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 中国民俗史

14 中国民俗史

14  中国民俗史
14  中国民俗史

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史

把民俗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并进而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对民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这是本世纪初才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我国民俗学运动,当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前夕,1918年2月开始的征集歌谣活动为其发端。当时的民俗学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登上中国现代学术殿堂的。1927年后,民俗学又在我国南方崛起,以广州中山大学为中心,办起了《民俗》周刊,较系统地把西方民俗学理论介绍到中国。中山大学时期出版的著作中,以顾颉刚的《妙峰山》影响最大。

三十年代后,我国民俗学逐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联系起来,较为突出的是杭州的民俗学研究活动。

北京大学的民俗学活动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战爆发,中山大学的民俗学活动持续到40年代初期。

从1918年到1949年的30余年间,民俗学在中国的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种基础对于一个新兴的学科来讲,还是相当不牢固的。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没有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占有稳固的位置,如建立系科、培养学生等;(2)它没有以此为生的学者,民俗学在中国最早的提倡者大多数都没有成为民俗学家,或者本来就是把民俗学作为自己专业的副产品。

但是,从整体上说,尤其四十年代以前,民俗学调查搜集的虽然是中国的民俗,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却是西方的。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着力建立中国自己的民俗学体系。这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本来就没有显赫过的民俗学更加寂寞。

但民俗学研究的部分内容也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普查与民族识别工作中,对于调查者而言,民俗学成为必不可少的知识,而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成为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

90多年过去了,民俗学虽然没能像其他人文学科那样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在社会上受到广泛重视,但民俗学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1997年国家对社会科学学科进行调整时,民俗学取得了独立学科的地位,在国家的学科目录中终于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为民俗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

(一)孔子的民俗观:历史介入民俗教化民众

(二)荀子的民俗观:民俗的道德标准

民俗的社会标记赞同孔子的诗乐教化思想关注民间文学

(三)老庄的民俗观:“无知无欲”、保存自然人性“天籁说”的源头

二、汉魏民俗编著的出现与评注(代表—司马迁、王充、郭璞、宗懔)

(一)司马迁的民俗观

1、观点——“历史不等于民俗”

2、做法——搜集民间神话传说

3、代表作品——《世家》、《货殖列传》、《游侠列传》、《西南夷列传》

4、基本方法——以史别俗、采俗补史

其他:1、班固《汉书》,继承《史记》,增设《艺文志》

2、范晔《后汉书》,盘瓠神话、九隆神话

3、郑玄《毛诗传笺》,后稷神话

(二)王充的民俗观

1、《论衡》:评论民俗知识的性质

2、肯定汉代文化的进步

(三)郭璞的民俗观:《山海经注》

(四)宗懔的民俗观:《荆楚岁时记》,农事习俗

三、唐宋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与都市民俗记录的开端

1、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官修民间文艺图书的出现,帝都民俗中心的发现

2、农政民俗思想的社会地位及学术影响:唐代——“勤农”“政绩”

宋代——农学观与儒学密切联系

3、官方类书和文人著作对民间文艺史料的辑存与谈论

著名的官方类书:《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文人著作:《酉阳杂俎》,《夷坚志》,《教坊记》,《碧鸡漫志》

4、都市文化范围的确立及都市民俗记录

范围:帝都民俗著作:《两京新记》,《东京梦华录》…

称谓:“风俗典礼,四方仰之为师”

四元明清民俗文艺的发展与补证民俗文献的工作

1、背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正统文化与中、下层文化的融合

2、方志笔记的民俗眼光及成果《河南通志》“夙儒明贤”承上化下的乡绅眼光

3、明清学者的通俗文艺观《粤风》

4、语言民俗观的形成及其资料的归纳

顾雪亭《土风录》,钱大昕《恒言录》,郝懿《证俗文》

第二节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历史意义

1、启蒙民俗思潮的特点

2、产生:(1)革命派“民俗武器论”代表:黄遵宪观点:民族民俗是“思想启蒙利器”

(2)改良派的“民俗工具论”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观点:民俗作为工具,开民智(局限性)

3、历史意义:(1)推动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2)加速中国传播媒体转变

二、近代知识分子对民俗文艺的应用(接近革命的武器——仿作民谣俗歌)

1、革命童谣与弹词童谣:章炳麟《逐满歌》

弹词:秋瑾《精卫石》,陈天华《猛回头》

2、文人竹枝词夔州地方民歌《竹枝词》启超《台湾竹枝词》

3、全国风俗志《中华全国风俗志》胡朴安

第三节现代民俗学史

科学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产生于“五四”时期

1、北大时期(1918-1926)

地点:北京大学会社:歌谣征集处(歌谣研究会)刊物:《歌谣》周刊

民间文学评论和研究: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2、中大时期(1926-1930)地点:中山大学会社: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刊物:《民间文艺》周刊(《民俗》)民俗学研究: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钟敬文《民间文艺丛话》…标志——中国现代民俗学科确立

3、杭州时期(1930-1937)地点:杭州会社: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刊物:《民俗月刊》

4、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民俗学与延安的民俗文艺新传统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我的第一次选择-作文

我的第一次选择 天啊!我该怎么办?五本丢失了半年的书竟然在一位好友家中发现了!今年夏天,我费了好大劲才从一个同学那儿借了五本《流行歌曲》。 本想带回家好好享受一番,谁料,五本书竟全不翼而飞。 为此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赔了钱,道了歉,挨了骂,还荣幸的获得了一个丢三落四的头衔。 哎!真倒霉。 为这件事我好长时间都提不起精神。 但是,昨天早晨,就在好友家中,那书架最底下放着的,竟是我不知道找了多少个人,找了多少次的书啊!?…不,不?…不可能,对, —定是看错了,她怎么会偷我的书呢?我们可是亲如姐妹!但是,书却那样熟悉。 熟悉得让我难受。 透明胶带,血,血不错,的确是我借的书。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我无意间撕破了一页书,割胶带时不小心割破了手,血滴在上面?…天啊!我几乎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了,只觉得那伤痕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面目狰狞的魔鬼,在吞噬着我们一直纯洁的友谊。 一切都仿佛不存在了,那纯洁的白得亮洁的友谊,似雪花的真情出现了一道裂裂痕,上帝,就我,告诉我,我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 如何面对她?怎么办?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要书。 如果那样,我们必定会翻脸,也更无友谊可言。

如果让同学知道,好友的名誉只怕从此一落千丈!其二:不要书。这样虽好,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大家都好,友谊也可以保持,他的名誉也一切无碍,但这样难平我我心中之气,何况虽有友谊,却不会是以前的纯情,只能是表面上的敷衍罢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不思悔改,继而发展下去??…唉!要书不是, 不要也不是。 这可真叫我左右为难!想来想去,我觉得悄悄找她谈书的事情。我们要谈的不只是五本书,更重要的是友谊的纯洁。 六年级:孙小凤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考研笔记-地大(北京)行管考研资料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7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包括解xie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382分)、李chang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372分),霍学员(二本,育明1对1学员,389分)、田xinyu学员(二本,育明1对1学员,364分)。 更有8+2(少干)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注:中国地质大学是211学校,工科类的学校,考试难度并不是非常大,难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难度相当,关键是掌握住地大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考试信息、出题的

难点、以及最新变化的信息。其中科目三大家可以选考610高等数学或者619管理学概论,工科背景跨考的话选择610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尽量考到120分以上,地大的录取分数线近几年都是维持在360分以上。育明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员考上,也可以帮助学员发表论文,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育明教育!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QQ1559022430 2015年地大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9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第十一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37行政管理学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初试备考须知 一、出题老师简介 赵连荣:女,1965——,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近年来教学工作情况: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标准与认证,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市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 二、复习方法和经验推荐 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4年8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对书中提到的大标题概念要能记住属于哪一章哪一类内容。 三、强化提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做到识记基本概念,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能基本做到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做到举一反三。 四、冲刺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要对基本问题的答题模式驾轻就熟,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育明教育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我的第一次选择作文800字

我的第一次选择作文800字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暮然回首,有多少个第一次值得我们低头慢慢品味?又有多少个第一次会在我们无穷的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令我最难忘的第一次选择莫非是:去年冬天帮爸妈卖对联了! 北风呼啸着吹过,窗户“咯咯吱吱”地响着,我像个木头般的站在风口,凛冽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往衣领中缩了缩。这是我第一次的社会实践——卖对联。望着对面的摊子,那个妇人高声吆喝着“卖对联喽,品种多喽,快来看看哦”难怪她那边的生意这么好。我也不甘示弱,“买对···对联”那声音像蚊子一般,只有我一个人听的见了。扭头望去,妈妈用鼓励的眼神对我说“加油,相信自己,再来!” 对啊,我一定要克服这个障碍。“咳咳”我清了清嗓子,深呼了一口气“卖对联了,品种齐全,价格优惠哦,快来看看。”一口寒风呛在了我的喉咙里,甚是难受!但是我继续吆喝着。寒风依旧凛冽的吹着,等了很长时间却没有人光顾。时间像泥鳅般从指缝间溜走。我失去了刚开始的兴致,打起了退堂鼓。正好这时有一位大妈走过。 我心里暗暗高兴着:机会终于来了。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大妈,我们这的对联品种多着呢,进来瞧瞧呗。”我笑盈盈的对那位大妈说着。但是那大妈脸上却是很不情愿,蹙着眉头,一副很不相信的样子。一见这般情景,我的心里像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口说无凭,不如眼见为实,进来看看嘛。”我的心里不禁捏了把汗,难道我的第一笔生意就如此泡汤了吗?正在我失落时,大妈一脸疑惑的问:“是吗?”一见情况好转,我立马乘胜追击,发挥了我家摊子的优点“外面风冷,不如进屋看看。”又是一阵寒风吹过,却吹得我心里暖洋洋的。成功在此一举! 大妈一进屋,赞许地点了点头“嗯,不错,品种的确齐全,一目了然。小丫头,给我挑一副。”。我捋了捋对联的样品,高高举起,拍了拍,“大妈,这幅怎么样‘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行不?”大妈开心的点了点头“这幅对联挑得不错,我买了。”我赶紧把对联卷了起来,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张报纸裹在外面,凑了凑两头,慎重的扎了线,递给了大妈。大妈掏了钱给我,我郑重的说了声“谢谢,谢谢您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信心继续。”大妈拍了拍我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结果评估)【圣才出品】

第9章结果评估 1.什么是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意义何在? 答:(1)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其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2)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估作为一种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是政策运行过程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和效益,提高政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①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任何政策的实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的实行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够得到确认,因此,政策评估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 ②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其走向。伴随着政策目标的逐步实现,该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止,这都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估资料。政策的走向一般有三种情况:a.政策继续。即通过科学的评估,发现该政策所指向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其政策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基于这种情况,还适宜用原来的政策继续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

b.政策调整。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原来的政策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政策情况,就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或者革新,以适应新变化,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 c.政策终结。即完全终止原来的政策。这有两种情况:第一,政策目标已经实现,原有政策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完成了一个政策周期,自然终结;第二,政策环境或问题本身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有政策已明显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而且通过调整已无济于事,这时就需要终结旧政策,代之以新的、更为有效的政策。 ③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无论是政策的继续、调整还是终结,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系统、全面的政策评估基础上。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有效推动政府各个方面的活动。同时,通过政策评估,也可以对照以往的政策资源分配情况,看其是否合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政策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 ④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经验决策必须向科学决策转变,而政策评估正是使决策迈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政策评估对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或缺的。 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公共政策评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但过多过细的分类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从评估的实际出发,可以对公共政策评估做出三种分类: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对象评估、专业评估、自我评估;方案评估、执行评估、终结评估等。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描写我的第一次选择作文

描写我的第一次选择作文 导语: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只有尝试了,才知道这颗“葡萄”酸不酸。下面是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选择,一个对我来说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从未为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做过决定,都有父母代劳了。说熟悉,是因为在每天的作业中,选择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为此,我也曾烦恼过,难道我的人生就由父母“代劳”了吗?不! 终于,机会来了。七年级是我由于生病,落了将近半学期的课,很快,到了学期末,到了该决定升级还是留级的时候了。刚开始,父母决定让我留一级,当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几乎跳了起来:“留级?我不要!”我的态度十分坚决,当时,我也没多想什么,只是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因为什么,留级生,他总是一个贬义词。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的劝了我几次,还是犟不过我,没办法,只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我。 但当选择的权利真正握在手中时,肩上的担子沉重了起来。我心中的天使与恶魔开始了一番斗争。天使像妈妈,诚恳地劝我:“就留一级吧,你要知道,两三个月的课可不是一两天能补上的,你七年级的基础不牢固,到了八年级只会更加受罪。”恶魔就像是那个叛逆的我:“千万不能留级啊,留级生,多难听的一个称号啊,虽然你是有原因的,但你总不能见人就解释‘我是由于生病才留级的’吧?人言可畏,你知不知道啊?”

面对恶魔的拷问,天使显得很冷静:“一个‘留级生’的称号又怎样?那只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你但凡做一件事,就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评论,这都是你所不能控制的。而如果升入八年级就不同了,题目做不出来,困惑的是你自己,被压力逼的喘不过气,痛苦的还是你自己,到那时一切可就无法挽回了啊,你可要想好了啊。” “不行,不行你都已经比同届的学生大一岁了,而且都这么高了,在做在初一的课堂上,你好意思吗?你在想想王子烨,那个因车祸而留了一级成为你同学的男生,你都不记得他以前的同学冲到教室门口对他大喊‘你这个留级生’,然而他转生离去的背影了吗?还有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以后你遇到了以前的同学,是应该热情的走上去和他们打招呼,兴奋到告诉他们你学到了哪里,帮助他们温故知新,还是该因为你比他们大一岁而成了他们的学妹而默默绕道?”恶魔反驳道。 天使与恶魔吵得不可开交,双方各执一词。心中一股冥冥的力量使我做了决定——赌一把,绝不留级! 如今,八年级已过去近一半了,说实话,我后悔过,但是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选择,我不后悔!” 终于明白了纠结这个词,那是因为一个人在选择时想到了承担,他知道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这不正是成熟的表现吗?我的第一次选择,见证了我的成长。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考 研 笔 记 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 №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 №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 №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 №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 二、思考题 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 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

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 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2)、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政策应当如何提出。(3)、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4)、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按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精英做出选择的机构; 政策是自上而下由精英提出并加以执行,而非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 (5)、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米切尔〃黑尧认为有三个简单的政策形成模式:a、它们产生于民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 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 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绪论 1、公共政策。 A、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B、“政策”的内涵。①由特定的主体制定及执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②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有时效性。③由一系列行为所 构成的行动过程。④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C、本质及功能的表现。①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③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政策系统的定义与划分。 (1)定义: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2)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监控子系统。 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 ③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 ⑤临近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 3、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 (2)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 (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 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第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 教学要求 1.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2.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 3.学会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4.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知识要点 1.决定一个人作出职业选择的因素。 决定一个人作出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等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人的生活环境、机会等则构成了外在因素。 2.面对升学和就业,我们应做出合理的选择。 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全面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注意扬长避短,努力做自己最喜爱也最擅长的事。 在选择时还需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客观的社会需要。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3.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升学或就业的选择。 (1)“条条大路通罗马”,无数事实证明,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有成功的机会。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新型工人和农民。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同样有发展、有前途。不论升入哪所学校,也不论选择哪种职业,都是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都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都应该谦虚好学,诚信敬业,开拓创新。 (3)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充满选择,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只要把握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向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4)我们现在面临的只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未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在等待着我们。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 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按特征分 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按形态分 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按范围地域分 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简答,非常重要) (1 (2 (1 为目的 (2 (3 (4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三章

m e h n s t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1、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 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①“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 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2①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②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③“自组织网络”: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 面有关治理的用法。 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 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A ,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B ——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 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 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 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 (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 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3、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 (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 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①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 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③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 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①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 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 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 业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