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纲

大纲

教 学 大 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医学本科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二○○二年九月

前 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已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知识更新快,实用性强。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不易把握重点,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本《病理生理学大纲》,希望对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金惠铭的《病理生理学》五年制规划教材第五版,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时安排(病理生理学共70学时,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24学时。),编写病理生理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专业使用。

本大纲着重介绍各章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及思考题,能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及灵活运用。回答问题时要做到针对性(切题)、全面性及条理性(重点突出、分析有据)。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在教学中逐渐试行双语教学,专业外语词汇占学生成绩的10%,要求的词汇范围见本校编写的《医学英语词汇》基础部分。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1.绪论 0.5
2.疾病概论 2.5
3.脱水 2
4.钾代谢障碍 2
5.镁代谢障碍 1
6.水肿 2
7.酸碱平衡紊乱 5 4
8.缺氧 2 4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
10.休克 4 4
11.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2
12.发热 2
13.应激 2
14.心力衰竭 4 4
15.呼吸衰竭 4
16.肝性脑病 3 4
17.肾功能衰竭 4 4
共 计 44 24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致病原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脑死亡概念及判断依据。

2.熟悉:各种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3.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疾病概念 (重点讲授)

2.病因学概论

病因学内容:致病原因与条件、诱因(重点讲授)

病因学分类:生物、化学、物理、营养、遗传、先天、免疫与精神性

因素在疾病发生中作用。(一般讲授)

3.发病学概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讲授)

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般讲授)

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5.脑死亡:概念、判断依据、意义。(重点讲授)

重点和难点

疾病、致病原因、条件、脑死亡概念。

思考题

名词解释

疾病、原因、条件、脑死亡

问答题

1.举例说明原因与条件的关系?

2.试述疾病与病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 脱 水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种类型脱水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影响。

2.熟悉:水的摄入与排出,细胞内外主要电解质分布,体液容量及渗透压调节。

3.了解:正常人体体液含量、分布、功能,三种类型脱水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体液成分与调节:体液含量与分布,水的摄入与排出,电解质含量、分布与渗透压,体液容量与渗透压调节。(一般讲授)

2.脱水的概念与分类 (重点讲授)

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机制、对机体影响、防治原则。

低渗性脱水:概念、原因机制、对机体影响、防治原则。

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机制、对机体影响、防治原则。

重点和难点

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与机制及对机体影响。

思考题

名词解释

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脱水貌、脱水热

问答题

试比较高渗性脱水与低渗性脱水的异同点。



第二节 水 肿

目的要求

1.掌握:水肿、凹陷性水肿及隐性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机制。

2.熟悉:水肿对机体影响,脑水肿分类,发生机制。

3.了解:水肿分类及特点。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水肿的概念、分类、特点。(重点讲授)

2.水肿发生机制 (重点讲授)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造成组织液增加机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机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3.水肿对机体影响:(一般讲授)

4.脑水肿:分类、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一般讲授)

5.几种常见类型水肿和器官性水肿的发病特点。(自学)

重点和难点

水肿、凹陷性水肿及隐性水肿概念,水肿发生机制。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水肿、凹陷性水肿、隐性水肿、脑水肿

问答题

1.试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组织液增多的主要因素。

2.造成体内钠水潴留的机制有哪些?



第三节 钾代谢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低钾血症(包括钾缺失)、高钾血症的概念,对机体影响。

2.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3

.了解:正常人钾含量、分布、吸收、排泄、调节与生理功能;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低钾血症(包括钾缺失)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影响。(重点讲

授)

2.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影响。(重点讲授)

3.正常人钾含量、分布、吸收、排泄、调节与生理功能。(一般讲授)

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防治原则。(自学)

重点和难点

1. 低钾血症发生的机制及对神经-肌肉及对心脏的影响;

2. 高钾血症发生的机制及对神经-肌肉及对心脏的影响,

3.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试比较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及心脏的影响。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之间有何关系。



第四节 镁代谢障碍

目的要求

1. 掌握: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概念,对机体影响。

2. 熟悉: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3. 了解: 正常人镁含量、分布、吸收、排泄、调节与生理功能;

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低镁血症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影响。(重点讲授)

2.高镁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影响。(重点讲授)

3.正常人镁含量、分布、吸收、排泄、调节与生理功能。(一般讲授)

4.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防治原则。(自学)

重点和难点

1. 低镁血症:发生的机制;对神经-肌肉及对心脏的影响;

2. 高镁血症:发生的机制;对神经-肌肉及对心脏的影响。

思考题

试比较高镁血症和低镁血症对神经-肌肉及心脏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单纯型酸碱中毒概念、原因、发生机制、血液生化指标及其对机

体影响;正确判断各种类型酸碱平衡紊乱。

2.熟悉: 酸碱平衡,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时机体代偿调节;

混合型(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特点。

3.了解:体内酸碱物质来源;酸碱平衡紊乱分类。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体内酸碱物质来源;酸碱平衡紊乱分类。(一般讲授)

2.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单纯型酸碱中毒概念、原

因、发生机制、血液生化指标及其对机体影响;正确判断各种类型酸碱

平衡紊乱。(重点讲授)

3.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时机体代偿调节; 混合型(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的类型及特点。(一般讲授)

4.动物实验:实验性酸中毒

重点和难点


1.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的意义;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原因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对机体影响。

思考题

名词解释:

阴离子间隙、PCO2、BE、AB、SB

问答题:

比较酸、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 缺 氧

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概念、分类,四型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及血氧指标变化。

2.熟悉:缺氧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3.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因素。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缺氧概念。(重点讲授)

2.血氧指标。(一般讲授)

3.四型缺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原因、发生机制和血氧指标变化。(重点讲授)

4.缺氧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一般讲授)

5.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因素。(实验课学习)

6.动物实验:缺氧

重点和难点

重点:缺氧概念,四型缺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原因、发生机制和血氧指标变化。

难点:血氧指标。

思考题

名词解释:

缺氧、紫绀、肠源性发绀

问答题:

比较四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特点的不同,分析发生机理。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要求:

1.掌握:DIC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DIC时机能代谢变化。

2.熟悉:DIC分型、发展过程和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

3.了解:正常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DIC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DIC概念,分型,正常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一般讲授)

2.DIC的病因发生机制。(重点讲授)

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重点讲授)

4.DIC发展过程及实验室诊断。(重点讲授)

5.DIC时机能代谢变化。(重点讲授)

6.DIC防治原则。(自学)

重点和难点

DIC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DIC时

机能代谢变化。

思考题

名词解释:

DIC、FDP、三P试验、D-二聚体、裂体细胞

问答题:

1.DIC与休克的互为因果关系。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第七章 休 克

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概念,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概念。

2.熟悉:休克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3.了解:正常微循环结构、功能与调节,各型休克特点,休克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休克概念,休克病因、分类,正常微循环结构、功能与调节。

(一般讲授)

2.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重点讲授)

3.休克时的细胞代谢改变。(

一般讲授)

4.休克时的器官功能障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重点讲授)

5.休克防治原则。(一般讲授)

6.动物实验:失血性休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肾、肺、心、脑、胃肠道与肝),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概念。

难点:休克各期微循环障碍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冷休克、暖休克、自我输血、自我输液、心肌抑制因子、休克肺、休克肾。

问答题:

1.休克三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关系。

2.为什么非感染性休克病人亦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第八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及发生机制(氧自由基增多、钙超载及其损伤机制)。

2.熟悉:自由基概念及类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血管损伤及白细胞激活机制及对机体损伤作用;无复流现象概念。

3.了解: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原因及影响因素;心、脑等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重点讲授)

2. 缺血-再灌注损伤原因及影响因素。(一般讲授)

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氧自由基、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

的作用。(重点讲授)

4.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心、脑、其他器官变化。(自

学)

5.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原则。(一般讲授)

重点和难点:

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钙超载、无复流现象。

思考题:

名词解释:

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无复流现象。

问答题:

1.简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增多产生机制及对机体的损伤作用。

3.简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载发生机制及对机体损伤作用。

第九章 发 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过热;内生致热原概念、种类;发热机制。

2.熟悉:发热激活物概念及种类;发热的中枢正、负调节介质;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特点;发热时物质代谢及器官功能的变化。

3.了解:发热对机体影响(有利及不利)及发热处理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 发热、过热、生理性体温升高概念。(重点讲授)

2. 发热病因和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概念和种类。(一般讲授)

内生致热原概念、种类。(重点讲授)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一般讲授)

发热基本环节;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特点。(重点讲授



3. 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重点讲授)

4.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一般讲授)

重点和难点:

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调定点、中枢正负调节介质、发热

的机制、分期与特点、发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

问答题:

1.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

2.以内毒素为例说明引起发热的基本机制。
第十章 应 激

目的要求:

1.掌握: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

2.熟悉:应激原概念及分类;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对机体影响;应激时机体代谢及功能变化。

4.了解:其他激素在应激时的反应;应激时泌尿生殖功能变化、内分泌功能障碍、心理精神障碍;应激生物学意义。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概念。(重点讲授)

2.应激原概念及分类。(一般讲授)

3.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重点讲授)

4.应激时机体代谢及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重点讲授)

5.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重点讲授)

6.应激时泌尿生殖功能变化、内分泌功能障碍、心理精神障碍。(自学)

7.应激生物学意义。(一般讲授)

重点和难点:

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的神经内

分泌反应。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

问答题:

1.热休克蛋白的组成与功能是什么?

2.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是什么?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概念;心脏代偿方式;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的变化。

2.熟悉:心力衰竭分类;心力衰竭原因及诱因;心力衰竭发生机制;肥大心肌引起心力衰竭机制。

3.了解:心脏以外代偿方式;心力衰竭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心力衰竭概念;原因与诱因;分类。(重点讲授)

2.心力衰竭时心脏代偿方式(心率加快,紧张源性扩张、心肌肥大)。(重点讲授)

3.心力衰竭时心脏以外代偿方式(一般讲授)。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自学)。

4.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心肌结构破坏、能量代谢障碍、钙离子运转障碍);肥大心肌引起心力衰竭机制。(重点讲授)

5.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的变化(肺循环、体循环淤血)。(重点讲授)

6.心力衰竭防治原则。(自

学)

7.动物实验:急性右心衰竭

重点和难点:

心力衰竭原因、心脏代偿作用、发生机制及机体机能变化。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紧张源性扩张、端坐呼吸、夜

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问答题:

1.高血压病人为什么会引起心力衰竭?

2.左心衰竭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第十二章 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概念、呼吸衰竭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2.熟悉:呼吸衰竭分类、呼吸衰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气障碍型呼衰给氧原则。

3.了解:呼吸衰竭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呼吸衰竭概念(重点讲授)

2.呼吸衰竭分类(一般讲授)

3. 呼吸衰竭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重点讲授)。

通气障碍(限制性、阻塞性)、弥散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功能分流增加、死腔样通气、解剖分流增加)所致呼吸衰竭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概念(一般讲授)

5.呼吸衰竭时机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肺源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肺性脑病)(重点讲授)

6.呼吸衰竭防治原则 (一般讲授)

通气障碍型呼衰给氧原则。

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衰竭概念、呼吸衰竭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难点:呼吸衰竭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性脑病

问答题:

1.阻塞性肺气肿为什么会引起呼吸衰竭?血气变化特点?

2.休克肺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是什么?



第十三章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生机制(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及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2.熟悉:肝性脑病分类、诱因。

3.了解: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机制,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肝性脑病概念与分类(重点讲授)

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重点讲授)

氨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氨对脑组织毒性作用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产生及其对脑功能影响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失衡原因及引起脑病机制

3.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治疗原则(一般讲授)

重点和难点:

重点:肝性脑病概念,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难点:肝性脑病的

发生机制。

思考题:

1.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
第十四章 肾功能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机体影响。

2.熟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过程,尿毒症概念。

3.了解:尿毒症发病机制及机体机能代谢变化,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重点讲授)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与类型;(一般讲授)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重点讲授)

2.慢性肾功能不全概念与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过程及其机制;(一般讲授)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重点讲授)

3.尿毒症(一般讲授)

尿毒症概念;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发病机制。

重点和难点:

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概念、发病机制、对机体影响。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急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矫枉失衡学说、肾性高血压、肾素依赖性高血压、钠依赖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尿毒症。

问答题:

1.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少尿的机制。

2.简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