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能不能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一、放儿童的头脑许多人认为头脑长在学生身上,他想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然而,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位美国的母亲那一个圆圈问自己的女儿,这是什么?已经上一年级的女儿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o”(英文字母),而就是这个圆圈在上一年级前这位母亲问同样的问题时,女儿有“是太阳、是葡萄、象乒乓球……”各种各样的答案。那么是什么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这位母亲毅然与学对簿公堂,院判决学校败诉。同样的有学者那一张白纸分别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提出“有什么用”的问题,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幼儿园的小朋友想法最多:以擦桌子、擦皮鞋、擦鼻涕、冬天可以点燃纸取暖等等。而大学生只有一个回答“可以写字”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无话可说。原来我们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仅仅是在让那些刚进校门时的“大问号”经过十年寒窗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大句号”。而且我们的老师、家长远没有那位美国母亲那样觉醒。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二、放儿童的双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小皇帝”是对中国的孩子很形象的描述。然而就在长辈为他们盛好每一次饭,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时候,孩子损失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能考上大学却不会独立生活的怪事。中国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成绩很好,但是缺乏实验室操作的经验。所以,在现在的情形下提出解放学生的手显得尤为重要。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做。对于生活中的动手能力,陶行知直言“不会种菜,不是学生”。在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的动手。例如:在教学“克的认识”对于1克,500克等重量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这样的教学相信比老师讲十遍更有用。又如在推导“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做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再说说长方体的特征,寓教育于动手之中,以动手促进动脑。1985年,我国年仅16岁的少年张今以一系列惊人的发明获青少年发明一等奖。张今的创造性就是得益于他的父母自幼为他动手动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他幼年时期,父母注意为他购置发展感官、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在众多的玩具中,张今更偏爱可以任意拆拼的玩具和建构材料。他特别喜爱拼了拆、拆了拼,动手动脑拼出许多不同的东西来。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三、解放儿童的眼睛四、解放眼睛,让学生会看,会观察。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家长有责任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帮助孩子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四、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舌,提倡标新立异。凡是去过美国读书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说:美国的学生上课真是太自由了,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发言,而且还可以同老师辩论,老师和学生没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满着宽松和谐的气氛。”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然而在中国,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上课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乱动。学生上课要想发言,必须是先举手,并经过老师的允许,就会遭到老师的训斥,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对此也早已适应。据报道某地一老师给一喜欢插嘴的学生在嘴巴上贴封条----用塑胶布将嘴巴粘住,令其无法张口讲话。这样的情况下,有再多的想法学生也不敢讲。久而久之不要说积极发言,学生恐怕连想也不愿意多想了,真正变成

了装知识的容器。我们许多教师认为我上课时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讲出来的。认为已经解放了学生的嘴,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启发式的教学,对这一点过教授在第三届“南湖之春”的报告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虽然、看起来已经使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但现实中经常是学生这样说不行,那样讲也“离谱”,只有讲到教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才“龙颜大悦”的加以肯定。这难道这不是伪装的更好的限制吗?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解放空间,扩大学生认识的眼界。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到社会中去磨炼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谁都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春天的美丽,最有效的办法是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体会。我想这样的感受效果是任何华丽的语言所难以达到的不说,枯躁乏味的讲解还会使学生对这门课越来越失去兴趣。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因此,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社会环境下,学生压力空前之大,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19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指出中国 7-17岁的男女学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肌肉、肺活量、耐力等指标都不及日本同龄学生。有关调查表明:80%以上的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为 2小时左右;我国中小学生平均锻炼的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有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 9小时)。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到睡眠不足,71%的高三学生近视,三分之二的学生感到考试压力大。然而,就在大喊“减负”的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下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淹没了学生的星期天。甚至有学生因为学生压力太重而自杀乃至向母亲举起了榔头。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从苦不堪言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自主的活动,创造性的活动。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摘要: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为生命潜能开发,把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让学生个性、人性得到凸现和张扬,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六大解放语文教学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为生命潜能开发,把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六大解放”[1]思想唤起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把语文教学变成一泓活水。 一、解放头脑,让学生悟一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过分强调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单方面的作用和绝对权威,久而久之,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解放头脑,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悟其境。这样让学生自主、开放地学习,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1、比较揣摩悟其义所谓比较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这是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与“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下面是特级教师孙双金引导学生比较揣摩“才”字内涵的精彩教学片段: 师:这两个“才”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中的“才”字是表示时间长的意思。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邱少云连一动都不动,突出他惊人的毅力。 生:第二句中的“才”字是表示时间短的意思。像毒牙一样的“391”高地20分钟就攻了下来,突出了邱少云的精神给战友们巨大的鼓舞力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9-06-25 14:05:24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 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2)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2]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2316626.html,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作者:乐晶晶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11期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六大解放”“生活教 育”“乡村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其中“六大解放”便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指解放幼儿的脑、手、眼、嘴、空间和时间,尽管“六大解放”思想是针对封建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但是对于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依旧有着很大的启示。因此,本文将简要阐述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并提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学前教育;应用实践 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如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指出:儿童教育最好从其出生时就开始;德国幼儿园创始人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期是整个人类发展自然和神圣的起点,幼儿园的任务便是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能力,促使其正确地了解人和自然,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在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传统仅仅重视对幼儿知识传授的学前教育已经逐步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注重解放孩子的手、脑、口、眼、时间和空间,凸出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对于孩子们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概述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是解放儿童头脑、解放儿童眼睛、解放儿童嘴、解放儿童双手、解放儿童空间和解放儿童时间,充分发挥幼儿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培养幼儿丰富的个性、灵活的头脑和创造的欲望。“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在陶行知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吸收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与王阳明儿童教育哲学思想、根据当时我国教育的病态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新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和个性化素质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有着实践性、整体性、变化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显著特点,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形成于教育实践,历经长期的发展与实践验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着很强的延展性特点,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一)解放大脑,培养创造能力

陶行知教育理论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 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 、。 3.1927 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同教育的新路,还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了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4.民主的教育是、民治、的教育。 5. 和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 6.1925 年底,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学校演讲《学做一个人》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 7.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_______。 8.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是:、、 、。 9.我们可以说,教一切,学一切,都要以为基础。 10.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这一至理名言可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12.“”是陶公精神的来源,也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 13. 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14.“墨辩”分知识为知、知、知。 15.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是、、 。 二、判断 1.“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 2.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4.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 5.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

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 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 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 去爱他们呢? 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2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 尊敬的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 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 一个微笑……都可以称之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对 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会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在集体中得到教 师接纳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容易产生于社会、集体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相反,一个在集体面前遭到教师另眼相看的学生,则会在学习、生活上 心灰意懒,在行为上违规、违纪。因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接纳。

教育即解放

明确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这篇著名的报告之中。它同时提出并确定了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今天,重温这段文字,仍然是颇有教益的。 《学会生存》提出的“教育即解放”的口号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之中又有了新的发挥:“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与“解放”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真正的教育一定坚持价值引导而同时拒斥灌输,这除了在教育过程之中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主建构外,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诸如终极价值、绝对真理之类的东西保持审慎的态度,留下一个开放的价值空间。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供选择的价值系统,并让他们明了这些价值系统和在他们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人的自由与尊严的教育。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尊重多元化的社会,在教育中必然是拒斥灌输的,因为灌输试图封闭人们的思想,将一元化的东西定于一尊。灌输事实上反映着社会本位和教师中心,表现为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漠视。任何意义上的灌输都有漠视学生需要和尊严的共同特点。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教育固然不是万能的,但谁又能否认良好的教育不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站在改造国民性、重塑民魂的高度,审慎地规划我们的教育行为,解放被禁锢的心智,舒展被束缚的个性,使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让人们的笑脸生动起来,让我们的社会丰富起来。 教育的力量 关于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加尔布雷思在他所著《好社会》一书中说得再好不过了:“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马丁·路德)。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及其拓展意义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及其拓展意义 涂怀京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陶行知提出的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学习的基本自由”,意味着配了一把“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金钥匙。 1.解放头脑,发展思维、记忆等能力。陶行知把解放头脑形象地比喻为“天”,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增强其思维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放双手,发展操作、实践等能力。各种感官中,唯独手这个“触觉的器官是处在主动的地位”。“被动的力,比不上自动的力;头脑的力,比不上手脑并用的力”。因此陶行知主张将双手和头脑的血脉联通起来,“使人人都有脑筋变化过的手”。 3.解放眼睛,发展观察、注意等能力。陶行知说,两只眼睛,便是天文镜。然而,由于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遮掩和制约,事实和真理往往不是直观、显明的,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却笃定不移,难度也不会因此而削减。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能看”,“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揭真相,明至理。 4.解放嘴,发展提问、表达等能力。为了使学生“能谈”,就必须“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陶行知告诫人们,“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并注意指导他们提问的技巧。“说话的能力是生成的”,需要解放嘴和其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感官,各个器官都有练习了,学生也就能写、能认、能读了,表达就会愈趋流利、顺畅了。 5.解放空间,发展想象、创造等能力。把学生“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这是陶行知关于解放空间的阐述。他坚信,空间放大了,才能各学所需,各尽所能,“使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11-04-10 09:51:43) 分类: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 杂谈 【摘要】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 爱的教育生活教育尊重学生六大解放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进行“六大解放”。其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独创而深入的探讨则(应删除)为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增加)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不仅仅是儿童,青年、成人也是被这种种“裹头布”(加引号)束缚着,这严重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唯独解放头脑,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当其冲(成语不对,应改为: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的是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要像中国(加: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勇敢的撕下“裹脚布”一样,将这层层“裹头布”从儿童头脑中撕下来。同样地(改为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要想突围而出,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也必先把“裹头布”解开。(无关联,缺少过渡语)陶行知借用三明主义中的话,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他认为“思想贯通,便等于解放头脑”,而人只有发生(原话?)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才生信仰,才生力量。因此解放头脑是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唯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是谁),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陶行知一贯重视手脑并用,手脑相长,。(用句号)在他看来“手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他提到自从有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手后,人类才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能够从事更高的创造活动,这使得人类进步便(删)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假如把双手束缚起来,人类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我们要在头脑的指挥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仪器怎么发明,改为测绘?)。而中国对于小孩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要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陶行知以与朋友太太交谈孩子把金表拆坏一事为例,说明如何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他还以爱迪生的母亲关心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为例,说明长辈们不要轻易否定了儿童的创造力。主张我们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双手,这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十认为传统的封建(重复?)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他提出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眼睛能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要看世界》一诗中,他还写道:“我是一个大孩,我要看看世界,和大家一同来改造世界。”儿童只有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才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进而发生创造活动。 (四)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以他曾经写过的这样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禽兽不如人,只在每事问。”以及“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为例(红色为加),来说明“问”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他进一步强调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因此要允许小孩问问题,解放小孩子的嘴。陶行知批判地指出中国(加人?)一般习惯是不许小孩多说话,大人说得话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鼓(?),这使儿童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在陶行知看来,大人要使“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得自由”,不仅要准许他们问,而且要鼓励他们问,这才能充分发挥他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教育122班陈贤仕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合一的学说。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借鉴与传承的意义。针对教育界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和教育改革,陶行知的具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我们的教育正循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迈向新的辉煌。 一、时代背景: 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迅猛,教育的发展亦渐渐露出颓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新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的日益增强在基础教育领域带来人才素质结构、课程和教学模式、教育与其他系统联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而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教育新的生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走出总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他的思想曾深刻地促进着中国的基础教育。而今虽时代变迁,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却依旧神奇地与时俱进着。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联系现时的教育,陶行知的思想学说依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给我们提供着现实可行的理论。

高校的教育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因为它在学生的受教育历程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教育是为了直接进入社会而进行的教育,而我们又辗转回到了一个应试教育的问题。尽管近年有所改进,但存在的现象却依然需要受到国家的密切关注。一些学生仅仅为了毕业而毕业,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一些老师也仅仅为了教书而教书,并没有注重教学生学习。作为新一代的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如今一直在践行着陶行知所说的教学合一的理论,并且不断根据现实情况 而相应地作出调整。 陶行知所创立的三大教育经典学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并且将在未来的教育界发挥巨大的作用。 “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所提倡的,一方面是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最终又回归生活,而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便是一所最好的最大的学校;另一方面,社会所给予的知识便也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知识,更是专业技能与处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国民树立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一些“应试”学生认为学校生活的价值就是获得毕业证书,并没有认识到证书固然重要,可是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便也枉然。因此,不止学生,甚至是老师,积极把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将引导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贡献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一学说亦让我想起另一句话: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改革,它不只是教材的改编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它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在新生课程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设置、实施、操作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主张知行统一、人文和科技协调,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勇敢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主动放弃“权威”和中心地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善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冲破传统课堂的樊笼,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彻底从封闭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中,本人认真研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同时还学习了当代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专著。在读书活动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感觉到了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老先生所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感觉很深,对本人理解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有很大帮助。 陶行知在强调生活既教育理论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并认为,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他站在实践唯物论的立场上,提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是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种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的作用就须要把儿童从“大彻大悟中形成信仰而生出力量来。”提出“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教育之普及,生活之提高。” 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灌入式,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常常被无形地扼杀,这种封闭型的教学方法是僵化而落后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解放儿童,为此,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 解放学生的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创造力突围而出,使思想解放; 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能干,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解放双手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引导学生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 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说。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要鼓励他们“每事问”,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儿童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要把学生从鸟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扩大眼界,发展内在的创造力; 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儿童的课表排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要学的问题、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占据了儿童的全部时间,会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该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已做)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

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模板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能不能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一、放儿童的头脑许多人认为头脑长在学生身上,他想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然而,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位美国的母亲那一个圆圈问自己的女儿,这是什么?已经上一年级的女儿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o”(英文字母),而就是这个圆圈在上一年级前这位母亲问同样的问题时,女儿有“是太阳、是葡萄、象乒乓球……”各种各样的答案。那么是什么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这位母亲毅然与学对簿公堂,院判决学校败诉。同样的有学者那一张白纸分别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提出“有什么用”的问题,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幼儿园的小朋友想法最多:以擦桌子、擦皮鞋、擦鼻涕、冬天可以点燃纸取暖等等。而大学生只有一个回答“可以写字”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无话可说。原来我们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仅仅是在让那些刚进校门时的“大问号”经过十年寒窗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大句号”。而且我们的老师、家长远没有那位美国母亲那样觉醒。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二、放儿童的双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小皇帝”是对中国的孩子很形象的描述。然而就在长辈为他们盛好每一次饭,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时候,孩子损失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能考上大学却不会独立生活的怪事。中国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成绩很好,但是缺乏实验室操作的经验。所以,在现在的情形下提出解放学生的手显得尤为重要。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做。对于生活中的动手能力,陶行知直言“不会种菜,不是学生”。在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的动手。例如:在教学“克的认识”对于1克,500克等重量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这样的教学相信比老师讲十遍更有用。又如在推导“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做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再说说长方体的特征,寓教育于动手之中,以动手促进动脑。1985年,我国年仅16岁的少年张今以一系列惊人的发明获青少年发明一等奖。张今的创造性就是得益于他的父母自幼为他动手动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他幼年时期,父母注意为他购置发展感官、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在众多的玩具中,张今更偏爱可以任意拆拼的玩具和建构材料。他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有效教学

陶行知“六大解放”与有效教学 江苏东台市廉贻小学杨兰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多次在撰文、演说中陈述自己“六大解放”的思想理念: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赶考。 课堂是让每一颗心灵敞开的温情怀抱,平等、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有效教学应该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正体现这“六大解放”的思想。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学会主动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目前,师生问答式仍然是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者课前精心设计提问,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绞尽脑汁。教师琐碎的提问,裹住了学生的头脑,学生看似思维,其实在围着老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思维。怎样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真正思维的课堂呢?让问于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六年级教材《负荆请罪》,学生齐读课题后,老师问:读题后有什么问题吗?爱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七嘴八舌,主动参与,一下子就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谁负荆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是他们

想知道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老师接着说:答案藏在课文中,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迫不及待投入到读书中。学生读课文后,老师顺势引导:你读懂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学生再一次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去。课文学完,老师又说:试着提几个自己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问问大家。教者就这样一步一步给学生留有问的时间,给学生创造问的机会,让学生在问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获取知识,让学生在问中学会思维,从而解放自己的大脑,这样的教学,就应该是有效教学。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训练实实在在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许多课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双手放得端端正正,从头到尾除了除了举手,手不再有其它作用,可以说学生的双手无形中被老师束缚起来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六年级教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我们见识过许多爱国志士,肖邦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划出来,选择一两处多读几遍,在句子或词语旁写写感动的原因。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学生笔间流淌的是自己的情感。课堂上写的训练就是解放学生双手的一种体现。 课堂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教者执教一年级教材《春笋》时设计了“春笋作业小超市”:(1)抄写自己刚会写的生字;(2)练习读一读课文,争取比刚才还要好;(3)看看图说说图的意思;(4)几个人一组,演一演文中的小春笋。逛超市多自由,想买什么就拿什么,逛作业超市,合适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95190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 陶行知 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1]。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 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 育。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今天仍在广泛推行。这种理想化的教学观念,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 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科学新课程改革中正得到充分的实现。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 多彩,学生的家长大多上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大众传媒的容量空前 影响又是空前强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 解,所以我们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加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所提倡 的“社会即教学,生活即教学”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 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与教材的知识点为内容,老师的 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并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渗透一些成为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如何做人、如何区分 善恶和认识真善美等,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科学教材中,绝大数是探究式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 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并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 1/3页 要条件。 记得以前上课时曾提出过:“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 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 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 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 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 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解放大脑”之我见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 ——“解放大脑”之我见 石浦中心幼儿园于发源 【摘要】所谓“解放大脑”陶行知先生在自己的撰文“六大解放”中多次提到,即“解放幼儿的大脑,使他们能想”。如今各方教育理论泛滥,好的教育理论自然被拿到现实中加以运用。陶先生自然是位大教育家,其教育理念也理所当然被广泛传播。然而当理论撞上实践,并非都能够完美吻合,下面就针对“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大脑”谈一谈我的一点点看法。 一、“解放大脑”给幼儿教育带来的优势 顾名思义,解放大脑是说幼儿的思维局限性很强,容易被教师牵引。因此此番用意被理解为教师要开阔幼儿视野,让幼儿能够发挥自身的思维优势,培养幼儿爱思考、独立思考、会思考的人,从小打下一个独立思考、爱思考、会思考的基础。 有些笔者寓意,课堂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有华丽的布景和暖色的灯光,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这场舞台的演员。而教师并非独特,并非可以独揽整个舞台,教师不应该是整个舞台的主演。真正的的主角应该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当配角。努力将主角衬托的更加美好。 此番寓意固然是很出彩,道出了一个教师应有的本质,说出了无数教育家想要表达的心声。因此寓意在“解放大脑”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将机会交给学生。创建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

考、爱上思考。最好可以像一只刹不住的犀牛,将教育的瓶颈撞的粉碎,把教育意义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 案例:《纸张大力士》 有一天我即将准备上一节科学领域的课《纸张大力士》。由于这节课我之前有观摩过其他老师上过,因此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已经基本上知道这节课所能达到的效果。 小朋友们一如继往坐在小椅子上听我讲述活动的要求。即,将纸张通过卷折等方式站立,并且在站立的纸上把积木堆上去。并且尽量堆积的更多,堆的最多的小朋友即是今天的冠军。 由于之前我听过的那位老师,在幼儿操作之前展示了一遍该如何让纸张站立,并且强调不要把积木掉在桌子上发出声音。导致整场活动虽然很安静,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有的小朋友为避免积木掉落在桌上发出声音,只放了很少的积木在上面。有些幼儿甚至全部模仿教师的步骤。 而在我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只是提出了简单的要求,就是要纸张站立并且比谁的积木搭的更多。最后其效果和放置积木的数量竟然是那位老师班里小朋友的三倍。甚至有些小朋友想到了我很多稀奇古怪我摆放方法,虽然放的并不是最多的,但是从外形上更加美观。 因此,解放幼儿的大脑,就应该少点约束,让环境足够的宽松,让稀奇古怪的事情更多一点,让不可思议的事情更多一点。就像孩子画画一样,并不能说人头一定要是圆的,身子一定是方的,小孩子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而我绝不会强加自己的定势给他。更不会说方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