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五、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昆池职业中学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现代农业向企业化发展,农业企业急需大量初、中级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需要中职学校加快培养速度。但农经专业教育很多还是沿用老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企业化发展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重新设计农经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农经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编制农经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农业企业初、中级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现论证如下:

一、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自动化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人已难以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加紧培养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阵地。

目前各中职学校农经专业依然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培养乡(镇)、村级干部农村家庭农业经营人才或农业技术人员所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定位偏重于乡镇、村两级的干部,这与现今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企业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面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农经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成了中等职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状况以及农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调查了解与分析,设定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四川省中职教学指导方案以及项目课程理论、多元整合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在边摸索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编制出适合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上予以运用。为农业企业培养既懂各方面农业技术,又懂基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农业企业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㈠、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我校成立于1976年,1984年改办成职业中学,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是达州市唯一所农村省级重点中学。学校是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项目实施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州市职教先进单位、达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达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宣汉县名学校、宣汉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方向,秉承“强素质树形象,兴改革图发展”的校训,围绕“诚信做人、勤恳做事、博学强技、敬业创新”的育人目标,以“订单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立足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体现了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增强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弹性学制,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情景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法,并积极探索了“项目教学法”,成效显著。学生“双证率”达95.7%,毕业生就业率达96.2%,专业对口率达72%,稳定率达85.3%。

(二)设备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开办农经专业,具有较强的硬件设施,有多媒体实训室2个,农经模拟实验室3个,专业对口实习单位4个。农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0名,全部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7名,中级教师18名。其中有4名教师从事农经专业课教学2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经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

(三)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在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调查与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调查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对人才素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或要求:

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爱岗敬业,要吃苦耐劳。

二、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尤其是应变突发事情的能力。

三、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技能。

四、要有一定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五、要一定的总结、思考与创新能力。

六、要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七、要有适当的科研能力。

八、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九、要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计划与控制等管理能力。

十、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

而从中职学校在培养农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来看,农业企业主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与训练。

1、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人生规划训练与职业生涯发展模拟训练。以提高毕业生人生规划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

2、增加“企业管理”课,加强农业企业角色扮演训练与企业管理模拟训练。以提高毕业生的管理能力。

3、增加“现代农业及其发展”课,让毕业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增强毕业生对农业的兴趣与信心。

4、增加“环境与保护”课,让毕业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

5、增加“暑假农业专业调查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研究专业、了解专业、融入专业。

6、增加学生外出考察与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现代农业,增强对学生的专业吸引力与自信心。

7、增加“综合开发与联营”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农业项目的开发,如何与他人进行联营等知识与内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8、加强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毕业生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并不断的发展。

从上述各方面来看,农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颇高,这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才自我发展的必需条件,中职学校也只

有努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巧用劲,才能让自我培养的农业人才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能受到农业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更具生命力。

三、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农业企业的各项调查以及分析,我们提出了中职农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备“肯做、能说、会写、勤想、善管”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现代复合型人才。

“肯做”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说”就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营造融洽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会写”就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勤想”就是善于思考,敢于用新思维去看问题。

“善管”一方面是善于对人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善于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对完美的人才而言。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基础素质、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加强某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都有所长,更有所专。

六、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1、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正确把握职业学校发展方向。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加强专业建设,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核心技能为本位的新体系。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1、课程设计的依据:

课程设计以农业企业以及农业规模经营的岗位(群)分析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立足于当前,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特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来设计农经专业课程。

2、农经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1)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

(3)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满足区域特色的需要。

(三)农经专业课程的设计

农经专业课程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任务分析为入手来设计具体的课程。具体的设计模式见图8:

(1)“宽基础”部分是拓宽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 我们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应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主,原来学生所学的是单一的种植、或者是养殖、或者是经济类的基础知识。为克服以前学生专业知识的片面性,经企业提出,同时又为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转岗、晋升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来设计。

现在给学生所学的就不是单纯的某一

方面的知识,而是种植、养殖、经济类知识的总和。这三者知识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迁移性,更有利于胜任岗位工作。宽基础在功能上可以分为如德育、文化、工具、社会能力、职业群专业类等五大板块。其中德育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途径。文化类是加强个人的人文素养,并为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工具类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作必备的技能知识的准备。社会能力类是着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意识训练的板块。职业群专业类是涉及专业技能、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以及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专业理论支撑的板块。但在这五大板块设计时,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专业门类的整合,更要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惯穿多元整合的理念。

(2)活模块部分以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群)为主。

“活模块”是一组对应职业群各职业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职业或岗位,称为“大模块”。每个“大模块”由一组指向一个能力或技能(工作技能)的“小模块”组成,是围绕此职业或岗位必备能力形成的模块组合。职业群涵盖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大模块”。“小模块”是类似于CBE、MES所使用的能力或技能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围绕一个能力或技能的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是围绕此能力或技能形成的模块。

我们根据对四川农业特色和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活模块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营销与管理类等四大类,并且种植类又确定了以食用菌栽培技术、林果生产技术等四大类项目。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的二级项目,如种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分多个子项目,如木耳栽培、白菇栽培、香菇栽培等。每个二级项目又可分多个小模块。以工作任务引领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岗位。在这里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所以在编辑项目课程时我们注重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

(3)多元整合:

我们将多元整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课程的整合,如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的课程整合到农经专业中来,使农经专业的课程能适应现代农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层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作为一定学制的专业,学生不可能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而有的课程知识内容是学生

在今后就业中不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一整合,如生物学基础就是将原来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等几门课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用整合的理念来编辑的。对暂时不需要的知识可以删除,或采用知识链接的办法来指明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

(4)项目课程: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对活模块部分内容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划分确定课程设置。同时在以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时,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编写教材时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

我们以项目课程的理念为引导,根据项目课程的编制方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来分析。与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员一起,研讨一些最为合适的校本教材,不仅给学生用,而且还用于其它菇农的培训教材。(四)、以专业课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以专业课模块中的食用菌这一模块为例,来说明课程的价值观、内容、实践的多元整合和模块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整个模块的选修与必修是以我们当地该产业的特色为凸显,以围绕整个工作过程为目标展开,以就业

五、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与教学指导方案的形成

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意见征询,并不断予以修正。三年来,我们根据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资料与数据,结合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新趋向,综合我们培养农业企业初、中级既懂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的最高目标,确立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在《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见表1)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书》(略)。

表1:农经专业教学计划

附:以每学期20周计算。

六、课程实施的特点

基于我们对农业企业人才需求、人才要求等情况的调查,通过课程的调整并付诸实施,我们发现调整后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综合性:调整后,综合了种、养、加工及相关的经济等农业企业所需的知识,使得从事农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具有了经营农业企业所需的综合性知识。

(2)宽基础,活模块:由于学生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我们为学生设置了宽广的基础知识,以利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继续学习。同时又针对当地的产业实际,灵活地设置了一个个模块,从而让教学安排及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更为柔性。

(3)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紧密,更适宜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4)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课程的调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从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无论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学习能力方面,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

下基础。

七、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效果及意义

(一)课程调整后的效果

为了求证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经过课程调整后学生学习的社会效应,我们于2010年3月对06级已就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效果反映如下:06级农经班学生共有39名。其中18名根据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留校参加09年高职考试,大学毕业后再就业;其余的同学,在食用菌公司12人,全部为公司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年收入三万以上;在畜牧公司2人,均为技术骨干,其中一个已被聘为场长助理;另有4人做畜产品销售代理,其中一人为达州地区总代理,年收入五万以上;只有三人从事其他行业,但前景远不如从事农业的学生。问及以后的人生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时,有8人计划在企业再学若干年后自己办厂场,自己当老板;另外10人想在企业发展,争取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中层领导,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而且多数人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发展现状非常喜人。我们当初为农经班学生设计的职业人生规划就是:工作几年,积累人生经验、管理经验、技能技术,若干年后,要么留在企业岗位创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者是管理骨干,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么自己独立或联合创办农业公司,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从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学生的发展趋势基本与我们为他们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也基本实现了我们调整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

07级学生于09年7月才出去实习,后续发展我们暂时还无法考究,我们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与企业意向进行了调查与了解。通过对四个实习单位农经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0%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正常或较好;只有20%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90%的同学被企业接纳,愿意将其留在企业工作,5%的同学被企业告之不愿接纳;5%的同学所在企业没有表明态度。有15%的同学已被企业列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人选,30%的同学企业正在观察,拟任技术骨干或后备干部。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农业企业对我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如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还是比较为认同的。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感觉两大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培养与训练:一是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尤其是有关企业管理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模拟

企业管理问题处理、模拟企业岗位工作问题应急处理等;二是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训练,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学校应努力加强这两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让毕业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06、07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只要能持续努力,基本能实现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目标,培养效果较好。

(二)课程调整的意义

1、调整课程,促进农经专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对农经专业课程调整的方向就是农业的现代化、企业化,许多课程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相接轨,与现代农业企业相接轨,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之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都能适应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2、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适应性更强,尤其是岗位适应性、职业适应性。学生在企业中能随企业的需求而变动岗位,更能促进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目标的实现。

本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与设置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导方案,但由于我们也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初级研究,研究的对象有所选择,尤其是06级学生,在进校就进行过初步的选择,总体素质比较好,培养的效果相对要好一些;以后该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只要学生家长愿意,学生愿意就可以就读,学生的总体素质偏差,培养的效果很可能不如06级毕业生。而且,由于我们的学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在研究能力与水平上还有待提高,研究的结果可能会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引起社会农业各界人士的关注,共同参与我们的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把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办得更好,培养更多既懂农业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让农业企业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农业的发展。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教学计划

孝感市工业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会计、统计、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各类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村社区和公共事务管理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经济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 掌握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与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法律、财会、公共关系、写作等知识。 (5)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会计、统计、审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 (4)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

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的同我们的总体经济形势 紧密相连,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我国GDP总值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为82.7万亿,名义增速为11.15%,不变价增速6.9%,较上年有所回升,增速谷底反弹。通过详细数据分析发现我们的2017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年末变现更为明显,对一季度的会有一定的惯性冲击。国家在推出海南全境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后,加速在中原地区加速推进周口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建设更是具有更为紧迫,更为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全国宏观总体形势1)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全年的社会总需求101.06万亿,扣款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00%,为2009年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其中国内总序为97.79万亿,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84%;其中12月国内总需求名义增速1.84%,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0.24%,为2009年进行月度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速。分项来看,12月的国内消费增速将为9.4%,为历史新低;投资方面12月投资增速为-2.29%为2008年跟踪以来首次出现投资负增长。投资到位资全年为投资总额99.70%,为2006年以来首次投资资金到位资金低于投资,12月份到位走进仅为当月投资1.04倍,也为相对较大水平。年末较低的消费增长和较低投资资金到位率必然影响2018

年1季度竞争增长。2)财政收入年末放缓,财政赤字快速增长,债务负担,企业经营年末下降严重。国加财政赤字达到3.08万亿元,再次历史新高,较2012年增长3.6倍,2013-2017年政府财政赤字累计达到10.45万亿,年末债务余额28.15万亿,较上年增长24.72%,为年度GDP 34.55%;,2017年债务付息达到6185亿元,为政府财政收入的3.58%;支出的3.04%。较高的财政赤字积累现在了后期的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并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债务负担。企业收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同口径增长11.1%,按照历史数据为全年增长1.10%;利润同口径增长21.%,按照历史数据增长9.28%;其中4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0%,利润同比下降13.4%;12月份月销售收入下降30.31%,利润下降23.99%。四季度的工业经济影响的下滑会对1季度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二、农村与农业形势1)农村收入情况综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居民总收入为37.35万亿,较上年增长10.03%,居民总收入占到全部GDP45.16%,占比较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总额7.75万亿,较上年增长6.23%;农村居民占到居民总收入的20.74%。农村居民收方面,外出务工总收入为7.29万亿,较上年增8.70%,占到农村居民总收入的94.12%,非外出务工收入4552亿元,较上年下降22.11%;农民农村地区经营收入占到农业增加值6.95%,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

。 调查对象 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一.调查内容 1.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二.调查结果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 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 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13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社会商品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购买 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 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 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 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 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这几年尤为明显。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中国北方城市更是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真题答案.doc

农业经济专业精知品识汇与编实资务料考试真题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60 题,每题l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 个最符合题意) 1.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 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方式,常 见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 就是这种组织模式的应用。 A.公司制 B.合伙制 C.合同制 D.合作制 2.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于() 。 A.推广试验 B.选定推广项目 C.示范 D.反馈和改进研究 3.现代农业企业三要素论,可表示为() 。 A.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B.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C.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D.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4.对于农业企业来说,() 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A.技术投入 B.生态资源存量多样性和丰富性 C.土地、劳动和资本 D.生态资源存量非减性和稳定性 5.按 () 划分,可将农业企业分为国家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联合企 业。

A.产出形态 B.资产所有制形式 C.经营形式 D.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态 6.国家在农村兴办的普通中小学校,其教职工工资由() 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A.教育部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级人民政府 7.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由() 三方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 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A.所有者、经理、雇员 B.所有者、经理、客户 C.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 D.所有者、董事会、客户 8. 一般来说,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可以从() 和主体范围两个方面理解。 A.经营范围 B.体制范围 C.产业范围 D.生产关系范围 9.我国农业投资使用分工的法律规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主 要用于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投入和() 等基本建设投入。 A.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B.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C.县乡道路建设 D.土地复垦整理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 地的()以上。 A. 50% B. 60%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调研报告 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 作为水利部门, 则积极提供水利支持, 并通过水利发展, 挖掘自身优势, 为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农田水利建设为第一抓手,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根本,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水平, 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我县将积极向上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例如:灌溉渠道、排水工程、小型提灌工程、水陂等。通过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提供有力帮助。 二、以防洪减灾为保障, 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为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 我局将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工程, 疏浚河道、加固河堤, 加大河道行洪、泄洪能力, 提高河流灌溉能力, 确保中小河流汛能排、旱能灌;全面落实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加固大坝、新建灌溉涵管和溢洪道, 保证下游农田不被冲毁。通过这一系列项目实施, 保障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三、以水资源优势为依托, 发展水利经济及水利服务社会能力 依托县水资源优势, 发展水利经济及水利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根据县“十三五”水利规划, 我局将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建设第二水源(洋前坝水库), 解决目前城区供水单一水源(礼亨水库)问题。同时, 建设应急水源工程, 完善供水应急措施。另外, 大力发展小水电, 利用XX县山区优势, 通过蓄水发电, 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下面是给你带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概况 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实习计划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实习计划一、主要实践教学安排

(一)专业教学方法 1.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讲练结合、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或实训项目掌握知识和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2.专业课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最新的电子技术、电器知识和行业岗位规范传授给学生,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仿真电子电器维修真实的职业环境,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实训的条件,将电器维修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按照电器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顶岗实习实践的管理制度。 (二)考核方法 1.考核方面实行过程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纪律及考勤情况、上课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业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核占30%。考核时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笔记、课堂回答问题、作品展示(如焊接元器件)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定期考核主要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分别占30%、40%。此外还应引入社会(企业)评价,考核学生能力,综合多元评价学生。 2.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各门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采取不同方式,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 三、实习实训条件要求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训教学基本要求(能满足50人上课需求)。学校电子电器实训场地,包括PLC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家电维修室、单片机室、制冷制热室、维修电工室、机床电气实训室、电子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九间实训室。并购置了相关的专业实训软件,创造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工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从毕业到进入工作岗位的心理转换期,为企业、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校内实训室配置要求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自x年x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工作,工作几年来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我所服务的村是xx县xx镇xx村,全村共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劳动力x人,总耕地面积x亩。年人均收入x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苹果。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少,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 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答案附后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第1题财务内部收益率是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的折现率。 A. 0 B. 1 C. -1 D. 2 正确答案:A, 第2题反映项目快速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公式是()。 A.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负债总额 B.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性储备总额 C.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资金总额 D.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资本总额正确答案:A, 第3题 农村信用社属于()。 A. 商业金融机构 B. 民间金融机构 C. 合作金融机构 D. 政策性金融机构正确答案:C, 第4题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区域是()。 A. 城市地区 B. 城市近郊地区 C. 农村地区和西部农村地区 D. 东部沿海城市农村地区 正确答案:C, 第5题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A.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 加强制度建设 C. 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 发展集体经济 正确答案:A,

第6题财务净现值是指项目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 起点的现值之和,即项目全部收益现值与全部支出现值()。 A. 之和 B. 之乘积 C. 之比 D. 之差 正确答案:D, 第7 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题目分类: 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不定项选择题> 项目建设期加上在自然寿命期内能够维持经济再生产且不因无形损耗被提前淘汰的期限,称为项目的()寿命期。 A. 合理 B. 经济 C. 预计 D. 自然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在项目盈利能力分析中,如果财务净现值大于0 ,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超过了()。 A. 投资利润率 B.基准收益率 C. 财务内部收益率 D. 财务净现值率 正确答案:B, 第9题 (2010 年)关于农产品需求和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农产品需求和需要相同 B. 需要是建立在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愿望基础上的需求 C. 从消费者个体来看,农产品需求在品种范围上大于需要 D. 从消费者个体来看,农产品需求在数量上小于需要 正确答案:D, 第10 题某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质盘亏.应当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A. 生产成本 B. 其他支出 C. 管理费用 D. 经营支出正确答案:B, 第11 题 ()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推广客体。 a. 农业科技成果 b. 农业新技术的需求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完)汇报工作经济发展农村 2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 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

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1X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 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18岁以下人数为**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人,60岁以上人数为**人,劳动力人口数为**人。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从事二、三产业的为**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其中:**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2012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位。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

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2014〕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2014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进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进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健康进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xx镇农村经济进展状况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养别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别够等因素制约,新阶段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日子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别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峻,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完全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养低下,进展意识别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还是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进展意识别强。同意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都是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治理模式。农村有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哺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同意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进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进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别能满脚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如今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峻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操纵、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别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别断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辟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进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进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进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进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进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环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进展能力别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进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进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哺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进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治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省集约、严格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爱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进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进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进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进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别断提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