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

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

Thinking about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Low-carbon Dimension

——The Inspiration of Irchel Campus, Univers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

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

——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的启示

文/郭菂 王正

Guo Di Wang Zheng

ABSTRACT

通过介绍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有机生态的规划设计特点,探讨了在低碳维度下,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与低能耗、开放性与整体性以及建筑设计的适应性等设计策略,以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ganic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rchel Campus, University of Zurich, probes the strategies of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dimension of the low-carbon, including ecological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penness and integrity, and adaptability of building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ampus”.作者简介

郭菂 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王正 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低碳,校园规划,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

Low-carbon,Campus Planning,University of Zurich Irchel Campus

KEY WORDS

墙体限定、30米见方的小广场,冬季这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溜冰场。小广场之外,开满鲜花的草坡自南北两侧一直向东延伸,强化了环抱于校园两翼山丘的视觉联系,使校园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融合。

2. 2 原生态的景观环境

Irchel新校区选址位于Irchel Park大区块中,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新校区在设计上重视保护和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建设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水系、山貌、湿地和树木。这些长期形成的自然环境,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平衡关系,恢复和保护树木繁茂的河谷地和湿地以实现景观、休闲与教育资源的完整性;同时形成形态独特,并随春夏秋冬、风雨雪月不同气候状态而变化的生态景色。

在Irchel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基地由西向东侧不仅在高度上起伏有致,在平面上的走势也呈自然的波浪状的凸凹边界,边界的生物环境也比两侧较为复合。山体与地段的交接处,无论在竖向方向上还是水平方向上形成了自然的相互嵌入“手指”交叉状的立体的复合的生态交错带。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态环境,尽可能少地改变山地原有的生态交错带的自然理想形状,设计中将规划结构与山体形态融为一体,整个校园以一种“契合”的姿态融入基地,平面布局尽量与地形吻合,以一系列“指状”空间嵌入到山体,各建筑组团与山体相间的布局形成“建筑—山体—建筑—山体”疏密相间、张驰有度的校园空间。这种校园建筑组团局部向自然山体开放的形式,使校园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尽可能地发挥边缘效应,校园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形成山、水、建筑一体化的校园空间格局,以还原的态度建立与自然对话的和谐关系。2.3 多层次的户外敞地

由Irchel Park的湖泊、湿地至室外多层次的绿化

平台,再至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其目的是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其中Irchel Park湿地公园,也是校园的中心园区,以自然山丘、湿地原貌为主体,加以未经修饰的人行步道、休息平台穿插其中,使人可以亲近自然。室外多层次的绿化平台,包括建筑群之间的和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原有树木、水体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对环境适当加以改造。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加入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中庭绿化、屋顶绿化、平台绿化、廊道绿化等。Irchel新校区多层次户外敞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与坏境相互渗透和共生。Irchel新校区多层次的户外敞地还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斑块和景观系统节点,实现景观最优格局。自然环境的原有生态系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和谐、稳定的结构,人工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打破其自身的平衡。一个全新校园建设必然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亦对校园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Irchel新校区就是在充分利用原有湿地资源的条件下,把握生态原则,使资源-环境-景观-生态达到充分交融。2. 4 集中紧凑的建筑布局

为了融合校园的绿地系统,形成有张有弛的校园空间环境,Irchel新校区的建筑呈现出集中的高密度特征。地势较高的基地东部,几乎园区所有建筑物错落有致地布置在东西轴线不断升高的台地两侧。集中紧凑的建筑布局综合考虑了地形高差带来的外部空间开合变化,建筑随着等高线的升起,层级而上、依地势起伏,形成连贯性与主从性协调统一的外部空间系统。建筑物之间则围合而成各种形式、重重相连的院落空间。另外,Irchel新校区规划还十分重视建筑群体与基地地形形成的多层次立面,利用建筑的聚散与地势的高低结合,强化特征山地的空间肌理,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追求。

1.引言

90年代以来 ,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而今,严峻的气候问题成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大学作为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机构和场所,理应率先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在高校校园规划设计阶段引入“低碳”理念则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笔者结合在瑞士交流访学期间对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的参观考察,对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2.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

瑞士苏黎世大学成立于1833年,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大学,Irchel是苏黎世大学的一个新校区。1973年在校学生超过一万人,Irchel新校区开工,直至1994年全部落成。2. 1 没有围墙的校园

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没有正式的校门,或任何用于围合校园的构筑物,仅仅有一块伫立在路边的三维地图提示人们已经进入校区。整个校园序列的开始也不是气势宏大的广场,而是树林中的慢跑道和正在锻炼的学生,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活力。穿过树林,是豁然开朗的草坪,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远处山上简洁现代的教学楼。Irchel新校区位于Irchel Park湖边,基地南北进深平均约为400米,东西长为800米,规划用地约28公顷。基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略有起伏,高差近30米。湖光山色,这四个字,仿佛就是给这里量身定做的。

Irchel新校区总体规划着眼于基地原有地形环境,基地被一条城市快速道路(温特图勒大街)分为东西两部分,地势较低的西部以自然景观为主,包括原有Irchel Park湖、湿地、树林和草坪,东部则顺应地势起伏,将建筑物集中布置在沿东西轴线不断升高的台地两侧。轴线的终点是一个由三面不规则混凝土

Irchel新校区结合基地的山体特点和自然景观合理设置道路系统。所有的机动车道在建筑外围形成环形通道,保证道路系统的顺畅及各功能区内的安全性与独立性。中心区结合景观形成纯粹的步行区域,包括穿越Irchel Park蜿蜒曲折的步行小路,造成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建筑群之间的人行步道成为中心景观的原生轴线,高差较大处采用台阶或步级处理。Irchel新校区合理的规划结构使各建筑之间都保持良好的步行距离,同时能最大限度的使用校园中心滨水景观和生态绿地景观。

3.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启示

3. 3 整体生态性

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小环境,有着和城市相类似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要求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具备整体性的特点, 既满足个体的独立性又实现整体的联系性, 构建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关系紧密、秩序井然的校园有机整体。因此,在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中,尽量保持城市总体格局的完整性,注重高校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于城市中的高校来说,无论是景观还是空间结构都应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城市化将高等教育从原有城市相对分散的地域中剥离并重新集聚,迅速改变了原有城市郊区(或边缘)的生态面貌。由于这种城市化过程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的,这种区域的大规模项目迅速改变了当地的生态面貌,同时其生态空间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此,校园建设可视为对原有景观的一种干扰行为。就生态环境而言,这种干扰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高校校园作为一个独特的子系统应考虑以下功能:一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二是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具体而言,可积极利用高校校园对大学生和城市居民进行生态教育;为高校这个文化社区提供交流交往场所,促进城市文脉延续发展;同时运用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3. 2 低碳开放性

高校校园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原有的部分功能,如社会服务体系等与社会的联系已经超过了与大学校园本身的联系。建立真正开放性的、资源共享的大学园区,尽可能将相应的功能组团设置在邻近城市道路、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以利于社会共享文化设施资源。另外,通过校园的开放性设计促使其自身与周边区域产生互动,利用大学的能量和资源

增强周边地区的生命力和特性,使学校与其周边自然

和人工环境最佳化,并以此提高城市整体生态功能。

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发展中将充当更多生态意义上

的“主角”,包括:城市绿地子系统、城市内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等。大学校园群体的高知性、开

放性和研究性将有利于大学充当这种角色。

与此同时,高校作为育人与研究的场所,建设一

个可持续的、良好的物资消耗生态环境,对于推动经

济、发展教育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校园的规

划设计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具体策略包

括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与大自然相协调,强调室内空

调、通风等的研究与创新设计;利用太阳能、地热或

发电余热作为制冷和供热的能源;采用新型隔热建筑

材料与特殊构造实现建筑节能,尽可能选用绿色建

材;建立电动车等园内无污染交通系统;开展利用森

林、湖泊、河流、山地、建筑调节校园内局部气候的

研究;校园内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水保护、生物保

护等问题。

3.3 建筑适应性

高校校园建筑群的适应性设计旨在通过一定程度

上约束人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

响。教学建筑的组团结构、网络结构为现代大学的大

规模建设提供了可能。经过分析比较发现,相对于传

统分散的单幢建筑,综合化、组团化将更加利于设施

集中、资源共享;各建筑间的联系紧凑、集中,也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有利于大规

模建设;组团化、网络化设计往往采用统一的柱网和

构件,可以相对大批量地生产,节约了投资;将建筑

物尽可能地集中还可以保留更多的、相列完整的发展

用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同时,校园建筑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可以留出

相对完整与有机的绿地或水面等自然景观区域,以保

证绿地斑块的完整和连接,降低绿地斑块破碎程度,

而斑块破碎化是景观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

一。经调查发现,在绿地以及水面边界的人的活动较

少,节奏放慢,虽然是人工建造的绿地和水面,仍然

能够保留一定的生物量,改善局部小气候。其次,减

少建筑对地面的使用。通过底层连通、架空、悬挑和

各层连廊联系等方法减少道路、课间休息场所、日常

必须性活动占用的地面面积,并能够减少建筑底层所

占用的土地面积,降低城市土地生态负荷。另外,有

效利用建筑形成的空间和形体,如采用一定的措施如

墙面和屋顶绿化、庭院种植、太阳能利用、将建筑屋

顶相连等,能够为局部种群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地。

参考文献

1. 沈杰,潘云鹤. 论泛生态化校园规划[J ] .建筑学报.

2005(11):22-24

2. 李开然.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 [J ].中国园

林,2009(10):88-90

3. 吴正旺. 景观生态学的超种群原理在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

用[J ].华中建筑,2009(01):133-135

4. 何镜堂. 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 [J ].新建筑,

2003(01):5-7

5. 吴正旺,王伯伟.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华中农业

大学校园规划[J ].新建筑: 2003(06) :45-47

6. 吴正旺,王伯伟. 大学校园城市化的生态思考[J ] .建筑学

报.2004(02):42-44

7. 沈济黄,陆激. 大学校园的城市设计策略[J ].新建筑

2004(02):6-9

1

1 | 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总平面

图片来源: 苏黎世大学网站

2 | Irchel Park湖和原生态的景观

图片来源: 作者拍摄

3 | 结合地形的规划与建筑

图片来源: 作者拍摄

4 | 建筑围合形成庭院

图片来源: 作者拍摄

2010 12 A+C THESIS P09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