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二)名词解释

史(二)名词解释

史(二)名词解释
史(二)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

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

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

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

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

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

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

的《中州集》中将他们

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

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

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

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

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

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

中、唐顺之、茅坤和归

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

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

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

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

的词师法苏、辛,尤其

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

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

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

“阳羡”,所以以陈维崧

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

“阳羡派”。属于这一词

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

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

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

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

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

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

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

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

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

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

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

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

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

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

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

良年、李符、沈嗥日、

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

《浙西六家词》,遂有

“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

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

表人物方苞、刘大櫆、

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

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

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

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

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

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

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

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

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

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

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

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

出了义理、考证、文章

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

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

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

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

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

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

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

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

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

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

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

生了重大变化,同时,

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

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

“宗宋”或“学宋”。故民国

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

运动称之。所谓“宋”与

“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

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

倡“以国风、离骚之情

趣,铸温、韦、周、辛

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

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

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

情,低徊要眇以喻其

致”,并要求文辞之“深

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

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

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

张琦、周济、董士锡、

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

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

派。

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

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

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

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

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

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

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

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

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

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

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

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

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

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

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

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

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

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

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

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

安派”。他们以李贽的

“童心说”为指导,提出

了“独抒性灵,不拘格

套”的主张,用“独抒性

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

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

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

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

高境界,主张创新,比

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

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

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

“陋”、“俚”的弊病,所以

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

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

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

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

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

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

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

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

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

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

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

的情怀。在艺术上,他

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

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

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

字,押险韵,有意破坏

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

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

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

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

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

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

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

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

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

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

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

空”、“骚雅”的风格特色,

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

此后,自吴文英、史达

祖至王沂孙、张炎、周

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

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

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19.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艺术特点有三: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

为新,变俗为雅,长于

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

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

洗净铅华,独树隽旨,

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

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20.后山体:陈师道号后

山居士,著有《后山集》。

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

精,讲苦吟,求奇拙,

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

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摈

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

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

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

瘦硬。他的诗被称为“后

山体”。

21.半山诗:半山,是王

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

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

歌被编订为《半山集》,

亦称为“半山诗”,主要

体裁是绝句。

22.简斋体:即指陈与义

的诗。陈与义号简斋,

著有《简斋集》。其诗

学杜甫,又深受苏轼、

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

他虽也重视句法,造语

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

诗派成规,能突破黄、

陈瘦硬诗风的局限,主

张“不可有意于用事”,

以直致、浅语入诗,去

繁缛,尚简洁,注重白

描和诗歌的恢弘圆融,

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

诗风,为当时诗坛新添

一格。他的诗歌被称为

“简斋体”,对宋诗发展

作出了贡献。

23.稼轩体:辛弃疾号稼

轩。是一位具有英雄气

慨的词人,才气纵横,

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

内容丰富,而且有极大

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

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

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

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

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

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

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

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

一种内容充实,、形式

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

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

绝六合,扫空万古”,而

且“包罗万象”。这种在

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

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

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

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

轩体”。

24.易安体:李清照号易

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

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

传,被称为“易安体”。

特点有三:1.用通俗易懂

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

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

常语度入音律是其最突

出特点;2.既融入家国兴

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

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

婉悲怆的格调;3.倜傥的

丈夫气,其作词既有女

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

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开

朗,能把婉约的情思与

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

起,婉约而不绮靡,柔

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25.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其所创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26.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风格香艳绮靡。27.台阁体: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28.同光体: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

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

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

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

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

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

最高,沈曾植、郑孝胥

等为重要员。

29.新文体:梁启超倡导

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

界革命口号影响更大的

是他本人的散文创作。

至1902年,梁启超在《清

代学术概论》中正式提

出“新文体”一词。这种

“新文体”从语体上说,

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

文体;从文体上说,是

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

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

合,富于逻辑性、富于

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

文;从写法上说,是打

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

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

文、骈文、辞赋、佛典、

语录、八股文、西学译

文、日本文的词汇、句

式、体制,形成兼采众

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

方法。

30.东坡体:即指宋代苏

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

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

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

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

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

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

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

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

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

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

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

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

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

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

性作用。

31.王荆公体:王安石曾

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

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

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

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

诗歌被编定为《半山

集》,诗风由早年的奇

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

郁,人称“半山诗”或“半

山绝句”。严羽《沧浪诗

话?诗体》中,在宋代诗

体中列有“王荆公体”,

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

歌创作。亦即“半山诗”

或“半山绝句”。

32. “朱希真体”:朱敦儒

字希真,南流后过了七

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

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

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

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

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

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

的虚无思想色彩。其词

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

纯、明净,风格飘逸自

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

先河。这种在当时词坛

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

色,被称为“朱希真体”。

又因其词集为《樵歌》,

故亦称之为“樵歌体。

33.神韵说:清初诗派之

一,创始人王世祯。所

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

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

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

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

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

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

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34.格调说:清中叶宗法唐诗的诗歌流派,创始人沈德潜。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35.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

36. 袁枚性灵说: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立、真正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立的诗歌流派。创始人袁枚,所谓性灵派,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

发人的直性情。

37.活法说:吕本中后期

所提出的作诗主张。吕

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

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

矩”,提倡“好诗流转圆

美如弹丸”,有意识“以

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

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

转圆美”的新途径。

38.童心说:李贽把文学

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

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

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

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

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

最高准则。童心说是晚

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

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

焉者也。”他把文学作为

反传统、反权威。

39.二窗:吴文英号梦

窗,其词集为《梦窗词》;

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

《草窗词》。二人同为

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

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

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

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

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

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

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

为“二窗”。

40.富贵词人:即指北宋

初期著名词人晏殊。他

一生居显宦要职,有“太

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

治上无大建树,而以词

传名。他一生生活优裕,

生活态度雍容闲雅。其

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

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

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

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

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

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

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

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

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

“富贵词人”之称。

41.南渡词人:即指北宋

灭亡后,由北宋逃到南

宋的词人。其代表人物

是李清照、朱敦儒。他

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

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

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

已是稍有名气的词人。

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

被迫南渡,由于政局的

剧变,国破家亡,漂泊

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

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

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

和深沉的感伤,词风发

生明显的变化。人们习

惯把宋室南渡后由北入

南的词作家们称南流词

人。

42.南洪北孔:是对清初

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

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

人,有著名历史剧《长

生殿》传世;孔尚任是

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

《桃花扇》传世。这两

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

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

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

要实绩。

43.清初三大家:三位作

家是侯方域、魏禧、汪

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

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44.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45.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

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

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

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

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

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

初四大家”。

46.辛派词人:指的是南

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

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

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

期作家张元幹、颖孝祥

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

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

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

陈亮、刘过等人。他们

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

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

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

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

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

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

献。

47.永嘉四灵:指的是南

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

人,即徐玑,号灵渊;

徐照,安灵晖;翁卷,

字灵舒;赵师秀,字灵

秀。他们都是永嘉人,

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

字,诗风又极为相近,

故谓之“永嘉四灵”。他

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

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

派,谓之四灵诗派。

48.遗民诗人:清初诗

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

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

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

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

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

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

拒绝入仕为官。他们用

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

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

气节,寄托故国哀思,

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

壮。这一类诗人被称为

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

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

大均。

49.遗民作家:指南宋灭

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

宋末年的作家。著名的

有汪元量、刘辰翁、郑

思肖,以及谢翱、林景

熙和谢枋得等。他们由

宋入元之后,用诗、词、

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

怀时事,伤悼故国,抒

写兴亡感慨,表现了坚

守气节的遗民心态,表

达了亡国遗民的悲愤之

情。后人称这样一个作

家群为遗民作家。

50.元曲四大家:指前期

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

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

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

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

就高、影响大,所以周

德清在其《中原音韵》

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

为“关、郑、白、马”,

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

家”。

51.一祖三宗:是指宋代

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

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

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

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

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

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

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

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

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

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

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52.元诗四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53.南施北宋:清初入仕诗人施闰章与宋琬的并称。施闰章,宣城人;宋琬,莱阳人。二人一南一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南施北宋。

54.姚门四杰:指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姚鼐亲授弟子中的四位士子,他们是刘开、管同、方东树、梅曾亮。其中梅居京师二十年,名重一时,刘、管在鸦片战争前已谢世,后曾以姚莹取代刘开,推为姚门四杰。55.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

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56.拟话本:明代后期,

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

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

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

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

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

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

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

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

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

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

短篇小说,即是“拟话

本”,或称“拟宋市人小

说”。

57.科学小说:是清末“新

小说”的又一重要类型。

鲁迅指出科学小说可以

“掇取学理,去庄而谐,

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

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

觉间,获一斑之智识,

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

想,补助文明。”并指导

出科学小说创作的基本

要则:“默揣世界将来之

进步,独抒奇想,托之

说部。经以科学,纬以

科学,纬以人情。离合

悲欢,谈故涉险,均错

综其中。间杂讥弹,亦

复谭言徵中。”其代表作

有俞万春的《荡寇志》

等。

58.明代传奇:是指在宋

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

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

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

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

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

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

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

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

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

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

大,形式上更加活泼,

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

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

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

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

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

形式。

59.南戏:又称南曲戏

文。它原是宋代以来南

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

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

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

收了大曲、诸宫调、滑

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

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

成,故开始称“永嘉杂

剧”或“温州杂剧”。元灭

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

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

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

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

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

戏剧形式。

60.谴责小说:他的概念

不见于“小说界革命”

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

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

认为:嘉庆之后,内乱

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

吁维新与爱国。戊戌变

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

款和义和团之变,人们

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

有掊击之意,“其在小

说,则揭发伏藏,显其

弊恶,而于时政,严加

纠弹,或更扩充,并及

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

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

辞气浮露,笔无藏锋,

甚且过其他其辞,以合

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

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等。

61.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62.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

之分。

63.小品:“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时期,

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

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

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

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

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

上普遍流行起来。公安

三袁、陈继儒、王思任、

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

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

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

高。

64.狭邪小说:清道光至

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

优狎*为题材的小说出

现,鲁迅称之为“专叙男

女杂沓”的“狭邪小说”其

主要代表作有毗陵的

《品花宝》、魏秀仁的

《花月痕》、俞达的《青

楼梦》、韩邦庆的《海

上花列传》及张春帆的

《九尾龟》等。

65.新小说:是相对于

“旧小说”而言的,专门

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

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

各种面貌的小说作品。

其涵义有二:一是“使小

说新”,即刷新小说,一

新小说之面貌,一;一

是指新面貌的、新样式

的新质小。前者是“小说

界革命”的任务之一,后

者即是小说界革命的直

接产物和主要结果。“新

小说”五花八门,品类繁

多,文白杂陈,雅俗共

存,风格各异,显示了

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其中以政治

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

小说最为引人注目。

66.元杂剧:又称北杂

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

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

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

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

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

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

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

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

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

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

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

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

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

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

唱,只用宾白。

67.章回小说:是中国古

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

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

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

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

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

多、事件复杂,不可能

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

次才能讲完,因此,第

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

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

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

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

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

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

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

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

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

简单目录。

68.诸宫调:指同一宫调

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

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

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

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

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

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

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

本上属于叙事体。

69.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

70.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主张存情去欲,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71.神魔小说:是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西游补》等;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

72.域外游记:明清同治年间,中国人所写域外游记开始出现,作者或为出使、旅居、专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

的外国风光人情特产制

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

为文以记之。所写内容

因作者涉足异域后观念

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

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

新面貌、新文风,自成

一种新文体,故统称之

为域外游记。

73.逻辑文:钱基博谓梁

启超的新文体被人仿

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

有异军突起、文理密察,

而衰以逻辑,所以这文

体被称之为逻辑文。这

种文体实指章士钊的文

体。此类文章严格按逻

辑行文,论理周密,文

法谨严,追求为文的逻

辑独至之境,行文主洁,

不枝不蔓,恰如其分,

张弛有度,措辞力戒模

糊,务求鞭笞入里,脉

络分明。

74.侠义公案小说:清中

叶以后,以三侠五义为

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

小说大量涌现。咸丰同

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

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

英雄传》出现,这就是

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

案小说。它们是清中叶

以后,乡勇游民从军作

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

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

豪的绿林习气,又不必

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

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

产物。

75.说铁骑儿:宋代说话

中的一家。讲说士马金

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

方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传

奇故事,是英雄传奇小

说的来源。

76.二拍:是凌濛初编撰

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

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奇》的合称,各收拟话

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

重复,一篇为杂剧外,

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

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

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

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

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

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

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

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77.借才异代:金初文坛

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

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

的文臣,如韩昉等;二

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

宇文虚中、吴激、蔡松

年等。占据金初文坛的,

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

家。清人庄仲方在《金

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

为“借才异代”,此说揭

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

及性质。

78.临川四梦(玉茗堂四

梦):汤显祖的传奇《紫

钗记》、《牡丹亭还魂

记》、《南柯梦记》、

《邯郸梦记》,代表了

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

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

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

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

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

名为玉茗,帮又称“玉茗

堂四梦”。

79.六一风神:欧阳修晚

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

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80.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达千余人。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为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

81.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

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

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

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

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

作诗也讲“气格”,出现

了“以文为诗”的现象,

开创了一代诗风。人们

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

发展、使宋文、宋诗都

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

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

革新运动。

82.诗界革命:戊戌维新

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

海外,以“新民”即启发

从觉悟为宗旨,提倡和

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

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

界革命”。在1899年的

《夏威夷游记》中,梁

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

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

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

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

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

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

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

革命应以“新意境”、“新

语句”、“古风格”三者具

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

在其《饮冰室诗话》中,

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

为“以旧风格含新意

境”,或“熔铸新理想以

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

命的纲领。诗界革命除

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

外,梁启超是发难者,

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

有丘逢甲等。“诗界革

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

作有深远影响,并在观

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

动作了准备。

83.三言:是冯梦龙编篡

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

集的总称,它包括《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和《醒世恒言》,每集

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

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

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

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

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

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

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84.四大奇书:从清代开

始,人们通常把《三国

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和《金瓶梅》

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

“四大奇书”。这四部小

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

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

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

奇小说、神摩小说和世

情小说;实际上,它们

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

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

展:即《三国演义》是

讲史小说的发展,《水

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

展,《西游记》是说经

小说的发展,《金瓶梅》

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

展。

85.三体诗:宋初诗坛诗

派林立,主要有三派:

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

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

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

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

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

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

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

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86.四大传奇: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故元后期的四部著名南戏被称为“四大传奇”。

87.义法:"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88.唐宋八大家:明初朱右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大家之文,编成《八先生文集》,是为唐宋八大家。

89.北宋诗文革新:

北宋诗文革新是在政治

革新,儒学复兴推动下,

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

需要而蓬勃兴起的。

90.王士祯神韵说

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

提出的文学主张。主张

“妙悟”、“兴趣”、以“不

著一字,尽得风流”为诗

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

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

91.话本:话本原是说

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

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

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

形式。

92.曲中李杜:明李

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

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其中张可久的散曲具有

鲜明的诗词话的特点,

追求雅正典丽的艺术风

格,乔吉散曲风格以婉

丽见长,构思更为奇巧

俊丽。

93.章回小说:章回

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

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

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

事,标明回目,因此被

称之为章回小说。章回

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4.前七子:明代前

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七

个人分别是:李梦阳,

何景明,徐桢卿,边贡,

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

秦汉,诗必盛唐”。

95.玉茗堂四梦:汤

显祖所写的四部剧《牡

丹亭》《紫钗记》《邯郸

记》《南柯记》。汤显祖

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

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

写,故合称《玉茗堂四

梦》。

96.严羽兴趣说

兴趣说见于严羽《沧

浪诗话》。强调诗歌“诗

有别材,非关书也;诗

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艺

术本质,强调诗歌“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的审美

特征。

97.性灵说:袁枚写诗

主张抒写性灵,认为诗

要写出人的真性情,诗

只有工拙之分,而不能

以古今定优劣,以宗唐

或宗宋分高下。

98.小说界革命:晚

清维新时期的文学主

张,强调小说的政治功

能,树立新小说概念,

促进小说的繁荣,倡导

者是梁启超。

99谴责小说:晚清

时期揭露现实的一种小

说,主要有《官场现形

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老残游记》《孽海

花》。

100. 宋代诗话

宋代兴起的一中新的

文学批评形式,内容包

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

评几个方面,最早的诗

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

话》,严羽的《沧浪诗话》

最为著名。

简答题

1.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1、诸体兼备,立论彻实,见解独到,意义深刻,思路开阔。2、辞赋、记序类文章,哲理意味浓,如行云流水。

3、书札、题跋类文章,短小精悍,意趣盎然。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2.简析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1,慢词“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调长拍缓是慢曲的特点。柳永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人,他“变旧声作新词”,适应新腔的需要发展了适合于慢词的新的艺术方法,《乐章集》中的慢词超过二分之一。苏轼秦观等相继而作,慢词遂盛。2,以赋为词是柳永作词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即:融合曲辞和辞赋的长处,把赋体的层层铺叙,处处渲染的笔法引进到词里,将铺排式的叙事和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

的画面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另外,她的语言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往往贴切生动地化用口语,比喻的惊奇,铺

叙的自然,都令读者叹

服。如她晚年代表作《声

声慢》,将“物是人非”等

具体情事完全隐去,而

集中描写“愁”的过程、

情态本身;通过如实地

铺叙景物,真实展露词

人孤独寂寞、凄凉无奈

的精神状态;一连串的

反诘句式,在绝望中却

透露出作者一贯的刚强

性格…起首连用十四叠

字,更被誉为“公孙大娘

舞剑手”。正是由于李清

照丰富的情感和杰出的

文采,使她的词达到炉

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无

怪乎后人称“婉约以易

安为宗”。

4.简述辛弃疾词风

的开拓。1、豪放转入深

沉,抒情手段超越了简

单的风格的划分2、借婉

约故事写政治哀怨,对

婉约词风注入某种骨

气。3、谐谑和反讽,是

辛词的一种特殊的风

格。

5.简要说明陆游诗

的思想内容。(1)陆游

爱国情感炽热,自觉将

“一饭亦忧国”的精神贯

穿到生活和诗歌创作

中。除直接描写“从军乐

事”、怒斥“诸公尚守和

亲策”之外,举凡日常生

活中登山临水、览物赏

花、题画作书,触目所

见所感,一举手一投足,

无不勾起他的忧国心、

报国志。(2)陆游此外

的大量诗作,涉及山川

景物、农村风俗、民生

疾苦,内容也相当广泛。

这些作品既表现了他对

生活的热爱,也传达了

他所领略的宦海风波和

人生忧患。

6.简述诚斋体的艺

术特点。杨万里的诗并

不是以描摹自然为目

的,而是要借以表现自

己的性情,形成了独特

的风貌。严羽在《沧浪

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

体”。其特点是:(1)善

于以诗人的独特眼光发

现和捕捉景物的生动形

象,抓住在瞬间打动诗

人的生动印象,让它保

持全部的新鲜感呈现在

读者面前。(2)风趣幽

默,诙谐洒脱,处处显

露出诗人的透脱胸襟。

作者随触而发,在适当

情境中巧生联想,揭发

习惯的可笑,揭示某些

生活哲理。(3)语言通

俗生动,一改江西诗派

专事搜求书面语源、无

一字无来历的做法,而

是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

诗。

7.简述元杂剧兴盛

的社会原因。元杂剧的

兴盛,指的是出现了一

大批作家,一大批作品,

而且戏剧活动极其普遍

而频繁。就其社会原因

而言,是经济、政治、

作家构成、演员技艺等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首先,元代城镇经

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

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

件和群众基础。其次,

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

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四,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进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

8.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贡献。首先,关汉卿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其次,关剧题材广阔,无所限制,丰富多样,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他在剧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不同、地位不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坚强善良的窦娥,侠义机智的赵盼儿等等。从杂剧史的角度看,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王国维认为:“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9.简析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城府极深,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1、崔莺莺是个貌美、聪明智慧的女子。是一个对生活有憧憬的青春烂漫的少女。2、崔莺莺自幼所受的教育与她自身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她内心斗争反复强烈,所

以她城府极深,对自己

的行为十分在意,惟恐

被人识破。崔莺莺很有

些假意儿,她出尔反尔,

使张生备受折磨。3、崔

莺莺在科举这一事情上

是让步的、妥协的。但

她敢于对封建礼教做出

反抗,她为爱痴狂,为

爱奋不顾身

10.简析元散曲的艺

术表现力。1、结构形式

上,具有灵活性和伸缩

性。2、音韵上更为自由。

3、语言口语化。

4、艺

术风格上,曲直露诙谐。

11.简要说明宋元话

本中爱情题材作品的思

想艺术成就。1、在以爱

情为题材的作品中,大

多描写了市井细民的日

常生活的普通感情,尤

其突出了妇女形象泼

辣、勇敢的性格。2、公

案类的作品反映了当时

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

了官场的黑暗,鞭挞了

堕落的世风,为民间的

冤案鸣不平。宋元话本

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

的语言叙述,标志着我

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

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

语言上的一个新的阶

段。话本小说在故事结

构上更注重情节的曲折

动人,在人物刻画上更

讲究细节真实的心理描

写,为后代的小说创作

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

验。

12.简析《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的形象。《三国

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

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

不渝的节操、有超世才

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

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

慧和忠贞的典型,寄托

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1)作为一个贤相,诸

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

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

遇之恩,辅佐刘备,为

共图王霸事业而奋斗了

一生。(2)诸葛亮有经

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

政治、外交,通晓天文、

地理,是一个才能和智

慧的化身。(3)小说进

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

对蜀汉统一大业的“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神。(4)诸葛亮所追求

的政治理想和事业,反

映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

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

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实

现的。由此看来,诸葛

亮也是一个充满悲剧精

神的形象。诸葛亮的形

象体现出作者的理想和

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

美的人格价值。

13.简析《水浒传》

的思想倾向。1、描述了

一场人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到失败的过程。2、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种种罪恶,描述了官吏

污吏的无能、贪暴横行。

3、描绘了了反抗压迫和

黑暗势力的英雄,肯定

他们斗争的正义性、合

理性。4、高扬封建时代

的忠君爱国思想。

14.简析宋濂散文的

成就。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以传记文和写景散文最为出色。1、他的传记文,得司马迁《史记》的笔法,生动形象,文学性很强。

2、他的写景散文,文笔简洁清秀。

15.简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孙悟空形象:

1、天性自由,不爱拘束。

2、活泼机智,神通广大。

3、战胜妖魔,为民除害。这个神话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他既是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人,又有经过想象夸张而出现的种种神奇色彩,既有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的特点,又有某些动物的特点。作品将他们的社会性和神话性,人性和动物性天衣无缝地融合到了一起。

16.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虽然也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其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说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再次,作品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

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

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

说史上写实文学创作的

成熟。

17.简析徐渭《四声

猿》的艺术特点。1、奇

思妙想。2、浓郁激烈的

抒情。3、真切丰富的语

言。4、大胆创新的体例。

18.简述苏州派传奇

在创作上的特点。1讥切

时弊、关注现实的现实

精神。2事关风化、劝善

惩恶的教化目的。3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

色彩。这三大特色,使

苏州派传奇在总体上显

现出迥异于明代吴江派

作家和其他作家的时代

精神和文化风貌。

19.简述公安派文学

主张极其意义。1、强调

“性灵说”,把文学创作

看作是性灵的表现,注

意到作家的个性。2、认

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变化

而变化的。3、理论和创

作突破复古,给文学发

展带来新面貌。

20.简析洪昇《长生

殿》中李、杨的爱情悲

剧。1、肯定杨玉环的嫉

妒之情,认为其嫉妒的

心理动机是要求夫妇之

间的爱情专一,这种感

情是值得肯定的。2、爱

情专一理想的扭曲。这

种爱情专一的理想被置

于双重现实情境之中,

使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

扭曲、变异以至毁灭。

(第一重现实情境,是

杨玉环的专宠和以梅妃

为代表的六宫粉黛的失

宠之间的矛盾,以及杨

玉环的一往情深和李隆

基的二三其德的矛盾。

第二重现实情境,是杨

玉环的固宠希恩所伴随

着的严重的政治后果)

3、至情理想的虚幻色

彩。作者在作品的下半

部,刻意设置了一个超

越现实的天堂境界,使

至情理想得以超生天

堂,圆满实现的转变契

机,是李杨二人的“情

悔”。

21.简析桃花扇这一

道具在《桃花扇》中的

艺术作用。全剧以侯方

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

花扇贯串始终。这柄桃

花扇,原本只是爱情的

象征,但它一旦成为侯、

李离合和南明兴亡的历

史见证,便赋予人生理

想的象征意蕴。“桃花薄

命,扇底飘零”,这本身

就给理想带上悲伤情

调;而香君的桃花扇却

是“美人之血痕”点染成

的,这就更染上了悲壮

的色彩;最后张道士裂

扇掷地,隐寓地透露出

理想的破灭。

22.简析《桃花扇》

的艺术结构。1、一生一

旦为全本纲领。2、人物

设置上,将全剧人物分

为三类五部。3、全剧以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

物桃花扇贯串始终。4、

对于传奇体制也有创

新,四出各有起讫,又

统一联贯。5、情节结构

上细针密线,环环相扣,

一丝不苟。

23.简述《聊斋志异》作品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1.蒲松龄在自己的体会和经历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并对此进行了批判,但是并没有全面否定科举制度,而是将批判的矛头主要集中在科举制度的不公正这一现象上。1.在聊斋的很多篇章中,作者揭示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悲剧,如《叶生》中的叶生,毒害深入灵魂。

24.简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的基本特征。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特别活跃的中心人物,其地位与宝黛钗等几个相匹敌。1、管理家政方面,她极具有管理才能,因此形成特殊地位。2、在个人品质方面,她阴险狠毒,贪婪冷酷,3、在人情世故方面,她八面玲珑,巧于应酬。

25.简析方苞创作的古文理论。1、作文要讲究义法。即言之有物,言而有序。2、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向古代学习。3、古文语言要雅洁严谨。

26.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式多样,境界奇肆,形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他继承了屈原、李白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比喻,构成

鲜明生动的形象,奇丽

壮观的意境,以表达其

自由奔放的感情。诗人

还常想落天外,喜用“风

雷”、“秋气”、“童心”“剑”

和“箫”等等意象,以抒

发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

情。

27.简述归有光的散

文艺术特色。1.叙写细

腻,抒情色彩浓。2.感情

真挚,通俗畅达,如《项

脊轩志》。《寒花葬志》

虽写平常事件,却极为

凝练,独具韵味。《送县

大夫杨侯序》反映民间

疾苦,义正词严。来源:

考试大-自考站

28.简述欧阳修散文平易的

文风

○1欧阳修的文章平易

近人、纡曲蕴藉。他继承了

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要求,

摒弃了怪奇的文风,能愈雄

健于畅达,在平常中见隽

远。

○2在文体形式上,他

的散文并没有有意避免偶

俪现象而是适当地吸取骈

文的有益成分,增加了散文

的节奏感和情韵之美,并将

古文笔法融入制诰表启等

骈文写作之中,开创了宋代

四六文的新体式。在欧阳修

的努力下,古文在文章写作

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欧

氏的平易文风也成为宋文

的代表文风。

29、简析柳永词中女性

形象的特点

○1柳永的词作中所描

写的大多是以身分更为确

定的歌妓为描写对象。

○2由于柳永与与她们

接触较多,理解并同情她们

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因而除

了一般的描摹她们的玉肌

琼艳、表现她们欢聚别离之

外,柳词还更细致地写道她

们的身世经历和心理活动,

如写她们“刚被风流沾惹”

的羞怯。

○3一般来说,这些歌

妓的形象是泛化的,并非特

指,表明这些词是为投合一

般读者的欣赏要求而制作

的。

30、简析黄庭坚的诗歌

创作观

黄庭坚提出了较为系

统的诗歌创作主张。

○1在创作中,他有意

放弃了白居易以来的诗歌

讽喻传统,很少在诗中议论

时政,而将创作的重心放在

展现个人的精神世界方面。

○2他又受到了理学思

想的影响,反对在诗中豪无

节制地表现各种感情,而以

“养心治性”为根本目的。

○3由于黄诗中有意排

斥了反映民生、议论时政的

创作题材,因而使他的诗歌

世界受到很大的局限,使人

感到诗人有意回避压抑自

己的真实情感。

31.简述杨成斋体的特

○1杨成斋体的特点首

先是,善于以诗人的独特眼

光发现和捕捉事物的生动

形象,同是赋物写景,但杨

万里并非纯客观地一笔一

笔细致描绘,而是抓住在瞬

间打动诗人的生动印象,让

它保持全部的新鲜感呈现

在读者面前。

○2其次是语言幽默,

诙谐洒脱,处处展露出诗人

的透脱胸襟。诗人随触而

发,在适当的情景中巧生联

想,揭发习惯的可笑,揭示

某些生活哲理,流露出诗人

的涵养和卓识。

○3另外,语言通俗生动,一改江西诗派专事搜求书面语源、无一字无来历的做法,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诗。

32.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1陆诗的爱国情感,表现在抒情的强度和频度上,诗人自觉将“一饭一忧国”的精神贯穿到生活和诗歌的创作中。除直接描写“从军乐事”、怒斥“诸公尚守和亲策”之外,生活中登山临水、览物赏花、题画作书,触目所见所感,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勾起他的忧国心、报国志。

○2陆游的大量涉及山川景物、农村风俗、民生疾苦的内容也相当广泛,但基本上可以概括在“闲适”的

题目下。这些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传达了他所领略的宦海风波和人生

忧患。

33.简述辛弃疾排遣苦闷的途径

诗人排遣苦闷的有两

条主要途径:

○1一是向千古江山、风流人物寻觅知音,登临吊古、咏叹兴亡成为辛词最常见的题材。而吊古之作往往集中于历史上南北征战、英雄辈出的时代和古迹,追怀的人物也是那此一世豪杰。

○2二是向自然寻求友朋,自然山水因而成为诗人英雄性格的化身或见证,为诗人奔走于笔下。自然景物在辛词中显得极富生命感

和人情味,获得一种特殊的表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水自然中,为自己活跃的生命寻找到另一

块更广阔的天地。

34.简述辛词的婉约词风

○1运用婉约的风格而寓以“伤人心别有怀抱”,是辛弃疾的一大擅长。如词境

深婉的《青玉案。元夕》。

○2辛词更善于借婉约

的故事写政治的哀怨,为柔

媚之词注入骨气,如《摸鱼

儿》表面写《长门赋》的故

事,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

当国者的怨恨和希冀,作者

赋予这个题材本身以更深

刻的含义。而在运用婉约的

形象、语言也达到了很高的

造诣,所写的“宫怨”故事本

身也非常哀婉动人。

3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

艺术成就

○1首先,他以其毕生

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

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

艺术体制趋于完备。

○2其次,关剧题材广

阔,无所限制,丰富多样,

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

曲多方面地表现功能。塑造

了一大批身份不同、地位不

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3最后,从杂剧史的

角度看,关汉卿是本色派、

豪放派的开创者。

36.简述《梧桐雨》的思

想倾向

《梧桐雨》是白朴

创作的一出历史悲剧,取材

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

恨歌》和陈鸿的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最富于时代

特色。

○1通过唐明皇的形象

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兴

亡的变化,不仅有对亡国教

训的总结,更突出地流露出

对时世陵替、人生变迁、盛

衰转化的衰愁、凄恻的感伤

情绪,这与白朴词作中反复

抒发的山川之异和沧桑之

变的感叹是相通的。

○2白朴对唐明皇既有

讽刺、批评,又有赞赏、同

情:讽刺其昏庸,批评其荒

淫,赞赏其风流,同情其遭

遇。全剧主要是借历史故事

来抒发作者深切的现实感

受。

37.简述马致远杂剧艺

术风格

马致远杂剧艺术风格

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曲文充

满强烈的抒情性,随处渗透

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这就使

他的杂剧具有浓厚的士大

夫气,他兼有关汉卿的豪放

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词典雅

清丽,洒落激扬,《太和正

音谱》比之为“朝阳鸣凤”。

38.简述《琵琶记》结构

布局的特点。

《琵琶记》在结构布局

上,成功地运用了双线并

进、交错映照的手法,以蔡

伯喈和赵五娘的悲欢离合

构成两条线索:仕途与穷

途,京城与乡村,富贵与贫

贱,安乐与悲苦……两相映

照,交错穿插,形成强烈的

对比,并逐渐把戏剧冲突推

向高潮。这种一以贯之的往

返映照,奠定了中国戏曲自

由串联时空的流线型结构

的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传

统戏曲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39.《水浒传》结构上的特

全书在结构上具有相

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

的特点。书中人物与情节的

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

组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个相对独立的人物故事

根据聚义这条主线连结在

一起。一个人物故事,就是

一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如

武松的故事、林冲的故事、

宋江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

等都具有这个特点。这种结

构上的独特性,较好的表现

了全书的内容与思想。

40.汤显祖戏曲方面的

创作特点P67

在戏曲方面,汤显祖强调重视文学性,不主张拘泥于音韵格律。这表明汤显祖在艺术的整体上更注重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才情与个性,与因袭陈腐的创作习风大异其趣。汤显祖对戏曲的演出与颇为精通,曾亲自指导艺人演出,为当地宜黄腔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1.《金瓶梅》的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1首先,它不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2其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说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是通过家庭来影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3再次,作品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文学创作的成熟。

42.简述顾炎武诗歌的特点

顾炎武诗歌具有三个特点:

○1他现存的四百余首诗歌中,绝大多数寓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2他的诗歌取材颇为广阔,晚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屠杀和剥削、汉族人民的苦难和地壳敌忾,都在他的诗歌中反映了出来,因此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3他的诗歌风格雄浑

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

朴素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潜

的优长,并带有学者的气

质。被公推为清代考据学的

开山祖。

43.苏州派传奇创作的三

大特色

○1讥切时弊、关注现

实的现实精神。

○2事关风化、劝善惩

恶的教化目的。

○3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平民色彩。

这三大特色,使苏州派

传奇在总体上显现出迥异

于明代吴江派作家和其他

作家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

貌.

44.简述李渔戏曲理论

的特点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以

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为立

足点的,要求戏曲真正成为

场上之戏而不是案头之作。

就作家创作与舞台演出的

关系而言,李渔要求作家创

作时要努力按照场上演出

的状况去构思情节、塑造人

物。就作家创作与观众欣赏

的关系而言,强调戏曲语言

通俗并非不要文采。在中国

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李渔第

一次如此明确地阐述了戏

曲创作与舞台演出和观众

欣赏的关系,奠定了中国古

代戏曲坚定的理论基础。

45.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

术特色

○1龚自珍诗歌的艺术

特色主要是形式多样,境界

奇肆,形象瑰丽,极富浪漫

色彩。他继承了屈原、李白

两位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

常常通过奇特的构思、新颖

的比喻,构成了鲜明生动的

形象,奇丽壮观的意境,以

表达其自由奔放的感情。

○2诗人还常想落天外,

喜用“风雷”、“秋气”、“童心”

“剑”、“箫”等意象,以抒发

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情。

○3在近代文学史上占

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曹籀

《定庵文集序》说他:“足

以继往开来,自成一家”。

柳亚子推崇他是“三百年来

第一流”的诗人。

46.简述黄遵宪诗的艺

术特色

○1首先是诗风豪迈奔

放,格调高昂。尤其是那些

长篇巨制之作,纵横开阖,

铺展恢张,气势充畅,更给

人以博大宏深之感。

○2其次,他的诗歌疏

于格律,选韵较宽,注意向

民歌学习,语言通俗,在诗

体革新上作了很大努力,反

映了他近代诗歌发展的要

求。

北大_古代文学史二_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门阀士族 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南朝宋武帝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涵。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这一时期。其时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晋玄学 玄学是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名解部分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家境贫寒。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立拜上帝教,以图“唤醒世人”。撰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公元1851年元旦,洪秀全率众于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起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封王建制”。主要内容有: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建立圣库制度;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金田起义以来的斗争成果,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军的出省作战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口大捷 湖口大捷是太平军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公元1855年初,湘军反扑九江。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西征援军到达江西湖口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与清军相持一月有余。同年2月,太平军突袭湘军水师,湘军大败。同时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很好的配合了湖口的战斗。湖口大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征军湘潭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太平军从此乘胜西进,全面反攻。到1856年,湖北东部,江西和安徽的大部分均为太平军所控制。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1858年,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陈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消息,星夜驰援三河,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全歼清军。三河大捷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保卫了太平天国在安徽的根据地,迫使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安庆之围不战而解。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简略版

第一章希腊史学 普鲁塔克荷马史诗 荷马《奥德赛》《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西方史学的开端希罗多德 历史学之父《历史》第一部历史著作真实性艺术性 修昔底德 政治学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军事史的典范真实性色诺芬 杰出的军事家《长征记》可读性 波里比阿罗马《希腊罗马名人传》传记体先河语言优美精神分析法 阿庇安 希腊史学家希腊文《罗马史》罗马通史社会经济背景客观公正珍贵史 阿里安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政治家史学家《亚历山大远征记》 拉丁史学: 加图 罗马共和国的希腊史家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罗马史》眼界的开阔思想罗马史学奠基者《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罗马史的先例爱国史的深化方法的进步求真家《农业志》 萨鲁斯特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垂训 希腊史家: 第二章罗马史学 凯撒 政治家历史学家《高卢战记》《内战记》善于叙事文学价值高拉丁语

加洛林文艺复兴 时期 《查理大帝传》 传记体所处时代受圣徒模式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 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 阿非利加纳 《编年史》 教会史学第一位编年史家 线性时间 攸西比乌斯 英国教会史学: 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 英国历史之父 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 吾主纪年 教会史学之父 《编年史》 最大一部 《教会史》 《殉道者传》圣徒传 德国教会史学: 典范 教会史学的定型: 李维 圣奥古斯丁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 《建城以来史》 ~I -"- — P ]、 贝献: 通史体例 垂训思想 文笔优美 塔西陀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 《日耳曼尼亚志》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反对暴政 歌颂共 和痛恨暴君教育垂训 写作技巧高超 卢奇安 罗马统治的希腊作家 《论撰史》史学自身思考 政治眼光 表现才能 史论 基督教早期 神学哲学 政治思想 集大成者 《上帝之城》 确立基督教的世界 理论 法国教会史学: 格雷戈里 《法兰克人史》 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宗教动机教会的丑陋面 艾因哈德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他们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有《梅村集》。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集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1、清初入世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1、清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派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详解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1.《左传》:儒家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与《公羊传)《毂 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到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全面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左传》表现出较为进步的历史观 , 强调人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本思想。该书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前四史:二十四史中前四部的总称。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 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 体例上均为纪传体。前四史的行文精简扼要 , 偏重使用“春秋笔法” ,在史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3.刘知几:唐代史学家。字子玄 ,徐州彭城人。 680年中进士,授狄嘉县主簿 ,以善 文辞而知名。 702年,任著作左郎兼修国史 ,旋迁左史, 撰起居注。 705年,参与修撰《则天实录》 , 期年而成。 710年,写成《史通》内外篇共 49篇, 评论古今, 以抒己见,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刘知几提倡“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 ,反对溢美之词。他还提出史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而以史识最重要。刘知几的这些主张对后代史学、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史通》:史评类史书。唐刘知几撰。成书于 710 年, 共 20 卷, 分内篇、外篇 各 10 卷。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 , 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 " “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不掩恶 ,不虚美” ,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通》是我国第 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5.《通典》: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唐杜佑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801) 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 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 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 显贵之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 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著 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了通史体例, 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 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 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 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5、《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 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 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 希罗多德” 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 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是传记体的《查理大帝传》,不同于圣徒传,描写的是世俗的君主,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大帝赞扬, 并且舍弃了一些重要是史料,但是无论如何,该书叙事明快、文情并茂,使得其 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6、《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奥古斯丁著,全书共二十二卷, 历十四年才完成。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比德——(约673—735年)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毕生居住 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传世之作《英国教会史》,用“吾主纪年” 来计算年代,为基督教学者沿用至今。由于其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7、《君主论》——马基亚维利的名著,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 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 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