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作文训练学案六(审题篇2)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训练学案六(审题篇2)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训练学案六(审题篇2)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训练学案六(审题篇2)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训练学案(六)

——审题篇之二:如何突破高考“话题作文”审题关

高三语文备课组主备:梁经伟

课题:如何突破高考作文审题关

目的:

1.通过本次训练,让学生认识到高考话题作文的发展趋势,校正将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完全看作与“话题”无多大关系的不恰当认识,帮组学生树立起较强的作文审题意识。

2.通过有效的审题步骤、审题方法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审题要领,准确挖掘出材料的内涵,明确写作的重心和方向,避免脱离话题的“跑题”写作。

学习过程

范例导入:以广东省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组关于作文阅卷的题干文字的解读为范

例,导入讲解作文审题: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和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定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高考阅卷场作文阅卷组阅卷会议对作文的解读实录:

1、关于题干文字导语部分的解读:

提示语:①第1句:什么是纪念(一定的方式);②第2句:提示考生纪念的内容(纪念的人可以是国家、家庭、个人,还包括荣誉、痛苦、亲情等);③第3句:纪念与怀念的区别(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④第4句:纪念的样式;⑤第5句:纪念的意义(真切,用心)

2、关于作文要求的解读: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是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①必须有一定的方式,并且是思想和行动的结合的纪念;②可以依据提示语写文章(不能因此而判没有新颖、创意);③可以依据提示语中的一点来写文章;④可以在提示语之外写关于纪念话题的文章。

结论:这是属于说明性引文话题的类型。其审题得注意两个问题:A、通读话题导语提示语,准确全面深入的理解话题的含义。B、细心揣摩命者的情感态度,明确话题的正反对错。

心弦上的焰火(21+23+8=52分)

轻轻扫拂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的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

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暇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蓝,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灭的纪念……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暮霭中他醒悟着以往鉴,犹如来者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翱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终南山里的悠悠雨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聒噪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丽演绎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消磨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国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明月光交相辉映,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与生活艰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语流言,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回响大地山河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还有在边疆飞驰的李广,还有在沿海抗倭的戚继光,还有那横渡长江的百万雄师,缭绕着“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等等等等,都在我心中浇铸成一座心灵的丰碑,大写着他们如高山般巍峨,如海水般深邃的精神,成为我人生航海上永不灭的灯塔……

没有铺满玫瑰花的红地毯,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历史悄悄落下帷幕,而我却用清纯的心灵去装载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纪念他们,让他们永远似火凤凰般不断涅槃重生,如荆棘鸟般在尖刺刺破心脏时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点亮我的生命,化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远守候。

审题要领:

一、审材料:

注意材料可能的潜在的限制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目前,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净化,不仅可以减少疾病,而且还能使人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其实,需要净化的岂止是自然环境……

请以“净化”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提示语:

(一)关注话题核心语前总结语、提示语。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目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界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复杂而神秘的:雄伟的高山大河,秀丽的小桥流水...我们可以尽情地描绘、赞美;可爱的故乡,难忘的母校...她们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相融,一草一木都会让我们动情,一砖一瓦也可叫我们落泪。特殊的生活经历、特有的生命体验,会让我们对某些自然景物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从而产生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有的人把它叫做感动。

你有过这种体验吗?或者,你思考过这种情感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控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的话题限定语是“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句中“此”指代的是“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这句话,那么这应该就是作文的话题,只有写人自然的相处之道才切题,而有些同学只是粗略地看到了自然一词,没有研究题目隐含的一些限制,起笔就写“面对自然”“美的大自然”甚至只写对某一种自然物的认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关注故事寓言的主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A、抓住话题。(评:在一个话题作文的命题中,话题是最为重要的,所以首先必须认真审好话题)

发现: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并列结构短语,应该属于关系性话题。(评:对于关系性话题,审话题首先关注话题的语法结构很必要。是获得对话题的正确认识的最可靠的方法。如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写作对象,修饰语是写作限制,也是决定文章跑题与否的关键。200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即是如此。话题是“心灵的选择”,那么文章的写作对象就是要写“选择”,但是如不抓住修饰语“心灵”二字,不去写精神方面的“选择”,文章就跑题了)

思考:这并列的两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分析:抓住话题的本身的内容,并联系前面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两端前者是“感情亲疏”和故事中的富人与自己的儿子、邻居老人分别对应。后者“对事物的认知”与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相对庞。

结论: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者是影响甚至是作用于后者的。也就是说,二者之间的关系起码有两种:“感情亲疏”或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或不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B、抓住材料所述的基本事件。并联系话题,读懂材料所表达的中心。再通读材料,提炼概括材料所记述的基本事件:富人的墙坏了,他儿子和邻居说了同样的话,结果是儿子得到了赞扬,邻居受到了怀疑。

联系作文话题明确材料的中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那么这个材料的中心应该是:感情的亲疏影响对事件的正确认知。这个材料的中心也恐怕就是我们的作文中心。

C、抓住命题的评论性文字中的关键词句。(评:高考作文命题的评论性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往往是向考生直接揭示前面故事性文字的观念内涵,或直接说明写作的中心观点的,所以关注评论性文字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够准确的把握命题对写作重心的规定。命题的第二段主要是关于材料的评论,它告诉我们两点:

一是写作的事件范围——与材料所述的“类似的故事”和“与之相反的情况”;二是写作的正反两个主题——“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即:感情的“亲”、“近”,对事物认知的就“误”“浅”,感情的“疏”“远”,对事物认知的就“正”“深”。

D、抓住命题中的“注意”。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后,常常有许多具体要求,这也是必须弄清楚的。有许多同学常常着重去审察命题中的微言大义,却忘了弄清楚那些最明确的要求,吃了许多不该吃的亏,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比如“试题”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也可以应用,就告诉你命题的材料是可以用到作文中去的。这就免去了你凑不齐800字的尴尬。“可以编故事,写寓言”,是有的高考作文中一个既特殊又明确的文体要求,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写作特长,弄清楚了这个要求,你就会大显身手。另外像字数,是800字“左右”还是“以上”,也是万万忽略不得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寓意主旨其实就应该是我们立意的出发点,而我们有些考生根本不考虑材料的寓意,提出“语言对沟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等等观点,即使不判离题也难于获取高分,还有数量众多的记叙文写人叙事中很难看到作者对语言与沟通的关系的认识,自然也难于胜出。

此类故事或寓言类话题材料可以采用“果因逆推”法快速确定观点。

语言与沟通,为世界的明天点灯【话题:语言与共同】我喜欢中文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措,也喜欢英文的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我喜欢阅读浩如烟海的中国名著,也喜欢品味别具特色的异域佳作;我喜欢与亲人促膝淡心,也喜欢与异国友人言语交流。

翻开世界地图,百余国名充满眼帘,让人刹那间眼花缭乱。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个个国名让人想起那一种种不同的语言,也令人不由想到了沟通的问题。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的交流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若是语言不通,沟通上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绚丽而富有深意。我们可以理解“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美,也可以品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满纸梅香,可若是异国朋友,他们隔着语言的沟渠,你如何带他漫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同样道理,如果我们不懂异族的语言,面对异族文化,我们如何领略其间的神秘和神韵?

沟通是语言的任务,语言为沟通而存在,为沟通服务。早在元代,马可·波罗游历至中国,被神奇的东方文化所吸引,便决心留在中国,用笔记下古老的东方文化,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我们可以想象,这位伟大的旅人是如何从不懂汉语到将汉语运用自如并不断挖掘汉语言文化内涵的。正是掌握了语言,马可·波罗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东方世界,了解了一个文明的内涵。

语言上的沟通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融到了外国的文化。通过学习异国语言,我读懂了泰戈尔的“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看懂了济慈的“躺在这里的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里”,我能与爱丽丝共同漫游仙境,也能目睹巴黎圣母院那一幕幕人间惨剧。打开互联网,我可以阅读国外新闻,了解另一个国家正发生着的大事,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异国朋友进行交流。

语言的互通带来了沟通的便利,同时,成功的沟通又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异种语言文化。语言与沟通带来了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并将让人类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携手走向更好的明天。

(三)关注比喻类材料的本体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有自己的位置。车、马、炮纵横驰骋,杀伤力强;

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能发挥出色的作用,甚至能斩将夺帅,决定棋局的胜负。

人生如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在心态上、行动上对“兵卒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一问题作出回答。请你以“兵卒是否重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

一、内容:本义——在中国象棋中,兵卒重要;喻义——在人生的“棋盘”上,“兵卒”同样重要。

二、内涵:用的是类比法:在人生的棋盘上,“兵卒”象征如中国象棋中地位教弱、但也可有出色作用的兵卒,即伟业出自于地位低下、知识浅薄、能力轻微、作用渺小、名声不大的小人物;即奇功出自于平常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给生命一个笑脸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晴空。——题记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笑脸,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一、印度洋海啸:敬畏生命——坚强的笑脸

当狂风袭卷海岸,摧毁了房屋和农田,吹不走的是人们求生的必胜信念;当暴雨肆虐港湾,冲垮了堤坝和建筑,冲不散的是人们敬畏生命的坚强微笑。忘不了当地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向洪水抗争时的团结,忘不了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前来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爱。尽管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不变的是人人脸上深蕴的那一缕微笑,如阳光般灿烂温暖,驱走灾区人们内心的严寒。

给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去迎对、去解决暂时的障碍,去迎取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二、闾丘露薇:举重若轻——勇敢的笑脸

她,凤凰卫视的一个战地记者,一个弱女子,却用肩膀扛起了众人瞩目的重担。在那些道貌岸然却临危退缩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认为不该承受的重压。硝烟弥漫,战火冲天,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料。她用镜头直面现场,用勇敢直面危险……

当她站在“全国十佳青年”的领奖台上,人们又看到了那熟识的笑脸,一个诠释着勇敢、执着的微笑,一个举重若轻的纤纤身影!

给生命一个勇敢的微笑,敢为人之不敢为,去化解心中的那团迷雾,为自己,为他人开拓一条平坦宽阔的新路。

三、刘翔:超越极限——自信的笑脸

刘翔,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青年,一个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炎黄子孙,他创造了奇迹,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当五星红旗伴着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随风飘扬在雅典的上空时,全世界的华夏儿女双眼噙着激动的泪水,因为就在刘翔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飞了他高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他敢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去迎接挑战。他身披国旗,代表一个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给生命一个自信的笑脸,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极限。自信的微笑回报给一个民族以骄傲,升腾起一团熊熊的希望之火。

给生命一个纯真的笑脸,无论你是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纯纯地笑,笑看人生起伏,笑着花开花谢,笑看生命每一个给生命一个笑脸,笑纳百川,用宽容和理解,用自信与豁达,用坚强与洒脱,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招手,向生命挑战!

让我们笑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走丰富多彩的人生旅途,创造绚丽多姿的人生!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作文。考生以极其流畅的文笔把“脸”这道作文题演绎的十分精彩!“脸”,可以引发我们许多的联想,可正是角度多了,反倒容易让人无所适从,要么不知从何下手,要么中心涣散,主题不明。这位考生紧紧抓住一个中心——给生命一个笑脸,不枝不蔓,通过三个部分(小章节),使得主题非常集中、明确。印度洋海啸中的笑脸,让人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令人心生敬畏之情。闾丘露薇的笑脸,让我们看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刘翔的笑脸,已成历史的定格,这是一个人的自信,更是一个民族的自信。考生从众多可用素材中选取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既说明考生有很强的选择能力,同时也说明该考生平时的积累是很丰富的,试想,如果平时囊中空空,又怎可企望考场中的潇洒发挥呢?另外,文章语言上的特色也是一大亮点。题记,包含哲理,点明主旨;开头一段,两句“没有……,便没有……”的句式,显得句式整齐,内容上可见出考生思考有相当的深度。

总之,像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获得满分,物有所值,当值无愧。

三、审话题:

(一)紧紧抓住话题核心语

话题的范围首先是由话题核心语限定的,以“诚信”为话题就不能写忠诚写信念,尤其要注意“话题短语”对内容的限定性,比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答案”不同,“面对自然”和“自然”不同,“心灵的选择”与“选择”不同,“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当然不能只写“认知”或“感情”,要认真分析一下话题短语的构成,确定话题的范围。

(二)剖析话题的结构形式,明确写作的重心:

1、词语形式:

方法:以词为核心,大词化小,即采用在词的前面添加限定修辞语、或者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者见话题嵌入一个句子之中,缩小其范围。

例如:诚信纪念脸

2、偏正短语形式:

明确短语的中心语是表达的核心,限制修辞语是用来表达内容的特点、限定范围的。

例如:心灵的选择跑的体验

3、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形式:

明确这个短语应该是议论文的论点或者叙述的主题,这是写作内容的焦点。

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留给明天说“安”

4、并列短语形式

明确并列成分的辩证关系。

例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语言与沟通忘记与铭记

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四、审要求:(略)

范文欣赏:

紫罗兰的芬芳【话题:包容】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是海浪沧沧。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的?他们承受了疯颠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能在颠倒的乾坤间仍然挺直脊梁,才不曾放弃生命的尊严,才能等到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太阳,能够包容的人,在降生、战斗、伤残乃至死亡中都会迸溅出钢花焰火。

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从麻木中寻找希望。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援,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甚至也能唤起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责任。这一切,都叫包容。

学会包容吧,它能使你在风暴中安稳如磐,不会被轻易击碎。

学会包容吧,也许你会为全人类留下一道耀眼的弧光。

学会包容吧,能使你在贝壳里找到海,在野花里看到天堂!

附录:审题误区

误区一:文章抛开了话题核心语,只抓住引言材料中的片言只语来立意行文,是典型的离题之做。

辨析例文一:有一种人,不事张扬,默默地做着一些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他们普通得像一个音阶、一个符号。他们不是黄钟大吕,可是他们能为这个社会谱写出最恢弘激昂的乐章。这种人过街一定要找斑马线,这种人会拿着垃圾走过好几十米上百米去找垃圾桶,这种人看到路上有香蕉皮总会把它捡起来,这种人在公众场合吐痰的时候总是吐在纸巾上……在纷乱的大街上,他们显得如此扎眼、“迂腐”,可他们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不是鲜艳得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油漆,也不是挑大梁的钢筋,他们或许是混凝土中那些石块、沙砾,有棱有角,可他们用他们的坚硬——执著,撑起了我们的大厦,他们是我们社会精神的基石。

请你以“可敬的普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精神的基石——执著

假如执著是一把利剑,我们将用它斩去一切荆棘。

假如执著是一个作家,我们将借她谱写豪放的文章。

假如执著是一位音乐家,我们将借它谱写最恢弘激昂的乐章。

所以,执著确实是一个精神的基石。

让执著,美化我们个人的品德吧!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富裕了,但他们品德到底如何呢?

事实说明,人的品德是不高的。当我走到大街上,往往看到地上到处都是垃圾,这使我觉得惭愧,使我觉得人是一种冷血动物,居然可以把自己生活的住所,亲手破坏。虽然国家有下令要保护环境,但,人们有多少能遵守的呢?答案是少数的人能。正因为这样,我们遭到了惩罚,水资源缺乏之下,居然有很多被污染。这就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上的人还以为,没有过马路要找斑马线,扔垃圾要走几百米去找垃圾桶来扔,看到香蕉皮总会捡起的那份执著。所以,我们必须学他们那样,不怕困难,不怕别人笑,用这份执著的心灵去美化我们个人的品德。

让执著,美化我们社会的环境。世界上环境较好的国家,可算是新加坡了,他们的国民很注重保护环境。从不做出污染环境的事情。在群众聚集的地方,常常出现集合后,残留的一些垃圾,他们往往会组织起来,一起清理它,当看到其他地方有垃圾,他们也毫不怕吃亏,往往也会清理它。甚至在清理完后,周围无垃圾桶的情况下,宁愿拿着这些垃圾,千里迢迢的拿回自己家,然后,清理掉。所以,正是因为新加坡的公民有这份执著,才成就了他们的美丽家园。

所以,不仅个人与社会需要执著来美化,企业、国家,乃至整个地球,都需要执著。虽然这种执著的人,不是一种伟人,也不是特别耀眼的人,但他们都是社会上一种使人可敬的人。是他们美化了我们整个世界。把我们的生活住所,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养成执著——精神的基石。

误区二:写作中拼凑痕迹很强,行文中不会点题,看不到“话题核心语”。一定要记住:行文过程中一切都为话题服务。

辨析例文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

“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曲径通幽

喜马拉雅直上霄汉,可上面依然有攀爬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里面依然有跋涉者的足印,阿尔卑斯山立壁千仞,里面依然有探险者的身影,世之奇伟瑰怪为何有如此多的涉足者?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天才进步的阶梯,是弱者无比的深渊。”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走过荆棘,眼前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冰心说过:“美丽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的动人,初生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血雨。”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站在历史的海岸遥望爱琴海,一位叫荷马的人,走过眼前的黑暗,将惊心动魄的特洛伊战争描绘;回望阿尔卑斯山脚,数学家欧拉不畏艰辛,走过痛苦,跨过科学的国界,计算小数点后的三十位数;越过大西洋,坐在轮椅上罗斯福,不畏生活的缺陷,勇敢地接受现实,走过辛酸,最终将希特勒击得粉碎。再看西汉的司马迁,承受着屈辱,担负着使命,走过历史的长河,多少个春,多少个秋,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经历一路荆棘,一路磨难之后,科学巨人成其盖世伟业,贫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生命的路途是用挫折、苦难串起来的,同样生命也是用顽强的意志和拼搏汗水酿成的琼浆,生命的彼岸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登上山顶,脚底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高尔基说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人生总是充满晴天霹雳,生命的征程又怎么

能一帆风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弯曲的路往往有绝美的风景,苦难满布的生命往往有伟大的奇迹,古人选择了曲径而其千古文章,今人选择曲径,将爱播撒人间。乡村教师徐本禹放弃城市优逸的生活,放弃高薪厚禄,毅然选择了乡村教师的职业,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乡村的倾颓与贫困,他放弃了笔直的阳光大道,走在充满泥污、贫穷的乡村小道,但是等待他的将是世人的无限赞美,孩子的热情拥戴。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轻的,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亮的,漫漫人生,我选择世界最美的——曲径,用最美丽的感情通向它的美丽。

误区三:“真理就在原地”,绝对不可以延伸推进或紧缩截取,更不可以改弦易辙。

要对话题的核心概念进行鞭辟入里的思辨分析,从“什么是什么”的层面去做判断,如“诚信”是“诚实、讲信用”,“语言与沟通”中的“语言”是“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系统工具”,如果把“诚信”界定为“忠诚”,把“语言”界定为“心与心的相互理解”,行文就一定会背离题意。为了进一步准确界定话题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可以从“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个层面去做进一步思辨分析,明确核心概念的限定性,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答案”不是“问题”,是“丰富多彩”不是“一两个”。对话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定义的准确是不跑题不偏题的基本保证。

辨析例文三:

做一个普通的人

浩瀚无垠的大海,每个人都会赞美它的宽大,但却没有人在意过汇成它的每一朵浪花。美仑美奂的建筑物,很多人都惊讶它的精美,但又有谁留心过筑成它的每一块石头、沙砾。它们太普通了,普通得让人们让世界忽视它们的存在,它们又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万物都离不开它们。生活中就常常有这样的一些人,因为他们的普通,才成就了非凡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普通人。

做一个普通人,你会帮助迷路的小女孩找到回家的路,坐车时,面对争先恐后抢位子的人你还是会规规矩矩地排队,尽管后面的人早就挤到了你前面。普通人很傻,但是在他们的心里有一把称,是非对错,他们把握得很清楚。那个在炎热的夏天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卖冰棒的小女孩,只是为了把找错的钱还给买冰棒的人,她傻吗?傻,不过是几毛钱的事情何必如此,可是她又很可敬,她只是单纯地认为不是自己的一毫也不能多取,正是她的普通才让人可敬。还有那个倒霉的年轻人,在路上看见被车撞伤的人躺在路边,而肇事司机早就逃之夭夭,好心的年轻人把伤者送到了医院,通知了家长。可是家长因为怕没钱支付医疗费而狠心地把责任推到年轻人身上,一口咬定年轻人就是撞伤人的司机。年轻人百口莫辩,做了好事还被栽赃。然而如果还有下一次,这个年轻人还会出手相救吗?会,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逃不过良心的谴责,没办法袖手旁观,就像他第一次一样,他做不到置身事外。

然而有些人却把“普通”看成一种羞耻,迂腐。他们追求另类,不落俗套,对公车上提着大包小包的老人家没座位坐,熟视无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是他们“时尚一族”的座右铭。而在马路边而焦急的时候,他们也不为所动,他们认为这种扶老的奶奶过马路的雷锋几百年前就有过太落俗套。还有一些贪污受贿的人民干部,昧着良心做了亏心事还理直气壮,不识时务,墨守成规。像这样的人,他们看不起普通,可是我们也看不起他们。

世界需要普通,我们要向每一个普通的人致敬。

教师提示:写“做一个普通的人”表面上看仅仅是对话题的变通,问题的关键是在“变

通”中丢失了原话题“可敬”这一重要的限制语,文章对话题核心语做了“截取”,此乃考场作文之大忌。

误区四:只盯住话题,没有注意所给材料可能的潜在的限制

目前,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净化,不仅可以减少疾病,而且还能使人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其实,需要净化的岂止是自然环境……

请以“净化”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辨析例文四:

题目:“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控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读大自然

大自然的景象是令人震撼的。初次扑进大海的怀抱,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面对浩潮无边的大海,就像面对缥缈无垠的星空,思维的翅膀在这海阔天空中飞得很远、很远……

头上,那比天空还古老的阳光;远处,那像大海一样悠久的群山,那从未止息过的碧波,那日夜进退的潮水;甚至,就在我身边,这一块目睹了人世沧桑的礁石,都会使人坠入一种无名的怅惘: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人和生命何其短暂……

直到有一天,我翻开了那飘满书香的古诗文卷,静心阅读苏学士那名扬四海的《赤壁赋》。起先,我惊奇地发现,那位吹箫之客的话和我的思想是何等惊人的相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无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精练而诗意的语言,使我折服。就在我深信不疑的时候,东坡的话却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经典古之是需要咀嚼的,当我把这句话品出些味道来的时候,是三年后又一次去看海。

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感慨何必为生命须臾、大海无穷而耿耿于怀?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而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都感知着自己的生命和自身的存在。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正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雄伟气慨而陡增巍峨和威严;那赤壁乱石也正因为公瑾当年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成为淘尽风流之地。苏轼的“而又何羡乎”问得好,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大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神圣和骄傲吗?我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仿佛觉得自已渐渐成为海的中心……

大自然启迪了我:生活自应享有晨光灿烂,也该直面暮色苍茫,艰难险阻中不能放弃人的理想和追求——得志时莫得意,失意时莫丧志。

教师提示:题目中“请以此为话题”“此”指的是“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文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缺乏“回答问题”意识。另外,要特别注意引言材料中两个名人的话其实已经回答了后面的问题,为文章立意做出了重要的提示和限制。显然作者在行文时,忽略了话题作文“对行文区间的限制”。

辨析例文五:

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完美是美丽的死敌

谢庆贤

细看断臂的维纳斯,你会发现断臂处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品味梵高的向日葵,你才懂得,是厄运造就了艺术的极致;苏轼是在仕途上重创后才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王勃是在官场中遭贬后才写出了流传至今的《滕王阁序》。

这意味着什么?这种命运与成就的相背离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残缺才是最能震撼灵魂的力量,失去是一种令人最难以忘怀的美丽。世上并不是没有双臂健在的维纳斯,也并不是没有生活美满的梵高,只是在这种伟大的缺失面前,那种可笑的完美显得是如此的平庸,幼稚。真正的美丽是必须懂得失去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完美是美丽的死敌。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正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才造就出了生命的独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写出《离骚》的永远只能是投江的屈原,留下《枫桥夜泊》的永远只能是落泊的张继。是悲剧造就了英雄,是惨痛唤醒了心迹。没有人明白为什么世上最优美的风景总是带有那种淡淡的感伤,也没有人清楚为什么最清醒的人的额上总是印有伤痛的痕迹,有些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来细叙的,但假如你见到伟人那光辉的双翼上曾有多深的伤痕时,你就会明白缺陷是不朽的标志,而这种伤痛越是深沉,那种独特的光彩越是显得无法掩盖,越是展示生命的不屈。没有缺陷,就不会有平庸与伟大的区别,也就无法展现出生命的独特与出众之处。

试看世上每处不平凡的风景,没有月缺花残的败境何来花好月圆的美满,没有深秋叶落又何来明年的春暖花开?在年轮的更替里我们看到了荣枯的变换,在悲喜的交错中我们明白了世事的沧桑。范仲淹从岳阳楼上看出了盛衰的常理,陈子昂从幽州台上看到了得失的悲怆。真正的美丽永远是在残与全之间徘徊的游子,永远是在得与失之间犹豫的过客,真正的美丽没有归属。

假如你是美的探求者,那么,请你放下对美的苛刻要求,因为完美不是真正的美丽。

美丽是必须有所缺失的。

教师提示:本文与例文一有相似之处,也是只抓住了话题引言的片言只语来行文。作者在行文时,又忽略了对“话题对作文立意的限制”

误区五:行文中从头至尾找不到话题核心语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阅卷人是不是真的要你准确地对应话题核心概念来行文呢?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其实,阅卷人更关注的是你是不是“让他看到你是否在围绕话题行文”。

高考作文学案--高考作文议论文说理指导学案

高考作文之议论文说理学案 一、高考作文呈现 1、(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学科网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高考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基本理论: 随着近几年话题作文被人们普遍认同,材料作文逐渐退到幕后。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写作空间的自由度较之以往的命题形式是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套构、宿构、抄袭等问题,去年全国高考,海南有一篇满分作文,在报上刊载后,被人们认为是抄袭《故事会》上的一篇文章;前段时间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两篇一等奖的作文又被判为抄袭。于是业内人士认为,试题封闭吧,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试题稍微开放一点,就会带来抄袭、套构、宿构等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作文是不是会由幕后再重新回到幕前来,应该引起同学们相应的重视。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一、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二、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三、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四、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五、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审题分析训练: 1、题目: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峰。 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作文辅导 0525 15:07 ::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编写人:刘剑平审核人:张宣成使用时间分管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列式结构。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 1、何为“结构” 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四、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1、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达的。 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永远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 一、树立端正的写作态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信心,提升审题思维能力。 二、运用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 (提取中心,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由因测果,由物及人,由人及己,由己及他,明确褒贬,多向辐射) 三、确立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教学重点:学会多角度审题。 教学难点:在审好题的基础上正确立意,不立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审题就是仔细的阅读和观察题目,然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二.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作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作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 (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思维导引]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张广祥作于2003年4月13日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

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 作文辅导 0515 1021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1 指导 一、话题作文 (一)、观点型话题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审题重点应研读“话题阐述”部分,因为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本身更重要。 2、写作指导 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一点见解,用来拟制为话题作文的“话题”,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观点型话题”。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为话题,2000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是很典型的“观点型话题”。 2015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 和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作文,2015年的“春来草自青”虽有比喻义,但总体上也属于观点型话题。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不能违背、不可偏离。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写记叙文,要能够反映这个中心;写议论文,要能够论证这个中心。遵循观点、线性前伸,是“观点型话题”写作时必须花工夫思考的问题。 3、审题指导 示例一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构思】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分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今天会走上写作这条路,经常感念我高中时代的王老师。 高中二年级时,我的学业与操行都是劣等,几乎到了老师都放弃我的地步,多次受处分,被留校察看,赶出学生宿舍,幸好当时我的导师王老师一直没放弃我,他请我到教师宿舍,吃师母炒的菜,他请假时让我给同学上国文课,还时常对我说:“我教了五十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一个会成器的学生。” 老师对我好,我不敢再坏下去,不敢辜负他,让他失望。毕业那天我跑去问他:“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放弃我,你却对我特别好?”他说:“这个世界关怀是最有力量的。我当学生时正像你一样,是被一位真正关心我的老师救起来的。” 请以“关怀是最有力量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挫折、失败,经受孤僻和冷遇,蒙受误解和困惑,甚至到一筹莫展、精神崩溃的程度,在此关键时刻,这个人多么需要安慰、温暖、体贴和关怀呀,这种关怀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它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人从歧路引上征程。激励、正面肯定、亲切关怀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让人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从另一角度看,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人能做到不人云亦云,一分为二,能透过厚重粗朴的石头看出和氏壁的卞和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议论文 2014-05-05 15:50 :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学习目标】 解决议论文写作中“主体论证段的写作”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弄清楚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难点:学会运用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进行论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论点、本论、结论。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是本论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论证的部分;结论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本导学案探讨的是中间本论部分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1、主体论证段的常式:分论点→论据→议论→结论 2、主体论证段的变式:分论点→ 议论→论据→议论→结论 二、基础自测 分别找出下面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

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东坡足踏芒鞋,仗剑天涯,安于平凡。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另一个层面的伟大,是另一番精彩的人生历炼。 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学界泰斗季羡林独守一片清荷,淡泊名利之心,安于平凡。他不求名利,不争是非,一心做好工作来回报国家。他最爱荷花的一份高洁与平和,以清荷自比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安于平凡,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自省,怎样平衡得失。 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一时的物质损失算不得真正的失去,而不经意间的精神获得将会使人一生受益。安于平凡的心境会使我们看淡单纯的功名追求。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明白自己究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要找到自己最深的希望。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到大山深处去教书而放下大城市的诱惑,这曾是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而徐本禹却真真切切地将它演绎在了自己青春的人生中。他希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让每个大山深处的孩子都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是对安于平凡的最好诠释。 答案: 第一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 第二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 第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 2、归纳主体论证段的知识 (1)主体论证段的组成要素:分论点、论据、议论 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论据:①点例与繁例,②正例与反例,③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议论:分析分论点和论据,方法包括阐释内涵、探因究果、运用假设等。 (2)主体论证段的扩展思路 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分论点) 展开层:提供论据,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论据、议论)

2020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终结版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大全 第一章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 (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

最新 高三作文 思辨性训练 公开课 导学案

《慎思明辨笃行致远》作文思辨性训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全面、联系、发展”的思辨性思维。 2 运用思辨性思维分析材料,更理性思考问题。 3 在行文结构中运用思辨性思维,增强文章的深刻性。 教学过程: 一、学习“全面、联系、发展的思辨性思维。 全面: 联系: 发展: 二、运用思辨性思维分析材料,更理性思考问题。 (2019全国1卷作文题)“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学习在行文结构中运用思辨性思维,增强文章的深刻性。 示例学习: (2016年浙江高考)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有人预言,以后只要装一个虚拟世界的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感受虚拟世界的真实场景……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你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可以远 离他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论述文。 现实一种(满分作文) 虚拟,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 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等,戴上“眼镜”,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 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 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试衣间,下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必读”学案1(第五周)(整理精校版)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必读”学案1(第五周) 作文辅导 0528 2135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必读”学案1(第五周) 圣人与魔鬼 有个画家很想画耶稣,但苦于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来做模特。后来,修道院里的一位年轻修士使画家如愿以偿。圣像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财源滚滚来,那位模特儿修士也获得一笔丰厚的赏金。 后来,画家觉得画了圣人耶稣,就该再画一幅魔鬼撒旦才对。世上怎么会只有圣人而没有魔鬼呢?于是,画家就决定画魔鬼撒旦。很快,他在监狱里找到了魔鬼撒旦的模特。 谁知那位即将被画成魔鬼的犯人面对画家失声痛哭道:?您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想不到您现在画魔鬼找的还是我!?。 画家大惊失色地说:?这怎么可能呢?? 那人痛哭流涕地说:?我得了你那笔赏金后再也无心修道了,便一味地去寻欢作乐。钱用光了,欲望却已遏制不住,只好去骗、去偷、去抢……最后案发被捕入狱。? 画家掷笔长叹而去。 点评:有句颇为流行的俏皮话叫做“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虽为俏皮话,但也含有几分哲理。古语说得好:“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金钱这东西,可亲可爱也可恨可叹。一个人,有了许多金钱之后,如果忽视了思想改造,忽视了人品修炼,手中的金钱就会放纵你心中的欲望,而那被放纵的欲望又会驱使你的双手去牟取更多的金钱,久而久之,就会使一个原本清纯质朴的具有圣人形象和品质的修士堕落为一个罪恶累累的形如魔鬼的罪犯。真是“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白纸和黑点 非洲加纳的库马西有一所寄宿学校。一天清早,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举起手里的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三)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三)(作文学案)姓名:班级: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北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以上六句是近期热播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中点评到的经典名句,读过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释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释义: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学识的箭头领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释义:人生没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释义:游泳健儿迎着惊涛而上,屹立于骇浪尖头,手中高举红旗同汹涌波涛搏斗,旗子上面始终不沾一点水。比喻勇敢的人不避艰险,在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释义: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我们在审题时,要在找准题目中好的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写什么”。因为在应试作文是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要重要的多。“写什么”一指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指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文体、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审题训练]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这道题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中心:趣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哦: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训练] 1:《他(她)真美》的题眼是 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审题训练] 2:《战胜自卑》的题眼是 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什么使主人公“战胜”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胜”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审题训练3:《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 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也可以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审题训练4:《师生之间》的题眼是

高中议论文结构模式训练学案

高中议论文结构模式训练学案 一、并列式结构 (一)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模式之一 1、引入 2、中心论点 3、分论点一(独立成段) 论据一 4、分论点二(独立成段)论据二 5、分论点三(独立成段)论据三 6、结尾 结构提纲示范: 作文题目:谈意气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独立成段)论据1 分论点2、现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独立成段)论据 2 分论点3、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独立成段)论据3 优秀范文:以“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感觉,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确实,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和顿悟。 其实,不仅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而对创作者来说,内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都是形式上的杂。试想,若只有刺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现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汪洋恣肆。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画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流连忘返。吴道子笔下的仙风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娇美的仙女,宛如一阵穿堂而过的风,一阵袅袅氤氲的水汽。而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梵高充满张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至于徐悲鸿奔腾的骏马、齐白石悠然的青虾,也时时给予我们艺术上的奇妙感受。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古时就有让孔子不知肉味的“韶乐”,嵇康临刑而抚的那首《广陵散》,更是绝唱。“杂”让音乐更生动迷人。杜秋娘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英娘的反弹琵琶,也不时为后人称道。至若“文革”时期,人们天天只能翻来覆去看几个样板戏,这种单一乏味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卡拉扬那当头棒喝的惊悚、切利毕达奇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约胡姆醍醐灌顶的敬畏,实在让人欣慰。 “杂”是一种韵、一种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雾,又如蔚蓝色的海洋,在纷呈处给予我“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文学、艺术、音乐,离不开“杂”! 美哉,杂!

高三作文复习课:拟题技巧教学设计课题

高三作文复习课:巧饰美目一见钟情 —----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时间:2015年4月9日星期4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拟好文题的作用、要求。2.掌握拟题的技巧。3.初步拟出恰当的标题。 教学重点:拟题常见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设想:高三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技巧,在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材料审题立意基础上掌握高考作文拟题技巧,是高考作文能得高分的关键。平常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即使能审准题意,但拟题时还是会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又加之高考作文与平常作文不同,分值高,时间短,阅卷老师的时间更短,你只能给他1分钟的时间,因此你文章的题目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达到考生快速扣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拟题方法。但光讲作文拟题方法,又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我选了近几年高考优秀满分文题,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通过视觉效益让他们感受文题优美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在羡慕优秀文题的感情中渴望自己也想写出很优秀的文题,增强他们写作兴趣,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掌握高考作文拟题技巧,从而达到快速拟出准确而又新颖的文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先看这幅图画,这位姑娘漂亮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呢?一双美而水灵灵的大眼睛。我们常参加高考作文改卷的老师有这样一种体会:文章好比新娘,阅卷老师好比新郎,新娘要设法让新郎一见钟情.,它需要靠“美目”来传情大意。.美文犹如美人,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首先是你文章的题目。同学们都知道,60分的作文,很可能决定考生的命运。但你只能给阅卷老师1分钟,在极短的时间你要让他眼前一亮,要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高分,关键取决于你的作文题目。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尤其是材料作文,题目可以直接决定你的命运。 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准确、醒目而又新奇的题目让阅卷老师情有独钟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探究高考作文拟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拟好文题的作用、要求。2.掌握拟题的技巧。(重点) 3.初步能拟出恰当而新颖的标题) 二、好文体的作用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命题形式。 A、标题作文(a .全命题作文;b.半命题作文) B、话题作文(材料已经提炼为“话题”) C、材料作文(仅提供材料,考生须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来) 特别提示:“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文题”! 例如:二诊材料作文题。让学生欣赏二诊优秀作文题目: 1、《别让真情消失》 2、《别让快捷带走温暖》 3、《沉醉不知归路》 4、《雁书归来》 5、《信笺上的体温》 6、《科技的桥梁》 7、《科技遗忘了温情》8、《装有整颗心的“信”》

2017年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一、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