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

7.1 由74290所构成的计数电路如图7.50所示,试分析它们各为几进制计数器。

图7.50 习题7.1图

Q3

Q3

Q3

Q3

解:

74290是异步二-五-十进制计数器,下降沿触发;CKA 是二进制计数器脉冲输入,Q 0

是输出;CKB 是五进制计数器脉冲输入,Q 3Q 2Q 1是输出;异步清零端R0(1)、R0(2)和异步置9控制端R9(1)、R9(2)都是高有效。

(1)R9(1)=R9(2)=0;R0(1)=R0(2)=Q 3;CKA 无脉冲输入;CKB 接外部时钟,所以74290中只有五进制计数器工作。设五进制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000,在CLK 下降沿的作用下进行加1计数,当Q 3=1时,R0(1)=R0(2)=1,计数器异步清零,重新计数。也就是说,该电路有效状态的转换过程是:000→001→010→011→000(由于该芯片是异步清零,所以Q 3Q 2Q 1=100是过渡状态,在011之后短暂存在)。由此可知,该电路是四进制计数器。

(2)CKA 没有脉冲输入,CKB 接外部时钟,所以只有五进制计数器工作。R9(1)=R9(2)=0;R0(1) =Q 1,R0(2)=Q 2;设五进制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000,在CLK 下降沿的作用下进行加1计数,当Q 2=Q 1=1(即计数值变为Q 3Q 2Q 1=011)时,R0(1)=R0(2)=1,计数器异步清零,重新计数。也就是说,该电路有效状态的转换过程是:000→001→010→000(由于该芯片是异步清零,所以Q 3Q 2Q 1=011是过渡状态,在010之后短暂存在)。由此可知,该电路是三进制计数器。

(3)CKB=Q 0,CKA 接外部时钟,两个计数器同时工作,构成一个8421BCD 码计数器。R9(1)=R9(2)=0;R0(1)=R0(2)=Q 3。设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Q 0=0000,在CLK 下降沿的作用下按8421BCD 码进行加1计数,当Q 3=1时,R0(1)=R0(2)=1,计数器异步清零,重新计数。也就是说,该电路有效状态Q 3Q 2Q 1Q 0的转换过程是: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0000(由于该芯片是异步清零,所以Q 3Q 2Q 1Q 0=1000是过渡状态,在0111之后短暂存在)。由此可知,该电路是八进制计数器。

(4)CKB=Q 0,CKA 接外部时钟,构成一个8421BCD 码计数器。R9(1)=R9(2)=0; R0(1)=Q 0,R0(2)=Q 3。设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Q 0=0000,在CLK 下降沿的作用下按

8421BCD 码进行加1计数,当Q 0=Q 3=1时,R0(1)=R0(2)=1,计数器异步清零,重新计数。也就是说,该电路有效状态Q 3Q 2Q 1Q 0的转换过程是: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0000(由于该芯片是异步清零,所以Q 3Q 2Q 1Q 0=1001是过渡状态,在1000之后短暂存在)。由此可知,该电路是九进制计数器。

7.2 试画出图7.51所示电路的完整状态转换图。

图7.51 习题7.2图图7.52 习题7.3图

解:

74161是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LOAD 低有效、异步清零,MR 低有效。由逻辑电路图可知,1MR =,即复位无效;2Q LOAD =,即当Q 2=0时,在时钟上升沿的作用下装入数据,装入的数据为D 3D 2D 1D 0=Q 3100。设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Q 0=0000,则Q 2=0,在CLK 脉冲上升沿的作用下,计数器被装入初值D 3D 2D 1D 0=0100,然后从0100开始,在时钟脉冲作用下进行加1计数;当计数器的值加到Q 3Q 2Q 1Q 0=1000时,Q 2=0,在CLK 脉冲上升沿的作用下,计数器又被装入初值,此时D 3D 2D 1D 0=1100,然后从1100开始,在时钟脉冲作用下进行加1计数;当计数值加到0000时,又重复刚才的计数过程。可画出该电路的状态转换表如下所示。

习题7.2的状态转换表

无效状态0001、0010、0011,在经历1个CLK 脉冲后变换为状态0100;无效状态1001、1010、1011,在经历1个CLK 脉冲后变换为状态1100。

由此可画出完整的状态转换图如下所示。

习题7.2完整的状态转换图

7.3 试分析图7.52所示电路,画出状态转换图,并说明是几进制计数器。 解:

74161是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LOAD 低有效、异步清零,MR 低有效。由逻辑电路图可知,1LOAD =,即预置数控制端无效;13Q Q MR =。设计数器的初态为Q 3Q 2Q 1Q 0=0000,则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74161进行加

1计数,当计数值加到Q 3Q 2Q 1Q 0=1010时,0MR =,进行异步清零,即S N =1010(S N =1010为过渡状态,存在时间极其短暂)。由此可画出状态转换图如下所示,该电路的功能是十进制计数器。

习题7.3的状态转换图

7.4 图7.53所示电路是用计数器74160构成的程控分频器,试确定其输出信号Z 的频率。如果要实现68分频,预置数Y 应该为多少?

图7.53 习题7.4图

解:

(1)74160是BCD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LOAD低有效、异步清零,MR

低有效。该电路使用了两片74160,构成两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左边74160的ENP=ENT=1,允许计数;右边74160的ENP=1,ENT与左边一片的RCO相连,即左边一片产生进位时,右边一片才允许计数,所以左边一片为个位计数器,右边一片为十位计数器。两片的清零信号都接高电平,无效;两片的预置数控制端都与十位计数器的进位信号RCO(计数值为1001且ENT=1时RCO=1)取反后相连,即当十位和个位的计数值都为9时,对两片同时进行预置数,个位预置的数据为0101,十位预置的数据为0111。所以,该逻辑电路计数过程如下为75(0111 0101) 99(1001 1001),并且是按照十进制加1计数的,所以该电路完成的是25进制计数功能,即对输入的CLK信号进行25分频,输出信号Z=(100/25)KHz=4KHz。

(2)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如果计数器的值为99(1001 1001),下一个脉冲到达时对两个74160同时进行预置操作。若要完成68分频,则预置的数据应该是99-68+1=32,即个位计数器(左边74160)预置的数据为0010,十位计数器(右边74160)预置的数据为0011。

7.5 某分频电路如图7.54所示。

(1)当分频控制信号Y=(101000)2时,输出信号Z的频率为多少?

(2)欲使信号Z的频率为2KHz,分频控制信号Y应该取什么值?

(3)当分频控制信号Y取何值时,输出Z的频率最高?Z的最高频率为多少?

(4)当分频控制信号Y取何值时,输出Z的频率最低?Z的最低频率为多少?

图7.54 习题7.5图

解:

74161的主要特性: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异步清零,LOAD 和MR 都是低有效。

该逻辑电路由3个模块构成: 74161(1):ENP=ENT=1,预置数和清零控制端都接高电平,无效。所以该计数器在外部输入时钟的控制下进行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计数值由Q 3Q 2Q 1Q 0输出。由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变化过程可知,Q 0输出的信号是对输入时钟信号的二分频;Q 1输出的信号是对输入时钟信号的四分频;Q 2输出的信号是对输入时钟信号的八分频;Q 3输出的信号是对输入时钟信号的十六分频。

74153:4选1的数据选择器,当BA=00时,Y=X 0;BA=01时,Y=X 1;BA=10时,Y=X 2;BA=11时,Y=X 3。由逻辑电路的连接方式可知,当Y 5Y 4取某个特定的值时,74153的输出分别与74161(1)计数值相应位的状态相同,即:当Y 5Y 4=00时,Y=Q 0;Y 5Y 4=01时,Y=Q 1;Y 5Y 4=10时,Y=Q 2;Y 5Y 4=11时,Y=Q 3。

74161(2):ENP=ENT=1,1MR =,RCO LOAD =,即如果计数值为1111(RCO=1),下一个脉冲到达时,对74161(2)进行预置操作,预置的数据为Y 3Y 2Y 1Y 0;而74161(2)的时钟脉冲信号是数据选择器74153的输出信号。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74161(2)输入时钟的频率是外部输入时钟信号频率(256KHz )的1/x ,其中x 的取值是:Y 5Y 4=00时,x=2;Y 5Y 4=01时,x=4;Y 5Y 4=10时,x=8;Y 5Y 4=11时,x=16。然后74161(2)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反复地从Y 3Y 2Y 1Y 0计到1111,也就是再次进行分频,分频系数为(1111-Y 3Y 2Y 1Y 0+1)。

(1)当分频控制信号Y=(101000)2时,Y 5Y 4=10,所以,上面分析过程中的x=8,即74161(2)输入时钟的频率为(256/8)KHz=32KHz ,并且计数器预置的数据为Y 3Y 2Y 1Y 0=1000,第二次分频的系数为(1111-1000+1)=1000——八分频,所以输出信号Z 的频率为4KHz 。

(2)欲使信号Z 的频率为2KHz ,即分频系数为(256 KHz /2 KHz )=128。由于74161的分频系数最大为16,所以128分频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实现:

一是先进行八分频,再进行十六分频:x=8,所以Y 5Y 4=10;74161(2)进行十六进制计数,故预置的数据为Y 3Y 2Y 1Y 0=0000。即:分频控制信号Y=(100000)2。

二是先进行十六分频,再进行八分频:x=16,所以Y 5Y 4=11;74161(2)进行八进制计数,故预置的数据为Y 3Y 2Y 1Y 0=1000。即:分频控制信号Y=(111000)2。

(3)欲使输出Z 的频率最高,则分频系数应最小。第一次分频的分频系数最小为x=2,此时Y 5Y 4=00;如果74161(2)预置的数据为Y=1110,则该计数器完成二进制计数功能,此时第二次分频的分频系数最小,也是2。所以,当Y 5Y 4Y 3Y 2Y 1Y 0=(001110)2时,输出Z 的频率最高,此时Z 的频率为256KHz 的四分之一,即64KHz 。

(4)欲使输出Z 的频率最低,则分频系数应最大。第一次分频的分频系数最大为x=16,此时Y 5Y 4=11;如果74161(2)预置的数据为Y=0000,则该计数器完成十六进制计数功能,此时第二次分频的分频系数最大,也是16。所以,当Y 5Y 4Y 3Y 2Y 1Y 0=(110000)2时,输出Z 的频率最低,此时Z 的频率为256KHz 的256(16*16)分之一,即1KHz 。

7.6 试用两个中规模集成计数芯片74160构成一个六十进制计数器,要求采用0~59的8421BCD 码作为60个有效状态的编码。

解:

74160的主要特性:BCD 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异步清零,LOAD 和MR

都是低有效。

设片(1)和片(2)分别实现对低位和高位的计数。将它们的CLK 端接同一个外部时钟信号,两片的输出构成8位二进制数用Q 7…Q 4Q 3…Q 0表示。由题意可知六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S 0~S 59的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依次为: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0001 1001,…,0101 0000~0101 1001。

由于74160本身就是BCD 码十进制计数器,所以个位74160(1)不需要特殊处理,直接完成对外部时钟的十进制计数即可。而对于完成十位计数的74160(2),则可以用低位计数器的RCO 控制该片的ENP 、ENT ,当74160(1)的计数值为1001时,其RCO=1,使74160(2)的ENP=ENT=1,这样,在下一个脉冲到来时,低位回零的同时,高位加1,实现了逢十进一。当计数值为Q 7…Q 4Q 3…Q 0=0101 1001时,下一个脉冲应该使两个计数器同时回零,个位计数器能够自动回零,而十位计数器应该用反馈预置数法控制回零操作,其反馈逻辑为

个位RCO Q Q LOAD 46=,预置的数据为0000。

由上面的分析可画出逻辑电路如图所示,其中两片74160的异步清零信号都接高电平,使其无效。

习题7.6 74160

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电路

7.7 分别用74163构成2421BCD 码和5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并画出状态转换图。 解:

74163的主要特性: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同步清零,LOAD 和MR 都是低有效。

(1)用74163实现2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

首先画出2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如下所示。

习题7.7 2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

由状态转换图可知,当计数值为0100时,下一个脉冲将使计数器的值变为1011。也就是说,当计数器的值为0100时,应该使预置控制端有效,所以预置数的反馈逻辑为

0123Q Q Q Q LOAD =,预置的数据为D 3D 2D 1D 0=1011。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7.7 74163构成2421BCD

码计数器

(2)用74163实现5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

首先画出5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如下所示。

习题7.7 5421BCD 码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

由状态转换图可知,当计数值为0100时,下一个脉冲将使计数器的值变为1000。也就是说,当计数器的值为0100时,应该使预置控制端有效,所以预置数的反馈逻辑为

0123Q Q Q Q LOAD =,预置的数据为D 3D 2D 1D 0=1000。另外,当计数值为1100时,下一

个脉冲应对计数器清零(74163为同步清零),所以清零的反馈逻辑为23Q Q MR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7.7 74163构成5421BCD 码计数器

7.8 试分析图7.55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分析步骤。

图7.55 习题7.8图

解:

74163的主要特性: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同步清零,LOAD 和MR 都是低有效。

两片74163的CLK 端由同一个外部时钟信号控制,74163(1)(左边一片)的ENP=ENT=1,

1MR =;74163(2)(右边一片)的ENT=1,1MR =,ENP 由74163(1)的状态控制,

故74163(1)为低位计数器,74163(2)为高位计数器。

设两片74163的输出构成8位二进制数用Q 7…Q 4Q 3…Q 0表示,则有:

74163(1)的预置数反馈逻辑012012Q Q Q Q Q Q LOAD =++=,预置的数据为D 3D 2D 1D 0=

000Q 3。所以

74163(1)的计数过程为:

0000→0001→0010→0011→0100→1000→1001→1010→1011→1100→0000

74163(2)的ENP=Q 3Q 2,即当74163(1)的计数值为1100时,下一个脉冲到达会令74163(2)加1;预置数反馈逻辑2345645236Q Q Q Q Q Q Q Q Q Q LOAD =++=,预置的数据为

D 3D 2D 1D 0=000Q 7。所以

74163(2)的计数过程也是:

0000→0001→0010→0011→0100→1000→1001→1010→1011→1100→0000,值得注意的是,高位预置数据的条件除了本位是0100或1100外,还需要低位数据为1100

由上面分析过程可知,整个计数电路的计数值Q 7…Q 4Q 3…Q 0的变化过程为: 0000 0000,0000 0001,…,0000 0100,0000 1000,0000 1001,…,0000 1100; 0001 0000,0001 0001,…,0001 0100,0001 1000,0001 1001,…,0001 1100; 0010 0000,0010 0001,…,0010 0100,0010 1000,0010 1001,…,0010 1100; 0011 0000,0011 0001,…,0011 0100,0011 1000,0011 1001,…,0011 1100; 0100 0000,0100 0001,…,0100 0100,0100 1000,0100 1001,…,0100 1100; 1000 0000,1000 0001,…,1000 0100,1000 1000,1000 1001,…,1000 1100; 1001 0000,1001 0001,…,1001 0100,1001 1000,1001 1001,…,1001 1100; 1010 0000,1010 0001,…,1010 0100,1010 1000,1010 1001,…,1010 1100; 1011 0000,1011 0001,…,1011 0100,1011 1000,1011 1001,…,1011 1100; 1100 0000,1100 0001,…,1100 0100,1100 1000,1100 1001,…,1100 1100;

然后重头循环,由上面的编码变化规律可知:该电路的功能是完成2位5421BCD 码的十进制计数。

7.9 试用74192设计一个七进制减法计数器,并画出其状态转换图,要求计数器的起始状态为1000。

解:

74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UP 是加法计数的脉冲输入端,DN 是减法计数的脉冲输入端,都是上升沿有效。现要实现减法计数,所以DN 接时钟脉冲信号,UP 固定接高电平。MR 是异步清零信号,高有效。PL 是异步预置数控制端,低有效。

要求起始状态为1000,所以要使用预置数控制端。实现七进制减法计数,所以有效状态S 0~S 6依次为:1000、0111、0110、0101、0100、0011、0010。因为是异步预置数,所以

PL 的反馈逻辑应该是:当计数器的状态为S N =S 7=0001时,PL 有效,即0123Q Q Q Q PL =。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图所示。

习题7.9 74192构成七进制减法计数器

7.10 试用74293构成十四进制计数器。

解:

74293是异步二-八-十六进制计数器,下降沿触发;CKA是二进制计数器脉冲输入,Q0是输出;CKB是八进制计数器脉冲输入,Q3Q2Q1是输出;异步清零端MR(1)、MR(2)高有效,当MR(1)=MR(2)=1时,两个计数器的输出都被清零。。

要实现十四进制计数,首先要把74293内部的两个计数器连接成十六进制计数器,即把CKA接输入的时钟脉冲,CKB与Q0相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十六进制加法计数器,计数值输出为Q3Q2Q1Q0。

取计数状态S0=0000,由于74293是异步清零,所以,当计数状态为S14=1110时,应令复位信号有效——MR(1)=MR(2)=1。由此可取复位的反馈逻辑为:MR(1)=MR(2)=(Q3Q2Q1)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图所示。

习题7.10 74293构成十四进制计数器

7.11 试用74161和必要的逻辑门设计一个可控进制的加法计数器,当控制信号M=0时

为五进制计数器;M=1时为十三进制计数器。

解:

74161的主要特性: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异步清零,LOAD和MR都是低有效。

采用预置数控制端进行控制,设计数初始状态S0=0000(即预置的数据为

D3D2D1D0=0000),则若M=0,取S4=0100形成LOAD的反馈逻辑,以实现五进制计数;若

M=1,取S 12=1100形成LOAD 的反馈逻辑,以实现十三进制计数。即:M=0时,2Q LOAD =;M=1时,23Q Q LOAD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反馈逻辑为:

()()

32232Q M Q Q Q M Q M LOAD +=++=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7.12 试用74194构成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要求采用右移的工作方式。

解:

74194是4位的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要求采用右移方式,所以方式控制信号S 1S 0=10,移入的数据从D SL 端输入。构成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需要3位的移位寄存器,由于右移时在时钟的作用下数据由D SL 端移到Q 3输出,故使用74194的Q 3、Q 2、Q 1(Q 0不用),并设电路的初始状态为Q 3Q 2Q 1=000,可画出该扭环形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如图所示。

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

(a) 有效循环

(b)

无效循环

所以,右移时的数据输入端D SL =1Q 。该电路无法自启动,所以该电路开始工作时,在复位控制端输入一个负脉冲,使74194的输出进入全0状态。然后在时钟脉冲上升沿的作用下,Q 1取反后通过引脚D SL 移位到Q 3端,其余几个输出端依次右移,则状态转换过程如上图所示。

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74LS194

构成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

7.13 试用JK 触发器构成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要求电路能够自启动。 解:

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有6个有效状态,需要3个触发器FF 2、FF 1和FF 0,若采用左移(当然也可以采用右移)的方式,则全状态转换图如图所示。

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

(a) 有效循环

(b) 无效循环

由状态转换图可以看出,此时构成的扭环形计数器不能自启动,故需要修改逻辑设计。由于采用左移的方式,所以,FF 0的现态一定是FF 1的次态,FF 1的现态一定是FF 2的次态,所以我们只能修改FF 0的次态逻辑。现选择在状态

101处切断无效循环,并将101引导到有效状态011处(也可以选择在010处切断,并引导到有效状态100处)。此时,状态转换图变成如下所示。

能自启动的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根据新的状态转换图可画出Q 0的次态卡诺图如下所示,进一步可写出其次态方程为

012*0Q Q Q Q +=。

0001111001

11110

1

Q 0的次态卡诺图

Q 1Q 0 Q 2

将状态方程1*2Q Q =、0*

1Q Q =、012*

0Q Q Q Q +=分别与JK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进行

比较,可得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如下:

J 2=Q 1,12Q K =;J 1=Q 0,01Q K =;20Q J =,K 0= Q 2Q 1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6.13 能自启动的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逻辑电路

7.14 以

74194为核心,附加必要的逻辑门,构成 “10011101”序列脉冲发生器。 解:

由于脉冲序列“10011101”的长度为8,首先用74194构成一个扭环形八进制计数器。设采用左移方式(将Q 3取反移到Q 0位——3SR Q D =,其他位依次左移),初态取0000(可令S 1S 0=11,装入数据;或通过复位控制端完成),则74194的状态转换图如下。

八进制扭环形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按题目要求可列出状态转换表如下所示。

习题7.14的状态转换表

由于状态0010、0100、0101、0110、1001、1010、1011、1101是无效状态,作无关项处理,由此可画出F 的卡诺图如下所示。

习题7.14的输出卡诺图

0001111000 011110

100x x x 1x 0x 111

x

x

x

Q 1Q 0Q 3Q 2

由卡诺图可写出输出的逻辑表达式为:()02120212Q Q Q Q Q Q Q Q F +?=+= 由以上分析可画出逻辑电路如图所示。

习题7.14 的逻辑电路

7.15 用74194和数据选择器,构成移位型“1110010”序列脉冲发生器。 解:

由于要产生的脉冲序列“1110010”长度为7,所以状态编码至少需要3位,将“1110010”按照下图(a )所示的方式(3位为一组)进行划分,得到的7个3位编码互不相同,所以得到状态转换图如下图(b )所示。

(b)状态转换图

1 1 1 0 0 1 0 1 1 1 0 0 1 0

(a)状态划分

按照该转换过程,各状态的最高位依次为1、1、1、0、0、1、0,正是所需产生的脉冲序列,而且该状态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左移完成,由于状态只用3位编码,所以只需使用74194的3位输出。采用左移,数据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从D SR 移入Q 0,所以使用74194的低3位Q 2 Q 1 Q 0(初态Q 2Q 1Q 0=111可通过装入数据操作完成),移入数据D SR 通过数据选择器获得,将74194的Q 2、Q 1分别与四选一数据选择器的B 、A 相连,把数据选择器的输出作为D SR ,现在求D SR 的逻辑。

由上面的状态转换图可列出状态转换表如下所示。

习题7.15的状态转换表

D 3=0,D 2=1,D 1=1,D 0=0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如图所示。

习题7.15 移位型”111010"序列脉冲发生器逻辑电路

7.16 试用74161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构成“1100111001”序列脉冲发生器。

解:

(1)计数器模块

由于脉冲序列“1100111001”的长度为10,首先要用74161构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74161的主要特性是: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异步清零,LOAD 和MR 都是低有效。

采用预置数法实现十进制计数,设预置的数据为D 3D 2D 1D 0=0000,即计数状态S 0=0000,取S 9=1001形成LOAD 的反馈逻辑,所以03Q Q LOAD 。

(2)数据选择模块

随着时钟脉冲的输入,74161的计数状态不断变化,输出端F 按照“1100111001”的顺序进行变化。用74161的输出状态Q 3、Q 2、Q 1控制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端C 、B 、A ,将数据选择器的输出作为电路的输出F ,由此可列出状态转换表如下所示。

习题7.16的状态转换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为了让电路正常工作,74161和数据选择器的各控制信号应按要求固定接高电平或低电

平,由此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7.16 ”1100111001"序列脉冲发生器逻辑电路

7.17 试用一片74161和一片74138及必要的逻辑门设计一个频率相同的三相脉冲发生

器,三相脉冲F 1、F 2、F 3的波形如图7.56所示。

图7.56 习题7.17图

F

F F t

t

t

解:

根据题意,控制电路应该有3个输出信号,F 1、F 2、F 3,每个输出都是长度为6的脉冲序列,F 1=“111000”,F 2=“011100”,F 3=“001110”。电路由两部分构成:74161实现的计数模块,三-八译码器74138实现的组合电路模块。

(1) 计数器模块设计

由于每个输出的序列长度为6,故需要一个六进制计数器,用反馈预置数法实现。74161是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低有效。预置的数据取D 3D 2D 1D 0=0000,即计数状态S 0=0000,则用S 5=0101形成LOAD 的反馈逻辑,所以02Q Q LOAD ,低3位Q 2、Q 1、Q 0作为计数状态输出,就实现了六进制的计数。

(2) 译码器模块设计

随着时钟脉冲的输入,74161的计数状态不断变化,输出端F 1、F 2、F 3也要按照要求的顺序进行变化。用74161的输出状态Q 2、Q 1、Q 0控制74138的译码选择输入端C 、B 、A 。则可列出状态转换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还列出了各状态下74138的值为1的最小项。

习题7.17的状态转换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由于 F 1= m 0+ m 1+ m 2 =210Y Y Y ,F 2= m 1+ m 2+ m 3 =321Y Y Y ,F 3= m 2+ m 3+ m 4 =432Y Y Y 为了让电路正常工作,74161和74138的各控制信号应按要求固定接高电平或低电平,由此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7.17

三相脉冲序列发生器逻辑电路

7.18 某彩灯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LED 和控制电路组成,如图7.57所示。已知输入时钟脉冲CLK 频率为5Hz ,要求LED 按照“亮、亮、灭、灭、亮、灭、灭、灭、亮、灭”的规律周期性地变化,每次亮或灭的持续时间为2秒。试以74163为核心,附加必要的逻辑门设计该控制电路。

图7.57 习题7.18图

解:

由图中可知,当控制电路输出为1时,LED 灯亮,否则熄灭。所以控制电路应该按照“1100100010”的顺序循环输出,每个循环周期有10个状态,且每个状态需持续2s 。

外部输入脉冲是5Hz ,而输出状态变化频率为1/2=0.5Hz ,所以首先要对外部输入脉冲进行十分频。

综上所述,控制电路需要2片74163,其中74163(1)作分频器,对输入脉冲进行十分频(由Q 3输出),以产生周期为2s 的脉冲信号,送给74163(2)作时钟输入;74163(2)完成十进制计数,循环输出十个计数状态,以便产生长度为10的“1100100010”序列。

74163的主要特性: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步预置数、同步清零,都是低有效。现两片均采用反馈清零法实现十进制计数,取S 9=1001形成MR 的反馈逻辑,所以

03Q Q MR 。

依题意可列出74163(2)的状态转换及输出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习题7.18 74163(2)的状态转换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该设计中,状态1010、1011、1100、1101、1110、1111为无效状态,作为无关项,于是可画出输出的卡诺图如下所示。

习题7.18的输出卡诺图

0001111000 011110

11001000x x x x 1

x

x

Q 1Q 0Q 3Q 2

由卡诺图可写出输出的逻辑表达式为:01123Q Q Q Q Q F +=

为了让电路正常工作,74163的各控制信号应按要求固定接高电平或低电平,由此画出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习题7.18 LED 灯控制电路

7.19 图7.58是用74194构成的一个移位型序列发生器。

(1)如果电路的初始状态为Q3Q2Q1Q0=(1000)2,试画出其全状态转换图,并写出一个周期的输出序列。

(2)该电路不具备自启动性,其初态(1000)2是通过装入数据设置的。现要求在保持主循环状态转换图不变的条件下对电路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自启动性。

图7.58 习题7.19图

解:

(1)由逻辑电路可知:S1=MR=1,电路开始工作时,S0引脚施加一个正脉冲信号,将数据D3D2D1D0=(1000)2,装入,使Q3Q2Q1Q0=(1000)2,然后S1S0=10,在时钟脉冲作用下,74194进行右移操作,外部输入数据D SL=Q1⊕Q0从Q3移入,由此可列出状态转换表如下所示,其中,表中最后一个状态0000为无效状态

人教版八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 5.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识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自然选择是指 () A.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答案 C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 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 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 答案 D 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

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答案 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 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 答案 D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第七章试题和答案

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是关键。 a文化素质,b专业素质c职业道德c教学能力 2.“()”重要思想体现在教育战线上主要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a以德治国b以德育人c依法治国d又红又专 3.新时期,教师的劳动具有如下特点() a.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艺术性b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唯一性c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d知识性、专业性、相互性、创造性、示范性、艺术性 4“唯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这句话是()说的。 a陶行知b叶圣陶c苏霍姆林斯基d杜威 5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三大职能是() a.培养人才、创新文化、服务社会b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c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国家d培养精英、创新科技、服务社会 6.高校应以()为中心。 a教学b科研c学科建设d管理 7高校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网络是指() a学校、社会、家庭b学校、学生、教师c学校、学生、网络d学校、学生、家庭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说的。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阳明 9建立和完善师德教师保障制度,尤其在()等方面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a工作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b激励机制、处罚机制、考核机制c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励机制d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 10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条件是() a渊博的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爱心d奉献精神 11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条件是() a高尚的灵魂b知识广博c爱心d敬业 12.高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学水平b科研水平c教师素质d学生素质 13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所列各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措施的是() a尊重学生的个性b开展个性化教学c关心学生身心健康d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4高校教师的中心任务是() a科研b教学c创收d社会实践 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这是()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邓小平b 江泽民c胡锦涛d温家宝 16.学校管理的中心内容和校长领导水平与领导艺术的最重要体现是()

第七章 微分方程经典例题

第七章 微分方程 例7 有高为1米的半球形容器,水从它的底部小孔流出,小孔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 开始时容器内盛满了水, 求水从小孔流出过程中容器里水面的高度h (水面与孔口中心间的距离)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解 由力学知识得,水从孔口流出的流量为 62.0dt dV Q ?== 孔口截面面积 重力加速度 ,12cm S = .262.0dt gh dV =∴ ① 设在微小的时间间隔],,[t t t ?+水面的高度由h 降至,h h ?+则,2dh r dV π-= ,200)100(100222h h h r -=--= .)200(2dh h h dV --=∴π ② 比较①和②得: ,262.0)200(2dt gh dh h h =--π 即为未知函数得微分方程. ,)200(262.03dh h h g dt --- =π ,1000==t h ,1015 14 262.05?? = ∴g C π 所求规律为 ).310107(265.45335h h g t +-?= π 例10 求解微分方程 .2222xy y dy y xy x dx -=+- 解 原方程变形为=+--=222 2y xy x xy y dx dy ,1222 ? ?? ??+--??? ??x y x y x y x y 令,x y u =则,dx du x u dx dy +=方程化为,1222u u u u dx du x u +--=+ 分离变量得? ? ????-+--??? ??--112212121u u u u ,x dx du = 两边积分得 ,ln ln ln 2 1 )2ln(23)1ln(C x u u u +=----

钻井工程试题及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固井与完井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1.何谓双向应力椭圆? 答: 在轴向上套管承受有下部套管的拉应力,在径向上存在有套管内的压力或管外液体的外挤力,套管处于双向应力的作用中。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列套管破坏的强度条件方程: 2 2 2 (T z+b t - (T t (T z= d s 改写为:( T z/ d s) -( d z d t )/ T s +( T t / T s) =1 得一椭圆方程。 用d z/ d s的百分比为横坐标,用 d t/ d s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出的应力图,称为双向应力 椭圆。 2.何谓前置液体系? 答:前置液是注水泥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前置液体的总称。前置液体系是用于在注水泥之前,向井中注入的各种专门液体。 四、简答题 1.简述套管的的种类及其功用。 答: (1)表层套管,表层套管是开始下入的最短最浅的一层套管,表层套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其顶部安装套管头,并通过套管头悬挂和支承后续各层套管;二是隔离地表浅水层和浅部复杂地层,使淡水层不受钻井液污染。 (2)中间套管,亦称技术套管。介于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之间的套管都称中间套管,中间套管的作用是隔离不同地层孔隙压力的层系戒易塌易漏等复杂地层。 (3)生产套管。生产套管是钻达目的层后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其作用是保护生产层,并给油气从产层流到地面提供通道。 (4)钻井衬管,亦称钻井尾管。钻井衬管常在已下入一层中间套管后采用,即只要裸眼井段下套管注水泥,套管柱不延伸至井口。采用钻井衬管可以减轻下套管时钻机的负荷和固井后套管头的负荷,同时又可节省大量套管和水泥,降低固井成本。

2.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 进行井身结构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的油气层免受钻井液的损害。 (2)应避免漏、喷、塌、卡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以获得最短建井周期。 (3)钻下部地层采用重钻井液时产生的井内压力不致压裂上层套管外最薄弱的裸露地层。 (4)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柱的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现象。 3.套管柱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设计原则是什么?答:套管柱设计包括套管的强度计算;有效外在计算;及套管柱强度设计。 套管柱设计原则: ( 1)应能满足钻井作业、油气层开发和产层改造的需要; ( 2)在承受外载时应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 3)经济性要好。 4.套管柱在井下可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力?答:套管柱在井下可能受到的力包括:( 1)轴向拉力:套管本身自重产生的轴向拉力、套管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套管内注入水泥引起的套管柱附加应力及动载和泵压变化等引起的附加应力。 ( 2)外挤压力:主要有套管外液柱的压力,地层中流体的压力、高塑性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及其他作业时产生的压力。 ( 3)内压力:主要来自地层流体(油、气、水)进入套管产生的压力及生产中特殊作业(压裂、酸化、注水)时的外来压力。 主要受:轴向拉力、外挤压力及内压力。 5.目前主要有几种套管柱的设计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 ( 1)等安全系数法:它的设计思路是使各个危险截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规定的安全系数。 ( 2)边界载荷法:它的优点是套管柱各段的边界载荷相等,使套管在受拉时,各段的拉力余量是相等的,这样可避免套管浪费。 ( 3)最大载荷法:其设计方法是先按内压力筛选套管,再按有效外挤力及拉应力进行强度设计。该方法对外载荷考虑细致,设计精确。 (4) AMOCO设计方法:该方法在抗挤设计中考虑拉力影响,按双轴应力设计,在计算外载时考虑到接箍处的受力,在计算内压力时也考虑拉应力的影响。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复习资料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 五、经典例题 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 坐标不同 同 y >0 y <0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 ~ 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学生自测 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 B 原点O 的坐标是0 C 原点O 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 D 原点O 在坐标平面内 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 ( 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 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坐标点(x ,y )xy>0 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坐标点(x ,y )xy<0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 ,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 3 1 ,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 -1,2a -9)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学生自测 … 1、点P(m+2,m -1)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2、已知点A (m ,-2),点B (3,m -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仪器分析题库,第七章答案

2(C)、3(D) 、5(B)、7 (C)、8(D)、9(C)、 10(D)、12(C)、13(A)、15(A) 、16(D)、18(B)、19(A)、20 (A)、21(A)、22 (C)、23 (A)、24 (A)、25(C) 、30(D)、32 (C)、33(A)、34(D)、36 (C)、37(C)、41(A )、44(C)、45( D) 1、共振(吸收)线。 2、不会改善 3、自吸 4、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 E)大小不同,受 激跃迁时,不同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及线组;2~3条。 5、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炬管、雾化器; 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 小、准确度高。 6、Li的670.785nm的原子线;Be的313.042的一级离子线。 7、元素光谱图中的铁光谱线为波长标尺,可为查找谱线时作对照用。 8、第一激发态, 基态. 9、分辨率色散率 11、分析线或分析线对有背景干扰扣除背景 14、铁谱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15、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答:因为谱线强度I不仅与元素的浓度有关,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内标法 可消除操作条件变动等大部分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准确度。 可作内标法分析线对的要求是: 1.两谱线的激发电位相同或接近。 2.波长尽可能接近,无自吸。 3.两谱线的强度不应相差太大。 4.两谱线应不受其它谱线干扰。 3、答:当某一元素的谱线射出弧层时,由于弧层外部的同类冷原子对此辐射产生吸收,使得光强与原子的浓度不呈正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自吸。 5、答:原子线:原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 离子线:离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 灵敏线:一些激发电位低的谱线,它的发光强度大。 分析线: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也即确定某一元素是否存在的谱线。 分析线对:定量分析中的分析线对由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从被测元素中选一根谱线作为分析线,从内标元素中选一条谱线作为内标线,以它们的相对强度比lg R作工作曲线,使光源强度对谱线强度影响得到补偿。 6、答:最后线: 元素含量减少而最后消失的谱线。

一元一次不等式典型例题(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典型例题 相关练习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比较大小) 已知:b a < (1) 11+<+b a ; (2) c b c a -<-; (3) b a 22<; (4) b a 2 1 21->- ; (5)2323-<-b a ; (6) c b c a +->+-. 注:能说出具体理由. 2.求不等式32-x ≤5的正整数解. 解:求解集为 x ≤4, ∴正整数解为4,3,2,1=x . 注:不等式的“特殊解”(正整数解、非负整数解…). 3.如果010<<--<-0 , 312a x x 无解,则求a 的 取值范围. 解: ○ ○ 3 m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思科第一学期第七章试题+答案

1UDP 协议具有以下哪一项特点 传输前建立端到端连接 系统开销低 有保证的传输 错误纠正 2客户正在考虑使用多功能设备建立家庭网络。多功能网络设备中通常会集成下列哪三种设备(选择三项。) 电子邮件服务器 Web 服务器 交换机 无线接入点 路由器 打印服务器 3WAN 的特征是什么 它可跨越一个园区或城市来支持区域资源共享。 它通常归单个家庭或公司所有并受其管理。 它可连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网络。 它需要一个无线接入点将用户连接到网络。

4OSI 模型的哪一层负责逻辑寻址和路由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网络层 应用层 5子网掩码为的网络上有多少个可用主机地址 254 16,777,214 1024 65,534 6用户声称前一天还能访问Internet 但现在却无法正常访问Internet,技术人员正在排除此故障。 经过调查,技术人员确定用户也无法访问办公室中的网络打印机。网络打印机与计算机位于同一个网络中。分配给计算机的IP 地址为。此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计算机无法与DHCP 服务器通信。 计算机上的默认IP 网关不正确。 需要更新网卡驱动程序。 连接此网络与其它网络的路由器发生故障。 7哪个网络设备基于帧中所包含的目的MAC 地址决定转发策略 交换机

集线器 中继器 8OSI 模型的哪三层与TCP/IP 模型的应用层对应(选择三项。) 数据链路层 表示层 会话层 应用层 网络层 物理层 传输层 9下列哪一项是将设备连接到PAN 时最常用的技术 蓝牙 光缆 同轴电缆 IEEE 无线 10蓝牙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多少台设备 127 24

5 7 11某网络专家被一家组装飞机引擎的公司聘用,负责安装网络。出于业务性质的原因,该区域受到电磁干扰的严重影响。应该推荐哪种类型的网络介质才能使数据通信不受EMI 影响 光纤 同轴 UTP STP 12下列哪种设备将为用户提供无线连接作为其主要功能 路由器 调制解调器 交换机 接入点 13100BASE-TX 标准中的100 指的是什么 最大网络节点数 以米为单位的最大电缆距离 以Mb/s 为单位的最大带宽 该标准的系列序号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复习资料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 2、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五、经典例题 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学生自测 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 B 原点O 的坐标是0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 相同纵 坐标不 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m,m) (m,-m) P (x ,y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向下平移a 个单位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左平移a 个单位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 )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 )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 ) 5.“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第七章选择题精选.

选择题 7-1在影响挡土墙土压力的诸多因素中,( C )是最主要的因素。 A. 挡土墙的高度 B. 挡土墙的刚度 C.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及大小 D. 墙后填土类型 7-2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C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倾斜 7-3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A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4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5设计仅起挡土作用的重力式挡土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A )计算。 A. 如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6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C )计算。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7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基本假设之一是( B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填土为无黏性土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光滑 7-8下列指标或系数中,哪一个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无关?( A ) 。 A. γ B. α C. δ D. ? 7-9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A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0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B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1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 C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2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A. E a< E0< E p B. E a

第七章典型作业题

7-10 用细绝缘线弯成的半圆形环,半径为R ,其上均匀地带正电荷Q ,求圆心O 点处的电场强度。 解:如图所示,设0Q >。在半圆形环上任取一电荷元d d q l λ=,在圆心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 01d d 4l E R λπε= 方向如图所示。式中,d d Q l R R λθπ= = 由电荷的对称分布可知,圆心O 点处的电场强度沿x 轴正方向。有 220001d d cos 2cos d 44x l E E R R πλλθθθπεπε===????22 0022Q R R λπεπε== 7-12 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如图所示,图中圆环对ox 轴对称,所带电量为()d d 2sin d q S r r σσπθθ==,圆环半径为sin r θ,环心在x 轴处。 根据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强度(见课本260页公式(7-11)) () 32 2 201 4xq E x R πε= + 作相应的代换,cos x r θ=,sin R r θ=, 222x R r +=, 可得到细圆环在O 点的电场强度为 ()300 cos 2sin d 1d 4sin cos d 2r r r E r θσπθθπεσ θθθε?= = 通过积分,得到球心处的电场强度为 2 d sin cos d 24E E πσσθθθεε=== ?? E 指向x 正方向。

7-17 在半径分别为10 cm 和20 cm 的两层假想同心球面中间,均匀分布着电荷体密度为 9310C m ρ-=的正电荷。求离球心5 cm 、15 cm 和50 cm 处的电场强度。 解:以1R 和2R 分别表示均匀带电球壳的内、外半径。 (1)设离球心10.05r m =处的电场强度为1E r ,在以1r 为半径的高斯球面1S 上,1E r 的大小 应该相同,并处处与1S 的法线方向平行。对1S 运用高斯定理,有 1 10 d d 0S V E S ρε= =????? r r g ò 所以,离球心5 cm 处的电场强度10E =r 。 (2)以20.15r m =为半径作高斯球面2S ,设2S 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2E r ,对2S 运用高斯 定理,有 2 22220 d d 4S V E S E r ρπε== ????? r r g ò 式中d V ρ???是2S 所围的电荷量()21 2 33214d 4d 3 r R V r r r R π ρρπρ== -???? 所以,离球心15 cm 处的电场强度2E r 的大小为 () 33212202 4.03r R E V m r ρε-= = 2E r 的方向与2S 的法线方向一致,即沿径向向外。 (3)以30.50r m =为半径作高斯球面3S ,带电球壳在3S 内,对3S 运用高斯定理,有 ()3 23 33332 10 d 4d 43S V E S E r R R ρππρεε == =-????? r r g ò 所以,离球心50 cm 处的电场强度3E r 的大小为 () 3 32122 02 1.053R R E V m r ρε-= = 3E r 的方向与3S 的法线方向一致,即沿径向向外。

第七章 选择题

第七章 电化学计算题 1.在温度为18 ℃条件下,将浓度为0.1 mol·dm ?3的NaCl 溶液注入直径为2 cm 的直立管中,管中置相距20 cm 的两电极,两极间的电位差为50 V ,巳知Na + 与Cl ? 的电迁移率分别为3.73 × 10?8与5.87 × 10?8 m 2·V ?1·s ?1。 求:(1) 30分钟内通过管中间截面的两种离子的摩尔数; (2) Na +、Cl ?两种离子的迁移数; (3)两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 (1) (2) (3) 2.浓度为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其κ = 2.6 × 10?2 S·m ?1,此溶液中Na +的摩尔电导Λ(Na +) = 50 × 10?4 S·m 2·mol ?1。 求:(1) 计算?2 4SO 2 1的摩尔电导; (2) 如果此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被CuSO 4所饱和,则电导率增加到7.0 × 10?2 S·m ?1,并巳知1/2Cu 2+的摩电导为60 × 10?4 S·m 2·mol ?1,计算CuSO 4的溶度积常数 。 解:(1) 1/2Na 2SO 4的浓度为 c N = 0.002 mol·dm ?3 Λ = κ/1000 c N = 2.6×10?2/(1000×0.002) S·m 2·mol ?1 = 130 × 10?4 S·m 2·mol ?1 Λ(1/2SO 42?) = Λ -Λ(Na +) = (130 - 50) × 10?4 S·m 2·mol ?1= 80 × 10?4 S·m 2·mol ?1 (2) κ' = κ(总) - κ = (7.0 - 2.6) × 10?2 S·m ?1= 4.4 × 10?2 S·m ?1 Λ' =Λ(1/2Cu 2+) + Λ(1/2SO 42?) = (60 + 80) × 10?4 S·m 2·mol ?1 = 140 × 10?4 S·m 2·mol ?1 m/s 10 253.9m/s 20.0501073.368??++×=××=?=dl dE u v m/s 10 675.14m/s 20.0501087.568??×=××=?=dl dE u v --C 59.1309650010)29.827.5()(4=××+=+=??+F n n Q C 84.50C 95.1303885.0=×==+Q t Q +C 01.80C 95.1306115.0=×==?Q t Q -mol 1027.5mol 101.0180010325.9)01.0(πtc πr 43622??++×=××××××==v n mol 1029.8mol 101.0180010675.14)01.0(πtc πr 43622????×=××××××==v n 6115.03885.011 ,3885.087.573.373.3=?=?==+=+=+??+++t t u u u t

思科第一学期第二章到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思科章节练习第二章到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1.下列哪些陈述正确指出了中间设备在网络中的作用?(选择三项) (135) 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发起数据通信 重新定时和重新传输数据信号 发送数据流 管理数据流 数据流最后的终止点 2.请选择关于网络协议的正确陈述。(选择三项。135) 定义特定层 PDU 的结构 规定实现协议层功能的方式 概述层与层之间通信所需的功能 限制了对硬件兼容性的需要 需要取决于协议层的封装过程 杜绝厂商之间的标准化 3.封装的两个功能是什么?(45选择两项) 跟踪终端设备之间的延迟 为通信提供统一的网络路径 在传输前可以修改原始数据 标识属于同一通信的数据片段 确保数据片段可以转发到正确的接收端设备 4.数据链路层封装添加的报尾信息有何主要功能?1 支持差错校验 确保数据按照顺序到达 确保送达正确目的 标识本地网络中的设备 帮助中间设备进行处理和路径选择 5.OSI 模型哪两层的功能与 TCP/IP 模型的网络接入层相同?(选择两项34)网络层 传输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会话层 6.什么是 PDU?4 传输期间的帧损坏 在目的设备上重组的数据 因通信丢失而重新传输的数据包 特定层的封装 7.以下哪种特征正确代表了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2 管理数据流 发送数据流 重新定时和重新传输数据信号

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8.IP 地址为 10.0.0.34 的“手机A”已经与 IP 地址为 172.16.1.103 的“IP 电话1”建立了 IP 会话。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哪个设备类型是对无线设备“手机A”功能的最准确描述? 2 目的设备 终端设备 中间设备 介质设备 9.下列哪三个标签正确标识了图示网段的网络类型?(236选择三项) 网络 A -- WAN 网络 B -- WAN 网络 C -- LAN 网络 B -- MAN 网络 C -- WAN 网络 A -- LAN 10.下列哪三项陈述是对局域网 (LAN) 最准确的描述?(选择三项125) LAN 通常位于一个地域内。 此类网络由由一个组织管理。 LAN 中的不同网段之间一般通过租用连接的方式连接。 此类网络的安全和访问控制由服务提供商控制。 LAN 为同一个组织内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访问。 此类网络的每个终端通常都连接到电信服务提供商 (TSP)。 11. 哪个网络术语描述了图中所示的数据交替发送过程?4 通道 PDU 流传输 多路复用 封装 12第 4 层端口指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 标识本地介质中的设备 标识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的跳数 向中间设备标识通过该网络的最佳路径 标识正在通信的源终端设备和目的终端设备 标识终端设备内正在通信的进程或服务 13. 哪种设备被视为中间设备? 5 文件服务器 IP 电话 笔记本电脑 打印机 交换机 14.哪个术语正确判断出了包含于区域 B 中的设备类型? 4 源设备 终端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