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军事地形学(教材)

军事地形学(教材)

军事地形学基础

第一章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3)

第一节地形的概念及分类 (3)

第二节各类地形的特点及其对行动的影响 (3)

第二章地形图知识 (9)

第一节地图概述 (9)

第二节地图投影 (12)

第三节地形图比例尺 (15)

第四节坐标系 (19)

第五节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22)

第六节方位角和偏角 (25)

第七节地物符号 (27)

第八节地貌判读 (30)

第一章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的概念及分类

一、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是指地表面平坦和起伏的自然状态,如山地、丘陵地、平原等。地物是指分布在地面上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固定性物体,如居民地、道路、江河、森林等。

二、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就是军事上研究、利用、识别地形的一门学科。其中识别是基础,研究和利用是最终目的。包括地形图的识别与使用、航空航天照片的判断、战场简易地图的调制、现地使用地图等内容。

三、地形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依地貌的状态,可分为平原、丘陵地、山地和高原;依地物的分布和土壤性质,可分为居民地、水网稻田地、江河和湖泊、山林地、石林地、黄土地形、沙漠

和戈壁、草原、沼泽等;依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可分为开阔地、隐蔽地和断绝地等。

第二节各类地形的特点及其对行动的影响

一、平原

地面平坦宽广,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叫平原。它以较小的高程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地。我国平原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一)平原的地形特点

地面平坦、交通发达、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大部分为耕种地。因其

地理位臵不同,特点也不同。

北方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间有小的岗丘、垄岗,高差一般在50米以下;道路成网,四通八达,一般集镇之间有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有大路相连;江河、湖泊较少,水量变化大,雨季洪水暴涨,河水较深,枯水季节河水较浅;耕地多为旱田,夏季高杆作物生长茂盛,冬季无农作物生长;居民地多属集团式,房屋大部为砖瓦结构,地下水位较低。

南方平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形平坦开阔;乡村路窄而弯曲,而且多桥梁;江河、湖泊遍布,沟渠纵横;耕地大部为水稻田;村镇而分散,建筑不甚坚固;地下水位较高。

(二)平原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军队在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坦克、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能,便于军队组织指挥。在雨季,江河有较大的障碍作用。

平原展望良好,视界、射界宽广,便于观察射击,能较好地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北方平原,利于构筑工事,修筑野战机场;南方平原,因水稻田多,地下水位高,不便于构筑地下工事。平原地区为军队宿营、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一般无险可守,因此,居民地,特别是较大的村镇,常成为防御的重要依托,而独立高地,高大的土堆、土堤及高大的建筑物等,则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平原地区适于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期间,名震中外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主要战场就是在平原地区进行的。

二、丘陵地

地面起伏较缓,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下的高地叫丘陵。许多丘陵错综

连绵的地区叫丘陵地。我国丘陵地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较大的有东南丘陵地、胶东丘陵地和辽西丘陵地等。

(一)丘陵地的地形特点

高差不大,山顶圆浑,谷宽岭低,坡度平缓,山脚附近多为耕地、梯田和谷地,它是介于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形。

丘陵地地区,一般人烟较稠密,农产品丰富;居民地多依山傍谷,大的城镇多在广阔的谷地和水陆交通要冲;交通较发达,仅次于平原;江河水流平缓,河面较宽,河道弯曲,多浅滩。

北方和南方的丘陵地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丘陵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丘陵地对军队的机动和各种兵器器材的使用一般限制较小。

丘陵地,不论攻防均便于部署兵力兵器,攻者便于隐蔽接近敌人,实施迂回包围;防者可以利用纵深高地组织多层次、支撑点式环形防御。

丘陵地与平原一样适于大兵团作战。由于丘陵地地貌的起伏,攻防战斗不象平原那样以争夺居民地为主,而主要是利用错综的丘陵进行,其制高点、重要高地则是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三、山地

地面起伏显著,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我国山地面积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较大的有: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的阿尔泰山、阴山和燕山;西部的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西南的横断山;东南的南岭和武夷山;中部的秦岭、太行山、大别山等。

(一)山地的特点

山地的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地形断绝,山顶高耸,山背、山脊纵横其伏。我国山地高程多在1000米以上,西部山地多在4000米以上;高

差一般为500~1500米有的地方可达2000~4000米;坡度一般为30—50度,有的达50度以上。

山地道路稀少,尤以铁路、公路最缺乏,主要道路为乡村路,多小路、隘路,有的地方仅有栈道,道路质量差,弯多坡大;河床窄,岸陡流急,水位涨落急剧;人烟稀少,物资缺乏;高山地区空气稀薄,气象多变,山顶与山脚以及昼夜之间温差较大。

山地由于所处地理位臵不同,其特点各不相同。

(二)山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军队在山地作战,因地面起伏急剧,形成地形割裂断绝,军队行动困难,坦克、炮兵和机械化部队仅能沿公路、平坦谷地行动,大兵团行动也受道路限制,人马体力消耗增大;判定方位困难,容易迷失方向;观察、射击死角多,通信联络、指挥协同较困难,但便于选择良好的制高点、观察所、指挥所,便于隐蔽伪装。

山地的制高点、山垭口和隘路,往往是山地作战敌我双方争夺的要点,夺取这些地方,对确保战斗胜利有重要意义。

山地地形对攻防战斗各有利弊,但一般来说还是易守难攻。

四、山林地

许多树木聚生的山地叫山林地。我国山林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面积较大的有云南山区、南岭、武夷山、长白山、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鄂西山区、大别山、吕梁山北部、中条山等山林地。另西藏东部山区边缘、天山、阿尔泰山也有大面积的森林。

(一)山林地的特点

山林地的特点与山地基本相似,只是地形更隐蔽,人烟更稀少,交通更不便。由于所处地理位臵不同,其特点也不一样。

南方山林地,如滇、粤、桂南部地区的热带山林地,山高坡陡,谷深

岭窄,林密草深,荆棘藤蔓丛生;高温多雨,潮湿多雾,四季不明显,一年之中寒暑差异不大,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毒虫多,流行性疾病多;山林区村寨少,城镇多在坝区;民族多,风俗习惯各异。

北方山林地,如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山岭较平坦、浑圆,土壤层较厚,地形割裂程度较小。大兴安岭多为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针叶和阔叶混合林,林内藤蔓较南方山林地少,居民地和道路稀少,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积雪较厚。

(二)山林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山林地利于隐蔽集结和接敌,易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便于轻装部(分)队活动,开展游击战;便于控制要点据险扼守,节省兵力;便于就地取材,修筑工事,设臵障碍;便于采集野生食物,短期克服困难。

在山林地作战,观察、指挥、协同不便,通讯联络困难;炮兵不易选择良好阵地,不易发扬火力,射击效果降抵;战斗队形不便展开,展开后又易失掉联系;在山林地作战,航空兵作用大大降低;武器、弹药、器材和被服易受潮发霉变质,疾病、虫害对部队危害大;补给困难,后勤保障任务繁重。

五、高原

地势高而地面比较平缓宽广,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叫高原。它以较大的高程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一)高原的地形特点

地势高亢,地面平坦开阔,多数为盆地,少数为宽谷地。青海湖盆地、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等面积宽广,为戈壁、丘陵地、草原相间,形成许多盐湖和沼泽。藏北高原为大片草原,地面开阔,多为圆浑平缓的丘陵地,中间夹着许多盆地,其低洼处湖泊较多。藏南高原多为山间谷地。云

贵高原多为小盆地。内蒙古高原为开阔高原,地面起伏平缓,多宽阔的浅盆地,北部为大片草原,西南部为大片沙漠。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象多变,气压低,温差大;大多数地区人烟稀少,物产贫乏,道路甚少,有些地区,气候寒冷,风多,风向不定,多风暴和雪崩。

(二)高原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视广阔,观察良好;由于交通不便,部队机动困难,特别是技术兵器使用受到限制;因空气稀薄,部队行动时,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降低。

在高原地区作战的部队,人员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容易发生冻伤、雪盲、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疾病,非战斗减员增多;同时武器及技术装备的效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射击误差大,因物产贫乏,就地基本不能补给,后勤保障任务繁重。

六、居民地

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的地区叫居民地。根据性质和人口多少分为城市、集镇、村庄等。

(一)居民地的地形特点

大的城市居民地,常是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多是交通枢纽。一般依山、临河或滨海、濒湖而筑,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而坚固。

集镇,是一种较大的居民地房屋较多,其建筑形式比较简单。村庄,是较小的居民地,人口不多,房屋矮小。

(二)居民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居民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它的大小、所在位臵、建筑物状况和附近地形条件等。

大的居民地通常是攻、防要点,也是敌人航空宾、炮兵、原子、导弹和化学武器袭击的目标。居民地便于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活动;利用城市电讯设备可组织部队通信联络,便于军队宿营和后勤补给,但观察、指挥和协同不便,战斗队形易被分割。城市附近的高地、隘路、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和机场、火车站、发电厂、水源以及重要的工业区等,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地方。

总之,地形对作战行动有着广泛、重要的影响,了解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自觉地趋地形之利,避地形之害,并根据需要,能动地改造地形,以便赢得战斗的胜利。

第二章地形图知识

第一节地图概述

一、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写。它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图式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测绘于平面图纸上的图,称为地图。

按照这个定义来说,地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一)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球是一个极不规则的自然球体,它的表面是一个复杂的、起伏不平的曲面。而地图则是一张平面图纸,要把这个曲面展绘成平面图形,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即采用适当的投影方法和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描绘到平面图纸上,这样才能在图上进行长度(距离)、角度、高度、面积和坐标等的量读和计算。

(二)有特定的图式符号

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有些物体能依比例表示,有些物体不能依比例表示,有些是无形事物,为了将其恰当地表示在地图上,就必须采用特定的图式符号,才能使地图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使用。

(三)有规定的颜色

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自然色彩是十分丰富的,由于技术等原因,在图上不可能原本的表示出来,为了增强地图的地理景观和艺术感,所以,规定在地图上以与自然相类似的颜色表示。如森林用绿色,水系用蓝色,地貌用棕色等。

(四)有规定的文字、数字注记

物体的名称、质量和数量等,在实地有的是看不见的,在图上用符号也是难以表达的,为了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和使用价值,在地图上以规定的字体和大小,用文字和数字予以注明,使看不见的现象便成看得见的实体。

(五)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是无穷的,测绘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地表示在地图上。因此,制图时就必须按照制图《规范》,对那些数量较多的物体,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取舍;对那些形态比较复杂的物体,按其质量状况进行简化,以保证地图更加清晰易读。这种方法,称为地图综合。

二、地图的分类和用途

地图分类,就是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把它们分别归纳成一定的种类。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门地图两大类。

(一)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就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通用的地图。它综合地反映地球表面地理景观的外貌,比较全面地表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它所表示的内容有:水系、居民地、道路、地貌、土壤植被、境界以及经济现象、文化标志等。其具体内容的详简程度,则有地图比例尺的不同而定。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臵、形状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它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形资料。根据需要和用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例尺系列,并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我国地形图比例尺系列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1:1万、1:2.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实测图,显示内容详细、准确。对重要城市和要塞、基地、重点设防地区和可能的预设战场测制。主要供团以下分队研究地形和组织战斗时使用,另外,还用于国防工程设计和国家经济建设堪察、设计。

1:5万比例尺地形图也是实测图,是师、团两级组织训练和指挥作战

的基本用图。在图上可以进行量测和计算,确定炮兵射击诸元等。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多数为编绘图,少数地区,如草原、戈壁地区是经实地调查测绘的。主要供装甲、机械化部队和师、集团军指挥机关组织战斗时使用,还可供炮兵射击、空降兵选定着陆场使用。它也是合成军队的基本用图。

1:20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主要供集团军以上的指挥机关拟定战役计划、研究兵力部署、指挥陆空大兵团协同作战时使用。

1:100万比例尺地图主要供陆海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研究战役方向、进行战略、战役规划和部署、解决战略、战役方面的作战任务时使用。

(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它是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某一个专题内容的地图,如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历史图等等。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专题地图的内容愈来愈广泛,品种会愈来愈多。

三、地形图的测制过程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是个很复杂的工作过程,主要有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和印刷等三个大的作业阶段。

第二节地图投影

一、地球形状概述

为了识别地图,必须先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大体上是一个椭球体,其自然表面分布着高山、丘陵、平原、江河和湖海,高低起伏变化很大。可以说地球表面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不规则的自然曲面。为解决测量计算的有关问题,假想用一个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引伸到大陆的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这个表面叫大地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在测量计算中,就用一个长、短半径与地球的形状、大小极为接近的椭圆,即以椭圆的的短轴(地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它。

地球椭球的形状和大小,是用它的长半径(a)、短半径(b)、和扁率(α)等基本元素表示的。

扁率:指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即长半径(a)和短半径(b)之差与长半径(a)之比值:α=(a-b)/a。

目前我国采用的椭球体为:

长半径(a)=6378245(米)

短半径(b)=6356863(米)

扁率(α)=1:298.3

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用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测制精度较高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尤为重要,因为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内容,都是先将地球自然表面的物体垂直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再转化到地球椭球面上,然后经过地图投影的方法才描绘到平面图纸上的。如果地球形状和大小,确定得不正确,那么,对于地形图的精度,对于我们识图用图,在图上量测距离、面积和各种数据等就会受到影响。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确定地面点位的空间位臵的工作,称地面点位的确定。在测量上采用地理坐标来确定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位臵,而用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来确定其高程。

1、用地理坐标来确定点的球面位臵

以经纬度(L、B)来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位臵的坐标称地理坐标。当基准面(即参考椭球面)选定后即可在该面上选一球面坐标系。

以通过南北极地轴为参考椭球体的旋转轴,过球心并与旋转轴垂直的

平面称为赤道面,它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赤道;过任一点且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纬圈,即纬线。过地面任意一点与旋转轴构成的平面称为过该点的子午面,它与椭球面的交线即子午线,即经线;而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那个子午面称首子午面。首子午面与椭球面上的交线称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首子午线与赤道构成了椭球面上的坐标轴线,地面任意点“甲”的地理坐标是以角度值表示的该点至坐标轴角距,即“甲”点的大地经纬度(L、B)。

大地经度L是过“甲”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地纬度B是过“甲”点的法线与赤道面所形成的夹角。纬度从赤道面起表示向南、北至极点各为90度并分别称为南纬和北纬;经度从首子午面起算,分别向东、西各为180度,并分别称东经和西经。经度值相同的点必然在同一条子午线上,纬度值相同的点必然在同一个纬圈上。

2、点的高程的确定

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叫该地面点的高程。高程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它是设想静止的,即不考虑潮汐和风浪影响的平均海水面,并沿椭球面延伸穿过陆地海洋而形成的闭和曲面。该曲面所包围的形体叫大地体。地面点的高程通常用H来表示。高程也叫海拔或绝对高程。

二、地图的投影概念和投影变形

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可展开的曲面,而地图是个平面,为解决地球曲面与地球平面之间的矛盾,运用数学原理,按一定的要求,将地球椭球面的点和线相应转绘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叫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由于球面的不可展性,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必然与球面上的图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叫投影变形。依其性质,可分为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三种。

对军用地形图而言,由于现地用图的需要以及在图上量测方位、角度

和距离的要求,所采用的投影应满足角度无变形的条件,以便于角度测量和在小范围内使图上与实地相应图形相似,同时对长度变形加以限制,而确保地形图的使用性。我国军用地形图采用的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三、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它是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高斯创立,后经克吕格研究改进,把它应用到椭球面上,故称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假想用一个椭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与某一经线(即中央经线)相切,并使圆柱轴通过地心,然后根据等角不变的条件,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为了控制变形,先按一定的经差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带,再使椭圆柱面依次和每一带的中央经线相切,并把各带中央经线东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经纬线网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从两极将该椭圆柱面切开展平,即是地球各带经纬网在平面上的图形。

我国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是经差6°分带法,即以起始经线为零,由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带,将全球分为60个带,各带的带号依次用1、2、3……60表示。每带的中央经线,依次为3°、9°、15°……357°。我国位于东经72°至138°之间,共占11个投影带,即13至23带,各带的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87°…135°。

第三节地形图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概念

地球表面面积很大,要把它展绘在平面图纸上,就必须予以缩小。缩小时,地图上的长度与相应实地长度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这种比

例关系作为两者之间的量算尺度,这个尺度就叫地图比例尺。因此,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即:地图比例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

如图上两点长为1cm,实地该两点的水平距离为50000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则为1/50000,或1:5万。

比例尺是一种没有单位的比值,相比的两个量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不能比。地图比例尺的分子通常用1表示,以便了解地图缩小的倍数,如1:5万即缩小五万倍,1:10万即缩小十万倍。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尺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如1:2.5万大于1:5万,1:5万大于1:10万。

由于地图的使用目的和要求不同,因而地图的比例尺也就不同。不同的比例尺,图上长度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也就不一样。

一幅地图,当图幅面积一定时,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大,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因为地图的精度是随着比例尺的缩小而降低的,所以,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误差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误差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也就越低。

由于地图比例尺大小的不同,地图的特点也不一样,因而在使用地图时,应根据任务和需要适当选用。

二、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地图比例尺通常绘注在南图廓的下方,其表示形式有:

1、数字式

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的。如:1:5万或1/50000。

2、文字式

它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予以说明的。如“百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或“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地500米”等。

3、图解式

将图上长与实地长的比例关系用线段、图形表示的,叫图解比例尺。图解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等。地形图上多采用直线比例尺。

三、图上距离的量算

(一)用直尺量算

用直尺量算距离时,先用米尺从图上量取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厘米),然后乘以该图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得实地水平距离(米或公里)。其换算公式为:

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

如在1:5万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上为3.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

3.4厘米×50000=170000厘米=1700米

为计算方便,可先将比例尺分母消去两个零,

3.4米×500=1700米

若已知实地距离,同样可以算出图上长,其公式为:

图上长=实地距离÷比例尺分母

如已知两点间实地水平距离为5公里,在1:5万地图上,其长度则为:5000米÷500=10厘米

(二)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

直线比例尺上注记的数字表示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尺身注记公里数,用以量取整公里距离;尺身注记米数,用以量取不足整公里的距离。

在直线比例尺上量距离时,先用两脚规(或直尺、纸条)量出两点间的长度,并保持其张度,再到直线比例尺上比量,比量时,先使两脚规的

一脚落在尺身的整公里数上,再使另一脚落在尺头上,即可直接读出两点间实地水平距离。

(三)用里程表量读

在地形图上量取弯曲路段或曲线距离时,使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比较方便。里程表由表盘、指针及滚轮三部分组成,表盘的外分划圈上有1:100000、1:50000、1:25000等比例尺注记和公里数注记,每个数字均表示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公里数。

量读时,先使指针归0(即指针对准盘内0处),然后手持里程表,将滚轮放在起点上(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沿所量线段滚至终点,指针在相应比例尺分划圈上所指的公里数,即为所求实地距离。

四、图上距离的倾斜改正

地形图上两点间距离,都是水平距离,而实地总是起伏不平的。因此实际距离往往大于水平距离。也就是说,实际距离与水平距离之间有一个差值,将其差值尽量缩小,使之更接近实地距离,叫做坡度改正。

计算实地距离的公式是:

实际距离=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改正数

例如:从图上量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5公里,其平均坡度为12°,则实地距离为:

5(公里)+5(公里)×20%=6(公里)

当量取的距离很长时,地形坡度变化可能比较频繁,影响作业速度。此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地形类别采用经验法进行坡度改正。根据资料,在平原地形一般参照10—14%,丘陵地形15—19%,一般山地20—30%进行改正。

修正的方法:利用系数 K

我军军用地形图中方里网边长的规定

第四节坐标系

确定平面上或空间中某点位臵的有次序的一组数值,称为该点的坐标。地形图上的坐标有: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

一、地理坐标

确定地面某点位臵的经、纬度数值,叫该点的地理坐标。通常用度、分、秒表示。在海军、空军、边防和外交斗争中,常用以指示舰艇、飞机和目标等位臵。

(一)地理坐标网的构成

地理坐标网是由一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网的构成和起算,全世界是统一的。经度,从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零点起算,向东、西各180°;纬度,从赤道起算,向南、北各90°。这样,地球表面上任意一

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通过。因此,用一组经、纬度数值,就可以指示或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臵。

(二)地理坐标网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地形图是按经、纬度分幅的,所以,地形图的南、北内图廓线就是纬线;东、西内图廓线就是经线。由于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地理坐标网的形式也略有区别。

1.1:2.5—1:10万地形图,只绘平面直角坐标网,不绘地理坐标网。

2.1:20—1:100万地形图,只绘地理坐标网,不绘平面直角坐标网。

二、平面直角坐标

确定平面上某点位臵的长度值,叫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我国地形图上采用的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如前所述,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投影,它是以经差6°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成60个带,每带的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成互相垂直的直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以每带的中央经线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0),这样,每一带便构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

为便于从每幅地形图上量测任意点的坐标和计算面积,采用以整公里数为单位,按相等的距离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这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网,也叫方里网。

由于地图比例尺不同,所以坐标方格的边长也不同,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坐标方格边长的规定见表。

地形图上坐标值均以公里数为单位注记在内外图廓线之间。在东西图廓间横线上,由下向上增大的为纵坐标值(简称纵坐标),在南北图廓间纵线上,由左向右增大的为横坐标值(简称横坐标);在图廓四角,注记坐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