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CIS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三章 CIS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三章 CIS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三章 CIS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三章CIS的历史沿革与现状CIS最早产生与美国,随后传播到欧美日各国。经过日本的发展和完善,变的更为系统和完整。我国也80年代导入CIS,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CIS再全国形成了热潮。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再众多的小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世界各国企业豆浆CIS作为树立形展开展竞争的手段。

一、CIS的兴起

CIS于50年代兴起于欧美,6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CIS的产生有其广泛的时代背景。(美国一些企业的标志设计)

(一)历史的追溯与CIS的兴起

1.历史的追溯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竞争大体经历了产品竞争、销售竞争、企业形象竞争等三个时期。

在20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市场上物品匮乏,产品短缺,人们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者不可能有充分选择产品的自由,人们购买产品一般都注重其是否价格低廉或经久耐用。在这一阶段,市场竞争主要以产品竞争或价格竞争的形式出现。

进入20世纪,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企业的产品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激烈起来。企业要把商品卖出去,就必须进行市场推销,吸引消费者。(统一婴儿奶粉的产品广告诉求重点是产品特点)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品过剩,“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有了充分选择自己喜欢产品的自由,企业面对的是越来越有主见、个性、理性和精明的消费者。为此,企业开始采用两个基本对策:一是加速产品差别化,在质量、功能、少观等“物的方面”营造特色;二是开展以“透导消费者”为特征的促销、广告活动。

在同类产品之间技术差异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只靠自己商品的特点已经远远不够了。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往往成了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于是,企业形象设计即CIS的理论和实践便应运而生,且日臻成熟。

企业识别理论50年代在欧美萌芽,印刷进一步发展,70年代传入日本及韩国,并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即CIS。90年代然成为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

企业导入CIS是为了塑造并向社会公众传播企业形象,不断增强形象力。(设计要有美

好感与夺目感)

2.CIS的雏形

一般认为,CIS的雏形以两桩事件作为标志。一个是1914年著名建筑家培德.奥伦斯为德国AEG电器公司没让商标,并应用于公司的所有便条纸和信封上。另一个CIS的雏形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的奥利培帝牌打字机。奥利培帝本人是数学家,但一直注重企业标识的设计。他为自己的工厂设计产品商标并且十分注重商标的美感和标识的独特性。

(奥利培帝的设计)

上述两例虽不能称之为CIS产生的标志,甚至也不能称之为正式CIS的产生,但它们至少意味是VI(视觉识别)的开端。

3.CIS的正式兴起

CIS的正式兴起,当以1956年美国计算机巨人一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引理CIS 的创举为标志。IBM公司通过佃设计塑造企业形象,成为美国公众信任的“蓝巨人”,并在美国计算机行业占据了非常显赫的霸主地位;随着IBM公司导入CIS的成功,美国的许多公司纷纷仿效,如东方航空公司、西屋电气公司、3M公司。而且导入CIS的企业纷纷刷新经营绩效,如克莱斯勒公司60年代初一下子把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8%,东方航空公司原濒临破产,结果又起死回生。

20世纪50年代是CIS的创立阶段。在这一阶段,几乎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60年代,一位设计人员沃森.马格里斯正式提出CIS这个术语,企业的标识设计不再被看作单纯的工艺美术创作,而成为以统一企业形象、表达企业精神的经营战赂的一部分。自此,CIS理论开始不断丰富和发展。

70年代是世界CIS运用的全盛时期。1970年,可口可乐公司导入CIS,革新了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标志,从此在世界各地城起了CIS的热潮。

(二)CIS在美国兴起的原因

CIS首先在美国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

1.企业多角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度发展,新企业纷纷成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开始多角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这迫切要求有一套相应的、系统的企业形象塑造方法,体现企业统一的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在公众面前制造视觉冲击和识别差异,从而以统一而独特的企业形象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车辆文化的社会背景

美国的交通在5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私人车辆开始普及。为了吸引顾客,需要店铺招牌设计简洁明了,并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符号来表示。这些醒目的图案设计会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在急速行使的车辆上的人们容易识别、记忆。例如,加油站红蓝并用的招牌,可口可乐红色招牌的白色波浪,麦当劳、肯德基、假日饭店的连锁店在建筑、招牌、广告、标志上的统一设计,等等,都是在此一过程中产生的。

(车辆文化背景下的可口可乐)

3.为了提高广告感染力和冲击力

5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广告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告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因而企业主动寻求更加有效的刺激手段和传播方式,以提高广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CIS可以体现企业整体形象,而且简洁明了、信息量大,因而它成为广告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设计展的作品)

4.工业设计学的兴起

工业设计学由20世纪刘年代德国的“鲍豪斯”学校联合各国一些著名的建筑师、画家、雕刻家、摄影家、印刷专家和工程师奠定。二战后,工业设计学传入美国,美国企业提出“以设计促销售”,工业设计在制作高质量的批量产品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扩大销售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手段。工业设计学的兴起,为CIS的设计提供了方法,从而促使阳的产生和发展。(商标设计范例)

(三)美国CIS模式的特点

在美国,其民族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的特征,整个社会祟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这种文化下的CIS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和美国风格。

1.美国的CIS主要是对公司形象加以包装的宣传战略。

由于CIS产生在“车辆文化”的背景下,所以美国对CIS的理解比较偏向于视觉识别,也就是说,它把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商标作为CIS战略的核心,过分注重视觉的统一,强调视觉系统在世界各地的一致,其CIS主要用于外部宣传。(标准字)(标准色)2.美国的CIS偏重于企业理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美国在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的影响下,“民主管理”之风盛行,这给美国式的CIS打上了深深的“民主”烙印。在行为管理中注重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

3.美国的CIS具有便于操作的优势。

美国的CIS强调功效、创造力和个人的责任心。美国的思想、文化处处体现出实用主义,企业尤其重视生产、利润指标的完成,在管理中偏重于理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些都

使得美国的CIS的可操作性极强。

总之,美国把CIS说理解为:CIS是以标准字和商标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美国的CIS战略并不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革新和创造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而仅仅强调以视觉设计来沟通企业既有的理念和文化,这极大地限制了CIS的作用。(美国的商标设计)

二、CIS的传播

(一)CIS在日本的导入

60年代未期,CIS策划开始传人日本。但CIS的真正导入是从1971年东洋企业改名为“MAZDA”(马自达)开始的。日本的PAOS公司是日本第一家CIS策划公司,它是在美国的企业美容和欧洲企业风格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开发出“设计综合经营战略”简称DCMS (“designcoordinationasAManagementStrategy”),马自达公司便是其第一个客户,PA0S公司给马自达公司设定蓝色的企业色彩,使之在汽车标识和红“海洋”中脱颖而出。自此企业界纷纷开展形象策划,变旧貌为新颜。

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和汲取别人优点的民族,但日本人在吸收外国先进经验时,不会全盘接受,只是吸取其合理的部分,并力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使之符合国情。于是日本的CIS策划者和部分企业联手,共同对CIS策划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补充和完善,将美国创造的CIS与富有日本特色的“企业一家”的文化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日本民族性的CIS。日本对CIS的理解是:CIS是一种科学地建立和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

1.日本导入CIS的原因

日本导入CIS有其必然性。自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产品不断丰富,企业开始认识到,只有突出企业和产品的个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于是企业界掀起了CIS热潮。具体来说,还有其他三方面原因:

(1)改变旧形象的需要。日本过去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百年老店,这些企业有信誉保证但过于保守,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为此,它们不得不导入CIS,塑造新的企业形象。

(2)为了竞争的需要。随着大量产品被生产出来,国内市场已经不能容纳现有的产品,日本的大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得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依靠CIS。特别在步入国际市场时,企业形象与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有直接关系。

(3)为了消费者识别的需要。但是在没有导入CIS之前,消费者只能识别他们原有认知的产品和服务,而对一些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则无法得到他们的重视。实施CIS策划以后,企业特别强调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的统一,企业名称和商品名称的统一,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识别,从而最终实现大销售的目的。(日本的企业分布状况)

2.日本CIS的发展过程

日本的企业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新颖和标准化。在70年代初,日本导入CIS,基本上参照美国的做法和风格。这一阶段的CIS基本局限在VIS的范围内,重心放在视觉设计的标准化上,以标准字、商标、标准色为CIS策划的核心。

第二阶段:企业观念和经营方针的刷新。70年代末,企业形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直至深入经营核心,刷新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各企业纷纷修改经营方针,建立企业市场战略,并且取得实效。1976年,松屋的山中冠社长接受PA0S的建议,下决心在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的行业中刷新印象。结果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才三年,销售额与前年同期相比,连续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

第三阶段:意识变革、体制改善。80年代初,日本的CIS以员工意识变革和改革企业体制为主,针对企业的现状,强化员工的变革意识和完善企业的体制。…本阶段的企业形象设计注重防思于未然。此阶段成功地进行企业形象策划的代表企业如Ig订、贱懈啤酒和布里奇顿轮胎公司等。

第四阶段:确立新企业开发和企业形象战略。80年代后期,企业的形象策划注重在掌据企业本身的经营资源和经营方针的基础上,扩大与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异性。本阶段的企业形象策划已经走向对事业领域的策划和领导型事业开发的方向。

第五阶段:确立企业生存意义,制定企业理念。进入90年代,企业形象策划已经从生存方式进人个性;进步性和美的时代。在这一阶段,重新构筑21世纪的新型的企业理念已成为企业形象策划的当务之急。

3.日本CIS的特色

日本的CIS有三个特点:

(1)日本企业形象策划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日本导入的CIS不仅重视视觉符号设计,而且更重视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尤其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传达和培养;这在世界各国已享有盛名。(日本第一劝业银行的标志体现企业理念:“爱心”)(2)由于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培养,因而,日本式的企业形象设计贯穿人

性管理的思想,整个企业形象设计规划偏重于以人为本。这与偏重于理性制度条规的美国型CI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日本式的CIS注重前置性的企业实际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与发展等,因而企业形象策划耗费的时间较长。

日本的CIS是一种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以视觉识别和行为诅别来反映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是一种视觉表情、行为规范和企业理念相统一的CIS战略,反映了企业塑造整体形象的要求。这极大地提高了CIS的使用范围和价值;使更多的企业将CIS战略视为基本的经营战赂。日本对美国的CIS进行了发展,使其更为系统、更为完善、更为有效。

(二)CIS在中国的导入

1.CIS在中国的兴起

CIS进入中国大约是在80年代中后期,最早接受CIS理论的是美术院校,1984年,浙江美术学院从日本引进一套CIS资料,作为教材在校内进行教学使用。进而,各美术大专院校纷纷在原来的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教学中增加了CIS的视觉设计的教学内容,着重介绍CIS这门新学科新的设计概念和技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外企业和产品的逐步进人中国,其强烈的CIS视觉识别对消费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促成CIS走出艺术院校的殿堂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为塑造中国企业新形象服务。

导入CIS的企业是广东太阳神1988年,在广州市首家以CIS战赂为经营理念的设计机构广东新境界设计公司接受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的委托,负责总体策划、设计并导入CIS。太阳神集团公司一开始就实施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名称三位一体的策略。其商标的图案以简练、强烈的圆形与三角形构成基本定格。用因与三角形构成对比中力求和谐的形态圆形是太阳的象征,代表健康、向上的商品功能与企业经营宗旨。三角形的放置呈向上趋势,是APOLLO的首写字母,象征人字的造型,体现企业不甘现状,奋发向上的整体形态。公司在推进CIS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公关活动,如赞助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宣传独特企业文化。因此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在全国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并覆盖了市场。公司在短短的五年内由一个普通专业厂发展成为产品多元化、经营多角化的跨国企业集团。太阳神集团公司导入CIS成功的探索,被理论界称赞为“中国特色的CIS经典”,创我国企业导入CIS之先河。

四通公司在国内也是较早导入CIS的。早在1985年,四通公司就设计出了自己的企业标识。“四通”两字用隶书字体,标徽为正方形图案中的八角形与“S”形的结合,象征着坚石

与物体撞击发出夺目的光彩,体现四通作为宁个高技术企业,不断向高新技术的尖端冲击、不断创新的宗旨(参见固3?4)。1992年,四通公司又发布了《企业标识手册总则》,将整个标识系统规范化。(四通标志)

太阳神集团公司和四通公司导入仍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企业家认识到,CI设计须从单纯的制作上升为整体策划,它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许多企业导入CIS,“健力宝”集团公司、“三九”集团、李宁运动服装有限公司、名格针织厂、浪奇实业有限公司神州燃气具联合实业公司、南方深圳实业公司、白云山制药厂等一大批企业,均得益于CIS而崛起,成为塑造成功的佼佼者。

2、CIS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CIS在中国的兴起,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

(1)适应市场经济朋的需要。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发设计出名牌产品打入市场。

(2)消费者识别的需要。由于市场管理法规的不健全,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为了让消费者能辨明真伪,维护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识别系统。

(3)居民消费行为贩化。随着生态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行为正从“量的消靶率步过覆到:质的始费”,对企业的广告、包装、形状设计等的审美能力日益增强。

(4)我国面临者加人世贸组织的挑战。加地贸组织后,企业将面临经营国际化、世界市棘争激烈的局面。企业除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外,还必须在创建名牌产品、塑造产品形象上下功夫,工路可为此提供战略性武器。

(5)我国企业处于经营机制改革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在这个企业多角化,集团化经营逐渐成为大潮;很多企业正进行股份制改革,用CIS去创建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不失为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

3.CIS在我国的推广

进入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CIS在全国逐渐推广开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与学术界的重视

在我国,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全面实施企业形象推进工程,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由以下七个方面组成的“上海市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评选标淮”。这七个方面分别为: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外观形象、发展形象、员工形象、精神动力。

(2)各行各业都增强了CI意识,纷纷导入CIS

(中国的一些企业导入CIS,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

(3)CIS知识得到了普及

随着CIS热潮的掀起,各种媒介争相传播有关CIS的知识。电视台和各种报刊杂志上相继开设的CIS专栏,介绍CIS的有关知识,介绍部分企业导入CIS成功的经验。关于CIS 的专著也纷纷问世,白1993年8月三联书店出版了林阳助编著的《如何建立CIS》以来,国内已陆续出版了一百多种侧重点不同的CIS书籍,并且还引入了台湾、香港出版的有关CIS的专业书籍。在高校的管理、营销专业也陆续开设了CIS课程。这些都为企业学习和运用CIS战略创造了条件。

(4)企业形象策划队伍不断扩大

企业形象策划者最先是高校的大学教授,他们走出大学校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东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在那里一些有识之士开创了CIS专业设计和策划公司并取得了实效,此后,许多从事CIS设计的策划机构陆续涌现出来。

三、CIS的现状

CIS于50年代兴起于欧美,6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CIS的产生有其广泛的时代背景.

(一)国外现状

当今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不断发展的新情况,企业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发展自身的形象设计。当代西方CIS的发展,受到以下几方面力量的影响,从而出现新的面貌。

1、企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

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中立足,就必须重视和强化企业形象,以求得广泛的国际支持。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给企业形象设计增加了难度,一方面,企业在视觉系统方面要保持统一,例如其标准字、标准色、图案等在各国都是统一的。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根据各国的风俗特征来制定自己的企业形象。这就需要企业在传播自己的形象时结合当地特点。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了解、承认、接受企业形象,才能成功地进行市场经营。

例如,瑞士的雀巢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但是最初在进入日本市场时却遭到了失败。其原因就是它的促销活动忽视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习惯,居高自傲,不尊重所在国民众,没有先在日本塑造企业自身的形象。后来在注重了企业国际形象的塑造后,产品才进入日本市场。许多日本公司通过塑造企业形象,也成功地打开

了国外市场。

2.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技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大量产品涌入市场,产品又具有同质化趋势,消费者也因此而成熟起来。当今社会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它和我们以前所经历的高度成长的社会相比,有以下几点改变:首先,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重视。

其次,不仅注重产品,更注重服务。

再次,由同质化消费转变为个性化消费。

最后,由对“物”的消费转向“感受”消费。

(TIME广告的诉求已不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而是营造一种氛围与感觉)

3、信息社会商品的新价值

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计算机的运用,使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个人或组织每天都要受到越来越多信息的冲击,而组织和个人只能接受有限信息,企业如何传播信息才能让公众对信息进行接收、记忆并转化为行动就成为CIS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例如,组织和个人每天会面临大量的电视广告,而且,会有多种品牌的同种物品在传播自己的信息,消费者在面对众多的广告时,不可能全部记忆,只能筛选出一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这就要求企业所设计的传播方式能为稍费者所接受,传播的信息能被消费者记忆企业设计的形象既要具有个性,又不能过于突几,这样消费者才可能把产品列为购买对象。

同时,在信息时代,人们买卖商品不仅是物的交易,同样也是信息的交易。例如,对时装的赞赏和购买意味着对所传递信息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CIS创造和输出着信息,而如何根据顾客的心理,使他们在大量的信息中挑选出CIS所传递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确认。则是CIS传播的一个重大课题。

(味全在传播中携带着引导顾客的信息:健康、可信赖)

4.企业文化的兴起

CIS传入日本将引进与改造相结合,将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创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CIS。由于日本把企业文化引入CIS中,所以它的CIS较美国的CIS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经过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后,80年代的美国企业面对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攻势,努力在管理方面寻求日本企业的成功原因,他们注意到了美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异。从此美国的企业界便开始了企业经营的核心层文化的研究。美国麦金西管理咨询公司的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对43家优秀企业的调查研究成果《寻求优势:美国成功公

司的经验》在1982年出版后,更是将这般研究推向高潮。

确实,CIS刚起步时,人们仅把注意力集中在规划、统合市场行销方面的视觉设计问题上,然而,在探索产品、商标和企业形象的内在联系时,必然要触及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为CIS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美国和日本在企业形象设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大多数企业都注重自身形象的策划。欧洲自6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导入CIS,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争相学习的榜样,如德国的BRAUN家电产品公司、意大利olivetti打字机公司、英国的机械公司等。

(二)中国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和销售由国家计划,企业没有将塑造形象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实体,必然促使企业重视对形象策划战略的实施。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导入CIS战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CIS战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了迅猛发展。(宏基的标志设计)(统一的整合包装)

虽然中国在引入CIS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但从整体情况看解还存在许多问题:

1、部分拥有专营权的国有企业缺乏CIS意识,

当前,虽然市场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但部分国有企业拥有专营权,或国家和地方垄断经营,如银行、保险、烟草、棉花、粮食;农资、石油等。这些企业在政策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所以也没有动力注意企业形象的塑造设计。

2.企业不能整体引进CIS,往往顾此失彼。

有的企业在引进CIS时,只是在视觉设计上下很大的功夫,而没有建设内部的企业文化。

3、我国的部分外贸公司没有竞争意识.缺乏优良的企业形象和名牌产品

这些企业只是借助低廉的产品价格、国家的配额和优惠的政策进行国际经营活动G由于这些企业缺乏CIS意识,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步履维艰成为必然。

4.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不重视CIS设计?

在国外,股票上市公司为了赢得更多的支持者,都十分重视自身形象的设计、塑造和传播。股民通过企业宣传,可更多了解企业,使投资行为更为理性。而我国股民对于部分上市公司的情况了解甚少,公司仅靠公司董事会的公告来向股民传递信息,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股民投资意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形象。

5.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对CI认识肤浅

他们对店面装修和招袜性广告过分注重,即只重视视觉系统的设计,而对于企业应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提供优质商品、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重视不够。

6.我国的旅游业、餐饮连锁业也忽视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些行亚基本没有有效的传播手段,其做法只是等客上门,让顾客凭直觉选择,这一点与国外相关产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形象先行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反差。

7.一些企业在进行形象设计时,缺乏个性,缺乏差异性

他们在许多方面部是仿效一些名牌企业,或是竞争者之间相仿效,例如,当前我国企业在宣传企业理念时,“团结”这个口号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超过90%以上,“进取”的使用率也超过10%。在视觉系统设计上如企业名称、商标名称和广告词等也多有雷同。

四、CIS发展前景

(一)世界发展前景

当今,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各国市场充斥着越来越丰富的国内外商品。企业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一行业抛有许多国内生产厂家,也有许多国外的生产厂家。消费者面对众多的产品,在选购商品时不仅考虑产品的质量,更考虑产品代表现象。这既为企业增加了压力,又给CIS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国内外许多著名大企业,尽管已是声誉卓著,产品销路极畅,但仍求助于CIS战略,不断美化自己的形象,以使其深深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美国贝尔公司简化自己的标志以期加深消费者的印象)

未来运用CIS战略,树立企业形象,对于世界各国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树立企业形象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创造名牌的需要。

世界各国在导入CIS时,都会面防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道路上,企业大举进军国际市场,面对世界各国品位不同的消费者,如何设计自己的形象,才能既保证形象的统一性,又能迎合各国消费者的要求,是企业所预防的一个大难题。

世界名牌企业还面临一个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的存在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给企业形象设计维护增加了难度。企业在设计标识时局要做到易于被消费者识别,又不易于被伪造,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播,以使消费者能在众多产品面前辨明真伪。

(设计要易于识别,还要携带信息)

(二)中国发展前景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中国企业当前和今后势在必行之事。中国企业在导入CIS时应

考虑其所处的经营环境:

首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自常丰富。这种文化内涵以儒教文化为核心,并兼容道教文化产企业在引进CIS时应注意与中化文化的结合,继承与发扬“以人为本”的优秀思想,强调经营理念的整合、确立与员工意识的同位改革。

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CIS也应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性质。企业理念、经营思想、企业精神等在不同社会反映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企业既是物质文明的生产单位,又是创造精神文明的源泉。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形象不仅代表企业自己,也是国家的形象的展现,企业不仅在推销产品,也在宣传祖国的文化。所以企业形象要体现中国特色,维护祖国荣誉。(企业CIS建设要有责任感)

最后,企业形象要体现时代特征。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此时我国导入CIS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把企业形象设计与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相结合,推进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导入CIS、进行实践探索以来,积累了许多CIS实施经验,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施CIS所得的经验表明,为了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CIS设计,企业应遵循以下思路:

第一、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应当以人为本,以人带物。

在CIS设计中,美国主要是对物的设计,而日本注重人和物并重的设计,在我国应该把人的设计作为CIS设计的切入点,这由我国特色所决定。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和企业管理的主体,这二者的结合必然表现为以人为本。

第二、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重在建设企业理念。

在CIS设计中,M1S是软件,VIS是硬件,而BIS是软硬件结合的行为表现。(企业CIS建设要以理念为主)

第三、CIS实施应重在企业管理。

企业形象的塑造要内外结合,但是关键要苦练内功,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是竞争取胜的基础。企业必须首先抓好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广告宣传、产品的包装、商标和门面设计等。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自我,才能真正通过对外宣船立良好形象。

(员工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2017年我国港口发展回顾及2018年展望

2017年我国港口发展回顾及2018年展望 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丁莉 0 引言 2017年,我国港口行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6.2亿吨,同比增长7%,较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其中内河港口增速快于沿海,内贸增速快于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2亿TEU,同比增长8.7%,其中内河港口增速大幅快于沿海港口。进入2018年,初步预计,影响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将持续改善,港口行业总体保持稳中求进发展态势,并将进入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阶段。 1 港口生产形势分析 1.1 港口集装箱码头运行分析 2017年以来,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总体向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8.7%,高于上年近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外贸干线枢纽港表现尤为突出,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增速分别达到8.2%、14.3%、8.3%、9.1%。多个港口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例如上海港集装箱总量达到4000万TEU,广州港首次突破2000万TEU,厦门港则达到1000万TEU。内贸集装箱业务发展较快。在当前国内水路运输通道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包括长江、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内河支线运能提升、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效率不断提高、散改

集及件改集、环境保护等因素的促进下,内贸货物水路运输占比不断提升,以陆水联运为代表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加快发展,成为港口集装箱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进入2018年,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势持续向好,为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注入动力。据IMF发布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达到3.7%,快于上年,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复苏。外贸出口方面,预计我国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振兴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此,货物贸易出口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外贸进口方面,在国内经济结构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带动下,进口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进口增速超过20%。在进口加快的同时,一些政策变化值得关注,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8年开始,每年约4500万吨的洋垃圾将限制入境,有相关业务的港口需引起注意。全年来看,随着经济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亦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集装箱多式联运将加快推进,并要实现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以上的目标。 1.2 港口煤炭码头运行情况 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1.5亿吨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运行质量大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 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 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 ︱ ︱——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 东周前770~前256年 ︱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 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 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 ︱ 三国时期:魏蜀吴 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 [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 ︱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 朝 ︱︱ [南朝] [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 ︱︱北方

齐479~502年′‵ ︱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 534~550年 ︱︱︱ ︱北周北齐 ︱557~581年550~577年 ︱ 陈557~589年隋 581~618年 ︱ 唐618~907年 ︱ 五代十国时期 907~960年 [南方] [北方] 先后出现十个王朝,后梁907~923年 979年被北宋统一。︱辽916~1125 年 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 后晋 936~946年 ︱ 后汉 947~950年 ︱ 后周 951~960年 ′ 北宋 960~1127年 ︱ ︱西夏 1038~1227年 ︱被蒙古所灭 ︱ ︱金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 元 1271~1368年 ︱ 明 1368~1644年 ︱ 清 1636~1911年 ︱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 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

2019年中国港口码头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共10页

、港口码头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港口的定义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港口由陆域与水域两大部分组成。港口陆域用于构筑码头、设置装卸机械、布置库场和港区道路,以及港口有关管理与服务设施等。码头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游客的水工建筑物,是港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港口水域则通常包括进港航道、锚泊地和港池。 (二)港口码头的分类 1、港口的分类 港口由于规模、位置、用途及本身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 按属性基本运价表现定班轮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挂靠的港口。大多数为位于中心的较港大口岸,港口设备条件比较好,货载多而稳定 图表1:港口的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码头的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港口码头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港口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管理体制沿革 中国港口的管理体制的沿革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90 年代末以及现行的港口管理体制。 上世纪80 年代,即改革开放前的港口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直接通过计划,组织企业运输生产的体制,基本格局是中央政府管大企业,地方政府管小企业;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90 年代末,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下形成的过渡性体制。基本的变革是,沿海大的港口企业下放地方,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体制。秦皇岛作为能源港口,由中央直接管理,长江同时实行港航分管。 经过将近20 年的发展," 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 的港口管理体制又作出了重大调整。2019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191 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将现由中央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的港口全部下放地方,港口下放后实行政企分开;改革港口现行的计划、财务 管理体制,港口资产无偿划转地方管理,财务管理由"以港养港、以收抵支" 改为"收支两条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2012-07-22 ——对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体会 在对古代史的认识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摩尔根和斯大林——占据着显要位置。摩尔根对史前文明演进做出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论解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本着摩尔根的结论展开的),还特别强调存在着普遍的群婚制以及由此划分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而斯大林时期苏联史学界发展出来的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史学界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 摩尔根是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三大鼻祖之一(其他两位名家是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考古学家柴尔德),他是人类学学科初始阶段最有原创性和想象力的学者,他的学说得到马克思的重视和恩格斯的推广,被翻译成9国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摩尔根作为律师,本人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有联系,还算不上一个从经验研究上升的人类学家。摩尔根那一代学者非常具有想象力,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关于摩尔根的得失,北大教授王铭铭有专书《裂隙中的桥》讨论。人类学走向调查路线则是起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则是从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导师)开始的,从这个马先生开始(他的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就是研究太平洋岛屿上部落的作品),人类学研究中间“田野调查” 才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路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镇,有关人类史前史的研究在“文化人类学”这个学科之间有着充分的讨论,并形成重要的共识。 在摩尔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新进化论学派”诞生,并在史前史解释领域取得重要地位。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莱斯利·怀特、斯图亚特·戈尔德、埃尔曼·塞维斯、马歇尔、萨林斯等人。其中塞维斯提出一个史前史演化的四阶段论——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张光直(台籍学者后任职于哈佛大学)1983年首次把这个四阶段论引入中国史前史的解释中间来,受到中国考古学、人类学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原先摩尔根的学说相比,新的进化论学派最重要的进步在于:把历史演化过程中间的“人类组织”和“权力类型”作为主要的历史线索,而生产力方面或者经济活动不再作为唯一的线索,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早期技术和工具演进很缓慢的时段,最活跃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组织和权力维度得到了重视。其实,先秦儒家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如大同、小康、王道、霸道,都是与人类的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演变和权力的类型紧密相关的,这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史演化的积极线索有密切关系。

中国港口发展史

中国港口发展史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 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从1973年至1982年全国共建成深水泊位51个,新增吞吐能力1.2亿吨。首次自行设计建设了中国大连5万/10万吨级原油出口专用码头。这一时期锻炼和造就了中国港口建设队伍,为以后港口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三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东周前770~前256年︱︱——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xx时期: 魏蜀吴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朝 ︱︱ [南朝][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534~550年 ︱︱︱ ︱北周xx ︱557~581年550~577年︱ 陈557~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南方] [ 先后出现十个xx, 979年被北宋统一。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北方] 后xx907~923年 ︱辽916~1125年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被蒙古所灭︱ ︱金1115~1234年南宋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中国港口业发展论文

全球化中中国港口业发展 姓名: 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老师: 摘要: 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口成为与国际连接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加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基础,港口周边200公里内城市,充分利用港口的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使港口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是人们对于港口对区域和城市发展影响的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港口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中国港口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并取得一席之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所在。 关键词:港口发展问题改革未来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需求结构性调整共同拉动的结果。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

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一我国港口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实现9361万标箱,2007年跨越1亿标箱,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万标箱,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2004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进出口额的世界排名达到第3位。商务部预测,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这无疑为港口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的港口业,深圳港集装箱运量已经超越韩国釜山港,居世界第4位。上海港也由去年世界排名第4位跃居为第3位。在世界集装箱运量前5名中,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其中。 1.1我国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深圳与上海两大港口的世界排名同时升位,并不能掩饰中国港口目前面临的问题。在国际航运里,国际货物转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恰恰是中国港口发展所短缺的。上海、深圳两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发展战略)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转型、创新、合作 杜麒栋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 今天我要发言的主要题目是《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转型、创新、合作》。 “十壹五”以来,我们港口发展经历了大动荡、大发展、大突破的过程,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当下为止,我们认为中国港口已经站到了壹个新的起点上。于新的起点上,我们也认为“十二五”我们中国的壹个发展主题应该是转型、创新、合作,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 我今天想讲俩个内容,壹个就是中国港口的发展站到了壹个新的起点。第二部分内容就是转型创新合作成为我们国家港口“十二五”时期的关键词。第壹部分我们想讲的简单壹点,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第二部分稍微展开壹下。 壹、我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第壹部分,我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分六个层次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我国港口站于了壹个新起点,我想从这6个方面说壹些它有什么特征、特点,仍有壹些什么发展的趋势? 第壹个特点,“十壹五”期间,我国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全国港口完成的吞吐量89.32亿,比“十壹五”初,也就是比2005年底增长了84.2%。铁矿石是我们国家港口壹共完成了12.6亿,进口铁矿石大概是6.2亿吨,比“十壹五”初增长了93.4%。 煤炭最主要的特点是,2010年我们国家外贸进口的煤炭进口了1.6亿吨,这是从2008年以来,我们国家开始大量的进口煤炭,从壹个原来我们均是煤炭主要出口国,当下变成煤炭进口国。我国煤炭的特点是北煤南运,北方七港的下水量是5.28亿吨,比“十壹五”增长了43.9%。 原油也增长得很快,去年我们国家原油的吞吐量是3.6亿吨,接卸进口原油也是达到的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伴随着2l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港口面临着提供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历史使命。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接口和国际经贸的支撑平台,其参与经济腹域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物流的作用正在凸现。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一、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现状的总体述评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中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送的。中国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GDP占全国的42%,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我国沿海地区是国内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其发展进程看,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合理的港口布局和高效的港口经营是中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展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伴随着近些年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攀升,中国对港口外贸运输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明显。经过高强度的建设发展,中国的港口部门正逐步摆脱“瓶颈”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将继续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水路运输以及港口的发展历史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

中国历史政权变迁

中国历史政权变迁 一、上古时代 (一)三皇 天皇 地皇 人皇 (二)五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二、奴隶时代 (一)夏朝 夏(大禹) 后羿 寒浞 (二)商朝 商(商汤) 殷(盘庚) (三)周朝 西周(姬发) 东周(姬宜臼) 三、封建时代 (一)秦汉 秦(嬴政) 张楚(陈胜) 西楚(项羽) 南越(赵佗) 西汉(刘邦) 新(王莽) 玄汉(刘玄) 成家(公孙述) 东汉(刘秀) 仲家(袁术)(二)魏晋十六国 1、三国两晋: 曹魏(曹丕) 蜀汉(刘备) 东吴(孙权) 西晋(司马炎) 东晋(司马睿)2.十六国: 前赵(刘渊)

后赵(石勒) 成汉(李雄) 前燕(慕容儁) 前秦(苻健) 后秦(姚苌) 后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德) 北燕(冯跋) 前凉(张茂) 后凉(吕光) 南凉(秃发乌孤) 西凉(李暠) 北凉(沮渠蒙逊) 西秦(乞伏国仁) 胡夏(赫连勃勃)3.其他政权 冉魏(冉闵) 代国(拓跋什翼键) 西蜀(谯纵) 翟魏(翟辽) 西燕(慕容泓) 前仇池(杨茂搜) 后仇池(杨定) 桓楚(桓玄)(三)南北朝 刘宋(刘裕) 南齐(萧道成) 萧梁(萧衍) 陈(陈霸先) 北魏(拓跋珪) 西魏(元宝炬) 东魏(元善见) 北齐(高洋) 北周(宇文觉) 西梁(萧詧)(四)隋唐 隋(杨坚) 许(宇文化及) 郑(王世充) 夏(窦建德) 魏(李密) 汉(刘黑闼) 吴(李子通) 唐(李渊)

武周(武则天) 大齐(黄巢) (五)五代十国 1、五代: 后梁(朱温) 后唐(李存勖)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 2、十国: 吴(杨行密) 吴越(钱镠) 南唐(李昪) 前蜀(王建) 后蜀(孟知祥) 闽(王审知) 楚(马殷) 南汉(刘?) 南平(高季兴) 北汉(刘崇) 3、其他: 殷国(王延政) 燕国(刘守光) 北平(王处直) 赵国(王镕) 岐国(李茂贞)(六)宋辽金夏 北宋(赵匡胤) 南宋(赵构) 大楚(方腊) 楚(张邦昌) 齐(刘豫) 辽(耶律阿保机) 金(完颜阿骨打) 西夏(李元昊) 大理(段思平) 西辽(耶律大石)(七)元明清 元(孛儿只斤忽必烈) 宋(韩林儿) 天完(徐寿辉) 汉(陈友谅) 夏(明玉珍) 吴(张士诚)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 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从1973年至1982年全国共建成深水泊位51个,新增吞吐能力1.2亿吨。首次自行设计建设了中国大连5万/10万吨级原油出口专用码头。这一时期锻炼和造就了中国港口建设队伍,为以后港口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三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在“六五”(1981-1985)计划中将港口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港口进入第二次建设高潮。港口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六五”期间共建成54个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亿吨。经过五年建设,中国拥有万吨级泊位的港口由1980年11个增加到1985年的15个,1985年完成吞吐量3.17亿吨。“七五”期间是沿海港口建设40年发展最快的五年,共建成泊位186个,新增吞吐能力1.5亿吨。其中深水泊位96个,比建国后30年建成的总和还多,共建成煤炭泊位18个,集装箱码头3个以及矿石、化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世达,姜巍,高卫东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22) 摘 要: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和重要节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我国规模以上港 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分析与齐夫定律对近年来我国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等级规模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影响港口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以外贸运输为主;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与规模等级差异逐步缩小,各港口吞吐量呈现位序-规模分布,分形结构由单分形转为双分形,齐夫参数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单元经济水平对港口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分为区域拉动型、外向经济型、腹地中转型和补充导向型。关键词:港口;时空格局;吞吐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高速发展极大拉动了水运规模的增长。作为水运枢纽与重要节点的港口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王洪清运用非线性模型对宁波港与腹地经济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宁波港对腹地经济贡献弹性具有“U”型特征[1];韩增林等人以我国东部沿海港口为样本,利用海港空间效应模型,测度了不同港口与其腹地的经济空间效应[2];二是从港口吞吐量时间序列变动规律入手,探讨影响港口运输规模的因素:如孟国连基于我国17个主要内河港口吞吐量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作量化分析,发现GDP、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水位对内河港口吞吐量影响最为显著[3];AlbertVeenstra等人使用指数模型,发现长江水系港口规模的上升受其本身地理位置的制约[4];郭建科等人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辽宁沿海港口增长与其腹地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现腹地物流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化是影响辽宁港口发展的主要因素[5]。三是从港口及其腹地空间结构入手,探讨港口对腹地经济布局的影响:如梁辰等人以大连港为研究对象,结合分形几何、空间重心等理论考察临港产业集聚现象[6];刘波等使用港口腹地区位熵模型结合外贸依存度分析港口腹地空间演变规律[7];董晓菲等人对大连港与腹地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呈现出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6.02.007 孙世达,姜巍,高卫东.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62-71 SUNS,JIANGW,GAOW.Spatio-temporalpatternevolutionandfactorialanalysisonportsinChina[J].WorldRegionalStudies,2016,25(2):62-71 收稿日期:2015-03-03;修订日期:2015-06-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3YJC790059、14YJCZH087);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2SF001);山 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J12WG59);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1257)共同资助。作者简介:孙世达(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E-mail:sunshida314@126.com.通讯作者:姜巍(1977-),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E-mail:xjjw2000@163.com. 世界地理研究 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25卷第2期2016年4月 Vol.25,No.2Apr.,2016

中国港口现状及未来走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4079424.html, 中国港口现状及未来走势 作者:陈英明 来源:《中国水运》2019年第06期 一、港口规模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做出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1978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8亿吨,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而到2018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 亿吨,7大港口跻身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之列。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港口呈现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趋势。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已高达2444个。中国沿海港口发展也已经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内河形成了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和28个主要港口的布局。此外,汽车滚装、散粮、邮轮各类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接下来,中国港口发展要继续强化战略引领,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把港口改革发展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二、港口科技支撑强港梦 港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港口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走过了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艰辛发展之路,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港口科技人才队伍,一些港口重大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建港技术和航道治理水平不断的提高。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筑港技术解决了各种复杂条件建港难题。离岸深水筑港技术非常成熟。长江干线航道整治持续提升长江航道通航能力,对打造以黄金水道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沿江经济的辐射支撑作用。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为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治理提供成功经验。也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世界第一位的贡献。 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港口技术装备水平逐渐现代化。码头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港口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中国港口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嬗变,现代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港口生产营运、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的全过程,港口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自2016年以来,先后有厦门远海、青岛前湾、上海洋山四期三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目前,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中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一、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初现雏形 秦:确立形成 汉唐宋元:加强完善 明清:空前强化 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3.秦国商鞅变法 社会转型,质跃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汉化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中期,调整 6.秦始皇 统一,建制,功过 7.唐太宗 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8.康熙帝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元:中书省、宣政院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臵刺史 东汉: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割据 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 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 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 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 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 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 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 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 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⑶秦始皇与唐太宗的比较 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蒙古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打击分裂势力;重新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尊重喇嘛教,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伴随着2l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港口面临着提供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历史使命。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接口和国际经贸的支撑平台,其参与经济腹域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物流的作用正在凸现。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一、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现状的总体述评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中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送的。中国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GDP占全国的42%,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我国沿海地区是国内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其发展进程看,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合理的港口布局和高效的港口经营是中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展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伴随着近些年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攀升,中国对港口外贸运输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明显。经过高强度的建设发展,中国的港口部门正逐步摆脱“瓶颈”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将继续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水路运输以及港口的发展历史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

全球化中国港口业发展

全球化中中国港口业发展 姓名:尹成班级:土木七班学号:20100338 院系:土木工程指导老师:李德伦 摘要: 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口成为与国际连接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加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基础,港口周边200公里内城市,充分利用港口的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使港口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是人们对于港口对区域和城市发展影响的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港口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中国港口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并取得一席之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所在。 关键词:港口发展问题改革未来 Globalization in China 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Name: YinCheng class: civil class seven student id: 20100338 departments: civil engineering guide teacher: LiDeLun The open polic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port into with the important node connected channel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join social labor division based, port surrounding within 200 kilometers, make full use of the port city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become our country economy most developed un-real.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of practice, which port for urban development role received wide acceptance, "port city, city to port with," xing "to open, first built port" is for people of regional and port city development influence summary. Reform and open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