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小安: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与组合

钱小安: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与组合

钱小安: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与组合
钱小安: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与组合

钱小安:寻找确定性的机会与组合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指导、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暨第五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年会”于2010年8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人寿(21.15,0.10,0.48%)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经理钱小安。

钱小安:去年我给这个论坛也做了一个简单汇报,谈到了经济的市场周期理论,今天我给大家要交流,还是继续沿着周期的方法来寻找经济市场的确定性,昨天我正好看过一本书,那里面讲到一个情节,他说为你自己提供一个老师,他可以帮你接活,第二句话是你不要去凭感觉,凭你的臆测去缴纳税,什么意思?比如说我收了一百桶油,如果我纳税纳了十一桶怎么样?这样也是不对的,10%只能是十桶,这个内容要求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这个观念初看起来好像跟我们今天讲的没有关系,其实整个经济研究在这句话里面都是可以体现的。

今天讲的还是从生态学和心理学、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当中,重新借一个概念过来,就是讲市场的“聚集”,这个词用的比较早是在沙漠的灌木当中看,如果空中看沙漠的灌木,在生态学和生物学当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最值得关注。最左边的那个就是所谓的聚集。中间是随机的,右边从空中看是规则的。如果要去讲同志们都知道沙漠里面缺水的。灌木当中为什么会聚集?它有它的原因,它的原因可能是与它的土壤有关系,其实更重要是与年降水量有关系,生物学家把沙漠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大概年降水量在25毫米以内,当你从其他的循环去研究整个循环过程,但是他从水循环研究,类似像沙漠当中灌木的聚集现象,在医学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我不展开说了。

把它引用到经济学研究,其实也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知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内地快很多。很多的企业也都向同一个中心位置迁移,这个跟沙漠上的灌木受它的土壤温度、湿度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土壤在于消费的客户,我们政策环境,经济行为都是相应的跟沙漠当中灌木的某一个因素对应起来了。

其实我平常看市场当中,非常喜欢看出问题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当中的问题,本身这个很有意思,我在这里讲的东西,其实这些问题高污染行业当中也有一个聚集的问题,当紫金矿业(6.38,0.03,0.47%)出问题的时候,整个山东矿业污染问题也逐步的产生,因为处于自然环境都是非常相像的,他们所处的政策环境也是一样的。在这些情况下当然一些行业有它的聚集现象的。所以无论是从沙漠上的灌木,还是从我们经济规律当中的经济现象聚集和市场的聚集,都有非常共通的地方。

我们看一下市场的聚集情况。这是早两天对于沪市进行一个分析。可能很多的朋友看中长期,看价值,一般不会看每天,每个小时,十分钟的,我比较欣赏看月和周的统计,这两个也聚集很多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刚才讲的,都跟人的心理和社会是一样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了。周图也是一样的,这些东西都是在技术分析上是用得着。但是我讲这个聚集是连续涨连续跌的时候,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刚才也提到了,为什么市场会出现聚集?就是因为它的政策变化,客户的情况,还有经营的环境都是相通的,所以出现聚集的现象。

到底如何寻找经济当中的确定性,我在这里也是看到华尔街有一些做投资研究的人,他们把华尔街过去一百年的投资收益率列成这样一个图表,我用这个方法研究,不同国家一个时期,经济活动当中的同步和差异,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表面看,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美国、日本,各个国家都是非常不同的,你从单个区间看,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稍微中长期来看,这个都是非常接近的。除了个别的国家,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日本在经历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现十到二十年的经济低估,这样的情况是特别的,但是大的全球趋势当中是一致的。无论从全球的通货膨胀,从全球的政策变化,都可以看到,即便有的国家在某一年度可以偏离全球趋势,但是整体来讲都是非常接近的。通胀的情况也看出

来,99年以来大多数通胀情况是在不断提升。

下面这个图也可以看到,利率政策的聚集,08年以来整个利率都是下行的。下一步可能进入下一个周期,那么利率上升又是共通的,无论是通胀还是利率政策本身,这个可能从统计上有一定相关性。

其实更为重要就是当前比较有意思的全球的经济到底是分化还是聚集?短期可能会有很多的震荡,全球经济肯定是一个需求不足的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这种影响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它既没有29年危机那么严重,也可能不会重复日本的十到二十年的衰退,但是三五年是走不出来的,问题是什么?还是用聚集观点来看。

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出来,29年到33年的过程,美国的经济增长是持续负增长。值得注意是他们货币供应是非常少,今天大家知道为什么美国要大量的发货币,不能允许再出现29年。这个政策不是一天决定,也不是下个月,下个月开美联储会议决定的。

类似于90年代和2000年的日本问题是一样的,美国政策和西方政策,都是尽量的回避29年的问题,和90年代日本的问题,他又发现出另外一种不同的形状出来,在这样情况下,周期里面变化对中国影响非常之大,因为真正市场的组合和市场策略,我个人以为主要是依赖于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你从中长期看,所有策略里面都是基于你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这个不是我讲的,华尔街很多做的很好投资都是做的这个概念。

中国人在过去三十年中的经济增长变化,这个跟其他图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把1986年到1987年下项周期给删除,1986年到1987年经济有所回升,过去三十年,大多数的专家都把经济看成五六个周期,而我这里只有四个周期,原因是1986年,1987年简单的回调,我没有记录在里面。周期里面有很多,但是你如果对过去三十年进行一个简单统计发现,你期望2010年怎么好,不要讲,按照这样的一个统计的结果,2011年是整个下一步五到十年两个周期的最低的一个点,我想因为是长期判断,甚至如果做不到甚至到2012年都有可能。因为长期看你不会判断某一个周或者某一个月,因为环境变化和经济变化太多,政策怎么调整,你要剔除短期波动地方,你看中长期比较轻松。

在经济周期当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可能跟各位交流的地方,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动。我发现现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已经进入比较低的时候,比如说刚刚上来是17.6,M2增长,短期来看肯定希望它增长,但是你是受不了的,一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到现在调到17.7%,我相信在决策部门当中,一定会考虑把货币供应量提回来。你要从整个周期角度来看,它的心理和社会的心理都会给它提供,有这种趋向性,所担心在什么地方?就是在通胀的压力下,它是希望把它提回来。

另外一个跟它指标相关的就是M2和M1负值。我这里只是告诉大家,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每次M1增长大于M2增长过程中,相当于流动性非常强过程,往往是根据经济高增长,泡沫化的过程相衔接的。

后面其实跟整个变化当中还有另外一个现象,短期的人都会看每天每周变化,长期看更多是关注一些基本的经济量,从策略组合里面比较重要,我倾向于看三样东西,一个要把交易量和价格一起来看,交易量是比价格有时候更加重要,中期你要考虑一定的风险溢价理论。中长期都是由ERP决定的,另外可能更多是需要交叉确认法,通过很多的价值判断,有几个判断你一定要共同确认,其实相当于我们讲价值判断的多重向量的过程。

我意思是宏观经济对经济变化预测是最重要的,判断经济过程当中更多考虑一下成群或者聚集的观点,聚集就是成群的观念,我们人接受观点都是跟自己观念相同的观点去接受。因为人成群观念和经济的聚集是一样的。

最后涉及到投资的策略里面,大多数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是跟风的,去年我报告说包括日本投资机构,包括保险机构基本上都是跟风很多,都是跟踪上一年,这个讲的是日本,其实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是一致的。

最后,如果我们假如除了用以前讲的,平均所谓的十年,三十年,六十年周期,简单的判断还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的事情会重复,但是不会完全的一样。很多事件会重复,但不是完全一样的,都会变形的。你要有自己计算周期时候,学会按照成群观点分析更重要。其实整个市场里面,你要战胜市场是非常困难。市场的ETF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准,能不能战胜市场?我认为是可以成功的,具体的方法一定要逆向思维,一定更与众不同你才会行,因为84%的正规统计是完全亏本的。国家中央有关部门统计的结果,而且还有很多没有统计进去的。你有逆向思维才做经济研究和市场分析你才会成功,另外还有一个价值判断,第三个是动态调整。这三个观点当中,如果大家能对经济判断用一些不同的科学当中的思想借过来,如果把这些思想再去确定到底我们用多少比例作为我们投资组合,另外向什么行业调整,都是比较好的。大家在后面研究当中,你会发现经济各个部门的转变,有可能它要经过几年的调整结束,但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变化,结构调整的变化都是跟政策、人为、需求变化,不是一天变化,也不是一个月变化,而是相对中长期的一个变化。

提问:我想问一下,你的讲座其实现在已经更多是讲的理念和投资的观念上的东西,现在我感觉其实整个市场的投资的非理性已经表现越来越明显,从经济学角度,你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实际上从现在经济学角度,你觉得经济学到底是一个科学,还是说现在已经转向成一个所谓的投资大师艺术性更高?

还有一个问题,关于你刚才讲的很多投资的决定性因素都是要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考量,现在市场又形成一个问题,关于市场的预期性,它会滞后或者是提前与宏观经济的一个数据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考量这个投资的客观性和投资的精确性如何把握?

钱小安:经济学,包括金融市场当中,华尔街一般人不相信经济学,我是学数学出身,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其实告诉各位我个人不愿意写文章,不愿意出名,不愿意成为人们关注的人,关注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你也不会成为你真正的自己有学习提高,华尔街认为必须是这样,因为短期人的行为变化很大,所以有一句话是社会学家对社会人进行统计,你们觉得很惊奇的地方,对于学校、部队、群体进行建设发现,2%人的智慧比98%人的智慧还要好。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听七十种观点,但是真正做判断的只有一种。经济学当中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经济学是有规律的,耶鲁基金的董事长戴维做的挺好的,把耶鲁经济学的研究和投资学研究出来,那是不容易的,研究是有规则的,短期是有问题的,这是我为什么用交叉确认的方法,既注意科学性还有注意到群体的认同,这就是逆向投资者很少,因为你没有这种心理状态,你会受不了的,你会崩溃,如果你有长期自己的理念,这个话又多说了,你可能需要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做投资人没有信仰肯定不会真正的投资,你不能盲目的崇拜,没有任何的偶像可以拷贝出来,经济是有规律的,我赞成它是科学的,但是作为短期的预测是做不到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真的能够有自己的考虑,与众不同的观点,从中长期来看这个价值是很重要的,投资理念既要考虑一定的规律,也要考虑市场趋势,你也要跟着趋势走,但是一定也要看到其他的一些特点。

提问:当时你还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现在你在国内最大的投资机构是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我虽然不想问一下关于保险行业的情况,作为这样一个国有企业,你的投资和组合,不仅仅是受你投资逻辑影响,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一个监管方面的要求,据我了解,我们公司同样也遭受证监会、保监会相应的部门的影响,你怎么看对于不确定性的政策监管,怎么确定你的确定性的投资模式?

钱小安:监管非常的重要。每个机构都是像生物一样,都有非常脆弱的因素。监管是一个理性过程,可能把一个阶段的某一些东西裹掉,但是监管对于保险来讲是维护整个行业的稳定,它是这个行业的利益者,如果这个行业出现了问题,他的乌纱帽可能就要掉了,监管当中往往把很多的比例的关系,会从国际历史的概念得出来的概念往往是比较合适的。我是

赞成监管的,但是不代表人寿资产的观点,因为他们也是听我一部分的观点,也不是全部接受。所以我赞成监管的有效性,但是监管本身也不是说我赞同中国的经济监管,从某个行业的监管来说,我是赞成的。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资料不确定性原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不确定性》资料 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本身为傅立叶变换导出的基本关系:若复函数f(x)与F(k)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且已由其幅度的平方归一化(即f*(x)f(x)相当于x 的概率密度;F*(k)F(k)/2π相当于k的概率密度,*表示复共轭),则无论f(x)的形式如何,x与k标准差的乘积ΔxΔk不会小于某个常数(该常数的具体形式与f(x)的形式有关)。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两个因素,首先测量某东西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扰乱那个事物,从而改变它的状态;其次,因为量子世界不是具体的,但基于概率,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状态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q∝1/λ。再比如,用将光照到一个粒子上的方式来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部分光波被此粒子散射开来,由此指明其位置。但人们不可能将粒子的位置确定到比光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更小的程度,所以为了精确测定粒子的位置,必须用短波长的光。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人们不能用任意小量的光:人们至少要用一个光量子。这量子会扰动粒子,并以一种不能预见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所以,位置要测得越准确,所需波长就要越短,单个量子的能量就越大,这样粒子的速度就被扰动得更厉害。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想测定一个量子的精确位置的话,那么就需要用波长尽量短的波,这样的话,对这个量子的扰动也会越大,对它的速度测量也会越不精确。如果想要精确测量一个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长较长的波,那就不能精确测定它的位置[3] 。换而言之,对粒子的位置测得越准确,对粒子的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3] 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2。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确定的目标、确定的时间等。但作为学习主体,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论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开放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多元性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又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即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案例的启示 这是两节同样内容---“What’syour favorite fruit?”的英语课,但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造成这两节课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A课中活动的设计是:第一步猜教师用布蒙上的果篮中的水果,猜中的有奖,学生踊跃参与,但不少学生是用汉语猜,而且把注意力转到所得的奖品上;第二步教师板书要学的单词并带读,再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对话,巩固单词,呈现 “What’syour favorite fruit? I like……/Idon’t like……”;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互相询问;最后教师设置了“去水果摊买水果的情景”,但活动中发现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表达也不流畅,有些单词的发音不准确。 教师B上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热身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拼读上一节课已学过的水果、食物单词,然后教师用英语描述水果的特征,让学生猜单词;第二阶段为呈现阶段,教师借助卡片用英语口头表达他本人喜欢的三种水果,由此自然引出favorite的用法和本课的重点句型;第三阶段为趣味操作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边击掌边操练句型,随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该句型互相询问;第四阶段为拓展阶段,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采访表,让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同学和老师进行采访,询问喜欢吃的水果,采访结束后在全班汇报。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A的这节课设计了多种活动,学生也很踊跃参与,但为什么教学效果不理想呢?而教师B没有新奇的课件,只有简单的图片和采访表,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推理主要方法-人工智能导论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推理主要方法 1.确定性推理:推理时所用的知识与证据都是确定的,推出的结论也是确定的,其真值或者为真或者为假。 2.不确定性推理:从不确定性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却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3.演绎推理:如:人都是会死的(大前提) 李四是人(小前提) 所有李四会死(结论) 4.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如:检测全部产品合格,因此该厂产品合格; 检测个别产品合格,该厂产品合格。 5.默认推理:知识不完全的情况下假设某些条件已经具备所进行的推理; 如:制作鱼缸,想到鱼要呼吸,鱼缸不能加盖。 6.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 ①不确定性的表示与量度: 1)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2)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3)不确定性的量度 ②不确定性匹配算法及阈值的选择 1)不确定性匹配算法:用来计算匹配双方相似程度的算法。 2)阈值:用来指出相似的“限度”。 ③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 最大最小方法、Hamacher方法、概率方法、有界方法、Einstein方 法等。 ④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1)在每一步推理中,如何把证据及知识的不确定性传递给结论。 2)在多步推理中,如何把初始证据的不确定性传递给最终结论。 ⑤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 6.可信度方法:在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概率论等提出的一种不确定性推

理方法。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且效果好。 可信度:根据经验对一个事物或现象为真的相信程度。可信度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其准确性难以把握。C-F模型:基于可信度表示的不确定性推理的基本方法。 CF(H,E)的取值范围: [-1,1]。 若由于相应证据的出现增加结论 H 为真的可信度,则 CF(H,E)> 0,证据的出现越是支持 H 为真,就使CF(H,E) 的值越大。 反之,CF(H,E)< 0,证据的出现越是支持 H 为假,CF(H,E)的值就越小。若证据的出现与否与 H 无关,则 CF(H,E)= 0。 证据E的可信度取值范围:[-1,1] 。 对于初始证据,若所有观察S能肯定它为真,则CF(E)= 1。 若肯定它为假,则 CF(E) = –1。 若以某种程度为真,则 0 < CF(E) < 1。 若以某种程度为假,则-1 < CF(E) < 0 。 若未获得任何相关的观察,则 CF(E) = 0。 静态强度CF(H,E):知识的强度,即当 E 所对应 的证据为真时对 H 的影响程度。 动态强度 CF(E):证据 E 当前的不确定性程度。 C-F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推理:从不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相关的不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结论并求出结论的可信度值。 模糊逻辑给集合中每一个元素赋予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描述其属于一个集合的强度,该实数称为元素属于一个集合的隶属度。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隶属度全体构成集合的隶属函数。 模糊知识表示 人类思维判断的基本形式: 如果(条件)→则(结论)

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实现

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实现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知识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不再被认为是“真理”而被当作一个暂时的结论。它有待发展、修订与完善。正如波普尔(Pop?per,K.)所言:“所有的科学知识,不仅是科学知识,在实质上都是‘猜测性的知识’,都是我们对于某些问题所提出的暂时回答”。换句话说,人们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知识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数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其教学问题。 一、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及其教育局限 数学知识具有确定性,其发展也是沿着确定性的道路进行的,但这种确定性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将不利于数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及其表征 1.数学知识确定性的涵义

通常认为,在所有知识中,数学是最确定的。正因为如此,某门学科能否称为“科学”,关键就看其能否被数学化(即能否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数学成了衡量其它学科能否成为科学的标准。比如,社会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就在于孔德(Comte,A.)将实证(其中最主要是运用了数学的手段)方法引入了社会学。那什么是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呢?简而言之,数学知识的确定性是指数学的知识结论是精确的,而且这一结论是可信的。数学知识的确定性既指数学知识是精确的,也指数学知识是客观的,还指数学知识是永恒的、超越时空的。 2.数学知识确定性的表征 (1)数学知识确定性的历史追溯 数学知识自产生起,就沿着确定性的道路向前发展。柏拉图(Plato)将世界划分为在的世界和变的世界,数学属于在的世界,是不变的。在《理想国》第七卷中,他认为数学是科学,强调“科学的真正目的

《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作文评析

《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作文评析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情境限制:考生应看出具体情境为“当前世界”。当然,“当前世界”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可以是具体的社会真实情境、也可以是生活等的真实情境。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有数不胜数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绵延永续,如生存和发展,如自信、厚德载物、担当、希望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2. 内蕴把握: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材料多重思辨并存。 (1)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力量、自信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怠惰成性、好逸恶劳、不求上进、因循守旧等等多维负面影响。问题的两面可以说是自成思辨关系。 (2)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甚至灾患,也可能更多的是对心理的冲击,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惊惧、因畏惧而带来的极度抑郁自闭等等。同时对人类而言,也会有机遇和惊喜,可以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等等。问题的两面也是自成思辨关系。 3. 确定立意:扣合材料中的问题,考生行文时可以明确确定性状态中,应该怎样,如永不自大、永不止步等等;或各种变化中,应该怎样,如寻觅最佳路径、不迷失方向或直接给出答案等。所以,考生立意角度可以有多种,如: (1)坚守确定,图新求变;(2)在不确定性中勇创确定性; (3)暗潮涌动,我自屹立;(4)破云而出,光芒万丈; (5)直面“变数”,化危为机;(6)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7)风雨若磐,自在随行。 【范文选读】 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亲爱的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早已被科学证实,“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纵观人类古今,动与静相谐相生,变与不变如影随形,即使当下,也更是如此。那究竟该怎样自处,又该怎样成长?很明显,国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均应立足于确定,敢于“不确定”。 于国,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永固精神,因时制宜。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百业受损,经济困顿,令人惶然。在中国,正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让新冠疫情悄然好转。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红军被国民党多次围剿,情形至惨至烈,但却凭借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日寇侵扰、民生凋敝之时,西南联大师生秉持刚毅坚卓的精神将文化传承进行到底;中国女排陷入发展低谷时,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助其为民建功、为国争光……正所谓:外部世界纷繁多变,多重问题接踵而至,惟有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中国精神引领我们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于业,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化危为机,开辟新路。 近几年中国中兴、华为、抖音等多家企业遭到美国的抵制与扼杀,狼烟散去,华为依靠独立研发的麒麟等核心技术卓然挺立;而有些企业却因无自身确定性来加持护佑,一劫之后就碾落成尘,终至销声匿迹了。 于己,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修筑美德,以德化险,永不止步。 96岁的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一生几度蹭蹬,不期然遭遇了烽火硝烟远走台湾、丈夫性情暴变、女儿女婿车祸等等人生痛事,但她承受、坚持,为完成自己永不止步,终成就了传承美好诗词的宏愿,成就了熠熠生辉的“弱德之美”,活出了如诗如画一般的铿锵人生。如此看来,大至国家、集团企业,小至普通平民,事实均反复证明,只有把确定的事做到位,“不确定”才会是裂变的催化剂,涅槃的舞台,蝶变的空间。 同学们,今天我们立于时代潮头,看自己,悦世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从未一日削减。可只要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不惧不怕,不怨不怒,不悲不喜,勇于确定自身,相信自可修己达人,修身济世,修业安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谋定而后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谋定而后动”。 漫漫人生路,有人会做好长远规划,有目的地去努力和奋斗;而有人却不奢谈规划,保留着不确定性就前行,他们以没规划好就行动有很多不确定性为理由,认为这样的不确定性能使人生更有趣,能在某些方面提高人应对紧急事情的能力,使人更有冲劲去攻克难关。看上去有诸多好处,可是这样的人生如行驶在迷雾中的小舟,危险而又迷茫。所以我认为,人生还是应该谋定而后动。 事实上,对未来相对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规划,会使人生更加有方向。毋庸置疑的是,有方向的人生更加容易成功。但凡卓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善于规划和经营人生的人。大名鼎鼎的施瓦辛格从小便立志要当美国总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他设计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锻炼身体——当演员——出名——结交上流人士——获得知名度——当政客——当总统。他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着、努力着,中间虽然也有过迷茫,虽然最终只做到州长,但他的人生还是近乎完美的,他成功了。试想,假如他当初没有作好人生规划,成为总统多半是一场“黄粱美梦”。把不可能变为现实,这就是规划的意义所在。 当然,人生不可能步步按照规划来。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环境也总是在不断变化,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朝向未知人生的航程正如夜间行舟,前方虽有灯塔,但也随时会有迷雾、逆流或暗礁,需要时时调整航线以规避风险,有时候即便做出了各种努力,也还是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影响到规划的执行。由此可见,对未来一段时间进行规划的人生会更有目的,更有方向,但因为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规划就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适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所谓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如此,国家发展更须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固然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但实现这个战略规划的步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却只能五年一个计划、一步一步地走,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国家之所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发展规划,正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既要保持规划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又不失灵活性和动态性。由此可见,无论是人生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战略规划。 有人愿意让人生在规划中有序运行,有人更愿意使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我认为,与其迷茫前进,不如更有目的和方向地前进。谋定而后动,有长远规划而又能灵活适应可能的不确定性的人生才会更加璀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时文借鉴】 如何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刘宏宇)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远道而来的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 2.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可能性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做判断。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工具:硬币、不同颜色的兵乓球、装球的盒子、填写硬币正反面的统计表格、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从家来学校,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过来的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砸金蛋 1.学生猜,老师砸金蛋验证。 2.师小结,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设计了“砸金蛋”的这一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不确定性》。) 活动二、掷硬币验证不确定性 1.出示游戏规则。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5.结合教材95页第二例说一说生活中事件的不确定性。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个词语“可能”来描述它。 (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在这里,我设计了掷硬币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

引导学生总结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那就是在猜测过程中,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而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结果是不确定的。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课件出示数学书第95页的例2。我让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说想法。在汇报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理由、说根据。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还让小组交流落于实处。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三、摸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它。 5.练习:课本96页第3题 6.教师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这个层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并会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因此,我设计了师生摸球比赛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发现总是老师获胜,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总是摸到白球?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做出猜测和推理。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但,单有认知是不够的,在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初步感知后,我立即让学生完成课本96页第2题。让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两点:1、通过师生活动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操作,在有效的操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表达。2、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可能性事件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让学生模仿说、到独立用可能性的词语列举生活事例,课堂真正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对称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对称 (一)不确定性就是多样性,确定性就是唯一性。 多个要素,有多样性,但当它高度凝聚起来,就变成了唯一的一个整体,这时就显示唯一性和确定性。 一个整体,有唯一性,但当它充分弥散开来,就变成了多样的多个要素,这时就显示多样性和不定性。 用波涵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随机弥散分布这种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联系素质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固定紧密联系这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熵对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各个标志个性的组成数量在讲个性区分的不确定性系统中,分布上的确定性。 用倒振幅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以平均共性为准的各个个性在讲共性统一的确定性系统中,收敛上的确定性。 说明: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粒子随机弥散分布(处在某个位置上)的几率,几率越大,粒子在这个位置上存在的完整性越大。波函数则表示粒子在某个位置上出现的确定性,确定性是完整性的外在形式。 熵对数是指-1/plog1/p,它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其中log1/p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因子,1/p代表标志个性的在共性群体中的比例或者说完整性。 倒振幅是指个性与平均共性性质上的偏差的倒数。 联系素质是指一个元素在系统中与别的元素进行固定联系的素质。(二) 多样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是唯一的,因而是确定的。 多样分布本身,则是多样的,是不确定的。 多样性的本质共性和能代表这个共性的核心,又是唯一的,是确定的。 不确定性=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组成数量越趋于相等,其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标志性质越显得不同,其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可能性有多样随机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现实性是可能随机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模糊性有多样弥散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准确性是模糊弥散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性》备课教案

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

能……也可能……” (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

《可能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又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知识小学生学起来有困难所以为了学生从小就有概率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乒乓球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橘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那大家这节课就来做游戏。

历史解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历史解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学科存在的前提,都应该是它的研究对象总是可知的。如果研究对象终归是不可知的,研究活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史学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论调,对历史学认识过去的能力提出质疑的主要理由,大致都可以归结为两点:史家不可离弃的主观因素妨碍了对于过去的客观中立的认识;史料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决定了我们有关过去的了解总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这里的有限性指的是,历史学家的研究活动总是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形:针对某一历史论题的史料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难以让我们构造出没有缝隙的历史图景;这里的局限性指的则是,史料总是特定的人从特定的视角为着特定的目的而有意无意制 造出来的,因而并非透明而无分别地反映过去。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如同卡尔所说,我们有关古希腊的历史理解的素材,主要来自于雅典公民,[1]而他们都是有着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从主客观因素提出的对于历史知识的犹疑,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从客观、完整的历史知识难以达成这一点出发,而怀疑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出历史解释,其前提是这样一种信念:我们归根结底对于人类过往能够有所认识和理解。那种因为我们难以达到对过去的完全了解、而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产生怀疑的论点,其症结恰如英

国史家埃尔顿所云,是“忘记了无法知晓全部的真实和全然无法认识真实是两码事”。[2]硬币的一面,是“不全知”不等于“不可知”;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可知”不等于“全知”。清华大学 近年来收藏和研究的战国竹简中有很多珍贵的史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改变了我们对上古中国文明的认识,可是,这批竹简能够存留至今,最终得到妥善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其中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曾经谈到,唐代诗人李绅留存到今天的,基本上都是他后期相当平庸的一些作品,而作为“新乐府”和元和年间诗歌革新运动 中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的诗歌必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风貌,只是具体情形大概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3]这里,我们知道有某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所缺失了的,而且我们有能力知道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还可以推想,在不少情形下,我们很可能连自己缺失了某些很重要的东西这一点,都不会有机会意识到。套用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为并未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辩解时说的话,那就是,“世上有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也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此外还有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然而除了二者之外,还有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亦即那些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对其一无所知的东西。”[4]历史学家在提出历史解释时,在有着不断拓展学科知识边界的抱负的同时,又有必要对自

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实现_罗祖兵

2014年第7期 (总第324期)GLOBAL EDUCATION Vol.43 No7,2014 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实现* 罗祖兵余瑶 摘要数学知识一直被看作是确定性知识的典范,然而数学知识也具有不确定性。当前的数学课程过于强调确定性。这一做法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窄化了数学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为数学学科的繁荣提供了可能,为教师教学创造提供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要实现这些价值,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注重确定性数学知识的条件的教学,适当地在数学课程中增加不确定性内容,坚持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关键词数学知识;确定性;不确定性;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9) 余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9)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知识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不再被认为是“真理”,而被当作一个暂时的结论。它有待发展、修订与完善。正如波普尔(Pop-per,K.)所言:“所有的科学知识,不仅是科学知识,在实质上都是‘猜测性的知识’,都是我们对于某些问题所提出的暂时回答”。[1]换句话说,人们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知识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数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其教学问题。 一、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及其教育局限 数学知识具有确定性,其发展也是沿着确定性的道路进行的,但这种确定性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将不利于数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及其表征 1.数学知识确定性的涵义 通常认为,在所有知识中,数学是最确定的。正因为如此,某门学科能否称为“科学”,关键就看其能否被数学化(即能否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数学成了衡量其它学科能否成为科学的标准。比如,社会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就在于孔德(Comte,A.)将实证(其中最主要是运用了数学的手段)方法引入了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检视与理论反思”(项目编号:BAA13008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个转盘:图 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 (1)汇报,全班交流。 2、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桌交流并回答。 (2)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投影出示 落地的情况 1 2 3 4 5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 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 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 (2)、讨论:(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 ①填表②小组实验③结论。 三、巩固练习: P76试一试。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 四、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高考作文: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梢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题目,开头点出作文应该着眼的具体情境为“当前世界“当前世界"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际的社会、生活等真实情境进行反映,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一直没有变,如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生命立足点,如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材料多重思辨并存。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等负面的影响,自成思辨关系。扣合材料要求中的“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一问题,那么在确定性状态中,我们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而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同时也会有机遇和惊喜,也是自成思辨关系。那么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要能够清醒地作出抉择,从各种变化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路径,不在乱花迷眼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厘清上述关系后,审题立意上,可以根据“联系当下社会生活"这一具体情境要求,从

股市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做股票、期货不参与盘整 做股票、期货为何不参与盘整?很简单,因为行情进入盘整,确定性消失。 做股票、期货交易就是做确定性,只有不可逆转的确定性是唯一的入场条件,而确定性消失,转为不确定性是唯一出场条件,与时间、空间都没关系。 当确定性消失,哪怕刚进,也要进即割,立即出场;不确定性一直不出现,就一直不出场,持多久没有时间和幅度框定,一切依确定性的存消而定,可以是数秒,也可以是数天、数月。 精准把握确定性开始和结束的时机,并依此时机进出,是交易的全部。 趋势行情的确定性,始发于盘整,结束于盘整,不参与盘整,是做趋势跟踪的基本原则之一。 做股票、期货不参与盘整的原则: 1、根除做长时间大趋势心理 找开、压缩股票、期货K线图,很清晰,行情如庄稼,涨了落,落了涨,而不是如树木,一直往上涨。 做股票、期货交易如种地,一年年重复播种收割,而不是种森林,一把种子下去,长出一片森林。 不少自认为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的股票、期货交易者,总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希望种子长成森林,每一次进场,都想象着一场长时间的浩瀚大趋势就此开启,任凭如何盘整,如何折腾,都坚定持有,毫不动摇。 且不说股票、期货大趋势这种珍稀物种几年才一次,就是真正赶上了,结果也多是坐过山车,上了下,下了上。 而大多数赶不上的时候,最主要的表现就只能是“装死”、“死扛”。赶上了,最终也收割不了多少;赶不上,则深套其中,做长时间大趋势的希望,多半会这样兑现成现实。 有极少数赶上了,又收割绝大部分利润的牛人,只要时间足够长,你基本都有可能听到他们后来又亏回去的故事。 因为他们的赚缺乏确定性支撑,只是一种偶然。 做股票、期货盈亏同源,赚不靠谱,亏是必然。 短线频繁交易和超长线交易,都是缺乏确定性的交易,是两个极端

四年级上册数学《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案 《不确定性》 四年级李雪频 教学目标: 1.结合“抛硬币”和“抽扑克牌"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师:看到这个故事想说什么 生:地主太贪心了,金币抛出去不可能都正面朝上…… 师:我们马上做试验验证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游戏活动一抛硬币 (1)游戏方式:同桌轮流抛硬币,并猜测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一人负责抛硬币,另一人猜测结果并进行记录,每5次两人进行交换。 注意:先猜再抛,记录好游戏结果。 游戏结束,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猜中几次? 师生小结:游戏结果有可能猜中,有可能猜不中,有可能正面朝上,有可能反面朝上。 2、游戏活动二抽扑克牌(5张红色5张黑色) (1)先猜再抽牌 (2)汇报交流。 (3)师:你猜中几次? (4)师生小结。游戏结果有可能猜中,有可能猜不中,有可能抽中红色牌,有可能抽中黑色牌。 3、游戏活动三抽扑克牌(5张纯红色) (1)先猜再抽牌

(2)汇报交流。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红色牌?可以用什么语言描述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辨不同。这三幅图哪一个和其他的不同。 “我一定好好学习”不是确定性事件。这是主观愿望,有可能实现,有可能不实现。 3、如果分角色表演,你会选哪一个角色?从中任意选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可能是什么? 宋朝大将狄青受命平定叛军。但是敌人势大,战不能胜。狄青的队伍已经被逼入绝境,狄青的很多部下已经怯战。于是狄青手捧100枚铜钱,对众将士说,如果我扔下的100枚铜钱都是正面朝上,则必定是上天保佑,让我们大胜而归。许多将士都劝狄青不要这样做......结果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狄青部队大获全胜。 5、连一连。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 性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又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标准辩证性的一对重要范畴。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检验都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即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由此可见,实践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列宁出:“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 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是由实践本身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的是实践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实践是主客观的“交错点”,它具有对“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回答的特性,人类实践的无限发展决定了实践能够最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现在检验不了的,将来也一定能检验。同时,人类的实践又总是具体的,受时间、地点、历史条件和认识深度等多方面的限制,都有其局限性和相对性,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一定的方面、一定的局部和一定的层次对人类的认识作出检验,而不能不受局限地检验人类的所有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并不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不能一提“确定性”就把它作为凝固不变、永不发展的信条;也不能一提“不确定性”就认为它不足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确定性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