕旅版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6 A School Sale 教学设计

陕旅版六年级下册Unit6 A School Sale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单元总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生活话题——校园义卖。学生们参与校园爱心义卖活动,用得来的收益去帮助那些贫穷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他们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本单兀的主要功能结构有:There will be a sale at our school. What will you sell? What shall we do with the ... ? We’ll give it to ...要求学生能理解并熟练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和功能语句完成会话及相关的语用练习。本单元教学一定不能忽视的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否则就失去了本单元的话题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分为4个课时。第一课时以Part A中Warming-up部分的活动引入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学具,再进一步学习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第二课时学习Part A中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内容,学习综合运用含有将来时态的的各种功能结构并进行会话;第三课时主要学习Part B中的Let’s learn more部分,本部分是语篇教学,通过语篇中的描述,进一步学习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综合运用,加强和拓展运用本单元功能语句;第四课时进行知识巩固,完成本单元Part C部分的其余检测活动。 【单元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一、能听、说、读、写以下词汇: notebook, magazine, glue, story book, model plane, toy car, a pair of scissors。 二、能听懂、会说、会读、会用下列句型: 1. There will be a sale at our school. 2. —What will you sell? —I will sell some ... and ... 3. —What shall we do with the ... ? —We’ll give it to ... 情感目标 一: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二、走进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 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提示:语调、语速、情感) 选择最喜欢的章节读 3.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学生小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老师示范朗诵过程中的节奏、抑扬、语调等,尤其是注意情感。 4.学生反复朗诵,注意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来。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Lesson 1 Xi’an is a beautiful city. 本课谈论的是旅游方面的话题,对话内容侧重于旅游前的准备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乐于并能主动和别人用英语谈论旅游的话题。学生要掌握一些和旅游活动相关的句子和短语,例如Where are you going?\ Who will take you there?\Are you

ready for your trip?\ 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The Bell Tower; the Great Wall; the Weat Lake. 3.理解会用一般将来时态的两种表达法:I’m going to …\ I will… 4. 会说会用常用语:take a picture of…\ be ready for \ ticket. Why are you ticket, too. B: Where are you going? A: I’m going to go to Sichuan.

B: Who will take you there? A: My brother. Where are you going? B: Beijing. I’ll visit my grandparents. 教师利用CAI课件上的景点图片或是照片讲解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 1)景点词汇教授。 教师播放CAI让学生感知图片,然后出示各个景点照片一一教授。教师用简单

的句型描述一个景点,让学生们猜猜那是什么。 e.g It’s very famous and great. It’s in Xi’an. It’s about the Qin Dynasty. 从而引出秦始皇兵马俑,教师教授英文单词----- 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The Bell Tower 钟楼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陕旅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陕旅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Unit 1 May I Speak to Kitty《PartA》 (2) Unit 1 May I Speak to Kitty(通用) (6) Unit 2 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 (14) Unit 2 What Would You Like《PartB》 (18) Unit 2 What Would You Like(通用) (23) Unit 3 Who’s That Man《Part A》 (27) Unit 3 Who’s That Man《Part B》 (31) Unit 3 Who’s That Man《Part C》 (34) Unit 4 At the Sports Meeting《PartA》 (37) Unit 4 At the Sports Meeting《PartB》 (41) 《Revision 1》 (46) Unit 5 What Is He Like《Part A》 (50) Unit 5 What Is He Like《Part B》 (54) Unit 6 A School Sale《Part A》 (56) Unit 6 A School Sale《PartB》 (61) Unit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PartA》 (64) Unit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PartB》 (67) Unit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PartC》 (70) Unit 8 What's Your Dream《PartA》 (73) Unit 8 What's Your Dream《PartC》 (77)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七年级云雀音乐教案

七年级云雀音乐教案 【篇一:《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音乐中的动物》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螃蟹歌》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4、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 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 由小提琴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 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 基在1876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 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 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 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 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 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 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 并复习演唱。 教学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罗曼罗兰教案

6 罗曼·罗兰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的生活经历,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2.理清全文思路,概括罗曼·罗兰在高师教育的学习生活情况,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重点: 体会罗曼·罗兰的学习生活经历,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基本解读 这篇作品的描写对象罗曼·罗兰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节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罗曼·罗兰传》,主要截取

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生活历程。为了追溯传主思想情感形成原因,为了给罗曼·罗兰日后成就的描写作铺垫,这篇作品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的教育特点、他与同窗好友的共性、当时的文化风气等外在因素,同时,作品还写到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罗曼·罗兰个人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这样,作品将传主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传主个人的主动性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传主的思想情感发展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刻画了青年罗曼·罗兰的一段生命形象。 ①高师的教育特点 A 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以便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B 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C 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D 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E 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②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 A 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这一选择,使他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这种历史观的核心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各个时代的更替流变犹如一个有着内在因果关系的生命体。 B 罗曼罗兰在高师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有着一个历史解剖家善于解剖现代文化的本领,他在一切领域具有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 ③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同窗好友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克洛岱尔、休阿列斯、贝济,恰好在有着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都是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 A 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 他们充满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C 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D 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2018年陕旅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全册

UNIT 1 May I Speak to Kitt y? 单元总目标: 本单元首先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来观察、移动电话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入怎样用英语打电话,即电话用语教学,以及怎样合理使用手机的话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话用语 难点:怎样在话题讨论中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在打电话情境中学会使用电话用语与人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共分4课时。第一课时P art A。第二课时Part A、B 。第三课时Part A 、B、C第四课时Part B、C。 知识目标: 一、能听、说、读、写词汇: mobile phone, make a phone call, go on the Internet, send a message, read an e-book, send an e-mail。 二、能听懂、会说、会读、会用下列句型: 1. --- Hello, may I speak to…? --- Sorry, … is out. This is …speaking. Can I take a message? --- Sure. 2.---Hello! Is that…? ---Yes. This is… speaking. Who is that? 3. I won’t use it to go on the Internet or read e-books. I’ll only use it to make phone calls and learn English. 情感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移动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二、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其树立健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能律己、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 四、能够通过情景交际,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六年级下册 爱之梦教案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 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015最新陕旅版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May I speak to kitty? 共有 4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May I speak to kitty?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说会用会写以下单词和短语 Mobile phone.Make a phone call.Go to the Internet.Send a message. Read an e- book. book.Send an e-mail. 2、能准确理解本课内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和别人进行打电话练习。 教学重点: May I speak to…? This is … Is that…? Kitty is out. Ask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Sounds good. 教学难点: 能准确理解本课内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和别人进行打电话练习。 熟练运用短语:Mobile phone.Make a phone call.Go to the Internet.Send a message. Read an e- book. book.Send an e-mail. 教学准备: 教师资源包 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模式。 教法:情景教学法,趣味游戏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Number the following things from one to five. I… every day. 二、新课展示

Mobile phone.Make a phone call.Go to the Internet.Send a message. Read an e- book. book.Send an e-mail. 2、学生试读 3、引出句型 May I speak to…? This is… 4、讲述知识点 Watch TV.Listen to the radio.Listen to MP3.Play games on the computer. Use a mobile phone. 三、Look and choose What news.Play games and.Listen to music Send an e-mail. Take photos.Call your friends. 四、Let's talk. 1.Kitty is out.Send out. 2.Hello,may I speak to…? 3.This is… 4.Could you please ask… to… 5.I'll tell her when she comes back. 6.Is that…? 7. Who is that? 8. I will use it to make phone calls and send messages. 五、拓展延伸 1、Read the words and the dialogue . 2、Preview part B.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