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哲理的方法。

2、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3、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本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内容】

一、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二.奇文共欣赏

1、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

2、根据以下断句朗读,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翻译诗句并理解词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上片:

下片:

三.疑义相与析

阅读思考: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明确】

2.找出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并解析。

【明确】

3. “竹杖芒鞋轻胜马”所写是实景吗?

【明确】

4.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5.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

写作方法方面——

6.你认为上下片的重点句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关键句)

上片:

下片:

7.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8.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手法)

9.可以看出苏轼怎样的人生境界?

明确:

四.再次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感情。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2、背诵《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延伸阅读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注:①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ling)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是诗人以孙权自比。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匈奴不敢进犯。后因报功状上多报了六颗首级,被削职判刑。冯唐指出文帝赏罚不当,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派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魏尚为云中守。节,使者所持的用竹做成的符信。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诗人以魏尚自比,是说,什么时候派人赦免我的过错,使我得到重用呢?③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此词是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作。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性情温顺,善事翁姑,敏静而颇知诗书,对苏轼察言、知人都有很大帮助,婚后伉俪之情甚笃。不幸的是,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27岁便于都城汴京溘然长逝。第二年六月,葬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此后,诗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轩徙,居无定所,无法静下心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做,此时王弗已故去整整十年,诗人于正月二十日夜,与王弗梦中相逢,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词作。

(1)这两首词的词牌是,题目分别是、。(2)第一首词的上阕通过、两种表达方式,描绘出;下阕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塑造了一个形象,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整首词着一字贯穿全文,意境壮伟,笔力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从词的风格上来讲,属。

(3)第二首词从风格上讲当属。上片叙写现实,表达。下片记述梦境,“小轩窗,正梳妆”是通过来刻画妻子的形象,描绘出一帧窗前梳妆的日常生活图景,以此表达自己,“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表达了的深挚情感。最后三句,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明月夜,短松冈”,采用了,描绘出千里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的意境,蕴涵着夫妻之间无尽的哀伤和思念。

(4)根据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自选角度,比较赏析这两首词,可简答,也可写成评论短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故垒.( ) (2)酹.江月( ) (3)狼狈.( ) (4)何妨.( ) (5)吟.啸( ) (6)樯橹 ..( ) (7)萧瑟.( ) (8)纶.巾( ) (9)料峭.( ) 答案(1)lěi(2)lèi(3)bèi(4)fánɡ(5)yín (6)qiánɡ lǔ(7)sè(8)guān(9)qiào 2.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古义: 今义: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2)多情 ..应笑我 古义: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回首向来 ..萧瑟处 古义: 今义:从来,一向。 答案(1)杰出的。(2)多愁善感。(3)刚才。 3.一词多义

(1)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道. 之行也 道. 芷阳间行 从此道.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如???? ? 人生如.梦 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任????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王甚任. 之 (4)且???? ? 何妨吟啸且.徐行 誓不相隔卿,且. 暂还家去 若属皆且. 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答案 (1)动词,说 名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动词,取道 名词,道路 (2)动词,好像 动词,到……去,往 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任凭 名词,任务,责任 动词,信任 (4)连词,词义为“又……又……”“一面……,一面……” 副词,暂且 副词,将,将要 副词,尚且,还 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讲课稿

《苏轼词两首》 第一部分 课内知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故垒 (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 (yú) .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 uān) C .间.隔(jiàn) 蓑. 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 D .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A ) ..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 C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 平生 任:担负(任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 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 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 D .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千古风流..人物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A 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 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的。C 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9. A ) ..萧瑟处 B .一蓑烟雨任平生.. C .一时多少豪杰.. D .惊涛..拍岸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2.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B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 .杨柳岸晓风残月。 13 B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4.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 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15 A ) B .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苏轼词两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 一、导入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倾城出猎时,他诵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 (媒体出示导入文字) 他就是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这节课我们复习他被贬密州时的两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中秋》,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媒体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词意,疏通文意。(重点) 2.品味粗犷、豪放的语言风格。(重点) 3.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感。(重点) 4.通过扩展阅读试着走近诗人,学会评价诗人。(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记一记) (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自愿展示,男女生擂台赛)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都是豪放派词人。 2.时代背景: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自动请求外任,被贬杭州,后宋神宗熙宁七年,东坡任密州知州,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出猎词。 次年,即丙辰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政治上不得意,他的弟弟苏辙也被贬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未见,思亲之情油然而生,写下《水调歌头中秋》。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两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高二语文YW—2015—02—002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张晓灿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5—9—14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 《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 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 ..huá fà公瑾.jǐn ..qiáng lǔ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lèi吟啸 ..yín xiào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sè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周瑜”,这与苏轼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样的联系?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被贬黄州。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樯橹 ..()()一尊还酹.江月() 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 4.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 樯橹:一尊:酹:已而: 向来:芒鞋:吟啸:料峭: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实际上还暗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暗含感情的“情”。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皆精。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他从政约四十年,历经坎坷,几番沉浮。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次年遭受贬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苏轼在黄州没有颓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得潇洒而成熟。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堪称千古名篇,其中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黄州第三年写的。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身处逆境忘得失,心怀天下志难酬 一、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杖.(zhàng)还酹.(lèi)樯.橹(qiáng) 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 C.纶.巾(lún) 狼狈.(bèi) 吟啸.(xiào) 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 答案:C 解析:C项,“纶”应读“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俏丽讥诮积毁消骨料峭春风 B.樯橹啬薇妃嫔媵嫱铜墙铁壁 C.赤壁避难珠连壁合坚僻清野 D.咨询谈资雄姿英发恣行无忌 答案:D 解析:A项,消—销。B项,啬—蔷。C项,珠连壁合—珠联璧合,僻—壁。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 ..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 ..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 ..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答案:B 解析:B项,“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 ..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 .. C.一时多少豪杰 ..拍岸 ..D.惊涛 答案:A 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一向,从来。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2)一蓑烟雨任平生(3)也无风雨也无晴(4)千古风流人物(5)一时多少豪杰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6~7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片。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了周郎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答案:D 解析:D项,“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 7.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②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③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片的“一蓑烟雨”句,表达

最新苏轼词两首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8。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 译文 1、《念奴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定风波》: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 ..(有功业)人物。 ..(冲刷)尽,千古风流 B.谈笑间,樯橹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 ..(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 ..(凄凉)处。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远芳侵古道道 ..狭草木长 C.风雨不动安如.山天阶夜色凉如.水 D.一任.群芳妒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A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B项均为名词,道路;C项均为动词,好像;D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出,火且.尽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A项为副词,尚且,还;C项为副词,将,将近;D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 7.对《定风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属寻常,毫无差别,要尽情享受人生。 D.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解析C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

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语文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四苏轼两首词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 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 .苏轼这两首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其中“乐府”本是音乐行政机关,后来成为 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此处是词的别称。 C .公瑾,是周瑜的字。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一般说来,古人的名 和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D .周郎,是对周瑜的称呼。因为周瑜 24 岁时担任中郎将,故人们称他为“周郎”。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 .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 .针砭(biǎn) 粗糙(cāo) 故垒(lěi) 创伤(chuāng) D .萧瑟(sè) 刹那(chà) 衰落(shuāi) 早生华发(fā) 3.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故垒西边 B .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空:直插云霄 B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微带暖意 D .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练习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 修4练习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 ..神游故国:古战场 B.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 C.一蓑烟雨 ..任平生烟雨:沙湖道中雨 D.回首向来萧瑟 ..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C[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40】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 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41】A.词,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

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1162042】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依据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导学号:11162043】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续写内容首先要注意选取古代文学家,句式要依据“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答案】(示例)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历尽人世辛酸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就史家绝唱 7.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词,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答案

二、了解背景: 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案 补充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发感慨)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乱”“穿”“惊”“拍”“卷”五个词运用夸张、对偶、比喻、拟人手法,用得形象生动,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5、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明确: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 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江水汹涌翻滚 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下阕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4、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对比手法)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这首词在表达上是怎样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的? 明确: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6、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 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 B.蓑.衣(suō) 料峭.(qiào) 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 C.埋.怨(mán) 着.陆(zhuó) 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 D.粳.米(ɡěnɡ) 泊.车(bó) 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 答案 B 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樯橹:桅杆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答案 B 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答案 C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上片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情感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表现的应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第 【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 的有关知识。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3.反复诵 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 言美、韵律美。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 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 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 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通过景物描写与人 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 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 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 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 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 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 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 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 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 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 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尊:通“樽”。 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 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 英雄的仰慕。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 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 迈。 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 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 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 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 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品读·鉴赏·探究】 一、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 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 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二、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 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 语调去读?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 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 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 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 读? 三、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四、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 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 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 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 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五、五读——评词作,知手法 1.下列是关于苏轼词的诗论,同学们结合诗论深入地理解苏轼词 “豪放”的风格。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 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 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 高一语文必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