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知识结构图

复习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一课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

制定《共同纲领》,规定国名、国家性质p2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毛泽东)

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制定国徽(1950年)

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北京为首都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 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内容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朱德为 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开国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大典 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中南和西南地区挺进

西藏和平解放 和平解 时间:1951年10月

放西藏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稳定物 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价之战 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进行的“米棉之战”:使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中农和雇农 的背景 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时间 土地改革开始;到了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 农民的翻身解放 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 土地改革 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 的意义 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 复和发展 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形势 中国政府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时间和结果: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取得了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大胜利

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届全国人民 时间:1954年9月

代表大会的召开 地点:北京

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宪法的制定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

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四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过度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三改”: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1953年~1957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 比重稳步增长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课本p21 途径: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成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 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途径: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把个体所有制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成果: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途径: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成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 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社会主义制度 时间:1956年底

的建立 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社会主义的确立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八大的思想准备:《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八 中共八大的 时间:1956年9月

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及内容 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中共八大的意义: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社会主义 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跃进”

:1957年底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始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 次会议后

“大跃进”和人 口号: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错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左”倾错误的继续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 同,造成前所未有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1961年初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

国民经济的复苏: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式开始好转 p34小字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

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红卫兵运动:从党内推向社会,社会内乱开始出现 全面内乱 “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了夺取了上海市党政领导大权,“文化大革命”进 入“全面夺权”的新阶段 刘少奇含冤病逝:“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结束了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 社会主义事业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国家政权、国民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社会思想遭到严 重破坏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第八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10月 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先进水 戈壁升起蘑菇云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6年10月 平,大大提过了我国的国际地 氢弹的研制成功:1967年6月 位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1970年4 中国在空间技术 “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月发射成功 领域跻身于世界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 先进国家行列 海军和空军 海军:1949年4月 我军不断迈向国防现代化,

的成立 空军:1949年11月 日益强盛

倚天神剑显国威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标志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 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强军之路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新中国曾被拒之于联合国门外 时间:1971年10月 重返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 会议: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 影响 “乒乓外交”:1971年春,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时间:1972年2月

“小球转动大球” 尼克松访华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2年,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包括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等

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三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十一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实行改革开放;形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拨乱反正与国民经济的调整:p6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家庭长期承包集体所有土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地,其收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 农户所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 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开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设置为经济特区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十二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抓住科技革 袁隆平培育出“东方魔稻” 命的机遇 “八六三计划”的实施 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目的:振兴科技,繁荣经济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任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措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大量增加,招生人数大幅增长,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提出、

长篇小说的创作:《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五个一工程”的实施

体育运动事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业蓬勃发展 在各类国际体育比赛中屡获金牌 第十三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p70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地位: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构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题部分坚持社会主义,港澳台是 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回归祖国 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1995年,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祖

一的

第十四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宪法的通过:1982年,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与法制建设 以宪法炜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邓小平南方谈话 确立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的就业机制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加入APEC :1991年

推进建立国际 第九次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上海

新秩序 中国加入WTO :2001年11月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

高举伟大的旗帜 是以邓小平炜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

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第十二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抓住科技革 袁隆平培育出“东方魔稻”

命的机遇 “八六三计划”的实施

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目的:振兴科技,繁荣经济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任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措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大量增加,招生人数大幅增长,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 “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提出、 长篇小说的创作:《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五个一工程”的实施

体育运动事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业蓬勃发展 在各类国际体育比赛中屡获金牌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欣欣向荣的

科教文体事

第十三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p70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地位: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构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题部分坚持社会主义,港澳台是 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回归祖国 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1995年,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

第十四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宪法的通过:1982年,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与法制建设 以宪法炜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邓小平南方谈话 确立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的就业机制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加入APEC :1991年

推进建立国际 第九次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上海

新秩序 中国加入WTO :2001年11月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 高举伟大的旗帜 是以邓小平炜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

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第十六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我们从 从猿到人的进化: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哪里来 晚期智人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黄种人 世界三大人种 黑种人 人类的种族 白种人 种族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人中的形成是长期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的

结果 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

母系氏族社会:主要特征

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

女人和男人的权利 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

父系氏族社会:主要特征 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工具简陋、生活非常艰苦、居于洞穴、平

均寿命短

第十七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 神奇的金字塔 神奇的 法老的陵墓 (尼罗河) 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原著居民: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建立时间:1894年 内容:课本91页 《汉谟拉比法典》 颁布者: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分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后出现“贱民” (等级制度)

“种姓”的国度 佛教产生的时间へ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的核心教义: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佛教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

而避免苦的后果。

佛教的主要分布:东亚、东南亚地区(西汉时传入中国)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十八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西方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原因:最早具备商品经济和议会体制

的摇篮 希腊文明的继续——罗马文明: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 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的地位:军事领袖,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灿烂的文化,是 希腊最著名的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里克利时代最为辉煌 “全希腊的学校” 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P95 对雅典民主 局限性: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政治的评价 积极性:P96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年 追求“伟大”的罗马 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对迦太基)

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第十九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日出之国”:日本 时间:646年 善于模仿的民族 大化 天皇:孝德天皇 (日本) 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P101 大化改新的性质与影响:P101 创立:在麦加郊外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思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大漠中的帝国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阿拉伯国家) 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国家:打败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政教合一的国家) 阿拉伯帝国的发展:扩张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第二十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改革的内容: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查理马特改革 改革影响:为以后的骑士制度和封建制度打下

公爵与骑士的由来 了基础

西欧封 核心内容:封君封臣制

建制度 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耶稣 基督教的产生 地点:巴勒斯坦 教义的核心: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欧洲的精神领袖 丕平 内容:把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赠给教皇 献土 影响: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基础 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古时期,对西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而重大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心 琅城 时间:1112年

“中世纪的花朵” 起义 结果:最终取得了胜利,赢得了自治权

经济方面:P108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政治方面:P108

思想文化方面:P108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二十一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罗马帝国的分裂:395年,分为东西两个帝国

强盛的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 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因其旧称拜占庭,所以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兴盛: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帝国的衰落:皇帝查士丁尼发动战争,加之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帝国日渐衰落 可悲的衰亡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14世纪下半叶,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主要地区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古代文明发达,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兴盛的原因 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深刻的启示 君士坦丁堡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拜占庭帝国 经济衰落,阶级斗争尖锐,统治集团内讧

衰亡的原因 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第二十三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构成了古老文明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内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 典型对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匈奴、蒙古等民族对中原农业地区和欧洲 农业地区的冲击 时间:前492—前449年 希波 双方:波斯、希腊城邦 战争 重要战役: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结果:希腊城邦胜利 时间:前334年春天开始,历经10年 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征服地区: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 亚历山 度河流域 大东征 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东征的影响 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 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阿拉伯数字的 发明:古代印度人 发明与传播 传播:阿拉伯人 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在华生活、做官10多年 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使西方人更多地了 解了东方,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 第二十四课昔日的辉煌 楔形 创造者: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最早的 文字 地位:人类至今发现的最早文字 文字 象形 发明者:古代埃及人 文字 地位:有一定的读音,属于真正的文字 《荷马史诗》:盲诗人荷马所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 埃斯库罗斯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文学的基石 索福克利斯和《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欧里庇得斯和《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希腊帕台农神庙

古老帝国的悲剧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昔日的辉煌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同和小学 魏建 6.常见的量 (1)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2)不同单位的改写 数与运算 数与 代数 比与例比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1.数的认识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读写,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算单位。 (2)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3)大数的改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知道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概念,会求最小公倍数合作大公因数。 2.数的运算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算理和计算方法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 (3)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运算定律和基本性质 (1)认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2)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3)积、商的变化规律 (4)分数、小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与比例 (1)比和比例的认识 (2)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分类 5.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公式 (2)方程和等式的意义 (3)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问题

平面图形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1.线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2)认识平行与垂直 (3) 图形 与几何立 体 图 形 2.角 (1)认识角 (2)角的大小和分类 (3)量角和画角 3.多边形的认识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4)认识圆的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 4.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 (2)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 5.立体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2)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或容积 (8) 6.图形变换 (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 (2)平移和旋转现象及作图 (3)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9) 7.位置 (1)认识8个方向 (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0)

单元知识结构图

传统的教材除了一首歌曲、还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师总有事做,教歌、教知识或教识谱。《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二年级以感受音乐为主,教科书给予教师的提示也非常有限,教师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以下提供给教师一些建议。 (一)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才能符合《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相关音乐文化。有的内容是显性的,有的内容是隐性的。 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音符与休止符;三是道德行为规范。本单元共三首歌曲,一首童谣,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综合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是感受音乐和培养学生内心稳定节奏感,创造性地处理歌曲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的部分,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等内容。 又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要求听出《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前、后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后面的意图是,前面学过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也是如此,教师教学《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时可以提前进行前后乐句的比较,也可以从结束音的比较,扩展到前后乐句的比较,如《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则是前后两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甚至节奏与音高的比较,如《小蚂蚁》节奏不同,音调不同等。 再如,第六单元“藏猫猫”《玩具兵进行曲》,显性的教学内容是哪首乐曲适合走步?请随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单元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分析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其中《孤独之旅》和《心声》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而《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一切的变化(如景、人),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薄情寡义,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针对上述内容及体裁,在单元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三要素)并在文中的体现;其次应围绕青少年生活的内容展开,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并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篇小说给了我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个有利深化对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语言。 五、单元中每篇文章课文的教学建议 1、《故乡》 重点: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文中议论性语句内涵丰富,体会其言外之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经典小说,贯穿全文的是个“变”字,小说通过一个“离去—回归—离去”的知识分子的眼睛,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巨变,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深沉的思索。因此,本课可采用“对比阅读板块碰撞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 其做法是: ⑴对比阅读,故乡巨变──问题设计: ①‘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仅是故乡环境发生了变化吗?假如你就是小说中的‘我’,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最令人心痛?(提示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变化。)外在的变化令人心痛,最可怕的变化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 25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 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①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②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③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概念(1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 / 25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语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小测(1)班级姓名成绩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畸形/羁绊缥缈/剽窃倒胃口/倒栽葱 B.档案/跌宕亢奋/伉俪冲锋枪/冲击波 C.隽永/眷念篆书/椽子迫击炮/迫切性 D.市侩/反馈果脯/哺育空白处/空城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这个功利泛滥而诗意乏善可陈的年代,诗性教育能走多远?诗性是怎样才能与教育相得益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先行者实已不易,可能的践行者更加任重道远。然而,我们也看到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诗意地耕耘,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曙光。 A.乏善可陈B.相得益彰C.任重道远D.任劳任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中国公民诚信文化建设构筑可靠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有利于在社会发展中维护和确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主流价值观和公民行为准则。 C.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D.备受舆论关注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调查结论何时公布,仍没有得到已介入此案调查的河北省检察机关的明确答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①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②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 ③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⑤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⑥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A.④③⑤①⑥②B.③④①②⑤⑥C.③②④①⑥⑤D.④①③②⑤⑥ 5.下面是某市妇联对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原因的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 从上表可以看出,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分),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2分),看护儿童、护理产妇的需求基本不变。当前该市不少家政人员通过了“护婴”“月嫂”课程培训,拿到了“护婴证”“月嫂证”,但无法上岗。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建议该市的家政培训机构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分),提高上岗率。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汇总:起凤街代军强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作者:二实验安旭莲)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 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二) 观察归纳余数都比除数小 应用 检查除法算式正确性

第三课时:除法的笔算 第二单元:时、分、秒:(作者:新西 赵段源)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整时): 时针(短) 指针 分针(长) 数字(1~12) 格 (大格、小格) 认识(分针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读法 如:8时 写法 如:8:00

第二课时:认识时、分: 钟面上的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60个小格 时针=1小时(感知长短) 关系[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60个小格)就是60分] 分针小格=1分(感知长短) 简单计算 第三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从12起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如:几时几分 8时零5分 : 8:05 几时少5分 几时过5分

第四课时:认识秒 时针 分针 关系[秒针走一圈(60秒),分针走一格(1分)] 1分=60 秒 秒针(最长最细):走1小格是1秒(体验长短) 如:几时几分几秒 : : 比较时间(几秒)长短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作者:建设路 孙小波)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东 (前) 西 (后) 认识方向 东 借助自己的前后左右 南 (右) (方法) 判断生 活中的方向

北 (左) 早晨太阳的方向 第二课时:平面图中的方向 上 北 下 南 平面图中的方向 左 西 右 东 观察者的 第三课时:确定物体的方位 平面图中的方向 方法 确定物体的方位 参照物 判断参照物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能正确判断平面图中个物体的方向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复习神器,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修改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例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意义 比例基本性质 2 例2例3:解比例 4:例5例6求实际、图上距离,比例尺 3:成正比例的量 4——例6:成反比例的量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圆锥的体积计算 例2:圆锥的重量计算 :填写统计表 :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的改写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简易方程 例4:分数应用题 例5:用比例解应用题 质量单位 名数的改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比例: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外项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5.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6.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于连接起来 80:2=200:5 80:200=2:5 师:以上这些比中,有整数比也有小数比和分数比,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比例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通过学习要求同学们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根据不同要求,正确地列出比例式。师: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两个) (2)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呢?(不是) (3)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比值相等) 师: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连成比例式。这就是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条件。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谭燕萍 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柳树醒了》是一首诗,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春雨的色彩》春雨贵如油。《邓小平爷爷植树》邓小平爷爷植树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古诗二首》这课学习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人由喜春到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村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29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单元导语导入——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学习课文——指导书写——拓展延伸——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数与计算 数一数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上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的认识(读、写、顺序、比较大小)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下11~20各数的认识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表内乘法(一)乘、除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 表内乘法(二) 7~9的乘法口诀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 表内除法(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估算) 笔算 初步认识:平均分一个物体 简单的大小比较、加减法 三上 三位数加、减(包括两位加进位成三位)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笔算) 三下

钝角(与直角比较来认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 几百几十除一位 笔算 口算:乘整十、整百(估算) 笔算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四上大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包括探索规律)亿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及相应的几百几十乘一位 笔算:包括“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 几百几十除一位(估算) 笔算:包括“商的变化规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建 立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型社会必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全图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的组成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①文化是精神现象→非物质现象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非自然现象文化的特征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非天生具有④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非独立存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②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

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什么是文化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相互影响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文政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化治与的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关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济系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相互交融、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化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与综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合国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净重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交往方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结构图: 正分数负分数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结构图: 2

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加减运 式 去括号 ★概念、定义: 1. 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coefficient )。 3

2.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 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6.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4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结构图: 概念、定义: 1.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 的数,结果仍相等。 5

6.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 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 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结构图: 6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1.找出已知条件并列表1.数表结合解决问数学思想和方画线段辅助理解问 题。整理问题。 2.图形结合题。2.倒推思想解决法的思想。问题。 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1.间隔问题。 2.平移和1.方位辨别;2.统计知1.找规律:根据已知上面。2.统计知识:画旋转(顺时针和逆时应用知识识:分类统计。 3.概率的推测未知的。2.确概率知识“正”字表示次数。3.轴针)3.统计知识:各种知识:“可能性” 定位置:行和列。对称图形(对称轴) 统计图。 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加1.加法、减法、乘法和1.平均数问题。2.混合1.工程问题。2.1.量的计算问题。2.混1.解答三步计算的应应用题法、减法一步算式,并注明单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运算应用题。3.各种量百分数的实际合运算应用题。用题。2.相遇问题位名称。题。2.各种量的应用题。的应用题。应用。3.比例。掌 1.角的测量。2.平行和长方体、正方握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1.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1.圆的认识,圆的周相交。3.三角形 的性质。体、圆柱、圆锥项几何初步知识圆的直观认识;2.长方体、正识。2.多边形。3.角的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面积计算。2.多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的表面积和体目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认识。周长和面积计算。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5.垂线。积计算。 1.时间单位的认识。 2.1.面积单位的认识和换 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认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简算。2.24时计时法;时量与 计算统计单位—升和毫升。体积单位识和简单计算。单计算。3.重量单位的间段的计算。3.年、月、 认识。日。4.千米和吨。

单元知识结构图-体育

小学二年级前滚翻(连续2个前滚翻)单元结构图 年级二年级学习内容基本内容I 滚翻:——前滚翻成蹲撑(连续两个前滚翻)课次 5 单元学习目标1、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综合活动能力,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学会前滚翻成蹲撑动作,体验连续两个前滚翻动作,提高平衡能力。 3、树立“我能行、一定行”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 4、养成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相互协作的能力。 安全提示1、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注意颈部)。 2、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正确方法。 课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练活动示例 1 前滚翻成蹲撑1、学会团身紧的向前滚 翻动作,激发滚翻兴趣。 2、感受“积极思考、积 极尝试”的学习习惯。 1、团身紧 2、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前滚翻的 同时钻过圈?” 2、小组合作带着问题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引出团身紧的重要性。 4、小组练习后,分小组依次展示,及时评讲、表 扬。 2 前滚翻成蹲撑1、体验身体依次着垫的 团身滚翻动作,发展滚翻 能力。 2、体验自我保护与互相 帮助的正确方法,树立协 作意识。 1、蹬地有力、团身 滚翻 2、自我保护、互相 帮助 1、引导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相互仔细观察,体会 头、肩、背、臀着垫的部位。 2、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动作,交 流讨论得出加快滚翻速度的关键是蹬地有利。 3、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教师加强自我保护、互 相帮助方法的指导,并不断强调动作要领。 3 前滚翻成蹲撑1、学会身体依次着垫的 团身滚翻动作,提高平衡 能力。 2、,建立敢于表现自我 的信心。 1、蹬地有力、退守 及时 2、积极自信、敢于 展示 1、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 评价。 2、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展示,能正确评 价伙伴动作。 3、“我是体操小能手”,建立展示舞台,鼓励学 生大胆展示、师生共同评讲动作,并及时加以表扬。 4 连续两个前滚翻1、感受连续两个前滚翻 动作,体会连续动作的衔 接。 2、树立“我能行、一定 行”的自信心。 1、连续动作的衔接 2、积极自信 1、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向前翻1个前滚翻动 作,哪能不能向前连着翻2个呢?” 2、分组尝试连续两个前滚翻动作练习,教师巡视 指导。 3、展示交流,知道连续动作的衔接。教师示范, 强调衔接动作。 4、集体分组依次展示,及时点评、表扬。 5 连续两个前滚翻1、学会前滚翻成蹲撑动 作,体验连续两个前滚翻 动作,能自主进行不同练 习场景中的前滚翻分层 练习。 2、学会正确的评价、分 1、蹬推有力、团身 紧 2、不同场景的分层 练习 1、正确评价、自主 分层 1、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相互正确评价动作,找 到自己动作不足。 2、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同练习场景进行滚翻练 习。(钻圈滚翻--沿直线滚翻--连续两个前滚翻。) 3、分层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正 确地进行评价。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S B :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 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I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 「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 六.哲学基本问题: 七.哲学两大派别: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 )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强调抽象、一般)。 .为什么: (1) (2) 唯物主义: (1) 唯心主义: (1)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2. .含义: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 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 、世 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b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注意:物质不能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