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4、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和三阶

段测设三种。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

6、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7、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8、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6V或6倍设计车速。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 米。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 米时,应在平曲线内

侧设置加宽。

11、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1.2 米,物高0.1 米。

12、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侧边缘旋转时,是指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

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13、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内侧进行。

14、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2% 。

15、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16、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

1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

力等四种。

18、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 5% 和 5.5% 为宜,并注意任何

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5.5% 。

19、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2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排水要求。

21、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0.5% 。

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

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2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经济运距。

24、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2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桥位选择。

2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垭口的位置,确定过岭标高,拟定垭口两侧

展线方式。

27、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28、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29、平面交叉形式分为加辅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四类。

30、排水系统的制度合流制、分流制。样式明式、暗式、混合式。

名词解释

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2、公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

3、平均纵坡: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

4、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5、坡长:纵断面相邻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离。

6、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7、缓和坡段: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

8、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计算与调配中,挖方数量与用做填方的借方数量均应计价,用

于移“挖”作“填”的纵向调配利用方则不应再计价。即计价土石方数量

为: V

计 = V

+ V

9、运距:土石方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

10、免费运距: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

11、平均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12、运量: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1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14、动力因数:单位车重具备的牵引潜力。

15、超高:为了减小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

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16、超高的作用: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17、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18、公路选线: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

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又能符合要求的

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19、竖曲线: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的纵向曲线。

20、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大于45o),两车可能发生碰

撞的地点。

21、停车视距: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起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住所需要

的最短距离。

22、横净距:公路曲线范围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

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

23、匝道:连接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24、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地方。

25、交织: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26、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岛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所

行驶的距离。

27、交织角: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以距右转的机动车道

的外缘1.5m和中心岛边缘1.5m的两边切线交角来表示。

28、稳定条件:①.T R ≥,②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

附着力(k T G ?≤)。

29、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

30、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31、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32、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3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34、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

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35、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

36、定测: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简答题

1、缓和曲线的作用:

①通过其圆率逐渐变化;可更好的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②汽车从一曲线过渡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逐渐变化;

③可变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

④与园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型美观。

2、S 型曲线技术要点:(1)S 形曲线相邻两回旋线参数1A 和2A 宜相交;当采用不等参数时,

12A A 之比应小于2.0 ,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2)12()

()40A A L m +≤

(3)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21

1

13R R =

为宜。

3、山岭区自然展现特点: 优点:方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性简单,技术指标一般较

高,特别是路线不重叠,对行车、施工、养护均有利。

缺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自由度不大。

4、减小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

(2)采用渠化交通;

(3)修建立体交叉。

5、路肩的作用:

(1)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增加了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感;

(4)提供了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

(5)增加公路整体的美观。

6、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是保证车辆与行人在叫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二是正确的进行交叉口应面设计,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满足排水要求。

7、回头展线的特点有哪些?

平曲线半径小,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对施工、行车和养护都不利,但能在短距离内克服较大的高差,并且回头曲线布线灵活,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地段比较容易。

补.8、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

在越岭展线布局时,一般应首先考虑采用基本形式中的自然展线,其特点是: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升坡,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

问答题

1、现在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点?

交通运输体系分为: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铁轮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分布广,对于客货运输,特别是短途运输有显著的效益;

航空运输:速度高、运输快,对于运送旅客、紧急物资与邮件起着重要作用;

管道运输:由于受管线的限制,仅适用于液态、气态和散装粉状(如石油、煤气、水泥等)的运输。

2、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公路等级的划分: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两阶段测设、一阶段测设、三阶段测设。

两阶段测设: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后,在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

一阶段测设:一阶段测设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公路工程,即进行一次详细的定测;据以编制施工设计和工程预算。

三阶段测设: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技术设计阶段主要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其深度和要求介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

4、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

(1)设计车辆:定义:作为公路设计的依据的车型。

规定:①我国公路设计车辆;

②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车辆。

(2)设计车速:定义:指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既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如急弯、

陡坡等),具有中等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依交通密度

的安全行驶所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规定:①汽车行驶的最高车速;

②汽车的经济车速;

③平均技术车速。

(3)设计交通量:定义:预期到设计年限末,用以作为道路设计依据二确定的交通量。

规定:①公路设计交通量:a.设计小的交通量

b.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

②城市道路的设计交通量:a设计小的交通量

b.设计年限

5、试述纵断面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1)做好准备工作:在设计标准基础上,先在纵断面上点绘出每个中桩位置、平

曲线示意图,写在每个中桩地面高程,绘出地面线;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多选出一条服合要求且经济的纵坡;

(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的则应调整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子”检查;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匀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6、试述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交叉口形式的选择;

(2)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

(3)交叉口车道数量及车道宽度的确定;

(4)附加车道的设计;

(5)视距的保证;

(6)转角缘石半径的选定;

(7)人行道及过街横道的设计。

7、试述超高的过渡形式和内容?

(1)无中间带道路超高过渡包括: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绕内线旋转:同车道内侧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

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高程不变,且在超高一定情况下,外侧边缘抬高值较小;

绕外线变现旋转:一种特殊的形式,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2)有中间带道路超高过度分为: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

行车道线旋转。

这三种超高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中间带宽度较窄的( 4.5)

可采用绕中央

m

分隔带中线旋转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双向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线旋转。

8、路基土石方计算的目的,方法,原则?

目的:是为了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

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的土

石方体积。

原则(或要求):

(1)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考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用方数量;

(2)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做跨越运输,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

(3)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经济运距;

(4)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

(5)不同土方、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

(6)回头曲线路线,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

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少许经验,使我学到了瞒多实践知识的。 以上这篇是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

工程地质知识点汇总

简答题汇总 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自然历史分析法;b、数学力学分析法;c、模型模拟试验法;d、工程地质类比法等。 2、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 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 3、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抗滑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锚索、支撑)、排水工程、削坡减荷、防冲护坡、土质改良、防御绕避等。 4、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何影响: (1)降低岩土体强度性能 (2)静水压力 (3)动水压力 (4)孔隙水压力抵消有效应力 (5)地表水的冲刷、侵蚀作用 (6)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病害、地基失稳(岩溶塌陷、地震液化、岩土的胀缩、土体盐渍化、黄土湿陷等)。 5、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内容: (1)收集已有资料 (2)现场工程地质勘察 (3)原位测试 (4)室内实验 (5)计算模拟研究 (6)工程地质制图成果 (7)工程地质报告 6、斜坡形成后,坡体应力分布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无论什么样的天然应力场,斜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表现为愈接近坡面,最大主应力愈与之平行,而最小主应力与之近乎正交,向坡体内逐渐恢复初始状态。 ②由于应力分异结果,在坡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不同部位应力状态是不同的。在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表现为切向应力)显著增高,而最小主应力(表现为径向应力)显著降低,甚至可能为负值。由于应力差大,于是形成了最大剪应力增高带,最易发生剪切破坏。在坡肩附近,在一定条件下坡面的径向应力和坡顶的切向应力可转化为拉应力(应力值为负值),形成一张力带。当斜坡越陡此范围越大。因此坡肩附近最易拉裂破坏。 ③由于主应力偏转,坡体内的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凹向坡面的圆弧状。 ④坡面处的径向应力实际为零,所以坡面处于二向应力状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 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 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2) 2、爬坡车道: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P72) 3、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 安全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6、横向超高:为减小或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 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 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9、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 重要指标。 10、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11、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3、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14、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15、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 16、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简答题(选择题) 1、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 答:(1)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2)行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2、公路分级?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道路建筑限界的组成? 答:净高和净宽。净高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我国一般采用不小于4.5米的净高。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向横坡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石振明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岩石与矿物概念 岩石→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结合体根据矿物组成:单矿岩→主要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 复矿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岩石 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具有稳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基本单元 ※常见浅色矿物:滑石石膏 --------------------指甲2·5 方解石萤石磷灰石 --------------------小刀(钢)6~6.5 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记忆:滑石方萤磷长石黄刚金刚 2·岩石和矿物区别 岩石:是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各种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是由某种元素或多种化学成分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 造岩矿物;它包含于矿物中,一般是指一些常见的矿物 3·三大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常见主要类型 A岩浆岩:侵入岩:深成岩→岩浆在地壳深处结晶形成的岩石 浅成岩→岩浆在地面以下地壳较浅处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由喷出地面的熔岩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SiO2含量:酸性岩类(SiO2 >65%) 中性岩类(SiO2 52%~65%) 基性岩类(SiO2 45%~52%) 超基性岩(SiO2 <4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识别标志 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相互结合的情况 按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全由结晶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由结晶矿物非晶质矿物组成 非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全由非晶质矿物组成 按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全由结晶较大矿物组成 隐晶质结构→全由结晶微小的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全由非晶质组成均匀致密 按晶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矿物全是显晶质粒状结晶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按晶粒大小: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2015 1、设计速度: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 3、行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 4、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 7、合成坡度: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

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13、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14、服务水平: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 (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 (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 (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 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复习重点总结

1、土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散碎性、多孔性、自然变异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大} 2、土中的主要粘土矿物 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高岭石 3、塑性指数的定义是。 4、土中的水分类 结合水、自由水 5、uu 、cu、CD试验。 6、朗肯土压力的基本假定。{土的超固结比:天然土层前期固结压力与现有的自重应力之比} (1).墙本身是刚性的,不考虑墙身的变形; (2).墙后填土延伸到无限远处,填土表面水平(β=0); (3).墙背垂直光滑(墙与垂向夹角ε=0,墙与土的摩擦角δ=0)。 7、前期固结压力、管涌、最优含水量、土的抗剪强度、被动土压力、地基承载力 、不均匀系数、灵敏度、渗透力、流土、正常固结土、主动土压力,不均匀系数、灵敏度、渗透力、背斜、正常固结土、正断层 8、常见的地基破坏形式 9、测量土的渗透性的试验方法。 10、地基土的竖向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 11、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步骤。 12、简述有效应力原理。 13、简述一维渗流固结的基本假定 土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完全饱和的;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压缩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一维的;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和压缩系数都是不变的常数;外荷是一次骤然施加的。 14、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 (1)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形式及颗粒级配(2)初始密度(3)含水量(4)土的结构扰动情况(5)有效应力(6)应力历史(7)试验条件 15、库伦土压力推导的出发点及库伦土压力的假设条件 16、最优含水量 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17、在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时计算深度 18、桩侧负摩阻力。 P192 桩土之间相对位移的方向决定了桩侧摩阻力的方向,当桩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桩侧摩阻力方向向下,称为负摩阻力。 19、常用的基础按结构型式 (1)柱下独立基础; (2)墙下独立基础; (3)柱下条形基础; (4)十字交叉基础;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讲很重要。下文是3篇道路勘测 设计实习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 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 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 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

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 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 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 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 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 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 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 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 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 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 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 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 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 B=7.5 m R=30-65m 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 > 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 S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油漆做记号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 第三天的时候,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定中桩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十六名组员,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精选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 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场地工 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 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 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 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 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 渗漏 、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 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 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 类。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 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 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 应用地质学的范畴。狭义:工程地质学基 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 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 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 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 和反复性 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 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④活断层的类型 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 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 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⑵地 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 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 陷盆地突然相接。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 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 垭口、“V 型谷”等 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 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 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 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活断层作用使 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 殊地貌景观。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 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 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 洼地等。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 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 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 现象。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 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对古代建筑物破 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 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6、地震的 分类,地震震级,地震烈度:⑴①按成因 分类: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诱 发地震 ②按震源深度分类 浅源地震: 0<70 km (大陆地震多属此类) 中源地震: 70~300 km 深源地震:>300 km ③按地 震M 级大小分类 大地震 :M >=7级(强 烈破坏地震) 中地震: 7>M>=5 破 坏性地震 小地震: 5>M>=3, 微地震: 3>M>=1 超地震: M<=1 ⑵地震震级:是 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 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logE=4.8+1.5M ⑶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某地地面 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与地震释放的能量 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 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不同 烈度 ①地震基本烈度(I 基):一定时间 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 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②场地烈度(I 场):同一I 基区,场地 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对I 基修正。③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 设) :是抗震 设计所采用的烈度。依建筑物重要性、抗 震性、经济性、对I 基调整。原则上一般 建筑用I 基,重要建筑适当提高。设计部 门很少用I 场。V 度区不设防。 7、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 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取决于 三方面: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震中 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三种破坏效应 ① 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 ②地 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 陷等 ③斜坡破坏效应——滑坡、崩塌等 8、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 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 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 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9、砂土液化机 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保水砂土在 地震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 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 土密实就势必排水,但是在急剧变化的周 期性地震力的作用下,伴随砂土空隙度的 减少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 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空隙水压力(超空隙水压力),当剩余空隙水压力增长到完全抵消法向压力时,地面就可能出现喷沙冒水或塌陷现象而丧失承载能力。 10、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拉裂,蠕滑,弯曲倾倒;卸荷回弹:滑坡,崩塌; 11、滑坡的基本要素:滑动带 滑坡床 滑坡体 滑坡周界 滑坡壁 滑坡台阶 滑坡舌 滑坡裂隙 12、崩塌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 一个陡坡,尤其是大于600的坡,坡高几米到几百米。大型自然崩塌多见于江河峡谷陡峻地段,以岩石大型崩塌居多,或者人工路堑、矿山等边坡。 一般坡度大于400~500时,对于裂隙发育的岩体,尤其发育高倾角裂隙时,在裂隙下部有软层配合下,易产生较大崩塌。(2)崩塌的诱发条件 1.高陡坡,重力作用,引起拉裂变形,导致崩塌。 2.坡脚开挖,掏空,坡脚软岩压裂,因此失去支撑作用。3.长时间降水,产生水压力。4.冻胀后解冻,使土体饱水段强度降低,或产生涨缩现象 13、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⑴内在因素 岩土类型及性质 地质构造 地形 水文地质 ⑵外部因素 振动作用(如地震) 降水(雨、雪)水库蓄水 人类活动(开挖、加载、植被、水等)风化、剥蚀作用 14、斜坡的稳定性计算:滑面为平面 K=tg φ/tg β 滑面为圆弧 β1、β2 定o 点 H 、4.5H 定 E 点找圆心直线 15、滑坡的时间预报 滑坡变形前兆的现象预报法,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黄金分割法,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岩土体蠕变理论:第1蠕变阶段--减速蠕变阶段减速发展,斜率逐渐减小 第2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等速发展,斜率大体不变 第3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 CD 段:变形迅速增大,但岩土体尚未破坏DE 段:岩土体变形速率剧增,岩土体很快破坏 16、滑坡的防治措施 1 防预措施:(1) 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 (2) 拦截:拦石墙、拦栅网 (3) 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2 治理措施:(1) 排水措施:(同上) (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 (3)支挡工程:挡土墙:砌置挡墙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挂网+喷浆+锚杆(索) 构+锚杆(索)抗滑桩:钢管桩 钢筋+砼桩 砼桩结合形式:桩+锚 桩+墙(板、梁)(4) 坡面防护: 横向护坡 植基绿色护坡 (5) 其它: 固结灌浆 阻滑键(栓) 17、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 18、三个勘察阶段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可行性研究阶段,目的 为了工程规划和技术的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论证等方面提供地质资料 任务-根据设计要求,初步了解相关深度范围内岩体整体情况。初步设计阶段 目的 在规划阶段指定的区域内选定工程地质条件最优的建筑场地 任务-找出岩体完整性分布规律,最适宜建库范围;断层、岩脉分布规律;节理、裂隙密集带分布范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裂隙水性质(网状、脉状)及水温变化。技术施工设计阶段 目的 解决为编制各个建筑物施工详图所需的资料 19、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和取样方法:常用的有三类:钻探、坑探、物探。 20、地基—基础面以下某深度范围内,由基础传递荷载引起岩土体中天然应力状态发生较大变化的所有岩土体。地基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的岩土层。地基变形-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土体压缩产生变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理论公式计算、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值。 21、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22、初、详勘察阶段:勘探孔的数量、勘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深度等的设计 23、概念:围岩,由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范围之内的岩体称为“围岩”。围岩应力重分布 由于开挖洞石将使原本处于天然应力状态的岩石发生应力的重新 调整和分布,围岩压力 围岩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位移),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称围岩压力。 24、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洞石围岩稳定性,岩爆,涌水,高地温,有害气体突出 25、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分级 ,岩体完整性系数 26、围岩压力分类及产生条件 ⑴形变围压 ①围岩应力超过岩体屈服极限;②深埋洞室围岩受压过大 ③粘土质岩、含蒙脱石较多的膨胀岩遇水产生膨胀变形。⑵松动围压 ⑶冲击围压 岩爆,天然应力相对于围岩的力学属性为高天然应力 27、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平衡拱理论法、块体极限平衡法 28、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29、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具有可溶性岩石 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30、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碳酸盐岩岩性(成分、岩石结构)气候的影响(水、温度)地形地貌条件通过影响水的入渗,循环交替条件,进而影响岩溶发育的规模、速度、类型及空间分布 地质构造 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31、岩溶地貌形态:地表形态有 溶蚀平原 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 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有溶洞、溶隙、暗河等 3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形条件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般是顺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一般泥石流有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流域,其中泥石流形成区(上游)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 60°的陡坡。坡体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 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流通区(中游)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而堆积区多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地质条件 泥石流频发于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纵生的地段 气象水文条件 在降雨集中地雨汛期或高山冰雪强烈消融的季节和地区易发生泥石流。 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在泥石流的形成区一般采用植树造林和护坡草被来保持水土,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表径流;在泥石流的流通区一般修筑一些拦挡工程如低坝或石墙;在泥石流的堆积区则采用排导措施如修建泄洪道和导流提;另外,在一些交通线路上为了确保安全可修建跨越泥石流的桥梁,涵洞,穿越泥石流的护路明洞,护路廊道,渡槽等。 34、稀性泥石流与粘性泥石流的区别?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含量低(<40%)、细粒少、密度值中等(1.2~1.6);水泥浆速度大于石块速度,具极强冲刷力;堆积散流、有分选。粘性泥石流固体物含量高(40%~60%)、细粒多;密度大(1.6~2.4)、浮托力强,具直进性;堆积不散流、无分选35、泥石流的运动特性:直进性和脉动性3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勘察等级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三项因素决定。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人整理的道路勘测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1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 (一) 前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采用 8.5m。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道桥工程09级1班 实习地点: ******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7日 20xx年11月14日 (二) 实习目的 通过对******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 实习内容: 1. 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

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 线有关。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请教过多位老师。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 测角量边 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3. 初步设计 依据JTG B01-20xx《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40km/h的四级公路圆曲线一般半径大于30m ,极限值为15m。因本组设计特殊、采用三个圆曲线,设计成S形曲线,采用反算。反算法是已知半径R测量的角度α ,反算切线 T,弧长L,外距E,校正值J。 设计时的理念也是直线直接连接圆曲线,通过计算在符合规 范的要求下,也有灵活的做了部分调整。通过计算得如下数据: T1= L1= E1= J1= T2= L2= E2= J2= T3= L3= E3= J3= 4. 高程测量 本设设计高程测量采用老师已定起点BM,取3个水准点。基本把水准点设置在了路线的两侧,且较均匀。采用的是一组往返测量。已知BM3位于校门口向上爬完斜坡处移动广告牌旁边,其已知高程为360.00m。,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采用双面尺法读数测记,容许误差,本组闭合差。符合要求,并采用测站误差分配原则,计算得各水准点高程。从测量数据上可知,本组设计范围地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