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肛肠病中医研究回顾

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肛肠病中医研究回顾

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肛肠病中医研究回顾
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肛肠病中医研究回顾

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肛肠病中医研究回顾

胡佐鸿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四川成都610041)

人体口唇粘膜移行于上下颌骨牙槽时,口腔前庭上下各在正中线形成一个小皱襞,即上唇系带与下唇系带。上唇系带与上齿龈的交点即龈交穴。

一、望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断肛肠病

早在1955年春,山西名中医党维林在省中医代表会上献出祖传秘方:用龈交结诊断和治疗肛门病,同年张一民对此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探讨[1]。1960年,于亚洲[2]即报道外痔病人的上唇系带上均附有小结节。方云鹏[3]1962年报道痔瘘病人的唇系带上有特殊的反应点,指出唇系带小结的数目、位置、形态及颜色硬度可以反映痔瘘病的数目、位置、类型及时间长短。张家兴[4]、马学成[5]对肛肠患者上唇进行观察,通过统计分析,证实了肛肠病患者上唇系带有点状或条形结节。张家兴观察了730人,患有痔瘘肛裂的430人,其中上唇系带有结节和条索改变的388人,占90%;在730人中上唇系带有改变的427人,其中患痔瘘肛裂的400人,占93%,与方云鹏的观察基本一致。马学成观察了348例肛肠病人上唇系带,92%的痔瘘病人上唇系带有点状或条形结节。但一般只有一个,与痔核多少无关,而且出现的部位与痔核的部位、分型亦无明显关系,并观察到肛周脓肿及肛裂有时也见到结节。彭显光[6]检查了300例患者,发现定性符合率76%,定位符合率67%。

二、刺激上唇系带龈交穴治疗肛肠病

痔病患者上唇系带显现的结节、条索等也被称为痔疮结节,痔阳性反应点,属于阿是穴的一种。施针灸术于上唇系带治痔病是顺理成章的考虑,治法的根本都是给予上唇系带一种刺激[7]。于亚洲[2]1960年即报道切除或封闭上唇系带结节治疗外痔。以后至今陆续有应用上唇系带治疗肛肠疾病(主要为痔病,也包括肛裂及痔瘘术后镇痛[8])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报道,其不同只是施加于上唇系带的刺激方式不同,诸如针具挑刺[9]、剪刺[10]、割治[11]、火针点刺[12]、点刺放血[13]、水针注射[14]、封闭钳夹[15]、微波烧灼[16]等。

三、中医学的解释

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机理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17] [18],龈交穴属于督脉,是督脉的止穴,而督脉又下出肛门会阴部;又因为上唇系带是处于任脉、督脉的上部交会处,而会阴是处于任脉、督脉的下部交会处,所以通过任督二脉的联系,会阴肛门部的疾病便反应到了上唇系带。在治疗方面,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治疗痔病被认为是中医学“上病下取”的成功范例。细心体会,此中医学的解释隐喻了居下之肛与居上之口的阴阳相似性,对应性或对称性,而阴与阳是互根同源的,两者同出太极[19]。

四、参考文献

[1]刘宏,裴廷辅.关于龈交结的再次调查报告[J].中国针灸,1991,(1): 42-44.

[2]于亚洲.封闭上唇系带两旁的结节治疗外痔[J].人民军医,1960,(4): 84-85.

[3]方云鹏.观察唇系带诊断痔漏[J].中医杂志,1962,(4):29.

[4]张家兴,谷孝令.观察唇系带诊断痔瘘的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1984,8(12):21.

[5]马学成,陈永祥.348例肛肠病人例上唇系带观察对痔、瘘诊断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4,6(4): 15-16.

[6]黄卫平.彭显光教授望眼球结合膜、唇系带诊断内痔的经验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2): 27-28.

[7]曹波,李志,杨乐等.应用“痔阳性反应点”诊治痔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5): 1809-1811.

[8]刘成伟,陈敬君,梁起寿等.龈交穴在治疗痔瘘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60-61.

[9]曹亚秋,周建华,冷炎.针挑疗法治疗痔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 287-288.

[10]胡正霞,李春辉,李海鸥等.龈交穴剪治法治疗痔疮133例[J].新中医,1989,21(12): 25.

[11]韦远斌.龈交穴割治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肛门疾病1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2): 41.

[12]丁向荣,蒋又祝.火针点刺龈交穴治疗痔疮[J].中国针灸,2003,23(10): 603.

[13]YANG JR.Twenty-one cases of hemorrhoids treated with bloodletting at Yínjiāo[J]. WJAM, 2012, 22(3): 63-64.

[14]杜永年,杨海鸥,陈蓓琳等.水针注射龈交穴治疗痔疮10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0): 37.

[15]黄志华,张梅贞,文书珍等.上唇系带封闭加钳夹治疗肛肠疾病6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3): 17-18.

[16]蒋又祝,丁向荣,罗新宇.微波烧灼龈交穴治疗痔疮92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 28.

[17]张强,陆金根,曹永清.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疮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 2091-2092.

[18]杨向东,杨玉刚.望上唇系带龈交穴诊痔瘘病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8,(2): 51-52.

[19]胡佐鸿.从达尔文医学看肛肠病与上唇系带的相关性[J].医学与哲学,2014,35(12B): 88-90.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透穴治病:长针穿过身体不伤身 *导读: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 古书记载,古代名医扁鹊为了治疗患者偏头痛,运用针灸之术,把一根银针从太阳穴穿头而过,并把患者的头痛治好了。不少人现在还当这是个传说,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碰到过一些神奇针灸的市民。 市民经历 我体验了银针穿身而过 我亲身体会过针灸穿身而过的神奇。在一次采访中,市民黄先生讲述了他经历过的神奇针灸。 黄先生曾经因为一些原因从小就右边的手脚就行动不方便,

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怎么好。在1991年,他慕名前往广州找到了一位老中医求治,就这一次诊治,让他印象深刻。当时老中医就拿着一根长针,从我的肩膀下锁骨旁边的地方扎针进去,一下子就穿透了肩膀,从背后透出来。我当时并没有感觉疼,可在针扎进去一会儿后,我就感觉到针处一阵麻胀感,接着又有一阵麻感从肩膀传到手指。再一会,我就感觉到原本僵硬的手指居然能微微动弹了。这次的针灸让黄先生坚定了用针灸治疗的决心,回到南宁后,他又继续找医生做针灸治疗,同时做康复训练,几年过去了,他原本不能行动的右半边身体居然与正常人无异了。 黄先生还告诉记者,在广州的这段时间,他甚至见识了这位老中医用针灸进行麻醉,配合一位外科大夫进行了开胸手术的奇事。 专家解答 有此针法却不常用

针灸能有这么神奇吗?这种穿透身体的针灸是何种针法? 记者采访了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农泽宁,想了解这到底是失传的技术,还是一种特定病种采用的针法? 农泽宁认为,这其实是针灸里的透穴法,即用约8寸长的芒针(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透穴法在临床上还是有医生用的,而且是学针灸的人必须会的基本功。但要用得好,有疗效,技法还得要更高明一些。农泽宁说,之所以很少人看见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因为需要操作者有很扎实的针灸功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并不用于常见病,大多用于瘫证或是针感不敏感的人。 而且,也不是每个穴位都能做透穴,只有相邻而且同样对某病有治疗效果的穴位才适合。比如地仓透颊车、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等。 透穴法对瘫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宋代针灸著作《针灸大成》中,有一首《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0例体会和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了周围性面瘫针刺透穴治疗的方法、体会和分析。①在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诊断上的鉴别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②对中枢性面瘫的诊断一定要借助于现代设备,如CT、MRI等加以鉴别。③明确诊断后采用针刺透穴的方法可以缩短病程。笔者提出周围性面瘫切勿用磁疗仪(TDP)烘烤,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标签:周围性面瘫;透穴;针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口眼歪斜”,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2类。两者在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有很大区别。中枢性面瘫,多以脑实质或脑桥内的神经核受损,或以面神经的神经元,主要以传出神经的损害为主,如心血管疾病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症状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人中沟不居中、鼻唇沟变浅,同时伴有上肢”挎篮状”,下肢以”划圈步态”出现。而笔者所述的面瘫是属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透穴治疗体会和分析,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以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的气血经络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导致[1]。现代医学认为另一致病原因即病毒的侵袭,除了有口眼歪斜,一侧额纹消失等症状外,常常在耳廓内出现疱疹,有的是以颈后或耳后”风池”穴附近疼痛,典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一侧面部是以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眼睛闭不实、迎风流泪、漱口时漏水、咀嚼食物时,口腔后腮部位食物残留,或者一觉醒来感觉面部麻木,而后出现一侧嘴角歪斜等。中枢性面瘫临床检查时常出现血压不稳定或伴有高血病史,结合CT、MRI 检查常发现伴有脑出血或脑梗塞(或腔隙性梗塞)。周围性面瘫常无血压变化,血压检查为正常。除了临床徒手检查就可以区别两者不同表现外,结合CT、MRI 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中医辩证分型 1.1风寒袭络由于正气亏虚,发病初期感受寒邪、风寒袭络、寒则筋急、络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失于濡养与温煦而致口眼歪斜,眼睛不能闭合。可伴恶寒重,发热轻,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1.2风热袭络常以感受热邪侵袭、而络脉阻滞、经气不运、脉络失养。热则纵经致使口眼歪斜,伴发热重恶寒轻,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散为主。 1.3风痰袭络常以风痰互结、窜入经络、气血阻滞不畅,而致口眼歪斜。时有面部麻木、头重如裹、舌苔白腻或滑,脉弦为主。 1.4经虚络滞由于病久迁延、病邪入络、痹阻络脉,脉络久于失养,而致口眼歪斜,甚至可留下面神经抽搐,更有甚者,眼睛在抽搐时不能睁开,舌淡面黯,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透穴针法临证谈

透穴针法临证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偏头痛;胃下垂并慢性肠炎;针灸疗法;透穴针法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浮刺、输刺,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30年来,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验案举要 1.1急性腰扭伤 王某,男,35岁,1995年4月28日诊。患者诊前一日负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自服云南白药、三七片等,未效。诊时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及下蹲时痛甚。查无脊柱侧弯,无腰脊神经根激惹体征,唯左侧腰肌压痛明显。此系腰肌扭伤、脉络瘀阻,治宜行气 活血、散瘀定痛。 施双内关透外关法:以1.5寸毫针从内关向外关透刺,施以捻转、提插泻法,务使针后酸麻感沿手厥阴经、手少阳经向胸胁部放射。10分钟后痛减,半小时后痛止,施法1次而 愈。 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其气通于阴维;外关为手少阳之络,别走手厥阴,其气通于阳维。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相互络属,故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交通阴阳之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通则不 痛。两穴同用,辄获良效。 1.2偏头痛 李某,男,71岁,1997年9月5日诊。素患右侧偏头痛,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每服正天丸等止痛剂可缓解片刻,得劳及郁怒则复发。此次头痛发作3天,服药效差。诊时右侧头部疼痛如裂,血脉怒张,以右侧太阳穴为甚,疼痛牵引同侧面颊及额角,伴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证属少阳头痛,由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少阳经络,脉络受阻所致。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治之。 施透穴针法:先由丝竹空沿皮透刺率谷,用平补平泻手法;继取太冲透涌泉,施以捻转泻法。透针2次,头痛减轻;继续针刺治疗4次,头痛已止;再针5次,以作巩固。2年 来未见复发。 按:丝竹空、率谷为手足少阳经穴,可疏通少阳经气以治标;太冲为足厥阴原穴,涌泉为足少阴井穴,这两穴合用,能交通肝肾经气,滋水涵木,平肝潜阳而引火归元,属治本 之法。标本同治,气火得平。 1.3胃下垂并慢性肠炎

刺法灸法论

刺法灸法学部分 第一专题刺灸概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 1、针灸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 A 锋针 B 毫针 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 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 A 圆针 B 圆利针 C 铍针 D 锋针 E 鑱针 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A 毫针 B 鍉针 C 铍针 D 长针 E 圆针 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金针赋》 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 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 A 《千金要方》 B 《肘后备急方》 C 《曹氏灸方》 D 《扁鹊心书》 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 A 清 B 明 C 魏 D 唐 E 汉 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毫针刺法 第一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学习目标 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2、熟悉毫针操作在临床上的选则应用及质量检查。 3、熟悉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并逐步完成。 4、掌握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法。 5、熟悉器械、腧穴等的消毒方法。 6、掌握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要领。 7、熟悉毫针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 二、重点内容汇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