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有时因经验不足而误诊为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结膜炎、巩膜炎等,延误治疗,应特别引起眼科医生的注意。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般的名称颈总动脉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颈动脉海绵窦瘘 脉及其分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对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分类至少可从3个角度进行:①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多因头部创伤,如车祸坠落打击等引起,流行病学家常采用这一分类法;②按解剖分类,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海绵窦瘘,神经外科医生从治疗考虑采用此种分类;③眼科医生则按照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high flow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和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low flow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颈外动脉分支进入颅内,形成脑膜动脉;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也发出硬脑膜支这些硬脑膜支与海绵窦的直、间接交通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统称硬脑膜海绵窦瘘(dural-cavernous fistula,DCF)。通常高流瘘为外伤所造成的颈内动脉主干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而低流瘘则多为自发的、硬脑膜动脉与海绵窦的小瘘口直接或间接交通但这种分法并不总是一致的。如颈内动脉主干自发破裂引起高流瘘脑膜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沟通如流量较大,血管内压力较高也可表现为高流瘘的临床症状但这些情况比较少见。 流行病学 颈内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海绵窦瘘多见于青年男性且多有头部外伤史,而女性患者以孕妇多见;硬脑膜海绵窦瘘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自发性多见除少数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同时出现双眼症状外,一般多发生于单侧,开始多发生于一侧眼,随着病情的发展,少数可表现为双眼或对侧眼的症状目前尚缺乏该病其他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 颈动脉海绵窦瘘按发生原因分为外伤性、自发性和先天性3种情况。 外伤 车祸、坠落、撞击等间接外伤以及弹片、锥剪刺入直接外伤均可引颈动脉海绵窦瘘 起颈动脉海绵窦瘘。间接外伤引起颅底骨折,颈动脉被脑膜固定在海绵窦内,发生撕裂;自眶前区刺入的针、锥剪经眶上裂直接刺破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弹丸

颈动脉海绵窦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颈动脉海绵窦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颈总动脉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 (2)给患者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手术耐受力,同时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 (3)眼部护理:白天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用红霉素眼膏涂眼,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4)用药的护理:遵医嘱应用波立维、拜阿司匹林,严密观察患者牙龈、皮下有无出血现象,注射后延长按压时间。 2.术后 (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或病情平稳后垫枕头。 (2)氧气吸人:给予面罩吸氧,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h,严格卧床24h,卧床期间需加强生活护理、皮肤护理。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肢体活动及语言情况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波动性眼球突出、睑下垂、

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的改善情况,并给予氯霉素点眼,外翻的球结膜涂眼膏,并外敷凡士林油纱布,及时更换,防止干燥。 (4)伤口护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有无肿胀等情况。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过度灌注综合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对高血流瘘闭塞后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者,给予控制性低血压,防止血压在较大范围内波动。 ②球囊移位、脱落、早期泄漏:注意观察患者颅内轰鸣声、患侧眼眶杂音是否复发及眼突出度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③血管痉挛: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预防血管痉挛。 (6)心理护理:加强沟通,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3d,1周内避免用力及剧烈活动,避免揉搓眼、情绪激动,外出时戴眼镜,以保护眼,防止强光刺激。 2.饮食指导麻醉清醒后6h方可进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肉、青菜和水果等,满足身体营养需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应用眼药水、眼膏,正确服用抗血小板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动脉瘤(ICD-10:I72.0/Q28.1)病情处于非急性期 行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ICD-9-CM-3: 39.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破裂动脉瘤: 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 ②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外斜,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缺失,多由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引起;

③脑血管痉挛症状:症状通常逐渐发生,表现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④癫痫发作:可发生抽搐,多为大发作; ⑤脑积水:动脉瘤出血后,可因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或基底池粘连、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慢性脑积水。 (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 发作等,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 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 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大量硬脑膜下血肿; ③梗塞; 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 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 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置:出血主要在鞍上池和侧裂,可考虑颈内动脉动脉瘤。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概述与治疗

认识脑动脉瘤及其治疗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增多,大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也开展的越来越多,而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脑动脉瘤呢?它的治疗除了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手术治疗外还有那些方法呢?在这里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因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的发生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动脉硬化,也与高血压、外伤等有关,并有家族倾向。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此处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突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动脉瘤。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所以脑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棵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严重的是,破裂后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它还会发生第2次、第

3次破裂。据统计40-50%的病人会在破裂后的1个月内发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70%,第3次破裂后死亡率为100%。 脑动脉瘤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 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 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动脉瘤 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 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 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 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体征和症状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 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 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现缺 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现时,应找 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减少死亡率 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 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

巨大冠状动脉瘤

巨大冠状动脉瘤 临床上,巨大冠状动脉瘤罕见。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是一种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巨大冠状动脉瘤更是罕见。CAA可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等。冠状动脉瘤具有潜在的危险,预后主要与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动脉瘤可以突然破裂以致死亡。冠状动脉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瘤切除或瘤体两端结扎,大隐静脉重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瘤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我们手术治疗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9岁。 主诉:无诱因地出现心悸,伴有心前区闷痛及乏力六个月,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有所缓解。 病史:半个月前因急性右心衰住院抢救,入院前2小时心悸气短加重。 辅助检查: 胸部CT示纵隔内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肿块上部与心包间有脂肪间隙,下部与左心室分界不清,其密度不均,CT值最低约28Hu,最高约56Hu。边缘可见弧形钙化斑,心包内少量积液,升主动脉增粗,直径5.0cm。 CT增强扫描示左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肌变薄,其内可见较厚的附壁血栓低密度影,轻度钙化,肺动脉呈受压表现。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正常,左冠状动脉起始端残短、且明显扩张,左冠状动脉残端远侧冠状动脉均没有显影,通过右冠状动脉显影可见一些代偿侧枝。 心动超声示右室流出道及主动脉侧可见112mmX52mm肌性囊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主肺动脉受压内径变细,最细处为10mm,左、右肺动脉内径均为19mm,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内径为46mm。右室前壁心包腔可见宽约7mm的带样无回声,透声佳。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31次/分,伴有ST-T改变。 手术经过:于2011年5月19日行冠状动脉瘤切除、左心室修复术。术中所见:沿左冠状动脉走行可见一巨大动脉瘤,长约18cm,直径约8cmX6cm。表面可见小的钙化灶,其内有大量血栓形成。左冠状动脉近端明显增粗,直径约2cm,外面包绕血栓。左冠状动脉中远段扩张明显,大量血栓形成。术中沿动脉瘤的表面剥离动脉瘤至心肌表面,沿瘤体将动脉瘤切除,清除瘤体内的大量血栓。以3-0prolene线修复左心室变薄的心肌,并闭合左室缺损,恢复左心室形态学结构。 结果:术后病理回报:(心脏占位)厚壁血管、坏死钙化,符合冠状动脉瘤诊断。术后15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个月,复查心电、心脏彩超无异常、右室流出道受压解除。 讨论: 本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特点为: 1、冠状动脉瘤巨大,累及的范围广。 2、冠状动脉瘤压迫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表现为右室流出道梗阻,导致急性右心衰。 3、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瘤内形成大量血栓。左冠状动脉大量侧枝循环形成,前降支供血区心肌由侧枝循环供血。

第八章:颈内动脉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

第八章:颈内动脉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 第八章:颈内动脉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冈山大学大学院脑神经外科教授伊達勲 【手术特征】【适应证】本章所述的颈内动脉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是指与动脉瘤相关的眼动脉起始于硬脑膜内(硬脑膜环以远)、且指向内上方的动脉瘤(也称颈内动脉眼动脉瘤);而英语称为眼动脉段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学习时除了了解眼动脉起始部的解剖关系外,还要掌握瘤颈位于远端硬脑膜环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包括垂体上、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指向内下方)及前部床突旁动脉瘤(指向外上方)。本章以典型的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基本手术技巧为中心,叙述眼动脉段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的直接手术方式。【手术策略】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手术时,必须掌握切除视神经管上壁、前床突、视柱等骨质,打开远端硬脑膜环等所谓的颅底手术技术,掌握前床突附近微小动脉瘤的解剖知识。手术中最基本的是控制载瘤动脉。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控制近端载瘤动脉,需预先在患者颈部操作,或采用血管内技术在颈部颈内动脉留置球囊。在此基础上,通常采用动脉瘤同侧的额颞部开颅,充分打开侧裂,确认动脉瘤及眼动脉,切除视神经管上壁、前床突以及视柱的骨质。沿视神经外侧从硬脑膜返折处纵行切开

硬脑膜,可充分显露视神经外侧缘;在视神经腹侧、颈内动脉内上方确认眼动脉及动脉瘤。根据需要切开远端硬脑膜环以增加颈内动脉移动度。指向内上方的动脉瘤采用直形夹夹闭,而指向内下方者采用跨窗夹夹闭。此外,该部位15mm 以上的大型甚至25mm以上的巨大型动脉瘤,常表现为视神经功能障碍。为此,需要采用吸引减压技术进行夹闭;关于这一点,在必要时会提及。本章主要针对10mm左右的一般型动脉瘤进行叙述。【手术时间】3~6小时 【术前准备】【手术体位】该部位动脉瘤的手术体位与其他部位动脉瘤不同:①体位摆放需考虑控制患者颈部的颈动脉;②需考虑切除视神经管上壁及前床突骨质以显露动脉瘤。患者仰卧位,上身抬高10°左右,头部三钉固定(若需行术中造影,应使用可透视的碳制头架),向对侧旋转约40°(图1)。沿颈部皮纹做5cm左右的横切口,控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容易夹闭的小动脉瘤,可由助手手压患者颈部进行近端控制,也可仅阻断颈总动脉。大动脉瘤需行吸引减压时,必须同时控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也可采用血管内技术进行近端控制。摆放体位后,X线透视下经大腿或手腕置入导管,术中在颈内动脉充盈球囊进行近端控制。但也有一些弊端,如:留置导管必须肝素化,术野止血稍困难;术中改变球囊位置时需中断手术进行透视。

颈动脉海绵窦瘘 自己总结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多因头部外伤引起,常合并颅底骨折,少数继发于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或破裂的海绵窦动脉瘤。 【临床表现】 头部外伤后立即或几周后发生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男性多见。 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以中年女性多见,妊娠和分娩常为诱因,临床表现较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轻。 1、颅内杂音:为连续如机器轰鸣般的声音,心脏收缩时加重,常影响睡眠,在额部和眶部 听到,用手指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杂音减弱或消失。 2、突眼:(1)患侧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充血、肿胀,下睑结膜因水肿外翻; (2)有时眶部及额部静脉怒张并有搏动; (3)如不及时治疗,一侧海绵窦瘘经海绵间静脉窦使对侧海绵窦扩张引起双侧突眼。 3、眼球搏动:与心脏搏动一致,用手指压患侧颈总动脉,眼球搏动减弱或消失; 4、眼球运动障碍: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甚至眼球固定; 5、三叉神经第一支受侵犯,额部、眼部疼痛和角膜感觉减退; 6、眼底:(1)视乳头水肿,视网膜血管扩张,静脉尤甚,有时视网膜出血; (2)病史长者视神经进行性萎缩,视力下降至失明。 【诊断】 1、应与眶内、鞍旁肿瘤及海绵窦动脉瘤鉴别; 2、全脑血管造影(DSA)显示: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出现短路,海绵窦、蝶顶窦和眼静脉在 动脉期显影并扩张,当压迫健侧颈内动脉时可发现瘘口; 【治疗】 1、目的是为了保护视力,消除颅内杂音,防止发生脑梗死和鼻出血; 2、首选血管内治疗,用气囊或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封闭瘘口; 3、目前已较少应用颈内动脉结扎和孤立手术治疗本病。

(完整版)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 David S Liebeskind著 1引言 1.1背景 脑动脉瘤是有破裂倾向的脑血管结构的病理性局灶性扩张。这些血管异常通常根据假定的病因进行分类。囊状、浆果状或先天性动脉瘤占全部动脉瘤的90%,这些动脉瘤通常位于大动脉的主要分叉部。延长扩张型(dolichoectatic)、梭形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为近端动脉的延长膨出,占全部动脉瘤的7%。感染性或霉菌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动脉末端,占0.5%。其它动脉末端损害包括肿瘤性动脉瘤,为肿瘤碎片栓塞引起的罕见继发症和外伤性动脉瘤。外伤也可能引起动脉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高血压也可引起小的穿通动脉的微小动脉瘤。 囊状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占85%~95%,而梭形动脉瘤主要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研究人群的不同,囊状动脉瘤在某个特定的动脉节段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多发性动脉瘤占20%~30%。 囊状动脉瘤通常破裂至蛛网膜下腔,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70~80%。动脉瘤破裂也可引起脑实质内、脑室内或硬膜下出血。巨大囊状动脉瘤(直径>25mm)占所有脑动脉瘤的3~5%。巨大动脉瘤也可引起SAH,但通常产生占位效应并导致远端血栓栓塞。 动脉瘤性SAH是一种严重情况,美国每年发生30,000人。这些病人中大部分(60%)死亡或留下长期残疾;预后较好的幸存者50%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心理障碍。20~50%的病人并发脑血管痉挛(即邻近动脉节段狭窄),是动脉瘤性SAH 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1.2病理生理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结构的先天性结构异常有关,这些异常的原因可能不同。动脉内弹力层的完整性受损,伴有邻近的中膜和外膜的有关弹性结构缺陷。中膜肌肉组织的缺陷及邻近脑组织对脑动脉无明显的支持,增加了作用于动脉管壁的慢性血液动力学应力的致病潜能。血管分叉部的局部湍流和正常结构失连续可能解释在这些部位形成囊性动脉瘤的倾向。 脑动脉瘤的发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动脉瘤的发展很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环境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及与各种血管异常有关的先天性易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弹力层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或退行性的。脑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多种情况有关,包括: 常染色体性多囊肾,纤维肌肉发育异常,动静脉畸形,Osler-Weber-Rendu综合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症),主动脉狭窄,其它血管异常,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IV型,其他胶原III型疾病,假性弹力性黄色瘤,?1型抗胰蛋白酶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状细胞性贫血,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感染,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结节性硬化。环境紧张性刺激,如高血压病,与多发性动脉瘤的存在有关。少于2%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具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脑动脉近侧的梭形动脉瘤很可能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这种弯曲延长并扩张的动脉瘤没有真正的动脉瘤颈,常含有层状的血栓。虽也可发生动脉瘤性SAH,但这类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对邻近的脑实质造成占位效应,出现脑干压迫和颅神经病变,或者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动脉末端血栓栓塞性后遗症。 典型的感染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的末端分支(75~80%),证明这种病

颈部动脉海绵窦瘘1列报告

颈部动脉海绵窦瘘1列报告 发表时间:2009-07-20T16:16:51.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5期供稿作者:洪英秋1 唐义林2(1辽宁省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1143 [导读] 颈部动脉海绵窦瘘1列报告 1 临床资料 患者,刘某某,男,61岁,患者与2008年10月25日因脑外伤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底骨骨折而收入脑外科病房治疗,入院后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及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病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后因左眼外突明显而要求眼科会诊。 2 眼科检查所见 左眼上睑明显肿胀,球结膜水肿,下球结膜水肿突出下睑外缘,球结膜未见出血,角膜无水肿,触之眼眶压高,瞳孔直接间接反射未见异常,当时考虑球后血肿或眶尖部骨折,查CT及三维彩超未见骨折及血肿,四天后复查,左眼突出明显与动脉波动较一致,手触左眼内眦有震颤,球结膜血管高度充血水肿,眼底视网膜水肿,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所以患者视力及眼球活动无法查清,听诊在左眼球及左颞部可闻及与脉搏一致的杂音,诊断为外伤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随访该患者到中国医科大学一院确诊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3 讨论 脑外伤颅底骨骨折是临床脑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但是病发颈内海绵窦瘘比较罕见,易被临床漏诊,特别是此类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又处于昏迷状态,各种检查难以配合,给早期诊断造成很大困难,颈内动脉海绵体窦瘘需于眶内动脉瘤及眶内动脉瘘、海绵窦血栓形成、眶内脑膜膨出等疾病做鉴别诊断,颈总动脉照影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可见海绵窦早期显影、眼静脉岩上窦、对侧海绵窦,甚至颈内静脉等都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脑动脉远端显影较差,而同侧大脑前、中动脉显影不良。参考文献 [1] 胡文安.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1999年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