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2006年以来的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及双黄连注射液等事件,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各药害事件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配伍问题是其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其配伍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将大大减少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是临床使用时间长、有效性、安全性基本得到认可的中药注射剂,它具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之功效,临床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显示对其配伍研究较为充分。因此,本文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例,对其配伍研究的116篇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引起对中药注射液配伍研究的重视,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

1.1与溶媒配伍的研究

1.1.1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二者配伍后,混合液内毒素、pH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增加幅度随着复方丹参注射液用量增加而提高。混合液中粒径≤10m的微粒数平均约85.0%,>10m的微粒数15.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1.1.2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二者配伍后,混合液微粒有倍增现象,特别是10m以上的微粒数不符合药典规定。因此,建议不要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2]。

1.1.3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二者配伍后,混合液pH值降低、紫外吸收光谱有不同程度变化,微粒数上升,不符合药典规定。建议不要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2]。

1.1.4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二者混合后pH值8.10,且颜色变化明显,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pH>8时成分发生改变,不可混合使用[3]。

1.1.5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在5%GNS中,室温6h内含量有显著变化,不宜配伍[4]。

1.2与化学药物配伍的研究

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与化学药合用或联用,由配伍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中药注射液与化学药物的配伍不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2.1理化性质配伍不当丹参注射液与以下药物配伍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浑浊。

1.2.1.1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注射的硫酸卡那霉素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6]、硫酸西梭霉素注射液[7]等。喹诺酮类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盐酸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等[8]。此外,还有头孢菌素类的注射用头孢拉定[6]和酰胺醇类的氯霉素注射液[9]、半合成青霉素类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

黄元1任经天2郭晓昕2(1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济南25003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10)12-0738-03

摘要: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一直以来是影响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汇总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情况,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以期引起对中药注射液配伍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中药注射液;配伍;安全性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to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by Reviewing the Interactive Study of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HUANG Yuan1REN Jing-tian2GUO Xiao-xin2(1Shandong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g,Shandong Jinan 250013,China;2Center for Drug Reevaluation,SFDA,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The ir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safety of it'clinical application.By reviewing the interactive study of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w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to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hope more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interaction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interaction;safety

μ

作者简介:黄元,女,硕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μμ

738

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钠[10]等。

1.2.1.2心脑血管用药普萘洛尔注射液[6]、心得安注射液[7]、盐酸川芎嗪注射[11]、盐酸罂粟碱注射液[6]、硫酸镁注射液[12]等。

1.2.1.3消化系统用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5]、西咪替丁注射液[13]。

1.2.1.4呼吸系统用药盐酸洛贝林注射液[12]、回苏灵注射液、盐酸麻黄碱注射液[14]。

1.2.1.5中枢兴奋药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4]、细胞色素C 注射液[6]。

1.2.1.6维生素类药物VitB1注射液[5]、VitB2注射液[15]、VitB6注射液与VitC注射液[5]。

1.2.1.7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10%氯化钾注射液与氯化钙注射液[12]。

1.2.1.8其他垂体后叶素注射液[12]、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6]、肌苷注射液[17]、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8]等。

1.2.2药理作用配伍不当丹参注射液与以下药物配伍,会因药理作用相互拮抗而降低药物疗效。

(1)川芎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血脂、抗凝及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二者配伍可使川芎嗪吸收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作用强度减弱[6]。

(2)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而使心率加速,二者配伍后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功效可被阿托品所阻断,从而使丹参的药效降低[6]。

(3)丹参中所含的活性成分丹参酮能拮抗雄性激素的作用,若与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等雄性激素配伍,可以降低雄性激素的活性,影响其疗效[6]。

(4)与止血药(如维生素K、凝血酶等)配伍。因丹参有活血作用,经现代研究证实丹参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系统而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而与抗纤溶药相拮抗。故二者配伍会降低止血药的疗效[6]。

(5)与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氟脲嘧啶、阿糖胞苷、争光霉素、丝裂霉素等)配伍不仅会降低抗癌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还会促进恶性肿瘤转移[19]。2配伍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

2.1与溶媒配伍的安全性

实际工作中,常直接观察输液外观变化(如澄明度、颜色或沉淀)或通过仪器检测pH值、药物含量等考察药物间配伍稳定性。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也成为药物配伍后输液质量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微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pH值改变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生物碱、皂苷、氨基酸等主要成分和一些未除尽的杂质,与输液配伍后,可因pH值的改变发生氧化,缩合、水解等反应,析出微粒沉淀[20]。实验证明,不同pH值对微粒的影响就不同[21]。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为水溶性邻苯二羟基化合物和酯溶性成分丹参酮,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易沉淀析出。理论上复方丹参注射液与pH值较高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尽可能不与pH 值小于4.2的注射液配伍[22]。

2.1.2电解质的影响复方丹参注射液含有微量鞣质、蛋白质等具有双键化合物的成分,不应与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含有电解质的输液配伍;因为这些微量杂质与电解质易发生盐析或与钙离子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络合物,而这些络合物聚集,就会显著增加混合液体中的微粒,当微粒超过人体的耐受度后,输液反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3]。

2.1.3药物用量和种类的影响中药注射液本身的微粒也是混合液中微粒产生的重要来源。加入药物用量的增加,其微粒数将随之增加。输液所配伍的药物种类愈多,出现微粒量也就愈大,多种(两种以上)药物加入输液比单种加入有微粒倍增的现象[21]。

2.1.4所含成分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因为丹参中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属菲醌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中酮基易还原成酚羟基而显色,且醌类在碱性溶液中能使颜色变深[16]。

2.1.5环境、操作条件的影响在贮存期间,可因温度及容器洁净度等因素引起药物的微粒数发生变化。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不溶性微粒,如溶解药物的操作环境状态、橡皮塞穿刺的次数及注射器、针头污染等均与微粒数变化直接相关[20]。

2.2与化学药物配伍的安全性

若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配伍不当,配伍药液往往会出现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浑浊沉淀、溶液的颜色改变、紫外吸收值降低、不溶性微粒剧增、产生药理配伍禁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等。影响中药注射液与化学药物配伍应用安全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某些成分与部分化学药联合后易发生酸碱度变化,导致溶解度下降出现浑浊或沉淀。且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成熟,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不充分,质控标准较低,导致某些杂质的存在,其中某些难以去除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中化药联用时易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导致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发生。

(2)中药注射液的药理研究尚不充分,对临床合理

739

配伍应用起到的指导作用有限,难以避免中化药合用因药理作用相互拮抗而降低药物疗效的现象发生。

(3)用药过程中,操作流程、加药顺序、药物浓度的高低等也会影响药物的变化。如为增加疗效盲目加大剂量会易导致配伍异常,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4)临床医护人员对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内容不够重视,往往疏于监测输液配伍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而往往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由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应用广泛,对其配伍研究也较为深入。由既往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可以看出,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配伍是影响其在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须予以重视。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尽量减少配伍用药

中化药联用,有可能发生配伍变化而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静脉滴注时应分开滴注。如有文献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实验条件下稳定[12]。而临床使用有两者合用导致过敏性休克7例,死亡1例的报道[24-26]。这提示,有些中药注射液即使实验室结果表明可以配伍,但是临床应用中还是会发生难以预测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尽量减少配伍用药,如联合用药应在两种输液之间加输其他液体。需延长两种药物滴入的间隔时间,避免药物反应的发生。

3.2提高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

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应补充供静脉点滴用100mL以下中药注射液微粒数检测项目与指标,以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27]。此外,要注意提高中药注射液的工艺水平,严格操作,选用孔径较小的微孔滤膜,进行2次以上的过滤操作,或将两张不同孔径的滤膜叠加使用,以期提高过滤的质量[28]。

3.3使用终端滤器的输液器具

目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输液及注射器均采用微孔滤膜终端滤器,这是中药注射液去除微粒的有效方法,但临床上应用终端滤器还不是很普遍,应加以重视推广应用[28]。

3.4规范配药操作

临床医护人员在配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减少各个环节的微粒污染。输液的配制最好在净化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进行,配制药物时,一种药物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再用于其他药物的配制,减少因重复使用一个注射器而发生反应的机会[16]。尽量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越长,不溶性微粒产生会增加[23]。3.5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宣传和培训

使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中药注射液的特殊性,关注相关配伍禁忌的信息;对患者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加强自我防护。一方面确保合理用药剂量。提示临床医生应严格控制复方丹参注射液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滴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输液的外观变化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争取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6开展基础研究

制药企业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主动开展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研究,中药注射液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对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补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临床因药物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3.7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一方面可以通过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中药注射剂因配伍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数据和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哪些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配伍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杜士明,蔡华,黄良永,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

伍比例研究[J].医药导报,2004,23(10):766-767.

[2]林晓兰,张维,郭景仙.40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

伍的稳定性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质,2006,4(6):33-36. [3]胡芸,汪涛,王红艳.复方丹参注射液输液配伍稳定性实验观察

[J].人民军医,2002,45(3)180-181.

[4]易生富,张静.香丹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

药业,10(2):28-29.

[5]陈新谦,金有豫编著.新编药物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7:268.

[6]赵久荣,王永惠,马祖文.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变化与预防措

施[J].医药导报,2005,24(10):958-959.

[7]麦庄,蔡洁,黎艳屏.复方丹参与硫酸西梭霉素注射液存在配伍

禁忌[J].医学文选,2003,2(4):513-514.

[8]黎开华,陈桂钧.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注射液配伍禁忌[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2):120-121.

[9]李文杰,曹力,李红梅.常用中药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变化[J].

药学实践杂志,2002.20(2):81-83.

[10]赵风岭,丁荣双,王兴利.几种常用药物配伍使用的临床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1,17(11):871.

[11]齐伟,张世玲.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存在配伍

禁忌[J].实用中西结合临床,2003,3(1):55.

[12]刘海燕,谢建中.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的

配伍[J].云南医药,2005,26(5):479-480.

[13]修坤娜.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华北国防医药,2008,20(3):55.

740

[14]蒋雪嫣.复方丹参注射液与45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

医药临床杂志,

2005,17(5):513-514.[15]刘冬凌,胡波,熊文碧.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合理配伍与禁忌探讨

[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4):171-173.

[16].高璇,李智平.三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

性[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5):63-65.

[17]梁绍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针剂配伍引起不良反应2例[J ].

广西中医药,2001,24(4):56.

[18]郭辉,杨亚莉.复方丹参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实验观察[J ].河

南医药信息,1999,7(6):55~560.

[19]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68,

358.

[20]李运密,

刘建华.小容量注射剂与输液配伍不溶性微粒变化[J].中国药师,2003,6(7):419-420.

[21]阳波,王建中,曹正辉.双黄连粉针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

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9):572.

[22]丁志敏,何志敏,臧亚茹.葡萄糖注射液pH 值对4种配伍中药

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草药,2006,37(4):

552-553.[23]林晓兰,张维,郭景仙.40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

的稳定性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33-36.[24]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反应

3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9):425.

[25]韩夏.109例药物过敏性休克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

(4):250.

[26]桂启富.中药静注药物临床输注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事,2001,

15(6):414.

[27]尹梅,程平.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微粒变化考察[J].中成药,

2000,24(4):309-310.

[28]韩晋,张嘉麟.中草药注射液与临床输液配伍对不溶性微粒数

量的影响[J].药学情报通讯,1993,11(4):26-27.

(2010-06-12

编辑:郭述金)

骨伤科常用非处方外用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与合理使用

季原1张力2*(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29(2010)12-0741-04

摘要:

外用中成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临床疗效规避风险,该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骨伤科常用非处方外用中成药安全性相关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该类药物的风险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遵循其常规使用原则及特殊使用原则是积极推行合理用药、发挥疗效减少用药风险的主要途径。关键词:

骨伤科;非处方;中成药;评价;合理使用;风险管理Safety Evalua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Over the Counter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for Orthopedics

JI Yuan 1ZHANG Li 2*(1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

2

National Center for Drug Reevaluation,SFDA,Beijing 100045)

Abstract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diseases.However,more attention are needed to this category of medicine that are over the counter(OTC)to maximi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minimize medication risk.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by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afety case reports and put forward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bide the conventional and special rules during medication.

Key word :orthopedics;over the counter(OTC);chinese patent medicine;evaluation;rational use;risk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季原,男,骨伤科临床康复。

*

通讯作者:张力,女,中药安全监测与评价。E-mail :zhangli@cd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3468313.html,

中医外治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中药经皮给药是重要的骨伤科外治法之一,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单方或中药复方经过合理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所得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其提取物等与适

宜的辅料或基质制成的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使中药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人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1]。传统的中药经皮给药剂型有膏药、

贴膏剂、软膏剂、洗剂、酊剂等剂型,随着中药制剂!!!!!!!!!!!!!!!!!!!!!!!!!!!!!!!!!!!!!!!!!!!!!

741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概念 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 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 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 3、无菌混悬液; 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 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 (四)给药途径 1、皮内; 2、皮下; 3、肌肉; 4、穴位; 5、静脉; 6、脊椎腔等。 (五)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

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 2、给药不方便; 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 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因此,1993年卫生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规范中药注射液的研究、生产。95版《中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了多种中药注射剂,且许多中药注射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如鱼腥草、生脉、参麦、清开灵、参附、灯盏花、血塞通注射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知识 (一)分类 1、按物态分: (1)液体注射液(包括水针和油溶液) (2)注射用粉针(灭菌粉末) 2、按给药部位分:

中西医配伍禁忌详解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如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4)尿酸碱度影响药物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体液,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合用,双黄连竞争性抑制氨苄青霉素从肾小管分泌,从而提高了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并经试验测定的血药浓度高于单用。 2、药效学变化 (1)麻黄及含有麻黄碱的中药制剂可使心肌B受体兴奋而加强心肌收缩力,使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作用增加、毒性增加,致心率失常、心衰等不良反应。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 1、注射用阿昔洛韦 忌配伍药品:盐酸头孢吡肟、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磷酸氟达拉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昂丹司琼、半托拉唑钠、酒石酸长春瑞滨。 2、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阿奇霉素、头孢唑林钠、肝素钠、羟乙基淀粉、半托拉唑钠、苯妥英钠、丙泊酚、硫喷妥钠。3、氨茶碱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盐酸胺碘酮、苯磺酸阿曲库铵、盐酸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钠、盐酸氯丙嗪、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柔比星、盐酸肾上腺素、胰岛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哌替啶、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昂丹司琼、盐酸异丙嗪、酒石酸长春新碱、华法林钠。 4、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肝素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泮托拉唑钠、碳酸氢钠。 5、两性霉素B 忌配伍药品:糖盐水、脂肪乳、盐水、硫酸阿米卡星、盐酸胺碘酮、盐酸头孢吡肟、盐酸氯丙嗪、盐酸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盐酸苯海拉明、多西他赛、盐酸多巴胺、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镁、

盐酸昂丹司琼、紫杉醇、泮托拉唑钠、青霉素钠、氯化钾、丙泊酚、酒石酸长春瑞滨、盐酸吉西他滨。 6、氨苄西林钠 忌配伍药品:糖水、糖盐水、阿米卡星、氯丙嗪、盐酸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氟康唑、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酒石酸长春瑞滨。 7、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忌配伍药品: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氯化钠、胺碘酮、昂丹司琼。 8、苯磺酸阿曲库铵 忌配伍药品:林格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西泮、丙泊酚、硫喷妥钠。 9、硫酸阿托品 忌配伍药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泮托拉唑钠、硫喷妥钠。10、阿奇霉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钠、枸櫞酸芬太尼、呋塞米、硫酸庆大霉素、亚安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钾。 11、葡萄糖酸钙 忌配伍药品:10%脂肪乳、两性霉素B、盐酸克林霉素、氟康唑、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泮托拉唑钠。 12、头孢唑啉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注射液、酒石酸长春瑞滨。

基本药物及招标基础知识

一、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 1.1基本药物的概念(了解)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卫生部等9部门于2009年8月18日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在该文件中对基本药物的阐述如下: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1.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2.1 遴选原则: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 1.2.2相关文件: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9号)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 1.2.3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共307个品种。 1.3省级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为了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需要,避免常见病患者流向大医院,使常见病能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解决。各省根据疾病谱特点和基层用药实际,重点遴选并建立了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如山东省共增补216种基本药物,广东省增补244种,上海增补381种。执行政策同国家基本药物。

临床输液常见配伍禁忌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药物配伍也日趋复杂,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 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属不宜配伍 个别医生处方中开%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80 万U+地塞米松5 mg。2007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2]都明确指出: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点存在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因此,地塞米松不宜加入到青霉素中,若确实需要,建议单独静点。 2 多种药物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是注射液两两配伍情况,有些新药不可能列入。“混滴”是3 种以上注射剂配伍,因此容易出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对首次使用、相互配伍信息不明的新药,应单独静脉输注;临床医师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国家最新药典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要求,选择临床用药。必须依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药品说明书要求,按组下达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方案,除已经临床实践证明为安全合理的输液配伍组外,原则上每步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的种类不得超过2种。 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必须分步输注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10分本人评估 第一节中药处方 一、处方的意义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立法和用药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三、处方的常用术语 (一)与药名有关的术语1.炮制类 2.修治类 3.产地类4.品质类 5.采时、新陈类 6.颜色、气味类 (二)与调剂有关的术语1.中药调剂 2.饮片用量 3.饮片常规用量 4.脚注 5.小包装中药饮片 (三)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1.脚注 2.煎药量 3.煎药方法 四、处方调剂的流程: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 第二节处方审核 一、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 在审方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查处方各项内容 2.药师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3.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4.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3天。 5.药师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所列的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 二、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处方规范性 1.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1)体现“君、臣、佐、使”。 (2)名称、用法、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双签名 (3)法定剂量单位以克为单位。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4)对产地、炮制、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调剂、煎煮注明在药品右上方 (5)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氯化钾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1.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作用,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临床用药须知789页 2.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和胰岛素,以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故可以治疗高血钾; 所以补钾的时候自然不能以高浓度的葡萄糖(10%或50%)做溶媒,而需以5%葡萄糖做溶媒?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氯化钠做溶媒,还有点不明白,期待大家的答案 3. 我院普外经常会遇到需要补钾和补钠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氯化钾注射液加入到糖盐水中,一般1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最多不超过3支,对于体内存在钠钾泵是否会影响钾的利用尚未见到科学报道。另外,国标和军标中均有葡萄糖氯化钾钾注射液(即糖盐钾注射液),尽管其中所含氯化钠含量不是很高(每1000毫升中含氯化钠1.8g),但也说明氯化钾和氯化钠还是在一定浓度下是可以配伍使用的。个人意见如果临床上患者并不是必须同时补钾和补钠,那尽量还是按照说明书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来使用。 4. 在很多医嘱中,静脉补钾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这是不规范的,应改为1克氯化钾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为溶媒。这是因为,机体内总钾量不足的时候,从绝对量上细胞内失钾量明显大于细胞外液失钾量。葡萄糖有利于钾离子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高浓度糖用于治疗高血钾,所以只能选用等渗糖——5%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选用氯化钠作为溶媒的原因则是,细胞外液容积由钠平衡来调节,细胞内液容积由游离水平衡来调节,通常体液的渗透压范围在280毫渗/公斤~295毫渗/公斤。5%葡萄糖可提供等渗透压(278毫

渗/公斤),从生理学上考虑,等同于给予纯水或游离水;而生理盐水(渗透压为308毫渗/公斤)不含游离水,静脉输液后,其钠盐全部留在细胞外液里,并按比例在血浆和间隙液之间进行分布。根据调节钾离子跨细胞转移的“泵-漏”机制,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转移,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 有的医生会反问:有些糖尿病患者和手术后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偏高)的患者不能用葡萄糖如何处理?药师事先应与内分泌医生探讨25克糖(5%葡萄糖500毫升)对血糖的影响,这其实相当于2个中等大小苹果的含糖量 关。一般补钾速度不超过0.75克/小时(10毫摩尔/小时),而机体利用葡萄 说明书中未特殊提及手术或应激状态的补钾方式与普通补钾有实质差别,若医生执意不放心患者的血糖问题,可以配合使用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比例为每2克~4克葡萄糖对冲1个单位胰岛素。 5.可以给医生看一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第四条“中药注射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规格 (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按原材料分为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 (2)规格分为单剂量、多剂量和大剂量。 (3)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注射剂容器主要由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这种优良的耐热性;熔点较低,易于熔封;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安瓿的处理方法 处理工序为: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灭菌。在烘箱内用120~140℃干燥;灭菌170℃干热灭菌2小时,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药液的。 安瓿的质量检查 安瓿在应用前必须经外观、清洁度、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等检查,合格品经处理后,方能使用。 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 (1)注射液的配制: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为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配制时常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①水处理,冷藏;②热处理冷藏;③活性炭处理;④加入附加剂 (2)注射剂的滤过:先粗滤再精滤,精滤常用G3常压,G4减压;G6滤过除菌;微孔滤膜常用0.8μm、0.45μm,0.22μm可滤过除菌。 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 现对执业药师药剂学中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作如下总结: 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包括: (1)水溶液型注射剂:易溶于水或增加其溶解度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或经用稳定化措施后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水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氨茶碱、维生素C等注射剂。 (2)油溶液型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油溶液性药物可制成油或其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如维生素E、黄体酮等注射剂。 (3)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微溶、极微溶解或几乎不溶的药物,在一般注射容量内其溶液浓度达不到治疗要求的剂量时,可制成水性或油性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4)乳浊型注射剂:油类或油溶性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如静脉注射用脂肪乳注射剂。 (5)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末针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为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或混悬后注射。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病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吃一些简单的药物,如果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缓解,那么就只有去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而只要住院通常就会进行输液,所以很多朋友都想明确的知道那些注射剂的成分,另外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 起去学习一下。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 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 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能够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这样心中对于这些禁忌才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警惕。当然我还是想再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输液能让病情恢复的更快,但是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的问题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药师张惠丽等人日前研究发现,香丹注射液加参麦注射在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时,会使液体中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加,造成安全隐患,临床应避免三药合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中成药》杂志上。 香丹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的治疗。参脉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等病症。为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患者输液时间,减少病人液体输入量,临床上常将香丹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同时输注。 为探讨3种药配伍后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张惠丽研究组将3种药配制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其稳定性。结果发现,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后,≥5微米和≥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增加,分别平均为7439.6和878.6粒,远远超过《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规定,每1 毫升注射液中含10 微米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不得超过25粒。 张惠丽等介绍,从中药的药效来看,“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香丹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活血散瘀、止痛理气,起到相须为用的目的,而且二者还可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起协同作用。此前就有报道称香丹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更显著,而低分子右旋糖酐与香丹注射液联用可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张惠丽等指出,当药物加在一个输液瓶里配伍使用时,由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配伍变化。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其生物碱、苷类、氨基酸等主要成分以及较多未除尽的杂质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可发生氧化、缩合、水解等反应,从而析出一些肉眼不易看到的不溶性微粒,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就是一种抗原,易与香丹注射液中的丹参形成络合物,如果再加入参麦注射液,三药同时输注时,不溶性微粒数极大增加,输入患者体内后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临床使用时,应避免这3种药液加在一个输液瓶里同时输注,应分开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3-2-10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A型题]影响胎盘药物转运的因素包括() A.绒毛膜的形成 B.绒毛膜数量的增加 C.胎盘循环的建立 D.胎盘成熟度不同 E.胎儿血管与绒毛膜间的厚度 很多因素都可影响药物的扩散速度,包括胎盘两边的药物浓度差,膜的厚度以及扩散面积,子宫以及脐静脉的血流速度;药物的因素包括分子量的大小(小于500道尔顿),高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胎盘成熟度会直接影响胎盘膜的厚度。

问题: [单选,A型题]10个月的小儿用药剂量为成人的() A.1/18~1/14 B.1/14~1/7 C.17~1/5 D.1/5~1/4 E.14~13 小儿用药剂量的一种方法是按年龄计算:初生~1个月,1/18~1/14成人量;1个月~6个月,1/14~1/7成人量;6个月~1岁,1/7~1/5成人量;1~2岁,1/5~1/4成人量;2~4岁,1/4~1/3成人量;4~6岁,1/7~25成人量;6~9岁,25~1/2成人量;9~14岁,1/2~23成人量;14~18岁,23~1成人量。

问题: [单选,A型题]治疗三叉神经痛应首选() A.去痛片 B.卡马西平 C.阿司匹林 D.地西泮 E.吗啡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聚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乎(carbamazepine),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系统(脊核-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源反射。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小时后即有镇痛效果。各人对耐受量不同,须不断调整,找出最小维持量。其次选用苯妥英钠,基于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周围癫痫样电发放,苯妥英钠对突触传导明显抑制,亦有人指出可提高痛阈,因而广为临床使用。开始服100mg,每日2~3次,无效时可每日增加25~50mg,最大量可达400mgd。其他药物:如氯硝安定、大剂量维生素B1。神经阻滞药物如可乐定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止痛药如对乙酰氢基酚、曲马多、强痛定及吗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临床常见的一些理化配伍禁忌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病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配伍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处于同一个剂型中的相容性,其结果是可以配伍,有时也可出现不可配伍,即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禁忌可分为药理学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和物理学配伍禁忌。 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可发生理化变化,有时可以是有益的,但多数情况下,由于发生了性状变化、外形破坏、成份失效或产生毒素等,是有害的,若处理不当不仅使药品质量降低,甚至发生事故。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常见的一些理化配伍禁忌。 1、溶剂性质变化引起不溶 某些药物因难溶于水,制剂中含有有机溶剂,配液时必须特别注意,否则药物因溶解度改变析出沉淀。 例如:尼莫地平难溶于水,其注射液中加有25%的乙醇和17%的聚乙二醇,因此应缓慢加入充足的输液中,且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的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应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氢化可的松在水中溶解度小,其注射液的溶剂为乙醇-水等容混合液,也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氯霉素注射剂为乙醇-甘油溶液,稀释需用足量溶剂(每支用100ml以上),并充分混匀,防止氯霉素析出。 2、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例如红霉素乳糖酸盐,可溶于水,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但在0.9%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则可生成胶状物而不溶。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则可顺利溶解。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100mg/ml的溶液,再加入250ml或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1~2mg/ml的静脉滴注液。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配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例如凯西来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5%的碳酸氢钠)后再加入到输液中。立止血也需要用配备的溶剂溶解,溶解后进一步稀释。因此对这些药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变丢弃,或擅自用其他溶剂替代。 3、盐析 例如氟罗沙星、培氯沙星、依诺沙星为第三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甘露醇被除数盐析,产生结晶。 4、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或变色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H值范围,对所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PH值依次为3.2~5.5,3.5~5.5,4.5~7.0。 例如: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格率和热压灭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定的盐酸,葡萄糖注射液的PH3.2~5.5。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H值为6.0~6.5,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的B-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中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余药物不耐酸,在葡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头孢类的B-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变色,仅能与的0.9%氯化钠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液配伍,且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较5%葡萄糖稳定。配制应注意0.9%氯化钠及5%的葡萄糖的量应为100ml,用500ml及250ml配制易发生变色,其原因不明确,有可能为奥美拉唑对光不稳定。 例如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在PH值=8~11时稳定,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其PH值为3~4,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影响滴注。 5、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有些药物本身是氧化剂,能和另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一起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药物化学结构改变。 维生素K类为一种弱氧化剂,若与还原剂维生素C配伍,则结构可被还原,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6、钙离子的沉淀反应

【2019年整理】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忌参考

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忌参考(转载)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31820 )辛学俊 文中(+ )是不可配伍;(-)示可配伍;(+-)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配伍;[]示文献号。 双黄连注射液 1 .维生素C (+ ) [3250 (-) [695] 2 .青霉素钠(-)[22][525][526][638][6868] [698][699] ( + ) [710] 3 .氨苯青霉素(+ ) [525][633][638][6868] [693] (-) [698][599] 4 .哌拉西林(-)[409][571] 5 .头艳嵯胯(-)[409][525][571][633] [638][639] ( + ) [639][341][445] 6 .先锋必(-)[22] 7 .头艳哇咻(-)[22][686][698] 8 .氨基糖昔类抗菌素(+)[670] 9 .妥布毒素(+ ) [638] 10 .庆大霉素(+ ) [686][698][699] 11 .阿米卡星()[525][605][633][686][693] 12 .小诺霉素(-)[605] (+ ) [664] 13 .卡那霉素(+ ) [698][699] 14 .链霉素(+ ) [698][699] 15 .氯霉素(-)[695] 16 .磷霉素(+ ) [409] 17 .病毒哇(-)[409][686][695] 18 .地塞米松(-)[525][633][693][698][699] ( + )[670] 19 .氢化可的松(-)[525][633][693][695] 20 . 5%?10%GS (-) [526][214][698] (+- ) [686] 21 . NS (-) [526] (+- ) [686] 22 . 0.9% 氯化钠(-)[698] 23 .复方葡萄糖(含钾)(+ )[526][638][670] 24 .环丙沙星(-)[605] 25 .培氟沙星(-)[605] 26 .红霉素(+- ) [670][698] (+ ) [699] (<0.6g ,无沉淀;>1.2g ,有沉淀) 27 .林可霉素(-)[605][686][695] 28 .白霉素(+ ) [605] 29 .甲硝哇(-)[280][476] (+- ) [696](常温下可现配现用,1.5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 30 .利多卡因(-)[695] 31 .阿托品(-)[695] 32 .氯化钾(-)[695] 33 .盐酸维拉帕米(-)[695] 34 .硫酸镁(-)[695] 35 .氯化钙(+ ) [695] 36 .盐酸氯丙嗪(+ ) [695] 37 .氨茶碱(+ ) [697] 38 .尼可刹米(-)[699] 39 .洛贝林(-)[699] 40.阿拉明(-)[699] 41 .多巴胺(-)[699] 42 .西地兰(-)[699] 43 .毒毛K (-)[699] 述评: 1 .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 )[32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 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苓割;、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695](〈〈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页,1996年8月)实验仅考察 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 2.青霉素G与双黄连有7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01 , 4 (2): 138从6 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G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G弱 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分别给药。 3 .氨苯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双黄连针600mg+氨苯西林钠1.5g ,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 , 19 ( 11 ) : 701;《中国药业》1999 , 8 (2) : 23)。(-)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3g (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苯青霉素2mg/500ml生理盐水(可能 印刷错误,2g误印成2mg )体内外考察结论为8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页,1996年8月 8日)。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头艳嵯胯:[639][341][445] (《医药导报》2000, 19 (5) : 468 )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艳嵯胯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广东药学》,2000 , (4) : 34)作者在经外观、PH 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粒一项。

氯化钾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e a r c h;n o t f o 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 1.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作用,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临床用药须知789页 2.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和胰岛素,以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故可以治疗高血钾; 所以补钾的时候自然不能以高浓度的葡萄糖(10%或50%)做溶媒,而需以5%葡萄糖做溶媒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氯化钠做溶媒,还有点不明白,期待大家的答案 3. 我院普外经常会遇到需要补钾和补钠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氯化钾注射液加入到糖盐水中,一般1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最多不超过3支,对于体内存在钠钾泵是否会影响钾的利用尚未见到科学报道。另外,国标和军标中均有葡萄糖氯化钾钾注射液(即糖盐钾注射液),尽管其中所含氯化钠含量不是很高(每1000毫升中含氯化钠1.8g),但也说明氯化钾和氯化钠还是在一定浓度下是可以配伍使用的。个人意见如果临床上患者并不是必须同时补钾和补钠,那尽量还是按照说明书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来使用。 4. 在很多医嘱中,静脉补钾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这是不规范的,应改为1克氯化钾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为溶媒。这是因为,机体内总钾量不足的时候,从绝对量上细胞内失钾量明显大于细胞外液失钾量。葡萄糖有利于钾离子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高浓度糖用于治疗高血钾,所以只能选用等渗糖——5%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选用氯化钠作为溶媒的原因则是,细胞外液容积由钠平衡来调节,细胞内液容积由游离水平衡来调节,通常体液的渗透压范围在280毫渗/公斤~295毫渗/公斤。5%葡萄糖可提供等渗透压(278毫渗/公斤),从生理学上考虑,等同于给予纯水或游离水;而生理盐水(渗透压为308毫渗/公斤)不含游离水,静脉输液后,其钠盐全部留在细胞外液里,并按比例在血浆和间隙液之间进行分布。根据调节钾离子跨细胞转移的“泵-漏”机制,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转移,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 有的医生会反问:有些糖尿病患者和手术后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偏高)的患者不能用葡萄糖如何处理?药师事先应与内分泌医生探讨25克糖(5%葡萄糖500毫升)对血糖的影响,这其实相当于2个中等大小苹果的含糖量缓慢(大约为1.3小时)静脉给药。而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组织细胞(如中枢神经细胞、红细胞等)必须由葡萄糖供能,每日总共需要100克~150克糖,远大于一瓶500毫升的5%葡萄糖的糖量。并且,葡萄糖的利用与补钾速度有关。一般补钾速度不超过0.75克/小时(10毫摩尔/小时),而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一般为5毫克/公斤·分。因此,只要输注葡萄糖的速度不超过机体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对患者的血糖就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说明书中未特殊提及手术或应激状态的补钾方式与普通补钾有实质差别,若医生执意不放心患者的血糖问题,可以配合使用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比例为每2克~4克葡萄糖对冲1个单位胰岛素。 对于类似医嘱错误,药师需注意说服方式,应趁热打铁,可以在交班会上强调;也可以查阅充足的证据并形成书面文件;还可遵循统一的规定,与终端住院药房或输液配置中心药师统一标准,违规者拒绝发药。其中,形成书面文件的方式需要药师做大量工作,但也最能体现药师的价值。 5.可以给医生看一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第四条“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中药注射剂为多成分混合溶液,稳定性差,对环境因素的改变敏感,如PH、渗透压、电解质浓度等。出现问题并不是每次都会出现而是概率增加了。之所以还未发现问题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是

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忌参考

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 忌参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忌参考(转载)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31820)辛学俊 文中(+)是不可配伍;(-)示可配伍;(+-)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配伍;[ ]示文献号。 双黄连注射液 1.维生素C(+)[3250(-)[695] 2.青霉素钠(-)[22][525][526][638][6868] [698][699](+)[710] 3.氨苄青霉素(+)[525][633][638][6868] [693](-)[698][599] 4.哌拉西林(-)[409][571] 5.头孢噻肟(-)[409][525][571][633] [638][639](+)[639][341][445] 6.先锋必(-)[22] 7.头孢唑啉(-)[22][686][698] 8.氨基糖苷类抗菌素(+)[670] 9.妥布毒素(+)[638] 10.庆大霉素(+)[686][698][699] 11.阿米卡星()[525][605][633][686][693] 12.小诺霉素(-)[605](+)[664] 13.卡那霉素(+)[698][699] 14.链霉素(+)[698][699] 15.氯霉素(-)[695] 16.磷霉素(+)[409] 17.病毒唑(-)[409][686][695] 18.地塞米松(-)[525][633][693][698][699](+)[670] 19.氢化可的松(-)[525][633][693][695] 20.5%~10%GS(-)[526][214][698](+-)[686] 21.NS(-)[526](+-)[686] 22.%氯化钠(-)[698] 23.复方葡萄糖(含钾)(+)[526][638][670] 24.环丙沙星(-)[605] 25.培氟沙星(-)[605] 26.红霉素(+-)[670][698](+)[699](<,无沉淀;>,有沉淀) 27.林可霉素(-)[605][686][695] 28.白霉素(+)[605] 29.甲硝唑(-)[280][476](+-)[696](常温下可现配现用,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 30.利多卡因(-)[695] 31.阿托品(-)[695] 32.氯化钾(-)[695] 33.盐酸维拉帕米(-)[695] 34.硫酸镁(-)[695] 35.氯化钙(+)[695] 36.盐酸氯丙嗪(+)[695] 37.氨茶碱(+)[697] 38.尼可刹米(-)[699] 39.洛贝林(-)[699] 40.阿拉明(-)[699] 41.多巴胺(-)[699] 42.西地兰(-)[699] 43.毒毛K(-)[699] 述评: 1.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32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695](《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页,1996年8月)实验仅考察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 2.青霉素G与双黄连有7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01,4(2):138从6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G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G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分别给药。 3.氨苄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双黄连针600mg+氨苄西林钠,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中国药业》1999,8(2):23)。(-)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3g(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苄青霉素2mg/500ml生理盐水(可能印刷错误,2g误印成2mg)体内外考察结论为8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页,1996年8月8日)。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头孢噻肟:[639][341][445](《医药导报》2000,19(5):468)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孢噻肟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广东药学》,2000,(4):34)作者在经外观、PH 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着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