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8年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2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2)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

(3)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①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争论。

(4)国际: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出农奴制俄国的落后,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

2.内容——自上而下的改革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内容:农民的“解放”

①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②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要高价赎买。

③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3)评价:改革的两面性

(1)政治近代化

资金和市场。

(3)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使其变革的愿望强烈。

二、明治维新

1.背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1)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①幕府统治末期,日本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③18世纪末,各地大名开始负债度日;武士头衔买卖;新兴阶层出现。

(2)人民的抗争

①城市中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

②大盐平八郎起义失败,但直接打击了幕府统治者和巨商。

③各地大名也挑战幕府权威。

(3)佩里叩关(“黑船来航”)

①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

②概况:1853年,佩里率船队在浦贺港登陆,向幕府施加压力。

③结果:《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④影响:叩开了日本大门,使日本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4)倒幕运动

①原因:日本濒临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的边缘;攘夷论日益风靡全国;幕府政权极力镇压国内人民的起义,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②导火线:“安政大狱”。

③条件: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大名在与幕府的斗争中走到了一起,为倒幕运动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过程:京都秘密会议→讨幕密旨→“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王政复古”政变→初步胜利→鸟羽、伏见战役。

⑤结果:德川庆喜投降,倒幕派摧毁了幕府政权。

2.内容——明治维新的举措

(1)政治:破除旧政治体制

①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③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2)经济:“殖产兴业”

①最初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

②后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3)军事:富国强兵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对官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②设立专门军事院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③建立近代化海军。

④军事机构改革中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

⑤扶植军事工业,发展军工生产,极力改进军事装备。

⑥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文化:文明开化

①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②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

③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

3.影响——迅速崛起的日本

(1)积极影响: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②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③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④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消极影响: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①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三、戊戌变法

1.背景——酝酿中的变革

(1)社会背景: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新思想在怀疑和思考中演进。

(4)康梁维新思想

①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理论著作: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③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上书皇帝”;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2.内容——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①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②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③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④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等。

(4)结果:失败

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②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评价——戊戌余音

(1)爱国: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

(2)进步:是探索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3)启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结论:其失败说明,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矛盾激化,加剧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危机。为此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

2.“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三条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

(1)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

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

(2)“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步消亡。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

(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3.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的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4.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

(1)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经济力量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

(3)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

5.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

(2)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3)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也使日本成为19世纪亚洲地区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4)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2)具体原因

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脱离群众,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

③改革的范围过大,树敌太多,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策略。

④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⑤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成功,缺乏彻底变革的勇气。

7.全面理解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从目的来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法令,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从领导力量来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8.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1)推动了政治近代化: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2)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推动了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

[例1](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

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第(1)问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的特点,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得出新军在哪些方面比八旗军新,材料展示的内容有西法训练与新式装备、实行的是全国招募与固定服役期限等。第(2)问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要考虑改革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从军队近代化建设和瓦解清王朝统治的角度思考。

【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例2](2013·全国卷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