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九章检测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九章检测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九章检测

知识点:

1、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 、n 是正整数)

2、 幂的乘方法则 ()mn n m a a =(m 、n 是正整数)

3、 积的乘方法则 ()

n n n b a b a ?=?(n 是正整数) 4、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 、n 是正整数,m >n )

5、 扩展 p n m p n m a a a a -+=÷?

()np mp p n m b a b a

= (m 、n 、p 是正整数) 6、 零指数和负指数法则 10=a ()0≠a n n n a a a ??

? ??==-11(0≠a ,n 是正整数) 7、 科学记数法 n a N 10?=(1≤a <10,a 为整数)

8、 项式乘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

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9、 单项式乘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m(a+b -c)=ma+mb -mc

10、 多项式乘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c+d)=ac+ad+bc+bd

11、 乘法公式: a)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 (a -b)2=a 2-2ab+b 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12、因式分解:

i.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ii.多项式的乘法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区别

简单地说:乘法是积.化和.,因式分解是和.化积.。

(3)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

13、因式分解的应用:

(1)提公因式法: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

把多项式化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公因式:多项式ab+ac+ad的各项ab、ac、ad都含有相同的因式a,a称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3)用提公因式法时的注意点:

①公因式要提尽,考虑的顺序是,先系数,再单独字母,最后多项式。如:

4a2(a-2b)-18ab(a-2b)=2a(a-2b)(2a-9b);

②当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为负数时,把“-”号作为公因式的负号写在括号外,

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为正。如:-2m3+8m2-12m= -2.m(m2-4m+6);

③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多项式的求法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

(4)运用公式法的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步骤和要求:

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时,应先提公因式

..,然后再应用公

...,注意公因式要提尽式,如果是二项式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如果是三项式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直到把每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如:-2x5y+4x3y3-2xy5=-2xy(x4-2x2y2+y4)=-2xy(x2-y2)(x2+y2)=-2xy(x+y)(x-y)(x2+y2)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九章检测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3·a =_______,a 3÷a =

。 2、5 0= ,2 -1= 。

3、计算:(-x 4)3=_______,-2a(3a 2b -ab) = 。

4、计算:2005 2-2004×2006= ,3.14×98-3.14×10+12×3.14= 。

5、因式分解:(1)4a 3b 2-6a 2b 3+2a 2b 2= ,

(2)-x 2+2xy -y 2 = 。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氢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0.00000000529厘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为 厘米;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102)×(8×106)的结果是_______ ______。

7、已知6)(,18)(22=-=+y x y x ,则x 2+y 2

= ,xy = 。 8、计算:214×(-14

)7= 。 9、已知23x+2=64,则x 的值是 。

10、如果等式(2a -1)a +2=1,则a 的值为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1、下列计算:(1)a n ·a n =2a n ; (2) a 6+a 6=a 12; (3) c ·c 5=c 5 ;

(4) 3b 3·4b 4=12b 12 ; (5) (3xy 3)2=6x 2y 6

正确的个数为 ( )

A 、0

B 、1

C 、2

D 、3

12、下列因式计算得代数式xy 2-9x 的是 ( )

A 、x(y -3) 2

B 、x(y +3) 2

C 、x(y +3)(y -3)

D 、x(y +9)(y -9)

13、下列各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

A 、22b a +

B 、92+y

C 、216a +-

D 、22y x --

14、若a =-0.3 2,b =-3-2,231-??? ??-=c ,0

51??? ??-=d ,则 ( ) A 、a <b <c <d B 、b <a <d <c C 、a <d <c <b D 、c <a <d <b 15、已知a m =3,a n =2,那么a m+n+2的值为 ( )

A 、8

B 、7

C 、6a 2

D 、6+a 2

16、如左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b a >,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矩形如右图,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 )

A 、222))(2(b ab a b a b a -+=-+

B 、2222)(b ab a b a ++=+

C 、2222)(b ab a b a +-=-

D 、))((22b a b a b a -+=-

三、计算题(每题4分,共24分)

17、-t·(-t) 2-t 3

18、a 3·a 3·a 2+(a 4)2+(-2a 2)4

19、(x +1)(x -1)(x 2+1)

20、(a -2b +c)(a +2b -c)

21、(x -1)(x 2+x +1)

22、3(a +5b )2-2(a -b) 2

a

b

a b

四、因式分解(每题4分,共16分)

23、a a a 3632

3++ 24、9(a +b) 2-(a -b) 2

25、a 2(x -y)+b 2(y -x) 26、22216)4(x x -+

五、解答题(27、28、30题各5分,29题3分,31题各4分,共22分)

27、已知a -b =-1,ab =3,求a 3b -2a 2b 2+ab 3的值。

28、观察下列等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22131=+?,23142=+?,24153=+?,25164=+?,……

请将你发现的规律用仅含字母n (n 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并说明它的正确性。 你发现的规律是 。

说明:

29、多项式x 2+1加上一个整式后是含x 的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式。

例题:x 2+1+ 2x =( x +1 )2。

(1)按上例再写出两个加上一个单项式后是含x 的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式的式子(不能用已知的例题):

①x 2+1+ =( )2;

②x 2+1+ =( )2。

(2)按上例写出一个加上一个多项式后是一个含x 的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式

x 2+1+ =( )2

30、已知:a 、b 、c 分别为ΔABC 的三条边的长度,请用所学知识说明:(a -c )2-b 2是

正数、负数或零。

31、阅读下列一段话,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观察下面一列数:

1,2,4,8,……

我们发现,这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都是2。我们把这样的一列数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共同的比值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1)等比数列5,―15,45,…的第4项是 ;

(2)如果一列数a 1,a 2,a 3,…是等比数列,且公比是q ,那么根据上述规定有

3212,,a a q q a a ==43a q a =

所以2a =1a q ,3a =2a q =1a ·q ·q=1a q 2,4a =3a q =1a q 2·q =1a q 3,……

则a n = (用a 1与q 的代数式表示)

(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3项是20,求它的第1项和第4项。

解答:

1、a 4,a 2

2、1,2

1 3、-x 12,-6a 3b +2a 3b

4、1,314

5、2a 2b 2(2a -3b +1),-(x -y )2

6、5.29×10 -9,3.2×10 9

7、12,3

8、-1

9、3

4 10、-2,1,0

11、A 12、C 13、C 14、B 15、C 16、D

17、-t·(-t) 2-t 3 =-t·t 2-t 3 =-t 3-t 3=-2 t 3

18、a 3·a 3·a 2+(a 4)2+(-2a 2)4=a 8+a 8+16 a 8=18 a 8

19、(x +1)(x -1)(x 2+1) =(x 2-1) (x 2+1) =x 4-1

20、(a -2b +c)(a +2b -c) =[a -(2b -c )] [a +(2b -c )]=a 2-(2b -c )2

=a 2-(4b 2-4b c +c 2)=a 2-4b 2+4b c -c 2

21、(x -1)(x 2+x +1) =x 3+x 2+x -x 2-x -1=x 3-1

22、3(a +5b )2-2(a -b) 2=3(a 2+10a b +25b 2)-2(a 2-2ab +b 2)

=3a 2+30a b +75b 2-2a 2+4ab -2b 2

=a 2+34a b +73b 2

23、a a a 3632

3++=3a(a 2+2a +1)=3a(a +1) 2

24、9(a +b) 2-(a -b) 2=[3(a +b)]2-(a -b) 2

=[3(a +b)+(a -b)][3(a +b)-(a -b)]

=(4a +2b) (2a +4b)

=4(2a +b) (a +2b)

25、a 2(x -y)+b 2(y -x) =a 2(x -y)-b 2(x -y)

=(x -y)(a 2-b 2)

=(x -y) (a +b )(a -b )

26、22216)4(x x -+=(x 2+4)2-(4x )2

=[(x 2+4)+4x][(x 2+4)2-4x]

=(x 2+4x +4)(x 2-4x +4)

=(x +2)2(x -2)2

27、a 3b -2a 2b 2+ab 3=ab (a 2-2 ab +b 2)

=ab (a -b )2

=3×(-1)2

28、n (n +2)+1=(n +1)2

n (n +2)+1=n 2+2n +1=(n +1)2

29、x 2+1+ -2 x =( x +1 )2

x 2+1+ 41x 4 =( 2

1x 2+1 )2 x 2+1+ x 4+x 2 =( x 2+1 )2 30、(a -c )2-b 2=(a -c +b )( a -c -b )

∵a 、b 、c 分别为ΔABC 的三边

∴a +b >c ,b +c >a

∴a -c +b >0,a -c -b <0

∴(a -c +b )( a -c -b )<0

∴(a -c )2-b 2是负数

31、(1)-135

(2)1a q n -1

(3) ∵ 2a =1a q =10,3a =1a q 2=20

∴(1a q 2

)÷(1a q )=20÷10 ∴q =2,1a =5

苏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2数轴:用数轴来表示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4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值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减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 一个数加上零,仍得这个数。 6有理数的减法(把减法转换为加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7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转换为乘法)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9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零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0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的加减 (1)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2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结果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 几何图形:平面图和立体图 2 点、线、面、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及其判定 1、基础知识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是: 。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 、b、c,若a∥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 _,那么,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 ______, ______.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 _____那么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 2、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 (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图: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 5、已知:如图,∠1=∠2,求证:AB∥CD.(尝试用三种方法) 6、已知:如图,CD⊥DA,DA⊥AB,∠1=∠2,试确定射线DF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1)问题的结论:DF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______AE,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 证明:∵CD⊥DA,DA⊥AB,( ) ∴∠CDA=∠DAB=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 从而∠CDA-∠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___. ∴DF______AE.(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求证:AB∥DC. 证明∵∠ABC=∠ADC, ∴. 2 1 2 1 ADC ABC∠ = ∠ ( ) 又∵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 ∴ . 2 1 2 , 2 1 1ADC ABC∠ = ∠ ∠ = ∠ ( ) ∵∠______=∠______.( ) ∵∠1=∠3,( ) ∴∠2=______.( ) ∴______∥______.( ) 8、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1)问题的结论:a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______c,只要证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 证明:∵∠1=∠2,(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______,c∥______, ∴a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2018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 ⊥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 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 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 线平行. A.①B.②③ C.④D.②和④ 5、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 ∠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 D.北偏西60 7.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8.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 9.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1 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6). 展示四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标: 注意信号灯的标记停车场禁止吸烟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题中,计算正确的有( ). ①3a3·2a3=6a3; ②4a3·ba n=4a3n b; ③(4x m+1z3) ·(-2x2y z2)=-8x2m+2yz6; ④(-ab3c2)·(-4b c)·(-3ab2)=-12a2b6c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计算(0.5×105)3×(4×103)2的结果是( ). A.2×1013 B.0.5×1014 C.8×1021 D.2×1021 3.下列各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m2-mn+n2 B.x2-2x-1 C.x2+2x+1 4 D.1 4 b2-ab+a2 4.下列四个等式从左至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1)(a-1)=a2-1 B.(x-y)(m-n)=(y-x)(n-m) C.ab-a-b+1=(a-1)(b-1) D.m2-2m-3=m(m-2-3 m ) 5.若x+1 x =3,则2 2 1 x x 的值是( ), A.7 B.11 C.9 D.1 6.计算(-2)2004+(-2)2005的结果是( ). A.-22004 B.22004 C.-2 D.-22005 7.规定一种运算:a*b=ab+a+b,则(-a)*(-b)+a*b的计算结果为 ( )

A.0 B.2a C.2b D.2ab 8.(x2-m x+1)(x-2)的积中x的二次项系数为零,则m的值是( ). A.1 B.-1 C.-2 D.2 9.已知x2+ax-12能分解成两个整数系数的一次因式的乘积,则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为( ). A.6 B.8 C.4 D.3 10.如图,通过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验证一个等式,这个等式是( ). A.(x+y+z)2=x2+y2+z2+2y+x z+y z B.(x+y+z)2=x2+y2+z+2xy+x z+2y z C.(x+y+z)2=x2+y2+z2+2xy+2x z+2y z D.(x+y+z)2=(x+y)2+2x z+2y z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2x)(-3x2)2=_______;(_______)3xy2=-18x3y6+9x4y4. 12.计算: (1)(3a+1)(3a-1)=______; (2)(2x-1)(3x+1)=______. 13.若x2-2m x+1是—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_______. 14.(1)若m2-2m=1,则2m2-4m+2012的值是______; (2)若a-b=1,则1 (a2+b2)-ab=_______. 2 15.多项式a2-2ab+b2和a2-b2的公因式是______. 16.分解因式: (1)a2-9b2=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关键词: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 ?关键词:垂直、垂足、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该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一,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图一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命题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般形态:1)“如果……,那么…….”

2)“若……,则…….” 3)“倘若……,那么…….” ?分类:1)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2)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5. 数学名词 ?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等.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 有序数对 ?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a,b)叫做有序数对。 ?应用:找出平面上点的坐标。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水平的数轴称为 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用坐标表示平移: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 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 课时第六章:实数8 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 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 课时 第fh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 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 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 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 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 课时,而且即便是5 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2019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2019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

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第七章图形的认识(二) 一、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3线8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b ∥c 。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二)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优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优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定义题 1、定义一种新运算:a*b=(a+x)(b-y)。已知1*2=3,2*5=16,问7*5= 2、如果有一个数的平方为-1,则表示为i2= -1,那么i就被称为虚数单位。如果z=(a+bi),那么z就是一个复数,a就是后式的实部,bi就是后式的虚部。 (1)i3= i4= (2)计算 ①(5+i)(5-i)②(5+i)2+2i (3)请运用所学知识将复数化简为(a+bi)的形式 3、定义,<1>=±1,<4>=±2,<9>=±3 ...... (1)【计算】①<25>= ②<144>= ③<-16>= (2)【理解运用】,求x和y的值

二、模仿题 例题:1+2+22+23+......+299+2100 设S=1+2+22+23+......+299+2100 则2S=2+22+23+......+299+2100+2101 下式减上式得2S-S=2101-1 即S=2101-1 即1+2+22+23+......+299+2100=2101-1 【理解运用】计算,①1+3+32+33+......+399+3100②1+?+?+?+......+ 三、几何题 1、李铭是个爱钻研的好学生,最近他用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图形(如图1-1),并发现那是一个正方形,于是他用a、b、c分别表示了直角三角形的各

个边。请回答: (1)请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此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一:方法二: (2)请用上面两个结论得出一个公式,并用文字叙述。 2、(1)如(图2-1),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之为“八字形”,请你直接写出(图2-1)中∠A,∠ B,∠C和∠D的关系。 (2)请问在(图2-2)中有个八字形 (3)如果在(图2-2)中,AE、CD分别平分∠BAD和∠BCD交于点E,问∠B、∠D与∠E的关系。 四、英译汉数学几何题 (图2-1)(图2-2) (图1-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基础练习

《平行线》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有AB=MA+MB,AB<NA+NB,则点M在线段 AB上,点N在线段AB外;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40°50′=40.5°;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 2.(5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A.1个B.2个C.3个D.4个 3.(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同位角相等; ②若∠A+∠B+∠C=180°,则∠A、∠B、∠C互补; ③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c与a相交,则c与b相交; 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或垂直; ⑤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A.1个B.2个C.3个D.4个 4.(5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必是() 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垂直 5.(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平面上有10条直线,其中有4条直线是互相平行,那么这10条直线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略) 第二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专题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1.(1)如图,因为∠4=∠2(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因为∠3=∠1(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已知:∠1=120°,∠C=60°,说明AB∥CD的理由. 3.如图,已知∠1=∠2,∠3=∠4,试说明:a∥c. 4.如图,∠ABC=∠DEF,AB∥DE,AB,EF相交于M,试判断BC,E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5.如图,AD平分∠BAC,EF平分∠DEC,且∠1=∠2,试说明DE与AB的位置关系. 6.如图,已知AB∥DC,∠D=125°,∠CBE=55°,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7.如图,已知∠1=∠B,∠2=∠3,问:CD平分∠ACB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那么MQ∥NP,试写出推理.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1.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 ) A.∠DAC=∠BCA B.∠DCB+∠ABC=180° C.∠ABD=∠BDC D.∠BAC=∠ACD 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A.∠1=∠2 B.∠1=∠5 C.∠1+∠3=180° D.∠3=∠5 3.如图,两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1=7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5=70°,则AB∥CD B.若∠3=70°,则AB∥CD C.若∠4=70°,则AB∥CD D.若∠4=110°,则AB∥CD 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4.如图,一个弯曲管道ABCD的拐角∠ABC=120°,∠BCD=60°,这时说管道AB∥CD对吗?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小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B.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如图,AB∥CD,∠A=50°,∠C=30°,则∠AEC等于() A.20°B.50°C.80°D.100° 3.如图,直线a∥b,c⊥a,则c与b相交所形成的∠1的度数为() A.45°B.60°C.90°D.120° 4.如图,直线a∥b,Rt△ABC的直角顶点B落在直线a上,若∠1=25°,则∠2的大小为() A.55°B.75°C.65°D.85° 5.如图,已知a∥b,小华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若∠1=40°,则∠2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6.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 A.40°B.50°C.60°D.70° 7.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尺和直尺如图放置,如果∠1=30°,则∠2的度数为() A.45°B.30°C.20°D.15° 8.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 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 9.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20°B.30°C.45°D.50° 10.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A.5 B.6 C.7 D.8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有理数 1、正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它包括三个方面: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规定”的。 6、数轴的画法 1)画:画一条水平直线。 2)取: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并在原点的下面标上“0”。 3)定:确定正方向,画上箭头(向右为正)。 4)选: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根据需要从原点右向左选取各点。 7、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数轴的一个点来表示。 2)正数可以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数可以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3)数轴上的点右边的点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右边为数轴正方向)。 8、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正数是“-1”;没有最大的正整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9、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也就是说:如果a>0那么│a│=a;如果a< 0那么│a│=-a;如果a=0那么│a│=0 3) 绝对值的非负性: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一个负数,即非负数。│a│≥0 4)要求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的绝对值,首先应判断这个数(或这个代数式的值)是正数、0,还是负数。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形式。 如:是正数,就等于它的本身;是负数,就等于它的相反数。是0,就等于0。 5)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绝对值等于同一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10、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就是相反数。 2)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数就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3)0的相反数是0本身。 4)相反数的表示法:a的相反数是-a 这里的a 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还可以是任意一个代数式子。 5)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 6)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反过来,绝对值相对的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11、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教案与教学反思

5.2.1 平行线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探究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1 观察,分别将木条a、b、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直线a从在直线c的下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上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

学生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三个木条想象成三条直线,想象在转动过程中不相交的情况,进而描述两直线平行的定义. 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想象、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和b不相交,那么就称直线a和b平行,记作a//b.活动2 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进行想象,在生活中可以看做平行的生活实例,可能举出下列例子: 滑雪板、正方体中的一些棱、运动跑道,等等. 教师活动计: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的举例,从举例中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组探究,探索平行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3 (1)在活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如图,经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你能有几种方法?可以画几条? 经过点C呢? C B a (3)经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对于问题(1),可以发现在木条在转动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对于问题(2),可以考虑用小学中

学过的画平行线的方——使用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所示: 对于问题(3),经过画图操作,观察归纳,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 (1)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 (2)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 (3)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时,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动4 问题: 如图,若a//b,b//c,你能得到a//c吗?说明你的理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a b c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结论的探索和理由的说明,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进行说明,适时引入反证法(仅仅介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