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

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遂渐与羽人相结合,五世纪末转化为飞仙,条丰脸型、长眉细眼、头顶圆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头无圆光、风姿潇洒、云气流动,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隋代帝王宠爱飞天,暗造机关令木制飞天上下飞

舞为帝王卷帘启户,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间。①因而隋代飞天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特别是天宫,阁中的伎乐天也腾空而起,化为绕窟一周的伎乐飞天。

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便轻盈飘渺地翱翔太空。正象我国诗人李白咏飞仙诗所说:“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②这就是中国飞仙(即飞天)典型的艺术形象。

(三)菩萨的女性化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体比例、姿态动作、面部表情都比较写实而又合于理想;在男女性别上,特征分明,圣众中男女生理特征非常明显。男者面相丰圆、唇有胡须、肩宽腰壮、强健有力;女者脸圆、眼尖、眉长、唇厚、丰乳、细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阴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龟兹石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裸体像已大为减少。进入高昌地区,菩萨圣众性别大多不明,佛陀身后的天龙八部也多为同一形象,没有男女长幼之分,裸体形象已不存在。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一方面符合佛经的说法:佛国世界的圣众“非男非女”,同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赤身裸体有伤风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现男女生理特征。隋代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女性菩萨,面相丰润而妩媚,唇上虽然有绿须,胸前亦无乳房,但温静娴雅、姿态婀娜。故唐初高僧道宣说,造菩萨象:“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③画家赵公佑形容菩萨像“妍柔姣好,奇衣宝眼,一如妇人”④,感叹失掉了造菩萨像的目的。敦煌画师与中原一样,为了“取悦于众目”,菩萨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四)供养人画像是中国特有的肖像画

在印度佛教石窟艺术中,还没有发现有纪年题记的供养人画像。在西域的龟兹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汉代已有为祖先画像之风,佛教功德主画像便与此结合成为最初的施主列像。西魏已形成一家一族的画像,唐代则发展为家庙,如贞观十六年的220窟,题名“翟家窟”,从道公翟思远到九世孙五代翟奉达“检家谱”

⑤共连续了280多年,翟奉达又画了他一家三代之像,十几代人一脉相承,岂非家庙?

五代98窟为曹议金功德窟,共画供养人169身,从曹氏家族内亲张议潮、索勋、外戚女婿于阗国王李圣天、回鹘公主等,还有节度使衙门大小官员及曹氏姻亲、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儿女、子婿等,按辈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萨画更为显赫,而且依次排列绕窟一周,画像场面宏伟,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充分表现了佛教石窟中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特点。

(五)大乘经变的王国

大乘教在中国普遍流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因而如《法华经》、《华严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弥勒经》等大乘主要经典都有经变。这里的经变是指一部经绘一幅画,本生故事,则一个故事一幅画,也可叫经变,但一幅大型经变却包含许多故事。这种经变,在佛教国家隋唐以前的佛教遗址中尚未发现过,中亚也没有,这是中国画师以佛经为依据独创的。据现存的画迹来看,北魏晚期在麦积山石窟里已出现巨型中国式西方净土变和维摩变。从敦煌说,一般晚于中原,始于隋,盛于唐,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变》、《维摩变》、《报恩经变》、《密严经变》……等二十几种,计1102幅,如加上本生故事,约有1350幅,堪称当今世界大乘经变之王国。特别是吐蕃时期以后,集各宗各派经变系于一窟,同时并存,各展风彩。这些经变是抽象佛经的具像化,在具像化过程中又出现了中国式楼台亭阁、金碧辉煌的皇家宫苑和色调幽远的自然景色,在经变的艺术境界中,还蕴含着多层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等,充分体现了释、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

(六)敦煌壁画是一座音乐舞蹈宝库

敦煌壁画中反映的舞与乐是联在一起的整体,舞是乐之形,乐是舞之声,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国舞乐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主要可分为三类:中原汉民族的舞乐,如清商乐、燕乐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乐,如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外国舞乐,如天竺乐及中亚波斯等国的舞乐。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

龟兹乐与中原舞乐结合的《西凉乐》,其中包括敦煌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佛教艺术在敦煌的发展,天竺乐在西域和敦煌舞乐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的舞乐,分为两大类:即仙乐与俗乐。所谓仙乐即以佛国世界天人形象出现的舞乐,如早期洞窟里绕窟一周的天宫伎乐;唐代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里的大型舞乐场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腾舞,217窟的柘技舞等。俗舞是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如张议潮出行图中的营伎;宋国夫人图中的清商伎和百戏;嫁娶图中的六公舞等。仙乐中天人、菩萨的手式和姿态,都蕴含着印度舞蹈的流风余韵。但这一切都纳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国舞乐的庞大体系和优秀传统。

(七)敦煌石窟艺术与信仰思想

敦煌石窟艺术直接接受了西域佛教艺术的内容、技法和风格,主要颂扬佛陀生平事迹和前生善行,宣传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因而萨王子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月光王施头千遍、须堵提割肉奉亲等悲剧性题材大为流行,宣扬舍己为众生的牺牲精神,最后才能成佛。

隋唐时代,全国统一,政治经济大发展,大乘经变一时蔚然兴起,《弥勒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阿弥陀净土变》、《法华经变》等一反早期悲惨气氛,而呈现出楼台亭阁、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当世死后即能成佛、念佛七日即可往生净土的思想代潜了漫长的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旧观念,善男信女对佛的信仰思想发生了变化。大体有三种:一、超度亡灵。希望先亡父母、三世父母、七世父母神游净土永离三途;二、为活着的人祝愿。如“现在居誊位太安吉”、“见在老母合家子孙,无诸灾降”、“府主大王曹公保安”等。三、愿成佛者多笼统祝愿。“愿亡者神生净土”、“法界众生,同登正觉”、“一切众生,一时成佛”,特别是对现存者的祝愿。法华经普门品,观音经变及千手千眼观音变中,大量表现了口念观音名号,立刻解脱现实苦难的画面,而不是死后成佛。因而极乐世界图往往是人们作为对佛陀的供养,以求得解脱现实苦难的目的,进入极乐世界,成佛的希望是有的,但三等九级的等级制是很严格的,得之不易。

千年佛教信仰思想的变化,是受到儒家入世思想和现实思想影响的,是儒、佛思想结合的产物。

(八)中印壁画技法上的交流

敦煌壁画表现技法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的壁画技法,敦煌汉晋墓画便是基础;一是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壁画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造型、线描、构图、赋彩、传神等表现技法,各具民族特色,这里不多谈,主要谈谈完全不同的两种立体感表现法。

从西域传来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这种方法从阿旃陀传到敦煌,已经有许多变化,但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年久色变,肌肉变为灰黑,而白鼻梁,小字脸更为突出,这种晕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国传统的色晕法,方法简单,与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这种方法起自战国,西汉已很成熟。五世纪末进入敦煌壁画,与西域明暗法并存近百年,至六世纪末的隋代,才融合中西为一体,以色晕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纪初的唐代才形成崭新的中国立体感表现法。

(九)释道儒三家思想大融合

敦煌艺术的开始时期,主要表现佛陀说法、释迦生平事迹——佛传故事、佛陀前生舍己救众生的善行——本生故事、佛陀渡化众生的事迹——因缘故事、还有静坐参禅的千佛。主要表现修持六度以成佛道的悲剧性静穆境界。

北魏晚期,壁画中出现了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方士、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羽人、乌获等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现了云气天花流动旋转,出现了动的境界,还出现了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菩萨以及身着大袍、脚登高头履的士大夫形象,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神仙思想相结合的反映。

隋唐以后,出现了许多伪经,实际上是中国人自撰的佛经,《报父母恩重经》是根据《孝经》杜撰的。唐代洞窟里有此经变,中部为佛陀与圣众,四周描写十月怀胎、分娩成长、长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节。这不是宣传佛教,而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在许多净土变的深层境界中,多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境界。

南北朝时一位学者说得好:“释迦生中国,立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立教如释迦。”一语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规律。

(十)中西石窟艺术交流的交汇点

公元前三世纪中,阿育王弘宣佛教,佛教艺术自印度兴起。公元一世纪时,希腊式佛教艺术出现于犍陀罗,并向各国传播。二世纪时从阿富汗传入新疆于阗,在南路的民丰汉墓中发现有汉代希腊式菩萨像和中国的龙图案,诺羌的寺院遗址中发现有须大本生故事画,与此同时在以龟兹为中心的北路,克孜尔石窟里出现了巴米扬石窟一派艺术,当它与龟兹风土人情相结合后,就形成了龟兹特有的菱格故事画。但龟兹艺术中仍然包含着印度艺术成分、阿富汗特色和波斯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汉画因素,因而形成了多元型的西域风格。

高昌自晋以来一直是汉人政权,汉文化根深蒂固,西方传来的裸体艺术受到儒家思想的抵制,裸体人物、菩萨的性别特征被冲淡了,佛陀和圣众多变成了无性天人。绘画形式与中原汉画有更多关系,因而真正中西艺术交流的第一站是在这里。

传入敦煌后,一开始就赋予了更多的汉文化因素,如阙形龛、人字形窟顶、组画形式、笔意豪放等,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西域风格。北魏时期,人物形象汉化,连环画形式发展,虽然在风格上仍然保持着印度、波斯成分,但由于中原佛教艺术,特别是南朝艺术的西传,从题材内容、人物造型、线描、赋彩、立体晕染到意境创造,都出现了明显的中原风格,把敦煌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推向高潮。同时形成了西域风格、中原风格交汇敦煌、同时并存的新局面。太和以后,中原风格的画幅还随着宋云、惠生传入西域,反馈于中亚和印度。事实证明敦煌石窟是中印、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

最新冀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 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 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

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 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虽然它并不存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向往。图版中表现的只是这一幅壁画的一个局部。它着重表现所谓极乐世界其乐无穷的景象。六个人组成的乐队分列两旁,中间一舞伎反弹琵琶,边弹边舞,姿态十分优美。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的音、舞蹈和服饰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敦煌艺术论文

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摘要:现代工笔重彩画是由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发展而来,它与敦煌壁画一脉相承,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了色彩的营养,使的重彩画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因此,我们在学习重彩画的同时,应当吸取敦煌壁画之精华,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敦煌壁画矿物色工笔重彩现代工笔重彩画 正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学习,使我了解到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敦煌壁画的色彩对它的影响。 一、敦煌壁画之色彩 敦煌石窟集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为一体,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特别是其中保存的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壁画,反映了我国几千年间绘画与艺术的发展进程,突出的显示出色彩的高度感染力与表现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无不显示出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成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带来这巨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也在其所用的颜料——矿物颜料。敦煌石窟堪称我国绘画颜料标本的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色应用及颜料制造的辉煌成就。根据国内外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颜料的分析可知,敦煌石窟中所用的颜料有3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天然矿物,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颜色。从壁画的用色角度来说,敦煌壁画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主要是十六国时期;中期为隋唐、五代时期;晚期为宋元直到明清时期。 敦煌早期壁画主要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中国书画的基础理论、各主要石窟的开凿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开来,所以当时的美术向后世展示了全面的文化特质。这一时期壁画的颜料主要为土红、朱砂、青金石、石青、铜绿(氯化铜、氯铜矿)、石绿、高岭土等。这个时期的色彩观念与古时一脉相承,浓重鲜明的色彩是民族形式的一大特征。早期壁画在其特性上显现出生动稚拙的特质,在色彩的表现上,注重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用色较少,而且不喜调和,色调浓烈而沉着,趣味质朴,为西域风格;在绘画观念上敦煌早期壁画已开始理性地探究色与线、色与色之间的关系。绘画具有了自觉性,为隋唐画的发展铺设了宏阔的舞台。 敦煌中期壁画为隋唐时期的壁画。其艺术不仅承袭了北魏时期的优良传统,并且融合了中原文化。使原来的“西域画风”相对淡化,中原文人画风逐渐有所显露。唐时期的许多精美壁画,线与色的结合更显成熟,这充分显示了两种画风自融合起的稚拙状态发展到鼎盛期的成熟状态。在色彩应用上,不仅使用单色而且复色的应用也很多,而且还出现人造的红色。隋唐时代的艺术辉煌,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色彩优势早已领先于世界的“强项”优势地位,这个时期的壁画将中国审美意味与绘画技法巧妙结合。不论是在绘画审美还是绘画技法上都达到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 敦煌晚期壁画经历朝更替之后,壁画进一步中原化,线与墨的应用与功能被强化,色彩逐渐转为柔和。除了在西夏与元代的洞窟壁画中我们还能看到的赋色厚重、色彩与线描并重、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的深受藏密艺术画风,其余都是以线描为主,色彩为辅的中原汉民族绘画传统发展下来的画风。 明清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很少人光颐敦煌,只有当地人以礼佛之名义维护着敦煌,壁画也一度遭到了遗忘和破坏,它被广大中国人民暂时遗弃了。直到外国的文化侵略者“发现”了敦煌,他们揭取了壁画,带走了文书与卷轴,这时的中国人民才对敦煌的存在苏醒了。20世纪初,敦煌终于等来了它的新世纪的守护者。 二、中国工笔重彩画 中国自古就有“丹青”之说,古人谓之:“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逐渐,“丹青”成为了

敦煌石窟导游词_导游词

敦煌石窟导游词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橙子为大家带来敦煌石窟导游词。 敦煌石窟导游词篇1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誉满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20xx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 1 / 5

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2 / 5

敦煌文化艺术

敦煌文化艺术概论鉴赏 对文老师的评价 敬爱的文化老师: 首先,我就您给我们上课提一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老师给予指正和教导。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我们学校老师大多是外聘的,当然外聘的都是好老师,在上大二的时候听师大包老师挺起过您的名字,在师大名气很大,我早就想听您的课了。在这学期开学知道您要为我们上敦煌文化艺术概论课非常兴奋,第一次见到您印象是您很时尚有带有古典色彩的感觉,有内涵高修养的艺人。第一次听您的课就像一场演说,精彩。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非常的得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您的性格很开朗,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也爱学习了,虽说是大学了同学们自学能力都非常强了,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是不爱学,也许大多都是我们的原因吧,上您的课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在教学方面:1您对学生负责认真,态度好。2对学生负责认真,教学一丝不苟3课堂活泼有趣,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4老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极其负责。5工作认真,上课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学习敦煌文化知识,对我们甘肃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说起老师的缺点我基本没有发现,在讲课的时候非常的尽力,就是在最后的几节课上看了几次《敦煌》视屏教学,老师没有很好的解说一些我们没有看懂的,毕竟我们几乎没有去过敦煌对有些事物不太了解。当然也不都是您的错,我们没能主动提出问题。 在教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我深有体会。 敬爱的文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铭记于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我们的时间还很长,有机会我一定去拜访您与您交流学习。 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就关于学习敦煌文化艺术认识写一些心得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遗书的保护与研究现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鸟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王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

智慧树知到《走进故宫》2018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走进故宫》2018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一共有()年? 491 2.清代紫禁城内主要的宗教形式是? 藏传佛教 3.故宫博物院成立多久? 90 4.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吗? 对 5.“正大光明”牌匾是由哪位皇帝御笔亲书? 顺治皇帝 第二章 1.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 掐丝珐琅 2.横梁和立柱一层层组合成的建筑骨架用术语讲叫什么? 框架结构 3.紫禁城现有四所花园分别是? 建福宫花园、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4.斗拱有以下哪几个构件? 斗#拱#翘、昂#木方 5.镏金斗拱只能用在庑殿和歇山屋顶下。

对 第三章 1.珍贵文物占在国所有文物94%。 错 2.收藏大家张伯驹,捐的是以下哪副作品。 《平复帖》#《游春图》# 3.乾隆皇帝对宗教画进行了编目,叫《石渠宝笈》。 错 4.皇家的家谱叫玉牒。 对 5.陶瓷、玉器这两种藏品必须存放再恒温恒湿的环境下。错 第四章 1.下面哪些是国画的分类方式? 画科#技法#装潢# 2.平远和平视属于绘画的哪个要素? 构图 3.清亡时,紫禁城藏有多少书画? 6万余件 4.《苦瓜鼠图卷》表现的内容为: 明宣宗庆贺“三十”得子 5.《千里江山图》表现的内容为:宋徽宗鄱阳湖看庐山

第五章 1.关于殷墟妇好墓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殷墟妇好墓没有被盗掘过,保存非常完整 2.楚王问鼎的故事中,王孙满的答词表明了什么态度?() 周王室依旧是正统 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青铜器器类丰富,各有用途 4.“国之重器”指的是这个器物的尺寸大,重量大。 错 5.周代时,九鼎只有王侯贵族可以使用。 错 第六章 1.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它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思想。 五行思想 2.以下吉祥图案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牡丹寓意富贵、桃子寓意长寿、鹿寓意福寿= 3."五大名窑”瓷器和唐、宋官窑瓷器堪称故宫博物院所藏陶瓷器中的强项。 错 4.孙瀛洲先生主张坚持的“三心”和“三多”分别指() 虚心、恒心、信心#多看、多比、多问 5.2008年“陶瓷馆”改陈完整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陶瓷发展历史。 对

敦煌文化艺术

敦煌文化艺术概论鉴赏 姓名:马海鑫 班级:08艺术设计2班 学号:200891310212 指导老师:文化

敦煌文化艺术概论鉴赏 对文老师的评价 敬爱的文化老师: 首先,我就您给我们上课提一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老师给予指正和教导。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我们学校老师大多是外聘的,当然外聘的都是好老师,在上大二的时候听师大包老师挺起过您的名字,在师大名气很大,我早就想听您的课了。在这学期开学知道您要为我们上敦煌文化艺术概论课非常兴奋,第一次见到您印象是您很时尚有带有古典色彩的感觉,有内涵高修养的艺人。第一次听您的课就像一场演说,精彩。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非常的得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您的性格很开朗,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也爱学习了,虽说是大学了同学们自学能力都非常强了,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是不爱学,也许大多都是我们的原因吧,上您的课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在教学方面:1您对学生负责认真,态度好。2对学生负责认真,教学一丝不苟3课堂活泼有趣,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4老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极其负责。5工作认真,上课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学习敦煌文化知识,对我们甘肃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说起老师的缺点我基本没有发现,在讲课的时候非常的尽力,就是在最后的几节课上看了几次《敦煌》视屏教学,老师没有很好的解说一些我们没有看懂的,毕竟我们几乎没有去过敦煌对有些事物不太了解。当然也不都是您的错,我们没能主动提出问题。 在教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我深有体会。 敬爱的文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铭记于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我们的时间还很长,有机会我一定去拜访您与您交流学习。 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就关于学习敦煌文化艺术认识写一些心得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

敦煌石窟介绍之五(隋代)

敦煌石窟介绍之五(隋代) 敦煌石窟介绍之五(隋代) 隋代洞窟介绍 隋代从王朝立国开始,就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战胜吐谷浑与突厥,巩固了自己的西北边防疆土,敦煌莫高窟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走向自己艺术顶峰前的兴盛期。杨坚、杨广两代佞佛,用封建法律与皇权的手段弘扬佛教,并对河西走廊、西域用兵频繁,促进了石窟寺建造的不断兴盛。隋代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原有的汉晋传统结合外来影响所形成的地方风格的基础上,面临中原文化艺术与西域文化艺术两种风格的熏染,从多方面不断融合、取舍、探索,准备着一个新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的到来。 敦煌莫高窟除去后代凿窟毁去的残龛,现存隋代三十七年间开凿的洞窟七十余个:第56、59、62、63、64、206、253、255、262、266、274、276、277、278、279、280、

284、292、293、295、302、303、304、305、311、312、313、314、315、316、317、388、393、394、396、397、398、401、402、403、404、405、406、407、410、411、412、413、414、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30、433、434、436、451、453、455和485等窟。 隋承周制,敦煌莫高窟艺术在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前,带有浓厚的北朝风格,还属于北朝佛教艺术的范畴。人物造型、内容布局、窟形、色彩和装饰纹样的运用,都与北周洞窟艺术风格接近。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在文化艺术上开始走向其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空前通畅,海西三道总凑于敦煌。政治使节、远征士卒、商旅队伍、僧者伎乐东来西去,西来东去,一派兴盛繁荣景象。敦煌玉门关、阳关之外,无尽的瀚海,不测的旅途艰险,自然激发人们离别敦煌前向石窟寺布施、祈求平安、鼓舞勇气的感情需求,为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越前代的空前现象。 这一时期莫高窟的佛和菩萨造像,大都是广额丰颐、体态健硕、腹部微凸、神情怡脱的“度济者”,仿佛他们也将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壁画艺术 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敦煌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 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其分类大致如下: 一、中心塔柱窟 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窟,该窟型盛行于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印度,经过新疆传入敦煌及北方中原地区,新疆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敦煌中心塔柱窟的出现除受印度、新疆造窟形式影响外,还与当时佛教徒修行时绕窟巡礼、坐禅观像的习俗有密切关系。莫高窟现存中心塔柱窟有二十八个,其中北魏十一个(第 254、263、257、251、260、265、435、437、248、431、246 窟)、西魏两个(第288、432窟)、北周三个(第428、442、290窟)、隋代四个(第302、303、427、292 窟)、唐至元代八个(第448、332、39、44、9、14、22、95 窟)。其典型者如北魏第254、第248窟,北周第428窟等。 倒塔窟是中心柱窟之异型形式。中央开凿一连顶的须弥山中心柱,柱座上小下大,山作上大下小之倒圆锥形,所以又称须弥山形中心柱窟。平面为方形,中心柱下部为方坛,中心柱上部呈倒塔形直通窟顶,塔刹四龙环绕,以象征须弥山,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后部为平棋。莫高窟隋代第302、303窟属于此类。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交通的要道,更是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必经门户。在其东南25千米的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莫高窟(亦称千佛洞),前秦时就已开凿了佛洞。以后历经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包括吐谷浑占据时期)、五代、宋、西夏、元、清代。由此可见,莫高窟从4世纪中期到14世纪的千余年,凿窟活动代代相传,连绵不断地进行着。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中,隋唐时期是莫高窟的鼎盛时期。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莫高窟现已确认编号有493个,其中属于唐代开凿的达228个,这里是集中唐代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的综合艺术宝库。根据考古研究院的统计,现存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造像2000余身,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可划分为佛像画、佛经故事画、民族传统神话故事画、经变画四大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有关佛的体裁是敦煌壁画中的主要内容。这里有诸如三世佛、七世佛、文珠、普贤、现世音、地藏王等大量佛像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飞天也就是正在飞翔的神,梵语称之为提婆,一些佛教作品描写飞天往往出现在乐鼓齐鸣、天花乱坠的佛说法的庄严时刻。据说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天宫中十座山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对飞天的构思显示了画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智慧。这里飞天既不像欧洲人心目中天使(安琪儿)长着不协调的翅膀,又不像道家用云彩将人托在空中那样笨重,而是巧妙的用两根衣带,被天风浮起,她们挥舞长巾,扬手散花,怡然自得地翩翩起舞,遨游太空,给人以美妙的想象。此外,宗教画中还有大量的反映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的佛经故事画,及其以佛经为根据的经变画。佛教题材以外就是一些民族神话及其风俗生活画,如西王母驾凤出行图、西域各国人民供养图、雨中耕作图等。 雕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塑像又是石窟的主体,多采用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像。唐代雕像风格与元朝不同,处处显示出丰满和谐的象征。唐代雕塑不仅有群像,如神龛中塑了七身佛像,而且出现大型佛像,如唐玄宗时曾雕塑了高达26米的南大像。从敦煌塑像的特点看,一方面在泥塑上掌握了纯熟的技巧,同时在彩和塑的有机结合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雕塑水平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成为世界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敦煌壁画静态舞姿形象到敦煌舞的风格性探究

摘要: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伎乐天形象,现代人经过观察和研究,将静止的舞姿“复活”到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敦煌舞风格独特,表现在s型的三道弯体态、独特的神韵和气韵及文化的贯穿上。了解敦煌文化,用精神世界去引领气息、眼神和形态等,才能展现出敦煌舞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敦煌舞;敦煌壁画;风格;s型三道弯体态;神韵;气韵 0引言 敦煌舞姿图在敦煌学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莫高窟有内容的492个洞窟中,绘制伎乐形象的洞窟有200多个,有3400余身伎乐天形象。古时佛教的传播,使中亚、西亚不同风格的舞种传入,敦煌当地艺人将其与敦煌当地的舞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舞蹈,继而传入中原地区,其映入皇室眼帘之后,又融入了大量汉唐的舞蹈元素。这种舞蹈从敦煌到中原地区,再到河西地区,经过多次的碰撞,更具欣赏性,这些技艺高超、独具风格的舞蹈在敦煌壁画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1979年5月,《丝路花雨》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部舞剧将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图“复活”呈现在舞台上,技艺精湛,舞姿柔婉,以独特的风格特色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1敦煌舞的风格 所谓风格,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动律到造型,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因素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色。[1]莫高窟壁画以佛教的经变故事为主,包含了天宫伎乐和世俗的婚嫁图等。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在不同的年代虽有不同的特色,但其基调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佛教思想为主,这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性。在敦煌舞中,形、神、气、韵的展现是敦煌舞风格性需把握的主体,是敦煌舞独特韵味演绎的关键。 1.1形态――s型的三道弯 敦煌壁画舞姿图中,曲线性鲜明。现代人在“复活”壁画舞姿时,将其与现代审美结合,用圆曲的“s”形态动作对舞姿进行连接,s型的特点在于它的圆曲。敦煌舞可分为俗乐舞和天乐舞,天乐舞音乐舒缓,以宁静为主,体现大慈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段文杰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 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遂渐与羽人相结合,五世纪末转化为飞仙,条丰脸型、长眉细眼、头顶圆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头无圆光、风姿潇洒、云气流动,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隋代帝王宠爱飞天,暗造机关令木制飞天上下飞舞为帝王卷帘启户,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间。①因而隋代飞天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特别是天宫,阁中的伎乐天也腾空而起,化为绕窟一周的伎乐飞天。 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便轻盈飘渺地翱翔太空。正象我国诗人李白咏飞仙诗所说:“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②这就是中国飞仙(即飞天)典型的艺术形象。 (三)菩萨的女性化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体比例、姿态动作、面部表情都比较写实而又合于理想;在男女性别上,特征分明,圣众中男女生理特征非常明显。男者面相丰圆、唇有胡须、肩宽腰壮、强健有力;女者脸圆、眼尖、眉长、唇厚、丰乳、细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阴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龟兹石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裸体像已大为减少。进入高昌地区,菩萨圣众性别大多不明,佛陀身后的天龙八部也多为同一形象,没有男女长幼之分,裸体形象已不存在。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一方面符合佛经的说法:佛国世界的圣众“非男非女”,同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赤身裸体有伤风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现男女生理特征。隋代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女性菩萨,面相丰润而妩媚,唇上虽然有绿须,胸前亦无乳房,但温静娴雅、姿态婀娜。故唐初高僧道宣说,造菩萨象:“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

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 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题出示。 二、“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题材吗? 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四、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 1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咽喉要道。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zūn尊] 和尚在敦煌鸣沙山创建了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到武则天时已有千余个窟龛。现尚存历代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这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宝库。1900年,在莫高窟内又发现了藏经洞,从这个封闭了900年的洞里找到许多经卷文书,织绣、画像、文物共五万多件,其中有各种古代民族文字的写本。文物图书的年代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十个世纪。这是本世纪初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自从藏经洞打开后,研究敦煌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敦煌学”这门学科。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创作是泥塑和壁画,二者融为一体,是一大特色。彩塑大体经过三个艺术发展时期,第一是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大多用高浮雕,造型厚重,手法简朴,人物一般直立或端坐,动态较少。第二是隋唐极盛期,每个窟龛都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以3到11躯不等。最高的佛像是北大像,达33米,次则是南大像,高26米。菩萨像渐由早期的男相变为女相,姿态自由,身材匀称,肌肤细腻,装饰华丽,制作极为精细。天王力士比例协调、勇武有力、精神饱满。虽然塑造的总是那几个人物,但体型、面相、神态千差万别。造型敷彩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又适当夸张,如佛弟子迦叶的老成持重,阿难[nuó挪]的聪明俊秀,都刻画得极有个性。而且每个人物都成为独立的造型,不像早期塑像那样贴着墙壁。衣纹塑造也不像早期那样仅用阴刻线条表示,而是极其写实,表现出衣褶重叠,有逼真的立体感和质感。细部处理多用彩绘和金箔装饰,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克服了隋以前人物头部过大、身体僵硬的通病,肌体匀称,动作自如。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包括五代到元等朝代,气魄已远不如唐代,形象也较单调。

【最新精美08】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业应聘简历求职信自荐书信封面(打印版)

姓名:您的大名 电话:12345678901 邮箱:123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3401981.html, 学校:北京大学

??基本资料 姓名:您的大名 年龄:25岁 电话:12345678901 邮箱:123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3401981.html, 求职意向:销售代表 ??职业技能 熟练掌握PHOTOSHOP 、OFFICE 、Illustrator 等软件 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证书 ??工作经验 20xx 年xx 月-20xx 年xx 月 xx 科技有限公司 销售代表 负责与客户进行业务联络和沟通,深度挖掘客户价值; 利用公司资源负责联络潜在客户群,推介公司公众号,积极拓 展新客户,介绍公司的产品及服务; 定期与合作客户进行沟通,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每月按时完成团队经理制定的销售目标。 ??自我评价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作能力; 工作主动积极,能吃苦耐劳,富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生箴言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PERSONAL RESUME SKILLS Word PPT PS EXCEL CERTIFICATES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计算机二级 ? 英语六级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我十分诚挚的递上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信,期望在贵公司体现我人生的第一笔价值。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取,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期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期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我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XX年度院单项奖学金,英语到达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透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光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2002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潜力培养也必不可少。四年多来,为提高自我的授课潜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光用心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光,我用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我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透过自我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潜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潜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此刻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敬礼! 求职人:XXX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

试谈敦煌舞蹈《伎乐天》“S”形动态特征

试谈敦煌舞蹈《伎乐天》“S”形动态特征 发表时间:2019-08-21T11:31:21.1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5期作者:吴盛君[导读] 通过敦煌舞蹈的编排与学习,被敦煌舞蹈的美所深深触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更深一步的学习。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广东东莞 523909 摘要:通过敦煌舞蹈的编排与学习,被敦煌舞蹈的美所深深触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更深一步的学习。逐步开始了解敦煌文化的必要性和敦煌舞蹈中“S”形韵律的地位。通过学习演出中的经历论述“S”形韵律的动态艺术特征,结合当前敦煌舞蹈的发展进程,多角度阐述敦煌舞标志性动作之一的“S”形体态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敦煌舞蹈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敦煌舞“S”形态特征艺术风格 一、敦煌舞动作的起源——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舞萌生于中国艺术土壤上的浪漫主义乐舞,它舞蹈中渗透着华夏固有的宗教幻想。敦煌舞蹈是建立在壁画的基础上,通过舞蹈家们对壁画中人物的姿态融入了古典舞蹈韵律二度创作出来的。 二、敦煌舞蹈的风格 敦煌舞蹈与汉唐舞蹈很相似,都有“S”形态的舞姿、花形手,给人一种笑不露齿、含蓄典雅的感觉。敦煌舞蹈独立于其他的民间舞蹈或古典舞蹈,“S”形态不仅是敦煌舞蹈的标志,还是敦煌舞蹈不可或缺的风格特征。这样一种包含了宗教特色的舞姿,在艺术表现上给予欣赏者天外飞仙的遐想空间,在表演时也给舞者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三、敦煌舞蹈的艺术特征 1.“S”形韵律的肢体艺术特征。敦煌舞蹈的“S”形动态特征中在于肢体上的“三道弯”,舞者不单单只需要体现身体的“S”形态,而手臂上的“S”形也是敦煌舞蹈特征的标志之一,“S”形态的动作中包含了手臂、肘、胯、膝、足及肢体曲线组成的造型,所以在敦煌舞蹈中根据表现的内容取舍或组合这些弯曲的部分。 2.“S”形韵律的动态艺术特征。在舞蹈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敦煌舞姿走出壁画,从静态的绘画艺术转化为具有独特舞姿的动态艺术。肢体的“s”形舞姿是敦煌舞非常显著的外部特征。“S”形韵律的动态特征,概括地来看分为六种形态:“S”形柔和小曲线,是在松胯基础上形成的富有阴柔之美的曲线;“S”形大曲线,是通过下沉、冲肋、出胯形成肢体S形三道弯大曲线;直角三位体“Z”形曲线,是在立胯基础上推跨、冲肋形成富有阳刚之气的直角曲线;四道弯曲线,是在“S”形三道弯基础上进而扩展延伸,提胯冲肋低头侧抬腿形成的;五道弯曲线,是在四道弯基础上调整头的角度(歪头)而形成的;拧身曲线,即转身下沉形成拧身起伏的一种螺旋式的舞姿曲线,升降要像拧麻花一样。 四、通过学习对敦煌舞蹈的理解与总结 1.浅谈舞蹈作品《伎乐天》的创作来源和背景。舞蹈作品《伎乐天》是与编导老师在一年的时间里反复修改动作以及音乐中创作出来的敦煌舞蹈作品,刚开始用的背景音乐比较有强烈的节奏感,动作也比较有张力;通过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重新对敦煌舞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首先在背景音乐上做了一个新的改变,音乐来源于《丝绸之路》,节奏平稳缓慢,却不失节奏性,给人端庄却不失神秘感。所以在音乐上给舞蹈作品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与编导老师共同创作中对敦煌舞新的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气质美与心理美的结合,这是在生活中体现“美”的标准:而在舞台上,“美”就是生活的夸张,是肢体和情感融为一体的表现。作为一个舞者,接触舞蹈的过程,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芭蕾,还是民族民间舞的课堂上,肢体动作是一直被强调的,再提及情感的融入。然而笔者认为情感是至关重要的,有情感的舞姿才是有生命力的。 3.舞蹈作品《伎乐天》“S”形动态特征。一是注重圆的表现;这种圆曲的美蕴涵在整个作品的连接过程中,凸现出了中国古典的审美规律。二是神情的内敛十分重要;通过了解敦煌文化的背景领悟到敦煌文化是与佛教有着深厚渊源的,而敦煌文化吸引人的也正是宗教带来的这种神秘。所以在表现敦煌舞蹈时不能像表现其他民族舞蹈那样地直接,内敛与含蓄才符合舞蹈自身的气氛,舞者应做到身心合一才不会被看成是会做动作的机器,每一种舞蹈要配合相应的情感才不会貌合神离。敦煌舞是一种很有文化底蕴的舞蹈,因此要求舞者需要文化背景和感情深度的心灵,微敏而深沉。 4.展望敦煌舞蹈的发展。在敦煌文化兴起的同时,对舞蹈标准的设立除了靠教学书籍的统一,还依靠比赛评选活动来宣传正统的敦煌舞蹈文化。没有史料的抽象,壁画的片断所难倒,它善于继承,更善于创新,“从一滴水里看到一个世界”,掌握绘画领域里“神似”的原则,领会敦煌壁画里无数的舞乐造型的一半规律,惊醒了大胆地再创造一崭新的敦煌风格的舞蹈语言,创造出中国古典舞蹈的有一心形势。为舞坛添了一段新花;为中国长远悠久的舞蹈艺术开辟了新径。敦煌舞蹈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舞蹈,它所蕴含的价值,它所拥有的美丽,仍然似一个辽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2009,(3)。 [2]贺燕云从敦煌壁画复活的神奇舞蹈[J].艺术评论,2008,(5)。 [3]张琼敦煌舞蹈和民间舞蹈中的“三道弯”分析[J].大众文艺,2009,(3)。 [4]冯百跃论舞蹈动作技术与动作技能[N].贵州大学学报,2006,(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