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基础知识

中考议论文阅读知识复习与题型示例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臵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示例:(《拿来与创新》

①所谓?拿来?指的是从他人处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鲁迅先生曾高呼:?我们要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然而是不是拿来据为己有就可以了呢?不,还要创新。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②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如果说?食桑采花?可算作?拿来?,那么,?叶丝酿蜜?就是?创新?了。试想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却酿不出一点蜜来,或者酿出来的还是花粉,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赞美它吗?蚕、蜜蜂这样的小生灵尚且如此,我们人就更应该懂得?创新?的价值了。要说我们比其他生物高级,恐怕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大脑,我们可以?运用脑髓,自己来拿?。但我们的大脑不是容器,我们更要再一次?运用脑髓?,把拿来之物加以创新,使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问:中心论点是什么?引用鲁迅和袁枚的话,与论点各有什么关系?

答:中心论点是?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用鲁迅的话引出论点,用袁枚的话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法: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要答具体),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列举一些现象,引出论点(论题)

示例:(05年河北中考《心系一处》17题)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问: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了事实(事例、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示例:

自信可以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著名指挥小泽征尔一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臵的考题,而小泽征尔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在大赛中一举夺魁。小泽征尔敢在比赛场合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我没错?,身后是自信在支持。

问:简洁概括选文的事例,并说说这一事例的作用。

答:小泽征尔在指挥家大赛中发现乐谱的错误并勇敢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在大赛中一举夺魁。这一事例更具体地论述了?自信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法: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2、往往强调了正确的一方面(论点)

示例:(04年中考《学会谅解》试题)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的。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问: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

(3)比喻论证法: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示例:《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问:本段运用比喻论证有何作用?

答:面对鱼和熊掌应该选择熊掌来比喻面对生和义应该舍生取义,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说明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示例: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时,那些因子让你笑起来,独享其乐。

作用:写了读书使人优美,使人快乐,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读书使人身心愉悦的观点。

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问:分析本段中比喻论证的作用。

把礼貌举止比作人的穿衣,要合适有余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论证了礼貌要讲究分寸,从而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量,

4)道理论证:

文章引用名言的作用:

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名言有时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有时是为了论证论点或分论点(或某一结论)

示例一: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烧成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才能和智慧犹如埋藏在身上的宝藏,她不会自动发挥出来,而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开掘,这就要靠勤奋。

问:选文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是为了论证发挥智慧和才能要靠勤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

?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抑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规矩的束缚下,有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的一点怀疑、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所扑灭。

问:文章引用古斯曼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引用古斯曼的话,从反面论证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示例三:(200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大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问:选文第③段作者直接引用鲁迅的原话,目的是什么?

答案:直接引用鲁迅的原话,使材料确凿可信。

注意:名人说的话不一定就是名言。比如鲁迅说的这段话不属于道理论据,属于事实论据。这里鲁迅的话,只是证明论点时列举的鲁迅节俭的事例而已,只表示叙述这一事例时人物的语言。《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话其目的只是解释?骨气?的含义,而不能作为道理论据的。

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1、(作出否定回答)

2、具体分析事例(名言),回答该事例(名言)的……反映……精神或思想

直接作用论证某一段的观点;跟其他论据间的关系

3、联系中心论点答出其根本作用:

更具体地(更有力地、更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注意:判断名言是否该删除或是否得当,要看名言是否能论证论点。如果和论点不相及,就应该去掉。

●议论文论证方式的分类: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

●一些段落作用:(或直接问作用,或说某段落能否删去)

议论文第一自然段作用往往是引出论题。

示例一: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读书三益》

问: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引出论题。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示例二:

①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问:把第①段删去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变相考察首段作用)

答案:不能。第①段引用查尔斯的话是对?责任?作解释,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论述话题。

开篇点出现象的作用:引出(证明)论题、论点,说理生动,增强针对性、趣味性。

示例三:

相传有一种鼯鼠,具有五种本领,但会飞而过不了屋,会缘而不能攀顶,会游而不能渡河,会穴而不能掩身,会走而不能先人。这种本领有什么了不起??由博返约?,精修一门是治学的真谛。

问:选文一开始写了鼯鼠有很多本领,但没有一样出众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答:由这种现象引出议论,它从反面论证了?由博返约?精修一门是治学的真谛。

示例四:

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地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地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抵达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态度》

问: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由自然的和社会的现象引出论题,使议论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示例五: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问: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示例六:

许多年前,一位作家在倒霉的股票交易中运交华盖,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而跌入贫穷的深渊。以后的日子,他勤奋写作,节衣缩食,打算靠自己微薄的稿酬来还债。为了帮助他,朋友们组织募捐,许多人都愿慷慨解囊,帮助他结束负债生活;也有大公司、大财团想给他钱财,然后雇佣他终身来写广告词。这一切,都被他拒绝了。他把自己关在小小的书房,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随着他一本接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很快偿付了所有的债务,建设起自己的新生活。

这位作家不是别人,而是名垂史册的马克.吐温。在回顾这段人生经历的时候,他无不幽默地说:在英语里,有一个词的词义是完整的;在数学中,完整的数字是整数,是不可分的。那么,作为人的我又怎么能把自己破碎开,分成几半?我写出真正的作品,是因为我一时一刻也不忘记那个激励我的英语单词:正直。

(《创造奇迹的品格》)

问:文章用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既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又作为文章的一个真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了论点,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往下读。

中间段落作用:

示例一:(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臵,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4)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的。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5)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问:第(4)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段第四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

问:文章第(5)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

可见,既刻苦用功,毫不自馁,而又虚怀若谷,智慧的花朵就会怒放,才能得以施展,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宏愿,就能更好的实现。

问:本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这段是结合实际论证,既使层次得以深入,又实现了论述的现实意义。

下面示例三与示例四有相似之处。我们仔细体会。并注意分辨其区别。我们可以将示例三、四、五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示例三:(04年河北中考试题)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问:如果将这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

示例四:

如果缺乏自信,会使人对自己的美好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会使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在沙滩搁浅,终生也托不起成功的巨轮。

问: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本段从反面说理,论述缺乏自信的危害。这样论证使文章的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能突出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示例五:

当然,自信是以智慧和才能为基础所作的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两次成功就沾沾自喜,飘飘然,觉得惟独自己行,别人不行。这种盲目的乐观与过分的自信往往会导致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和处理问题的失误。这样的人就好象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洞中之鼠,目光短浅。到头来只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被浩瀚的历史长河所淹没。

问:本段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将?自信?与?妄自尊大?作比较进行论证,进一步阐释和明确自信的含义,使论述更严密,观点更鲜明。

示例六: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体质不佳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问:第二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取消第三段的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答: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的议论。

不可以。所举两个事例是从中外两个角度证明的,如去掉一个,论述的就不全面了。

注意:文中证明一论点,连续用若干事例,删去一个一般是不行的。这些事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比如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等),都有各自的代表性和说服力,使论证更充分。如果删掉一个,论证就不完整了,也减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结尾段常见的作用:

(1)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再次重申中心论点。

前后呼应,再次印证中心论点。

联系实际,提出希望号召,指出论述的现实意义。深化中心论点。

补说特殊情况,使文章论述更全面,增强说服力。

示例一:《学会谅解》最后一段。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问:结尾一段作用?

答:结尾联系实际,引申发挥,提出希望号召,从而深化中心论点。

●议论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能够使读者印象更深刻,从而增加论证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示例一:

莫非这也叫?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观念的进步还是倒退?在全球科技、经济、军事全方位竞争俞演俞烈的时代,我们对孩子如此?呵护?,将来靠谁来呵护我们的国家?

问:连用三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更突出地表现作者对家长、学校过分呵护孩子的这种现象的批判和担忧,语气更强烈。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论证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示例二:

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问:文章的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画线部分用问句的形式出现,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个问句中的对比,突出了聂利?发现?的可贵。

示例三:加线句子的含义(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问: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补充题:或根据对文章理解补充完整句子,或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

示例一:(04年中考试题)

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_,能______;谅解是_____,能__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问: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谅解是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

谅解是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

示例二:(05年中考试题)愚公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

巅,。

问:仿照文章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

答:?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示例三(200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

来,。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问: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答:?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示例四:请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例子。(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

答案:居里夫人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终于提炼出来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五: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答案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专题解析:论点的把握

A、明确分析论点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采用逐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的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注意论点的一般位臵。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文章要证明的观点。文章中论点提出的位臵常因作者的议论需要而定,换言之,作者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必须周密、合理、有效地考虑论点的位臵。一般有以下几种:

1、看标题,议论文标题有时是揭示论题的,有时揭示论点的,不管是揭示论题还是揭示论点,对我们寻找论点都有帮助。

2、看开头。为文之法,开篇点题。审察文章开头一段,抓住那些提挈全文内容的句子,往往可以得出论点。

3、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有时回扣中心,有时到结尾才揭示中心。

(二)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三)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肋你理解。

注意寻找有提示性的词语。?总之?、?因此?、?由此看?、?足以证明?、?不难看出?、?归根结底?、?所以?等具有总结、归纳性的词常常和中心句在一起。

试题:找出第四册《哨子》一文的中心论点。

《哨子》中的最后一段?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计而造成的,都是他们的哨字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其中的?总之?具有提示性。

注意:有时很容易把标题作为中心论点,要注意,中心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简洁和明了的。

比喻的句子一般不可以作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还要对?爬起来再摔?这一类句子的意思的理解,这样才

能归纳出文章的论点。

总之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文章的论点还是可以把握的,但还要注意作者的分论点不要替

代中心论点,作者阐述性的语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演化,当然也不能替代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复习方略

据新课标要求,中考关于议论文的考查题型主要有

1.找出或者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判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判断论据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或根据文章补充(替换)恰当的论据,辨别能否删去相关的论

据,并说明理由。

4.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

对议论文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开放性阅读理解居多。

所选用的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短小文章,重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

及人生观、价值观灯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它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三、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分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1、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如《纪念白求恩》

2、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2)分类: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注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帅各分论点,各分论点是证明阐释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3)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一个令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作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论点应正确、鲜明。

(4)怎样寻找和总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看议论文的标题,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②看议论文的开头,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因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③看议论文的结尾,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④分析议论文的论据,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是非常明显,需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才能总结出来,这样的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⑤归纳综合分论点,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如《理想的阶梯》。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据分类: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①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3)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之间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4)

论据的要求:典型、确凿。

3、论证

(1)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

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分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由一般到个别)两类。

(2)论据的要求:合乎逻辑。

五、论证方式: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谈骨气》。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如《最后一次讲演》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确

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驳斥论点的方法:

六、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七、论证方法

1、例证法:例证法就是选用真实而有代表性的实例作论据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论证方法,是基本论证

方法之一。

作为论据的事例主要有两大类,即现实事例和历史事例;此外,还有数字实例(统计数字,必须准确)。运用例证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选用的例证应有代表性,应具有典型意义;

②选用的例证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③运用事实论据,只是为议论说理服务的手段,因而要简明扼要、概括,文字简练,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不需铺叙渲染,要防止?以叙代议?的倾向。④运用例证,要结合事例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揭示所举事例(或数字)与论点的内在联系,才能使事例充分发挥其在论证中的积极作用。否则堆砌再多的事例也只是徒劳无功,甚至弊端丛生。

2、引证法

引证法是引用正确可信的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这也是一种运用理论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讲道理要有根据,这主要指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和原理、尽人皆知的常识以至内涵精辟的格言成语等。因为这些道理是从大量的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已为社会所公认,可直接用来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

3、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就是以正面材料(或观点)与反面材料(或观点)两相对照,以阐明论点的正确性(或揭露敌论的谬误)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可用于立论,也可以用于驳论;可用于通篇,也可用于局部。

4、喻证法

喻证法就是比喻论证法,是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或故事为喻体,并把它作为论据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可以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从而让读者更易领悟理解,乐于接受。

5、归纳论证法

归纳论证就是从许多同类有联系的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道理;或者说,用特殊的论据来证明普遍性的论点的方法。它是归纳推理的具体运用。它的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归纳法,由于是从大量事实出发来证明论点,讲清道理,切实可信,因而能以理服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运用归纳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运用归纳法,必须选择真实、典型的事例进行论证,不能随意挑选某些个别事例作为论据。

②被归纳的个别事物(现象)必须具备充分的代表性,否则就会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将论述导入歧途。甚至构成谬误。

③被归纳的个别事物(现象)相互之间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即必须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否则归纳就会前后矛盾,上下不一,从而失去了论证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八、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严密,逻辑性强。也有些思想漫谈、杂感一类的文章,语言还讲究生动活泼,犀利有力。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1、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严密的逻辑性。

2、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揭示其用词的准确性。

3、分析修辞方式,以及成语典故的运用,揭示其语言的生动性。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臵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臵: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

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专题

【考点要求】

感知文章的论题和论点。

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领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对文章整体理解感悟,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

【知识梳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把握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看法或主张。

(一)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怎样准确寻找或归纳中心论点呢?

1、从内容上看,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因何而发议论的,看法是什么。

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论点一般是正面的观点,是作者看法的一个明确的表述陈述,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论点不可能是一个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可能是动宾短语、诸位短语)。

2、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总之?、?综上所述?等。

3、从位臵上看,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还

需进一步验证。我们可以分析论据,看它是否证明了我们确定的那句话,如果是,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但不能误把分论点当作全文的中心论点。

4、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我们就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词句,但

一定要观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准确完整。

(二)要辨清论点与论题、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1、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证明,本身也可以

是论据。

3、论点与论据:被证明与证明。

二、分析论据

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

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是常见的题型。概括时,要做到准确,

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3.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在阅读时,我

们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

文的中心论点。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三、论证

常见题型有: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怎样论证论点。

(一)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举例论证:采用事实论据论证。

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据证或作者直接讲道理。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二)论证方法的作用。

无论用什么论证方法,其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一般可用如下模式答题:道理论证:深入浅出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对比论证:深入浅出的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以上空里要填的可能是中心论点,也可能是所属论证方法所处语段中的观点,一般在文中可以找到。)

(三)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平常接触的大多都是这类文章。

驳论,是就一定时间或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常见的反驳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驳论性的议论文。四、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常见题型是:写出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内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部分。按思维角度分,有横式和纵式。横式一般是并列式。纵式可分为?总—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论述,结尾则归纳总结),?总—分?式(即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分—总?式(先分说社会经历或生活实例,后提出中心论点)。分析结构时,还应注意弄清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如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段、句、词语等。概括层意时语言力求简洁准确。

五、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准确性、概括性。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一般侧重于准确、严密来分析。)常见题型:

1、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能否删去某个词语)

一般答?不能?。答题思路:先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或作用,然后说明删除这个词语后句子意思发生的变化,与原意不符,显得不准确、严密。

2、语序安排(可否调换位臵?)

调换后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及会打乱作者的论证层次。

【名师导航】

◆例1(2010年长沙中考)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文章以?谈尊严?为话题,?谈尊严?是个动宾短语,但是它并没有表达作者的看法或者主张,一次它不能作为文章的论点,而只是个论题。在文末,有个提示性的词语?所以?,可以知晓?人活着要有尊严?是对全文的总结性语言,并且文章中也反复出现了这句话,并围绕这句话来论证,可以明确它是全文的衷心论点。

【解答】人活着就应该有尊严(或人要有尊严;人应该有尊严。)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分析】这里要补充的论据需要切合语段的特点:列举名人及其名言,并且要吻合?活得有尊严?。

【解答】示例: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符合要求即可)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分析】第四段通过引用谚语,并作出分析,这是属于道理论证,接下来举了汪精卫的例子并和第五段李大钊的例子形成对比。

【解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任意答两个就可以。

◆例2(2009年株洲中考)

学会等待

邱裕华

(1)犹如幼鹰在蛋壳中静静地孵化,等待赋予生命以力量;犹如蓓蕾在枝头上悄悄地守候,等待给予生命以美丽。

(2)曾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些4岁的孩子每人一颗好吃的奶糖,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一块;如果能等上20分钟再吃,便可以得到第二块。后来的跟踪实验表明,那些拿到糖马上就吃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孤僻,容易受挫;而能耐心等待第二块糖的孩子,成年后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经得起挫败且更为自信独立。

(3)可见,学会等待是多么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幼小的孩童,对于中学生来说,也经常需要学会等待,需要能适时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一时的得失斤斤计较,不为暂时的输赢唉声叹气,不为眼前的诱惑迷失本性。这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把握幸福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4)这就像依米花。它生长在非洲极其干旱的沙漠之中,为了积聚开放所需要的水分,竟需要耐心地等待四五年。然后,在吸足蓓蕾所需要的全部水分和养分后,它开花了。这是世界上最艳丽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似乎把整个荒漠都照亮了。显然,没有之前干旱之中的几年等待,就没有它们美丽无比的时刻。

(5)①能够年少成名当然好,就如人们常说,出名要趁早,可是天才毕竟是少数,我们很多人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得,有所获。②成功之前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寂寞与艰苦跋涉。③那些奥运赛场上的冠军,无一不是多年苦练的结晶;诺贝尔奖,也有不少人是在古稀之年才获得的。④可遗憾的是,许多人耐不住寂寞,他们浮躁、急功近利,老是想一步登天。⑤他们在乎的不是历练和经验,而是结果,最好是能一夜成名。⑥这样的人,缺乏坚定的目标,缺乏踏踏实实和持之以恒的心态,

太急于求成,最后往往难以有所成就。

(6)一天建不成罗马,一步到不了长城。等待给人希望,等待让人平和,等待促人成功。让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做好眼前的事,就像田园等待春的孕育、夏的繁殖、秋的成熟。

(选自《东方青年》2009年第3期,有删改)

1.由第(2)段的事例,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分析】由事例得出什么结论,一般可以在下文找,第三段开头有个提示语?可见?,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学会等待是多么重要或学会等待很重要。

2.文中的第段照应了?犹如蓓蕾在枝头上悄悄地守候,等待给予生命以美丽?这句话。

【分析】逐段去找与句子内容契合的内容,可以发现第四段写依米花,等待四五年,吸足蓓蕾所需的水分后开除世界上最艳丽的花朵,似乎把增个沙漠都照亮了。

【解答】第(4)段

3.第(5)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分析】中心句在段内的位臵及一般规律:起领起、概括、总说作用的中心句在段落开头;起归纳、强调作用的中心句在段尾;承上启下的中心句在段中。还要检验找到的中心句是否正确:看其他较突出的句子是否围绕它来表述;看这句话能否概括全段内容;看这句话表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从前句或后句中找到有关内容概括后补充)。

【解答】第②句

4.每个人都要?学会等待?。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个方面需要?等待??结合文意,你觉得应该如何?等待??

【分析】此题体现了今年阅读考察的侧重点:加强对文章整体理解感悟,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答题结合实际,不脱离文意即可。只答哪个方面需要等待不得分。

【解答】如:我认为我在?写作?上还需要等待。写作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平时要多阅读文章,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要勤练,经过长期的努力,我相信我在写作上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例3(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臵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臵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

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分析】我们可以看标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标题是个句子,鲜明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看首段结尾?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和标题是一个意思,再看内容,都是围绕这个观点进一步论证的。

【解答】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议论文中是事例是为文章的观点服务的,是作为一种事实论据,放在开头一般还可以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解答】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

【分析】此题第一空可以直接用第5段的第一句话的关键词作答,因为这句是本段的一个论点。第二空需要整体把握第6段的内容,直接照搬第一句是不行的,需要根据段意概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归纳。

【解答】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需看清题目,主要的论证方法,次要的就可以不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这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观点,一般可以在段落中找到。

【解答】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分析】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答题思路:名人+事例(围绕勤勉)+成就。

【解答】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例4(2010四川眉山中考)

小议读书

刘熙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

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节选自2009-12-19《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分析】可以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去判定它是否是中心论点。

【解答】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1分);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1分)。

2.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

(1)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分析】可以从认知的逻辑顺序方面和论证的严密性作答。

【解答】不能。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1分),体现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1分)。(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段内容,找出文段中的关键句子予以概括,可以分别从3、4段找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和?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解答】读书要读经典(1分);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1分,答出前一分句也可得分)。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分析】划线的句子把人脑比作电脑、把知识比作冰、把智慧比作水,形象生动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一般就在本段。

【解答】比喻论证法(1分)。形象生动地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1分)。

【拓展训练】

(2010四川巴中中考)(一)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2010江苏泰州中考)(二)打造心灵的韧度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②(A)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并非坦途。(B)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出现。(C)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上都可能遇到的。(D)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娇气和骄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E)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失败,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捶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地朝着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7.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8.文章第②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写出该句的序号并说说它的好处。

9.请针对文中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

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文章有改动)

10.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答:

11. 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

12. 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答:

13. 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答:

(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四)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嘴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作者:赵锁仙,有删改)

14.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

15.说出第④段运用的典故。

16.品读第⑤段,说说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7.第⑥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8.就作者与韩愈的?人才观?展开辩论,请你将正反两方的观点提炼出来。

(2010年湖南娄底中考)(五)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0.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21.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答:

22.本文最后说:?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谈谈。

答: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4—28题。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摘自2010年《半月谈》,有改动)

23.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浅阅读?的负面影响。

25.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作用。

26.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谈谈你的理由。

27.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8.阅读①、②段,分析作者摆出了敌论什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敌论得出的论点是______ _。

29.第⑥段作者提出了怎样一个针锋相对的论点?

30.阅读⑦~⑧段,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31.阅读第⑨段,分析文中画线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

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33.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34.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5.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36.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九)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7.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8.什么是?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为什么要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0.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十)《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

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43.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44.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5.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6.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一)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意思相近即可)

2.举例论证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4.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

(二)6.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答?我们要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或?我们要打造心灵的韧度?视为正确;若只答?打造心灵的韧度?不给分。)

7.引出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

8.该句是(D)句。它把?不幸和挫折?比成?磨刀石?,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不幸和挫折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9.示例1: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发奋著《史记》。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把不幸的遭遇化为前进的动力,发奋著书,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示例2: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做太守,他没有消沉,而是励精图治,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三)10.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1.答: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12.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13.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四)14.总分式或总分总15.毛遂自荐 16.对比论证

17.不能,去掉后语气过于绝对,加点词使论证更严密,有分寸。

18.参考1:正:千里马,要做自己的伯乐;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参考2:正:发现并赏识自己就能做千里马;反:要有伯乐发现,才能做千里马。(表述可以不同,观点相对即可)

(五)19.人生首先需要的是真诚(人生需要真诚)。(答出?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只计一半分)

20.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答对任意两项计满分)

21.作为论据,论证?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多一些热情奉献?的道理。(答论证?真诚就要把心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一、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1)对论点的要求: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论点的方法。阅读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 读。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 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这两个概念在平常教学和毕业复习时要反复讲清楚,并强调学生区分。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中考议论文阅读 第一节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定义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的文章 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文章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二. 分类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区分论点和分论点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三. 三要素 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_完整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 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1、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类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学习议论文,首先了解最基础的语文知识——表达方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如:豆子发芽了。(记叙) 一颗颗圆润的豆子长出了代表着希望的瘦弱的嫩芽。(描写) 啊,豆子发芽了!(抒情) 豆子发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议论) 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说明) 议论文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 1.分清论题和论点。 例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作者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注意论点的位置。 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

满分作文-“成长,也需要 ”

满分作文---------“成长,也需要” 201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贵州遵义张宗明荐评 【真题展示】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善于探究创新,敢于实践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学会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29.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60分) 写作提示:考生可以在材料中选取或自己确定所填内容,可以借助求异视角和辨证思维,独辟蹊径来诠释演绎或突出强调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某一重要精神元素。 写作要求:(1)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 【满分例文】 成长也需要挫折 贵州贵阳市一考生

挫折是什么? 失败说:挫折翻不过去的山,翻过一座山,前方又会有另一座山。 懦弱说:挫折是一片荆棘地,会把人扎得遍体鳞伤。 沮丧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让人丢弃信心,迷失方向。 我曾受到过许多挫折,曾想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但是,“坚强”、“勇敢”和“胜利”告诉我要继续前进! 初一时,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我告诉我的同窗好友,他们只是笑笑,不以为然。从那时起,我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火焰,我要做给他们看,证明我行。 但是事实不能代替感情!我不停的写,不停地把文章寄给各个编辑部,可结果是千篇一律,不是退稿,就是泥牛入海。 在成长的十字路口,我选择过放弃,但又不甘心,一直坚持走这条艰险的路。我想,只有挫折才能让我坚强,让我自信,让我奋斗,让我茁壮成长。 可两年过去了,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我遭遇了别人的嘲笑与讽刺。因为我的同窗好友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 我受到了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心中的“火焰”快熄灭了。这时,我认识了保尔·柯察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生与死,他没有后退;在暴风雪的工地,面对难忍的劳动和饥饿,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中,面对书稿丢失的打击,他没有屈服。就这样,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那“勇敢,自信,面

议论文阅读要点备考

议论文阅读要点备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议论文阅读要点及指导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 4、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具体)结构: 并列式(横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层进式(纵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5、论证的方法: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6、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二、阅读指导 1、说出文章的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 点。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 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 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先抑后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以乐写哀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等。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所要表明的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在文章中一般要旗帜鲜明的提出来。一篇议论文,一般论点的提出方式有:题目就是论点、一开始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文章结尾概括论点、有时候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由几个分论点组合而成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与联系: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作者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论点是议论这个话题之后得出的观点。有时候,论点和论题是统一的,有时候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去把握。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的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是众所周知的、已经被证明了正确性的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例,而不能是自己编造的一个事例,没有经过大家的认可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所列举的事例为事实论据,一般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不能太过于冗长,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据。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过程要严谨,论证要充分。 一般论证过程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展开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部分就是提出论点或者是论题的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就是证明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一般是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者是提出论点。 二: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在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时候,要结合内容来回答。比如: 问:文章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查找这个事例前后的内容,看看是围绕那一句关建话展开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问题的答案。 问:比喻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回答的时候要先分析比喻的方法,即把-----比喻成了-------,在这里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的内容(观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更通俗易懂) 三:论证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生动 五: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有时候是驳立结合) 立论:摆明论点然后运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观点。 驳论:先摆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去分析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观点。 六:阅读议论文常见的问题回答模式:

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

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压力。生活中有酸甜苦辣都需要我们在成长中度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仅供参考。 成长需要压力话题作文篇一 一枚草籽不幸地飘落在一条石缝里,被一块巨石紧紧地压着。这儿本来是它不应该到的地方,这里与阳光隔绝,石缝里仅有一点点泥土,下雨时雨水也不曾洒向这里,偶尔水会从石面渗透下来几滴。但是,面对这恶劣环境的考验,小草籽不曾放弃,它坚守着一生要绽放自身青绿的信念,顽强地活着,当阳光偶尔反射到这里时,它尽情地舒展;当雨水滴落下来时,它尽情地吮吸。就这样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它终于从一瓣嫩芽长成了一棵翠绿的青草,颜色也比平常的小草青得可爱。就这样,小草终于从巨石下面钻出来,昴起了它高贵的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小草能有这的毅力呢?答案固然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压力,是外界的压力使得小草更加向往阳光雨露,所以它要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更加自信而执着。 那么,我们人究竟需不需要压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外界的压力来刺激生物自身,不管是非洲大草原

上的羚羊,还是海洋里的鲨鱼。羚羊在草原上必须要跑得快过其它的野兽,才不会被吃掉,而在奔跑的过程中它们更加强健;海洋里的鲨鱼,之所以被称为“海洋生物的克星”,是因为它们认为如果不比其它鱼类游得快,自己就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正是这种种外界的压力,使得各种生物都勇敢起来,坚强起来。压力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使人超越自我,取得成功。那此寒门子弟面对家境窘迫,内心苦闷的双重压力而不气馁,他们发奋图强,很多人也有所作为。 在学生阶段,老师与家长给予我们的压力几乎让我们喘不过气,但我们又何曾不去想想这或许是老师和家长们关心我们的另一种表现呢?所以,当我们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时候,不要因为辛苦而退缩,更不要因为厌烦而反抗,而是在这压力下,尽量地把自己的坚强表现出来,活得更出色一点。 成长需要压力话题作文篇二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但是不同的人对压力有着不同的感触。成功的人看待压力是作为前进的动力,大多失败者就没有这样对待它。“压力是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人处于太安定的环境里就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只有置身于艰难的环境中才能将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就是最好的列子吗? 现在的学生有着美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为了子女可谓呕心沥血,好吃的都顾作他们,有的家长还要看自己子女脸色行事。自古就讲究

议论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附有答案)

议论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二) 班级姓名座号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论据的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证方法: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找全。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 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议论文的结构。

成长作文之成长需要压力作文800

成长需要压力作文800 【篇一:成长需要压力】 成长需要压力 中国有句民谚,“动力来自压力,”是理论的经典,是历史的精粹。 从没见过温室里的小花能够忍受风吹雨打,从没看过盆栽的植物能 够长成参天大树。成长是需要压力的,只有将承受的压力适宜地转 化成前进的动力,才有可能收获成长的幸福。古今中外,许许多多 的事实都足以证明。 传世巨著《资治通鉴》的主人司马光是顶着压力成长的大文豪。司 马光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常常受到先生的责罚,受到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下定决心改掉贪睡 的坏毛病。为了能够早早起床,他睡觉前拼命喝水,灌了满满的一 肚子水,结果早上非但没有被憋醒,反而尿了床,受尽打击的奚落 嘲讽。聪明的司马光没有气馁,他顶着自己贪玩贪睡的坏毛病,顶 着大家的讥笑声,挖空心思想办法。终于,他想到了一条妙计!用 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 的大文豪,写出惊天巨著《资治通鉴》。或许没有压力,没有警枕 励志,司马光不一定能下定决心,力争改过?如果面对压力,司马 光丧失勇气、一蹶不振,何来千古传诵的文豪巨著?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美国前总统林肯总是这样说。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 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 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随后, 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接下来,认为自 己的生活有了转机的他又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 很重要的事情?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 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无数的失败成就了林肯辉 煌的人生。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 冲向终点的动力。这就是林肯告诉我们的真理。 压力的确能力产生动力,魔难的确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超人”李嘉 诚少年时经历了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失学、伤父之痛,凭借顽强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 C. “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

议论文知识点整理(1)

议论文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解 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 (1)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的类型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论点必须是陈述句,它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往 往是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统帅分论点),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与论题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常是一个短语。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3)论点位置 ①经常放在文章开头;②放在文章中间;③放在文章结尾;④标题直接提出;⑤需要读者概括的 (4)提出论点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的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 论点;④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⑤列举生活实例或引用故事童话、寓言等引出中心论点;⑥ 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提炼和概括论点的方法如下: (1)从位置上寻找:①标题、②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等)、③文章中间〖(很少出现)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④结尾(关注“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2)研究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3)分析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 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摘录分论点(此类文章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第三(再次、接着)、最后等。 注意:①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找出来即可。 ②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辞等手法。 2.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 证明后,才会有说服力;没有根据的论点,即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 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1)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 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写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范文4篇

写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范文4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下载! 一枚草籽不幸地飘落在一条石缝里,被一块巨石紧紧地压着。这儿本来是它不应该到的地方,这里与阳光隔绝,石缝里仅有一点点泥土,下雨时雨水也不曾洒向这里,偶尔水会从石面渗透下来几滴。但是,面对这恶劣环境的考验,小草籽不曾放弃,它坚守着一生要绽放自身青绿的信念,顽强地活着,当阳光偶尔反射到这里时,它尽情地舒展;当雨水滴落下来时,它尽情地吮吸。就这样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它终于从一瓣嫩芽长成了一棵翠绿的青草,颜色也比平常的小草青得可爱。就这样,小草终于从巨石下面钻出来,昴起了它高贵的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小草能有这的毅力呢?答案固然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压力,是外界的压力使得小草更加向往阳光雨露,所以它要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更加自信而执着。 那么,我们人究竟需不需要压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外界的压力来刺激生物自身,不管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还是海洋里的鲨鱼。羚羊在草原上必须要跑得快过其它的野兽,才不会被吃掉,而在奔跑的过程中它们更加强健;海洋里的鲨鱼,之所以被称为“海洋生物的克星”,是因为它们认为如果不比其它鱼类游得快,自己就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正是这种种外界的压力,使得各种生物都勇敢起来,坚强起来。压力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使人超越自我,取得成功。那此寒门子弟面对家境窘迫,内心苦闷的双重压力而不气馁,他们发奋图强,很多人也有所作为。 在学生阶段,老师与家长给予我们的压力几乎让我们喘不过气,但我们又何曾不去想想这或许是老师和家长们关心我们的另一种表现呢?所以,当我们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时候,不要因为辛苦而退缩,更不要因为厌烦而反抗,而是在这压力下,尽量地把自己的坚强表现出来,活得更出色一点。 写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范文二 题记:“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适度压力的存在的,也只有适度压力的存在,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 (6).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E可靠的史实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三)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四)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

议论文基础知识普及

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感人,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以知授人,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 二、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三要素。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四、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五、论证方法: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六、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 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成长作文之成长需要压力600字作文

成长需要压力600字作文 【篇一:成长需要压力】 成长需要压力 中国有句民谚,“动力来自压力,”是理论的经典,是历史的精粹。 从没见过温室里的小花能够忍受风吹雨打,从没看过盆栽的植物能 够长成参天大树。成长是需要压力的,只有将承受的压力适宜地转 化成前进的动力,才有可能收获成长的幸福。古今中外,许许多多 的事实都足以证明。 传世巨著《资治通鉴》的主人司马光是顶着压力成长的大文豪。司 马光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常常受到先生的责罚,受到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下定决心改掉贪睡 的坏毛病。为了能够早早起床,他睡觉前拼命喝水,灌了满满的一 肚子水,结果早上非但没有被憋醒,反而尿了床,受尽打击的奚落 嘲讽。聪明的司马光没有气馁,他顶着自己贪玩贪睡的坏毛病,顶 着大家的讥笑声,挖空心思想办法。终于,他想到了一条妙计!用 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 的大文豪,写出惊天巨著《资治通鉴》。或许没有压力,没有警枕 励志,司马光不一定能下定决心,力争改过?如果面对压力,司马 光丧失勇气、一蹶不振,何来千古传诵的文豪巨著?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美国前总统林肯总是这样说。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 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 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随后, 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接下来,认为自 己的生活有了转机的他又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 很重要的事情?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 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无数的失败成就了林肯辉 煌的人生。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 冲向终点的动力。这就是林肯告诉我们的真理。 压力的确能力产生动力,魔难的确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超人”李嘉 诚少年时经历了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失学、伤父之痛,凭借顽强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方法及格式

一、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方法及格式 1、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 (3)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材料)。①事实论据(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②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4)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6)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7)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8)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9)开头、结尾的内容或作用 开头: (1)、提出xxx中心论点;(2)、引出xxx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10).议论文语言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有逻辑性;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答题方法及格式 (1)找中心论点的的方法依次有:(1)题目即中心论点;(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4)结尾总结句;(5)自己提炼关键词语概括;(6)分析论据;(7)摘录法 (2)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3)论据及作用。 答题方法及格式: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