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

实验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质量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病。

2.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3.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遇湿气即缓缓水解。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呈弱酸性,pKa3.49,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但同时分解;水解生成物水杨酸的分子中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型有色物质遇空气逐渐变为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其水溶液变化更快;本品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堇色;本品碳酸钠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和醋酸臭气。

4. 合成路线如下:

5. 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药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

三、实验内容

1.鉴别

(1)阿司匹林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生成的水杨酸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50ml)、电热套、蒸馏水、三氯化铁试液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1g与烧杯中,加水10ml,置于电热套中煮沸至完全水解,冷却至室温,滴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显紫红色。

(2)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加碳酸钠试液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钠。冷却,加过量的稀硫酸,析出白色的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臭气,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天平、烧杯(50ml)、洗瓶、电热套、蒸馏水、碳酸钠试液、稀硫酸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5g于烧杯中,加入碘酸钠试液10ml,在电热套上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即有白色沉淀析出,并产生醋酸的臭气。

2、检查

(1)溶液的澄清度

一、测定原理: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及精制过程中有可能引进酚类、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这些杂质都不溶于碳酸钠溶液,而阿司匹林可溶解,利用这些杂质和阿司匹林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差异行为进行溶液澄清度检查,以控制这些杂质的量。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电热套、洗瓶、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0.5g于烧杯中,加入温热至45℃的碳酸钠溶液10ml溶解,溶液为澄清(2)游离水杨酸

一、测定原理:游离水杨酸是从原料带来或是本品水解产生的杂质。水杨酸结构中有游离酚羟

基,可与高铁盐反应显紫色,用比色法检查,其限量为0.1%。

二、仪器和试剂:分析天平、1000ml的容量瓶、移液管、烧杯、洗瓶、乙醇、盐酸、硫酸铁铵指示液、冰醋酸

三、测定方法:取本品0.10g,加乙醇1ml,加冷水适量定容至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溶液铵(取盐酸溶液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定容至100ml)1ml,摇匀30s内如果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加冰醋酸1ml,摇匀,加水至1000ml 摇匀,精密量取1ml,加乙醇1ml、水48ml与上诉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3)重金属

一、测定原理: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代钠作用而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镍等。因为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以铅的限量表示重金属限度。

二、仪器和试剂:纳氏比色管,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冲液,新配置的硫代乙酰胺溶液

三、测定方法:取本品1.0g,加乙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重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与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

至完全灰化,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精密称定后,再在700~800℃炽灼至恒重。

3、含量测定(直接滴定法)

一、原理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是有机弱酸(pKa=3.0),

结构为

摩尔质量为180.16g·mol-1,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在NaOH或Na2CO3等强碱性溶液中溶解并分解为水杨酸(即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盐:

由于它的pKa较小,可以作为一元酸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为了防止乙酰基水解,应在10C以下的中性冷乙醇介质中进行滴定,滴定反应为:

二、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试剂:阿司匹林药片,HCl溶液: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无水乙醇,酚酞指示液(取酚酞0.2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三、实验步骤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操作。 2、熟悉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和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根据阿司匹林结构中含有酯键和羧基,阿司匹林中存在有其他酸类物质(制片时加入的稳定剂枸橼酸或者酒石酸;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和醋酸),先用氢氧化钠滴定液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及其他酸类物质的羧基完全中和,再用返滴定法定量,加入过量定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再用硫酸滴定液返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以求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溶出度测定仪、分析天平;水浴锅、锥形瓶、量瓶、滴定管;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水杨酸;三氯化铁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中性乙醇、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磷酸钠、冰醋酸、甲醇、四氢呋喃。 实验内容: (1)鉴别:取本品约0.1g ,加水10ml ,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实验结果,出现紫堇色,证明本品符合要求。 (2)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5片,研细,用乙醇30ml 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 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 ,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 ,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1mol/L 盐酸溶液1ml ,加硫酸铁铵指示2ml 后,在加水适量使成100ml )3ml 摇匀,30s 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杨酸溶液4.5ml 加乙醇3ml 、0.05%酒石酸溶液1ml ,用水稀释至50ml ,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1.5%) 实验结果,两组对照,对照液更深。 水杨酸or 其 盐 紫堇色 OH COOH ??????→?+弱酸性中性or FeCl 3 COO -O -2Fe 3Fe

药理学的简及答案

1.毛果芸香碱或阿托品对眼的作用 答:毛果芸香碱:1)缩瞳:毛果芸香碱能兴奋瞳孔括约肌(环状肌)的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2)降低眼内压:收缩瞳孔括约肌,使虹膜拉向中央,致使前 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经滤帘流入巩膜静脉窦而进入血循环,使眼压降低。3)调节痉挛:视远物模糊,视近物清楚 阿托品:对眼的影响——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因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睫状肌松弛,回缩的结果使悬韧带拉紧,晶体处于固定的扁平状态,屈光度下降,调节于远视, 视近物模糊不清。) 2.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答:(1)抑制腺体分泌(汗腺、唾液腺、泪腺、支气管腺体等)。(2)对眼的影响—— 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因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睫状肌松弛,回缩的结果使悬 韧带拉紧,晶体处于固定的扁平状态,屈光度下降,调节于远视,视近物模糊不清。)(3)松弛内脏平滑肌:a胃肠道:解痉,降低蠕动频率及幅度,缓解绞痛。b膀胱平滑肌:解痉。c胃幽门括约肌:痉挛时使松弛。(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快HR,加速传导。(5)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小血管发生痉挛时,大剂量阿托品有直接扩血 管作用。* 此作用与M-R阻断作用无关,为直接作用。常规剂量对血管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6)中枢兴奋作用:a可兴奋延髓和大脑,治疗量(0.5-1.0mg)的阿托品可轻度兴奋迷走 神经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b剂量增加至 2.0-5.0mg时,出现烦躁不安、多言。c中毒剂量(10.0mg以上)常引起运动失调、惊厥、定向障碍、幻觉和谵妄等。 第06章肾上腺素受体药物 3.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 答:1.心脏(三加):激动1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 2.血管:(1)激动1受体,皮肤、粘膜、肠系膜、肾血管收缩。(2)激动2受体,骨骼肌和肝血管扩张。(3)冠状血管扩张:腺苷作用;2受体激动,动脉舒张 3.血压:(1)小剂量AD:收缩压升高: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 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差变大,这是因为骨骼肌血管扩张,抵消或超过皮肤粘膜血管收缩。(2)大剂量AD: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这是因为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超过骨骼 肌血管扩张。(3)2受体对低浓度AD敏感性较高 4.β-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答:(1)β受体阻断作用1) 心脏β1受体阻断: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收缩力 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氧耗量降低,血压稍降低。此作用是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基础。 2)血管与血压:短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由于阻断β2受体和代偿性交感反射,可使肝、 肾、骨骼肌、冠脉血流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持续用药,总外周阻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 使肾素减少,使血压下降。受体阻断药对正常人影响不明显,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 3)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阻断,支气管收缩,呼吸道阻力增加,作用较弱,对正常人无影

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

石河子大学小学期制实验结课论文 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 姓名:王义西 班级:药学(3)班

学号:73 指导老师:李乐 日期:2013年9月3日 乙酰水杨酸抗炎药物的分析 王义西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小学期药学第三组第三实验组摘要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 乙酰氧基) 苯甲酸,作为主要的解热

镇痛抗炎药收载于《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 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 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本品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幽门痉挛及刺激胃黏膜的胃肠道反应, 长期服用导致胃肠出血。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片剂、肠溶片、肠溶胶囊、泡腾片和栓剂等多种剂型,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复方制剂也层出不穷,形成了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各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器设备、新方法也应用到了阿司匹林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中,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司匹林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HPLC 紫外分光光度法TLC 阿司匹林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 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 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做一综合论述,通过对阿司匹林的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乙酰水杨酸进行药物分析。 1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Cintra404,GBC)、电子天平(AB135-S,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ETTLER TOLEDO)、微孔滤膜(尺寸25mm,孔径μ,上海半岛实业有限公司净入器材厂)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色谱数据处理机、U V 一26 0 分光光度计、HPLC 色谱柱、超纯水器、展开槽、水浴锅、研钵、移液管(1、2、5、10ml)、吸耳球、容量瓶(25、50、100ml)、烧杯(10、100、500ml)、胶头吸管、直尺 试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25mg/片):阿司匹林贮备液溶液(ml)、无水乙醇、氯仿、丙酮、冰醋酸、甲醇、95%乙醇、酚酞指示液、碳酸钠试液,稀盐酸、稀硫酸、三氯化铁试液、乙醚、硫酸铁铵试液(新制)、蒸馏水 性状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酸性: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具有邻为取代苯甲酸结构,故具有酸性。 水解性:本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酯键,可发生水解。 吸收光谱特性:本类药物中有苯环和特征取代基,均具有紫外和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讨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常规用于高血压伴较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一 级预防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尽管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 肯定,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最近,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不支持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建议,让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关注。 1945年辛格在做扁桃体切除用阿司匹林止痛时发现出血难止从而证明了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过程。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的英国男性医师试验就显示阿司匹林组总死亡率下降10%。1989年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纳入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生,平均随访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325 mg,隔日1次)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44%,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6%,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1%,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里程碑研究。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39876名年龄≥45岁的美国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平均随访10.1年。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隔日1次)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24%),还可降低65岁以上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糖尿病亚组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明显。同时,阿司匹林组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

对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至此,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的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spirin f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trial,AAA)。入选ABI≤0.95且无动脉硬化症状的英国患者33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访随8.2年。结果显示主要及次要终点心血管事件无降低,而各类出血事件则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5 月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ATT研究荟萃分析共纳入BMD(英国男性医师研究)、PHS(内科医师健康研究)、TPT(血栓形成预防研究)等6项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12%(HR 0.88;95%CI,0.82-0.94),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减少1/5,出血事件增加(HR 1.54;95%CI,1.30-1.82)。2012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现有证据显示对于无明显心血管疾病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弊大于利。 故而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均倡议,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标准应更严格,即仅限于﹥50岁男性和﹥60岁女性且伴≥1个额外主要危险因素时才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进行CVD一级预防。2014年5月,FDA称因现有证据审查显示不支持阿司匹林常规用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一级预防。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公布的JPPP(Japanese 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研究,在日本47个地区的1007个诊所开展,共纳入了14,464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 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 催化剂类别 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 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 酚甲酸98.5% 25 乙酸酐98.5% 27 制备工艺: 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故该工艺较为成熟。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 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此反应十分快速,属于放热反应,也是一锅反应,且无污染物,不需要排放残渣酸,也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产物不需要再结晶。因产物是固体,合成完成后可以马上和普通药物制剂辅料混合压片,成阿司匹林片。 1.2 用一水硫酸氢钠作催化剂 肖新荣等人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水杨酸乙酸酐反应合成阿司匹林中,用一水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反应时间约40分钟,反应温度80~90C,收率约为86.7%。硫酸氢钠为一价廉易得,使用安全的物质,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效果较好,因其难溶于有机溶剂,易于分离回收重用。

药理学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自加序号。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阿司匹林质量标准

阿司匹林 C9H8O4 180.16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含C9H8O4。不得少于99.5%。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碳酸钠试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l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l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0.50g,加微温至约45℃的碳酸钠试液l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游离水杨酸取本品0.l0g,加乙醇l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l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lml,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精密量取lml,加乙醇lml、水48m1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镀溶液l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0.1%)。 易炭化物取本品0.5g,依法检查(附录61页),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钻液0.25m1、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5m1、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比较,不得更深。 4.操作方法 4.1取内径、色泽一致的具塞比色管两支,编号为甲管、乙管。4.2甲管中加该药品项下规定的对照溶液5ml。 4.3乙管中加无色的硫酸[含H2SO4应为94.5%~9 5.5%(g/g)]5ml。 4.4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如为固体,应先研成细粉)分次缓缓加入乙管中,振摇使溶解。4.5除另有规定外,静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 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浅谈阿司匹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生化1110 指导教师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杨酸

摘要 (1) 1 引言 (1)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 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 3阿司匹林的作用 (4) 3.1 镇痛、解热 (4) 3.2 消炎、抗风湿 (4) 3.3 关节炎 (5) 3.4 抗血栓 (5) 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 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 3.7 老年痴呆症 (6) 3.8 降血糖作用 (6) 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 3.10 白内障 (6) 3.11 注意事项 (7) 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 5 市场前景 (8) 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 6.2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9) 6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 分子量:138.12 结构式: 密度: 1.35g/cm3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内容清晰)

实验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质量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病。 2.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3.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遇湿气即缓缓水解。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呈弱酸性,pKa3.49,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但同时分解;水解生成物水杨酸的分子中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型有色物质遇空气逐渐变为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其水溶液变化更快;本品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堇色;本品碳酸钠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和醋酸臭气。 4. 合成路线如下: 5. 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药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

三、实验内容 1.鉴别 (1)阿司匹林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生成的水杨酸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50ml)、电热套、蒸馏水、三氯化铁试液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1g与烧杯中,加水10ml,置于电热套中煮沸至完全水解,冷却至室温,滴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显紫红色。 (2)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加碳酸钠试液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钠。冷却,加过量的稀硫酸,析出白色的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臭气,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天平、烧杯(50ml)、洗瓶、电热套、蒸馏水、碳酸钠试液、稀硫酸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5g于烧杯中,加入碘酸钠试液10ml,在电热套上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即有白色沉淀析出,并产生醋酸的臭气。 2、检查 (1)溶液的澄清度 一、测定原理: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及精制过程中有可能引进酚类、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这些杂质都不溶于碳酸钠溶液,而阿司匹林可溶解,利用这些杂质和阿司匹林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差异行为进行溶液澄清度检查,以控制这些杂质的量。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电热套、洗瓶、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 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 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1.0ml/min ;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取阿司匹林样品30mg精密称定,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液(乙腈——甲酸(99:1))溶解超声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另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稀释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C=A*Co*D/Ao C为样品浓度(mg/ml);A和Ao分别为样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D为稀释倍数(ml)。 二. 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 1. 体内: 1.1 HPLC-MS/MS法[3]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4.6mm*100mm,5μm);流动相0.05%甲酸的乙腈溶液-10mmol/L甲酸铵溶液(PH3.5)(40:60);流速1.5ml/min(分流比为1:9);柱温40?;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扫描方式选择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化方式选择电喷雾(ESI) ASA(阿司匹林)、AS、4-ABS(内标物)的母/离子源;电离模式选择负离子;。 子离子对的质荷比(m/z)分别为;178.9?136.8,136.9?92.8和162.9?118.9. 标准品和样品的制备:取含氟化钠5mg/ml的空白人血浆,加入ASA标准溶

药理学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 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 30~50mg. 药动学特点 (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当用量≥1g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

阿司匹林实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 Ⅰ 阿司匹林的合成 【目的】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 【原理】 【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磁搅拌器,温度计,搅拌子,三口烧瓶,单口圆底烧瓶,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橡皮管,电子天平,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玻璃棒,移液管,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滤纸,吸虑瓶,烘箱,熔点仪,T 形连接管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98%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盐酸,乙醚,石油醚,蒸馏水,冰块,1%FeCl3等。 【内容】 因最终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所需阿司匹林原料量过大,难以一次性合成,故整个合成过程分两批进行(如下),操作步骤相同。 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 放入100mL 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COOH OH COOH O (CH 3CO)2O H + CH 3 O CH 3COOH +C +浓硫酸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80-85℃

2.加料: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 (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 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 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然后再加入400mL 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 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 浓盐酸和160mL 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 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 三口瓶中按1g 粗品加入5ml 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和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和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的原理将阿司 酒精灯

药理学(个人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又称药 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及 其规律 4.新药(newdrugs):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和 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5.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从胃肠 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 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代谢,从而使进入全身血 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6.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cycle):部分药物 经肝脏转化形成极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 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 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 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 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 7.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 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8.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time,t1/2):血浆药 物浓度下降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 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 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 除,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清除器官清除药 物的总和 10.表观分布容积(Vd):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 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 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11.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初始作用,是动因 12.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fect):是药 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13.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用药目 的在于清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4.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用药目 的在于改善症状 15.副反应(sidereaction):由于选择性低, 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 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16.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是指在剂量过 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是发生的危害性反 应,一般比较严重 17.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指停药后血 药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 效应 18.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是指突然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 19.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一类免疫 反应 20.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少 数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 体制也可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 用基本一致 21.效能(efficacy):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 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 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 22.效价强度(potency):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 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其值越小强度越大 23.ED50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 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 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24.治疗指数(TI):将LD50/ED50的比值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安全 25.激动药:为既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又能与受 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 的大小分为完全~和部分~ 26.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 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根据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 逆性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27.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 后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drug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或肿瘤 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的敏感性降低 28.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各种微生物(包 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 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29.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抗菌药 物的抗菌范围 30.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s):是指仅具 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 药物 31.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s):是指具有杀 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32.抗菌活性(antimicrobialactivity):是指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33.最低抑菌浓度(MIC):是指体外培养细菌 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 低药物浓度 34.最低杀菌浓度(MBC):是指能够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或是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35.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最低抑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36.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effect):抗菌 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 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 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 (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二、知识点 1.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直接拟胆碱药 【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作 用明显 (1)眼:1)缩瞳2)降低眼内压3)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和唾液腺明显 (3)平滑肌:收缩和蠕动增加 (4)心血管:心率和血压下降 【临床应用】①青光眼(闭角型和开角型)② 虹膜睫状体炎:与阿托品(扩瞳药)交替使用, 防止炎症时虹膜与晶状体粘连③口服治疗口腔 干燥 2.易逆性抗AchE药 ①新斯的明(间接拟胆碱药) 通过ACh兴奋M、N胆碱受体,能直接激动骨骼 肌运动终板上的Nm受体,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 较强,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次之 【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和尿潴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肌松药中毒的解救 ②毒扁豆碱主要用于青光眼 难逆性抗AchE药:有机磷酸酯类 【急性中毒的解救】 (1)迅速消除毒物 (2)尽快使用解毒药物 阿托品:早用、量足、反复用药当达到阿托品 化后再减量维持 阿托品+AChE复活剂解磷定:对中、重度中毒 者,以减少ACh含量,彻底消除病因 3.M胆碱受阻断药 阿托品(抗胆碱药) 【临床应用】(1)抑制腺体分泌:全麻前给药; 喉镜检查、气管插管时,减少喉头痉挛;盗汗 和流涎症 (2)解除平滑肌痉挛: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 膀胱刺激征,但胆绞痛、肾绞痛需与哌替啶合 用;也可用于遗尿症 (3)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 滞(缓慢型心律失常) (4)抗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理由:大剂量 能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重要器 官组织血流灌注量;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心脏。 用于休克早期;但休克伴高热或心率加快不宜 使用 (5)眼科: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 (6)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解救剂】外周:毒扁豆碱;中枢:地西泮 【禁忌症】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 4.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激动α和β受体,产生较强的α 样和β样作用 (1)心血管系统 ①心脏:作用于β1受体,兴奋心脏(心肌收 缩性、传导、心率、心输出量↑),舒张冠脉(改 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作用强大,最易发生心律 失常 ②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α1和β2R,使皮肤、 粘膜、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肝、冠脉扩张 ③升压:强心(心输出量↑→BP↑);小剂量, 血管舒张占优,阻力↓,DP↓;大剂量,血管 收缩占优,阻力↑,DP↑ ④平滑肌:激动β2R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治疗哮喘的3原因: a.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舒张支气管 平滑肌 b.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如组胺 C.兴奋α1R,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从而消除 黏膜水肿 ⑤促进代谢⑥CNS:大剂量兴奋 【临床应用】抢救心脏骤停、过敏性疾病(抢 救过敏性休克首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血 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与局麻药配伍局部止 血、治疗青光眼 5.异丙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适用于心室自身节律缓慢,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并发的心脏 骤停 (2)房室传导阻滞,舌下含药或静脉滴注给药 (3)支气管哮喘,用于控制急性发作,舌下或喷 雾给药 (4)休克,适用于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的 感染性休克 6.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 (1)β受体阻断作用 心血管系统:对正常人休息时心脏的作用较弱, 当心脏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心脏的抑制作用 明显,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略降, 还能延缓心房和房室结构的传导,延长心电图 的P~R间期,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使血管收 缩、外周阻力增加,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 降压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 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而增加呼吸道阻力 代谢:脂肪代谢,糖代谢,控制甲亢的症状通过 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而抑制 肾素的释放 (2)内在拟交感活性 (3)膜稳定作用:有些β受体阻断药具有局部麻 醉作用和奎宁丁样作用,这两种作用都由于降 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所致 (4)眼: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作用机制为通 过阻断睫状体的β受体,减少cAMP生成,进而 减少房水产生 【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 常有效,尤其对运动或情绪紧张、激动所致心 律失常或因心肌缺血、强心苷中毒的心律失常 疗效较好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甲状腺功能亢进 (5)降低眼压,用于治疗青光眼,用于偏头痛, 减轻肌肉震颤以及酒精中毒 7.苯二氮?类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通过对边缘系统中的BZ受体 的作用而实现的,选择性较高,小剂量即可明 显改善症状,主要用于焦虑症 (2)镇静催眠作用: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显著 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主要延长 非快动眼睡眠的第2期,对快动眼睡眠的影响 较小,缩短第3期和第4期的非快动眼睡眠, 减少发生于此期的夜惊或梦游症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 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首选地西泮静脉注 射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可缓解动物的去大脑 僵直,也可缓解人类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 (5)较大剂量可致记忆缺失,一般剂量对正常人 呼吸功能无影响,较大剂量可轻微抑制肺泡换 气功能,有时可致呼吸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 统小剂量作用轻微,大剂量可降低血压,减缓 心率,常用作心脏电击复律以及各种内镜检查 前用药 8.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 【作用及用途】 1.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小发作 无效。 2.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3.抗心律失常 9.左旋多巴L-dopa 不良反应:多数由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变为多巴 胺所致。①胃肠道反应②心血管反应-体位性低 血压③运动过多症④开-关现象⑤精神障碍。 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优点: 两药合用的优点如下: (1)减少左旋多巴最适剂量; (2)明显减轻或防止左旋多巴对心脏的毒副作 用; (3)在治疗开始时能更快地达到左旋多巴的有 效剂量。 临床上是左旋多巴治疗PD的重要辅助药,它与 L-dopa合用时的固定剂量比值为1:10 10.氯丙嗪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 抗精神病作用(2):镇吐作用(3)降温作 用 〔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人工冬眠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 热惊厥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阿托品样作用α受体阻断症状刺激性 较强 2.锥体外系反应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 障碍: 11.吗啡 【药理作用与机制】 1.中枢作用 ①镇静镇痛作用吗啡对疼痛有强大镇痛作用。 ⑵镇咳 ⑶抑制呼吸 ⑷缩瞳 (5)其他: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抑制丘 脑下部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因子 【临床应用】 1.镇痛:作用强、中枢性镇痛作用。 2.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①吗啡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 担。 ②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③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 性,使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3.止泻 12.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及抗炎 解热:降发烧体温,不降正常体温 镇痛:疗效可靠(不及镇痛药),适于慢性钝痛。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症状缓解迅速、明 显 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不可逆性抑制), 血栓素(thromboxaneA2,TXA2)↓ 大剂量:抑制环氧酶(血管内皮),前列环素 (PGI2)↓,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能力↓。 【临床应用】 感冒发热、风湿热等。 用于头、牙、神经、肌肉及痛经等。 ①可用于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②风湿性关节炎(3-5g/日)、类风湿关节炎, 缓解症状,为首选药。 4.治疗:50-100mg/d,防止血栓形成。 ⑴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 ⑵用于脑缺血疾病,防止脑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不易发现的胃出血(无 痛性出血) 2、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抗血 小板) 大剂量:降低凝血酶原生成(VitK对抗) 严重肝损害;出血倾向疾病禁用;手术前一周 禁用; 3、水杨酸反应:>5g/d,恶心、呕吐、头痛、 耳鸣、精神错乱等。 13.抗心率失常药 分类 分为四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适度阻钠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轻度阻钠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重度阻钠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 14.利尿药 利尿药按照其作用部位分为: 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袢利尿药: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 保钾利尿药:螺内酯 15.呋塞米 [临床应用] 1心、肝、肾病等各类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首选和脑水肿。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初期少尿。 4强迫利尿,加快毒物排泄、治疗药物中毒。 5高钙血症 [不良反应]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低 血氯性碱中毒、低血容量和高尿酸血症。 耳毒性大量或快速静注可引起急性听力下降、 永久性耳聋。 高尿酸血症。 其他如胃肠道反应。 16.氢氯噻嗪 [临床应用] 1.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对心源性水肿 疗效好 2.抗高血压,基础降压药 3.肾性尿崩症及中枢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 高尿酸血症:血中高尿酸、高钙 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血脂 其他过敏反应 17.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一)利尿药氢氯噻嗪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3.抗NA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R阻断药哌唑嗪 (-R阻断药普萘洛尔 ((-R阻断药拉贝洛尔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ACEI卡托普利 2、AT1-R阻断剂氯沙坦 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 (四)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五)血管扩张药 1、直接舒张血管药硝普钠 2、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 18.强心苷 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inotropicaction): 直接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性 ①↑心肌纤维最大缩短速率-舒张期延长 ②↓衰竭心肌耗O2量 ③心输出量↑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1.抑制Na+-K+-ATP酶的活性(钠泵失灵(Na +-Ca+交换((心肌细胞Ca+(; 2.心肌细胞Ca+(((钙离子流(APD的2相C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