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标准与规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6.乙型肝炎康复 (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7.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8.乙型肝炎再活动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 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 9.HBeAg阴转 (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10.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11.HBeAg逆转 (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 12.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 13.完全应答 (Complete response)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 14.临床治愈 (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15.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 16.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suboptimal or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 17.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病毒学突破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20.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2016年,伴随着吉利德第三代丙肝药Epclusa以及默沙东Zepatier获批上市,丙肝治疗方案又多了很多新的选择,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想知道哪种方案是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天健行公司将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如下: 一、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吉二(索非布韦sofosbuvir+雷迪帕韦ledip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是: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sofosbuvir+simeprevir、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肝会对于欧盟组合的推荐度是IB,即认为欧盟组合不是1b型丙肝的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只有吉一、吉二、欧盟组合和吉三有仿制药上市。吉二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ION-1,2,3,4和GS-US-337-0113)、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二对于1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5-100%;欧盟组合约为96.4-97.7%;吉三约为98-10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吉二 二、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而欧盟组合推荐度为B1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推荐度为IIaB 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三对于2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9-100%;欧盟组合约为92-98.1%(受试人数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三、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欧盟组合(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3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导语:鉴于直接抗病毒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演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EASL年会上发布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 2014年,WHO发布了第一版丙肝指南,当时的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推荐仍以干扰素为主,而且还推荐了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自此之后,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研发阶段或酝酿之中。2016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丙肝指南旨在针对使用DAA单药或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提供最新的循证学建议,更新版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推荐有了较大的改变,强力推荐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更短、疗效更佳的直接抗病毒药物。 该部指南可以指导中低收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此外,为临床医生就如何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截至 2015 年 10 月,已获批准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8种独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asunaprevir (百时美施贵宝),Daklinza (daclatasvir,百时美施贵宝),dasabuvir (艾伯维),ledipasvir(吉利德),Olysio (simeprevir,杨森),ombitasvir (艾伯维),paritaprevir (艾伯维) 和 Sovaldi (sofosbuvir,吉利德)。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WHO推荐要点如下︰ 1、推荐DAA 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不再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但是,针对HCV基因型3感染伴肝硬化患者和HCV基因型5、6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仍推荐基于干扰素的方案:sofosbuvir/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作为备选方案。 2、不再推荐包含特拉普韦(telaprevir)或博赛普韦(boceprevir)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首选方案与治疗持续时间概要 3、无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 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分级修订)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 —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 个 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 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 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 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氐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 作(acute exacerbati on or flare of hepatitis) —ALT 升至正常上限10 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 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阴性者由 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侔20 000 IU/mL。 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ee)—既往HBeAg 卩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抗-HBe出现。

“2016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2016年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各位丙友大家好,近期来因为吉三代的上市,很多丙友开始咨询一些药物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是对于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可获得性上。借着这个机会,康安途博士团队就给大家讲讲近来国际上的权威组织对于丙肝的防治指南,希望能坚定大家早日战胜病魔的决心。 下图就是今年早些时候(2016年4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最新版的丙肝治疗指南的封面,大家可以看出图中红色的图形是一个象形的肝脏。 自2014年WHO第一版指南以来这是第一次全面更新,其中借鉴和改进了一部分在2015年美国和欧洲肝病协会指南的内容,在权威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但是很遗憾的因为时间缘故,新上市的泛基因药物“吉三代”没有被包括在内,相信在下一版指南中会因为日新月异的新药发展也有一个我们可以展望但意想不到的进步。 指南中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主要想给大家展示的是其中治疗方法的推荐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部分。也就是原文中的第7以及第8章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和干扰素+利巴韦林疗法的比较;以及临床中需要注意的诸如治疗反应的监控,副作用的处理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DAA目前的使用推荐情况以及一些常见的小问题。 1.首先给大家带来临床试验中疗效和副作用的一个介绍: 第一要跟大家说明的就是所有的指南推荐都是有证据作为基础的,所以首先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我们使用的证据: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二代”)以及我们常用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的组合(图中绿色箭头以及方框所示)在基因分型1和4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应答率均超过了96%,远远超过其他方法,一路领先。这也是所有基于此治疗推荐的基石。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_上_

#地坛抗疫课堂#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 张为民,李蕴铷,谢雯 (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1)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1089(2006)04-0023-03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 C 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4年3月正式公布。 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任何临床诊疗指南都不应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1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 v iri d 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 C V 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 i e s)。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 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 C 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e5分钟或60e10小时、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2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2H C V阳性率为3.2%。各地抗2HC 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抗2HC 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至50~59岁组的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o性传播:?母婴传播;?部分H C 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 C V。 3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暴露于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 V RNA。但在急性H C V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2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2HCV阳转。 感染H C V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 9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H C V后自发清除病毒率较高;感染H C 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H I 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疾病的进展。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嗜酒(50g/d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N AS H)、肝脏高铁载量、合并血吸虫感染、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的有毒物质等也可促进疾病进展。HCV相关的H CC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HCC的年发生率为1%~7%。上述促进丙型肝炎进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进H CC的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HCC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生肝硬化和H CC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肝硬化和H CC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为最主要。有报道,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存活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的存活率仅为25%。干扰素(I FN A)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包括完全应答后复发者)的H CC发生率较低,但无应答者的HCC发生率较高。 4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4.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 23 5中国临床医生62006年第34卷第4期(总215)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 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 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7] [17] Lu FM, Zhuang H.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09,122(1):3-4.。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2-26周,平均50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

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 1

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

AASLD更新丙型肝炎诊治指南

AASLD更新丙型肝炎诊治指南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于2009年4月推出新版《丙型肝炎诊治指南》,对其2004年版丙肝指南进行了更新。文章发表于其官方杂志《肝脏病学》[Hepatology 2009,49(4):1335]。 在美国死于肝病的患者中,丙肝是首位死因。据估计,在未来20年中,HCV 感染相关死亡率将继续攀升。面对丙型肝炎严峻的流行趋势,AASLD等学会对丙肝的防控建议格外重视。此次推出的新版指南内容详尽,涉及到丙肝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方面面,推荐意见共65条,参考文献达419篇。 让我们看一下都有那些大概内容: 抗HCV与HCV RNA 诊断急慢性丙肝时,涉及到两个指标——抗HCV和HCV RNA。

二者均阳性伴近期ALT升高,根据临床资料可诊断为急性HCV感染或慢性HCV 感染;抗HCV阳性而HCV RNA阴性,提示HCV消除或急性HCV感染处于低病毒血症期,建议4~6个月后再行HCV RNA检测;第三种情况是,抗HCV阴性而HCV RNA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早期或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慢性HCV感染,也有可能为假阳性,建议4~6个月后复查抗HCV和HCV RNA。 《指南》推荐:对以下患者应检测其HCV RNA:抗HCV阳性者,对患者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抗HCV阴性但原因不明的肝病患者、免疫抑制或怀疑有急性HCV感染的患者。 肝活检与无创标志物 近年来出现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及血清学指标,是否能取代肝活检? 《指南》认为,血清学指标只有利于评价肝纤维化的两个极端——轻微纤维化和肝硬化,对于评价处于中间阶段的纤维化或追踪肝纤维化的进展,意义不大。 瞬时弹性成像尚未被FDA批准,目前不能替代肝活检,另外,在肥胖患者中,该方法诊断纤维化的成功率低。此外目前有证据表明,坏死炎症活动性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即使没有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评分也会增高。 《指南》推荐:现有无创试验有助于确定慢性HCV感染者是否存在晚期纤维化,但在临床实践中不能替代肝活检。 加大剂量与延长疗程 对于难治性丙肝患者,加大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或)利巴韦林的剂量,或延长治疗时间,是否能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指南》认为,研究表明,大剂量干扰素诱导方案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病毒被清除的速度加快了,但治疗结束时,HCV RNA检测不到率却没有升高。一项小样本研究评价了大剂量利巴韦林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虽然SVR 率升高了,但所有患者发生了严重贫血,需要应用生长因子或输血。 不过对于病毒学应答延迟或没有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患者,将疗程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 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 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 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 3.5万例。 (二)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 3.2%。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 2.5%、2.7%、 3.2%、3.3%、3.8%和 4.6%。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 2.0%至50~59岁组的 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三)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 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 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 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 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年,伴随着吉利德第三代丙肝药以及默沙东获批上市,丙肝治疗方案又多了很多新地选择,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想知道哪种方案是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天健行公司将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如下: 一、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或者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理由如下: 根据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需要特别注意地是,美肝会对于欧盟组合地推荐度是,即认为欧盟组合不是型丙肝地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只有吉一、吉二、欧盟组合和吉三有仿制药上市.吉二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和)、欧盟组合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和吉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显示:吉二对于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欧盟组合约为;吉三约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吉二 二、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理由如下: 根据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而欧盟组合推荐度为 根据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推荐度为 欧盟组合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和吉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显示:吉三对于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欧盟组合约为(受试人数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三、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或者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理由如下: 根据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地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但是,对于代偿期肝硬化地型患者,欧盟组合地推荐度为 欧盟组合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和吉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显示:吉三对于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欧盟组合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型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欧盟组合;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四、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理由如下: 根据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丙肝治疗指南,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最佳推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