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及答案

1.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什么?试作解释。

答: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信息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语言社会功能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答:(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

A、从认知学(认识论)角度看: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

形成思维需要语言(词是思维的材料,语法是思维程序)——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下来

(2)语言离不开思维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

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有思维就有语言。

3.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与现实现象的关系。

答: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符号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关系:现实现象包括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而心理现实是客观现实通过人的认知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

A.语言符号与心里现实的关系:一方面,语言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编码,心理现实是语言符号所要表达的对象;另一方面,心理现实中很大一部分是间接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语言符号也影响着作为心理现实的大脑信息的储存方式。

B.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以心理现实为中介。心理现实存在于客观现实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它既与客观现实互动,也与语言符号互动。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什么是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

合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如在表达“母亲”这一含义时,汉语发音为“mama”,英语为“mother”,同样的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其语音形式差别很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这跟表格相反,表格分横纵,占有空间,可要将表格中的信息用语言叙述出来,就变成线性符号序列了。如“小王把杯子摔碎了”这句话,每个字只能顺着时间一个一个的说出来,决不能在同一时间点蹦出两个字。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底层是音系层,最小单位是音位。音位自身组合并与现实中某种意义相结合,成为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便构成了语言系统中的上层语法层。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语素,词,句子……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如主谓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如“红花”,可以出现在红的位置并仍保持偏正关系的词还可以有:“蓝、白、香、小……”则它们之间为聚合关系。

5.人类语言符号与其他动物“语言”的区别。

答:1)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创造性:即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6.音素和音位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不相同,但又有联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是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只要是音色上稍有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而不管它是否区别意义。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只有具有社会性特点,具有区别词形和区别词义作用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

一个音位实际上概括了好几个近似的音素。因此,音位划分考察的是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语音差别,与意义区别无关紧要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的音素,因为某个音素较典型,就选择它来作为这一个音位的代表。一个音位可以是一个音素构成的,也可以是一组音素构成的,这组音素在音质上彼此有区别,但是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音感上又比较近似,所以概括在一起。由于划分角度不同,所以同样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自然属性角度看是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是音位,比如p和p‘,从自然属性看,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来考察,在汉语中,它们是两个音位,在英语中,它们是一个音位。

7.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有哪些?熟记元音舌位图。列举并举例说明。

答:1)发音部位就是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发音部位有十一处,分别是双唇、唇齿、齿间、舌尖前、舌尖后、舌叶、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舌根)、小舌、喉。如汉语拼音中的b[p]是双唇音。

2)发音方法就是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分别是清浊、送气与不送气、塞音、爆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口音、颤音、闪音、搭音、边音、近音和半元音。如汉语拼音中的z[ts]发音方法是塞擦音。

如嘴唇不圆,把嘴的开口度调整到最

小,舌面的最高点尽量往前,发出来的

音像“衣”,国际音标为[i]。

8.怎样归纳音位和音位变体,什么是语音系统的平行对称?举例说明。

答:划分归纳音位的原则主要有对立和互补两条原则。

1)对立原则

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如果两个音素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区别意义,且又是最小的,符合音位的定义特征,那么它们都是音位。即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立原则划分音位,确立音位,只能在同一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不能跨语言进行,那样是永远也确定不了音位的,因为音位只能是属于一定语言的。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两个音素p和p‘,在汉语中是两个音位,而在英语中只是一个音位,因为在英语中它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能构成对立。

2)互补原则

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有,比如p和p‘在汉语中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互换了意义就发生了变化,而在英语中它们就不是对立的,p‘一般出现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如plan、plane、paper,等,p只出现在s后面,如spell、speak、spring等,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二者完全是互补的。如果我们互换位置,把p‘lan 念成plan,把speak念成sp‘eak,并不影响英国人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因为英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关系。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类似于化学上的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就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格内,音位也是这样,所以互补关系的各个音就归并为一个音位。

3)语音相似原则

语音系统的平行对称性: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处于这种聚合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比如说北京话的/p/音位至少同时处在两个聚合群,按发音部位,它是双唇聚合群/p p’m/的成员,按发音方法,它是不送气、口、塞音聚合群/p t k/的成员。/p/的双唇聚合群既然有送气的塞音/p’/、鼻音/m/与之对立,那么/t//k/两行肯定也会有相应的同部位的送气塞音/t’//k’/和鼻音/n//?/与之对立,相互间形成平行的、对称的系列,如下图:

聚合群之间的这种平行的、对称的系列,是因为系统性的具体表现。知道了聚合群中某一个音位的特点,也大抵可以推出和它处于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特点了。

9.什么是语流音变?举例说明。

答: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

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同化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发音部位逆同化,发音方法顺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

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

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弱化往往伴随着脱落。北京话的“你们”/nim[n/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

如普通话中的“清音浊化”往往伴随着“元音脱落”,“元音央化”往往伴随着“尾音脱落”。

10. 语素的不同类别有哪些?

答:(1)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2)自由语素与不自由(黏着)语素。(3)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4)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11. 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形态?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

答:一、词类划分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1、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l)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重叠,二指构词形态。

3、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如:The apple is on the table ./ These apples are on the table.像apple这种的可数名词进入句子,必须用形态表明是单数还是复数。

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如:英语中“be”动词有多种变化,包括单复数,主宾,时态变化等,把单数和复数两种语法意义概括成一类,叫做“数”的范畴;把各个时态的意义概括成一类,叫做“态”的范畴;把主宾格的意义概括成一类,叫做“格”的范畴。

12. 什么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解释类的配列;五种基本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答:语法意义:语法单位本身所具有的语法上的意义及其在组合中产生的通过语法形式来体现

的关系意义。

语法形式:体现特定语法意义的方式。如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都属于语法形式。类的配列:类的选择及其次序。如英语中,主语由名性成分担当,谓语由动性成分担当,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些规则都是极其严格的。

主谓结构。意义:反应主体的动作、状态、性质的关系。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体现。如在英语中体现为类的配列,俄语中体现为形态在组合上的配合变化。

述宾结构。意义:大抵反应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形式:形态或

格助词;汉语中的类的配列。

偏正结构。意义:反应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形式:汉语中有类的配列和虚词的使用,形态的一致性配合也可以体现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意义:;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的。形式:类的配列和虚词。

述补结构。意义:是汉语所特有的语法结构,在紧接述语之后的位置上。加上一些成分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的补语。形式:类的配列,虚词。

13. 举例说明句式变换的作用。

答:变换可以揭示句型之间的关联,这样的研究可以使语法分析简明、清楚,避免臃肿重复,而且对揭示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地分析句法结构中的歧义现象,而且也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以下几个句子:(1)台上坐着主席团。(2)台上唱着戏。这两个句子语法结构格式完全相同(1)可以变成“主席团坐在台上”但(2)做相应的变换就不成立。与(1)(2)相同的还有一个句子:(3)台上摆着酒席。它可以变换为“酒席摆在台上”,也可以变为“台上正在摆酒席”,这说明(3)是一个歧义句。因此通过变换分析,我们得出这个句式是一个歧义格式。

14.句法组合的层次性表现在哪里?

答:词构成词组,但词组结构是可以再套合的,因此任何一个词组都还可以和其他的词或词组再组合而构成更大的词组。词或词组加上语气等成句范畴的表达形式就可以实现为句子。这样,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以上几种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组成的。每个语法单位都是由一个挨着一个更小的语法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是线性的,每个语法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层次性。

15. 什么是语法的结构类型?介绍最常见的分类。

答:语法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将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几千种语言归为少数的几种类型即为语法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体现该语言语法的基本特征。

1、根据形态变化(即屈折)分类:

(1)孤立语(词根语)

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实现。以汉语为典型。

(2)黏着语

没有内部屈折,变词语素和语法意义一一对应(每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每

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来表示)。以日语、韩语、朝鲜语为典型。

(3)屈折语

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完成。以英语、德语、法

语为典型。

(4)复综语(多式综合语,编插语)

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一个词往往就是一个句子。北美印地安部分语言。以北美印地安部分语言为典型。

2、根据语法意义分类

(1)综合型:形态表达语法关系。如德语。

(2)分析型:虚词、词序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16.语言的意义有哪些层次?

答: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他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

联系。比如汉语普通话中“天气”这个词或者“天气真热!”这句话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哪一类现象,这一层次的意义是语义学研究的内容。另一个层次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涉及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比如同样是“天气真热!”这句话,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不同,所处的交谈环境不同,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一层次的意义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17.词义的概括性有什么特点?

答: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三个方面,这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词义的概括性。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3)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

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

18.什么是本义?派生义?中心义?派生义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答:1)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2)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3)中心意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这个派生意义就成为该词的中心意义。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

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2)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换喻其实就是借代引申,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相似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借代意义。

换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工具——劳动者;

材料——产品;

地名——产品;

地点——机构;

部分——整体;

19.什么是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答: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比如“人”是“男孩”的上位词,“人”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的全部人类,当然也包括下位的“男孩”。而下位义比上位义的概括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的属性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如“男孩”除具有“人”的所有属性以外,还有“男性”、“年龄小”的属性。

20.词义组合成句义要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

答: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21. 什么是句子的语义结构?解释语义角色、动程等相关概念。

答:人们根据语言成分与人类经验的映像关系,把千变万化的现象或事件分析为由稳定的、空间上离散的“物体”(体词)和依附于物体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可变的“动程”(谓词)抽成的结构叫做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根据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而抽象出来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变动不居的人类经验中体词与谓词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语义角色是可以涵盖许多句子动—名关系的抽象角色。比如动作发出者与动作的承受者。

动程可分为如下最基本的大类:

(1)猩猩玩球/他走了(动作)

(2)雪很白/鼻子红红的(性质、状态)

(3)他的故事感动了我(使动)

22.什么是句法语义范畴?解释人称、时、指示;语气;情态。

答:句法的语义范畴由句子中“说话者—说话地—说话时”相关的某些语义范畴,如人称、时、指示,语气,情态及其表达来实现。人称、时、指示这三个范畴是负责句子与“说话者—说话地—说话时”挂钩的范畴,在哲学上也称作“索引”范畴。人称是与说话者挂钩的名词性范畴。时是与“说话时”挂钩的范畴。指示是与“说话者位置”挂钩的范畴,许多语言中都用专门的指示代词来表示。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

23.什么是蕴涵和预设?

答:蕴涵: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如:a.小红发烧了。b.小红生病了。a为真b一定为真,但b为真a不一定为真,那么a句义蕴涵b句义。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如:a.他舅舅昨天喝酒了/没喝酒。B.他有舅舅。a为真b一定为真,b为假a一

定为假,a为假b也仍然为真,那么b句义是a句义的预设.

24.什么是话题和说明?注意话题与主语、施事的区别及联系。

答: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事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话题体现说话者选择那个句法成分作为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的基点,并且与整篇话语的组织有关;施事则只是体现句法成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动程关系的对应关系。话题和施事都落到句子同一个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比如“小王昨天去了北京”,这句话中的“小王”既是施事又是话题,而“昨天,小王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仍是施事,但话题却换成了“昨天”。

主语是单纯的语法范畴,在不少语言中由专门的格助词或名词的格变化标识出来。在具体句子中,话题与主语常常落在同一个句子成分上,但相反的情况也不少。如:“信我写好了”其中话题是“信”,主语却是“我”。

25.什么是焦点和预设?标示焦点的手段有哪些?

答: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只是就是“预设”。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焦点还可以通过句法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汉语中“是……的”句式中,“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的焦点。在有些语言中,焦点用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来标示。

26.什么是言语行为及其分类。

答:言语行为就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人们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活动。它是一种以交流信息为基本功能的传播行为。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祝愿、承诺、宣告等等。

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承诺”、“宣布”等,当主语为说话者“我”时,都体现了明显的相应的言语行为,这样的动词叫施为动词,这样的句子叫施为句。有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现实中的话语,常常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言语行为功能,这称为间接语言行为。如一些疑问句在很多语境中表示请求,则它们的直接语言行为是询问,间接语言行为是请求。

27.如何理解“文字必然有一级单位与语言单位(音义结合体)相对应,体现了所有语言的共性”这句话?如何依据这个次小单位对文字进行分类?

答:这一级单位在文字文本中的排列次序对应于语言符号的出现次序,由此文字才可以有效地通过语言的符号义表达信息。比如汉文中的“方块字”和英文中的“词”。汉文中的“字”以一个方块的形体出现,几乎都对应与汉语中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汉文文本中一个一个方块字的出现次序对应着汉语中语素的出现次序,通过形体单元及空间次序表达了语素组合的意义。英文中的一个“词”,以前后有空格的一串字母的形体出现,对应于英语的音义结合体——词,文本中一个一个前后有空格的字母串的出现次序对应于英语词的出现次序,由此来表达英语词与词组合表达的意义。

文字的这一级次小的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但是它们对应的的是哪一级音义结合体、哪一级语音单位却有所不同,可以据此对文字进行分类。比如,汉文的一个方块字在语法层面上大多对应语素,在音系层面上大多对应音节,所以可以叫做“语素—音节文字”;英文的

文字词大多在语法层面上对应语法词,在音系层面上对应音系词,可以叫做“语法词—音系词文字”。简称“表词文字”。

28.什么是字符?如何依据字符对文字分类?

答: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比如英文的词可以拆分为“字母”,汉字的方块字可以拆分为“字元”,因此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义。它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言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比如:

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示元音,有的字符表示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的所有音位。如拉丁字母。

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从字符的层次上看,不存在表意文字。

29.简述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分化有哪三种情况?什么是亲属语言和谱系分类?答:原因: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外部因素)

2)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特点:1)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不平衡。2)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语言的分化过程是指各方言之间、各亲属语言之间差别扩大,语言增多的过程。语言分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

2)地域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他们为亲属语言。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亲属语言的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还可以分为语族、语支、语言、语群等。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种语系和一些语群。

30.举例说明借词和意译词及其分类。什么是语言联盟和系统感染?什么是语言替换?熟悉

文白异读的实例。熟悉外族书面语进入别的语言或方言的实例。

答:借词: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汉语借词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1)音译:即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如“沙发(sofa)、芭蕾(ballet)、坦克(tank)2)音译加汉语语素:即先音译外语中的词,另外再加上一个表示类名的汉语语素,使词义明确。如“卡片(card)、卡车(car)、吉普车(jeep) 3)半音译半意译:即根据原词内部结构成分,一部分用音译,一部分用意译,意译部分大多是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如“冰淇淋(ice-cream) 4)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浪漫(romantic)、休克(shock) 5)借形词: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

语言联盟: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另外,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

语言替换: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之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上占优势的民族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如闻喜方言中的“水”,如果是出现于一般的“水、河水、水萝卜”等词汇中念/fu//,韵母为u;出现于“自来水、水管”等词汇中读/fi/,韵母为i,20世纪60年代在当地出现“汽水”一次则念/suei/,韵母为uei。

外族书面语作为其他语言通用书面语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居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人口较少、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比如我国的壮族,长期借用汉字并以汉语作为书面语。

二是借用其他国家的文字和书面语。比如日本,越南,朝鲜历史上曾长期以汉字、汉语作为自己的通用语和书面语。

三是因战争被其他民族征服,一段时期内以其他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作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官方语言。比如英伦三岛曾以法语为自己的官方语言。

31.什么是洋泾浜?混合语?熟悉相关实例。

答:1)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如果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称作“混合语”。如非洲新几内亚的“克里奥尔语”。

32.了解语音演变的实例。什么是历史比较法?

答:1.尖团音的分合。

尖团音从中古到现代的合流可以看出语音演变规律有如下特点:

1)条件性:受纯语音性条件的限制而发生整齐一致的变化:语音演变根据一定的语音条件而发生,所有语言符号中凡符合该语音条件的音要变一起变,语法语义条件不起作用。

2)系统性:同一个语音变化往往涉及因某个区别特征相同而聚合的一组音。

3)时间性和地域性:语音演变是一种可能的变化而不是必然的变化。它只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起作用。因此一种语音演变往往在有的方言中发生,在另一些方言中部发生,在有的方言中变得快,有的方言中变得慢。这一特点也就是语音演变在语言外时空中的不平衡性。概括起来说,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2.浊音清化。

1)浊音清化:汉语的声母由辅音充当,现代的汉语方言虽然多数没有清浊之分,但古代是有清浊对立的,传统的音韵学将这种对立分为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如b,d,g等)、次浊(鼻音、边音声母)。中古音系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统称为“全浊”音。中古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每个发音部位都有三项对立:清不送气(称作“全清”)、清送气(称作“次清”)、浊(称作“全浊”)。中古的全浊声母现在只在吴语和老湘语中保留。这种从中古的浊音到现代的清音的变化称为“浊音清化”。

2)语音演变规律的三个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全浊清化的演变:

a.中古的全浊声母字都根据声调的不同分别派入北京话中的送气清音(平声)和不送气清音(仄声),根据语音条件要一起变,不考虑语法语义的区别。

b.变化涉及塞音、塞擦音中带有“浊”特征聚合群的所有成员。

c.演变有时间地域的限制。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古证今,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貌。这种方法曾经系统的应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是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33.语法组合规则、聚合类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类推、重新分析和语法化?

答:语法的发展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1)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2)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

语法中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

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所以称作“类推”。

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语法化大致相当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如汉语的语法化主要体现与动词虚化为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名词虚化为派生性词缀。

34.汉语创制新词的方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同族词?

答:汉语创制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阶段:南北朝之前,以磁词内部的交替的单音孳生法为主;南北朝开始,两个单音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

由同一个词孳生而来的词叫同组词。比如,“半班判别辨片”的声符并不都相同,但它们或者只有声母清浊或送气的不同,或者只有韵尾n/t的不同,语音上相近,意义上都有“中分”的意思,所以它们也是同族词。

35.词义演变的结果和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

2)词语的替换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

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a.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

b.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如汉语的“丈人”,原来是年长人的通称,现在专指“岳父”。

c.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词义的转移。如古汉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现在则是前往的意思。古汉语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在就只是“走”这一动作。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提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第一,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从音义关系看也不是,不然世界上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第三,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影响,随社会而分化或统一。特殊: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成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当然,语言没有阶级性,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辅音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音位的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互补: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互补关系中的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Θ/、/α/、/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 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 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1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4-6章)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内部屈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长者、作者、编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 (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3、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do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电脑”“支持”,英语“themselves”,“waterfall”,都是复合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法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语调。 4、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自由词组。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7、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三类,例如happinesses中,es是词尾,ness是词缀,happy是词根。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是述宾结构,“跑得很快”是述补结构,“火速准备”是偏正结构,“我们努力”是主谓结构。 1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空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老虎、(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D 。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 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 变化。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三和四同时在教室看书,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四坐在中间位置。 A.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学两个领域。 3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 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 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 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一- 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 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 不足。 5. 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 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对)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4、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人类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以外的动物,没有这样的分 2 工,没有专门管语言的“左半球” ,因此它们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掌握不了语言。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1)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是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神经解剖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发现的。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2)书写中枢,也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

语言学纲要习题答案

导言 一,名词解释(分,每小题分) ,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历时共时历史描写 .历史比较 .《语言论》 .索绪尔 三,问答题(分,每小题分)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举例说明略,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徐通锵 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 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2.语言交际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有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

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

语言学纲要试题4

语言学概要试题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符号包括( )和( )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3.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5.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6.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7.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 8.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音位变体 2.音步 3. 克里奥耳语 4.共同语 5.社会方言 6.语法化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2.区别特征与语音系统平行对称性特点的关系。 3.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3分) 1.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意义 2.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社会 4.黏着语、曲折语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柴门霍夫 7.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8.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 二、名词解释 1.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2.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登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 3.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