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1 崔巍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在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的临床观察

1.31 崔巍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在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的临床观察

1.31 崔巍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在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的临床观察
1.31 崔巍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在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的临床观察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用于治疗老年椎管内麻醉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崔巍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赤峰024001)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opisetron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intra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Methods: 90 elderl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n divided at random into control group (45 cases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and treatment group (45 cases treated with tropisetron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ause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1.11% (5/45), 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4.44% (11/4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t is of gre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vomiting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89% (4/45), 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0.0% (9/4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t is of gre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ropisetron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and incidence rate of elderly patient’s intra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Tropisetron; Dexamethasone; Elderly; Nausea and vomiting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治疗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01-2016.01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椎管内麻醉患者,运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45例患者给予托烷司琼治疗设为对照组;另一组45例患者给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11.11%(5/4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8.89%(4/4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0%(9/4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可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的程度,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老年;恶心呕吐:椎管内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恶心呕吐是外科手术及麻醉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尤其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发生率最高。持续的恶心呕吐,可导致腹内压升高,随着手术进展,除不适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碱中毒、脱水等内环境紊乱现象,甚至造成死亡。不但会延长手术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增加手术风险。因此,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恶心呕吐,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及安全。现择取2015.01-2016.01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90例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过程中,进一步探析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的作用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01-2016.01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体重40~78 kg,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运用随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研究组45例患者中,2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1-87岁,平均年龄(70.03±4.2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0-88岁,平均年龄(72.32±4.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可见,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特别显著。

1.2方法

两组病人麻醉方法均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间隙为L2-3或L3-4,手术种类为前列腺汽化电切,膀胱肿物,疝气等盆腔手术。

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托烷司琼(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74),药物剂量5.0 mg,静脉滴注给药。

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托烷司琼治疗,用量及用法与对照组完全一致。地塞米松10mg,测管给药。

1.3指标评判

根据 WHO 的标准进行评判[2],恶心可分成0-III度,0度:未恶心。I度:略感恶心。II度:间断恶心。III度:出现显著频繁的恶心症状。呕吐可分成0-IV 度,0度:完全没有呕吐。I 度:呕吐1-2次,对手术操作未产生影响。II 度:呕吐3-5次。III 度:呕吐5-10次。IV 度:呕吐10次以上。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 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试验的计数数据,可用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进行检验。如果P值小于0.5,表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恶心程度

研究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11.11%(5/4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一两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对比分析表[n(%)]

分组例数I 度II 度III 度发生率

研究组45 3(6.67%)1(2.22%)1(2.22%)11.11%

对照组45 3(6.67%)6(13.33%)2(4.44%)24.44%

注:两组比较,*P <0.05

2.2呕吐程度

研究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8.89%(4/4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0%(9/4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二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对比分析表[n(%)]

分组例数I 度II 度III 度IV 度发生率

研究组45 2(4.44%)1(2.22%)1(2.22%)0(0%)8.89%

对照组45 2(4.44%)5(11.11%)2(4.44%)0(0%)20.0% 注:两组比较,*P <0.05

3讨论

恶心是与呕吐冲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主观不适感,恶心由简单的神经递质介导的;呕吐则是由延髓的呕吐中枢(接受来自胃肠道及其他内脏神经冲动)、催吐化学感受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发起及调节的。 CTZ 是一种可以感受到体液的化学刺激,但是一定要通过呕吐中枢才能发挥作用。除了 CTZ 以外,大脑皮层、上位脑干、胃肠道、咽部、前庭受到刺激时,均会出现呕吐症状。从呕吐到消化道的呕吐神经冲动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一些由内脏神经传输至呕吐中枢,经兴奋唾液分泌中枢、颅神经、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协调结构所导致的。

托烷司琼是继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之后上市的第三个5-HT3受体拮抗剂,结构与5-HT-3主环结构完全相同,与5-HT-3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对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的5-HT3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强效性的拮抗作用,可以拮抗中枢及外周 5- HT -3受体,进而阻断由5- HT -3受体所致的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呕吐反射,对迷走神经兴奋造成的第四脑室 CTZ 5- HT-3 的释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降低对延髓呕吐中枢造成的刺激,从而产生止吐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预防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并对于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同样有效。目前针对术后恶心呕吐的抗呕吐药物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而且很多药物具有不良反应。特别是硬膜外镇痛由于使用了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增加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实验表明,托烷司琼可显著减少术后硬膜外止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由于其半衰期和维持时间较长,故无论静脉注射

还是加入硬膜外止痛泵中效果均十分确切,能显著减少硬膜外止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病人的痛苦。

地塞米松抗呕吐的药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属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抑制体内缓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释放,特别是抑制中枢呕吐感觉区化学介质5-羟色胺的释放;也可能是改变了血脑屏障对血清蛋白的通透性,降低了血液中的5-HT3作用于CTZ(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浓度,从而抑制了恶心呕吐;另一机制可能是地塞米松促进内啡肽的释放,稳定 CTZ 的细胞膜、使患者情绪乐观、感受舒适和增进食欲,因而有效治疗PONV(术后恶心呕吐)。地塞米松的使用应该在手术开始前,最低有效剂量为8mg。这一剂量安全,效果确切。而价格低廉,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只要没有禁忌症,建议使用。地塞米松与其他抗吐药复合应用比单纯用抗吐药的抗吐作用更强,与5-HT3受体拮抗剂合用具有相加作用。

恶心呕吐的可能原因有胃肠蠕动增强、胆汁反流入、低血压、脑缺氧、手术牵拉内脏。椎管内麻醉使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的影响占支配地位。平面过高的话,胃液分泌增多,幽门括约肌及奥狄括约肌均松弛,胆汁反流入胃。肠道呈节段性收缩及慢蠕动。麻醉开始前给予地塞米松或者其他阿扎司琼,托烷司琼之类的都可以

地塞米松与其他抗吐药复合应用比单纯用抗吐药的抗吐作用更强,与5-HT3受体拮抗剂合用具有相加作用。可以提高相应受体对此抗呕吐药物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药物的抗呕吐作用。本次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观点的科学性,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这在肖少华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3]。总之,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可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的程度,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而价格低廉,具有重要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东,潘芳,杨拔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预防性用药的意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2(12):912-914.

[2]矫勇轶,张惠娟,金晓红.地塞米松减少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7(20):254-256.

[3]肖少华,谢守德,杨昌明,等.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0(9):558-559.

2020年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朱也森 恶心呕吐是手术后最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恶心是一种想吐或即将呕吐的感觉体验,呕吐则是上消化道内容物从口腔内强力排出的过程,常伴有恶心。尽管这都是机体为减轻消化道遭受损害的正常生理反射,但由于其伴随的感觉使人难以忍受,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问题始终为各国麻醉医师所关注。 1 发生率 过去的60 年时间里,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资料表明,它的发生率一直处于20%~80%之间,而造成如此大范围的数据变动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和病人选择的不同。在一份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对161 个英语国家医院的调查中发现,手术后24 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6%。若按这个比例估计,英国每年有一百万人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目前,新型止吐药的研制使得病人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已有了明显改善,但不少人对这种改变并没有持乐观态度,而许多人甚至认为长时间的恶心比一、二次的呕吐更为难受。 2 不利影响 Orkin 调查发现,大约有3/4 的病人认为他们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手术后恶心呕吐。在害怕全身麻醉的原因分析中发现,恶心呕吐排列第2,仅次于手术后不能清醒。除了不适感外,恶心呕吐后还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吸入性肺炎而导致一定的死亡率。剧烈呕吐后,还会发生一些外科并发症,如腹部伤口裂开、伤口内出血、眼球玻璃体脱落等。 另外,PONV 会加重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增加日间手术的费用。日间手术在美国约占60%,在欧洲约占30%,它最大的好处是手术周转快、医疗费用低。PONV 导致的苏醒时间延长估计为18~61 分钟,这样就明显降低了手术周转率,而因呕吐造成的护理费用增加,也使得日间手术费用随之增加。事实上,PONV 是决定日间手术后在医院留观多久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日间康复中心,每年用于PONV 的费用估计为25~151 万美元。PONV 同时还增加了日间手术患者的费用。据统计,16%的患者因PONV 术后第2 天不能参加工作,而这种状况也会影响到他(她)的家人正常工作。 3 发生机制 主要感受器位于内脏和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催吐区(the 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RTZ)。内脏感受器有两类,机械感受器在肌层内,接受内脏牵拉刺激和物理性损伤刺激;化学感受器在粘膜内,感受肠内环境的变化,对有害物质起反应。接受刺激后,内脏感受器将信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送到中枢。CRTZ 存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价值分析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5T12:14:55.2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钟娜娜 [导读]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 钟娜娜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贵州毕节 551700 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轻微缓解1例。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全部接触。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浆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病例总数的10%左右。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患者的复发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硼替佐米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内外试验结果均显示该药物治疗多发性肿瘤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临床实验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5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0.4)岁。患者的Durie-Salmon肿瘤分级结果为:ⅡA、ⅡB期分别为1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髓外浸润合并骨髓移植后复发1例;IgA型3例,IgG型5例,轻链型1例,不分泌型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化疗,沙利度胺、VAD、M2和MP等方案均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1.2方法 9例患者连续14d应用100至200mg/d沙利度胺,在第l、2、4、5、8、9、11、12天,使用20mg/m2地塞米松,同时第1、4、8、11天应用应用1.3mg/m2硼替佐米;另外l例年龄偏大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MP联合硼替佐米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治疗前4d应用60mg/m2泼尼松,治疗前4d应用14mg/m2美法仑,第l、4、8、11天使用1.3mg/m2硼替佐米。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所有10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患者的骨痛症状显著缓解。1例患者治疗 2个疗程后,转为VAD方案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均治疗3至8个疗程。10例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后1例患者发生乏力症状,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带状疱疹,2例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症状是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发性骨髓瘤本身就伴有一定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中,长春新碱和沙利度胺等药物自身就会对患者的神经产生毒性作用,硼替佐米应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通常属于感觉性的,与手部相比,足部病变更加多见,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灼热感、迟钝、麻木和感觉异常等。加重或新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可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该症状的发生与剂量的累积有关。本次临床实验中患者治疗至第3个疗程是发生率较高,在治疗第5至6个疗程后进入平台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治疗前便存在这一症状,带状疱疹主要发生于多次化疗因而抵抗力较低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患者的乏力和胃肠道反应症状较轻。上述各项不良反应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造成营养。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一直以来都是血液学临床治疗的难题,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淀粉样变、肾衰竭、贫血、骨髓破坏及感染等。硼替佐米是一种可逆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该药物能够对泛素蛋白酶体过程中的部分目标蛋白的降解过程起到抑制作用,属于选择性的细胞毒药物。硼替佐米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二者分别使用的有效率分别为43%和18%,硼替佐米的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同时,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反应率分别为18%和33%,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总反应率能够达到66%左右。 医学实验资料证实,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与硼替佐米单独用药,不会提高血小板减少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且无法改变其发生程度。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与硼替佐米单独使用的发生率相近,对于重度肾功能

从沙利度胺到来那度胺

2007.11No.68中国处方药 浴火重生的凤凰:从沙利度胺到来那度胺 现代药学史上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就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导致海豹肢畸形的不良反应事件了。40多年过去了,沙利度胺“死而复生”,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它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而且还有抗肿瘤活性。 □AlanF.List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沙利度胺作为一种镇静剂和止吐药物,首次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孕妇的早孕反应。从1956到1962年期间,由于该药的致畸性,导致大约10000例出生婴儿为海豹肢畸形。虽然美国FDA未曾批准沙利度胺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其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规定,对于处于FDA审核中的药物,允许其用于试验用途,所以还是造成将近20000例美国人服用了沙利度胺。沙利度胺悲剧的发生,导致美国国会颁布了一项新的立法,规定药物在得到美国FDA批准之前,必须提供关于该药对孕妇的安全性证据,FDA的这一行动掀开了现代药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在沙利度胺撤市仅仅4年后,有研究报告指出,沙利度胺对红斑结节性麻风的全身症状以及皮肤的疼痛性炎症反应有缓解作用,这一报告再次引起了药学界对该药潜在临床益处的兴趣。到了1998年,沙利度胺作为罕见病药物,被FDA批准用于红斑结节性麻风的治疗,但是对其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不得用于怀孕的妇女。从那时开始,一度因为毒性被丢弃的沙利度胺,又因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中走上了复兴之路。 的确,沙利度胺对皮肤疾病、感染和自体免疫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HIV感染相关的溃疡和消耗综合征、Beh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变、结节病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JudahFolkman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沙利度胺对多种肿瘤 都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表明,该药对多发性骨髓瘤、Kaposi肉瘤、套细胞淋巴瘤以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都具有抗肿瘤活性。2006年5月,FDA批准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联用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虽然沙利度胺具有这些临床益处,但是其长期使用却受到限制,因为该药具有过多的毒性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嗜睡、便秘以及血栓栓塞。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该药的类似物,更大地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并使其不良反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沙利度胺(α-酞胺哌啶酮)是一种合成性谷氨酸衍生物,有一个偏光中心,因而具有右旋和左旋类似物,临床上所用的通常是消旋混合物。其左旋类似物可抑制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基于这一点,研究者开始从沙利度胺的基本化学结构出发,寻找能够抑制TNF合成的类似物。结果有几种类似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来那度胺(lenalidomide,CC-5013,Revlimid)和CC-4047(Ac-timid)。与沙利度胺一样,这些第二代的免疫调节剂也是消旋混合物。其生物活性不仅包括抑制TNF合成的作用,还能抑制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的生成,包括白介素1、6、8和12;同时激活T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血管生成分子的内皮反应等等。此外还有直接的抗肿瘤活性。而且来那度胺没有导致有机物突变或断裂的活性。 2000年,进行了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不久之 后,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患者中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首次证实了来那度胺基本上没有沙利度胺的神经毒性,而且骨髓抑制作用更强。对于5号染色体长臂全部或者部分的中间缺失的del(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尤为敏感,许多患此病的患者可以不必再进行红细胞输血。2005年12月,FDA基于2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批准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此外,还有其他的试验表明来那度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变性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具有疗效。 在当今靶向治疗药物发展的时代,如何解决来那度胺多种药理学作用问题?免疫调节剂具有两面性,不仅对恶性增生具有抑制作用,还对周围的微环境具有抑制作用,这就与选择性的药物不同。虽然来那度胺的精确细胞靶点还不能确定,但是最近研究者发现,来那度胺能够抑制(直接或间接)del(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缺失的关键磷酸酶。磷酸酶在调节配体-受体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可能能够解释其作用范围广和免疫调节药物的线性依赖生物活性。 来那度胺和此类药物的例子说明,对于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通过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还能够赋予其第二次生命。正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来那度胺和此类免疫调节药物在将来的临床治疗中满载着希望。■ (资料来源NEngl JMed, 2007,357:2183-2186.编译秋雨) 9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谢伟成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 14 卷第 12 期(总第110期) 2149 浆细胞起源的恶性增殖克隆疾病之一就是多发性骨髓瘤(MM),在临床上,MM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1]。传统的化疗治疗方案,副作用较大。近些年来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逐渐增多,据相关的文献和实验报道,硼替佐米这种靶向抗肿瘤药物能有效地抑制骨髓瘤细胞的活性,有效的提高MM患者的生存率[2],为了探寻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笔者特进行了此次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11年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MM患者16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6.6±13.5)岁。这16例患者的骨髓瘤分型为IgA型为4例,IgD为3例,IgG型为6例,不分泌型2例,轻链型1例。按照国际ISS临床分期,这16例患者中I期6例,II期7例,III 期3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是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进行诊断和判定的。 1.2 实验方法 所有入选本次实验的16例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33553)和沙利度胺(宜昌永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2026129) (VDT)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其中硼替佐米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标准为1.3mg/m2,给药的时间为每个疗程的1、4、8、11d;地塞米松的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的时间为每个疗程的前4d,剂量标准为20到40mg/d;沙利度胺的100mg/d。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本次实验中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50×109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胶囊,剂量控制在(50mg~100mg)之间。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则立即给与对应的抗感染治疗。入选本次实验的所有的患者均进行3个疗程以上的对应治疗[3,4]。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 本次疗效的判定标准仍然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进行判定,其中总共将相应的疗效分为6级,依次为: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完全缓解(CR),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其中达到疾病稳定(SD)以上级别的患者则判定其为治疗有效[5,6]。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这16例患者经过1、2、3个疗程治疗后疾病的缓解状况及相应的不良反应状况。 2 结果 2.1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的疾病缓解状况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经过VDT方案化疗后,总体的有效率为87.50%,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例数为3例(18.75%),部分缓解(PR)的例数为7例(43.75%),疾病稳定(SD)的患者例数为2例(12.50%),疾病进展(PD)的例数为2例(12.5%)。1,2,3期疾病的具体缓解状况见表1。 表1 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2,3期治疗效果比较 疗程VGPR PR SD PD 第1疗程1301 第2疗程2522 第3疗程3722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DT)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多发性骨 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 谢伟成,程淑琴,林翠芳,谢碧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血液科,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评价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DT)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MM患者16例,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DT)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每个疗程设定为28d,分别记录这16例患者经过1、2、3个疗程治疗后疾病的缓解状况及相应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经过VDT方案化疗后,总体的有效率为87.50%,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胃肠的不良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结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DT)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0959(2012)12-2149-02 Bortezomib, Dexamethasone and Thalidomide (VDT)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 MM ) Ef? cacy and Safety Xie Wei-cheng, Cheng Shu-qin, Lin Cui-fang,et al.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the Center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 of bortezomib, dexamethasone and thalidomide (VDT)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MM) :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2006~2011 years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relapsed MM patients with 16 cases, take bortezomib in combination with dexamethasone and thalidomide (VDT)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their treatment, each course is set to 28d, the 16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fter 1, 2, 3 courses of treatment after disease remission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adverse condition.Results: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after chemotherapy of VDT regimen, the overall ef? ciency is 87.50%, the treatment of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thrombocytopenia,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Conclusion:Bortezomib, dexamethasone and thalidomide (VDT)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MM) of the high effective rate,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high security. 【KEY WORDS】Bortezomib; Dexamethasone; Thalidomide; Multiple myeloma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比较研究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与V 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1T11:44:00.07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王建刚 [导读] 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与V 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王建刚 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观察,对照组40例应用VAD方案治疗,研究组43例应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95%低于研究组95.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研究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优于VAD方案治疗,安全性高,是临床多发性骨髓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属于恶性浆细胞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好发群体,临床表现为肾功能不全、骨痛、神经症状,出血等,多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贫血等病症,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安全[1]。为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程,本研究对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组治疗,现将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观察,对照组40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包括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范围(37-76)岁,平均年龄(62.7±2.6)岁;研究组:包括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17例,年龄范围(35-74)岁,平均年龄(63.1±2.4)岁,上述患者均完成不低于2个周期化疗,对研究目的明确,自愿参加,医学伦理会予以批准,临床基本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应用VAD方案治疗,第1-4d予以患者静脉注射0.4mg/d长春新碱(生产单位: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2399),时间24h,静脉注射9mg/(m2.d)多柔比星(生产单位: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4024477),时间24h,并在第1-4d,第9-15d,17-20d,口服40mg/d地塞米松,一个周期为4周。 研究组43例应用硼替佐米(进口药品美国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 V.;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00084)+地塞米松(生产单位: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3615)联合治疗,予以患者静脉滴注1.2mg/(m2.d)硼替佐米,隔3d注射一次,注射时间:3-5s,静脉注射20mg/d的地塞米松,隔1d注射一次,一个周期3周。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同时在化疗过程中予以患者止吐、保肝等治疗。 1.3疗效标准评估 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四个等级,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恢复正常,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且骨髓中浆细胞不超过5%为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恢复接近正常范围,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不低于50%部分缓解;不符合上述标准为稳定;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超过25%,软组织浆细胞瘤增大超过25%,有新溶骨性病变出现为进展,总有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2.0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处理,并表示为(%),予以X2检验,对统计学检验结果整理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组间疗效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P<0.05),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对比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比研究组2.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2,P<0.05),数据见表2。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因此,临床又将其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瘤范围。多发性骨髓瘤以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且伴有M蛋白过度增生,免疫球蛋白生成受抑,因此易诱发细菌性感染的发生,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3]。 VAD方案是多发性骨髓瘤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但起效较慢,反应持续时间短,疗效欠佳。硼替佐米是临床新型的药物治疗,在临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效果。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降低NFKB活性,从而使细胞周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 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昔洛韦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各3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7.9%)明显低于对照组(15.8%)(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治愈时间短,复发率低。 标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由单纯疱疹性病毒(HSV)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是眼科临床难治性的眼病之一[1]。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眼科住院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6例(80眼),其中,男46例(49眼),女30例(31眼),年龄22~72岁,平均(48.7±2.4)岁。病程1 d~4年。其中上皮型36例(38眼),浅基质层型24例(26眼),深基质层型16例(16眼)。将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妥布霉素15 mg、地塞米松5 mg)滴眼液,4次/d,其他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10 g/L阿昔洛韦滴眼液与贝复舒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滴眼,每日6~8次,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每日3~4次,复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并随访6个月。 1.3 疗效标准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12-25T14:29:18.8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3期作者:张洁[导读]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中老年人是本病的主要患病群体。 (启东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江苏启东 226200 ) 【摘要】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确诊为MM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0例,均予以来那度胺治疗,乙组联合Rd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甲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接受来那度胺联合Rd治疗,能更好的控制症状体征,促进病情转归。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3-0055-02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中老年人是本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在国内的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本病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患者临床症状以贫血、血钙升高、肾功能不全等。探究MM的有效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过程及优化预后,是当下国内外临床上探究的重点课题之一[1]。来那度胺为一类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我科采用来那度胺联合Rd治疗MM患者,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确诊为MM患者为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3~2019.2,均符合MM临床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各项检查后确诊,患者知情参与且对所用药物耐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20)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2~81(70.5±5.2)岁;病程2~6(4.4±1.3)年。乙组(n=20)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0~82(71.8±5.5)岁;病程2~7(4.8±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用药方法 甲组单纯给予来那度胺治疗,25mg/qd 或者10mg/qd,d1~21。乙组在甲组用药方案基础上联合Rd,地塞米松,10~20 mg/周,28d 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予以拜阿司匹林100㎎预防血栓形成,针对伴有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者,进行水化、碱化及利尿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以评估疗效。 1.3 疗效评价 ①完全缓解(CR):血、尿免疫电泳均呈(-),且持续时间≥6周,骨髓内浆细胞<5%,且无浆细胞瘤相关表现;②部分缓解(PR):24h尿M蛋白的下降率>90%,且血浆M蛋白的下降率>50%;③进展(PD):血浆M蛋白上升24h尿M蛋白上升均>25%;④稳定(SD):患者的评估指标介于PR、PD之间,总有效率=CR+PR。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效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乙组患者高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医学水平还难以治愈MM,其是临床上一类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以造血肝细胞移植为主,尽管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移植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且抗肿瘤效应较为明显,故而临床应积极探究MM患者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伴随着实验研究的多样化发展趋向,很多学者发现免疫治疗与联合治疗在本病治疗领域能取得较理想效果。 来那度胺属于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活性,在以上两点上和免疫调节药物较为相似。当下临床普遍认为来那度胺治疗MM的作用机制有:①抑制血液TNF-α、IL-6细胞因子释放过程,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实现治疗目标;②抑制患者机体中VEGF的合成过程,提升抗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率,降低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③本品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周期、微环境的粘附作用。但是来那度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多种不良反应,比如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肺栓塞、改变皮肤表面等。而有学者指出[2],若能将来那度胺联合Rd治疗MM,能更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进入骨髓造血微环境黏附进程,同步增加NK细胞数目与T淋巴细胞,进而减少免疫复合物通行基底膜的数量,降低免疫球蛋白浓度与减少补体成分类型,降低组织对体内炎症反应的敏感度,抑制原发免疫反应的拓展过程,促进病情转归进程,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托烷司琼

关注呕吐,人人有责,今天您关注了吗 一、何为恶心呕吐? 二、与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 1、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 CINV类型:预期性、急性、延迟性、爆发性、难治性 指南推荐预防CINV的药物 ①5-羟色胺3型(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帕洛诺司琼 ②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奈妥吡坦、罗拉吡坦 ③5-HT3 RA/NKI RA复方制剂:奈妥吡坦、帕洛诺司琼 ④糖皮质激素 ⑤奥氯 2、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ASCO止吐指南建议接受全身放射治疗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对于接受上腹部放疗的患者单独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 三、癌症患者最棘手的问题是与化疗/放射治疗无关的慢性恶心/呕吐。治疗结束后,患者可能持续数周持续恶心/呕吐,且病因往往不清楚。这些可能是接受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患者,或患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摘自:医脉通肿瘤科:钱多乐-史上最全的癌症呕吐处理方案

托烷司琼的作用机制: 托烷司琼是新型5-HT3受体拮抗剂,为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的双重强效抗吐作用。 为什么要用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未设定适应症限制范围

瑞尔@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国内使用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司琼类止吐药 .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一线用药 .国内唯一的口服溶液剂型 .可安全应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的司琼类药物 全国独家剂型 国家医保乙类 瑞尔@ 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Tropisetron Hydrochloride Oral Solution 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9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V AD 组)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VD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测VD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VD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明显高于V AD组,P<0.05;治疗后VD组患者的血清M蛋白、Cr和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V AD 组,均P<0.05;治疗期间VD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血液毒性、腹泻和周围神经病变等,程度较轻,患者多可耐受,對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标签: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疗效;不良反应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具有缓解率低、易复发和不可治愈等特点。V AD和MPT等传统化疗方案虽然可提高MM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但是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对生存期的作用有限。硼替佐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体酶体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硼替佐米和联合其它化疗药物可有效治疗新诊、复发难治性MM患者,延长其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1]。作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VD方案)治疗45例MM患者,并与同期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V AD方案)相比较,旨在探讨VD方案治疗MM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MM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MM患者90例,其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于MM 的诊断标准。按治疗方案将入选患者分为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V AD组)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VD组),各45例。VD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9~74(51.2±13.5)岁;Durie-Salmon分期Ⅱ期8例,Ⅲ期37例;ISS分期I期13例,Ⅱ期23例,Ⅲ期9例;诊断分型中IgG型14例,IgD型9例,IgA型12例,轻链型8例,不分泌型2例;V AD组:男22例,女23例;35~71(51.6±14.8)岁;Durie-Salmon分期Ⅱ期10例,Ⅲ期35例;ISS分期I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8例;诊断分型中IgG型12例,IgD型11例,IgA型10例,轻链型9例,不分泌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urie-Salmon分期、ISS分期、诊断分型和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VD组患者于第1、4、8、11d给予静脉滴注硼替佐米1.3 mg/m2,于第1、2、4、5、8、9、11、12d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d,以21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V AD组患者于第1~4d给予静脉滴注长春新碱0.5 mg、阿霉素10 mg和地塞米松15 mg,以28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之三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徐建国(执笔)、罗爱伦、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 叶铁虎、姚尚龙、黄宇光、郭曲练、张立生、宋文阁、谭冠先 一、PONV 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一)发生率 据国内外统计PONV 占全部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 患者发生率达70%~80%,日间手术患者则为20%~80%。近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全身麻醉后发生率仍高达20%~30%。PONV 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小时内,但也可能持续达5 天之久。 (二)影响PONV 发生率的因素 1、患者因素性别(女性发生率高),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有阳性病史发生率高)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年龄(3 岁以上发病率增高,11~14 岁达到高峰,成年人大于老人),术前有无焦虑或胃瘫(阳性者发生率高)。肥胖,使用拮抗肌肉松弛药的新斯的明类药物是否增加呕吐发生率尚有争论。 2、麻醉因素使用吸入麻醉药,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是麻醉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使用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也增高PONV 发生率;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90~200 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某些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PONV 发生率也可能较高。其中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是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 Apfel 认为预期发生PONV 的简单计分方法为:无以上四种情况发生率为10%,每具备以上一种情况者发生率增加20%,如具备以上1,2,3 或4 种情况者,PONV 发生率分别为30%,50%,70%,90%。儿童PONV 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分钟,年龄大于3 岁,斜视手术,PONV 史,当计分为0,1,2,3,4 时,危险因素为9%,10%,30%,55%和70%。在衡量具体患者时,以上评分方法并不绝对可靠,如成人短小手术PONV 发生率很低。(三)PONV 是围术期的重要问题 PONV 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PONV 可导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是延长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影响因素依次为术后困倦31%,PONV25%,心血管不良事件24%,剧烈疼痛22%),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PONV 导致的费用增加构成了PACU 花费的重要部分。 二、PONV 程度的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以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表示为极其严重的恶心呕吐,4cm 以下为轻度PONV,

地塞米松对骨髓细胞有什么诱导作用

地塞米松对骨髓细胞有什么诱导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06T14:22:42.14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赵菊 [导读] 所以对于地塞米松与骨髓细胞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进行了系列的监测试验和探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中医医院 615600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疾病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已经被认可,但是其引起不良的反应也较多。随着对骨组织的进程研究和发展,骨髓细胞的成骨潜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正常的骨髓细胞成分是比较复杂的,包括造血和基质两个大系统,其中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多数来自于基质干细胞。所以对于地塞米松与骨髓细胞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进行了系列的监测试验和探索。 一、地塞米松的背景 地塞米松又叫氟美松或德沙美松、是猪病防治中常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的糖皮质激素,是泼尼松龙的氟化衍生物。在肝内可以转换成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抗毒等作用,临床上一般用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休克、局部炎症等综合治疗。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已经应用于初治并且不适合的移植和复发难治的骨髓疾病,第一代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也被批准治疗于初治并且适合移植的骨髓病了。目前这两种药分别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治疗骨髓病的效果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剂量与小剂量的研究通常是解决骨髓病化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地塞米松的应用也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反应,其中包括升高血糖导致继发的糖尿病和原发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血压的升高、乙肝病毒再激活导致的爆发性肝炎、增加感染的几率、精神异常、骨质疏松、白内障等疾病。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如需要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含地塞米松在内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关注治疗药物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是存在于成体骨髓组织中的一类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同时具有骨基质的形成能力。具有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几种结缔组织细胞。也可以转分化为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当脂肪细胞形成增多则成骨细胞形成减少,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加,骨髓腔内压急剧升高,最终导致成骨降低,股骨头发生坏死。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需要激素、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和相互作用。其中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这些因子都可促使骨髓基质细胞稳定、多量地向成骨细胞转化,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的产生。 激素应用于很多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移植术后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激素也是常见的最容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目前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骨髓脂肪细胞与各种血细胞、造血额干细胞等一起弥散分布于骨髓腔,占据健康成人骨髓体积的百分之七十。骨髓脂肪组织的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用于同一种祖细胞,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二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骨重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从骨髓间充质祖细胞衍生的骨形成成骨细胞的活性与源自造血干细胞的骨再吸收破骨细胞的活性之间的平衡。虽然人们可能意识到了激素与骨形成之间的某些关联,但是在骨骼形态中介导这个过程的机制还不够完全清楚。对于破骨细胞形成和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的理解,在治疗骨髓疾病的合理药物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地塞米松对骨髓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影响 地塞米松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以外,还有研究表明过量的激素会影响骨细胞的生长速度,通过实验指出使用激素后出现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与血清骨钙白降低等改变相符。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激素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至少会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在骨髓中的生成,而增强成骨细胞的凋亡,延长破骨细胞的寿命。地塞米松能够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作用,使其功能发生改变,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失衡。主要表现在继续使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最终导致脂肪细胞形成增加,成骨细胞形成减少,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因此,地塞米松对于股骨头的坏死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证实地塞米松对骨髓细胞的诱导作用 通过骨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骨髓细胞的传代、接种及检测和碱性磷酸酶检测等方法,得到了结果。骨髓细胞传代以后,在不同含量的地塞米松的含量下,细胞数量出现变化。 骨髓基质细胞是成骨的种子细胞,而这些细胞都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贴壁生长的骨髓细胞是骨髓基质细胞的成分,现在已经发现了很多因素可以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其中包括生长因子、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通过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水平和成骨细胞表型表达水平。稳定的转化为成骨细胞,以利于新生骨组织的产生。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较大。可明显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细胞碱性磷酸酶是成熟成骨细胞的标志性酶之一,地塞米松的含量和作用时间均可影响其活性。加入地塞米松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但对于统计学上来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地塞米松可以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结合细胞增殖检测水平的结果可以看出,地塞米松在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骨髓成骨细胞转化时,也可能存在旁路抑制机制。即可以抑制具有其他分化细胞的生长、增殖。而且该抑制作用也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含量低的时候,地塞米松的诱导作用也相对减弱。在含量高的时候,地塞米松的诱导作用也随之加强,在低含量的同时,部分基质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中,仍有一部分细胞向其他细胞分化,而地塞米松对这些细胞的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使死细胞的数量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在高含量时,大部分的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向其他地方分化的细胞较少,所以死细胞的数量也会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地塞米松的这种作用是由于骨细胞是糖皮质激素的靶细胞,对其分化时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节引导作用。 五、结束语 骨髓作为一个具有成骨作用的组织,取材方便,创伤也比较小,而且还可以多次抽取,比较容易获得。经过临床观察和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地塞米松是可以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并且根据不同的含量和作用时间,对骨髓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