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吃馒头长大的孩子

实录:

暑假,我们顶着高温开始了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当我们走进辰杰小朋友家时,一个长得虎头虎脑、颇有男子汉气魄的男孩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和家长的交谈后,我们怎么也

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吃馒头长大的孩子。

那时候的辰杰只吃淡馒头、牛奶、酸奶、巧克力、苹果、糖果和白开水,其余的食物一概不吃。尤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新生入园前的体检结果显示,他还是一个肥胖儿童.

入园第一天,辰杰和大家一起运动、游戏、学习,可一到午餐时间就皱起了眉头,坐在餐桌前一动不动。为了不影响他的入园情绪,我们给他开了小灶,让他吃“刀切牛奶馒头”,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伴们的丰富午餐能引起他的食欲。

奇怪的是,两个星期过去后,他对幼儿园里同伴们的午餐和点心居然丝毫没有兴趣,看都不看一眼,依旧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只吃幼儿园里的淡馒头、牛奶和白开水,对

我们提供的各种食物,哪怕是有陷料的馒头和巧克力刀切馒头,他也全盘拒绝,宁可饿着也不品尝一口。

虽然以前也曾遇到过挑食的孩子,但在老师的各种教育活动下,一个星期后情况就会大有好转,但周辰杰的倔强着实让我们有些害怕,我们真的有些束手无策。眼看开学前信誓旦旦向家长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来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将成泡影,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一天,午餐中又大哭大闹的周辰杰不小心把汤打翻了,在帮他换裤子的同时,我和他就吃饭问题展开了一次谈话。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吃饭和菜?”他说:“吃了会吐的。”“怎么会呢?我们小朋友不是都吃得好好的吗?”我连忙追问,而却他转开头,不再理我。

情况分析:

1

、小时候,保姆在喂辰杰吃菜粥时,曾呛着了,导致小小的孩子呕吐不止,把家人尤其是爷爷奶奶急坏了。从此,很少喂养米饭、菜等食物,生怕再噎着孩子。

2

、爷爷奶奶的宠爱,加上孩子看似健康的模样惹人喜欢,他们丝毫没有感到偏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每天来接孙子时,总随身带着一大瓶孩子爱喝的牛奶或酸奶。聪明的辰杰心里知道:只有坚持到放学就有好喝的奶了,即使不吃也不会饿。

3

、孩子的父母虽想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无奈父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母亲是外来媳妇,面对上海公婆有太多的无奈,只能暗地抱怨。

针对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面对一次次努力后的失败,我们决定不能放弃,并要加大幼儿园里我们老师的工作力度。我们设想:面包与馒头非常类似,如果从相似的食物开始,是不是可以打开缺口呢?

第三周的周五下午,又是吃面包,我觉得可以试一试。我先让他把面包拿在手里,辰杰左看右看,还是一副拒之千里的模样,我一点也不着急,跟他说:“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家。”他将信将疑,就是不动口。

等到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他还是一口未吃,我重复了那句话:“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

家哦。”他看着我挺坚持的样子,有点紧张了,说:“我要嘘嘘(小便)。”我说:“去吧,洗好手再来吃。”此时,搭班的李老师心领神会,不慌不忙地整理其他孩子的物品,开始提早做放学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带领其他孩子下楼活动。

辰杰走出厕所看到别的小朋友排队下楼,也开心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我走过去牵住他的手,笑眯眯地说:“面包还没有吃呢,吃完了才能回家。”他立刻放声大哭,我不慌不忙地拉住他的手,往桌子旁边走,然后掰下一小块面包,放在他的嘴巴前,他左右摇晃,我再次重复:“说好的,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家。看,别的孩子早就吃完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微微张开嘴巴,我趁势把面包塞进他的嘴里,他停顿了一会,终于慢慢咬了起来。

或许是尝到了可口的味道,或许是对我的坚持没辙了,接下来的一切就非常顺利,不到10分钟,面包吃完了。此时,放学时间也到了,他的妈妈听说儿子今天吃了一只面包,直夸:“我就知道这孩子会变的。”而我也兑现承诺:奖励一块巧克力。

第一次的成功让我和搭班老师兴奋不已,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让他品尝了奶黄包、巧克力刀切馒头、黄金糕、橘红糕等与馒头类似的食物了。

2、从闻一闻、舔一舔开始,品尝其他食物。

两个月过去了,辰杰的饮食习惯虽有好转,但还是局限于干点心、水果等品种,对各种菜肴依旧没有品尝的意思,也绝对不会去碰一下。但我们发现,午餐时他的眼神常常会在菜肴上停留,有时还会非常专注地看同伴吃饭菜。

考虑到他小时候曾呛着的经历,我们想;是不是他对调羹感到惧怕?于是我们用手拿食物,让他闻一闻:“香不香?”然后要求他先伸出舌头舔一舔是什么味道?他说不上来,就要求他再舔一舔,多次重复,直到说出到底是甜、咸还是别的什么味道。这时候的辰杰开始通过闻、舔的特殊方式品尝不同食物的味道。

三个月过去了,辰杰对油炸的食品有了兴趣,特有的香味吸引着他,也诱使他开始品尝炸鸡翅、熏鱼、薯条等菜肴了。原先对幼儿园自助餐非常害怕的他,开始对每月一次的自助餐活动有了期盼,他会自己选择肉串、薯条、鸡翅等食物。

转眼,一个学期临近尾声,考虑到辰杰的特殊情况,我们很少让他用调羹,而是用“手抓饭菜”和我们喂他吃的特殊方式,让他对吃饭不再害怕,先后品尝了玉米粒、白米饭、肉串、小番茄、鸡翅、薯条、面条、各种花式饭等食物。虽然食物的品种较前大大丰富,可他还是拒绝蔬菜和汤,每到午餐时间还常常能听到他的哭闹声。加上他的过敏体质,一哭后再吃东西,脸上、脖子上就会出现过敏皮疹。好在家长非常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3、借助主题活动,融合教育

第二个学期开学了,辰杰开始吃白米饭了,每月底的自助午餐,他也不再害怕,玉米棒、肉串、小番茄、鸡翅、薯条、面条、各种花式饭都是他的必选食物。可他还是拒绝蔬菜和汤,每到午餐时间看到蔬菜和汤,他的哭闹声依旧响起。

于是,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健康宝宝”,让孩子参与健康食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区域游戏“健康早餐”和集体教学活动“营养自助餐”等活动,让幼儿自己搭配有营养的食物。聪明的辰杰在主题活动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品尝不同的蔬菜,黄瓜、青菜、番茄、冬瓜渐渐也成为他口中的美食。

启示:1、找准切入点,打开缺口,走好第一步。

分析辰杰只吃馒头的特点,从相似的面包开始,消除他的紧张感,从容易让他接受的面包开始,打开缺口;从与苹果相似的梨开始,品尝各种水果,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寻找根源,因人而异。

了解到辰杰有被食物呛到的阴影,对调羹有一种天生的惧怕,我们就从手拿菜、手抓饭开始,等到他喜欢吃、能吃了,再提供调羹等餐具。同时,在午餐中,尽量避免让他呕吐,

跟他说:“慢慢吃,咬碎了再咽下,就不会吐了。”

3、耐心等待,水到渠成。

为了转变辰杰的饮食习惯,我们两位老师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一年多的努力和付出,其中的辛苦旁人是无法体验的,但我们认为值得。虽然我们灰心过,也曾想放弃,但周辰杰每次的小小变化都会让我们重新扬帆。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这个吃馒头长大的孩子转变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耐心,更看到了教师爱的力量。“爱生如子,师德高尚”是家长对我们的肯定,也是我们的职业规范。

案例分析:

问题:(1、)是那些原因造成小辰杰一直“执着”于他的食谱?

答:1、从自身原因(内在因素)分析

案例中提到:小时候,保姆在喂辰杰吃菜粥时,曾将他呛到了,导致小小的孩子呕吐不止,当然,自此之后,他也害怕使用调羹。

其实,这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儿童期恐惧

儿童期恐惧是指学前儿童对一些不了解的人、事、物没来由的,不符合实际的害怕。一般来说,儿童对某一特定对象恐惧的时间比较短暂,仅在某一年龄阶段或某一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这正是小辰杰厌恶吃除了他“食谱”以外的任何食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于天生的自我保护机能,为了避免一些新的食物对自身的伤害,会拒绝一些新的食物或者缓慢地去接受一些新的食物。因此,像这种困难型气质的孩子,做到食品多样化就存在着困难。

2、从外界影响(外在因素)

案例中提到:自小辰杰呛到以后,家长很少喂他米饭、菜之类的食物,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每天去接孙子时,总随身带着一大瓶孩子爱喝的牛奶或酸奶。聪明的小辰杰知道,只有坚持到放学就有好喝的奶了,即使不吃饭也不会饿。家长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对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没有养成好的进食习惯,因此孩子缺乏进食的兴趣。

问题:(2、)小辰杰的“食谱”究竟是否科学,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小辰杰每天吃淡馒头、牛奶、酸奶、巧克力、苹果、糖果和白开水等。很显然,这样的食谱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学龄前儿童来讲,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1、根据学前儿童膳食的配制来看,首先,小辰杰的食谱未达到营养全面丰富,膳食结构合理,即食物的单个品种总和需达15种以上,各类营养素比例应达到:油脂类:乳制品:肉类:蔬菜水果类:谷类=1:2:3:4:5,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1:4~5,而小辰杰的食谱在油脂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及谷类上的摄入大大不足;

2、其次,家长未注意到食物应色、香、味、形全面,不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食欲,促进机体消化吸收。

3、结合食谱与具体案例,我们发现小辰杰未摄入过多脂肪及谷类,但体检时依旧被判为肥胖儿童,其实这与他营养不平衡有密切联系。我们知道如果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会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再加上蛋白质供应相对不足,易出现面色苍白,血浆蛋白和免疫球蛋白降低,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问题:(3、)老师是如何帮助小辰杰挑食偏食的毛病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答:1、首先,是合理替换,均衡营养。

案例中提到之前小辰杰只吃馒头,绝不吃其他的,但因为老师的坚持,用面包代替了原先的馒头,也使小辰杰渐渐对其他食物提起了兴趣。

选择营养价值相似的食物代替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或一直偏爱的食物,是促进孩子食欲,保证营养供给,帮助纠正偏食厌食习惯的好方法。

2、其次,奖惩结合,促进食欲。

例如,老师在放学时告诉他如果面包不吃完,就不许和妈妈一起回家及当他面包吃完时,适时地奖励一块巧克力来鼓励他,都是这方面的有效实践。

3、最后,保教结合,保中有教。

当老师猜想可能由于小时候他有被呛到的阴影,可能对调羹感到惧怕,然后用手拿食物,通过闻、舔多种感官的配合,让小辰杰对食物产生更大的兴趣。

借助主题活动,融合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健康宝宝”,让孩子参与健康食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区域游戏”“健康早餐”和集体教学活动“营养自助餐”等活动,让幼儿自己搭配有营养的食物。聪明的辰杰在主题活动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品尝不同的蔬菜,黄瓜、青菜、番茄、冬瓜渐渐也成为他口中的美食。

从保育的目标看,保育不仅为了保护幼儿不受伤害,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向他们介绍健康知识,使其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身体保护的简单措施。

从保育实施过程看,保育的过程总是离不开教育,我们不能将保育单纯视为幼儿吃好,睡好的消极过程,保育具有很强的教育属性,在保育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加幼儿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幼儿园 案例分析

案例1:怎样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园没有期末考试之类的升学压力,每逢期末,老师们会稍稍放松。然而,听过不少家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与孩子打趣:“忙了一学期,也不知你忙了个啥。”回味这句话,再对照教育实践,不难发现,虽说一直以家园联系栏中“一周活动安排”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展示日常的教育活动,但是家长更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的情况。 家长其实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理解幼儿的学习。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但怎样能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学习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怎样做,才能让家长觉得孩子不是在“玩”,在“瞎忙”,能“看得见”孩子的学习呢? 1参考答案: 一、创新家园沟通方式,多途径沟通,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学习情 况。 1、个别记录递纸条; 2、代表座谈求宣传; 3、助教充当主人公; 二、改良沟通模式,立体化沟通,让家长及时跟进幼儿的学习进程。 1、承上启下; 2、直观性呈现;

3、多角度选择; 三、打磨沟通策略,畅通信息衔接,以最佳的方式给家长最想要的 信息。 1、一定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 2、注意家园沟通语言的具体化、描述性,通过先后对比进行强 调; 3、让孩子担当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 案例二:熟识的孩子要不要分开? 小班三十多个孩子中,入园前就彼此熟识的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所谓熟识的孩子,就是两三个孩子相互认识,有的是亲戚关系,有的从小一起玩大,还有的居住在一个院里。新生报名时,家长总要托关系把孩子分在同一个班。家长们想为孩子在陌生环境里找到一个伴,相互有个照应,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两三个人结成的小团体常常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活动中,小团体成员一定要挨着自己的伙伴,经常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游戏时,他们会同时攻击身旁的小朋友。我试图引导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他们却很排斥其他的同伴,总和自己熟识的伙伴黏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开熟识孩子结成的团体?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如何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案例背景: 我班王业尧小朋友今年5岁,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但是他的自控能力较弱,这和他的父母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是国家公务员,他的父母又都是家中独子,在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听王业尧的,自己的随意性就很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所做的反应就是一会东一会西,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下来。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幼儿的自控能力弱,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发展。 案例描述: 一天我要进行教学活动上,我请幼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请小朋友坐好”“大家坐好”,这是教师经常用的一句话,这时候只见一位幼儿叫起来说:“老师,王业尧还没有坐好”,王业尧这时候还站在位置上,我就对他说:“王业尧快坐下来,你这样会影响别人的”,这时候他慢吞吞的坐下来。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我看他又站起来跑到玩具区,拿着玩具枪一边跑一边说:“砰砰……、冲呀”!我又叫了一声:“王业尧还不快点坐好”,他这时候看着我不理不睬,还是拿着枪玩,这时候我气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把他抓住,放在我的身边。活动结束后,我问王业尧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坐在椅子上,他说:“我喜欢自己玩打枪的游戏,不想上课,我不想坐在椅子上”。我又对王业尧说:“上课的时候有上课的规则,不能随便的下地玩,你这种下地玩的行为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

到了户外游戏的时间了,我带幼儿到楼下做游戏,我们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做游戏的时候,王业尧又一个人跑到秋千那里去玩了,徐峰皓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王业尧不听老师的话,去“荡秋千”了,我一过去他就慢慢向我走过来,还向我道歉说:“老师我错了,我下次听你话了”。 案例分析: (一)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很溺爱、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说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都行,家长不能够给幼儿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同时,家里人的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大多数的家长抱着“孩子是宝”的观念。家长宠爱孩子的原因是孩子还小,表现出自由和自我随意性的现象,对将来不会产生妨碍,无须对这些事情及时处理。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该对孩子的行为加以一定限制,但在具体的行动中,仍会给予一定的妥协,进一步强化孩子的随意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由于不忍心而表现得过分依顺,从而导致这种行为的发生。 (二)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虽有幼儿行为教育,但还不全面,不到位,或是形式化,表面化,没有持之以恒,教师每次活动或游戏都讲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效果,并没有太多关注个别幼儿的行为发展,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教师的自身修养不够,在幼儿这种自控力较弱的行为上,还未做到启发和正确的教育。 教育反思:

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精选10篇) 幼儿园个案分析(一): 班级:小二班 幼儿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岁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

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异常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齐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我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

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二): 一、案例实录 (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齐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

(精选)幼儿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 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请别打扰孩子 涌泉镇中心幼儿园冯冬燕 一次晨间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幼儿都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正准备点名,忽然嘉怡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们在打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靠近娃娃家坐的伟伟和浩浩好像正在争执着什么,我以为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快步走过去,准备阻止他们,在要靠近他们的时候,我听到他们好像在交谈着什么,我放慢了脚步,只听见浩浩说:“吓死我了,还好我的宝宝没事,谢谢你啊,医生,刚刚我那么冲动真是不应该啊。”伟伟说:“没事,你的宝宝已经医好了,你以后要多注意,好好照顾他啊。”原来,他们拿着娃娃正在玩医院的游戏,是浩浩演的爸爸,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去医院找伟伟医生看病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在争抢娃娃呢,我暗自庆幸,幸好刚刚没有一时冲动阻止他们,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阻止他们,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老师阻止他们是因为不能这么玩游戏,这么玩游戏是不对的,也许等到下次区域活动准许他们玩的时候他们就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配合的那么好了。 分析及反思: 其实很多老师会选择阻止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老师们没有考虑过下次孩子们会因为惧惮老师,怕老师出来阻止而不能很好的进入游戏中,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把自己当成是游戏活动的主人,那就应该鼓励他们,等他们结束游戏,老师再决定应该怎么告诉他们正确的游戏时间,请他们按照时间来游戏,并且遵守规则。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请勿打扰幼儿,因为他们正在想象,正在融入角色,也许他们是一时兴起,但是,这样的表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特点,正是有利的发展了想象力和表现力。如果忽然之间阻止他们,那么想象也就终止了,下次的效果也未必会有这次那么好了。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幼师对幼儿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篇一 —让我们牵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 案例产生的背景: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时代要求幼儿教育的目的应由只对幼儿传授知识技巧转向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来。然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班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会很高,否则适得其反。幼儿不仅要有一个充实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积极从情感入手,主动与家长联系,真心、真实的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达到同步教育。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爱。有一天,她神情忧郁,不爱吃饭,不想参加游戏。当我蹲下去,同情的问她的时候,

她的大眼睛回避了我的目光。我说:"好朋友,看到你的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她"哇"一声扑进了我的怀里:"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要我了。""不会的,老师来帮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亲谈了很久,她泪流满面。我帮助他,分析它们之间的"战争",只是一些琐事的积累和误会。我说:想想你们恋爱的情景,希望你冷静一下,重新开始。由于你们的争吵,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孩子会因为你们的不和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又说:"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事后,我又劝孩子的父亲,要他学会体贴妻子,关心孩子,担负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用心观察佳妮父母的情况,随时做一些工作。为此我设计了两次联谊活动——"全家长"节目。通过这个节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动,关系有了很的大好转。"五一"前我问佳妮:"老师一看见你那快乐的小脸,就知道爸爸妈妈和好了,是吗?"她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过生日时,爸爸要送她一条漂亮的项链。"噢,多么真切的希望和灿烂的笑容呀!儿童节后,佳妮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我的身边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儿童游乐场玩了。"那神情令我无限的欣慰和轻松。我为又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为又一个小朋友绽开了笑脸而高兴。 之后,我又在班级举行了绘画比赛,题目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他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贴画“风波”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贴画“风波” [案例产生的背景]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纲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追求幼儿与教师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强调幼儿的自主性,追求活动的过程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实录] 一天中午,我打扫完卫生,站在英语擂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贴画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张雨琛小朋友的贴画很特别,一张大大的贴画被撕成了“四张小贴画”贴在上面,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赵老师和王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雨琛上完英语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英语大擂台”,规定每得10个小贴画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雨琛加上“一撕为四”的贴画数正好是9张)。果不出我们所料,雨琛英语一下课,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王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苏琪娟小朋友大声喊:“马老师,张雨琛把一张大贴画撕成了四半,当四张贴画用。”苏琪娟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琛,再看雨琛“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苏明睿:“老师,张雨琛这样做不算数。” 宇哲:“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 孙滋惠:“老师,应该把张雨琛的贴画撕了。” 牛牛:“对,老师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雨琛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如何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背景: 我班王业尧小朋友今年5岁,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但是他的自控能力较弱,这和他的父母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是国家公务员,他的父母又都是家中独子,在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听王业尧的,自己的随意性就很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所做的反应就是一会东一会西,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下来。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幼儿的自控能力弱,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发展。 描述: 一天我要进行教学活动上,我请幼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请小朋友坐好”“大家坐好”,这是教师经常用的一句话,这时候只见一位幼儿叫起来说:“老师,王业尧还没有坐好”,王业尧这时候还站在位置上,我就对他说:“王业尧快坐下来,你这样会影响别人的”,这时候他慢吞吞的坐下来。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我看他又站起来跑到玩具区,拿着玩具枪一边跑一边说:“砰砰……、冲呀”!我又叫了一声:“王业尧还不快点坐好”,他这时候看着我不理不睬,还是拿着枪玩,这时候我气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把他抓住,放在我的身边。活动结束后,我问王业尧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坐在椅子上,他说:“我喜欢自己玩打枪的游戏,不想上课,我不想坐在椅子上”。我又对王业尧说:“上课的时候有上课的规则,不能随便的下地玩,你这种下地玩

的行为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 到了户外的时间了,我带幼儿到楼下做,我们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做的时候,王业尧又一个人跑到秋千那里去玩了,徐峰皓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王业尧不听老师的话,去“荡秋千”了,我一过去他就慢慢向我走过来,还向我道歉说:“老师我错了,我下次听你话了”。 分析: (一)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绕着一个,家长对孩子都很溺爱、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说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都行,家长不能够给幼儿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同时,家里人的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大多数的家长抱着“孩子是宝”的观念。家长宠爱孩子的原因是孩子还小,表现出自由和自我随意性的现象,对将来不会产生妨碍,无须对这些事情及时处理。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该对孩子的行为加以一定限制,但在具体的行动中,仍会给予一定的妥协,进一步强化孩子的随意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由于不忍心而表现得过分依顺,从而导致这种行为的发生。(二)教育: 虽有幼儿行为教育,但还不全面,不到位,或是形式化,表面化,没有持之以恒,教师每次活动或都讲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效果,并没有太多关注个别幼儿的行为发展,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教师的自身修养不够,在幼儿这种自控力较弱的行为上,还未做到启发和正确的教育。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30题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30 题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 1 、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 甚至出现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 结合案例,试分析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1)父母的惩罚;(2)大众传播媒介;(3)强化;(4)挫折。 2 、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些"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近万元。部分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的作用的究竟有多大?幼儿应当怎样学英语? 根据这些现象,请谈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要点:(1)保教结合的原则;(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3)环境育人的原则;(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3 、最近,娜娜的妈妈十分着急, 4 岁的娜娜出现了口吃现象,经过多方矫正,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可能造成娜娜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口吃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 (答案要点)幼儿的口吃现象常常出此刻2~4岁。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导致幼儿口 吃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3)模仿。 4 、某市坚持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 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他们在建设新型社区的同时, 配套同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划设有" 一园一校一场",即幼儿园、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广场。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1)请进来的方式,即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的 需要利用社区资源①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②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③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 教育幼儿。 (2)走出去的方式,即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供给便民教育和服务①建立儿童活动机构;②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③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④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篇一:2015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2015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导语: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可是,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每一种观察记录需要从哪方面来记录?......许多问题却常常困扰着老师们。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5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5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第一篇: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教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教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教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我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我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教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教师听了说:“这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梦想很实在。可是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教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教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样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先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教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午时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我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样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教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我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向十分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一、案例现象 杨X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 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 习惯。针对杨X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 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 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 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 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 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

(完整版)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让幼儿互动让环境说话—— 主题探究活动《十二生肖》有关案例分析

一、教学活动背景: 此阶段的主题探究活动是《十二生肖》。整个活动室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活动场面,氛围是那么的宽松、愉悦,我走在他们中间,或参与他们的讨论,或解答他们的疑问、或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徜徉在这探讨研究的氛围中,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很快融入这个大火炉,成为他们探究活动中的一员。 二、案例描述: 突然,我被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吸引了,这个声音来自语言区的程宗宵:“小老鼠,吱吱吱,个子不高排第一,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的欢,龙第五,蛇第六,马第七,羊第八,猴第九,公鸡是十跟着走,狗排十一汪汪叫,最后老猪来报道。”听到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我马上想到,在后面教师预设的学科课程里,有关于认识十二生肖的内容,而十二生肖的顺序正是这一活动的难点,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不正生动地描述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吗? 于是,我快步走到语言区,用鼓励和赞赏的语气对他说:“你可真能干,朗诵的那么清楚、熟练,这首儿歌很好听,说了十二生肖的事,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你来做个小老师,把这首儿歌教给你们团队的小朋友,让大家和你一起学习,怎么样?”没想到,一向内向、不善言辞的程宗宵竟然高兴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的教起小朋友来,大家兴致勃勃地学着,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声音是那么的整齐、洪亮。大家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竟然也朗诵的有声有色。很显然,程宗宵这个“小老师”的魅力发挥得淋

漓尽致,大大地超过了我平时的教学效果。 下午,我找出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按顺序把它张贴在幼儿每天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让每个经过这里的幼儿,在有意、无意间看到这些图片,以便及时加深对十二生肖的印象。而几乎每一个经过这里的幼儿,都会停下脚步,指着十二生肖的图片说出了那首活泼易懂的儿歌。就这样,对于十二生肖的有关内容,没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未再运用任何专门的教具学具,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经过短短两天时间,因为有幼儿间的互动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班里的每一个幼儿都能熟练、生动地朗诵出这首儿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我下面预设学科课程里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了。三、活动分析: 很显然,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 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幼儿园观察案例分析

幼儿园观察案例分析 元疃中心幼儿园王莉莉 案例: 玩小推车 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在玩小推车,但在玩时却发现: 1、争抢现象多。 2、小推车在推动时,轮子不滚动现象多。 3、小推车互相碰撞情况多。 分析: 1、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看到别人的玩具,他们都想同时玩一玩,但小推车数量不到人数的一半。 2、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差,在推动小推车时,避让能力还教欠缺。 3、幼儿手部控制能力发展不一,小轮子的推动需要一定的条件,许多幼儿将轮子平放而没将其放到滚动位置。 对策: 1、进行分组活动,以减少幼儿的争抢行为。 2、与幼儿共同讨论“轮子为什么转不动?”以提醒幼儿小手用力向前推,轮子才会向前跑得快的好方法。 3、在场景的设置时,用明显的记号提醒幼儿开汽车的方向。 案例: 观察:幼儿剥桔子 1、半数幼儿一听到要剥桔子,就说:“老师,我剥不来。” 2、某些幼儿用手指抠桔子皮。

3、能剥桔子的幼儿只有四人。 4、有三名幼儿不愿动手剥桔子。 分析: 1、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家倍受家人的宠爱,时常包办代替,一些生活技能的学习机会。 2、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小手肌肉群还不发达,个别幼儿对这一活动有困难。 3、老师在考虑幼儿活动时,创设此类机会少。 案例: 今天,幼儿体育活动后脱下的衣服很多,而天也稍热了些。一些孩子拿着孩子拿着自己的衣服,走到衣架前挂衣服,观察后发现: 1、个别幼儿把连帽衣的帽子挂在衣架上。 2、少数幼儿将衣服挂在衣架上, 3、多数幼儿不知如何挂在衣架上或挂一次、掉一次。 分析: 1、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 2、老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及父母的宠爱所致。 对策: 1、以“衣服找洞洞”的形式,引导幼儿拿着衣架寻找袖管上的洞洞,口吻拟人化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加强示范,表扬与鼓励。 效果: 如今,大部分幼儿已能自己学挂衣服了,虽然还需老师一旁帮助,但“愿学”“想学”的愿望已经激发了。 案例: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进步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进步 一、案例现象 皮皮是我班一个调皮但是可爱的孩子,他有一双小的眼睛和一个有个性的蘑菇头,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演员黄海波,都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见到门关着,他会“咚咚咚”的边踢门边喊“老师早上好!”;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皮皮趁老师不注意,拿着画笔在画纸上、桌子上还有小朋友的衣服上乱涂乱画。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皮皮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好,你问他发生的事情,他会有各种理由等着你。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娇惯,并且缺少沟通。由于皮皮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一): 时光飞逝,转眼,大班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一个个顺利的进入小学,一学期的辛苦都抛之脑后,心中只有喜悦,自豪,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方面: 一学期来,我认真的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用心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园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并认真的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持续一个向上的心态. 2、教育教学方面 1、虚心听课, 外面老师来园上课,我总是珍惜听课的机会,把他们当做提高教学的台阶,认真听课及反思. 2、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使我懂得了备课的基本要点,不仅仅仅是具备知识,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孩子,花心思变的多样,让孩子们感觉到新鲜,以游戏的方式让学习不枯燥无味. 3、及时反思 蔡园长要求我们及时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于是,每一天备课基本上我总会反思一下教学活动的状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3、工作态度方面 我常常提醒自己:"凭良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喜欢幼教工作,所以,我会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潜力,每一天用自己最灿烂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位家长和孩子,让领导信任,家长开心! 当然,工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人无完人,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脚步,尽最大的努力来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二):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就要毕业进入小学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大班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我们年段6名教师的共同努下,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领 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忙下,全体教师在工作上始终如一、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以纲要精神为指导,围绕创弘扬民俗文化精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团结协作,用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各班教育特色.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幼儿园案例分析

申请开办幼儿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公办、企事业单位办、街办集体办幼儿园由主管单位提出申请); (二)办园章程、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等; 本人申请,在**开设幼儿园,现有住房150平,房屋宽敞明亮,坚固安全,自然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铺设地板,有两个安全出口,儿童在园时不影响邻居休息.小区周围环境优美,无传染源,无安全隐患.户外有安全,平整,清洁的活动场地,有符合卫生标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运动器械,设施安全.本人及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所聘保教人员均专科毕业,从事多年幼教工作.园内设有分班活动室,寝室,厨房,儿童厕所,流水洗手设施等.配备了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桌,椅,床,饮水机等,还配备了开展教育活动所需的电子琴,录音机,DVD,电视,黑板,玩具,图书.另备有电冰箱,消毒柜,保健资料柜,体温计和消毒用品等.特此申请,申请人***,电话***. 夹缝中求生存:西峡博苑幼儿园生存发展之道 【基本情况】 西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峡博苑幼儿园离县城繁华的商业街有2-3公里距离,周围生活居住区较多,新开发的商业楼盘和居住区比较多。附近主要幼儿园有7所,其中3所规模比较大、客户认可度较高。

【诊断与分析】 不利因素: 1、幼儿园的建筑结构不合理; 2、市场竞争激烈,附近已有几所规模大、认可度高的幼儿园; 3、资金不足; 4、投资人无办园经验; 5、地理位置欠佳。 有利因素: 1、客户有对高端幼儿园的需求; 2、当地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接受度不错; 3、周边有多个在建小区,有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4、运营成本相对低廉; 5、创办者有多年创业经验,熟悉当地人脉。 【资源点评】 西峡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多家幼儿园的硬件条件都不错,教学理念方面,蒙氏引入比较早,得到家长认可。而各园收费却相对较低。这些,对于硬件条件一般、规模不大、没有经验的西峡博苑来说,都形成了很大压力。 怎样从这样的局面中突围,是西峡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解决之道】 制定目标与策略,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据此,我们为西峡博苑幼儿园设定的发展策略,概括为: 抓住缝隙,抢占先机; 因地制宜,确立特色; 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抓住缝隙,抢占先机。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及具体措施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及 具体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良好的人际交往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与同伴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获得集体生活快乐的源泉。然而人际关系的交往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处理得当,都懂得如何正确与同伴交往。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造就了每个幼儿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程度的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看待不善交往的孩子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新《纲要》中也这样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通过大班一年的教学,我发现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中类型的幼儿: 1、缺乏交往技巧的幼儿。 案例一:某天早上来园,小朋友们都三三两两结伴游戏,惟有轩轩左顾右盼地坐着没人玩。过了一会儿,他拿起一本书,向玩跳棋的小朋友走去。他扬起手里的书大声说:“谁让我玩跳棋,我就把书给他看。”大家玩的正开心,没人理会她。他失望地走开了,继而又转到其他小朋友的身边,面带笑容地说:“如果你们让我也玩,我就把书送给你!”“我们不信,这书是幼儿园的,不是你的!”“你骗人!”轩轩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 分析原因:从轩轩和小朋友单一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交往能力有限,不会利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所以吃了几回“闭门羹”。 解决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向轩轩传授积极的社交方法,引导他用要求、分享、合作、提示、等待等特定的技巧去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可着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游戏时,轩轩想参加某个游戏,就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