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考点

古代文学考点

古代文学考点
古代文学考点

诗经分类

(一)“六诗”“六义”风雅颂-------音乐标准赋比兴-------表现手法

1、风:各地民乐

2、雅:周王朝地区的音乐(大小雅)

3、颂:宗庙祭祀的音乐(国之大事祀与戎)

(二)汉代的“四家诗”

齐诗:齐之辕固---------经文经学

鲁诗:鲁之申培---------经文经学

韩诗:燕之韩婴---------经文经学

毛诗:赵之毛苌----------古文经学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抒发的感情细腻真实,抒情方式坦率直白。即便是在少数的叙事作品中也饱含真情,是情感化的叙事。《七月》是典型的叙事诗。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2、比:以彼物比此物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三)形式和语言

1、形式:四言句式,重章复沓。

2、语言: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叠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词汇极为丰富。

四、地位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

(二)现实主义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的传统

特别讲究意境---------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楚辞”概念

1、战国末期以楚国屈原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创造的新诗体,也叫“骚体”。

2、西汉初期由刘向汇辑屈原等战国诗人及部分汉代人所写的骚体诗而成的诗集的名称。

3、汉代人也用楚辞来指赋。

“楚辞”产生的原因

1、与楚声、楚歌,即楚地民歌、民乐有直接联系。楚地民歌句来自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句式灵活多变,流畅自然。

2、与楚地民间“巫风”关系密切。神秘浪漫的巫歌歌舞,对楚辞构思与表现手法有很大影响;巫歌中的想象幻想和神话故事是楚地丰富的养料及特征。

3、楚地风雅,楚地方言。

4、楚辞也受到了北方文化一定影响:诸如“忠君”“仁政”思想;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习气。

“楚辞”的文体特征

1、想象丰富,铺排夸饰。

2、句式长短不一,参差错落,抒情更加透彻畅快。

3、多用楚语、楚声,方言词语。

屈原

作品:①《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②《楚辞.九章》九首诗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③《离骚》④《天问》

先秦历史散文

代表著作:《尚书》--《春秋》--《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西汉刘向)体例、特点

《春秋》------编年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左传》------编年体(左丘明左传记事)

《国语》------国别体(国语记言)

《战国策》-----国别体(纵横家连横合纵)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左传》----左丘明

《公羊传》---公羊高

《谷梁传》----谷梁赤

《左传》的文学性

①对历史事件的文学性剪裁和故事情节化。

②刻画人物的性格,神形毕现,富有立体感。

③生动的场面描写,尤其擅长写战争,以及传神的细节描写。

④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先秦诸子

九流十家(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儒、墨、道、法、阴阳、名、农、纵横家、杂、小说

(一)儒(显学)

1、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2、著作:《论语》《孟子》《荀子》

3、思想:仁、礼乐、义;孟子:性善;荀子:性恶

(二)墨(显学)

1、代表人物:墨子

2、著作:《墨子》

3、思想:兼爱、非攻、尚同、尚贤

(三)道

1、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2、著作:《道德经》《老子》《列子》

3、思想:顺应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四)法家

1、代表人物:李斯、韩非子

2、著作:《韩非子》

3、严刑峻法

汉代辞赋

辞/骚体赋

1、西汉初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2、西汉中后期董仲舒《士不遇赋》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班婕妤《自悼赋》

3、东汉班彪《北征赋》班固《幽通赋》冯衍《显志赋》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

散体大赋

1、特点

①铺张扬厉,夸饰渲染。

②鸿篇巨制

③主客问答(对话体)

④卒章显志,劝百讽一。《子虚赋》《上林赋》

⑤遣词造句繁难华丽,堆砌辞藻。

⑥缺乏主体感情色彩。

2、大赋兴起的原因和渊源

①原因:润色鸿业

②文体渊源

a、楚辞的浪漫、夸张、幻想

b、纵横家的铺张扬厉

C、史传文学叙事手法

D、诗经

3、大赋发展阶段与代表作家作品

①形成标志:西汉初枚乘《七发》

②成熟阶段:西汉中后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杨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

③极致: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东汉抒情小赋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1、祢衡《鹦鹉赋》

2、抒情小赋的特点

①贴近现实人生

②形制短小

③语言亲切流畅,没有过多夸饰堆砌

④抒情言志,个性色彩鲜明

1“乐府”概念

①汉代设立的一种国家政府机关。主要职能:采诗、组织文人创造、演唱编曲。

②在汉代乐府机关演唱的诗歌。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指汉代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另一方面也指当时文人取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诗。

④唐代指不用乐府旧题,指模仿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创作的“新乐府”(或“系乐府”)

⑤宋元时期,乐府也指词曲。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萧统所编的《文统》)P5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抒写了人生最普遍的情感,容易引起思想的共鸣。感情真挚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

2、善于运用比兴、象征、双关等手法。抒情含蓄蕴藉,营造出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语言平时自然,但极其生动精炼,传神达意,意味隽永,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朗朗上口。

建安风骨从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史称“建安诗坛”。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开始遍及的时期,出现了我国诗歌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汉末战乱,使建安诗人普遍具有忧时伤世的情怀,感概人生无常。同时,又有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抱负,表现了在诗歌中就形成慷慨悲凉的风貌。所谓“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动乱的时代也引起了儒学正统地位的颠覆。诗歌中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个性鲜明。在诗歌创作技巧方面,五言诗也发展到成熟境界,语言简练,刚健,不假雕饰。综上所述,”建安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后世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三曹”“七子”蔡琰等人。

曹植“建安之杰”

建安二十五年前期:抒写远大理想、宏伟抱负、意气昂扬。

后期: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朝不保夕的忧惧。

②艺术特点

梁代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内容上丰富充实,反映了广阔的社会人生,多慷慨悲壮之气。语言上,辞藻华美,生动凝练,对仗工整,音韵流畅。情感浓烈充沛,但抒情的激烈程度把握的很有分寸,“怨而不怒”从诗歌内容到形式做了统一。

正始之音正始是三国曹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之音指的是这段时间诗坛的面貌。当时司马氏血腥镇压异己,标榜虚伪的“名教”。士人普遍存在危机幻灭,不满黑暗现实,又不敢名言,同时道家思想逐渐抬头,玄风日盛。士人往往突破追求合与自然,心与道冥,来寻求思想上的解脱。诗歌大多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来抒写个人忧愤,形成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刘玲、王戎

陶渊明

思想1.老庄物我合一,心与道冥。

2.儒家的仁心与安贫乐道。

3.佛教空幻意识。

文学成就

1、开创田园诗

①描写亲切自然的田园风光,表现恬美意境,朴茂生机。

②表现真实的躬耕生活,抒发平静乐观的感情。

③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来。

2、创造冲淡平和之美

①情、景、事、理浑然一体的意境。

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③语言质朴无华,纯美洗练,感情自然流淌。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

“永明体”概念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五言诗开始由声律较为自由的古体诗向声律要求严格的近体诗过渡。讲究诗歌创作,注意四声,回避八病。要求对偶,篇幅一般固定为十句一首。永明体是中国古典诗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分水岭。代表作家:沈约、谢朓、王融

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吴歌、西曲代表作《西洲曲》多写男女爱情,柔婉清丽。

2、北朝民歌代表作《木兰诗》游牧战争,好勇尚武,刚健质朴。

南朝骈文

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是诗化的散文,散文化的诗。

形成与南朝的宋到齐梁之后,盛极一时。特征:多用四六句式,讲究对偶、声律,用典,辞藻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与散体单句的散文相对。代表作庾信《哀江南赋.序》

志怪小说杂记神仙鬼怪(NEIRONG DAIBIAOZUO)

1、兴盛原因

①汉代以来巫风盛行

②本土道教的兴起

③外来佛教的传入

2、代表作品

东晋干宝《搜神记》

张华《博物志》

刘义庆《幽明录》

陶潜《搜神后记》

王嘉《拾遗记》

曹丕《典论.论文》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将文章进行分类------“四科八体”

上官体贞观年间上官仪的诗歌以绮错婉媚为本,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对仗工整,清丽婉转,是代表当时宫廷诗歌的最高水平,号称“上官体”。

初唐四杰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主要活动于唐高宗武后时期。反对宫廷诗的纤巧绮靡,刚健骨气,注重诗歌中抒发一己情怀,不平之鸣,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改变了初唐诗歌的风貌。

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意境:情、景、理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陶谢合流)概念

1、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①六朝遗韵-

②隐逸之风与“终南捷径”

③禅学影响

④社会安定繁荣

①生平字摩诘,王右丞,半官半隐,禅趣、虚静。

②艺术特点

A 善于构图布局,设辞着色,以彩绘笔触传达清丽丰腴的美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B 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空明境界、宁静之美与禅趣相辉映。

C 王维的诗既有精细的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情味。既蕴含深刻哲理,又不流于枯淡无味的表述。风格多样,极富艺术创造性。

孟浩然

①生平

②艺术特点

A 比王维更贴近自身的生活,诗中的景物往往就是诗人身边的环境,即兴而发,不假雕琢。诗歌的语言自然纯净,与王维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的特点。

B 王维偏好山居,孟浩然多咏水行。其行吟泛舟之作,取景高远,随意点染景物,风格平淡清远,诗境明秀。

边塞诗派(高岑诗派)

1、高适

①生平p53字达夫,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②艺术特点:高适的边塞诗在反映现实战争深度方面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又有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愤。这使得他的边塞诗既多感慨,又不失高亢,沉雄浑厚,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

2、岑参

①生平P129 世称“岑嘉州”

②艺术特点

将军旅生活、边塞风光和民族风情神奇瑰丽的展现在诗中。热情歌颂。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形成了奇伟壮丽的特点,号称“意奇”“语奇”“调奇”。

李白

1、生平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①23岁出蜀漫游

②奉诏入京

③赐金放还,二次漫游

④拥戴永王李璘获罪

2、作品

乐府、歌行-----豪放飘逸绝句=====清新天然

3、艺术特点

李白的诗兼备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的特点。

①他的乐府与歌行以庄子、离骚为源头将盛唐诗人的理想与不平夸大到极致。把自我形象放大到极致,常常以天马、大鹏作为个人象征。在想象当中展开来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天地。想象奇幻;夸张大胆,比喻巧妙,全凭灵感与热情驾驭诗歌,文笔纵横,气势磅礴。句式参差错落,韵律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摇曳多姿。

②他的绝句则继承了南朝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简洁明快,情韵深长,随口道来,兴味无穷,自然而又含蓄,蕴涵丰富,清新俊逸,风神隽永。

三十五岁之前,读书游历

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十年困守长安,奸相李林甫

四十五至四十八岁,陷贼与为官

四十八至五十九岁,漂泊西南

清评“杜诗乃一生穷困所得”

2、杜诗成就

①“诗史”与“写实”。杜甫的诗一方面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饱含热泪深情。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另一方面,杜诗始终围绕自身生活经历展开,举凡贫贱夫妻,饥寒儿女,思亲念友都在诗歌中得到体现。开创家庭琐事、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丰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

②“沉郁顿挫”。杜诗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四个字,沉郁是指杜诗具有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悲剧氛围。“顿挫”是指杜诗的情感回环往复,抒而不尽,所谓潜气内转,给人以老沉之感。

③集大成。杜甫擅于学习前人的经验,力崇古调,同时兼取新声推重古体,又擅长近体,兼备重体并能推陈出新,风格多样。除了沉郁顿挫之外又有萧索自然、平易简淡、委婉含蓄诸多变化。杜诗功力深厚,在广泛吸引借鉴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铸伟辞.

新乐府运动杜甫就开始创造有一些即事名编写时事的新乐府诗,后来,顾况、李绅等人加以继承。到了中唐,白居易、元稹开始创作大量的反映黑暗现实与民生疾苦的诗歌,语言浅近直白、类似口语,掀起了一场现实主义诗歌运动,代表作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等人领导的一场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它有现实的政治目的,希望改革推动政治改革推动政治改革,通过表达自由的散文文体阐述对社会政治的观点,它有鲜明的理论主张,提出来“文以载道”“务去陈言”等口号,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宗元开创山水伤写记:“永州八记”八篇文章,将语言发展成独立文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谭记》《钴鉧谭西小丘记》《袁家偈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渠记》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传奇的名称来自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达到成熟的阶段,代表作有元真的《莺莺传》、沈既济《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等。

晚唐五代词

一、词体特征

1、词根据长短分成:令引近慢

2、词牌不是曲名而是题目

3、词要分阕

4、词以婉媚为本

5、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二、花间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收录晚唐至后蜀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作品,形成第一个文人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

三、南唐李后主

前期:恋情词后期: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生世之悲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9.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20.古文三大家:清前期文坛上,进行文学性散文创作的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2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2.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23.玄奘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 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26.“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27.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嬛文集》。 28.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29.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袁枚标举性灵说。 30.“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分别为袁枚、蒋士铨、赵翼。 31.桐城派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刘大櫆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点整理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34.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北宋志传》或《杨家府演义》。 35.《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36.《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续西游记》、《西游补或后西游记》等。 37.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38.《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3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第三册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白体诗人: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指以杨亿、钱惟演等人的《西昆酬唱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的思想内容贫乏,但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饬、典丽的艺术特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君群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等。他们继承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创作的许多写景抒情小诗,描写湖光山色和闲适生活。这些小诗注重艺术的链炼,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苏门四学士:北宋黄庭坚、秦观,晃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这四位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文学的影响,但四人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如黄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词专以纤丽婉约见长,只有晁补之的《摸鱼儿》等个别作品中还能看到一些苏轼的豪放词风。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自己的词学著作《词论》中提出来的著名理论,强调词与诗歌不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作规律,尤重词的音乐性,对词的创作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描写细腻,风格清疏淡雅,语言清新雅活,善于融口语入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中期四位着名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其中中以陆游为代表。他们从江西诗派的氛国中冲决而起,初步克服了江西诗风的流弊,另辟蹊行,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其词内容丰富,艺术上驰骋自家,转益多师,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直开来词中的蒙放词派。南宋爱国词人辛奔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展现英雄抱负,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与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摩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堵家的词风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磷、悲凉感愤的苏率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 知识点笔记整理:元

元代散曲 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散曲又有“词余”、“乐府”、“今乐府”、“北乐府”等名,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带过曲。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酒令。基本特征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小令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压一部韵,通常结尾部分有〔尾声〕。 3.带过曲是一种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特殊体式,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其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1.采用“衬字”,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 a.通过在曲中句子本格以外增字,使曲调的字数随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b.衬字具有使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2.语言风格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a.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言比比皆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句法讲求完整xx,省略语法关系。 3.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通过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运用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第二节元前期散曲创作 一、书会才人作家: 大多具有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等。 关汉卿散曲创作多以男女恋情为题材,尤其以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见长。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塑造了“浪子”形象,展现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在艺术上:1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2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3长句以排列有序的一连串三字短句组成,从而给人以长短结合舒卷自如的感觉。 王和卿其散曲趣味不高,选材粗俗,表现了市民意识和文化庸俗的一面。写的较好的是〔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用语夸张,构 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 二、平民及xx作家: 他们既悲叹世道的不平和个人悲剧的命运,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又希冀以精神上的遁隐消解痛苦:因而多叹世归隐之作。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 白朴其散曲多叹世归隐之作,此外有男女恋情与写景咏物之作。 前者多质朴本色、直白通俗之趣;后者富于文采,有清丽淡雅之美。 马致远其散曲表现了积极进取与超脱放旷重叠交织的悲剧性人格。著名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在表面的放逸潇洒之下仍激荡着愤世嫉俗的深沉感情。在艺术上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成就很高:1其套数擅长把透辟的哲

2020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练习题及答案(4)

2020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练习题及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二、论述题 1、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2、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 参考答案:宋时谢惠连《雪赋》、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谢庄《月赋》等,齐时孔稚圭《北山移文》、梁时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以及江淹的《别赋》、《恨赋》、《登楼赋》等。 3、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层次分明。 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文学史考点汇总(非标准答案) 1.谈谈你对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理解? “自然”与显畅:王国维评元曲之佳处在于“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除“自然”外,元代文学审美情趣还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在元代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和诗词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 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观念认为作品要使人回甘无穷,而元代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如饮烈酒,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2.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及时“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3)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言艺术:本色当行) 4.《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对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的故事重新调整,最重要的,是对故事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便做出冲破礼教的举动。王实甫认为,真挚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 在王实甫之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明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希望所有恋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的大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白沟刘因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岳鄂王墓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哭文丞相诗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窦娥冤(第三折)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中国古代文学史2 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