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白话素书浅释谭威居士著.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白话素书浅释谭威居士著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著

译序

原序浅释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三、修身养志[求人之志章第三]

四、坚定志向[本德宗道章第四]

五、奉行仁义[遵义章第五]

六、安于礼仪[安礼章第六]

译序

谭威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兹简介于下。

一、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作者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四、作者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五、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都和个人的修养,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人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因此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国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军事。‘败莫败于多私’、‘阴计外泄者败’、‘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等,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有著同样的意义。

综上所述,《素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限于水平,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乞望方家教正,以益后学。

宋.张商英〈原序〉浅释

黄石公《素书》共六篇,按《前汉列传》《史记.留候世家》记载了黄石公于圯桥授张良的《素书》,世人多以为那就是坊间流传的《三略》《古兵书》,(旧传为黄石公所著),这实际上是传之者误传。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有盗墓贼打开了张良的坟墓,于玉枕中获得此《素书》。

《素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书有秘戒:‘此书不许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一定会受到祸殃,遇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受到祸殃。’呜呼!黄石公竟如此地慎重!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便将此书传给了他;而张良未遇到合适的人选,便把此书陪葬在坟墓中了。

五百多年后(晋末),此书由盗墓贼得到了,从此,《素书》才流传于人间。然而,所传播的也只仅仅是黄石公的文字而已,至于他备极深邃精湛的含意,哪里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

我个人曾有这样的看法: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未尝不是互相作用的,古来圣贤对这个问题都会竭尽一己的心力,唐尧非常敬畏地尊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七政(日、月、五行)运行的道理运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顺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洪范九畴》—一为五行,二为敬用五专,三为农用八政,四为协用五纪,五为建用皇极,六为又用三德,七为明用稽疑,八为念用庶征,九为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傅说(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绩卓著,与伊尹齐名)常陈述自然规律;文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周公设立天地四时之官,又设立三公,调和治理各种政事;孔子欲行无言之政;老子以常有、常无作为立议的开端。

《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其哲学思想、理论认识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鬼神莫测的变化,尚且都逃不了吾人的学说,何况是讲究上下级关系的刑名之学、爵位大小的度数之说一类的问题?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使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奠立楚汉相争的成功基础。

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曾使用这条计谋,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开国的功臣。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使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取消分封六国后裔为侯。

书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招来商山四皓(西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路)里先生,因避战乱,而遁迹隐居于商山,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即位,欲延致为官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策,以厚礼迎四人到朝廷,随太子见高祖,高祖见太子得此四人说:‘羽翼成矣。’于是打消废太子之意。见《史记》留侯世家。),使高祖决心立太子刘盈为帝。

书中说:‘吉莫吉于知足。’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使用了这条计谋,抛弃了人世间一切享受,跟从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帝喾之师。《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神农时为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想想看,运用黄石公的几句遗粕弃滓,尚且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开国称帝,更何况是对《素书》能够全然掌握、确实理解的人呢?

自从汉朝以来,研究文学、辞章的学者甚多,真正懂得造化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十六国时前秦大臣,有政绩)、房玄龄(字乔,有政绩),裴度(中唐大臣,有政绩)等人,虽然号称一代贤明的宰相,他们对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全然加以理解,这就是此书之所以不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的原因。

我认为:‘有’为万物之母体,‘无’为天地之原始。“能超越‘有’、‘无’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够大道用之于‘非有非无’之间的就是神异之人(此两句言道无一定,在人变而已)。从‘有’入手,达到‘无’的境界者为圣明之人;由‘无’启步,达到‘有’的境界为贤能之人”。(此两句言圣人之大而化,贤人之造其深。)

黄石公素书六章浅释

谭威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茍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茍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三、修身养志[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

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

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四、坚定志向[本德宗道章第四]

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

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

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

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

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

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

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五、奉行仁义[遵义章第五]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

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

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政府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六、安于礼仪[安礼章第六]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

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

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

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齐越节朗诵(与妻书)

与妻书 (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 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 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 B:觉民,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 A:我有幸娶到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依新五岁了,转眼长大成人,好好教导他,让他像我。你腹中怀的,我猜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温暖,贤淑…… B:也可能是男孩,我把他和依新一起培养成有相同志向的人。

素书原文及译文(完美排版)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素书正道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

播音主持自备稿朗诵稿五篇

播音主持自备稿朗诵稿五篇 【播音主持自备稿】一 与妻书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

《素书》全文翻译

《素书》全文翻译 导读: 《素书》原文译文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

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

与妻书朗诵稿

《与妻书》 男: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女:觉民,前几天,隐隐约约传来你在黄花岗遇难的消息,我不相信。我本想在你的信中找回我的思念,可为什么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谁,谁给你选择离去的权利 男:意映卿卿,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女:这我明白。可你难道忘了我曾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男:吾铭记于心。 女:可你毕竟是林觉民,13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可每每环顾今日中国,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我明白了,再多的不舍,最终都不得不舍。 男: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女: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何生在今天的中国。。 觉民,永别了,我永远的爱人。。。

与妻书 (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 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 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 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

与妻书教案(公开课)

《与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 1、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 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 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 亲 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 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2、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 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 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 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 1911 年 4 月 27 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 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 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背景和资料 1、黄花岗起义:1910 年 11 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 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 年 4 月 27 日下午 5 时 30 分,黄兴率 130 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 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 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 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2、林觉民(1887-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 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春回国,4 月 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 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 林觉民受伤被俘后,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说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 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时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 岁。 三、体味文中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1课2《与妻书》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1课2《与妻书》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五单元第11课第二篇《与妻书》。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使命与抱负“。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习革命导师和志士仁人的精神品格,领会其襟怀与抱负,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学习观察社会生活。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如,《谏逐客书》;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如,《与妻书》。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志士仁人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

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的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对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书信。亲友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诵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素书全文+注音+译文

素s ù 书sh ū 全qu án 文w én 原yuán 始sh ǐ 章zh ān ɡ 第dì 一y ī 夫f ū 道dào 德dé 仁rén 义yì 礼l ǐ ,五w ǔ 者zh ě 一y ī 体t ǐ 也y ě 。 道dào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蹈d ǎo ,使sh ǐ 万wàn 物wù 不bù 知zh ī 其j ī 所su ǒ 由yóu ;德dé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得dé ,使sh ǐ 万wàn 物wù 各ɡě 得dé 其j ī 所su ǒ 欲yù ;仁rén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亲q īn ,有y ǒu 慈cí 惠huì 恻cè 隐y ǐn 之zh ī 心x īn ,以y ǐ 遂suì 其j ī 生sh ēn ɡ 成chén ɡ ;义yì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宜yí ,赏sh ǎn ɡ 善shàn 罚fá 恶ě ,以y ǐ 立lì 功ɡōn ɡ 立lì 事shì ;礼l ǐ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履l ǚ ,夙sù 兴xìn ɡ 夜yè 寐mèi ,以y ǐ 成chén ɡ 人rén 伦lún 之zh ī 序xù 。夫f ū 欲yù 为wèi 人rén 之zh ī 本b ěn ,不bù 可k ě 无wú 一y ī 焉y ān 。 贤xián 人rén 君j ūn 子z ǐ ,明mín ɡ 于yú 盛chén ɡ 衰cu ī 之zh ī 道dào ,通t ōn ɡ 乎h ū 成chén ɡ 败bài 之zh ī 数shù ,审sh ěn 乎h ū 治zhì 乱luàn 之zh ī 势shì ,达dá 乎h ū 去qù 就jiù 之zh ī 理l ǐ 。故ɡù 潜qián 居j ū 抱bào 道dào ,以y ǐ 待dài 其j ī 时shí 。若r ě 时shí 至zhì 而ér 行hán ɡ ,则zé 能nén ɡ 极jí 人rén 臣chén 之zh ī 位wèi ;得dé 机j ī 而ér 动dòn ɡ ,则zé 能nén ɡ 成chén ɡ 绝jué 代dài 之zh ī 功ɡōn ɡ ;如rú 其j ī 不bù 遇yù ,没méi 身sh ēn 而ér 已y ǐ 。是shì 以y ǐ 其j ī 道dào 足zú 高ɡāo ,而ér 名mín ɡ 垂chuí 于yú 后hòu 代dài 。 正zhèn ɡ 道dào 章zh ān ɡ 第dì 二èr 德dé 足zú 以y ǐ 怀huái 远yu ǎn ,信xìn 足zú 以y ǐ 一y ī 异yì ,义yì 足zú 以y ǐ 得dé 众zhòn ɡ ,才cái 足zú 以y ǐ 鉴jiàn 古ɡǔ ,明mín ɡ 足zú 以y ǐ 照zhào 下xià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俊jùn 也y ě ; 行hán ɡ 足zú 以y ǐ 为wèi 仪yí 表bi ǎo ,智zhì 足zú 以y ǐ 决jué 嫌xián 疑yí ,信xì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守sh ǒu 约yu ē ,廉liá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分f ēn 财cái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豪háo 也y ě ; 守sh ǒu 职zhí 而ér 不bù 废fèi ,处chù 义yì 而ér 不bù 回huí ,见jiàn 嫌xián 而ér 不bù 茍jì 免mi ǎn ,见jiàn 利lì 而ér 不bù 茍jì 得dé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杰jié 也y ě 。 求qiú 人rén 之zh ī 志zhì 章zh ān ɡ 第dì 三s ān 绝jué 嗜shì 禁jìn 欲yù ,所su ǒ 以y ǐ 除chú 累léi ; 抑yì 非f ēi 损s ǔn 恶ě ,所su ǒ 以y ǐ 让ràn ɡ 过ɡu ō ; bi ǎn ji ǔqu ēsèsu ǒy ǐwúw ū

历届齐越节齐越奖作品

第11届齐越节齐越奖作品:《誓者》源自电视剧《大宅门》的片段,运用激烈剧情冲突及反差角色转换凸显了两位参赛者优秀朗诵功底和技巧。全篇稿件一气呵成,调动了观众评委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得到了观众及评委的一致认同。个人认为本稿件较有难度,由于篇中以口头对话居多,若朗诵功底不过硬,容易致使其乡土化,失去艺术鉴赏性。(北广作品)flas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223741.html,/v/MB2k7Qfymb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223741.html,/programs/view/MB2k7Qfymb8/ 第11届齐越节一等奖作品:《希尔斯堡》经典作品!取材于英国希尔斯堡的球迷踩踏事件,稿件运用哥哥与弟弟间的对话为线索运用亲情和同情使观众产生共鸣,两位参赛者演绎真挚,表达到位。是具有时代性的优秀朗诵篇目。(北广作品)f l a s h: h t t p://w w w.t u d o u.c o m/v/w K h z4q Q S O M 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223741.html,/programs/view/wKhz4qQSOMM/另外,本届齐越节的《走西口》《永远的格桑梅朵》《妈勒访天边》也都是不错的朗诵稿件。 第10届齐越节齐越奖作品:《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及嘎达梅林的事迹改编而成,在作品中,参赛者运用真挚情感大气.舒张的完成了对稿件的处理,属真情流露之作。(内蒙古大学作品)flash: h t t p://w w w.t u d o u.c o m/v/56z K g n R p f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223741.html,/programs/view/56zKgnRpf10/另外本届齐越节的稿件《审判》《与妻书》《为爱放手》都是不错的原创作品,可一观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温馨提示:译文部分仅供参考]

01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

2010全国新课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 试题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

素书全文

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素书完整原文及翻译(自学打印版)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与妻书说课稿1

《与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妻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章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其中的真挚感情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已,所以确立了本课的重点:品读其中的情。(顾大家,舍小家)另外本单元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课的特点,我打算分两课时授完该课。因为它是一篇古文,所以在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文章字词的疏理以及文章思路的分析,我的说课稿是针对第二课时提出的。我为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2)情感目标: 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能力目标:运用书信知识,以陈意映的口吻写一封回信。 教学重点: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抒情与说理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中考虑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即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也可引导学生从陈意映角度来思索她的“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能联系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积极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课堂教学流程:

1、板书设计 爱汝儿女情长 舍汝 为天下人谋永福家国大义 2、设计意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因为无论哪个选择,都要付出情感上,道义上的牺牲和代价,都有选与不选的理由和意义,都要忍痛割舍一份情感。林觉民的选择中,剖析他心灵的历程,我们非但不会感到他无情无义,反而更能体会他的高风亮节。从他对妻子之爱上升到对家国之爱的情感流程里,可以引发我们对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的思考和启迪—— 五、说评价: 《与妻书》这篇文章写于作者就义前三天,整篇文章以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之情而动人,以对国家的拳拳之心而感人,使人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在教授该文时,我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情景再现,体悟情感。作者用他手中的笔给我们留下了那一夜的心情,在解读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要的思想情感。 (二)读文识人,感受情怀。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一起去体会作者的生死观、幸福观、天下观,我们所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高大的背影,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再由作者拓展到那一个时代的一批人,他们都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还有站在他们背后的人:亲人和爱人) (三)生死抉择,感悟生命。让学生联系现实自身情况,谈谈对林觉民这种选择的看法。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我们该如何然选择? 2010.5.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