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问答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问答题复习

中国历史(下)问答题复习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1、列出隋朝的开国皇帝和亡国皇帝?

答:隋文帝隋炀帝

2、按由南至北的顺序,列举隋朝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答: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3、归纳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两大贡献?

答:(1)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南北;(2)开凿大运河,这条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4、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特点:隋朝储积的粮食、布匹等,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②原因: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答:①对象:隋朝大运河;②态度: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3)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答:①这条“渠”是605年开始开凿的,

②开通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⑤是隋炀帝时期开通的。

第2课“贞观之治”

1、列举唐太宗重用的三位名臣?

(1)敢于直谏——魏征

(2)富于谋略——房玄龄

(3)善断大事——杜如晦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的关系?

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二者是因果关系。(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认为怎样做才能巩固统治?

答: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唐太宗认为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

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或巩固封建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

1.根据提示列举唐朝时期的两个治世局面?

答: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2、列举我国古代汉代至唐代时期所出现的“治世”? 答:“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列举唐朝著名的瓷窑所产的瓷器种类?

(1)越窑——青瓷(2)刑窑——白瓷(3)唐三彩

4、列举唐朝创制和改进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答:(1)灌溉工具——筒车(2)农具——曲辕犁

5、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答:作者杜甫,他的诗的特点: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是“三吏”、“三别”。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

答:“开元”指唐玄宗的前期统治。“开元全盛日”出现的原因:因为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唐玄宗初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便繁荣发展起来。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

答:唐玄宗统治后期即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享乐,导致奸臣、宦官专权,朝政混乱。

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列举对我国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作出贡献的君主 ?

答:(1)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文帝(2)正式设进士科——隋炀帝(3)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唐太宗(4)开始殿试,设立武举——武则天(5)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唐玄宗

2、列举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朝初年,唐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涉及我国古代哪项制度?

答:科举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什么?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答: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途径是走科举取士的道路.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为这项政策作出了什么贡献?

答: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其封建统治;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材料所涉及到的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5)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读书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列举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三件大事?

答: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

2、列举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区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答: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写出唐玄宗册封下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答:(1)回纥——怀仁可汗

(2)靺鞨——渤海郡王

(3)南诏——云南王

4、阅读下列材料:

“外甥士先皇帝舅宿亲,又嫁给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善皆安乐。”请回答:(1)此材料出自何处?

答:出自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2)先皇帝指的是谁?答:唐太宗

(3)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答:唐太宗。

(2)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答:被尊称为“天可汗”。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列举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杰出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答:(1)六次东渡日本——鉴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2)西游天竺——玄奘(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请回答:

图一中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为唐朝和该民族之间的友好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公主分别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2)观察图二,唐朝的对外交往主要涉及哪些地区?请你举出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答:亚洲、非洲、欧洲;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精义;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3)从唐代开始,海外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唐朝能够

闻名于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政治稳定;②经济繁荣;③对外交通发达;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长期居住;⑤与外国交往密切。

3.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请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你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鉴真

第7课

1、写出诗歌具有以下特点的诗人。

答:(1)气魄雄浑,沉郁悲怆——杜甫

(2)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白居易

(3)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李白

2、列举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

答:李白:《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列举唐代两位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答:阎立本:《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写出建立下列政权的民族?

答:(1)辽——契丹族(2)西夏——党项族(3)金——女真族(4)元——蒙古族

2、列举两宋时期(及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答: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 3、(南宋)宋金议和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内容:南宋向金议和,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请回答:

(1)材料中的“岳”指的是谁?要“撼岳家军”的是谁?

答:岳飞,金军

(2)岳飞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他?

答: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列举宋代两个商业大都市?答:开封、杭州

2、列举宋朝重要的外贸港口?答:广州、泉州

3、“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器不冀,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以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宋史.食货志》

(1)用文中内容说明北宋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答:宋朝以政府的名义遣使从福建取占城稻的种子,并让转运使向农民宣传占城稻的优点与种植方法,可见北宋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场所在宋代的称呼。答:(1)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瓦子”(2)供住宿用——“砥店”

(3)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

2、列举宋朝时期已有的今天的传统节日名称。

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列举秦、隋、元三代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名称。

答:秦:灵渠隋:隋朝大运河元:通惠河和会通河

2、列举元世祖治理农业的措施。

答:(1)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2)治理黄河;(3)推广棉花的种植。 3、列举元朝巩固政治统治的几项措施。

答:①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书省,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③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4、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

答:隋朝运河经过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回答:(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

答:文天祥

(2)上述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答:组织军队抗元,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列举宋元时期三种主要的火药武器。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答: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增加了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进行航海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几项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4、“渺茫天际,水天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夜唯谨,毫厘之差,生死攸关。”请回答:

(1)最早的指南仪器叫什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期?

答:司南,北宋

(2)指南针的应用有什么作用?

答:指南针是一种可靠的导航仪器,使航海不会迷失方向;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

(3)指南针是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的?

答:南宋时期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列举宋代杰出的三位词人风格?

(1)气势豪迈,雄健奔放——苏轼

(2)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李清照

(3)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辛弃疾

2、列举下列作品的作者。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窦娥冤》——关汉卿

(3)《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3、列举被称为“宋四家”的四位书法家。

答: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各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答: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列举明朝的特务机构?。

答:锦衣卫、东厂

2、列举我国古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三人?。

答: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

3、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职官志》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答:明朝

⑵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在地方上进行了怎样的机构改革?

答: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⑶你认为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强皇帝的权利,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4、材料:八股取士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请回答:(1)“八股取士”兴盛于什么时期?“焚书”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

答:明朝。秦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才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3)顾炎武为什么这么说?

答: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5、“摇头摇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请回答:

(1)材料所述反映的是哪一时代的什么现象?

答:明朝科举制八股取士的现象。

(2)为什么说“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答:明朝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也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列举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的几件大事。

答: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并取得胜利、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列举明朝时中外交往和冲突的两位著名人物。答:郑和戚继光

3、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原因:(1)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他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有其他爱国军配合作战。

(4)戚继光指挥有方。

我们应该学习他:把民族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不谋私利;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淡泊名利。

4、材料: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是从哪个港口出发地?

答:刘家港

(3)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过什么地方?还曾到达过哪些国家和地区?(答出三个今天使用的地名)答: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湾等地。

(4)郑和下西洋启示今天的我们要发展经济,扩大影响。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

答:当今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对外开放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使我们的强国之路。(突出对外开放即可。)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戚继光,明朝人,抗倭的民族英雄。(2)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决心报效祖国、荡平倭寇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诗中的“海波”指的是什么?“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的理想是否实现?答:①“海波”指当时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②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的沿海地区。③作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被明政府派往浙东抗倭,后来又进入福建、广东,在当地爱国军民的支持下,最终肃清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4)从这句诗中我们受到哪些启迪和教育?

答:我们要像郑成功一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1、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人物?

(1)自立为汗,国号金——努尔哈赤;

(2)改国号为清——皇太极;

(3)设立军机处——雍正帝;

(4)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帝。

2、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

答:(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明朝——“八股取士”;

(4)清朝——大兴“文字狱”。

3、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传,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请回答: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答:雍正帝

(2)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3)“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答: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你如何看待军机处这一件事?答: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是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一切听命于皇帝,限制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4、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时候回归中国的?

答:38年,1662年回归祖国。

5、你如何评价郑成功?

答: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6、《尼布楚条约》相关考点:

(1)此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答:1689年

(2)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答:在清政府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后,经双方平等协商签订的。

(3)这个条约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此条约的签订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此条约得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清朝前期在反抗侵略、保卫边疆上,作出哪些努力?

答:(1)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2)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3)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8、通过明清(前期)对外关系的学习,你能说一下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什么新特点?面对这种新特点,你觉得当时的政府与人民应当怎样做才能应对这种变化的新形势?

答:(1)这时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同时我们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2)应加强海防建设,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继续加强交流,学习西方比我们先进的科技。

9、2001年10月,我国政府郑重向世界宣布,“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应当坚决予以反对和打击。所谓“东突”是“东突厥斯坦”的简称,是指一批民族分裂主义

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手段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

请用所学过的中国历史有关知识批驳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编造的“东突”理论。答:新疆分裂分子鼓吹的“东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它抹杀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c清朝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突厥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6世纪中期,突厥族建立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唐太宗是俘获东突厥首领,东突厥灭亡。唐高宗时,灭西突厥。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加速了突厥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

10、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请回答:(1)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答: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2)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答: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3)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答: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了胜利。当时的统治者是康熙皇帝。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列举明清时期侵略我国的三个国家?

答:葡萄牙、荷兰、沙俄

2、列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两位民族英雄?

(1)抗击倭寇——戚继光;

(2)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

3、列举清朝前期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所做的努力?。

答:(1)郑成功收复台湾

(2)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3)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4)《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朝前期,清政府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同割据、叛乱以及侵略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西藏、新疆、台湾、黑龙江等地区的管理,巩固了清朝的疆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版图。据此回答:(1)清朝前期,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答:①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②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③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问题。

(2)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做了些什么?

答(1)确立了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2)设置了驻藏大臣;

(3)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4)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列举明清时期全国性的贸易市场。

答:北京、南京。

2、材料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材料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材料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江浙地区棉纺织业的发达;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关系?

答:反映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清朝统治者对对外交往的认识?

答:自恃中国地大物博,骄傲自大。

(2)依据这种认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答:①闭关锁国政策。②维护清朝统治。③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答: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是什么关系?

答: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准备了条件。(5)“机户”指的是什么?“机工”指的是什么?

答:机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指的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6)“机户”和“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7)“得业者生,失业者死”说明了什么?

答: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4)这种认识对中国历史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④要从“闭关锁国”中汲取教训。

⑤坚定不移地州改革开放之路。

4、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前提和标志分别是什么?它的出现,是不是等于我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

答:前提: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或手工工场)出现。

它的出现,并不等于我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为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在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我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答:闭关锁国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答:启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列举明代科技史上的三部科技巨著及其作者。

答: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2、列举秦长城、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答:秦:辽东(东)——临洮(西)

明:鸭绿江(东)——嘉峪关(西)。

3、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书,他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尝试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遣,岂人力也哉。请回答:(1)这段材料出自何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人?

答:《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朝末年

(2)这段材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答: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力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

(3)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它告诉我们,要注意与自然相协调,适应生存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但不能超越自然。

5、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达到完善地步。请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答: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新世纪的学子,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根据提示列举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

(1)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2)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

经典汇总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唐朝科举考试和明清的八股取士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内容:唐朝除考儒家经典以外,更重诗赋和时务策,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八股取士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不允许有个人见解。说明: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衰落、消极。

2、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闻名的发展。请回答:(1)选作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①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至少举出两点)

答:主要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②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

答:借鉴: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

3、列举清朝前期为管辖边疆地区设臵的机构名称,

(1)台湾——台湾府(1683年)

(2)西藏——驻藏大臣(1727年)

(3)新疆——伊犁将军(清朝)

4、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请回答:(1)材料中的“贵国”指谁?他们占领台湾多少年?

答:荷兰殖民者。38年。

(2)上述材料是谁说的?他何时收复了台湾?

答:郑成功,1662年。

(3)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

答:台湾府

5、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的版图基本确定。请回答:(1)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在什么时候巩固和发展起来的?答:清朝

(2)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怎样逐步巩固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对外:①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②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③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对内:确立了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感想:中华民族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责任,任何侵略势力和分裂势力终归要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对。

6、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明朝时,郑和的船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但到清朝时,大型船队已经绝迹。请回答:(1)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

答: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给中国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答: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④要从“闭关锁国”中汲取教训。

⑤坚定不移地州改革开放之路。

7、根据提示写出我国古代著名的瓷器?

答:(1)越窑——青瓷

(2)刑窑——白瓷

(3)哥窑——冰裂纹瓷器

(4)景德镇——青花瓷器

8、写出下列各朝代主要的文学成就特点?

(1)唐朝——诗歌(2)宋朝——词

(3)元朝——曲(4)明清——小说

9、根据提示列举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1)六次东渡日本——鉴真

(2)西游天竺取经——玄奘

(3)元世祖时来华—马克·波罗

(4)七下西洋——郑和

10、写出下列朝代的建立者:

(1)隋朝——杨坚

(2)唐朝——李渊

(3)北宋——赵匡胤

(4)南宋——赵构

(5)元朝——忽必烈

(6)明朝——朱元璋

(7)清朝——皇太极

11、材料:郡城之东,皆司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苏州风俗考》请回答:(1)“主”“匠”在这里分别是什么人?

答:机户和机工。

(2)“主”、“匠”之间具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在什么时候?答:明朝中期以后。

(4)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发展。

12、明朝和清朝时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两朝在加强君权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能说出它的利弊吗?这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利: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弊: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借鉴: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收揽民心,奠定好人民群众基础。

13、玄奘西去取经,鉴真东渡弘扬佛法,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讨论一下,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答:反映了兼收并蓄(或对外开放)弘扬中国文化,同时又有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特点。

14、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答:(1)隋炀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4)武则天开始殿试,设立武举;

(5)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6)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即八股取士。

(7)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到清朝末年科举制被废除。

15、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清朝统治前期我国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答:(1)政治:军机处的设立表面上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实际上是封建政治衰落的表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经济受到冲击。

(3)思想:大兴“文字狱”以加强对思想的控制,然而它却严重地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4)文化:一些著名作品《红楼梦》等,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致走向衰落。

16、清朝前期,在西藏、新疆、蒙古族、台湾、及对外方面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出的努力及影响有哪些?

答:(1).从西藏地区看:①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历世达赖、班禅的继立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大大加强了。

(2).从新疆地区看:乾隆帝派兵粉碎了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3).从蒙古族看:土尔扈物在明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因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首领渥巴锡举行武装起义,不远万里重返祖国,清政府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4).从台湾看:郑成功带兵反抗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6).从对外关系看:抗击沙俄侵略者,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17、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答:(1)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吐蕃与唐朝曾长期保持着联姻、经济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

(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3)清朝时中央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班禅、达赖共同管辖,而班禅、达赖也要经清朝皇帝册封。西藏作为大臣辖区,是全国二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