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暑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暑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暑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暑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第9卷第3期CHINA TROPICAL M EDICINE Vol.9No.3M arch 2009

海南省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海洋气候,战士们在军训或考核时平均气温为32℃~35℃,平均湿度为78%~96%,故容易发生中暑。有关中暑的研究文献较多,但专门针对心肌酶与中暑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我们对126例中暑病人心肌酶谱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对照,以探讨其规律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6月~2008年6月海口地区军训

或考核过程中发生的先兆中暑以及同时在我院军人病区住院的中暑患者共126例,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8~29岁,平均(23.6±2.1)岁。根据诊断标准[1]进一步将病人分为先兆中暑50例、轻症中暑39例及重症中暑37例,共三组。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均回顾性调查其入伍时及以后每年的健康体检档案,发现包括心电图在内的所有体检项目均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5例,也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9~28岁,平均(24.1±1.9)岁。两组战士在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1.2

研究方法所有病人于中暑后即刻抽取静脉血一次,次日再抽静脉血一次,之后再根据病情每隔3~15d 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动态观察心肌酶谱变化的情况。对照组只抽静脉血一次。测定仪器用Vitros DT system 自动分析仪。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当天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必要时行心脏彩色B 超以及进一步检查。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均数

以x ±s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及t 检验,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

2.1中暑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测定结果从表1中可见,中暑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先兆中暑分别与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相比,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0.05)。因此,无论是CK 、CK-MB 、LDH 还是AST ,其测定结果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重症中暑时更加明显。其中CK 是中暑患者较早出现异常改变的酶,CK-MB 是增加最明显的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增加值可高

达十多倍(P <0.01

),见表1。表1中暑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x ±s )(U/L )

注:中暑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对比,△P <0.05,#P <0.01;先兆中暑与轻症及重症中暑对比,*P <0.05,★P <0.01;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对比,◇P <0.01。

组别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健康对照例数

50393745

CK 169.2±76.5△

280.3±91.3#★821.5±81.8#★◇135.7±68.6

CK-MB 22.6±13.2

75.8±15.1#★283.2±14.3#★◇19.5±11.3

LDH 224.4±80.3243.2±95.7△★1031.7±97.2#★◇196.3±72.5

AST 33.8±18.143.5±22.9△*123.1±23.2#★◇

32.3±17.3

中暑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吴立强1,陈小蕾2,俞杨1,任杰1,李海1

摘要:目的探讨中暑患者心肌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26例中暑患者的中暑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组,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DH )、磷酸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以及谷草转氨酶(AST ),并动态观察病人心电图的改变。结果中暑病人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

升高,且与病情呈正比关系;心肌酶随病情改善呈恢复趋势。结论中暑可造成心肌的急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中暑

程度有关,故心肌酶水平对中暑病人可能具有预后估计的作用。

关键词:中暑;心肌酶;预后中图分类号:R59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727(2009)3-455-02

Variations of myocardial enzyme list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eatstroke patients.WU Li-qiang,CHEN Xiao-lei ,YU Yang ,et al.(1.Hainan Garrison 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Forces ,Haikou 570203,Hainan ,P.R.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of myocardial enzyme in heatstroke patients

Methods

There126heat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premonitory group ,mild group and severe group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heat stroke.Another 45healthy person were taken as control .The levels of 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creatine kinase (CK),CK-MB isoenzym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and the change of patients'electrocardiogram was also observed.Results The level of myocardial enzyme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ditioins of heatstroke..The level of myocardial enzyme showed a recovery

trend with the improvemen of patients'condition.Conclusion

Heatstroke may cause damage to the cardiac muscle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heatstroke.Therefore determination of the level of myocardial enzyme is

helpful for prognosis of healstroke patiens.

Key words:Heatstroke;Myocardial enzyme;Prognosis *作者单位:1.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海南海口

570203;2.海南省中医院,海南海口570203

作者简介:吴立强(1972~),男,汉族,海南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医学工作。

[论著]

455

CHINA TROPICAL M EDICINE Vol.9No.3M arch 2009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第9卷第3期

2.2将所有中暑患者作为一个观察组,动态观察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心肌酶CK-MB 也逐渐增高,

甚至急剧增高;而当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随着疾病的恢复,CK-MB 也逐渐下降,直到恢复正常,见表2。

表2两组心肌酶CK-MB 值的动态比较(x ±s )(U/L )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0.05,#P <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12645

125.3±18.1△19.5±11.3

286.3±20.5#19.5±11.3

5118.5±22.9#19.5±11.3

8109.2±20.4#19.5±11.3

1540.1±16.7#19.5±11.3

3019.9±9.819.5±11.3

时间(d )

2.3

心电图资料

126例中暑病人心电图异常者106例(占

84%),其中发病当天出现心电图异常者37例,第2d 到第15d 出现60例,第15d 以后共出现9例。其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1)窦性心动过速86例次、窦性心律不齐32例次。(2)ST 段下降26例次、T 波低平11例次、双相19例次、倒置6例次。(3)房性早搏26例次、交界性早搏16例次和室性早搏7例次。(4)窦房阻滞8例次,

室内阻滞5例次。(5)Q-T 间期延长3例次。3讨论

中暑是机体长时间经受热刺激后,热适应功能失调,热耐受能力下降,导致以体温调节、汗腺分泌、水盐代谢等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症[2]。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发病机制是: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当气温超过皮肤温度,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或空气中湿度过高而通风又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从外部环境中吸收热,造成体内热量贮积,从而引起中暑。中暑是炎热季节的常见病,士兵在训练和考核时十分常见,有的部队中暑年发病率高达3.7%[3]。其危害相当大,中暑的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4]。如不加强防治,势必造成非战斗性减员,影响部队战斗力。

心肌组织含有多种酶,常用且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的心肌酶为CK 、LDH 、AST ,而CK 的同工酶CK-MB 是心肌损伤特异性高的酶。当中暑致使心肌发生组织学损伤时,

其所含酶类便可释放入血,使血清内相应的酶活力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故当心肌损伤发生时对相关的血清酶活力测定,对判断病变的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5]。在高应激状态下,心肌能量需要剧增,能量代谢增强,这些酶的合成增加,心肌细胞内酶量增多,同时耗氧量增加、自由基堆积等原因引起的细胞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均可使血清酶升高[6],中暑时,机体必然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中暑可致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液重新分配,同时心排血量增多,因而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4],而心肌缺血缺氧时,PKA 通道开放,使APD 和有效不应期缩短,容易诱发心律失常。本文动态监测

的心电图中,异常改变者并不少见,比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

各种早搏、传导阻滞以及ST-T 改变等等,由于本研究对象在发病之前每年的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均正常,故可以提示本次记录到的异常心电图均为中暑发病后出现,从而提示了中暑病人出现心肌损害的可能性。由表1、2可见,CK 是中暑患者较早出现的异常改变的酶,而CK-MB 是增加最明显的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增加值可高达十多倍。血清中心肌酶值都随着中暑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其中以重症中暑增加更为明显。心肌酶水平极度增加者,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随着病情的好转,心肌酶谱便有恢复的趋势,直到恢复正常。从而提示了心肌酶谱水平增加可作为中暑导致心肌病变、心肌细胞坏死的证据,俱有估计预后的作用。

综上所述,除了中暑常规的治疗及检查外,应将心肌酶也作为中暑的常规检测项目,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心电监护,一旦确定心肌受损,应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措施,早日促使心肌细胞修复,以免延误。当然,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此结果能否适用于其他人员乃至于普通人群,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M ].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363~368.

[2]郑静晨,雷志勇,王发强,等.部队在高温大运动量训练条件下中

暑的防治研究[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9(3):177~179.[3]吕志忠.湿热环境中军人劳动耐受时限的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

职业杂志,2000;18(6):336~338.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94.

[5]陈敏,巩固,熊利泽,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架桥手术后的心肌酶谱

变化[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4):1314~1316.

[6]阎晓凯,张莲芝,洪敏.高应激状态大鼠心肌损伤的血清酶学研究

及超微结构分析[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4):375~377.

收稿日期:2008-11-26

456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0742350.html,) 【正常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1.正常参考值: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6-27T14:28:15.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密[导读] 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胸痛的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情严重的心脏病,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单独使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早期时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2]。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3]。我们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常规检测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61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30 h,平均(6.5±1.6)h。 1.2 检测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⑴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范围;CK,30-60U/L;CK-MB,0-25U/L ;肌钙蛋白I,正常值0-0.3μg/L。单项检测若心肌酶谱中的2项及以上升高且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肌钙蛋白I结果异常则判断为阳性;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最终确诊结果作金标准,敏感性=确诊阳性例数/确诊AMI总例数×100%;特异性=排除阳性例数/排除AMI总例数×100%;准确性=确诊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结果对比显示AMI患者CK、CK-MB、肌钙蛋白I的性率显著高于非AMI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准确性8 2.5%。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准确性94.5%。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部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心肌酶谱检测。 3讨论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由于心肌缺血较为严重且持久而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现象。对于AMI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属临床常见AMI诊断方法,然而,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冠动脉造影具有操作复杂、要求苛刻、费用昂贵等特点,二者均难以满足基层医院急救要求。肌钙蛋白是一个参与横纹肌收缩钙激活调节过程的蛋白复合物,在濒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物质。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以往被认为较好的两项指标CK和CK- MB,虽然对AMI 与非心肌梗死性胸痛及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在骨骼肌损伤、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下亦可升高[4]。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cTnⅠ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中小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内,为可溶性;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为不溶性。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Ⅰ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液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Ⅰ;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时,游离的cTnⅠ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流,而结合的cTnⅠ能逐渐分解出来。成为游离的cTnⅠ。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TnⅠ可较早出现于血中4~6小时,并持续较长时间7~10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发生后,cTnⅠ能很快释放入血,3小时内即可增高,峰值在11~24小时,其峰值可超过正常参考值40倍以上,持续可达7~10天。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急性心梗后,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对治疗和预后的估计很重要。以往根据CK活性升高来计算梗塞区面积具有一定困难,且在外周血中只维持2~3天。而cTnⅠ在血中维持时间长达7~10天。研究指出,cTnⅠ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优于CK-MB,与CK-MB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面积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心肌肌钙蛋白成为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docx

血生化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胡馨血生化是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而血常规是诊断血液疾病或身体有无炎症贫血或凝血问题的检查。 检查内容: 正常情况: (5.1-17.1)umol/L 总胆红素增高: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色素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间接胆红正常情况: (1.7-13.7)umol/L 素增高: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直接胆红正常情况: (0-3.4)ummol/L 素增高: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 正常情况: (1.79-7.14)mmol/L 尿素氮增高: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 降低:妊娠,低蛋白饮食。肝功能不全。 正常情况:男性: (44.2-133) ummol/L; 女性: (70.7-106.1) 肌酐(血ummol/L 清)增高: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 正常情况:男性: (12.96-38.1) ummol/L; 女性: (26.7-70.9) ummol/L 肌酸增高: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 正常情况:男性: (150-420) umol/L; 女性: (90-357) umol/L 尿酸增高: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 检查标准: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正常情况: (134-143)mmol/L 增高:呕吐、腹泻,多尿引起的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钠( Na )肢端肥大症。 降低: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 21 -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正常情况: (3.3-5)mmol/L 钾( K)增高:少尿,阿狄森病,类癌综合征,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利尿剂。

心肌酶谱检查分析

心肌酶谱检查分析 心肌酶谱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称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判定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部位、梗死的扩展及有无心肌灌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CK-MB曾是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金标准”。 1、AST 心肌梗塞时病人血清AST活性在发病后6-12小时内显著增高,48小时达到高峰,在3-5天恢复正常,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成正比。肝炎患者临床前期血清AST活力也可升高,所以血清AST活性测定虽特异性差,但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另外,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炎、白血病、肺栓塞、创伤、肌炎、肾炎、心力衰竭、心肌炎等患者也可见血清AST活力升高。 2、LDH 心肌梗塞发作时病人血清LDH活力于12-24小时开始升高,3-6天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可达10天左右,对心肌梗塞的后期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清LDH活力升高还可见于: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贫血病人等。 3、α-HBDH 其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心肌梗死的后期诊断比LDH更有意义。血清α-HBDH与LDH联合检测并计算其比值,可判定LDH来源于肝脏或心脏,正常人:LDH比α-HBDH的比值为1.2-1.6,实质性肝病的比值为1.6-2.5,而心肌梗死时比值下降为0.8-1.2。血清α-HBDH活力升高除心肌梗死外还见于:肌营养不良、溶血性贫血、肾梗死、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和溶血标本等。 4、CK CK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高可达95%,有些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肌梗死血清CK活力多升高,而且发病后在血清中上升时间早,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血清中CK活力于2-4小时升高,其升高幅度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比较灵敏,18-36小时达到高峰,约维持2-4天后恢复正常。CK活力升高程度与AST、LDH一样与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CK在短时间内升高者表示梗死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表示梗死仍在继续进行;反复升高表示梗死范围再度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不同的梗死部位血清CK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如心内膜下梗死要比心前壁、前侧壁梗死低。CK总活力极高者,其死亡率达50%。所以CK测定可用于判定心肌梗死面积、部位及预后,还可作为溶栓再灌注的指标。血清CK活力升高还见于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病人。 5、CK-MB CK-MB是CK的同工酶之一。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其测定比CK特异性高,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可先于总活力升高,比CK更有早期诊断价值,24小时达到峰值,其最高值可为正常人的4.9-22倍以上,比CK更灵敏且阳性率比CK更高,于72小时恢复正常。若梗死后3-4天持续升高,示心梗仍在继续进行:如下降后再升高示梗死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如胸痛48小时内CK-MB未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一般可排除心梗。但应注意婴幼儿、儿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测定心肌梗死者的血清CK-MB 活性是判定再灌注是否出现的一个准确而无创伤的实验室指标。CK-MB升高还可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正常参考值: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 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 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 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

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LDH 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3)、LDH的同工酶LDH在人体内有五种同工酶其分布见附表,其中心肌中以LDH1,LDH2为主。LDH1/LDH2一般在0.45 ~ 0.74之间,由于AMI发生后心肌释放LDH1含量,大于LDH2,故可使血清LDH1/LDH2比值上升,特异性可90.5% LDH酶谱分布 总活力(u/g,逆光度法):肾281,800>心221,600>骨骼肌160,200>肝94,700>肺73,600>红细胞70,500 同工酶类型 1.以LDH1、LDH2为主:心,肾,脑,睾丸,红细胞 2.以LDH5、LDH4为主:肝,骨骼肌,肠粘膜 3.以LDH3为主:肺,脾,淋巴结,内分泌腺,血小板,非妊娠子宫 ▲而其他疾病LDH同工酶谱明显不同,但恶性贫血和肾梗塞病人与AMI相似,需配合其它检查鉴别。对于AMI 的LDH1升高,兼有LDH5升高者,可提示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引起继发性肝损伤。 (4) CK同工酶CK-BB,CK-MB,CK-MM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1-10T15:38:34.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王静 [导读] 不同类型的患儿具有不同水平,较高水平的心肌酶谱和CRP可以初期诊断为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德阳第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期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研究心肌酶谱和CRP水平对临床带来的意义。方法:任选2017年开年至6月底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根据疾病感染类型分三组(20例病毒性支气管肺炎定为A组,20例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定为B组,20例其他病原性支气管肺炎定为C组),检测这三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CRP水平,并分析三组差异。结果:在心肌酶谱和CRP水平比较中,由高至低组别分别为B组、A组、C组;在心肌酶谱和CRP异常概率比较中,由高至低同样分别为B组(75%和80%)、A组(55%和50%)、C组(45%和40%)。结论:急性期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检测心肌酶谱和CRP水平中,细菌性感染患 儿的心肌酶谱和CRP水平最高,异常概率也最高,由此可知,可以根据患儿心肌酶谱和CRP水平区分患儿类型,对临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急性期;心肌酶谱;CRP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77-02 支气管肺炎又可以称为小叶肺炎,儿童因其免疫力较差成为主要病发人群,该病起病较急,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婴幼儿还表现为呕吐、呛奶等症状[1]。在急性发作期,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呼吸促,肺部可闻及啰音。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病毒感染,二是细菌入侵,三是其他病原体感染,由于支气管肺炎已经成为婴幼儿童病死的疾病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当前医学界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有多种,从中医处方到西药,每个药物均有其疗效,但在正式开展治疗前,应对患儿进行诊断检测,以指导后期治疗或对症治疗。本文笔者旨在研究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对其临床带来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所选研究资料 本研究所选研究资料为60例不同类型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最早在我院治疗的1例为2017年1月1日,最晚在我院治疗的1例为2017年6月30日,所有患儿年龄跨度为0.5岁至5岁,均龄(2.72±0.13)岁。男女性患儿各占36例和24例。根据疾病感染类型将60例患儿分为A(20例病毒性患儿)、B(20例细菌性患儿)、C(其他病原性患儿)三组。 A组男女性患儿各11例和9例,均龄(2.66±0.30)岁; B组男女性患儿各13例和7例,均龄(2.64±0.27)岁; C组男女性患儿各12例和8例,均龄(2.63±0.33)岁。 三组患儿在男女性例数和均龄上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一步分析。 1.2 方法 60例患儿入院后我院记录患儿基本资料,根据疾病感染方式对患儿分型,随后对其开展心肌酶谱和CRP检测。 检测方法:收集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使血清分离,心肌酶谱和CRP检测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前者应用动力学法,后者应用乳胶凝集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儿心肌酶谱和CRP水平,心肌酶谱包括乳酸盐脱氢酶(LDH)、a-羟基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统计三组患儿心肌酶谱和CRP异常例数和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采用19.0版本的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所得数据(x-±s)和(n/%)表示,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儿心肌酶谱和CRP差异分析 经统计,在三组患儿中,B组(细菌性患儿)心肌酶谱和CRP水平最高,A组(病毒性患儿)其次,C组(其他病原性患儿)最低,三组差异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三组患儿心肌酶谱和CRP异常例数和概率差异分析 经统计,三组患儿中B组患儿心肌酶谱和CRP异常例数和概率最高,B组其次,C组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结论 婴幼儿童日常接触人群较多,加之自身免疫力较低,在各种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入侵感染,因而也更加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炎作为其一,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患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急性期患儿可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厌食等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支气管肺炎已经成为婴幼儿童致死的疾病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对待。当前,医学界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坚持及早发现及早对症治疗的原则,如何对症治疗,在正式开展治疗之前检测患儿的心肌酶谱和CRP水平,是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患儿心肌酶谱和CRP水平,可以掌握患儿疾病类型,可以掌握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据此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前人在研究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致病因素中,提出超过60%的患儿是因细菌感染所致,这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而主要感染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CRP作为人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得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得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就是一个重要得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得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得指标就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 (1)、有较高得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得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得指标变化。(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得释放,以便早期诊断。?(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得病理基础 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得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得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得变化来反应AMI得发生以及病灶得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得时间,入血得快慢以及在血清内得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与愈后得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得心肌酶 心脏内得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得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与α-HBDH,尤以LDH 与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得阳性率与特异性,应用更广。?(1)、AST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就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得,LDH与CK得含量也占第二位。特异性:CK得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与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得影响。?◆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

心肌酶高的原因

1.心肌酶升高(尤其是ck-mb,cTnT,cTnI升高)提示心肌受损, 2.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梗,但是心肌酶高,提示心梗以外的原因引起心脏受损。 3.按照你的描述最有可能是酒精中毒引起,但是不排除其他疾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心肌酶谱值升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使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2〕,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 心肌酶谱是血液中检测到的心肌细胞中的酶。 心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心肌梗塞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内酶进入血液,引起血清心肌酶升高。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PK-MB)、CPK-MB同工酶、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等。其中CPK-MB同工酶、LDH1在机体其他组织中极少,特异性比较高。其它几项增高也可出现于肝脏、脑、肌肉等损害和恶性肿瘤等。 心肌细胞受损伤.心肌细胞内的特异性酶会由于心肌细胞损伤而释放入血,我们查血会发现心肌酶增高.可能喝酒或冠心病导致心肌缺

血,心肌细胞受损引起心肌酶升高。

?一、心肌酶谱检测 ?二、心肌蛋白检测 ?三、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四、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一、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aMB) ?乳酸脱氢酶(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a8小时,血中AST增高,18?a24小时到达高峰,4?a5天后恢复正常。其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和程度有关,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13T16:03:28.1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朱天印[导读]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一系列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 558000)【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谱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谱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 果: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干扰因素。【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诊断【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121-02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一系列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被广泛用于重症感染、原发冠脉疾病的诊断。但其指标的干扰因素也较多,一个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导致心肌酶谱异常。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以急诊经验心肌酶谱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其中男6565例、女4422例,年龄0~87岁,平均(56.4±10.3)岁。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心肌酶谱检验的质量可靠,未因样本不合格复检。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谱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心肌酶谱检测,样本末梢血40μl或静脉血2ml,聚乙烯塑料管中送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热原子化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误差精密度在99.99%以上。参考范围参照医院的计算机数据库、《临床检验》以CK-MB为例,参考范围:0~1岁:58.00~100.00μmol/L,1~2岁6 2.00~110.00μmol/L,2~3岁66.00~120.00μmol/L,3~4岁72.00~130.00μmol/L,4岁以上76.50~170.00μmol/L。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胸痛、病程、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10987例对象,其中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阳性组与阴性组男、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胸痛、水电解质紊乱、入院高血糖、入院高血压、休克、呼吸困难、紫绀、危重症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以上因素作为作为自变量,“是”赋值为“2”,“否”赋值为“1”,心肌酶谱检查是否为阳性作为因变量,“是”赋值为“2”,“否”赋值为“1”,进行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照OR从高到低,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 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 3.讨论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

3.心肌类项目是生化中的高值项目,心肌类项目直接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医院的医生可能在上项目的时候慎重考虑要不要上这个项目。 4.心梗发生后争分夺秒很重要,心梗发生后1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为1%,6h是个节点,6h以内死亡率达到百分之十几,超过6h死亡率会大幅度增加。 5.有较高的组织或者是血清酶活力比,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组织变化。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生物半衰期长,否则难以捕获,测定的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这是理想的心脏标志物,CK,CK-MB,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都具备心脏专一性。肌红蛋白和CK-MB有较好的敏感性,心肌损伤后增高很快。肌钙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满足窗口期长。采用生化检测项目就可以容易检测的到。很快的到检测结果,并且心肌酶谱肌红肌钙蛋白类的项目已经临床证实,具备实用性。 6.血清心肌酶谱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没有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在工作中通常做心肌酶谱和心肌蛋白类的联合检测,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酶谱升高有时间不同的差异,联合检测过程中能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以确定病情,而减少患者诊疗过程中误诊和漏诊,提高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疗效。肌红蛋白是心梗早期的一个检测指标,肌钙蛋白是心梗确诊指标,并且肌钙蛋白成为心梗金标准,心肌酶谱类目前只用CKMB。 7.CK-MB联合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高,能满足早期、晚期、近期再梗的诊断,是目前最理想的组合。 8.心肌酶谱类心肌损伤标记物分布广泛,对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差,其次是升高的时间晚,不能用于心肌早期诊断。比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肝癌或者肝硬化的时候值也会升高。血清CK比AST,LDH敏感,但CK诊断心肌梗死是一个敏感性高特异性差的指标。LDH升高也可能由于急性肾梗死,溶血性贫血等情况。 9.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敏感性也不高,单纯的AST升高不能作为诊断心肌损伤,并且分子较大,因为6-8小时才增高,6h前容易出现假阴性。18-24小时才达到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现在已经很少用在心肌梗死诊断中。 10.CK:CK是心肌中最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要大量耗能的器官组织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有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由图中可以看出来CK-MM在骨骼肌含量较高,CK-MB在心肌中含量较高,CK-BB 在脑中含量较高。在细胞的线粒体含有另一种同工酶:CK-mt 11.严重 AMI 发生时,CK 及 CK-MB 都会上升;若只有轻度梗塞,CK 的数值就不一定会上升,但 CK-MB 通常还是会出现异常。虽然如此,也不能只凭 CK-MB 一个项目上升,就断言 AMI 的发生,有时严重的骨骼肌伤害也会引起 CK-MB 明显上升,应参考其他的项目或理学检查才下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峰值的浓度的时间要提前。 12.临床上CK-MB>CK的情况,由于血清中CK-BB增高或是出现巨CK造成的。肿瘤、感染、脑血管意外,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引起血清CK-MB异常增高,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CK的几种同工酶同时存在,干扰CK-MB准确测定,血清中出现巨CK或是CKBB时,由于巨CK和CKBB不被M亚基抗体抑制,其活性百分之百被测出,且还要乘2,就出现了CKMB等于或是高于CK的现象。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肠、肺,这些器官病变会缺血,出现CKMB假性增高,甚至超过CK活性,干扰免疫抑制法CKMB测定。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 【正常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 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就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与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她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与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就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就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与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与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就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地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与、、及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比值为~,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活性升高,比值下降,为~.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需要注意地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地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地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活性增高,所以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地一个重要地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地地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地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地辅助诊断. .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法):~ 比色法:~ .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开始上升,~达到高峰,持续~天恢复正常(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地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地胸腹水中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水平很高,可达~,满月后为~,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地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地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地再生有关,此酶地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地三磷酸腺苷浓度.它地催化作用是可逆地,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少量,而极少. .正常参考值: 琼脂糖电泳法:健康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占肌酸激酶总活力地百分率为:;台~;~;;地阳性决定水平为.

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是什么?在临床上有何作用? 冠心病诊断检查—心肌酶学检查 摘要: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疗效、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也不例外。如果出现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2007 欧洲心脏年会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传统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晚发病10年,心肌梗死约晚10―15年。而现在两性冠心病发病均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伴有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明显提前。调查表明,目前美国45岁以下的女性心脏病患者以每年9000人的速度递增。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很多不如男性典型。异常疲倦往往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先兆。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常诉说胸痛,而女性患者多为背痛和大汗症状。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女性则主诉气短、极度疲乏,伴或不伴有典型胸痛,包括腹部、颈部和肩部疼痛以及恶心。高龄并伴有糖尿病史的女性发生无症状心梗比男性多。并且,女性冠心病比男性更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秋冬季发病增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高于男性。 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临床诊断用 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的,因此我们选择诊断用指标时就得依照如下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