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思想品德)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本考试大纲。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2--2013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目标

(一)目标要求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认知目标包括知识和

能力两个维度,具体要求如下:

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2.理解:运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

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组成要素或部分,明确有关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层次,把握其中涉及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5.应用: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应用于新情境,正确调动某个知识描述和阐释有关事物和现象,说明事物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6.综合:通过各种要素和各个局部构成一个整体,组成过去没有清楚呈现的结构;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调动和运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问题。

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内容范围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

2.时事政治的内容

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国内

外重大时事政治(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

六、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相关时事资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考试时间90分钟。

七、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8%,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2%。

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时事”约占20%。

九、例题示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例1.2012年9月25日,针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南小岛和北小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下列能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日本史料承认钓鱼岛等岛屿明朝初期就已经纳入中国管辖范围

②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已回归中国

③我国渔民经常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海域捕鱼作业

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处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说明:本题材料选自《时事》第2期“钓鱼岛,中国的”一文和“国内外大事记”中的相关内容,以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一重大时事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相关历史、地理知识,再现时事知识,理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的依据。这类题目主要以《时事》中的相关资料为依据,考查考生对重大时事的关心、了解情况,只要学生平时能够阅读《时事》就不难作答。考查目标要求为“记忆”和“理解”,选C。

例2.在寒假的一个上午,15岁的小华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声响,好像有人在撬大门,她从自家的猫眼往外看,却发现猫眼被堵住了。接下来他最正确做法应该是()

A.打开大门看个究竟 B.赶快跑回房间关上门躲藏起来

C.大声喊叫把门外的人吓跑 D.打电话给邻居、门卫或拨打“110”

说明:本题以生活事件为主题,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反映了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的重要目标。试题要求在比较不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知识、选择正确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目标要求为“比较”和“应用”。作为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伤害时,要机智勇敢,并善于利用环境和社会力量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因此最好的方法应该是D。

一个牧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牧草等资源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牲畜,否则就会出现牧场退化、瘟疫流行等。在一个公共牧场,有几户牧民都在此放牧,牲畜头数已接近放牧限度。据此回答例3和例4两题:

例3.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户牧民,这时,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A.抓紧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以增加眼前的收入

B.自觉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以保护公共牧场

C.设法让其他牧户减少一些牲畜,减轻牧场压力

D.劝说其他牧户到其他地方去游牧,防止牧场退化

例4.上题中你的正确的依据是()

①要学会自我保护,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

②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③要学会保护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④要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说明:本题组是由往年中考考试大纲中的主观性例题改造而来的,可见各种题型之间是相互贯通的。试题通过模拟情景,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选择能力和说理能力。例4中的选择要求考生比较不同做法的利弊,思考个人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目标要求为“比较”和“应用”。例5中的选择依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只看眼前利益,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利益,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从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目标要求为“综合”。例4应该选B,例5应该选C。

例5.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列完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是()

A.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 D.春节、愚人节、青年节

说明:本题结构简单,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判断来考查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情况,目标要求为“记忆”。答题时只要注意排除洋节日和现代的新节日即可。本题选B。

例6.全国两会期间,怎样解决人们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我国的根本任务

C.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D.我国的根本制度

说明:本题将时事与课本知识有机统一起来,以“三难”来考核考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隐含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目标要求为“理解”。“三难”正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反映,答案应选C。本题还可以再延伸,从代表们关注“三难”考查我国性质和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问题。

例7.“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民族歌曲《天路》告诉我们,青藏铁路的建成()

①解决了青藏地区的交通问题②解决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④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说明:本题以学生熟知的《天路》一歌为素材,文质优美,题意亲切,富有教育性。试题从歌词切入,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也涉及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不同地区发展现状。考生需要从歌词中的“温暖送到边疆”“欢聚一堂”领会相关民族关系的知识,并通过选项的比较分析正确判断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目标要求为“理解”和“分析”。选项①②对意义描述有夸大化的问题,答案应选D。

(二)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

例1.漫话发展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完成了“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夺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请从“五位一体”的角度简答我国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说明:本题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这一时事热点为背景,选自于《时事》第3期的“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漫话发展”,考查考生对十六大以来重

大时事的理解、把握,要求考生平时重视时事知识积累,善于归纳整理时事知识。回答问题时,先要明确十八大的新提法“五位一体”所指的内涵,再逐一从这五个方面简答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所列举的成就应能与这五个方面一一对应,目标要求为“理解”。

例2.举例说明

《时事》杂志上有一个“新闻人物”的栏目,介绍了一个个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1)请你举出你感受较深的一个人物,介绍一下他(她)的动人事迹。

(2)说说大力宣传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有什么意义?

说明:第(1)问的举例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有积累,善于留心观察和思考。考生可以从平时的学习阅读和生活实际接触的事物中进行例举,也可以参考《时事》杂志上的有关介绍进行例举。目标要求为“记忆”(若要求根据一定的课本道理举例,此类试题的目标要求应是“理解”)。第(2)问要求分析宣传先进人物的意义,可从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国家、社会和自身的影响来思考。答题时应该广开思路,从弘扬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回答,目标要求为“综合”和“论证”。

例3.选择说理

(1)某班同学学习了《思想品德》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后,纷纷行动起来,开展环保活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①小王上网向有关部门举报某饭馆偷偷宰杀野生保护动物。

②小江把一个每天深夜歌声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

A.① B.② C.①②

(2)说出你对各项选与不选的理由:

说明:本题将选择题和说理题结合起来,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综合考查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等知识。答题时,一方面应该注意事例中有关同学是否树立环保观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公民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其手段、方法是否依法合理。第(1)题要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目标要求为“理解”和“应用”;第(2)题需要全面分析一个完整行为的目的和结果,特别是对②的情形要作辩证说明,目标要求为“分析”和“评价”。

例4.判断分析

请你判断下列的做法和想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

题后括号内打╳,并分别说明理由。

(1)小刚和小娟两位异性同学经常在一起复习功课,他们之间肯定是早恋了。()理由:

(2)网络是虚拟的,因此在网上绝对不能讲真话。()理由:

(3)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未成年人在遇到险情时都应该挺身而出。()理由:

(4)小燕发现自己的一篇获奖小论文被刊登在某杂志上,她写信向杂志社要求对这件事进行说明并支付稿费。()理由:

说明:本题将判断正误与说明理由结合起来。这类判断型题目一般都要依据学过的心理、道德和法律知识先对有关做法和说法进行判断,然后对自己的判断理由加以阐述,说明为什么是对的或错的。判断时关键是要认真审题,看清题意,正确判断;说明理由时,要找准关键点,用准相关知识,要学会用全面、辩证观点看问题,即要注意时间、地点、具体条件,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这类试题的目标要求为“评价”。

例5.青春诊所

请你为下列几位同学诊断其思想认识上的“病因”,并开出“处方”。

同学一:上学路上骑车不抓扶手,骑“英雄”车,甚至闯红灯。

病因:

处方:

同学二: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不会叠被子、挂蚊帐,也不会洗衣服、做饭。

病因:

处方:

同学三:只记得过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淡忘了端午节、重阳节。

病因:

处方:

评析:本题通过学生“骑英雄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洋节”等均来自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运用“症状”“病因”“处方”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自我教育,密切结合了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厚。作答时可以参照所学的课内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即可。其中原因分

析具有开放性,可从社会、家庭和自身认识等方面入手,本题侧重要求从这些学生的自身认识来分析。目标要求为“分析”和“应用”。

例6:学会感恩

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离不开父母含辛茹苦的哺育和老师的谆谆教诲。

请你完成一张送给父母或老师的感恩卡,用文字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要求:①感恩卡中不可出现具体的人名,只能出现称谓;②写一件最想感谢的事;③运用所学过的知识;④表达出感激的心情。)

说明:本题以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感恩问题入手,侧重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从具体事例入手,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这类题目即有一定的知识依托,又能引导学生回忆父母、老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学会感恩,德育性的要求跃然纸上,有利于引导教学全面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试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目标要求为“应用”。

例7.传承文明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勤劳的漳州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如:木偶戏、林语堂、陈政陵园、端午节赛龙舟……

问:(1)你知道漳州还有哪些民间艺术、著名人物、名胜古迹或节日习俗?(请举三例)

(2)在“爱我漳州、建设漳州”活动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家乡的传统文化?

说明:试题从考生所在地的文化为素材,考核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从试题材料和设问角度看,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已经成为各地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当地经济文化情况,增强学生的爱乡情感。但这类试题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素材的通识性,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本题第(1)问要求罗列文化现象,目标要求为“记忆”;第(2)问要求说明正确对待家乡传统文化的态度,目标要求为“理解”和“评价”。

例8.主题探究

节约0.4公斤煤+4升水

减少0.27公斤碳粉尘排污量

每个人每节约一度电= 减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污量×13亿=?

减少0.03公斤二氧化碳

减少0.02公斤氮氧化物排污量

同学们被《时事》杂志上的上述的算式深深地震撼了,大家从自己家庭一天的生活中选取了部分的浪费现象,分析了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假如你家存在有浪费问题,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服家人要重视资源节约。

(3)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人人参与。请你发挥想像力,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第题)

①目前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为了节约资源能源,除了随手关灯、废弃物回收、废水再利用等常见方法之外,请你从新的角度再为家庭节约提出两个“绝招”。

②随着老百姓收入增加,家庭小汽车日渐普及。它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紧张、交通堵塞、污染加剧等问题。为了合理减少汽车出行,请你分别为政府和驾车人各支一招。

说明:试题以《时事》上的一则资料给同学们带来的震撼导入,综合运用填表题与问答题,考查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学生的节约观念和节约技巧。试题形式新颖,考点明确,素材丰富,内容亲切,作答不难。此类试题注重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既从理论上认识节约的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提高生活能力。本题第(1)问要求通过观察与反思罗列浪费现象,目标要求为“记忆”;第(2)问要求从重视节约的原因入手说服他人,必须从资源形势、国家政策、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分析,目标要求为“分析”、“综合”和“论证”。第(3)问要求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探索节约的新方法,目标要求为“探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