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4.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 B

A.政策设计

B.政策规划

C.政策论证

D.政策制定

15.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三个环节是 D

A.政策论证

B.政策审议

C.政策确定

D.政策采纳

16.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A.过程模型

B.博弈模型

C.系统模型

D.综合模型

17.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 A

A.执行性

B.服务性

C.权威性

D.法制性

18.“挂羊头,卖狗肉”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B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替代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规避式政策执行

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A

A.政策价值评估

B.政策成本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效益评估

20.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 D

A.麦克拉夫林

B.雷恩

C.巴达克

D.史密斯

21.内部政策监控的主体是 D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政党组织

D.各级行政机关

22.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 B

A.政策变动

B.政策维持

C.政策调整

D.政策接续

23.公共政策调整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调整是 C

A.政策目标调整

B.政策方案调整

C.政策措施调整

D.政策关系调整

24.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形式中的 A

A.线性接续

B.非线性接续

C.政策部分终结

D.政策分解

25.在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B

A.政策替代

B.政策废止

C.政策合并

D.政策缩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ABDE

A.宪法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D.人大决定

E.其他法律

27.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ABCE

A.利益聚合

B.利益表达

C.政策传递

D.利益整合

E.政策监督

28.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ABE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意见型政策网络

C.政党型政策网络

D.社团型政策网络

E.混合型政策网络

29.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做的政策评估工作主要有ABCDE

A.政策调查报告

B.政府工作报告

C.公民意见和投诉

D.政策听证会

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30.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ABCD

A.接近

B.提供信息

C.游说

D.提供竞选支持

E.宣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①管制功能②引导功能③调控功能④分配功能

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包括:①地理自然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

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①执行者因素②资源因素③工具因素④环境因素

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现值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35.简述知识的特征。

①不可逆性②共享性③非磨损性④交换的不对称性⑤可传播性。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D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C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

D.《春秋》

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B

A.福特基金会 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

D.美国企业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

A.信息传播 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

D.政策环境

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C

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

D.精英理论

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绝对多数规则

D.需求显示法则

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D

A.政策移植 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

D.确定政策目标

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C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公众

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 C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

D.政策采纳

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D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

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 B

A.埃德文·阿曼达等人 B.萨巴迪尔等人

C.亚瑟·施莱辛格

D.查尔斯·琼斯

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 A

A.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 B.亚系统外部的变化和政策学习

C.政策倡议联盟间的互动和政策学习

D.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学习

15.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C

A.渐进调适原则 B.追踪反馈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及时评估原则

16.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 D

A.政策合并 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

D.政策废止

17.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C

A.理论创新 B.政策研究

C.政策分析

D.概念界定

18.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 B

A.以积累学理性政策知识为导向 B.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

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

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

19.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应当是 A

A.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 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

D.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

20.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 D

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 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

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

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B.制定研究计划

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D.申请研究经费

E.起草研究报告

2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BCE

A.政策评估系统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利益集团

E.代议机关

23.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BDE

A.结果 B.目标人群

C.可行性评估

D.法规

E.执行机构

24.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ACE

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B.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

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25.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BDE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 B.政策本身的稳定

C.政策环境的稳定

D.政策主体的稳定

E.政策网络的稳定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B.德洛尔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 A )1-97

A.《政策科学》B.《政治体系》

C.《政治学》D.《公共决策》

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 D )1-109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C.中山大学D.北京大学

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40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C )2-124

A.微观决策B.中观决策C.宏观决策D.行政决策

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B )3-190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

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 )3-208

A.俄罗斯B.瑞士C.法国 D.美国

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B )6-309

A.政策设计B.政策论证C.政策审议D.政策采纳

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3-207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

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B )4-237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

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C )5-263

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

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B )5-250

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

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 )7-322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D )7-328

A.梅兹曼尼安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C )9-408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D.关系调整

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D )9-392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8-360

A.多样化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D )6-294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C.政策论证D.政策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ACE )1-77

A.焦点团体座谈会

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

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3-220-223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6-299

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ABC )

4-236-238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

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CD )10-448

A.道德品质要求B.决策者的要求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6-284 答:

(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 答:

(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8-361

答: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非正式评估的缺点在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10-432 答:(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5-251 答:

(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上,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这就涉及经济问题。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

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策问题。一种政策问题的处理可能会产生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其他相关的政策问题。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时,要从政策问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高度去把握。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

(2)客观性与主观性

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例如,突发自然灾害、人为事件、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变迁等客观事实的变化多会引发政策问题。但是,同时它们又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因此,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污染标准就有相异的看法。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普通民众感受突出的公共政策问题在统治集团那里可能根本就不被当回事;统治集团感受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不一定为普通民众所认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例如,关于核能政策问题,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的先入之见往往会影响到该领域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围政治家关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质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3)历史性与动态性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中我们又可获知政策问题还具有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但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

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9-412 答:

(1)利益刚性的限制

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所以,重大的政策变动和作出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

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通常情况下,政策决策和制定是以现行政策为先决条件,在现行政策所允许的空间内自由选择;而且许多公共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或者是由多个现行政策交互作用所引超的非预期结果、,可以说,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

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因此,在一个稳定有序运转的政治系统内,轮流执政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对于许多政策尤其是基本国策看法的差异程度是很小的。当他们在竞选中争取选票以及在其他情况下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这也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4)变革成本的约束

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实际的决策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所以,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政策创新的难度越大,对各种新的历史机遇的敏感性就可能越差,反

应越迟钝。

(5)人类理性的局限

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经常处于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难以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6)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现存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和他们对新政策的冷漠,并迅速激发起各种相互冲突的、强烈的、新的社会需求,这将极大地加剧决策体制的负重程度,并在它难以承受的时候,出现制度疲劳,形成整体的制度性危机。囚此,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而不断的渐进调整式的政策变动,相对于激进式的革命,应该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完善的更加成熟的理性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350 答: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7-350 答:

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是由于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导致的。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舍,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

33.《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

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请回答:(1) 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6-313 答:

学者们对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对象尽管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认同。

(1)所谓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它会直接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如桥梁建设能否改善交通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效力。效力标准集中关注政策是否会达到它的预期效果,这种效果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

(2)所谓经济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在政策方案评估方面的具体运用。涉及的基本经济学概念有成本、收益、利润率、成本效力等。

(3)所谓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法定性、公正性。

(4)所谓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这里的主要概念涉及:权威性、制度化的责任约定、能力、组织支持。

(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6-313 答:

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来分析:政治可行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

经济可能性: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行政可操作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 P69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一般

2.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 A ) P264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3.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B ) P97

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政策方向》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4.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 D )

A.戴伊

B.拉斯韦尔

C.克鲁斯克

D.伊斯顿

5.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 P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一般政策

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B ) P127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7.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C ) P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 D ) P152

A.引导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管制功能

9.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 B ) P204

A.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分权制

10.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 P207

A.总统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双首长制

1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D ) P235

A.埃奇奥尼

B.诺伯特·维纳

C.爱恩斯坦

D.贝塔朗菲

12.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C ) P237

A.帕累托

B.戴维·杜鲁门

C.莱瑟姆

D.米歇尔斯

13.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

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 B ) P249

A.个人问题

B.政策问题

C.组织问题

D.群体问题

14.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 A )P259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意见型政策网络

C.议题网络

D.混合型政策网络

15.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 C ) P299

A.问题学习

B.概念学习

C.工具学习

D.社会学习

16.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

则甚至具体规定,这是指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中的( A ) P314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C.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D.政策的法治化

17.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 D ) P321

A.公共政策规划

B.公共政策抉择

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

D.公共政策执行

18.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 P322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上下来去路径

19.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D ) P365

A.政策影响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价值评估

D.政策成本评估

20.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 C ) P371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公正

C.政策效率

D.社会可持续发展

21.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 A ) P405

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B.民众诉求

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

D.政策本身的要求

22.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 C ) 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接续

23.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A)P419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24.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 D ) P429

A.不可逆性

B.交换的不对称性

C.共享性

D.非磨损性

25.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

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这属于政策分析原则中的( B ) P435

A.系统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分解原则

D.整合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 ABCD )P127

A.社会正义

B.社会公正

C.社会协调

D.社会稳定

E.社会民主

27.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 ABCE )P331-332

A.执行性

B.服务性

C.权威性

D.强制性

E.法制性

28.常见的公共政策执行工具有( ABCDE )P335

A.行政工具

B.法律工具

C.经济工具

D.思想政治工具

E.技术工具

29.政策调整的特点有( ACD )P406-407

A.渐进性

B.激进性

C.动态性

D.局部性

E.全面性

30.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程序包括(ABCDE )P436

A.定义

B.预测

C.规定

D.描述

E.评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P77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团

B.公民个人

C.大众传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D )7-330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1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B )9-403

A.周期型

B.学习型

C.Z字型

D.断裂型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

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

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C )2-169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A )9-419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16.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 B )6-312

A.直观预测

B.外推预测

C.理论预测

D.判断预测

17.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50

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

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

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

18.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54

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19.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C )8-361

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政策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20.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A )8-365

A.比例关系

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

D.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 ABCD )5-268

A.界定或认定议程

B.规划议程

C.磋商议程

D.循环议程

E.实质议程

22.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 ABCDE )1-82

A.文献

B.档案记录

C.访谈

D.直接观察

E.物理人工制品

2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 ACD )2-136

A.国情咨文

B.批准预算

C.立法否决

D.外交决策

E.司法审查

24.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BCD )7-329

A.人力资源

B.财物资源

C.信息资源

D.权威资源

E.制度资源

25.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9-407

A.政策目标

B.政策方案

C.政策措施

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3-185

答:(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9-400

答:(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10-448

答:(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

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50

答:(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7-350

答:在规范的意义上,有效的政策执行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忠实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民主原则。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3、法治原则。

这是指政策执行的权力设置、人员录用、机构配备、执行程序、执行责任等要实现法治化,杜绝政策执行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人治代替法治等现象,从而防止政策执行权力的异化和腐败。

4、创新原则。

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公共政策执行要重点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构建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保持全真的信息流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非对称性,是防止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任务。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机制在政策执行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公民参与执行计划;(2)公民参与执行监督;(3)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引入竞争机制;(2)打破级别和工龄限制,引入功绩制,激发公务

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科学地规范晋升制,创新职务晋升要求,重视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的晋升,发挥破格晋升的突出作用。

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应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1)首长负责制;(2)目标责任制;(3)岗位责任制;(4)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监督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和监督,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C )P70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A )P129

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 B )P209

A.委员会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总统制

D.议会制

4.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 C )P154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A )P166

A.政治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公共性

6.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D )P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7.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 C )P198

A.美国

B.巴西

C.加拿大

D.德国

8.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 C )P207

A.全体一致规则

B.简单多数规则

C.民主集中制

D.绝对多数规则

9.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P208

A.议会制

B.总统制

C.委员会制

D.首长制

10.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 B )P239

A.机构—制度模型

B.精英决策模型

C.集团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1.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 D )

A.市场决策过程

B.个人选择过程

C.非理性决策过程

D.公共选择过程

12.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 A )P264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多角度分析

D.类别分析

13.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

B.正式议程

C.公众议程

D.实质性议程

14.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 B )P273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5.在政策学习的类型中,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的学习被称为( D )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6.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 A )P305 A.政策论证 B.政策审议

C.政策合法化

D.政策采纳

1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 D P323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

18.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P326

A.过程模型

B.博弈模型

C.互适模型

D.系统模型

1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D )P350

A.法治原则

B.创新原则

C.民主原则

D.忠实原则

20.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 B )P365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价值评估

2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 A )P383

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

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22.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 C )P403

A.周期型

B.Z字形

C.学习型

D.移植型

23.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 )P411

A.实事求是原则

B.渐进调整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利益整合原则

24.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 B )P417

A.线性接续

B.非线性接续

C.政策合并

D.政策部分终结

25.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 B )P428

A.原理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际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DE ) A.行

政法规 B.基本法律

C.人大决定

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E.部门规章

2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 ABCDE )P191

A.地理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治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28.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P288-289

A.结果

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规则

29.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 ACD )P341

A.政策规定性

B.主动性

C.受动性

D.主观差异性

E.效果统一性

30.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 CDE )P371-372

A.多样化

B.系统化

C.社会公正

D.社会可持续发展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8-72

答: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

(2)政策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3)政策过程。

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P217-218

答案: 政策信息的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稳定公共政策秩序,角色替代(P217)

33.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P350

答案: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

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P381-382

答案: 含义: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即使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控制

35.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P436

答案: 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它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P266

答案: 1),对拟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情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与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37.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P409-410

答案:

调整的形式:1),政策的删减2),政策的修正3),政策的更新

调整的程序:1),重新界定的问题,2)提出调整方案3),选择调整方案4,执行调整决定。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 )

A.叶海卡·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科勒曼

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C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D )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B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B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C )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B )

A.国家权力

B.国家能力

C.国家形态

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C )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D )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改变

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C )

A.类比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B )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C )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创新性

D.方案的价值取向

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B )

A.互为因果

B.彼此独立

C.互相交叉

D.互相影响

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D )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民意代表

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D )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 )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C )

A.霍恩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B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C )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C )

A.政策终结

B.政策断裂

C.政策僵化

D.政策走样

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D )

A.激进性的

B.突变性的

C.周期性的

D.渐进性的

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 )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BCD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BC )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E.政策功能

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BCE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系统功能

E.分配功能

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BCDE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综合模型

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环境调整

E.关系调整、方案调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从三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

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通常公共政策会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利的社会多墅者。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A/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B、政策环境的变化

C、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D/人们认识的深化 E/政策发生了负作用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多余的、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作用表现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b、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

c、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A、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B、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C、作为政策评估机构,政策研究组织体构有关政策结构的信息

D/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的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与专家

E、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它适用的情境包括:创始者身处政府结构之外,表达或提出一项需求;试图将问题散布到其它社会团体,以先进入公众议程;最终向决策这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进入政府议程。

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型下的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进入正式议程,但为了以后更好的执行政策,政府也需要将该问题提交到公众议程加以讨论。在该模型下的政府领导主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将政府正式议程中的政策问题如何提交到公众议程。

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的政策问题并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的过程。该模型企图排除社会大众的参与,使得此类问题远离公众议程,在该模型下,久限于政府内部的单位或接近于政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此类政策问题;问题最多扩散到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政策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源源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对政策偏差,应采取以下机种综合系统治理方法:

1、提高执行者的素质

2、科学诊断问题

3、完善管理机制

4、及时跟踪评估

5、强化监督控制

6、加强舆论宣传

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最后,还需指出一点是,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南开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C 2. 划分公共政策类型的途径包括() A. 根据内容划分 B. 根据形式划分 C. 根据范围划分 D. 根据内容和形式划分 正确答案:D 3.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行为效果偏离()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A. 领导意图 B. 预定目标 C. 民众期望 D. 舆论要求 正确答案:B 4. 政策研究组织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A. 政策成本核算 B. 政策依据 C. 政策收益核算 D. 政策资助 正确答案:A 5. 广义的制度包括() A.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B.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C.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D. 正式 E. 所有法律 正确答案:C 6.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 A. 利益诉求 B. 利益相关者 C. 利益范围 D. 利益重要次序 正确答案:B 7. 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A. 领导意图 B. 政策目标 C. 政府部门意图 D. 民众意愿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政策信息资料 B.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 政策目标 D.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 政策变动的原因包括() A. 决策者的变动 B. 政策环境的变化 C. 政策资源的现值 D.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正确答案:ABCD 3. 政策网络可分为() A. 利益型政策网络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2)

全国20XX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一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 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 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诀僚—输出—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复习试题

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复习建议 本章为本课程的开始章节,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是其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一)公共政策学 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兰尼(Austin Ranney)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出版 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丈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注意单选题和多选题。 (二)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注意单选题。 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和④矩阵结构。注意多选题。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 A.科学化B.理念化C.建制化D.特殊化 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一直是 A.行为主义B.理想主义C.形式主义D.空想主义

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A.伊斯顿B.洛维C.休斯D.安德森 4.1977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 度,这种类型的政策属于 A.不确定型政策B.风险型政策C.确定型政策D.竞争型政策 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A.层级制和职能制B.集权制和分权制 C.完整制和分离制D.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是 A.政党B.法院C.立法机关D.行政机关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规范最适模型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 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 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B.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全国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教程文件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A)P.72 A. 线性结构 B. 横向结构C.矩阵结构D.线性—参谋结构 2.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A)P.361 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B.立法机关评估C.司法机关评估D.公民评估 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C)P.345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替代性执行D.残缺性执行 4.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P.391 A.政策稳定B.政策变动C.政策终结D.政策变革 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B)P.354 A.20世纪末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6.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B)P.77 A.无结构访谈法B.实地观察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 7.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政策内容划分为(C)P.129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使我们能够窥视在西方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多元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予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分析模型是(C)4-237 A. 政治系统模型B.机构一制度模型 C. 集团模型D.精英模型 9.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 10.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D)P.209 A.委员会制B.半议会制C.议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11.政策系统的核心是(C)P.181 A.公共舆论B.政策评估C.公共权力D.政策环境 12.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C)P.184 A.代议机关B.行政机关C.跨国公司D.司法机关 13.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方案,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称作(A)P.287/288 A. 政策设计B.政策评估C.政策修正D.政策抉择 14.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于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 A. 边界分析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多角度分析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大15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东大15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A. 多角度分析法 B. 原因层次分析法 C. 类别分析法 D. 边界分析法 -----------------选择:D 2.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的道路 A. 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 B. 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 C. 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 D. 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 -----------------选择:C 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A. 《史记》 B. 《战国策》 C. 《资治通鉴》 D. 《论语》 -----------------选择:B 4. 政策宣传在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属于() A. 核心概念 B. 次级概念 C. 主要概念 D. 边际概念 -----------------选择:B 5. 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评估 A. 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B. 公共政策制定者 C. 公共政策输出 D. 公共政策效果 -----------------选择:D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 合议制 B. 合议、三权分立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合议、民主集中制 -----------------选择:C 7. 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 政策方案择优

B. 政策方案评估 C. 政策方案规划 D. 政策合法化 -----------------选择:A 8. ()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A. 1950 B. 1951 C. 1952 D. 1953 -----------------选择:B 9.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申农 B. 维纳 C. 贝塔朗非 D. 韦伯 -----------------选择:C 10. 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属于() A. 外在创始模型 B. 进入模型 C. 动员模型 D. 内在创始模型 -----------------选择:C 15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3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 1. 除了公平性外,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还表现在()等层面 A. 明晰性 B. 合理性 C. 稳定性 D. 协调性 -----------------选择:ABCD 2. 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 A. 结构子系统 B. 执行子系统 C. 功能子系统 D. 决策子系统 -----------------选择:B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